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幸之助经营之道
作者:李海明
第五章 松下谈克服经营难关
一 明慧眼预识不景气 二 度难关傲立不败地 三 让资金万能的技巧  
第五章 松下谈克服经营难关 一 明慧眼预识不景气
    解铃仍需系铃人,只要改变错误的观念,不景气是可以用人为的力量调节的。

    大家都认为经济的景气、不景气与所谓资本主义是分不开的。的确,仔细观察资本主义

    国家的经济动态,确实是景气与不景气不断在循环。因此,大家都把不景气看作是久晴之后

    必有雨天来临的自然现象。

    可是,景气、不景气真的象自然现象那样无法避免吧?古代以农业为主,技术不发达,

    所以收获受天气的影响很大。经济情况的好坏,完全依收获的多少决定,在这种情况下,景

    气、不景气当然可以说是自然现象了。

    可是现在,农业因科学技术的进步,不再完全受天气的影响,也就是说可以用人为因素

    来改善。何况在现时经济中占了很大比例的工业与商业,几乎都是人为现象。经济现象因素

    与刮风下雨的自然现象不同,是人为的,是人创造出来的。知道这个道理,就可以凭人的意

    思来操纵经济。人为了住的舒适就动脑筋设计理想的房屋,是为了在里面住着舒服的。同样

    的道理,人也可以为了生活的舒适,去设计,改变经济。如果说不景气对人的生活有不好的

    影响,那么为什么不想办法避免它?经济既然是人为现象,相信造成景气不是不可能的。现

    实的经济情况相当复杂,并不象盖房子那么简单。最重要的是不要被现实弄乱了脚步,而失

    去基本原则。如果以为不景气是无法避免的,就永远不能消灭它。要了解景气、不景气是人

    为的,凭人们的力量是可以改变的。

    话虽这么说,但要改变大家的错误观念,发挥人为作用,调节景气与不景气,也许比克

    服自然现象还要难。

    打破本位主义的立场,视生产与消费为一体的两面,才能增进彼此的合作与成长。

    看了最近的不景气,深深感到“生产”与“消费”是一体的两面,息息相关。

    生产减少的原因是消费量减少了。这时,各工厂会有停止加班、暂时停工或要求自动退

    休等措施,亏损比较大的公司就不得不停发工资或取消调整待遇。结果,工人的收入减少

    了,甚至没有了,更造成消费的萎缩。

    不仅这样,工厂的生产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原料及各项物资的消费。生产活动降低,原料

    消费量就减少。于是,生产减少,消费也会减少;消费减少,生产就减少。相反的,消费活

    泼了,生产就会旺盛了,就会产生新的消费。两者是一体的两面,互为因果关系,不可能单

    方面的旺盛或衰退。

    当然,单从个别的立场来看,生产者与消费者不同。可是站在社会全体的观点来看,大

    家都直接或间接与生产有关系,同时也都是消费者。

    古代人类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自己生产,自己消费,生产与消费成为一体。但那种单

    纯的方法不能提高生产与消费的品质。为了要过更美好的生活,逐渐变成由专门的人来生产

    专门的东西,供给大家使用。后来一再演变,终于成为象今天这种高度分化的复杂状态。

    在这种情形之下,大家又忽略了生产与消费是一体的,而各自站在本位主义的立场,认

    为生产与消费是对立的存在。这种情形如果太严重,生产者与消费者会以不信任的眼光来看

    对方。当然还有其它原因,但总是不能忘记生产与消费其实是一体的。就因为忘了,才会造

    成今天生产与消费都走下坡路,经济活动一天天衰退,物价飞涨,造成社会不安的动荡局

    面。要克服当前的困难,首先要唤起大家重新认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促进它的良性循

    环,不景气才会很快地过去,迎接光明的未来。

    惟有生产与消费互相协调,才能稳定经济,进而发展经济。

    为了实现美好的理想,必需要综合政治、经济、宗教、教育等各方面的努力与完善的成

    就,才能达到更完善的境界,因为美好的理想是综合全体的理想,是大同理想。古人有一句

    话叫:“民以食为天”,可见民生经济在人类的社会里是占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且是最基

    本、最受人民所关注的。经济,是维持生命与生活的基础,假使没有了经济,或经济不稳

    定,就算有再高的人生理想、再完美的人生计划,终是会如春水东流,一切都付诸阙如。那

    么,就谈不上民生乐利、社会繁荣了。

    话虽如此,但是我们并不认为只有经济是人生的一切。俗语说得好:“人是为了想活得

    更好而摄食,并不只是为了摄食而活。”这样一生才能觉得有意义,充满喜悦。

    换句话说,经济的理想不只是单方面的提高物质生活而已,而是希望在提高物质生活的

    同时,也丰富精神生活,让人生更为充实、更具意义。物质生活的便利与富足和精神生活的

    充实与高尚都是很宝贵的,两者都是人生的支柱。那么为了要争取更好的人生,对这两方面

    都应该有深刻而正确的认识。而我们若想走向繁荣,必须发挥潜能,将与生俱来的宇宙根源

    力量活用在生活当中。

    关于经济内容,简而言之,即生产与消费。

    生产与消费,就等于推进人类经济生活的车子上的两个轮子,假如生产很盛而消费跟不

    上,则物资就过剩,会引起不景气等现象;若消费太多,而生产赶不上,就会由物品供应的

    不足,而引起经济恐慌等现象,大家的生活又会变得很不安定,沦于颠沛流离的惨境。

    如此说来,生产与消费就好象车子的前后轮子一样,无论前轮或后轮,太大太快或太小

    太慢,都是不好的,最好是两个轮子要协调一致,才能跑得稳当,不出差错。所以当我们想

    到经济的时候,不能光注意生产的一面,而忽视了消费;或者仅仅去想消费的一面,而忽略

    了生产的一面。必需要二者兼顾,进一步谋求其间的调和。

    但是即使要把生产与消费加以调和,方法也有两种:一种是生产过剩的话,就要适当限

    制,使消费能与之调和;另一种是刺激消费,使它增加,让它和过剩的生产能配合一致。以

    往假如生产太多,就加以限制,也就是以限制生产为手段。不论就国家的政策来说,或就一

    个企业体而言,一旦生产过剩,最初想到的处理方式便是限制生产。

    然而,出现生产过剩之时,最重要的一点,而且还是必须注意的一点,就是产销途径是

    否已做得很完好、很周备了?过去日本因为水泥生产过剩,在大家伤脑筋的时候,水泥的生

    产设备还一直在增加,制造很多优良的产品。然而市场的生意仍然不理想,产销不能一致。

    所以在生产公司的立场上,为了维持经营,只好做百分之四十到五十的大规模减产,以改善

    滞销状况,保持价格的平稳,这对任何生产公司而言都是不得已的做法。但是在另一方面,

    当时的日本,对于水泥的用途,并没有一个适当的处理。需要使用水泥的地方到处都有。当

    时日本境内的道路很多都需要改修,而且这些道路的翻修也会成为振兴产业的根基。所以在

    当时水泥过剩,而失业人数也大增的情况下,如果能翻修道路,不但使公司改变了不景气的

    现象,而且还能解决一部分失业工人问题。然而大家并没想到这样做,只是消极地实施生产

    限制,使每一家公司都因为不景气而苦恼。

    当时的为政者,竟视若无睹,任令生产公司去减少生产。如果仔细地想一想,实在没有

    比这样做更浪费的。可以生产出来的财富结果却受到限制而不让生产出来,这就完全违背了

    繁荣、和平、幸福的原则。当时如果由国家以廉价收购多余的水泥,用来铺设道路,那么生

    产公司虽然不能有很高的利润,但是为了维持经营,也会高高兴兴地以较低廉的价格出售,

    继续生产。而日本的道路网也会更为健全,这对产业界、经济界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而

    且也会因此对当时的失业救济做出一些贡献。

    这完全是由于当时为政者的经济观念有很大的错误所致。“不景气是资本主义的病态,

    无法避免”,在这种想法之下去看经济现象,因而不能积极解决问题,也是必然的,因此而

    让每一家企业爱怎么做就怎么做,没有能够站在更远的观点上去正确地处理问题。

    有这样一个错误的经济观念,怎么能产生促进繁荣的对策呢?松下先生认为不景气这种

    现象,若是筹划得很好的话,本来就不应有的,这也就是正确的经济观念,由此观念看来,

    我们必须把经济的政策从根本上去检讨。

    生产,是不可过分加以限制的,必须尽量地去生产。当生产过剩的时候,则必须想办法

    加以消费。因此就原则上来说,生产过剩的时候,并不需要加以限制,而是想法提高消费与

    生产配合,才是走向繁荣正确的途径。

    在第二次大战结束之后,迅速恢复生产,是重建日本的一个途径,因此采取了生产第一

    主义的政策,而消费则被限制,大家所提倡的是过刻苦耐劳、节俭的生活,这在当时可说是

    无可厚非的,然而从正确的观点看来,努力去复兴生产固然没错,但是为此而极端地限制消

    费则是不当的。

    由这样的观点看来,努力复兴生产固然没错,但种种生产设备都遭受根本的破坏,因此

    在这个不幸的期间,或许消费是可以限制的,但是象这种事态,就等于天灾,或者是大战争

    那样,是属于非常特殊,而且不正常的状态,并不时常发生,因此以配合生产去限制消费,

    在经济的原则上是不可能存在的。使生产丰裕,也使消费丰裕,这便是正确的观念,因此我

    们不是要把进展的东西加以抑制,而是把迟缓的东西提高,使生产与消费无限地调和下去。

    我们经济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应该放在这里。为政者如能抱此观点,去推行一整套的经济政

    策,人们的经济生活才会开始顺利地运转,而繁荣、和平、幸福的大道,也就会展现在人们

    的眼前。

    “穷则变,变则通”是面对困难时的法则;更重要的是,必须以有始有终的乐观态度经

    营事业。

    在一九六一年,松下先生到处去演讲,当时他的言论,稍微倾向悲观。也就是说,这种

    经济状态,如果长此以往的话,日本的经济情势就会逐渐恶化,也就是说经济危机就要出

    现。因此,他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悲观论者。事实上对于经济发展,他并不是悲观者,而是

    乐观者。如遇到非常困难的时候,就思考“穷则变”的先人教训。

    自己也体验了很多,结局总是“变则通”,万事都可解决的。

    松下先生就是这样,“有始有终”地以这样乐观的态度,经营事业至今的。

    人的观念可以象孙悟空的如意棒伸缩自如,在困境中发挥神奇功效。

    面对这个艰难的局面,如果要把它当作空前发展的基础,进而巩固松下电器公司百年发

    展的根基,松下先生认为一定能办得到。他希望大家也要有这样的想法和信心。倘若各位以

    为不行、不可能,例子的想法就不能实现了。

    倘若大家都和他的想法一致,愿意为松下电器公司的百年大计贡献力量,那么,必然会

    有各种完善的方案制订出来。如果有人以为很勉强,没有那么简单,请不要客气地说出来,

    大家可以互相交流一下思想。

    这样,人们昨日以前的想法和今后的想法,便会截然不同。从来很害怕、很担心,也感

    到怀疑的事,反而会觉得很有意义,从而不断产生勇气来。

    人的观念,是象孙悟空那支如意棒一样变化无穷的。有人悲观地认为在大世界中没有活

    下去的价值,非自杀不可;也有人无论工作是多么辛苦,也能把天下视同己物,怀着宽宏广

    护的胸怀,昂首阔步地前进。

    困难的时局才是开拓我们处境、公司命运和国家前途的大好机会。人在逆境中,才能充

    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奋通向前。最近常听到“转变想法”这句话,松下先生觉得很有意思。

    “转变想法”简单地说就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问题。原来是从正面看的,现在要从反面

    看。这样原来从正面看不到的,现在却可以看到了。同样的道理,原来从反面看的,改从正

    面看了以后,也可以发现很多以前看不到的。所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可以发现很多东

    西,产生很多新的想法,而直接促进事情的发展。

    这样说好象很简单,其实“转变想法”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它的重要性是大家都知道

    的,可是到了紧要关头,往往因主观作祟,马上又犯老毛病了。

    松下先生认为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的心胸愈来愈狭窄,象拉马车的马一样,将眼睛的两

    旁遮起来,留下只能看到前面的一点空隙。这样怎么能转变一百八十度呢?应该把心胸放

    宽,才能期待想法转变。

    现在是想法转变的好时机。景气好的时候照原来的想法,事情都很顺利,谁会去想转变

    想法?可是困难的时期就不一样了,一切都不正常,产品滞销,经费、人事费因通货膨胀一

    直上涨,资源、材料愈来愈缺乏,企业经营面临崩溃的危机。在这个非常时期,靠平常原来

    的想法困难是不容易克服的。所以无论如何都要“改变想法”。比方说过去做一件东西需要

    一吨的铁,现在因原料缺乏,能不能改用五百公斤而做出比原来更好的东西?这靠平常的想

    法做得到吗?所以想法必须要改变。

    最要紧的还是心胸要宽广。遇到困难就惊惶失措,不能沉着应付,怎么能改变想法,而

    从另一个角度去处理问题呢?现在是空前困难的时期,也是靠“转变想法”开创新路的最好

    机会。但愿我们都能放弃旧观念,能够从另一角度看,那么无论面临如何困难的局面,相信

    也可以顺利解决。

    倘若方法妥当,处处有出路。一有这种心态,好方法、好计划一定会不断涌现的。

    最近报纸天天都有公司裁员或倒闭的新闻。不景气的现象依然没有好转,这是很糟糕的

    事。不过,象现在这种情形,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改变,只有等待时间来解决。

    这么一说,好象令人有无计可施的感觉。实际上,若想凭个人的力量挽救时局,根本不

    可能。这就是日本的现况。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继续努力地改革政治,另一方面只好耐着性

    子慢慢等待了。可是,也不要太过悲观,政治与经济总有好转的一天。

    我们要知道,虽然处在不景气时期,可是仍然有好多公司经营得非常顺利。可见无论在

    任何情况下,都有生存下去的希望。

    当我们想到“倘若方法得当,要发展的路处处都有”的事实时,就会觉得今天日本这种

    陷入僵局的局面非常“有趣”了。有志之士不妨抓住机会,不要单纯地认为,日本的政治与

    经济都已经陷入僵局,非常糟糕;不如把它当做一件“有趣”的事,趁这个机会创造出一番

    事业来。如此一来,好主意、好计划一定会源源而出。

    因此,千万不要忘记,即使在困境中,仍然有人不断在茁壮发展。要时时提醒自己,日

    本在面对世界不景气的困难局面时,只要全体国民能“转变思想”,也一样能利用这个机会

    使日本成为世界上真正的模范国家。

    然而,现在政府有没有这种想法呢?日本有没有具备“因为世界已经非常混乱,现在正

    是日本起来领导世界的时候”这种想法与意志呢?日本最高领导阶层的人士与国民,有没有

    把握住这点?可惜,大家好象都没有这种想法,也没有十分坚定的意志。

    不景气是一场精彩刺激的戏,每个人都是主角,要好好地表演好这出戏。

    最近,不景气的形势,常令经营者觉得受不了,但此时不妨把包括人生和工作在内的现

    实社会,当做一场戏剧。

    戏剧是很有趣的。我们看电视剧时,常觉得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溜走了,有时甚至不惜花

    很多钱去看一场电影或戏剧。看戏时,好象自己就是戏中人物,随着剧情,时而爆笑,时而

    流泪。

    站在某一种角度来看,现实的社会就等于一场戏。在这场戏里,我们既是演员,也是观

    众,大家都在展开一场活生生的戏。

    这场人生之戏,有时甚至远比普通的戏剧还要有趣得多。只要你好好发挥演技,就能演

    得很精彩,而自己当观众,就显得更加有趣了。

    我们自己主演的活生生的戏也一样。与其在平稳、无事的世间演出,倒不如以动荡的社

    会为舞台,这样会有趣得多,也会有更深切的感受。

    基于这种想法,现代的社会情形、经济情形,无异是一场很有趣的戏剧。惟有面临前所

    未有的困难,变化激烈的事态,才能展开充满了波澜的、刺激有趣的剧情。

    人在面临困难时,往往会觉得不安或忧虑,会悲叹生不逢时。这虽是人之常情不易避

    免,但如果始终如此,就不会有奋斗的力量,精神必然颓丧,也不会有战胜困难的勇气。

    因此,希望大家把现在这种不易度过的时代当做一场戏,自己就是剧中的主角。那么,

    动荡的现代社会,不正是最能发挥演技的时代,也就是最有人生意义、最有趣的时代吗?在

    面临危机时,经营者必须有战胜困难的决心,绝不能失去信心。

    就战争而言,在作战时,即使战况不利于我军,只要指挥官有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通

    常会取得胜利的。因为指挥官的坚强信念,会增强部属信心,鼓舞士气,全军士气高昂,胜

    利必然属于我军。

    从事买卖或企业的经营也是如此。面临重大困难时,经营者必须先有“我一定要克服这

    个困难,而且必能克服它”的信念,否则很难克服困难。

    具体地说,那就是,在公司不景气的情况下,经营者必须设法避免员工士气低落。来鼓

    励他们要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员工随时在注意经营者的言行。经营者应该时时刻刻切记这一点,在任何的情形下,都

    不能失去旺盛的经营热情。企业不景气宛如狂风暴雨,要想前进,就必须勇敢地于暴风雨作

    斗争。

    石油危机发生后,生意或企业经营的条件变得很不利。但是处于瞬息万变且难以预测未

    来动向的情况下,仍须不断采取对策。然而,如果因应的对策不适当,又难免雪上加霜,可

    说是到了绝境。此时经营者就应当勇敢地带领员工,从绝境走向美境。

    无论在何种情况下,经营者都要有一种应变原则,这就是:“基于经营者的自觉,尽最

    大的努力,勇敢地面对现实,努力地克服困难”。如果缺少这种斗志,必然会被淘汰。

    总之,不景气宛如一场狂风暴雨。暂时避一下,有时也是一种办法。但经营企业却不容

    你只知躲避,即使自己不愿意,最后也得勇敢地向前迈进。

    在任何困境下,尽管被切身的痛苦所束缚,只要鼓起勇气,不断拼命地奋斗,自会产生

    智慧或机智。

    如果自己没有这种智慧,不妨请教前辈或同行。假如你诚恳地请教:“我遭遇了困难不

    知如何是好,请问您有没有什么好办法?”那么即使是竞争的对手,也可能乐于面授机宜。

    松下先生过去就是这样克服困难的。

    因此,应付今天这种非常的局势,必须先有“想退却不许退”的心理准备。经营者应有

    这种觉悟,“尽最大努力,勇敢地向现实挑战”。这可以说是战胜困难的第一个步骤。

    大家在不景气下一筹莫展时,你仍有拓展事业的勇气与能力,如果困境再继续发展下

    去,将来就是你的天下了。一九五七年,日本正处在不景气的情况下,当时竹中工务店的竹

    中藤右卫门先生,正建设梅田大楼。完工时,松下也应邀出席庆祝酒会,席上与竹中先生见

    面,才知道他是一位资深的经营前辈,使松下十分尊敬这位老先生。

    在向他道喜之后,松下对他说:“如果再不景气,将来就是贵公司的天下了。”松下说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一般商界在遇到不景气时,往往是一筹莫展,可是竹中公司却成了很出

    色的公司,而现在又完成了一栋新式大楼。尽管在不景气的情况中,新的工程或生意仍一定

    会源源而来的。

    竹中先生紧握着松下先生的手,很激动地说:“松下先生,你也了解其中的道理。”接

    着松下先生向他说:“是的,我也懂这个道理。因为你热诚地对待顾客,又负责地管理工

    程,而你的工程师也能认真做事。这些我都很熟悉。所以在这不景气的情况下,你的公司仍

    然有发展。我向你道贺就是这个意思。”竹中先生非常感激地向松下道谢。这时,松下先生

    深刻地觉得竹中先生实在是位深得经营诀窍的前辈,而能将竹中工务店,一手培养成现今这

    么庞大的工程企业,实在是一位经营天才。在景气好的时候,实施经营改革,往往不是件容

    易的事。反而在不景气时比较简单,因为公司职员比较会听话。一般人的心理总认为景气这

    么好,没有什么需要改革,所以不太理会会长的话。因此,在不景气时,将计划改革的方

    案,马上付诸实施,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有心的经营者,应善加考虑的一

    个改革方案。

    谁都不希望出现不景气的局面,但我们必须去面对它,所以我们不妨将不景气当作“转

    祸为福”的机会,而松下的构想是要抓住不景气的时候,以促成事业的成长,至少也应借此

    机会实施改革,打好基础,以便在不景气消退时,获得长足的进展。

    松下先生认为,这是任何一个有心的经营者,都不该放弃的好机会。

    由人到人才的路程并不是平坦的,一个人能克服困难,承担压力,才能成长为人才。

    “人心”是不可思议的,在安逸的状态中待久了,就会不知不觉地疏忽、懒散。所以有

    句话说“居安思危”,正是用来警惕我们。即使处在太平的日子里,也要准备随时面对困

    难。常言虽是这么说,但对于安逸的人们来说,就很难保持这种“思危”的心理。

    所以,公司或商店对于人才的培育也是一样。处在万事俱备,事事顺利的环境里,不可

    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相反的,处于困境,又常被一些棘手的事情所困,这种情况下才容易

    使员工成长。

    所谓困难的处境并不是指平常一些小挫折而言。而一个公司或商店在能顺利发展的时

    候,也没有必要故意去制造一些逆境。

    因此松下认为,不景气的时候,正是培育人才的大好时机。当然,遇到不景气的时候,

    东西不好卖,货款难收,公司的经营也陷入困境。但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只是干着急,应以

    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现实,最起码这是一个教育员工和强化公司体制的大好机会。

    愈是困难的时候愈能激发个人及公司的潜力,创造空前的业绩。

    历史很清楚地告诉我们,无论是个人、团体或国家,当遭遇非常困难的情况时,若能明

    确把握困难所在,决心除去困难,恢复本来的面目,进而谋求发展,从此决心去拼命努力,

    则定然会有伟大的成就。古谚说:“家贫出孝子,国乱识忠臣。”正是这种道理的写照。

    在社会太平的时期,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出伟大的成就,或奠定伟大的基础,再优秀的人

    也无法充分做到,大家都容易享于安逸;然而一旦面对非常大的困难时,即使不怎么杰出的

    人,也会产生一种战胜困难的决心、觉悟。

    松下电器公司在过去每当遇到困难时,就会有某种新产品问世,这种例子不胜枚举。由

    此我们可以坚信,愈是未曾有过的艰难局面,愈是可供我们奠定未来空前发展的基础。一向

    认真经营的商店在不景气中会更受重视,使顾客涌上门,忙不过来。

    松下先生把“商人认为没有所谓景气好或坏这回事”当做经商的一种基本态度,随时勉

    励自己。

    因为,景气好的时候,顾客的消费大量增加,甚至供不应求,经营不会出现问题。但是

    到了不景气时,消费者会精打细算,比较到底哪一家商店的哪一种商品便宜。认真经营的商

    店生意会更好,亲切的服务,店员善于热情,商店的信誉都重新受到重视,顾客会自动地光

    临。因此,这类商店,遇到不景气时反而会更忙。

    松下认为这是一个真理,必须在平时就彻底想通。这样,在景气好、生意忙时就仍会注

    意各种细节。

    在景气好而忙碌时,许多商店会忽略服务。例如,不愿送货而要求顾客自己来取货,逃

    避麻烦的事情等。这么做,等于放弃了为紧急状况作准备的机会,到了不景气时,就会不知

    所措。

    生意绝不是一两天的事,可能是你一辈子的事业,有些信誉好的商店甚至一代接一代地

    经营下去。所以,平时的表现很重要。如果常常为了景气的好坏手忙脚乱、惊慌失措,就表

    示还没有真正走上轨道。基于这种观念,松下随时提醒自己,不该认为有所谓景气好坏之分。

    松下认为,如果有这种观念,在景气不好的时候,也能找到突破低潮的道路。甚至景气

    不好时,更会觉得有挑战性、有乐趣。因为,你一定会专心认真地经营,自然较容易把握自

    己的方针。

    如果一家公司持续多年顺利地成长,反而更危险。因为多年之间一直顺利,会造成松懈

    与大意。也许,某些公司不会有这种情况,这就要靠领导者的谨慎和努力,随时提高警觉

    了。但这种公司,十家中顶多只有一家,其他的九家,社长以及大家都会松懈下来。

    这是极为自然的现象。不论哪一种人,如果每天都吃山珍海味,就不会觉得它珍贵。同

    样的,如果一直顺利,则往往容易苟且偷安。这就是人性的弱点。

    这时候如果突然面临不景气,就会不知所措。因此,每三年出现一次轻微的不景气,每

    十年逢一次严重的不景气,可能反而有益。

    松下认为,重要的是不论景气好坏,都要根据买卖的正道,规规矩矩地处理每一件事

    情。如果能切实地做到这点。那么景气好固然可喜,不景气更是一种转机。

    经济不景气来临时,正是考验经营者的决断力、眼光和胆识的时候。

    在公司不景气的时候,经营者首先要想到:“停顿不过只是一时的现象,反而可借此机

    会整顿公司,对该修理的机器也着手去修。”以这种态度处理,公司绝不会衰退,反而可乘

    此机会发展起来。

    当陷入停顿时,觉得让员工闲着是一种浪费的想法似乎也有它的道理。但是如果为了避

    免浪费所雇用员工的薪金,而匆匆地做起生意来的话,往往会蒙受无法挽回的损失。

    经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想在没有机会时,好好储蓄实力,等待再出发的时机来

    到,这是很重要的心态。

    只要坚定意志,冷静思考,不景气就会变成改善企业体质的最好机会。

    一九六四年到一九六五年之间,经济界遭遇了空前的不景气。不巧,那时松下公司负责

    销售的营业部部长,因病停职,其他的干部也都因自己的工作很忙,无法兼顾。当时已退到

    幕后担任会长(名誉董事长)的松下先生,不得已决定暂时代理营业部部长。

    于是,一面听取经销商的反应,一面和公司各部门商量,检讨公司的销售制度,拟出几

    个改革方案,积极推行。结果,它竟然发生很大的效果,公司与经销商因此获得很大的发

    展。现在回想当时所以成功,切题的改革内容是原因之一,但是还有一个更大的因素,明白

    地说就是不景气。

    为什么呢?假定景气好,万事顺利的话,经营者就不会突发奇想,要去代理营业部部

    长,大概满足现状的可能性较大。退一步说,如果在景气好的时候提出了改革方案,那时,

    产品供不应求,业绩蒸蒸日上,到底有多少员工会听你的话?“会长虽然提出改革,但是依

    原来的计划都很顺利,还是眼前的工作要紧。”有谁会认真去考虑改革的问题呢?因此景气

    不好,是改革的推动力。

    幸好当时是严重的不景气,大家面临困难,觉得不想办法突破难关不行。恰好这个时

    候,提出改革方案,要求大家去做,虽然每一个人都免不了有意见,但是原则上大家都赞成

    改革,并且很快又认真地去做了。结果不到一年,弊病得以改善,因此获得很大的成果。

    由这个例子来看,景气好的时候要改革比较难,不景气的时候反而简单。最重要的是,

    遇到不景气时不要自乱脚步,要坚定意志,冷静思考最妥善的应付方法,那么,不景气就会

    变成改善企业本身体质最好的机会。

    一般来说,不景气的时候,大家都会互相磋商思考,多方检讨反省。因此,不景气过

    后,比以前进步的地方会有很多。从这点来看,不景气可以说是一种不断更新发展的过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虽然带来许多不幸,但在各方面却有长足的发展。若用这种

    眼光来看,不景气的时候虽然艰苦,但是因不景气才得知过去所不知道的事,或对某事得以

    大彻大悟,因而能采取下一步的对策。所以,不景气并不坏,任何事情都有它积极的一面,

    人类世界实际就是如此。

    在景气好的时候,实施经营改革,往往不是件容易的事。这在不景气时反而比较简单,

    因为公司职员比较听话。景气好时,一般人的心理就认为景气这么好,没有什么需要改革,

    所以不太理会会长的话。因此,在不景气时,将计划改革的方案马上付诸实施,这样才能收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有心的经营者应善加考虑的一个改革手法。

    谁都不欢迎不景气的来临,但很不幸的是我们必须去面对它,所以我们不妨将不景气当

    做“转祸为福”的机会,而我们构想是要抓住不景气的时候,以促成事业的成长,至少也应

    借此机会实施改革,打好基础,以便在不景气消退时,获得长足的进展。

    人生如戏。人生之戏有时候会比普通的戏剧好看得多。只要好好发挥演技,就能演得很

    精彩。就如同普通戏曲一样,以动荡社会作舞台的人生之戏,更精彩、有趣。唯有面临前所

    未有的困难、变化激烈的事态,才能展开充满波澜、刺激有趣的剧情,也是发挥演技的最佳

    时候。

    企业经营的不景气之时,也正是如此,正好发挥演技。
第五章 松下谈克服经营难关 二 度难关傲立不败地
    在企业经营中,重新设计产品是很重要的,成本降低但又不影响产品的质量。

    有一次,松下在视察松下通信工业时,正巧他们在开会。于是松下先生问他们:“今天

    开的是什么会?”他们回答说:“由于丰田汽车要求我们降价,所以我们开会讨论一下。”

    然后,他们向松下先生进行了报告。

    原来,丰田汽车的收音机是由松下公司制造的,现在丰田公司要求降低百分之五的价

    格,并在今后半年内,陆续再降低百分之十五。因为他们认为如果不这样降价,就无法与外

    国汽车竞争。

    松下先生说:“这个是大问题呵。现在我们的利润有多少?”

    “不多。丰田的订单是最近才接的,大约只有百分之五左右的利润。”

    “那怎么行。我们公司本来就要有百分之十的纯利才能平稳,百分之五的利益怎么维持

    呢?”

    “这道理跟丰田汽车是讲不通的。”

    “那么算算看,降价百分之五的话,除了要损失百分之二的利润外,半年后再降百分之

    十五,不就等于要亏损百分之十七么,那怎么办?”

    “就是为了这个问题开会的。”

    于是松下先生坐下来,跟着他们一起开会。

    他们在讨论的当儿,松下先生忽然感觉到,这件事并不是丰田汽车的无理要求,现时的

    汽车进入美国市场,如果不把汽车价格降低二至三成的话,怎能跟美国的汽车业界竞争呢?

    日本车与美国车的竞争,不仅限于丰田车,所有日本车都应该降低二至三成的成本,才能打

    进世界市场。松下公司制造的,只能算是一部汽车的一小部分,即使丰田公司不提出降价要

    求,松下公司自己也得为了国家的立场,设法降低二至三成的成本,才是办法。现在竟被丰

    田公司抢先一步提出要求,松下公司不是慢了一步吗?

    于是他问参与会议的决策人员:“那么,我们要停止制造,还是答应对方的要求降价

    呢?现在只能在这两个结论中选择一项了。”没有人回答。他又说:“以我的经验,这件事

    并不难解决。第一,只有百分之三的利润,我们不能接受;更不用考虑往后再降价的问题

    了。那么,我们只有第二条路可走,那就是重新设计我们原有的产品,使新产品的性能和质

    量都符合丰田的要求,同时又能完成我们规定的利润。各位意见如何?如果我们的新设计既

    能满足丰田公司的要求,又可达到百分之十净利的话,这笔生意不是很合算么?只斤斤计较

    百分之二或百分之三的利益,依旧盲目生产的话,成本当然是不会降低的,在这种情况下开

    会,是得不出具体可行的结论的。”他们照松下的要求,从设计开始,一切从头检查,彻底

    改进整个制程。经过一年多以后,不仅依照丰田公司的要求降价,也能获取百分之十净利了。

    在逆境中寻求突破,往往成果更好。如果当初原子弹落在大阪,它今天可能更繁荣。

    有这样一件事:大阪的姬岛有一家电锅制造工厂。数年前,这家工厂的业绩很差,厂长

    为此日夜苦恼,几乎引咎自杀。后来得到松下先生的安慰和鼓励。想不到三年后,营业额忽

    然直线上升,电锅产量占全国总生产量的百分之五十。三年前只居第三位的工厂,现在跃升

    为第一位。

    厂长非常感谢松下先生,松下先生对他们厂的工人说:“我们人,或者公司,甚至国家

    的处境不可能永远都是顺利的。这个工厂也是一样。三年前经营不顺,那时自厂长起,大家

    都非常辛苦,甚至已在讨论是否要把工厂关闭。

    “不过,大家决心从头做起,而且今天终于勇敢地站起来了。当初这股热诚和努力,终

    于在今天结下了丰硕的果实。“我认为逆境是天赋予我们人的一种磨练。不论公司工厂乃至

    国家,不可能始终在顺境中生存,有时会有挫折,有时难免犯错,可是一旦发现错误,只要

    大家追查原因,团结一致,就一定能够改变劣势。

    “对个人而言,也是一样的。诸位今后在漫长的人生中,也许会遇到困难,遇到几乎要

    毁灭自己的事。不过,希望你们要自我勉励,不能消极,重新努力,抱着希望,最后一定会

    得到报偿。如同本工厂一样。希望你们谨记在心里。

    “我为什么这样说?二次大战时,原子弹落在广岛和长崎。当时科学家们说:广岛和长

    崎今后十年间将寸草不生。广岛和长崎市民死伤者确实非常多,造成历史上空前的悲剧。然

    而,死里逃生的市民决心重建广岛,复兴长崎。

    “今天这两个城市变成了怎样的情形呢?不但花草茂盛;而且战后日本发展最快的就是

    广岛,其次是长崎。这充分说明,尽管受了莫大的创伤,只要抱着坚强的意志,一定能够重

    新崛起的。”

    这个制造电锅的工厂,已经是日本最大的电锅工厂,这是全体员工三年来努力的结果。

    现在它的确已成为设备最好、构想最好,一切都最好的工厂了。

    在逆境中是这样,遭到天灾也是如此。

    经营者在遭到天灾的情况下,造成损失时,不必抱怨,而要痛定思痛,探讨改善方法。

    大约十年前,在新泻县的一次大地震中,许多建筑物和桥梁被毁坏,居民和经济受到严

    重损失。

    松下公司设在该地的销售机构也损失不小。松下先生听到损失总额报告时,心里感到十

    分惊呀。

    只是一个销售机构,损失这么大就太离谱了。调查后才知道公司许多不必要的产品都送

    往新泻,而造成该地库存过剩。如果当初产品能做正常的供给,保持适当的库存,就不会遭

    受这么大的损失了。

    由天灾所造成的损失是无法抗拒的。尤其是地震,到目前都没办法以科学的方法预知。

    但仔细一想,天灾虽然无法靠人为力量去控制,但所蒙受损害的大小,却跟经营政策是分不

    开的。

    单从新泻一例看来,松下公司调查分布在全国的销售机构,大都跟新泻的情形一样。于

    是经过检讨后,实施了各种改善措施,使经营合理化起来。

    如果没有这次地震,我们就不会去注意库存是否过剩,也就不会采取改善措施。虽然此

    次地震带来严重的损失,但反而成了改善的推动力。

    从这件事看来,就可以体会出经营的奥妙了。

    看起来平静无事,其实隐伏着多种弊病;若单靠主管防治,就会象癌细胞,防不胜防。

    有些人在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时,往往会逃避或退缩;有些人则会视问题的严重性及紧

    急性,考虑最好的解决方法。但是,如果连问题严重的程度都无法判断,那么,更谈不上解

    决问题了。

    公元一九五五年前后,松下电器曾面临很大的危机。这个危机并不单纯的只是业绩突然

    下降,或是经营有了问题。由于金融界金银紧缩,引起企业界的资金短缺,造成拥有庞大资

    金的重电机制造业打入电器业,而引起一些恐慌。另一方面,也导致松下电器本身内部的一

    些问题。

    当时松下电器公司,每年增加员工三千五百人,占总人数的三成。每年增加的这些新员

    工,削减了公司对外界竞争的力量,而且也由于人员的不断增加,造成管理上的混乱,同

    时,也减少了对公司的向心力。

    综合以上几点,松下先生认为应该拟定突破危机的办法。于是他提醒员工,他们每一个

    人能够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以慎重的态度解决工作上所遭遇的困难。就这样过了大约四个

    月,情况仍然未见好转,松下先生感到非常奇怪。

    如果在一个月之内,没有什么效果,这是正常的现象。但经过了两三个月的努力仍没有

    好转,必须再一次提醒员工注意。但如果仍实施过去的方法,可能依旧不会有什么结果。所

    以他以另一种方式,对员工们说:

    “我认为各位都有一种安逸的想法,认为业绩上所呈现的数字还算良好,所以都很放

    心。因此虽然明知要打破现况,但却没有积极去实行,如果这样一拖再拖,就会引起大问题

    了。”松下先生继续说:

    “如果等到事情发生不良的情况后,再谋求解决对策,就太迟了。我认为早期的判断是

    必要的。就如同在身体健康情况良好的时候,仍然要做健康检查,往往医生会告诉你哪里要

    特别注意,那么对于一些微不足道的小毛病,就能及早发现而根治了。

    “我认为不只总经理要做一个能诊断整个公司的名医,每一位员工也要对自己的工作有

    这种能力。要在外部看起来还不成为问题之前,先找出不好的地方革除根治,所谓问题就会

    在蓓胎中解决了。

    “在四个月以前,我和大家谈论的时候,大家或许还以为这是一种警告而已,并没多加

    注意。当然我并不是说所有的员工都是这样,但是就整体而言,有这种倾向。这种情况是必

    须加以改正的。

    “就目前而言,或许有许多弊病已经被发现了,同时,也还来得及治疗、改进。但如果

    现在仍没有正确的认识,那可能就永远无法挽回了。因此我希望每一位员工都能站在自己的

    岗位上,深刻地反省我所说的,然后确实执行工作。”

    经过松下先生的提醒,似乎每一位员工都能了解他的想法,而对自己的缺点加以改进,

    使得即将面临的危机,能够顺利化解,并仍以稳健的步伐朝前迈进;也使得预期五年达成二

    千亿元的销售额,在第四年就顺利完成了。

    常站在对方的立场来判断事物,往往会消除对立的状态。大约十年前,元旦的电视节目

    安排了东西企业家的新年庆祝酒会。东京方面的企业家集合在当地的电视台,关西地方的企

    业家集合在大阪的电视台,以轮流播放的方式,东、西方各一人分别上镜头做元旦的致辞。

    松下先生也应邀参加,刚好对方是东京同业的董事长,所以他建议:“某某先生,我们

    可否把彼此的工作交换一天?您到我们公司来向员工训话,我也到贵公司去向员工讲

    话……”是半开玩笑的话,谁也没有认真;可是当时公司正在走下坡路,各行业受到种种打

    击、问题正多的时候,所以松下先生才提出了上面的建议。

    这件事已隔十年了,当时不过是为元旦助兴;可是观察最近社会形势的变化,似乎真的

    有交换立场的必要。

    譬如,经营者与工会理事长对换。董事长站在工会理事长的立场,理事长站在董事长的

    立场,来考虑如何发展企业,如何来谋劳工的福利,如何产生理想的劳资关系。一旦换了立

    场,就比较容易了解对方的困难及共同问题在哪里,进而找到解决的方法。这样不是对双方

    都有利吗?

    目前社会上随时都可以看到明争暗斗的情形,结果带来精神的紧张,妨碍事情顺利进

    行,造成很大的损失,以前为争取罢工权而罢工就是最好的证明。为什么会发生这一类不幸

    事件呢?原因就是大家喜欢以自己为中心来观看、判断事情,受到个人成见及私心的左右,

    看的、想的,都很容易变成偏见。彼此都有偏见时应怎么调和呢?双方都固守成见,就变成

    永远的对立,又如何能解决问题?

    现在应该是革新的时候了。如果还要固执己见,继续对立,只有同归于尽了。希望人们

    都能交换立场,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判断事情,消灭对立的状态。大家团结一致来克服困

    难,才能重见光明。

    往往因客观环境及主观的错误估计,会使企业出现事与愿违的情形。

    我们通常都不喜欢某事的结果“事与愿违”。“事与愿违”的意思大家都清楚。但是,

    为什么事与愿违的事情还是不断地发生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日本而言,就是事与愿违的最好例子。日本既然发动战争,当然希望

    借着战争向外拓展自己的国力,结果这个目标却失败了。希特勒也一样,他曾经一度重建德

    国,带领德国摆脱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后残破箫条的困境;恢复了往日的经济繁荣,被他

    的国民奉为民族英雄。可是当他决心统一欧洲,创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时,却也不免在最

    后关头事与愿违,一败涂地。

    除了德日这两件大事的例证以外,我们日常生活中事与愿违的情形也处处可见,不胜枚

    举。但有没有人深入地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事与愿违的情形呢?松下先生认为,那多半是

    因为当事者对自己的能力估计错误的缘故。譬如说,不论哪一家公司或商店,都希望自己的

    业务宏图大展,蓬勃前进。可是为了推销某种商品,却往往避免不了失败的命运,这失败也

    就是事与愿违。

    有些人一天到晚只顾自己赚钱,提高自己的地位;有的人希望进步再进步。假如他们的

    想法落空,希望变成失望,也就发生了事与愿违的情形。

    希特勒可能是个能干的人,但他既然想横扫欧洲,就得在事前深切检讨自己的能力与国

    家的国力,并要彻底探讨国际情势和国民感情的趋向。把这些条件和因素都归纳起来,做正

    确的判断,再决定做法,或甚至重新衡量其可行性,可能就不致于失败了。

    假使没有这种觉悟,只看到自己的力量仿佛不小,就被自己迷惑,误认为真的具有超乎

    想象的力量,而贸然采取与本身力量并不相称的行动,失败就难以避免了。

    所以公司或商店下定决心要推销新产品时,应该详细检讨,是否有获得成功的潜力和条

    件。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要耐心培养或创造,否则干脆就不要做,以免造成不可弥补的损

    失。

    明知自己能力不够,而又非做不可的时候,就应该设法去弥补这短缺的能力。如果是资

    本不足,就该和银行商量,请求银行通融;如果是技术不够,那就得多方求才培养,国内没

    有的话,甚至向国外发掘都在所不惜。

    不过为了弥补技术能力的不足,有时可能要负担极为高昂的代价。如果这个代价高出自

    己的能力太多,尽管需要那种技术,显然也只有放弃了。

    松下认为每一个经营者都应该有这样的自觉,企业才能经营下去。

    要是经营者心里有强烈的发展欲望,并且幸运地向银行借到了钱,技术也能从海外引

    进;虽然代价高一点,可是只要能成功,所得到的利益远超过失败时所冒的风险。在这种情

    况之下毅然而行,当然也是正确的决定。

    不论是治理国家或经营公司,甚至员工为公司打算,都应该有这样的认识和做法。

    谦虚才能明辨事物的真相,因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松下先生过去的经验,有一

    个很明确的信念:再困难的事,只要有适当的准备,有心寻求解决之道,必能找到办法解

    决。不过,如果没有足够突破困难的力量或勇气,则注定失败。

    今天你们要推展一项“跃进运动”,这种精神就是成功的第一步。然而第二步应是拟订

    适当具体的方法。需知任何问题都有成功之路,只是那条路并不都容易找到。不懂得这个道

    理,就会失败。

    那么,如何才能找到那条成功之道?首先,要以谦虚的态度来看事物,然后训练自己能

    够明确把握事物的真相。“这种问题算不了什么”,有这样轻率的想法,是绝对找不到正确

    之路的。

    以谦虚的态度,面对非常复杂的问题,也可逐渐找到一条光明之路。你只要循着那条路

    前进便可到达目的地。

    无法突破困难的因素,往往在于自己。因此失败时,要先自我反省。

    做买卖常常会遇到许多困难,必须决定是进或退。面对困难,就要考虑该如何解决。当

    然解决困难的方式有很多,但最重要的就是认清事情的真相,冷静地去思考引起困难的真正

    原因;这时,可发现大部分原因在于自己。所以,如果自己有错误、疏忽或思考不到的地

    方,就要坦白地自我反省,加以改正,如此便容易处理困难,也才会把这种体验牢记在心。

    换句话说,就是要在事情一露出破绽时就察觉到。但人们常常在事情有了差错后就草草

    地处理。但不论如何,在事情将要接近有破绽的状态时,就能马上察觉出来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每个人都能正视困难而解决它,人类才会不断地进步与成长。

    “金天赤足,人无完人即使是有丰功伟绩的人,也不敢说自己不曾失败过。正因为有无

    数的失败,才能得到无数的经验,从而提高警惕。经过几次的教训后,才会得到成长。最后

    把伟大的信念植于内心深处,而完成伟大的业绩。

    因此,不管是失败或陷入困境时,最大的问题是自己是否能勇敢的承担。如果不肯承认

    失败,那就不会有什么进步。要是因此而不满于社会,抱怨他人,那样自己得到的将永远是

    失败和不幸。

    不知道这工作的缺点,也没有什么不满,就表示你没有真正投入工作。

    松下电器公司一直强烈希望,把自己所属的电子业界变成最理想的企业界。倘若开始有

    “这个企业界无药可救了”的想法,就不再产生勇气。这一点非常重要。

    觉得有缺点,就该研究如何去改正。我们对事物都有这种想法,才能做大事,社会才能

    进步发展。另一方面,如果对这个行业的缺点无所感觉,也没有什么不满,就表示你没有真

    正投入在工作上,这样很不好。比如和钢铁业界比较,钢铁业界显得非常理想,你就应该对

    自己所属的行业产生不满,从而努力奋发,改正那些缺点,而消除心中的不满;于是勇气倍

    增,实现理想,也会觉得经营非常有意义。

    苦恼可刺激你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而产生解决问题的灵感和力量。

    当我们处理任何事情时,几乎没有一帆风顺的。一般而言,都会产生一些大大小小的问

    题,这些问题使我们不能顺利完成工作,于是便产生了苦恼。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也经常

    有问题发生。

    身为经营者,经常会遇到很多苦恼,而且往往是接二连三地发生,如果这些苦恼,无法

    获得解决,就会造成钻牛角尖,而无法自拔的地步。

    松下先生认为,即使是一千个苦恼,也只算是一个苦恼。也就是说要面对最大的苦恼去

    思考。

    松下在经营中,曾经同时发生五六个苦恼,每一个都是令人头痛的问题。虽然苦恼不断

    地产生,我们只要注意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自然排除其他较小的苦恼。这也是一种解决的方

    法。

    松下认为一个人有苦恼,并没有大碍。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你担心一件事,心里就会

    随时保持警戒状态,行动就会格外慎重。如果没有这种警戒,就很容易造成过失。所以苦恼

    并不是对自己不利的;因此,经营者应该面对苦恼,并思考如何解决。这样会使你的人生更

    具有意义。

    此外你要能从另一角度来看苦恼。例如,接连十几天地下雨,使你非常苦恼,但你应该

    认为由于绵绵雨季,带来充沛的雨水,使得人类免受干旱之苦。

    当然,有些厂商的问题,并非如下雨那样简单,可是仍可换一个角度,寻求解决之道。

    有时夜里不能成眠,但它常常能使人感到一种向上的力量,而产生许多灵感,找到解决

    问题的方法。

    如果各位能用这种方法排除苦恼,相信所有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患得患失的心理,往往是事业的绊脚石。要学会从忧虑中,发现生活的挑战和意义,这

    时,且不可急慌。

    最近常有人说“销售革命”这种话,而在买卖上也的确变化剧烈,增加了一些很难以处

    理的问题。

    各种新产品陆续地出现,流行也随时在变化。同行业的竞争日益剧烈,且出现很多超级

    市场那种大量销售店。整个市场愈来愈现代化,商业环境几乎每天都在变化中。

    在这种环境下从事买卖,难免会有到底能不能成功的不安及烦恼。这种现象不限于销售

    业界,即使制造商也是一样。但如果仔细地想想,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有“绝对放心的意

    境”。不论零售商、批发商或制造商,且不论任何时代,都可能如此,都会面临许多困难而

    忧虑不安,因此必须不断地克服困难寻找生路。

    如果不忧虑,努力工作就能一切都顺利地进行,那真令人高兴,但本来就没有这种可

    能。难怪大家会在销售业界的各种变化中,出现多种烦恼或忧虑。也只有在这种变化中,才

    能发现生存的真正意义。如果由于过分忧虑而变成失败主义者,那就是因为没有想出好的办

    法;但如果完全不忧虑,就可能不去努力,也不会有进步,也不可能真正为商店的经营费心

    血。因此,不论在任何环境下,都应坚定求生存的信念;不论大小商店都要去想出更适合顾

    客需要的新的买卖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制订出适应现代“销售革命”的策略,或许这样不断

    地努力,才可能达到绝对放心的意境吧。

    总有办法使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除了不断动脑筋,还要警惕反省。

    有一篇新闻报导说,某造船公司去年初售出的船只每吨价格为二百美元,现在价格则降

    为一百四十美元。

    这是新闻报导,数字上或许有些误差,但大体上是有这种倾向的。真是令人吃惊的降价

    幅度——三成!

    船几乎都由钢铁装成。当然也需要高度和熟练的技术,但大部分都是靠材料,不象真空

    管那样,材料费只占百分之二十,其余是技术费、人工费、研究费。造船和制造马达大致相

    同,至少用百分之六十材料费。材料费占百分之六十的产品,仅仅一年之间要降价三成,实

    在不可能。可是造船公司办到了。如果说以前赚太多现在亏损,也就罢了;但实际上即使从

    前,也是除适度利润外,不致有别的暴利。这一回也不致做亏本生意。

    这样看来,这中间一定有什么秘诀。当然,减少利益是可能的,但绝不致有三成的利益

    幅度可供缩减;所以,一定在经营方面,想出了秘诀进行了改革,才能降了价还能平衡。

    松下电器公司的经营在各方面都无懈可击,外面的人这么认定,我们自己也多少这么认

    为,但这是非常危险的事。因为这样会使我们自我陶醉,忘掉反省,对一切事物疏忽大意。

    所以我们要不断勉励自己,一定有办法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成功与失败往往只在一线之间,全看你是否有决心奋斗到底。

    成功的公司和失败的公司,两者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差异。失败的公司,并不是乱糟糟地

    做,也没有怠慢,他们一样努力工作,可是经过五年十年之后,却产生很大的差别。这就是

    公司的经营有了问题。今日松下电器公司有待改善之处还是很多。

    例如今后价格的竞争势必愈加剧烈,产品是否能依市场需求降价百分之十呢?如果能,

    那就没问题,若不能,则必须探讨不能的原因,集众智来谋求对策。不仅要发挥公司优秀员

    工的长处,也要向外吸收好的人才,为公司贡献智力。

    如果,只光靠自己或公司的想法,就认定事情无法做到予以放弃,那就真的永远做不到

    了。遇到问题无论如何也要谋求对策,这样,你已踏上成功的第一步。

    松下曾在战败的废墟中,身负高额的债款,但它却勇敢地爬起来了。

    松下公司自一九一八年创业。从小规模的企业开始,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发展

    都很顺利。后来将组织改为股份有限公司,一九四○年,员工人数已经达到一万人了。

    当时,心血来潮,松下先生想察看一下他个人资产,竟发现有二千万元,与创业时的全

    部资金一百元相比,事业算是有些成就了。

    后来,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战败之后,就由盟军占领;根据占领政策要征收财产税。那

    时又重新估量了他的个人资产,才发现竟然负债七百万元。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当然是有原因的。战争一开始,政府就要求建设造船厂和飞机工

    厂。松下顺应国策,分别成立公司,资本以松下个人名义向银行申请贷款。不幸建厂后就要

    生产时,战争结束了。当然这些工厂都用不着了。这个损失按道理政府应该要赔偿,可是战

    争输了,哪有能力赔?

    而向银行借的钱却不能不还。结果二千万元的资产没有了,剩下的是一大叠废纸一样的

    股票和一身债务。遭到这样大的打击,虽然有苦难言,但他却不悲观,反而勉励自己:“重

    新再来吧。”

    当时四周的人,因为战争及空袭,有的身体残废,有的家破人亡,骨肉离散。松下自己

    想:“比起那些人,我已经幸运多了,至少我还有生命啊。而且这一次的失败,不是经营上

    的错误,是因为战争输了的缘故,是个人能力无法挽救的,所以应该拿出勇气,从头再来。”

    那时,松下先生已经五十岁,身体健壮,精神旺盛。虽然损失了所有的财产,又背了高

    额的债务,还能勇敢地面对现实,振作精神,开始苦干,以图东山再起。

    这种体验、这种思想,不只是他自己,当时大多数人都有。也就是这些人的力量汇合起

    来,才能完成战败后的复兴重建工作。

    在愈困难的环境中,也愈能考验一个人的能力和胸怀,这就要有遇事不怕死的精神。

    人在遇到重大的事情时,要面对事实,这是一件可怕的事。没有人会认为面对困难是件

    愉快的事。在现代的青年中,也许有些人会说面对困难是很刺激,或是很好玩的。但坦白

    说,那至少不是可喜的事。不过,遇到困难而能够毅然面对它,视为男子汉的愿望而乐意加

    以处理,也是很重要的。从这里所产生的正义感和自我挑战的勇气,在现代社会中尤其重

    要。因为这样的人,才是遇到大事不会束手无策的人,对重大的事能够下决断。在人多而人

    才少的公司里面,对这表现突出的人应当重点培养训练。

    古代的武士对任何事都抱着不怕死的精神。但在今日,死是莫大的罪恶;至少没有人认

    为死是伟大的。不过虽然不特别怕死,而遇事不怕死的精神,在今天依然是相当难得的。西

    乡隆盛这位历史人物,现在有许多人攻击他;但也有人认为他是非常杰出的人物而极力称赞

    他。认为他是杰出人物的原因,无疑是因为他聪明;但重要的是在于他不曾把自己的利害关

    系与事物连起来考虑。

    西乡隆盛与胜海舟共同策谋,把抢救江户,免于遭受兵火之劫视为自己的责任。这种行

    为,除非具有超越利害关系的胸怀,否则是绝对办不到的。真正以生命为赌注之举,非具这

    种胸怀不可。这就是为国家为社会,随时可以损躯,把个人的利害关系置之度外的精神。

    举个例说,商人都希望税金愈少愈好,没有人喜欢被征收太多的税。可是,在税务机关

    方面,想法却不一样。假如有这种情况,因为你赚了一百万元,税务部门要你非缴七十五万

    元的税金不可。你心里觉得缴纳五十万元就足够了。

    但是,如果你在从另一方面想:这些钱不是我的钱,可以说是国家的钱。由于我在做生

    意,这些利润可以暂时做为我自己的钱,但本质上全部是国家的。本来所赚的钱纵然视为己

    有,但自己死后钱能带走吗?真正自己的东西在自己死后也要送给别人,不是由子女继承就

    是送给亲友;或者没有人继承也没有亲友可转送时,就归还国家。换句话说,把这些当做在

    本质上全部不是自己的东西。

    这样一来忧虑就消失了。结果自己改变想法,没有一句怨言地缴纳了税金。税务署方面

    也觉得你是个老实人。总而言之,这根本上都是想法的问题。如果心里觉得不该被课税的

    话,即使只要缴纳数十元,还是会想出种种借口来搪塞。事情的结果往往因人的想法不同而

    不同。所以男子汉应该有宽广的胸怀。

    问题发生后,在追咎他人之前应先检讨自己,尤其是经营不善。

    人往往容易注意到别人的缺点,发生问题的时候也容易把责任归咎到别人身上,而很少

    责备自己,但实际上自己完全没有责任的情况并不很多。即使认为自己可以完全置身事外,

    那恐怕也是主观的看法。如果能够超越人性从更高处的观点来看,那就不仅可以发现别人的

    过失,同时也能够看到自己的缺点。

    是否真能做到这种地步我们暂时不去谈它,但是人们在问题发生时,在归咎他人之前至

    少应该先检讨一下自己有没有过失,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松下电器在经营过程中,有一件难以忘怀的事情,那就是“热海会谈”。公元一九六四

    年正是不景气的时候,松下电器在热海召开座谈会,招待全国两百多家经销商及代理店的老

    板们,以了解他们的看法,这就是所谓的“热海会谈”。

    为什么要召开这次座谈会呢?原因是当时全国的经济非常不景气,很多企业都陷于停顿

    状态或破产。电器行业的情形也差不多,甚至连一流的公司都亏损十分严重,无法再继续经

    营,因此为了了解代理店和经销商的营运状况才召开了这次热海会谈。

    了解到的情况非常不好,出席会议的老板们大都抱怨经营上一直出现赤字,其经营恶化

    的原因几乎全部归咎于松下电器的指导不善。

    有人这样指责松下公司:“我们经营松下电器的代理店一向只有赤字,到底松下公司在

    做什么呢?”赚钱的也不是没有,但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而已,其他大部分的人都赔钱。因

    此,大家普遍都认为是松下电器的责任而感到不满。

    第一天的座谈会就在一片不满声中结束。第二天开始的时候情况依然,不满之声到处可

    闻,不过偶尔也有不同看法的。

    “发生赤字应该是公司自己经营错误,松下电器难道就一无可取吗?”

    接着大家又纷纷交换意见,情形仍然和第一天差不多。照这样下去岂不是没完没了?松

    下先生认为是该做结论的时候了。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也就是说经销商说责任在松下电器,

    而松下电器则说经销商的营运有问题,彼此象是两条平行线的时候又能做出什么结论呢?

    然而开会又不能没有结论,于是松下先生就重新把听到的这些不满加以检讨,他们的话

    实际上也不无可取之处,松下电器本身难道没有需要改善的地方吗?之所以会造成代理店和

    经销商的诸多不满,松下电器本身的做法和销售方式必然有所缺失。

    从这个角度来看,松下电器绝对不能说没有责任,而且还应负大半的责任才对。这种感

    觉非常强烈,因此最该反省的恐怕还是松下电器本身吧。或许是因为没有赢得代理店和经销

    商们的信赖以致渐渐疏远,这不正是造成今天这种情况的主因吗?

    松下电器该改进的地方就应设法改进,尤其是创业时的心态更是非改不可。刚创业时,

    松下先生带着产品四处推销并接受批评,这样怀着感激的心情一步步推销下去。不管公司扩

    展得多大,当年的情景决不可忘掉。

    事情做不好,如果只会责怪别人而丝毫不知道自我反省的话,那简直就错到极点了。

    经过详细考虑以后,松下先生对大家说:

    “松下电器能有今天的局面,可以说都是仰赖各位及上一代的培养和照顾。你们如果对

    于眼前的情况有所不满的话,这应该是我的错误。今后,松下电器对于需要改进的各点一定

    要做根本的改善。为了使各位经营得更顺利以及业界的安定,我想我们非做最大的努力不

    可。”

    某代理店的老板这么说:“大家不妨考虑一下,松下先生和我们大家并不完全因为金钱

    才结合在一起的,其间还有更深一层的精神结合。大家光知道指责松下先生不对,就没想一

    想这是我们大家的错误。”

    就这样子,经过两天来的争论,最后就在温暖而令人感动的场面中结束。

    此后,松下电器就依据热海会谈的内容,振作精神制订新式销售制度并付诸实施。很幸

    运的,不论是经销商、代理店或贩卖店,大家的经营都渐渐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生机。失

    败了,不推御责任,勇于承担,下次就能成功。

    当事情进行不顺利时,总是会想到一大堆理由推御责任。事实上,所谓“事出有因”,

    不顺利是各有原因的。

    然而若能事先察知种种造成困难的原因而予以排除,就不致发生问题。订立周详的计

    划,付诸实施,是几乎不会失败的。

    很多事情的失败,是因为没有想到该做的事以及即使想到了也没有做该做的事。所以应

    该反省的是自己,而不应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别人。

    由于竞争激烈,经营发生困难,是因为那个公司或商店没有周详的计划。如果有周详的

    计划,则竞争越激烈,反而生意更兴隆,顾客越来越多。顾客被同业拉走,是因为你缺乏吸

    引顾客的实力或魅力。事后又一再互相自我安慰说:“要不是有那种事就成功了”。

    我们必须痛加反省:事情何以到这种程度?然后把原因全部归在自己身上。这样,失败

    一定降到最低程度。

    做生意就是真刀真枪地决斗,如果以为有时吃亏没关系,必定败阵下来。

    无论我们从事什么行业,若遇到挫折,就气馁失去奋斗的意志,而不追求其它途径,那

    么永远无法成功。人生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遇到不顺利的时候,应继续努力,才会获得成

    功。在商场上,若能借竞争刺激彼此进步,那么好的竞争对手是非常需要的。

    松下先生曾经同小山先生成为竞争对手,小山先生的事业很不如意,而松下公司却蒸蒸

    日上,他就问松下先生有什么秘诀。

    松下先生以鼓励的口气对他说:“其实,象你这样热心的人,不成功才是不可思议。做

    生意就象真刀真枪地决斗,绝不可稍有疏忽或懈怠,一直到获得胜利为止。如果还不能达到

    目标,那就是经营方式不当。所以做生意,若是抱着有时候吃亏没关系的态度,那就不对

    了。其实,无论经济景气与否,应有的态度和决心都是一样的。我认为,一个真正的经营

    者,愈是在不景气的时候,愈能巩固向上发展的基础。”

    做生意,如果能做到这样,才是真正的经营生意。如果因为一两次不顺利,就心灰意懒

    地放弃,那就不是经营了。同时,这不是纸上谈兵,而是需要实实在在去努力的。如果对于

    任何困难你都能设法克服,那么你将从其中获得无穷的乐趣。能自觉负起责任的人,才会有

    真正的男子气概,而突破困境。

    松下先生在二十岁左右开始独立经营事业。有一位杰出的企业经营者——山本武信先

    生,对松下先生影响很大。由于当时大部分汽车都用灯笼照明,非常不方便;于是,松下先

    生决定研究利用电池的洋灯,并且开始制造销售。当时就和大阪的山本商店谈妥,并订下契

    约,由他们承包大阪地方的买卖。

    这家商店的经营者就是山本武信先生,他本来是做化妆品制造批发的出口生意,在大阪

    有很优良的信誉,经营的规模比松下公司还要大。他一看到松下制造的汽车用洋灯,即预计

    会有很好的销路,所以马上和松下订下契约,愿意销售其产品。这使松下先生从内心对他大

    大的敬服。

    山本先生十几岁时,就在大阪船场的化妆品批发店里当学徒,曾经历不少磨练。因此,

    他做买卖很有自信,感觉敏锐,并且非常机警。他也是个非常重感情的人,喜欢帮助别人。

    他日后虽然独立,在知道自己待过的店铺日渐衰微时,还会回去帮忙照料老板的遗孤,并为

    老板做佛事,他这种态度使松下先生了解到他为人的道理。

    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山本先生曾对松下先生说过这样的话:

    “松下君,虽然我现在的买卖一帆风顺,但事实上,在几年前,也就是一次大战刚结束

    的时候,我曾有过经商失败的经验。”

    “怎么,山本先生也曾有过失败的经验?”

    “是的。松下君,那时候情形是这样的……我经商失败并且欠了银行一大笔钱。这笔钱

    大得连把自己全部的财产拿来抵债也无法还清。当然,还得将事业整顿一番,但由于票据遭

    到拒付,因此,非得先将财产拿出来应急不可。

    “在银行发出警告之前,我把全部的财产提出来交给银行。

    “我连太太的戒指、发簪也都拿出来,我认为这样做是对的,所以就做了。

    “这时候银行的分店长对我说:‘你先拿来了也好,反正你店里的东西都得折价还清银

    行的债,不过你太太的戒指和发簪还是保留着吧,把它们拿回去。’我觉得很不好意思,就

    把太太的东西带回家。不久,我东山再起,重新建立事业时,这家银行表示:‘你能够建立

    新事业实在太好了,我们将会尽力为你效劳。’他们答应尽快提供贷款给我。松下君,这些

    可都是事实啊。”山本先生追述着。

    松下先生听了这些话后,仔细地想:“如果我是山本先生,是否能够象他一样果断、勇

    敢呢?”

    一般来说,票据遭到拒付,又要应银行要求交出财产来付贷款,大部分的人都会想办法

    把财产藏起来。象山本先生那样,在银行还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以前,自动拿出财产,甚至连

    太太的戒指都拿出来,实在是非常勇敢。

    从此,他对山本先生更加尊敬。他深深觉得,山本具有超越常人的特点,才能拥有今天

    的成就。同时,最能引起他共鸣的是:山本在危急的时候,仍能保持男子的气概和商人的精

    神。

    这些对当时二十岁的松下先生,是个强烈的震撼;在将近六十年后的今天,印象依然鲜

    明。

    尔后,松下先生经营事业时,也常想起山本先生的话。既然身为一名经营者,就有责任

    把事情做最妥善的处理。再说,谁也不晓得什么时候会遇到困难,所以松下先生常常告诫自

    己,在危急的时候,必须象山本先生那样,以果断、勇敢的态度去面对现实。

    所以,无论进退都要严格执行。万一非得结束事业时,只要是对的,就应当毫不犹豫地

    将它结束。对经营者而言,这是很重要的。

    很幸运,至今松下先生还未遇到类似的大困境,但他时常会碰到各式各样的难题。而山

    本先生带给他的启示,使他培养出一个经营者应有的责任感,并成为他超越困难的原动力,

    给他很大的帮助。

    我们若能自觉负起责任,就会产生竭尽全力的认真态度。山本先生所表现出来的果断态

    度,足可证明他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山本先生如果不这样做,恐怕反而会觉得不舒服呢。不

    管担当什么工作,都很需要这样强烈的责任感,尤其是领导者,更不可缺少。

    工作方面不用说,不论是学校、公司俱乐部或任何众人聚在一块的场合,如果不能负起

    自己的责任,就很难得到大家的信赖和合作,并且无法扮好领导者的角色。所以象山本先生

    那种果断和强烈的责任自觉,是身为领导者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

    松下先生认为,在推动工作或用人时,也应该事先了解:一定会有问题不断发生,增加

    某种程度的负担,甚至扯你后腿的人。经营者必须先有这种了解,然后以身作则地处理事

    情。本身要最早上班,并工作到最晚,做大家的模范,这比什么都重要。与其为了顾虑员工

    的想法而伤脑筋,倒不如自己一心一意地工作着。

    只要你领导者自己尽全力专注地工作,这种认真的态度必能感动周围的人,使他们自动

    帮忙或积极工作。

    虽然表现的方式随企业的内容而不同,但是经营者必须切实体认自己所负的责任,全心

    全意地工作。不必蓄意逞强,只要表现诚心即可。员工看到领导者这种真挚的态度,必定会

    效法他的。
第五章 松下谈克服经营难关 三 让资金万能的技巧
    引进的资金不是私人的财产,要全部投入事业。

    经营事业,当然需要追求利益,至于私益与公益的关系应该怎样去想呢?一项事业如果

    是必要的,社会对它就有所要求,希望它越发展越大,也就是要求的更多,因此就需要资

    金。这些资金的筹措有两种:一是以利益的型态筹措;二是以借贷型态筹措。如以借贷型态

    来筹措资金,不能认为是健全的经营,所以应该以利益型态来筹措资金。本质上,因为这个

    公司所做的工作对我们有效果,所以我们希望它能再扩大。扩大便要资金,所以以利益的型

    态提供资金;因此,本质上不能把这钱当作是自己的。公司为了增加生产需要资金,这资金

    是以利益的型态由他人提供,所以本质上应该认清在事业不做的时候,资金是该还给人家的。

    松下先生认为这种想法是能够成立的,事业不做就不需要资金,自己能温饱就可以了。

    要做事业才要资金,所以集来的资金不能视为私人之物,要全部投入事业、扩大事业,使之

    能贡献社会。

    大众参加企业,不论是对企业本身,或社会团体,都是利多弊少。

    今天,社会上各式各样的企业,各依社会的需要而生存。可是随着时代潮流,各种企业

    都逐渐扩大规模,而产生很多大企业。

    这些大企业都是股份公司的组织,而股份都是大众所共有。二次大战以前,有所谓“财

    阀”,股份由少数的人占有。现在欧洲也还有相当大的企业由个人或家族来经营。

    可是现在的日本,个人想在大企业中独占股份,几乎不可能。因为所得税法修正后,个

    人所得税的累积税率很高,一个人虽然赚了很多钱,可是一大半都变成了税金,因此不能象

    以前的日本或现在的欧洲,个人能拥有很大的财富。

    个人创设的公司想扩大规模的时候,个人的资金已经无法应付,不得不引进外来的资

    金;所以事业愈扩大,个人的股份反而愈减少。现在大企业创办人持有的股份能占百分之一

    已经很好了。“住友”、“三并”等财阀系统的大企业,原老板持有的股份已经等于零,现

    任董事长的股份也是微乎其微,不能与往日相比。

    现在所有大企业都从以前那种由特定个人占有的形式脱胎变为以大众为基础的近代式股

    份公司组织了。也就是说从独占资本转移为大众资本,这是很好的现象。

    大众成了股东以后,对自己出资的公司会很关心,时时提供意见,加以督促勉励;这

    样,公司的发展就更加迅速了。公司发达、利润增加,而这些利润又以各种方式分配给股

    东,如此良性循环……所以说大众参加企业,无论是对企业本身或是社会团体都是利多弊少。

    可是最近这种大众股东的持有股份越来越少,而所谓“法人”股东占的股份却越来越

    多;大众股东持有股份的比率,到了今年三月已经跌破百分之三十的大关。虽然“法人企

    业”也是以大众为基础,但是这种情形,毕竟不是好现象,应该想办法改善才好。

    以自由化的经营方式,突破区域性的限制和增加国际性竞争的能力。

    对资本自由化,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立场和意见。可是为了国家整体的发展、国民的幸

    福,进而关系到世界繁荣的观点来看,基本上,资本的自由化是件极重要的事项。也就是说

    自由化不仅有利于国家的利益,同时也与世界的繁荣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追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自由不限于经济界。在这个世界上,自由是有弹性的活动。在广

    泛的被认识以后,才有创造、发展的可能。换句话说,处在自由之下,才可作真实、正确的

    竞争。这也是基于人类本性是追求繁荣与发展的原理。

    举例来说,如果现在在日本的九州、四国、本州、北海道之间,限制资本的移动,那么

    结果如何呢?假如,东京有一家公司,想在九州建立一座工厂,但是九州的经营者会以怕受

    到压迫为借口,限制开设这个工厂。如此各企业和地域间的发展,也就受到很大的限制。而

    要突破这个限制,就惟有自由才能做到了。今日的日本企业能不受限制地急速发展,正是因

    为自由经营的活动所促成的。

    对于自由化的体制,并不是十分完整和妥善的,所以政府应给予辅导。延期之年的自由

    化计划,或许就是因为政府认为有予以指导的必要。自由化既是繁荣的主要条件,而且也是

    时势所趋必须推行的事项,经过一定时间后,必须毅然决定如期实施,所以在一定期间内,

    各企业应培养国际性竞争的能力与实力。政府方面,也要提出强而有力的援助和指导。并欢

    迎外国企业进入日本,同时促使企业之间的共存共荣,也使日本的企业能扩展到国外,并受

    到各国企业界的欢迎,而与世界各地的企业同享共存共荣的成果。

    资金方面也需要“水坝式的经营”来调节,必要时提出来用,不需要时蓄存起来,这样

    不断地调节,才能有安定的经营。观看日本,几乎可说都没有资金水库可言,水库都是空空

    的,就象久旱的农民祈求早降甘霖一样,向银行要求货款,但银行又会说他们的水库存量不

    多,所以很难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为了增加资金,只好将产品降价求售,完全忽视了适当

    的利润。所以没有资金水库的经营,可以说并不是好现象。讲到战前的情形,当时银行是不

    轻易把钱贷放的,要经过严格的调查,或有不动产的抵押才能借贷,也就是非常注意安全

    性。这也是理所当然,因为当时常发生银行挤兑事件。所以银行也很为难,如果经营稍微马

    虎,或随便借贷给不健全的企业,一传出去,马上会有挤兑的情形发生。所以要放款时,就

    谨慎再谨慎地调查。当时的银行绝不超贷的,有了一亿的存款,只会贷放八千万,其余两千

    万当预备金寄存在银行内,这是很坚实的经营法。

    在那样的时代,松下先生就考虑到从银行多借一点钱,以自己的名义再寄存银行。今日

    的银行为了安全起见,常在贷款时或支票贴现时,要求三成款暂存银行。当时是没有这种规

    定的,因为不容易贷放所以也没有这种必要,可是松下先生在当时就做了象现在积存银行的

    事。他说:

    “我准备做某某种事业,请贷放三百万元给我。”

    “哦,如果是这种情形那很好,我们乐意放款。”

    “谢谢你,但这资金我不是一次使用,所以贷出之后暂时存在你们行里,等公司需要时

    再领出来用。”

    就这样把资金存在银行,这当然不是受银行之托而存,而是他自动自发的。为何这样

    做?因为要用钱时再临时跑银行去借贷,既费时又费力,何况如果那时请求贷放被拒,那事

    情不就变糟了?所以这样做,随时都可以领出来使用,就是事先多贷一点,又暂时存入银行。

    有人会说这样做不是多花利息,那不是损失吗?的确是如此,虽然是损失利息,但把它

    当做是为保存企业资金安全的保险费;松下先生一直这样做,所以战前他从来没为资金的问

    题伤过脑筋。银行方面也认为是你自己自动要存款的,对银行有利,何乐而不为?松下先生

    很早就用这种方法,这不就象是一种资金的水库吗。

    象设备与资金都需要水库一样,货品的库存方面也该考虑水库的问题。最近各企业考虑

    到这个问题了吗?不得已而成为库存的是有,但总是认为存下来会麻烦,尽量要想办法卖出

    去,而成为廉价竞争,这就变成了恶性竞争而互相伤害。如果把存贷想成放入水库存起来,

    又何必廉价出售?在适当的时期卖出就好了。有否考虑这种水库,对经营的安全度就会相差

    很多。

    在谈到“水坝经营法”中,谈到了设备、资金、库存三种水库问题,其他还有很多问题

    存在。关键是,今后如何去考虑这些问题,使经营法有很大的改变。如果大家能对“水坝经

    营法”有正确的认识,就可从今天忙了大半天得不到利益的不安定状态,渐渐移向健全而高

    利润的经营状态。

    当然,这种“水坝经营法”也是说来容易做来难。但是为了确保正当的利润,安稳地经

    营下去,并求对社会发展有所贡献,一定要断然实行下去。象今天这样没有水库,让水任意

    地流失,资金与设备随便使用,必要的库存也任意卖掉,那是绝不会有适当的利润,经营也

    不会安定的。不但不能对社会繁荣有所贡献,反而妨碍了社会的繁荣。

    应该在经营方面发挥“水坝经营法”的想法,期求企业的安定与成长。不知道美国他们

    的经营是否在“水坝经营法”的意识下进行,不过他们确实经常是开动设备的八成,而很成

    功地得到一定的利润,我们应该承认人家的优点,慢慢地走向这方向。企业不论大小、种

    类,这一点可说是共同的问题,不仅各企业、各行业,甚而全经济界都应该如此。虽然已有

    很多公司强力地推进这种“水坝经营法”,但是以全国整体而言,这种思想还应该有更大的

    推广。

    为了做生意才订预算,不是为了预算才做生意,所以要有变通的弹性。

    一个国家的营运从财政方面来看,许多政策都是按照编定的预算实施。也就是说把国民

    缴纳的税金分配到各个省政机关去办事。而这些预算必须由议会承认,也就是由议会代表国

    民承认这些编列。在实施政策时,要以预算的范围为准则,不能有超出的情形。

    在日本的买卖里,也有很多人同样在预算范围内经营生意。正因如此,公司和商店的营

    运才能顺利进行,并很有效率地展现成果。总之,在计划的预算范围内做买卖是最理想的。

    其次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做买卖时,就象活生生的东西一样,并不是死死的依照预算才能做

    买卖。换句话说,我们是为了做生意才订预算,而不是为了预算才去做买卖。

    对于政府机关而言,若在国民承诺的税金总额以上,要求再增加款项,是可以用“没有

    此项预算”来拒绝这项支出的。除了遇到战争的非常时期,政府机关会编列特别预算来应

    急。而商业买卖可说天天都在战争;因此,以没有预算为借口来拖延必要的措施是不容许的。

    这些事大家都非常清楚,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常犯这种错误。一宣布没有业务推广预算,

    就等于是在终止与顾客的交流,必要的广告来源也被扼杀了。

    而顾客看不到这家公司业务推展活动,就可能到别家去购买他们的需要品。

    在预算的范围内做买卖当然是很重要的。但是,在必要的时候,也可向外贷款来增加预

    算,这才算活用做生意的方法。松下的经营太完善了,连给他贷款的银行,都要向他学习。

    目前经济不景气,资金短缺,以致生产不顺利,在这种情况下想要顺利经营公司实在不

    容易。这一点银行也很清楚。偏偏在这个时候,松下公司必须考虑向银行借款;而借款的第

    一个条件,必须银行或社会认定松下电器公司是一个值得信用的公司。无论产品的品质、生

    产数量、公司营运、员工旺盛的工作意愿等,都必须是令人放心的公司,银行才愿考虑。所

    以松下公司首先必须痛加反省:生产是否逐渐增加?勤怠情形如何?为了公司,员工是否拼

    命努力?对顾客的服务态度如何?等等。

    这一切,松下公司在战前都已做到。全国多数的代理商、经销商,也都能把握松下经营

    方针的精神,努力推销松下产品。另外,与协力厂商的关系也非常容洽,无论在经营管理或

    价格合理化方面,双方都能朝一致目标前进。

    公司内部也对所谓经营精神、作业精神之类的精神教育非常注重,使每位员工都有强烈

    的使命感,旺盛的工作精神。这一方面,松下公司做得很成功。

    上述这种经营态度,也给银行留下一个很好的印象。因此对松下的借款申请,连一次都

    没有回绝过。“松下的经营太完善了,我们应从银行的立场来学习松下方针。”这就是战败

    前松下的情形。

    今天固然可将公司经营不善,归咎于战败后一片混乱的影响,但是本公司情况不理想的

    责任在哪里?经营者本身有责任,各位员工也有责任,战败的事实也是一个因素。这样下

    去,要获得银行信用恐怕很难,而目前却有赖于银行的贷款。所以,必须尽快把松下带回从

    前那种生气蓬勃的状态,以此做为礼物,申请贷款。松下兴亡在此一举。

    在资金调度困难的时代,企业要对自己的实力,做客观、严厉的评估,如此才能提高企

    业信用。

    最近因为银行吃紧,各种行业的资金调度发生了很大的困难。想向银行借钱,但银行本

    身都没有钱,怎么能借给你?这种时期想借钱谈何容易?可是松下无论什么时候向银行开

    口,还没有被拒绝过。

    也许你会说:“松下电器是大公司,银行当然放心你呀。”对,如果是现在或许有可

    能。可是从个人小企业开始,包括家庭工厂时代,五十五年来向银行借钱都有落空。

    这和历任银行的负责人都很明智也许有关系;但是松下先生一直认为企业向银行申请贷

    款,都应该借到才对。为什么呢?银行是靠放款赚钱的呀!存款是生意,贷款当然也是生

    意,所以无论是存款或是借款,都应该受到同样待遇才对。当然他们不会无条件借给你,那

    么应该怎么借呢?

    松下的经验是这样,当松下需要借钱的时候,就先对自己及公司的实力做一个客观的评

    价;了解自己的实力就可以知道什么程度的贷款银行会答应。假定自我评估的实力是一百万

    元,你千万不要借一百万元,如果是八十万元,保证一定答应借给你;甚至有时还会问你这

    样够不够?

    松下始终遵守这个信条,所以借钱一次也没有落空。这个道理很简单,假定你有一百五

    十万元的实力,而想借一百五十万元,可是银行对你的评估都会比较低,可能认为只有一百

    二十万元,他们怎么会答应借给你呢?有人明知想借的数目高一点,仍抱着姑且一试的心

    理,以为万一被拒绝也没有什么损失。其实不然,有了这样的前科,银行对你就会有一种不

    信任感,你的信用也会大打折扣了。这时,不管你再怎么把自我评估的实力降低,他们也不

    会相信了。松下向银行借钱,金额一定比自己的实力低;银行也有信心,信用也一天比一天

    好,结果每一次借钱都能够借到。

    最近银行越来越紧,这种做法不一定完全行得通;可是处在这个资金调度极端困难的时

    代,实行严厉的自我评价,渐渐提高信用,不是更重要吗?

    企业向银行贷款的目的,是为了增进其对社会的服务。松下先生曾谈到他向银行借钱,

    从来没有被拒绝过。在这里,我们来谈谈其中的一段插曲。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松下公司的规模也比以前大了。过去曾经向银行借过十万元或二十

    万元的资金,到期都能按时归还,并向他们说明这一笔贷款的使用经过。这一次为了扩大事

    业,需要二百万元的资金,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于是松下先生去找银行经理商量。

    经理说:“很好啊,看贵公司过去的表现,信用非常好。这一次我也很想借给你,不过金额

    超出了我能裁决的权限,趁这个机会我介绍您去见敝行的高级人员,能不能麻烦您去向他们

    说明一下?”他是好意的。

    不过,当时松下先生的回答是:“经理,那样不好。”他听了一时愣住了,忙问:“为

    什么?”松下先生说:“见了贵行的高级人员也不过重复刚才向您讲的话。如果还有其他的

    话要说倒无所谓,不然我想没有必要去找他,由您传达也是一样。”经理听了好象很为难,

    可是最后还是答应:“好吧,我去传达您的意思。”结果,二百万元还是借到了。

    通常,为了借款的事,经理好意要介绍你去见他们的高级人员,一般人都会顺口答应

    说:“那就麻烦您了。”可是松下先生却没有这样做,因为他认为:

    经营企业不完全是为自己,一半是为了社会。具体地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需要电

    器用具;公司是为了满足大家的需要,才想建设工厂来制造这些东西。为了顺利建厂,正当

    的、该做的,都义不容辞去做;可是若超出这范围,要委屈自己,低声下气去求人家,松下

    先生认为不必要。心里时常要有这样的想法:“我做的是半社会服务工作,借钱是要建设工

    厂,生产大众需要的物品,提高生活水准。若是银行不肯借,就将计划搁下,暂时不做就是

    了。”所以对银行经理的好意,他也能理直气壮地说:“为了重述同样的话,是不必去见高

    级人员的。你们认为可以,就借;不可以,就不借,都没有关系。”

    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总而言之,松下先生是以这种态度来经营公司的。这种想法加上

    正确的自我评估,相信不会有借钱被拒绝的事情。

    在政府的各种保护政策及支援制度下,仍要建立自主经营的精神和观念。

    那是松下创业不到十年的事。一九二七年发生了所谓“金融恐慌”,使银行陆续陷入止

    付关闭的状态。当时与松下来往的是五大银行之一的“十五银行”,一般都认为不会有什么

    问题。

    谁知道有一天早上,报纸上刊登着“十五银行止付”的消息,才知道糟了,可是来不及

    了。松下大约有三万五千元存在那里,却一元也提不出来了。还好,两个多月前就与住友银

    行来往,靠它的帮助,松下才勉强度过难关,却也搞得焦头烂额,狼狈不堪。

    如今,这种事情想都想不到了。可是从前即使是银行,也会有周转不灵而倒闭的事情发

    生,何况是一般企业机构。那时还没有“公司更生法”的保护,凡是组织不健全的、该倒的

    统统倒了,是一个标准的残酷社会。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非常干脆的社会。

    现在有了公司更生法,提供了很多复苏的途径。而且银行、母公司等也会多方设法,帮

    助你度过难关,以免倒闭。公司的倒闭,对员工、来往厂商、消费大众以及社会当然都有很

    大的影响。公司愈大,影响也愈显著。在前述的金融恐慌,由于银行止付而失去毕生积蓄以

    致自杀的人不少,无法调动资金而被迫倒闭的企业机构也很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

    因此,政府各界都多方面配合,想办法伸出援助之手,避免发生倒闭,实在是必要的措

    施。只是近年来的做法,似乎有些过火。从前是要垮的,都顺其自然任它垮,没有人会搭

    救。如今却又同情过度,以致自主责任营运的观念渐渐淡薄,造成很多依赖性特强的“大少

    爷”式经营者。

    在有各种防范措施的情形下,每一个月竟然还有大约一千个倒闭案件发生。这一方面是

    反应不景气的严重程度,另一方面也显示自主责任营运的价值观念日渐淡薄。松下先生不认

    为从前那种放手不管、任其自生自灭的政策是好的。但也不否认,只有在那种环境中,才能

    不知不觉地磨练出真正的经营者。

    从这一个观点看,这一次的不景气是给经营者一个最好的锻炼机会。趁这个机会将公司

    的状况,经营方法等重新检讨一番,相信不是没有意义的。

    贷款是非常时期所采取的不得已作法;安定期应用自己的资金做生意才会成功。

    “一年复始,万象更新”,大家充满了新希望迈向新的一年。可是放眼日本的经济,好

    象不是太乐观,当然有些例外,不过大体说来经济好象正趋向恶化。面对这种事态,新内阁

    正在大伤脑筋,探讨恶化的原因,研究如何解决。不仅是政府,国民也有很多地方应该自肃

    与反省。

    原因当然很复杂,可是追根求源地说,日本各企业没有培养强烈的自主独立精神,实为

    其主要原因。更具体地说,症结在于:企业应该是依靠自己的资金来经营,可是大家都没有

    坚持这个原则,一再地贷款,依靠贷款来扩展事业。

    这点是与许多先进国家相比之下,日本所有的情形。它的形成当然有其历史背景,就是

    那次凄惨的“战败”。战败当时经济处于崩溃状态,想重建没有资金,不得已,大家互相提

    供“信用”,也就是支票,互相承认它。

    大家都缺少资金,可是互相容许用“信用”而活动,终于产生让世人吃惊的经济成长。

    单以这过程来看,日本依赖支票重建国家的步骤是相当成功的,这样的应变之道也是对的。

    可是,重要的是这到底只是非常时期不得已的作法,是因为战败失去了所有的东西而采取的

    不得已的措施。随着复兴,一切上了轨道,经济活动也趋正常化,这些信用膨胀应该渐渐地

    缩小才行。

    非常时期有非常时期的措施,安定期有安定期的方法,这是理所当然的道理。随着复兴

    的进展,应该慢慢缩小全凭信用的程度;政府该作这样的指导,国民也该有这种心理准备。

    事实又是如何呢?不但不缩小,反而继续地膨胀,经济复兴与发展虽已到今日的地步,却几

    乎所有的公司都成为贷款公司,公司财务的脆弱令人担忧。

    工厂设备都很新,技术也很优秀,这是值得称赞的;但就因为自有资金的比例太低,好

    象成了靠贷款而成立的公司,这种情形在世界上是很少见的。在美国用支票交易的商业行为

    几乎可以说没有,因此各企业都得健全地发展。

    德国也与日本一样,战败受到毁灭的打击,可是他们主张“自力经营”;即用自有资金

    来经营,有多少资本就作多少的事业。所以同样是呈现经济发展,但内容却与日本非常不

    同。借款增加,造成更严重的周转不灵,使倒闭连连发生。

    最近常听到倒闭的事。倒闭的案件一天比一天多,尤其是负债额的增加相当引人注目。

    这虽然与大企业的倒闭有关,但借款增加才是主要原因。借款增加,就造成更多的周转不灵

    而倒闭。

    松下先生从前就主张不能靠借钱来经营事业,必须用自己的资金,以自立自主的方式来

    经营。借钱经营,在精神上容易松懈,企业的体质也弱,以致银行稍微吃紧,就容易恶化而

    倒闭。而且借款的数目都很大,更引起了连锁反应:一家公司倒闭了,许多公司跟着倒闭。

    不但如此,借款政策会带来不踏实的事业扩张,而使经济过度膨胀;结果物价飞涨,各

    种弊端跟着发生。日本的现状就是最好的说明。借钱还有一个弊害,就是没有钱的、规模小

    的借不到;有钱的、规模大的可能借到很多,于是造成资本的畸形流动。

    用“万恶的根源”来形容借钱经营、借钱政策,应该当之无愧。如果每一个公司都不靠

    借钱,完全以自己的资金为主体经营,相信企业本身的体质就会更坚实,经济也会走向安定

    成长的道路,物价的上涨也会缓和,情形不是比现在更好吗?当然,借钱经营也有它不得已

    的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日本,因战争失去了大量的物资,钱也没有了,几乎是一

    无所有。经济的复兴,国土的重建,想用自己资金来做,哪有可能?都是互相提供信用,靠

    借钱来经营事业,从事经济建设的。

    所以,战争刚结束的那一段时期,借钱经营是不得已的。不过这种权宜措施只允许非常

    时期采用,平常应该改走正道。换句话说,借钱政策在经济复兴告一段落时,应该立刻改过

    来;该改而不改,一直拖到现在,才造成了今天的问题。借钱经营一直延续下去,企业以及

    日本经济都不可能有健全的发展。现在正是改为以自己资金为中心,自立自主经营最好的时

    机。但愿负责经营的经济人都有这种认识,政府方面也应该做强有力的辅导。

    银行紧缩带来的信用膨胀,会导致金融的紊乱。

    通常为了防止景气过热现象,政府往往采取限制银行政策。最近也采取了这种政策,可

    是经济界为应付或弥补这种情形,就把支付贷款的期限延长,来对抗政府的限制银行政策。

    一年来支付支票的期限一再地延长,因此资金回收就延长了,这种情况能健全吗?

    政府的用意绝不在此,限制银行是要稳定人心,使企业经营能安定巩固。换句话说就是

    要去掉企业体的赘肉,消除水肿现象,改善企业的体质,使其健康强壮,这是政策的目的所

    在。事实却反其道而行。由于银行抽紧,企业界的资金就紧

    了,应该想办法减少库存量,或加速贷款的回收。这样做的话,任务当然很艰巨,但经

    济才会往健全的方向发展。当然,事实上如此做的企业也很多,但如以整个情形来看则并非

    如此,手头一紧就把九十天的支票延为九十五天,或一百天,尽量想延后付款;结果等于一

    方面抽紧,一方面却放松,这是今日的情形,说来也真是奇怪。

    伪造纸币是扰乱国家金融的重大犯罪,是会被判刑的。日本货币的数量是由日本银行来

    控制的,按照经济界的实际需要来调节,订定一个目标如五千亿元或一兆元来发行钞票,限

    制银行就是根据需要来操作的。

    问题就在这里,如果日本的通货只有日本银行发行的钞票,那就会发生很大的功效,但

    经济界却有代替日币的所谓私制纸币在公然横行。这种纸币虽然是私制,但却并不构成犯

    罪。它不是伪造的纸币,那它是什么?就是支票。支票是经济界很奇怪的产物。

    不以信用做基础的支票,大量流通,会造成企业界的混乱。

    说支票是私制的纸币,也许有人会责骂,但这却是事实。支票当然不能象日币那样通

    用,但事实上很多企业都用支票来购买东西。没有现金,只要开一张支票,盖上董事长的印

    章就能发挥日币的功能,可以买到东西。

    这就是日本的实情。一方面政府努力地扼制纸币的发行,另一方面私制的纸币——支票

    又一直在乱发行。

    而且最初支票是以三个月为期,今天它已普遍延长到一百二十天,甚至一百六十天;更

    有所谓“台风型支票”——二百一十天的,又有所谓“分娩型支票”——三百天的也出笼

    子。日币的发行是有限制的,可是对这种支票的签发,法律上并没有任何限制;不管政府如

    何推行金融政策,如果放任这种支票乱发,经济界可以说绝不可能安定的。对于这一点,到

    目前为止,政府好象仍未把它当成一个大问题。

    前些日子报纸上登载了一则消息,九州一家资金一千万元的公司负债四十亿元而倒闭,

    大部分的负债都是乱开的空头支票,也就是乱发的纸币。一家倒闭连锁地倒了二十家、三十

    家,其他人都受到连累。

    就算没有这样严重,但是类似这种情形的案子在日本国内随时随地可见,倒闭的公司大

    部分都是开出了公司资本外几十倍的支票。

    以长期性支票做生意的恶习,将无法支撑远景的经济发展。

    今天日本有几万家准“日本银行”,都在无限制地发行“准日币”。真正的“日本银

    行”在日本仅有一家,但是现在假定有三万家公司,就可以说有三万家准日本银行在发行等

    于日币的私制纸币。这些“准银行”中,大者发行百亿元,小者发行一两千万元,辗转流通

    于市面上,政府对此也未加限制,想起来实在可怕。

    这样的结果,就会出现散漫的经营,政府金融政策的目的就徒劳无功,等于画饼充饥了。

    迎接新年,大家应该互相承认这种事实,咬紧牙关,重整旗鼓,勇敢地向特殊的经济界

    风潮挑战,才能使日本经济脱困而出。

    当然这是不能一蹴而成的,而且一下子做也会引起混乱。只是认清、觉悟这确实是一种

    恶习,抱着逐步改革它的决心,这是绝对必要的。

    日本经济界所面临的事实,不用说是政府,也希望所有国民对此有所了解,实在不可再

    放任这种现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