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盘华尔街
作者:谭健飞
第七部分
一个操盘好手的猝死 想起汤姆的暴亡,我又再次换上了运动鞋 “图先生”“淘金”来了 “追杀”第一名
游戏终结者 父母寄给我的生日卡上写着“三十而立” 赵明的伤心婚事  
第七部分 一个操盘好手的猝死
    1998年秋天,公司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在芝加哥公司工作了近十年的操盘手汤姆在毫无先兆的情况下突然在操盘时倒地昏迷不醒,紧急送入医院急诊室时他已因心脏衰竭而死亡。

    汤姆死时只有36岁,平时看起来身体还不错。后来医生在汤姆的死亡报告中说他长期处在高压状态之中,心理负担过于严重,心脏早已发生病变,机能衰竭,所以在遇到较大刺激时导致突然死亡。

    汤姆是我们公司最优秀的操盘手之一,他大学毕业后不久就进入股市成为一个专业操盘手,去世前他的年收入已逾百万美元,正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却英年早逝了。

    这件事情给许多熟悉他的同行带来了深深的伤痛和震惊。这样的悲剧让所有人都开始意识到,美好的人生可以是那么的短暂,人活在世上事业固然重要,但健全的体魄却是人生存的第一要义。操盘工作是一项充满压力和挑战的行业,许多操盘手都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在大把赚钱的时候就容易忽略诸如享受生活、享受自然、感受亲情、保证健康等十分重要的方面。汤姆的去世虽是极其偶然的事件,但工作年份较长的职业操盘手中间,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大有人在。
第七部分 想起汤姆的暴亡,我又再次换上了运动鞋
    汤姆猝死之后我也仔细衡量了自己的健康状况,我猛然醒悟到自己近几年来为了闯出事业上的道路,把所有时间、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完全放弃了身体锻炼,饮食上为了节省时间也常常是买汉堡包、炸鸡之类的快餐,这类食品又被称为“垃圾食品”,所含的高脂肪、高热量和高胆固醇,对身体有诸多不利的因素。我总以为自己身体倍儿棒,胃口也好,很少考虑到自己的健康是否也在被某种未知的病因所侵蚀。]

    这一次发生在汤姆身上的悲剧让我决定好好去做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和医生约好了时间,我就在一天下午去做了综合体检。检查整整进行了近三个小时,结果证明我的身体还没有什么大问题,但体重达187磅(80公斤),按我173厘米的身高来说,已属明显超重范围。我的心跳频率也较快,平静时也接近每分钟90次。医生建议我要改善饮食习惯,多吃低脂肪的健康食品,每天坚持适当体育锻炼并暂时停止喝咖啡。

    记得我刚到美国时体重只有130磅,那时虽然偏瘦,但总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由于我在念大学时坚持长跑,身体一直非常好,平静时心跳一般只有每分钟55次左右。而现在的我竟然已成了个不折不扣的胖子,哪怕快走几步路都会气喘吁吁。这样下去不出问题才怪呢。

    我扪心自问:追求事业的成功,其最终目的难道不就是为了使生活更加美好吗?为了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我辛勤刻苦地工作着,但为此而损害了健康,岂不是违背了生活的初衷?假如失去了健康,积累再多的财富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下定决心要对自己的工作、生活习惯来一个大调整。

    我抛弃了美式快餐,尽量改吃低脂肪、低胆固醇的健康食品,将原来每天至少五杯的咖啡减少到早晨的半杯。最重要的措施是每天再忙,我也要抽半小时左右的时间用来锻炼身体。另外我还根据有关书籍设计了一个简易的心理疗法:每天用半小时左右时间边听着轻音乐边练习超觉静坐。

    刚开始实行新计划时还真需要很强的毅力。记得我第一次去练跑步,心里还记着念大学时每天长跑的情景,自以为现在也不会太差,可是没跑多远我就有些喘不上气了。想想一次不能跑太少,我又硬着头皮跑了一段。回来后我的腿整整酸痛了三天。接下来的两天我都提不起精神去跑步了。我的锻炼计划差点刚一开始就夭折了。

    缓了两天后我想到汤姆的暴亡,终于又鼓起勇气再次换上了运动鞋。开始只是绕着我住处所在的小街区慢跑一圈。跑不动就走回来。后来慢慢增加到两圈、三圈,为了保持自己锻炼的兴趣,我有时用跳绳代替跑步。我还开始学习打网球,不久就迷上了这项运动,渐渐地发展到每天都离不开网球场了。

    经过半年多的调整、锻炼,我的健康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体重降到了165磅以下,心率也恢复了正常。最让人高兴的是我在工作时不再总是感到疲劳,工作效率明显提高,连走路时都觉得十分轻松,好像鞋底里加上了弹簧似的。

    从这以后,我一直都保证自己即使再忙,也要每天抽出30分钟时间锻炼身体。每天早上华尔街股市的开市钟一敲响,我总能精神焕发地迎接这一天的紧张工作和压力,迎接不同的挑战。

    现在不管我为自己制定任何阶段的工作计划,我都先把身体锻炼计划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身体是创业的本钱,也是我们拥有的最大资本。拿自己的健康来换取身外之物的金钱,与把自己屠宰后挂到肉摊上卖掉又有何异呢?
第七部分 “图先生”“淘金”来了
    传统上每年夏天都是股市的淡季。许多人选择在六、七、八这三个月出外旅游度假,股市的交易额往往会有明显的下降。对于“留守阵地”的操盘手们来说,夏天这三个月一般很少有激动人心的日子出现。我成为职业操盘手至今已经七年了,每年夏天这三个月都是我业绩相对较差的三个月,其他操盘手的情况也似乎摆脱不了这一宿命。

    这一年的夏天也没太大例外。夏天开始不久,股市平淡的日子便明显增多。当股市不活跃的时候,操盘手赚钱的各种机会也相应减少,有一定经验的操盘手此时便喜欢作“壁上观”,轻易不出手。

    这天的股市也是死水一般沉寂。百无聊赖中我们一班操盘手们商讨起了解闷的办法。最年轻的西恩说:“我们可以去买几台电子游戏机放在后面的会议室里,闲着无聊时玩一玩挺不错的。”他曾看到广告上有旧的游戏机卖,便宜的只要两三百美元一台。

    他的倡议立刻就得到了大家的赞同。大伙儿说干就干,看报纸,上互联网查找相关信息,与卖主打电话联系,询问有关情况,忙得不亦乐乎。忙乎一番下来发现可供我们挑选的游戏机还真不少。那天收市之后,我们便兵分几路,到几处的卖主那儿看机子。

    第二天到了公司,大伙儿把搜集到的情况互相交流一番,便基本上定下了几台受到普遍欢迎的电子游戏机。接着便由西恩出面和卖主们联系,争取最好的价钱。经过西恩的一番讨价还价,除了一两台因卖主不愿多降价而放弃外,最后确定了三台游戏机——“抗击外星人”、“扫荡恐怖分子”和“图先生淘金记”。理查德有一辆小货车,他就毛遂自荐做了运输大队长,再叫上几个比较健壮的同事,当天股市收盘后他们便七手八脚地将这三台足有一人多高的游戏机拉回了公司。这下公司里沸腾了,你摸摸这儿,他拍拍那儿,都兴奋得像一帮孩子。
第七部分 “追杀”第一名
    那天以后直到那年的夏天结束,我们这帮童心未泯的操盘手们便再也没有了闲着的时候。每天一有空,大家便泡在游戏机前。操盘不顺利时,就用打游戏机来“消气”,中间休息时,也要打几场过过瘾,下午收市后,必定要玩一阵子游戏机才能回家。渐渐地,这几台游戏机成了操盘手们表现自己好胜心的地方。同事之间互相开玩笑时,常常“炫耀”自己在游戏机上挑了对方。操盘股市是充满竞争的工作,操盘手们往往或多或少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每当诞生了一个“新纪录”时,别的操盘手们便会跃跃欲试,非要打破这个新纪录才肯善罢甘休。而竞争的焦点也慢慢集中到了其中一台游戏机上——“图先生淘金记”。这个游戏表面看起来并不复杂,可是在通过三四个层次之后,难度便逐渐加大,要想更上一层楼也就愈加困难了。

    其实所有游戏机都是以逐渐提高难度来想方设法吸引住玩客的兴趣,好让游乐场老板们多增加些收入。不知什么原因,绝大多数操盘手都迷上了“图先生淘金记”,得分也逐渐从开始时的一两千分急剧上升到1万分以上。我的排名一般都在前一二位,但是每当我一创下“新纪录”,立刻会有人“追杀”而至,刷新最高记录。

    当最高纪录攀升到3万分以上时,被刷新的频率便开始放慢了,新纪录往往能保持两三天,可是竞争依然是那么激烈,每个人都虎视眈眈地紧盯着排行榜第一名的位置。

    后来有时想想,即日操盘股票和打游戏机有些地方还真有点相似:都是面对显示器全身心地投入,容不得半点分神,稍有差池就会付出“惨重代价”。面对瞬息万变的复杂情况,都得果敢、敏捷。要想成为高手,都要付出很多努力,经验和技巧两者缺一不可,最重要的是心理上必须做到处变不惊,冷静地面对一切预料不到的突发情况。

    记得有一天我正面对着操盘电脑酣战,一位同事踱到我身边。我当时正以最快的速度操盘两支股票,不到一分钟时间,他还没看清楚我是如何在电脑上打入买卖股票的指令时,我已胜利结束了交易。他不由地感叹道:“你的动作太快了,我根本没办法做到像你刚才那样操盘。”我盯着电脑显示器并不回头,只是半开玩笑地答道:“假如你能在游戏机上打败我,你就能像我这样操盘。”

    不久后的一天,我正在电脑上查看金融新闻,忽然从后面会议室里传出一阵惊呼。我赶过去一看,三四个同事围在一脸得意的西恩身旁,原来他刚打出了10万出头的高分,创下了新的最高纪录。我一时性起,立刻玩起了“图先生淘金记”,要把排行第一的头衔夺回来。

    10万分毕竟不是个小数目,我连打两局,都相差甚远。其他人簇拥着新任冠军回到了操盘室,而我却还想再接再厉。随后过来看热闹的维克多对我好心规劝道:“游戏机随时都能玩,现在股市正在交易中,要是错过一个操盘的好机会就划不来了。”我一想也是,便有些不情愿地和他一起返回到了操盘电脑跟前。

    维克多是刚进公司不久的新手,在办公室里就坐在离我不远的地方。也许是因为每次他有什么问题时,我总是耐心地为他解答,他对我也是特别友好,时时都想帮我做些什么。可惜的是两个月后,维克多因为操盘业绩不好而被公司解雇了。为此我惋惜了好久。回想起来,过去七年多我在操盘工作中结交的好朋友,大多都先后被公司淘汰了,有的至今仍然和我保持着来往,但都已做着与操盘毫不相干的工作。职业操盘手们面对的高度竞争和高淘汰率是许多其他行业所没有的,在这一行里没有任何“模糊”地带,每天操盘结束,各个操盘手的业绩在电脑中打印出来,白纸黑字,是赔是赚是输是赢都一目了然,水平不够就会被淘汰出局。当然操盘之梦也极有可能就此终结了。

    西恩的纪录整整保持了一个多星期才被我打破。接下来的两个星期,又陆续有四五个人突破了10万分大关。其他十来个人不管怎么“努力”,都没有办法超出这一“铁门限”了。

    又过了两个多星期,最高得分突破了13万,而竞争对手也只剩下了西恩、理查德和我三个人。不久后的一天,西恩竟打出了16万多的高分。我们其他人拿到10万分已属不易,西恩本人也很少能打到10多万分。大家都隐约觉得16.7万分也许将是最终的极限了。

    我并不甘心屈居第二,时常抽空子到会议室去挑战“图先生”,虽然我常常能打到10万分以上,却始终无法突破16万。有段时间,我脑子里净是“图先生”的影子,赶都赶不走。闲着的时候大脑中也似乎总是一遍又一遍地放着“图先生淘金记”的背景音乐。虽然我并不愿意总想着怎么在游戏机上出人头地,可是我的思绪却常常会不由自主地转到设计挑战“图先生”的方案上去。一次周末我出去买东西,开车从公司大楼边经过时,心痒得实在难耐,忍不住进去玩起了游戏机,结果一玩就是三个多小时。等我意识到时间已晚赶回家时,却才想起忘记了原先要买的东西。
第七部分 游戏终结者
    转眼游戏机已买来了两个多月。经过无数次的挑战,大家仍然无法打破西恩的纪录,连西恩本人在内。我们都很无奈地承认了这一现实。

    这一天我在中午休息时又来到了“图先生”面前。这几天我玩游戏机的次数已明显减少。一是我觉得西恩的纪录确实难以打破;二是自己开始意识到在玩游戏机上耗费这么多时间有点得不偿失。不过我强烈的好胜心仍然使我无法放弃对“图先生”的挑战。面对着游戏机上似乎带着一丝嘲弄的“图先生”,我又一次向西恩的纪录发起了冲击。

    也许是因为这几天游戏机玩得少了,头脑得到了冷静,我一开始就打得相当顺利。经过第一盘的“热身”,我第二盘便打出了个人最高纪录的15万分。我原准备就此打住,身旁站着的几个同事都怂恿我冲击最高纪录。经不住大家的鼓励和争强的欲望,我决定再打最后一盘。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我便操纵着“图先生”踏上了征程。

    不一会儿,我又一次达到15分,通常这时遇到麻烦,可这一次我却一路稳步逼近最高纪录。围在游戏机旁的同事们开始有些骚动,而我则暗暗提醒自己不能分散注意力。

    随着得分的快速递增,我似乎渐渐地和“图先生”融为了一体,忘却了周围的一切,同事们的议论声似乎像来自另一个遥远的世界,我只觉得自己的心跳随着“图先生”所面对的越来越惊险的挑战而加快。15万分!16万分!17万分!我不仅打破了“纪录”,“图先生”还丝毫没有陷入困境,很快我又突破了19万分。这以后我便不再看自己的得分,只记得自己的心脏在狂跳,心跳的声音压倒了周围其他声响,强烈地震动着我的耳膜。全身的血液似乎都涌到了脸上,烧得我满脸发烫。

    “图先生”最后终于“光荣殉职”,我也从另一个世界回到人间。只听见同事们一片惊叫,我整整得了312070分!这几乎是西恩原来那曾经显得高不可攀的纪录的两倍。真是不可思议。看着周围几个同事咋舌惊叹的模样,我只感到打游戏机的那几分钟仿佛是好几十年的时光,还真有点南柯一梦的错觉。

    从那以后我几乎再也没碰过电子游戏机,我知道我不太可能再一次进入那种超脱一切的境界,而作为消遣的玩耍已经失去了任何意义。大多数同事们也“移情别恋”,谁也不想再去和我横刀夺爱了。

    不久夏天就过去了,股市重新繁忙了起来,玩游戏机的人就更少了。再后来,我们那批同事有的被公司淘汰,有的搬去了外州,新来的同事和我们总要经历一个“陌生”阶段,大家也渐渐失去了原来玩游戏机的兴致。那几台电子游戏机放在休息室里显得有些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最后我们把这几台机器送给了每天来清理卫生的墨西哥人。那年夏天的游戏机大战就这样被时光清扫得了无痕迹了。

    这几年来我曾遇到过的好多操盘手中常有人提起,他们或多或少都曾有过一段痴迷电子游戏机的日子。令人吃惊的是,出色的游戏操纵者,往往在操盘中也成了出类拔萃的尖子人物。在此我决无鼓励大家多去玩电子游戏机的意思,相反的我自己事后都有些后悔,没把那些宝贵的时间花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如果说打游戏机对操盘有一点点帮助的话,那么同样的时间用到钻研金融知识和市场规律上肯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在有时回想起那年夏天的“电子游戏机大战”,我仍然会忍不住摇头微笑,想不出为什么当初我们那一班每日在股市中操纵着百万巨资的职业操盘手们,竟会像一群未成年的孩子一样对几台电子游戏机那么如痴如醉。
第七部分 父母寄给我的生日卡上写着“三十而立”
    转眼我已到了三十岁。父母寄给我的生日卡上写着“三十而立”。许多次在越洋电话中和他们交谈,他们都希望我能早日成家,了却他们多年来的这桩心事。

    近几年我在美国也曾结识过几个年龄相仿的女孩子,有两三个也成了保持交往的朋友,但除了那个西班牙女孩以外,一直没遇上过一个令我真正心动的。

    最大的原因是我认为美国的女孩子比较看重物质享受,常常以是否开高级汽车、有没有高薪工作来衡量人。美国工作压力也大,每个人都总是忙着赚钱,真正有时间好好互相交往的机会也实在不多。

    我的好朋友杨远帆也深有同感。杨远帆比我晚三年来美国,他原来在中国医科大学就读博士研究生,来美后到名牌大学耶鲁大学念完医药学博士学位,受聘于美国最大的医药公司——莫克公司担任高级研究员。他对股市投资很感兴趣,在一次我为当地一个投资俱乐部举办的讲座中认识了我,我们聊得挺投机,渐渐就成了好朋友,还时常一起去打网球。

    杨远帆外表英俊潇洒,又有一份好工作,因此喜欢他的女孩子还真不少,可他眼界高,一个也看不上。他对我说,要找真正的好女孩一定要回中国去,在美国的华人女孩子只看重金钱,长得又不漂亮。我私下里认为他的观点比较偏激。杨远帆在国内家住杭州,一年多前他回国时,许多亲戚朋友为他介绍对象,据他所说个个都是又漂亮心地又好,比他在美国遇到的女孩子好上无数倍。他还说他不久后就再次回国,找一个女孩定下关系,他还要我和他一起回国去探亲,并拍着胸脯说要为我介绍许多个好女孩。

    我到美国十多年,至今还没有回国探亲,刚来美国的那几年忙着读书、打工,没时间更没有钱回国。后来有了正式工作和不错的收入,就一直忙着事业,总也抽不出什么时间回去。

    我以前从没想到要回国去找女朋友,我开餐馆的朋友李嘉年回国娶妻的经历给我留下了不太好的印象。可在杨远帆的不断鼓动下,我有些接受了他的观点,虽然我认为和他一起到杭州去相亲的可能性不大,但我不再反对只有回中国才能找到好媳妇的说法。

    爸妈在电话中也常常提到他们的同事朋友要给我介绍对象。过去我总是一概拒绝,让他们别操这个心,可现在我的态度开始转变了,也许是多年海外的孤独飘荡磨平了不少的清高自傲,我不再反对爸妈给我介绍国内的女孩子了。

    不过说实话,这些年来我也看到过好几起回国讨到的老婆一来到美国就跑了的事情。因为大家认识时间太短,没有感情基础,这种越洋婚姻也就不稳固。我在华盛顿打工时认识的朋友赵明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教训。
第七部分 赵明的伤心婚事
    赵明1985年就移民到了美国。他属于被“文革”耽误的那一批人,在中国没上过大学,来美国后一直在餐馆打工。但他挺有上进心,边做餐馆工边上各种补习班,还准备上社区大学。

    赵明长的一表人才,但眼看年龄已过三十五岁,他在国内的父母越来越着急地为他介绍对象。经过一番张罗,他们为赵明物色到了一个挺理想的女孩。她是赵明父母大学同班好友的女儿,在国内大学毕业两年,赵明父母见过后感觉挺满意,便催促赵明回国相亲。

    在向老板请过假后,赵明便回国了。见了女孩,赵明感到对方对自己挺不错的,因为是爸妈老同学的千金,心理上也感觉对方比较可靠。两人的交往进展挺顺利,双方年龄都不算小,没过多久便开始商量为女孩先办理出国留学手续,这样两人可以尽快在美国团聚。

    回到美国后,赵明很快为女孩办好了各项手续。女孩也很快来到美国,在赵明所在的城市读研究院。

    在所有人都盼着吃喜糖的时候,突然间婚事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原来女孩进了研究院之后,结识了不少教育水平远高于赵明的新朋友,眼界一下子提高了,开始嫌赵明层次太低。两人关系开始出现磕绊。

    又过了一段时间,他们中间的裂痕加大,女孩以原来就没有互相深入了解、现在更没有感情为理由提出分手。赵明心里虽然不满,但也无可奈何。赵明父母还气得病了一场,为了这事与老同学从此不相往来。

    有了前车之鉴,赵明一家学乖了,再为他找对象时就先向对方说好,先结婚再办理出国手续。

    过了不久,他们又为赵明介绍了一个女孩。这个女孩品貌兼优,对先结婚再出国也无异议。赵明先后回国三次,尽量抽时间与女孩增加相互了解。几个月后,两人便结为夫妻。

    婚后不久,赵明为新婚妻子办好了赴美各项手续,两人终于在美国团聚。看起来这是个蛮不错的结局。可是赵明的厄运却远远没有结束。到了美国后不到一年,赵明的妻子便提出离婚。两人没有什么大的矛盾,赵明为讨这个老婆费尽了心力,当然不同意,但他老婆却义无反顾,没有任何商量余地,闹腾了一阵之后突然离家出走,一时音信全无。

    赵明多方寻找,等来的却是法院的一纸离婚起诉书。他怎么也想不通,很长时间都很消沉,整日长吁短叹,一下子像是老了十岁。

    过了很久,经过各种渠道,赵明才了解到事情的全部真相。原来这个漂亮女孩早已有了一个男朋友。这人早几年去了日本,据说混得很不得志,后来干脆和女孩停止了联系。女孩嫁给赵明到了美国之后,她原来的男友也忽然在美国出现,而且还成了一个腰缠万贯的富商。两人旧情复燃,赵明便成了牺牲品。

    赵明的婚事曾令我嗟叹不已,异国婚姻存在的多种变数让人无法视而不见。不过后来我听说赵明又回国找对象了,这回他结了婚也没把老婆接到美国,而是让她和父母一起在中国生活,赵明自己每年回去几次与家人团聚,后来他老婆还生了个儿子。我想赵明这样做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他最终还是要把老婆、孩子接来美国的,也许他想等家庭相对稳定了再说。他用家人分居大洋两岸的方式来换取所谓的安全感,虽说也不见得就一定能保证维持住他的婚姻,但经过两次惨痛的失败经历,谁也不忍责怪他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