黎化民

为了方便阅读《人生历程》,请记住我们的域名www.gupiaoshuji.com 股票书籍
    【人物简介】

    黎化民大学上的国际关系学院,

    大学毕业后,他进了国务院机关从事外事工作。

    【人生历程】

    和采访每个成功人物一样,在采访前我把提纲发给了德勤的公关部。得到的答复是,采访前我要与黎化民有一个电话沟通。本来我很担心是不是采访不能进行,但当电话接通后,黎化民并没有拒绝,而是很客气地说,他并不是成功人物,只是一个幸运的人。他说,他愿意把自己的经历与大家分享,但并不是以成功人士的身份。

    也许一个人的成功是需要一些运气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仅有幸运是不会成功的。一年多前,黎化民做到了德勤人力资本服务集团中国业务合伙人的位置,对于在德勤这样竞争激烈的咨询公司工作的人来说,做到合伙人,不知要淘汰掉多少人;做到合伙人也意味着你已经从一名雇员变成了一个雇主。

    选择做咨询业是因为这个行业能进能退

    黎化民大学上的国际关系学院,大学毕业后,他进了国务院机关从事外事工作。因为在他毕业的时候,从政是最好的出路。但两年后这个好出路却被黎化民自己断了。黎化民说,原因很简单,他不愿在自己20几岁时就看到了自己50岁时的样子:住的地方和单位在一起。上午公休操时,出去买菜,中午回家给孩子做饭,下班还在这个圈子里。"对我来说,这真的挺可怕的,从出生到初中毕业我的生活范围基本上不超出我家周围方圆5公里。"黎化民说他希望有变化。

    怎么变,黎化民在当时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想法。"后来一个同学的一句话给了我启发,他说,在你举棋不定时,不妨走一步闲棋,为的是保留选择。"黎化民后来走的"闲棋"就是做咨询。

    黎化民决定离开机关时已经是80年代末,人们的选择除了做官还可以为学、经商。黎化民这三样都没有选择,而去做咨询,这来自黎化民对咨询的认识,"我那时的认识是,咨询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行业,它没有脱离开政府,做得好还可以为官;同时做咨询必须要搞研究,又没有脱开为学这条路;咨询和经济靠得很紧,要为企业服务,这样又可以经商。"黎化民坦言,基于1989年对咨询业的了解,他认为这是一个进退有路的行业,喜欢求变的黎化民希望自己有更多选择。

    就这样黎化民从纯机关出来进了一个半机关性质的单位——国务院发展中心下属的一个咨询机构,从事调研工作。"我们当时的工作类似美国的兰德公司、英国的国际战略研究所、日本的野村综研等,扮演政府智囊的角色。当时这个咨询机构虽说还属于机关,因为管理方式还是政府的,但那时我们已经有了效益的压力。"

    在这个半机关性质的单位干了2年多,黎化民的这步"闲棋"有了结果,他选择了和朋友一起创业,自己做咨询公司。"一方面,干了2年多,我感到离经济生活越来越近了。那段时间我们参与了很多商业活动,包括参与引进中国首家外资商业企业。从开始物色外资到后来一步一步谈判进来、审批,都是我们这个团队做的。后来,这种项目做得多了,与日本、台湾、美国都合作过,觉得自己跟经济生活越来越近了;另一方面,虽说我们的机构是半机关性质,但仍然摆脱不了行政上的束缚,所以想是不是做一个纯粹的公司。"

    就是带着这样的想法,1992年,黎化民参与了几个朋友开办的一家咨询公司。虽然,没了看红头文件的机会,也没了铁饭碗,但黎化民认为,当时中国的大方向是经济的份量越来越重,只要站在前沿总是会有机会的,况且自己还年轻,还愿意做些事。

    生意没做成把自己"卖"了

    没有了束缚,黎化民他们的公司做得红红火火的。1995年国内有些机构想把咨询作为一个行业扶持一下,在几个城市试点,黎化民他们的公司在北京排在前几名。那时,黎化民刚去了趟美国,为这个巨大的市场而感叹。回国后,他负责拓展公司美国方面的客户。

    很偶然的一个机会,经朋友介绍,黎化民知道了有一个叫德勤的公司,"当时还觉得这个公司的名字很怪。"于是,给这个公司发去了联系业务函。没想到很快,他就得到了邀请。"那时的德勤还在国贸,我到了那儿,秘书让我等一会儿,于是我就和秘书聊起了天。我问:'德勤'是家什么公司?秘书说,是六大之一,还举了个安达信的例子。我又问:'你们做什么?'总之,已经到了德勤还不知道德勤在业界的显赫名声和江湖地位。"

    本来,一般黎化民去谈业务,无论在哪里,等人都不会超过一刻钟,而那天不知道为什么,黎化民竟然等了40分钟。见到当时德勤北京公司的主管合伙人关德铨后,黎化民用英语与关德铨做了50分钟的交流,这其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关德铨在听黎化民说,黎化民的意思是希望在业务上能和德勤合作。"谈到最后的时候,关德铨向我提出了一个我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的问题。他说,'我对和你们公司合作没兴趣,但我们对你有兴趣,你有没有兴趣到德勤来工作'。"关德铨的话令黎化民感到很意外,他的回答是要考虑考虑。

    因为对德勤不了解,黎化民回去向朋友咨询,结果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建议他去德勤。而时任合资公司副总的黎化民,面临着提升总经理的机会。"你知道做企业,副总和总经理虽然听上去差不了多少,但实际上差很多。"是在原来的公司继续积累一把手的经验,还是去德勤,做在德勤北京也是刚开始的管理咨询业务,黎化民处在矛盾中。

    黎化民最终选择了德勤,"我当时希望有更大的舞台。"黎化民说,虽然自己做了一段时间投资咨询,很努力,并且也做出了一些成绩,但跟国际大公司比,可能要跟他们差几代,靠自己的努力,这条路会很长很长。而在大公司工作一年的收获比自己做公司几年的收获都大。另外,要创业以后还有机会,而进大公司的机会并不多。

    黎化民进德勤的时候,德勤在北京的业务还不算大,人数不足100人,业务也仅局限在审计、会计和税务服务,管理咨询业务还没有起步。到德勤后,黎化民参与了德勤在京管理咨询业务的建设。至2001年,德勤北京的业务不断扩大,管理咨询已分化为财务和IT管理、人力资本管理、企业融资管理和企业财务顾问这三块业务,人数也从当时的一个半人发展到现在的50多人。目前黎化民负责人力资本管理咨询方面的业务。

    从小公司到国际化大公司,黎化民最大的感受是,首先培养大公司意识。做小公司的天地就那么大,资源就那么多,大公司的资源在小公司的舞台是没法体会的。二是风险意识,在德勤这样的机构不是什么钱都可以挣。在小公司不是这样,只要能做成很少考虑风险。三是专业意识,对专业人士来说,客户并不都是对的,必须保持客观中立。

    这次一定要坚持到底

    黎化民刚进德勤的职位是经理,一年后,升任高级经理,在这个职位上,黎化民做了4年,又做了1年总监后,第6年做到合伙人。在德勤这样的机构,合伙人是个分水岭,做到合伙人已经成为公司所有者的一部分,从一个雇员变成了雇主。黎化民说,每个进德勤的人,尤其是从他这个阶段进来的人的目标都是做合伙人。他提升的并不是最快的。但黎化民坚持了下来。

    "这个行业有个说法,24、7,就是每天工作24小时,每周工作7天。我一般每天工作16个小时,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工作。平均每两周才能在家吃一次饭。去年出差光国航就做了45次。"在工作上坚持的黎化民在信念上也坚守阵地。

    黎化民有一个深深的体会,就是在一个公司工作到中间这一段时间是最难的。这段时间人们往往在工作上找到些感觉,但再往前走,挑战就越来越大,很多人在这个时候都会想,用现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作为到别的机构的提升阶梯。黎化民有过这样的经历,"我过去做过几个地方,没有一个坚持到底的,都是接近做的更好就走了。人生的道路还很长,如果老这样会不会就成了习惯。"黎化民这次跟自己较上了劲儿,一定要坚持到底。好在这次的目标很明确:做合伙人。

    黎化民说,做合伙人后最大的体会是,你没有后路了。"如果说,在咨询行业,最苦的员工在18层地狱,那么合伙人就在19层。一个级别再高的员工都可以说,这件事我做不了,而作为合伙人,你已经是所有者的一部分,你没有理由去推脱,你必须从另外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想怎么把一件事做好,必须提升自己。"新的挑战在等待黎化民。

Powered by 股票书籍 股票电子书 © 2009-2010 www.gupiaoshuji.com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