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
作者:亚当•斯密
国富论(第四篇)
序论 第一章 商业主义或重商主义的原理 第二章 论限制从外国输入国内能生产的货物 第三章 论对其贸易的差额被认为不利于我国
第四章 论退税 第五章 论奖励金 第六章 论通商条约 第七章 论殖民地
第八章 关于重商主义的结论 第九章 论重农主义即政治经济学中把    
国富论(第四篇) 序论
    被看作政治家或立法家的一门科学的政治经济学,提出两个不同的目标:第一,给

    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或生计,或者更确切地说,使人民能给自己提供这样的收入或生计;

    第二,给国家或社会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总之,其目的在于富国裕民。

    不同时代不同国民的不同富裕程度,曾产生两种不同的关于富国裕民的政治经济学

    体系。其一,可称为重商主义;其二,可称为重农主义。关于这两个主义,我将尽我所

    能,作详细明了的说明,而且将从重商主义开始。这是近世的学说,在我国今日又最为

    人所理解。
国富论(第四篇) 第一章 商业主义或重商主义的原理
    财富由货币或金银构成这一通常流行的见解,是自然而然地因货币有两重作用而产

    生的。货币是交易的媒介,又是价值的尺度。因为它是交易的媒介,所以,我们用货币,

    比用任何其他商品,都更容易取得我们所需的物品。我们总是觉得,获取货币是一件要

    事。只要有货币,以后随便购买什么,都没有困难。因为它是价值的尺度,我们便用各

    种商品所能换得的货币量,来估计其他各种商品的价值。有很多货币的人,被称为富人;

    只有极少一点货币的人,被称为穷人。俭朴的或想发财的人,被说成是爱货币的人;不

    谨慎的、不吝啬的或奢侈的人,被说成是漠视货币的人。发财等于是有了货币。总之,

    按照通俗的说法,财富与货币,无论从哪一点看来,都是同义语。

    象富人一样,富足的国家往往被认为拥有很多货币。在任何国家,贮积金银被认为

    是致富的捷径。美洲发现后,有一个时期,西班牙人每到一个生疏的海岸,第一个要问

    的问题,就是近处有无金银发现。他们就根据这种情报,判定那个地方有没有殖民的价

    值,乃至有没有征服的价值。以前,法兰西国王特遣僧人普拉诺•卡尔比诺去见有名的

    成吉思汗的一位王子。据这位大使说,鞑靼人所常常问到的,只是法兰西王国的牛羊多

    不多。他们的问题和西班牙人的问题有同样的目的。他们想要知道那个国家是否十分富

    足,值得他们去征服。鞑靼人和其他一切牧畜民族,大都不知道货币的用处;在他们中

    间,牲畜便是交易的媒介,便是价值的尺度。所以在他们看来,财富是由牲畜构成,正

    如在西班牙人看来,财富是由金银构成一样。在这两种看法中,鞑靼人的看法也许最接

    近于真理。

    洛克先生曾指出货币与其他各种动产的区别。他说,其他各种动产是那么容易消耗,

    以致由这等动产构成的财富不太可靠;今年富有这等动产的国家,即使毫无输出,只要

    是奢侈浪费,明年就可能很缺少这等动产。反之,货币却是一个可靠的朋友,它虽然会

    由这个人转给那个人,但若能使它不流出国外,就很不容易浪费消耗。所以,在他看来,

    金银乃是一国动产中最坚固最可靠的部分;他认为,由于这个缘故,增加此等金属,应

    当是该国政治经济的大目标。

    另一些人却以为,一国如能脱离全世界而存在,则国内流通的货币无论多少,都毫

    无关系。借这种货币而流通的可消费物品,只会换取或多或少的货币;他们认为,这样

    的国家实际上是富是贫,完全取决于此等可消费物品的丰饶或稀少。但对于那些同外国

    发生联系,而且有时不得不对外作战,因而有必要在远地维持海陆军的国家,他们的看

    法却又不同。他们说,除了送出货币来支付给养,否则就无法在远地维持海陆军,但要

    送出货币,又非先在国内有许多货币不可。所以,每个这样的国家都必须尽力在和平时

    期累积金银,一旦需要,才会有财力进行对外战争。

    由于有这些通常流行的见解,欧洲各国都尽力研究在本国累积金银的一切可能的方

    法,虽然没有多大成效。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以此等金属供给欧洲的主要矿山占有者,它

    们曾以最严厉的刑罚或苛重的关税禁止金银输出。往时,其他大多数欧洲国家似乎也都

    采用类似的禁止办法作为它们政策的一部分。在某些古代苏格兰议会法案里,我们会出

    乎意料地发现,亦曾以重刑禁止金银输出国外。法兰西和英格兰古时候也曾采用同样的

    政策。

    当那些国家成为商业国时,商人们在许多场合总感到这种禁令非常不便。他们以金

    银为媒介,向外国购买他们所需要的物品,输入本国或运往别国,比用任何其他商品为

    媒介,往往都更为有利。因此他们反对这种禁令,认为它妨害贸易。

    他们说,首先,为购买外国货物而输出金银,未必会减少国内的金银量。反之,还

    往往会增加那种数量;因为,如果外货消费额并不因此而在国内增加,那些货物就可再

    输出国外,以高利润在那里售出,所以,带回来的财宝也许会比原来为购买货物而输出

    的金银多得多。托马斯•孟把这种国外贸易的作用同农业的播种期和收获期相比较。他

    说:“如果我们只看见农夫在播种时期把很多优良谷物撒播到地里去的行为,我们一定

    会把他看做一个狂人而不是农夫。但如果我们再考察他在收获期间的劳动,我们就会发

    现,他的行为是既有价值又有很大的收获的。收获才是他努力的目的。”

    第二,他们说,这种禁令并不能阻止金银输出,因为金银价值大体积小,极容易向

    外走私。他们以为,只有适当地注意所谓贸易差额,才能防止这种输出。当一国输出的

    价值大于输入的价值时,外国就欠它一个差额,那必然以金银偿还,从而增加国内的金

    银量。当输入的价值大于输出的价值时,它就欠外国一个差额,这必然也以金银偿还,

    从而减少国内的金银量。他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禁止金银输出,就不但不能阻止金银

    输出,而且将使金银输出加多一层危险,从而使金银输出加多一层费用。所以,在这种

    禁令下,汇兑将更不利于有逆差的国家;购买外国汇票的人,对于售卖外国汇票的银行,

    不仅要对运送货币的天然风险、周折与费用付出代价,而且要对由于禁止金银输出而产

    生的意外风险付出代价。汇兑愈是不利于一个国家,贸易差额亦必然愈是不利于这个国

    家。与贸易差额顺差的国家比较,贸易差额逆差的国家的货币价值必定相应地低得多。

    譬如,英、荷两国间的汇兑,若百分之五不利于英国,则在汇兑时便须以英银一百零五

    盎斯购买荷银一百盎斯的汇票。英银一百零五盎斯既然与荷银一百盎斯的价值相等,故

    亦只能购得相应数量的荷兰货物。反之,荷银一百盎斯却与英银一百零五盎斯的价值相

    等,故亦可购得相应数量的英国货物。总之,售给荷兰的英国货物将以低得那么多的价

    格出售,而售给英国的荷兰货物又将以高得那么多的价格出售,这都是由于汇兑的这种

    差额。英国货物所换回的荷兰货币少得那么多,而荷兰货物所换回的英国货币却多得那

    么多。所以,贸易差额就必然在那么大的程度上更不利于英国,必须把更大数量的金银

    输往荷兰,以弥补差额。

    以上的议论有一部分是有理由的,有一部分却是强辞夺理的。认为贸易上的金银输

    出往往有利于国家的议论,是正确的。认为在私人觉得金银输出有利时,禁令不能防止

    金银输出的议论,也是正确的。但他们如下的议论却是强辞夺理,即:要保持或增加本

    国的金银量,比要保持或增加本国其他有用商品的数量,需要政府更大的关心;自由贸

    易能确保这些商品的适量供应,毋需政府给予那样的关心。他们又说,汇兑的高价必然

    加剧他们所谓的贸易差额的不利程度,或导致更多的金银输出,这样的说法也是强辞夺

    理。诚然,这种高价极不利于该欠外国债务的商人。在购买外国汇票时,他们要以高得

    那么多的价格付给银行。但是,虽然由禁令而产生的风险可能使银行索取额外费用,却

    未必会因此而输出更多的货币。这种费用,一般是在走私时在国内支付的,它不会使人

    在所需汇出的数目以外,多输出一文钱。汇兑的高价,也自然会使商人努力平衡他们的

    输出和输入,使他们尽量缩小他们的支付额。此外,汇兑的高价必定会产生类似课税的

    作用,因为它增高外货的价格,从而减少外货的消费。所以,汇兑的高价不致于增加他

    们所谓的贸易逆差额,而只会减少他们所谓的贸易逆差额,因而也会减少金银的输出。

    尽管这样,那些议论却使听取它们的人深信不疑。它们是由商人们向国会、王公会

    议、贵族和乡绅们陈述的;是由那些被认为了解贸易的人向那些自认为对这种问题一无

    所知的人陈述的。贵族及乡绅和商人一样,都从经验中知道,国外贸易可以富国,但对

    国外贸易如何富国的问题,他们却没有一个懂得清楚。商人们完全知道,国外贸易如何

    使他们自己富裕。理解这个问题,原是他们的份内之事。但了解国外贸易如何富国的问

    题,却不是他们的份内之事了。除了在他们要向国家请求改订国外贸易法案的时候,他

    们从来不考虑到这个问题。只有在请求改订法律的时候,他们才必须陈述国外贸易的有

    利结果,才必须陈述现行法律如何阻碍这种有利的结果。他们向那些要对这种事情作出

    决定的裁判官说,国外贸易可以带货币回国,但国外贸易法却使国外贸易所带回来的货

    币比没有这种法律的时候少。裁判官听了这个说法,也觉得十分满意。这种议论于是产

    生了预期的效果。法兰西和英格兰的金银输出禁令,仅以本国的铸币为限。外国铸币和

    金银块的输出,听其自由。在荷兰和其他一些地方,这种自由甚至扩展到本国铸币。政

    府的注意力,从对金银输出的监视,转到对贸易差额的监视,而把贸易差额看作能够引

    起国内金银量增减的唯一原因。他们放弃了一种毫无结果的监督,转向另一个更为复杂、

    更为困难但却是同样毫无结果的监督。托马斯•孟的《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一书,

    不仅成为英格兰而且成为其他一切商业国家政治经济的基本准则。内地或国内贸易,尤

    其重要的是,即那种以同量资本可提供最大收入而又能使本国人民获得最大就业机会的

    贸易,却被视为只是国外贸易的辅助。据说,国内贸易既不能从外国带货币回来,也不

    能把货币带出国外。所以,除非国内贸易的盛衰可以间接影响国外贸易的状况,否则它

    就决不能使国家变得更加富裕或更加贫困。

    没有葡萄园的国家,须从外国取得葡萄酒;同样,没有矿山的国家也无疑地必须从

    外国取得金银。然而,政府似乎不必更多注意某一物品而更少注意另一物品。一个有资

    力购买葡萄酒的国家,总会获得它所需要的葡萄酒;一个有资力购买金银的国家,决不

    会缺少那些金属。金银象一切其他商品一样,必须以一定的价格购买;而且,正因为它

    们是其他一切商品的价格,所以其他一切商品也都是那些金属的价格。我们完全有把握

    地相信,自由贸易无需政府注意,也总会给我们提供我们所需要的葡萄酒;我们可以同

    样有把握地相信,自由贸易总会按照我们所能购人或所能使用的程度,给我们提供用以

    流通商品或用于其他用途的全部金银。

    在各个国家,人类勤劳所能购入或生产的每一种商品量,自然会按照有效需求,即

    按照愿意支付为生产这种商品和使它上市所需支付的全部地租、劳动与利润的那些人的

    需求,自行调节。但按照有效需求而发生的这种调节作用,在金银这种商品上最为容易,

    也最为准确;这是因为金银体积小而价值大,最容易从一处地方运到另一处地方,从价

    廉的地方运到价昂的地方,从超过有效需求的地方运到不足以满足有效需求的地方。譬

    如,如果英格兰除自己所拥有的黄金外,其有效需求还需要一定数量的黄金,那末一艘

    兼载客货的定期邮船就可从里斯本或从其他可以购买黄金的地方运来黄金五十吨,用以

    铸成五百多万几尼。但如果有效需求需要同等价值的谷物,那末以五几尼换一吨谷物计

    算,输入这批谷物便需载重一百万吨的船只,或每艘载重一千吨的船只一千艘。就是使

    用英格兰的海军船只,也运载不完。

    当一国所输入的金银量超过有效需求时,无论政府怎样保持警惕也不能阻止其输出。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严刑峻法,并没能使金银不外溢。从秘鲁和巴西源源而来的输入,超

    过了这两个国家的有效需求,使金银在这两个国家的价格降低到邻国之下。反之,某国

    的金银量如不足供应其有效需求,那就会使金银的价格抬高到邻国之上,用不着政府操

    心去输入金银。即使政府尽力想禁止金银输入,亦决不能生效。莱克加斯所制定的法律

    设置障碍以阻止金银输入斯巴达,但斯巴达人的充沛的购买力却冲破了这一切障碍。一

    切严峻的关税法是不能阻止荷兰和戈登堡东印度公司把茶叶输入英国的,因为它们比英

    国东印度公司运来的茶叶便宜一些。一磅茶叶的价格通常以银计算,最高是十六先令,

    因此一碗茶叶的体积约一百倍于十六先令的体积;如以金币计算,则在二千倍以上。茶

    叶走私的困难,亦当照此倍数增加。

    有许多货物,因体积关系,不能随意由在货充足的市场转移到存货不足的市场,但

    金银要由金银丰足的市场运到金银缺乏的市场,却很容易。一部分由于这个缘故,金银

    的价格才不家其他大部分货物的价格那样在存货过多或不足时不断发生变动。固然,金

    银的价格也不是完全不变动的,但其变动大都是缓慢的、渐进的和齐一的。例如,有人

    也许没有多大根据地认为,在本世纪和前一世纪的欧洲,金银因不断由西属西印度输入,

    其价值已经不断地但逐渐地下落。要使金银的价格突然改变,从而使其他一切货物的货

    币价格立刻发生显著的涨落,那就非有象美洲的发现所造成的那种商业上的革命不可。

    尽管如此,一个有资力购买金银的国家,如果在任何时候缺乏金银,要想法补足,

    那就比补足其他任何商品的缺乏都更方便。如果制造业的原料不足,工业必陷于停顿。

    如果食粮不足,人民必然为饥饿所苦。但如果货币不足,则既可代之以物物交换,又可

    赊账买卖而每月或每年清算一次,更可用调节得当的纸币来加以弥补。第一种方法很不

    方便,第二种方法就比较方便了,至于第三种方法,则不但方便,而且有时还会带来一

    些利益。所以,无论就哪一点说,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对于保持或增加国内货币量的关

    心,都是不必要的。

    可是,人们对于货币稀少的抱怨是再普遍不过了。货币象葡萄酒一样,只有那些既

    没有购买它的资力,又没有贷借信用的人,才一定会经常感到缺乏。而有资力又有信用

    的人,在需要货币或葡萄酒时很少会感到缺乏。然而抱怨货币稀少的人,未必都是无远

    虑的浪子。有时,整个商业城市及其邻近地方都会普遍感到货币稀少。营业过度是这一

    现象的普通原因。稳重的人要是不比照其资本订定经营计划,结果也会象没有量入为出

    的浪费者一样,既没有购买货币的资力,又没有借贷货币的信用。在计划实现以前,他

    们的资财就已耗尽,接着他们的信用也完了。他们到处去向人借贷货币,但人家都说没

    有货币出借。即使这种对货币稀少的普遍抱怨,也并不能经常证明国内流通的金银已失

    常量,而仅能证明有许多人想望金银但无力支付代价罢了。在贸易的利润偶然较平常为

    大的时候,无论大小商人都容易犯营业过度的错误。他们输出的货币并不总比平常多,

    但他们在国内国外都用赊账的方式实进数量异常的货物,运往遥远的市场,希望在付款

    期前收回货物的代价。如果付款期前不能收回代价,他们手上就没有购买货币的资力,

    也没有借贷货币的确实担保品了。对货币稀少的普遍抱怨,不是起因于金银的稀少,而

    是起因于那些求借者难以借贷,以及债权人害怕债款难以收回,不肯出借。

    如果力求认真地证明,财富不由货币或金银构成,而由货币所购各物构成,并且只

    在购买货物时货币才有价值,那就未免过于滑稽。无疑,货币总是国民资本的一部分;

    但我们已经说过,它通常只是一小部分,并总是最无利可图的一部分。

    商人所以普遍觉得以货币购买货物较易,以货物购买货币较难,并不是因为构成财

    富的更主要的成分是货币而不是货物,而是因为货币是已知的和确立了的交易媒介物,

    易于和一切物品交换,但要取得货币来交换货物,却不见得那么容易。此外,大部分货

    物比货币更易于磨损,如果保存它们,可能往往要蒙受大得多的损失。商人有货物存在

    手上,同有货物价格存在金库相比,更容易发生为他所不能应付的对货币的需求。而且,

    他的利润直接出自卖货的多,出自买货的少,因此他一般更急于以货物交换货币,而不

    那么急于以货币交换货物。不过,丰富的货物堆在货栈,不能及时售出,这有时可能成

    为个别商人破产的原因,但决不能使一国或一个地方遭受同样的灾难。商人的全部资本,

    往往由容易损坏的、须定用来购买货币的货物构成。但一国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却只

    有极小一部分可以预定用来从邻国购买金银。极大部分是在国内流通和消费的。就连运

    往外国的剩余物品,也常有大部分用来购买他种外国货物。所以,预定用以购买金银的

    那部分货物,即使不能卖出以换取金银,亦不至使一个国家破产。诚然,它可能遭受某

    些损失和不方便,也可能不得不采用某种为替补货币所必需的办法。但是,它的土地和

    劳动的年产物却照常一样或几乎照常一样,因为它有同样多的或几乎同样多的可消费资

    本来维持自己。以货物交换货币,未必总象以货币交换货物那么容易,但从长远看来,

    以货物交换货币却比以货币交换货物更有必要。除了购买货币,货物还有其他许多用处;

    但除了购买货物,货币就一无所用。所以,货币必然追求货物,而货物却并不总是或无

    需追求货币。购买货物的人往往打算自己消费或使用,并不总想再把货物出售,但售卖

    货物的人却总想再购买。前者购买货物,往往完成了他的全部任务,而后者售卖货物,

    顶多只能完成他的任务的一半。人们所以需求货币,不是为了货币本身,而是为了他们

    用货币所能购买的物品。

    据说,可消费的物品不久会被破坏,而金银则具有较大的耐久性,只要不继续输出,

    就可在长时期内累积起来,使国家的真实财富增加到使人难以置信的程度。所以,以这

    种耐久的商品交换那些容易损坏的商品,据说是最不利于国家的贸易。不过,我国的铁

    器也是极耐久的商品,如不继续输出,也可能在长时期内累积起来,使国内锅釜的数量

    增加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但如果我们以英国的铁器交换法国的葡萄酒,却又不被看

    作是不利的贸易。我们一看就知道,随便在哪一个国家,这类用具的数目必然要受实际

    用途的限制;我们也容易了解,在任何一个国家,锅釜都是用来烹调通常在那里消费的

    食物的,不必要地增多锅釜是荒谬的;如果食物的数量增加了,要连带增加锅釜的数目

    就很容易,只要用一部分增加的食物量来购买锅釜,或增加以制造锅釜为业的铁工就行

    了。我们也同样容易看出,任何一个国家的金银量都受这类金属的实际用途的限制,或

    是铸成硬币当通货使用,或是制成器皿当家具使用。无论在哪一个国家,铸币量都受国

    内借铸币而流通的商品的价值的支配;商品的价值增加了,立刻就会有一部分商品被运

    到有金银铸币的外国,去购买为流通商品所必须增加的铸币量。我们又知道,金银器皿

    的数量都受国内豪华家族的数目与财富的支配,豪华家族的数目与财富增加了,就很可

    能会有一部分增加的财富被送到有金银器皿的地方去购买所需要增加的金银器皿。要豪

    华家族购置多于他们所需要的厨房用具,以增加其快乐,那是荒谬的;同样,要一个国

    家输入或保留多于它所需要的金银,以增加国富,也是荒谬的。出资购买那些不必要的

    用具,不仅不能增进而且会减损家庭食品的数量和质量;同样,出资购买不必要那么多

    的金银,也必然会减少用于衣食住和用于维持人民生计的财富。必须记住,金银无论铸

    成硬币或制成器皿,同厨房用具一样,都是器具。如果增加金银的用途,增加可以用金

    银来流通、支配和制造的可消费的物品,就一定会增加金银的数量;但是,如果你想用

    非常的手段来增加它们的数量,那就一定会减少它们的用途,甚至会减少它们的数量,

    因为金银的数量必须受其用途的限制。如果金银累积得超过所需的数量,那末,由于金

    银的运输是那么容易,而闲置不用的损失又是那么大,任何法律也不能防止其立即输出

    国外。

    一国要对外进行战争,维持远遣的海陆军,并不一定要累积金银。海陆军所赖以维

    持的不是金银,而是可消费的物品。国内产业的年产物,换言之,本国土地、劳动和可

    消费资本的年收入,就是在遥远国家购买此等可消费的物品的手段。有了这种手段的国

    家就能维持对遥远国家的战争。

    一国可循三种不同的途径购买远遣军队的饷给与食粮。第一,把一部分累积的金银

    运往外国;第二,把制造业的年产物的一部分运往外国;第三,把常年原生产物的一部

    分运往外国。

    不妨称为一国累积或贮存的金银,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流通的货币;第二,私

    人家庭的金银器皿;第三,由干多年节俭而业已聚存于国库的货币。

    这样的金银很少能从一国的流通货币中节省下来,因为在这一方面不可能有多大的

    剩余。无论在哪一个国家,每年买卖的货物的价值要求有一定数量的货币来把货物流通

    和分配给真正的消费者,但不能使用超过必要的数量。流通的渠道必然吸引充足的货币

    额,但一到饱和就不能再加容纳。但在对外战争的情况下,通常从这个渠道里抽取若干。

    由于有大量的人遣往国外,国内所要维持生活的人数便大为减少了。国内流通的货物既

    已减少,为流通货物所必需的货币也必减少。在这样的场合,通常发行大批纸币,如英

    格兰的财政部证券、海军部证券和银行证券。这些纸币既然代替了流通的金银,就使国

    家有机会把较大数量的金银运往外国。不过,对外战争费用浩大,而且延续几年,要靠

    上述办法所提供的资源来维持,那就极不充分了。

    熔解私人家庭的金银器皿,更无济于事。上次战争开始时,法兰西曾使用这种办法,

    但从这方面所得的利益还不足补偿铸造的损失。

    往时,君王累积的财宝曾提供一个大得多而且耐久得多的资源。但在今日,除了普

    鲁士国王,全欧洲似乎没有一国君王以累积财宝为政策了。

    本世纪的历次对外战争,也许是历史上费用最大的战争了,维持这种战争的基金似

    乎很少依靠流通货币、私人家庭的金银器皿或国库财宝的输出。前次对法战争使英国花

    费了九千万镑以上,其中不但有七千五百万镑新募的国债,而且还有每镑土地税附加二

    先令的附加税,以及从还债基金中每年借用的款项。这项费用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用在外

    国,即用在德意志、葡萄牙和美利坚,用在地中海各口岸,用在东印度和西印度群岛。

    英格兰国王没有累积的财宝。我们从来没有听说有非常大量的金银器皿被熔解。那时人

    们一向认为,国内流通的金银不超过一千八百万镑。但自从最近金币改铸以来,大家相

    信那种估计未免过低。因此,我们不妨按照我记得曾经看到或听到过的最夸大的统计,

    假定我国金银合计达三千万镑。如果战争是用我国的货币来进行的,那末甚至根据这个

    统计,在六、七年期间内也一定曾经把这数目全部运出运回一共至少两次。如果可以作

    这样的假设,那就能提供最有决定性的论点来证明政府没有必要注意货币的保存,因为

    根据这一假定,国内的全部货币一定曾在这么短的时期内在两个不同的时间行着无事地

    有了往返。可是,在这期间内流通渠道并不显得比平常更空虚,有资力换取货币的人,

    很少感到货币缺乏。在整个战争时期,尤其是在战争将要结束的时候,对外贸易的利润

    确较平常为大。这种情况在英国各口岸引起了往往会引起的一种普遍的营业过度现象。

    这种现象又引起了对货币稀少的不满,而这种不满常常是跟着营业过度现象出现的。许

    多人缺少货币,因为他们既无资力可以换取,又无信用可以借贷,而且因为债务人觉得

    难于借贷,债权人也就觉得难于收回。不过,拥有可以换取金银的价值的人,一般都能

    以他们的价值换取金银。

    所以,上次战争的巨大费用的支付,一定主要不是靠金银的输出,而是靠英国某种

    商品的输出。在政府或政府工作人员同一个商人订约汇款至外国时,这商人就向国外来

    往通汇处出一期票,他为了支付这张期票,自然会尽力把商品而不是金银运出国外。如

    果那个国家不需要英国的商品,他就会设法把商品运往别国,购买一张期票,来付清所

    欠那个国家的款项。把商品运往宜于销售的市场,总可取得相当的利润,但运金银出国,

    却很难得到任何利润。当这些金属被运往外国以购买外国商品时,商人所获得的利润不

    是来自商品的购买,而是来自回程货的售卖。但如果他只是为了还债而运出金银,那他

    就不能换回商品,因而不能得到利润。所以,他自然会绞尽脑汁,用输出商品而不是用

    输出金银的办法来偿还外债。《英国现状》的作者指出,在上次战争期间,英国输出了

    大量货物,但没有运回任何回程货来。

    除上述三种金银外,在一切大商业国中,还有大量金银块交替地输入和输出,以经

    营国外贸易。这种金银块象国币在国内流通一样地在各商业国之间流通,可以被看作大

    商业共和国的货币。国币的流动及其方向,受流通本国境内的商品的支配,大商业共和

    国的货币的流动及其方向,则受流通于各国间的商品的支配。二者都用来便利交换,一

    则用于同一国家的不同个人之间,一则用于不同国家的不同个人之间。也许曾动用这大

    商业共和国的货币的一部分来进行上一次战争。在一场全面战争的时候,人们自然要认

    为,这种货币的流动与方向和承平时期不同,它在战场周围流通得更多,交战国军队所

    需的饷结和食粮都要在交战地点周围及邻近国家购买。但英国每年这样使用的大商业共

    和国的货币无论多少,一定要年年购买,而用以购买的,或是英国商品,或是以英国商

    品换取的其他物品。所以归根到底,仍是商品,仍是一国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才是使

    我们能够进行战争的基本资源。人们认为,每年这样大的费用一定从巨额的年产物中支

    付,那是很自然的。例如,1761年的费用便在一千九百万镑以上。任何金银的累积都不

    会能够维持每年这样大的费用。即使是金银,其年产额也无法维持这样大的开支。根据

    最可靠的统计,每年输入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金银一般不会大大超过六百万镑;就某几年

    来说,还不够支付上次战争四个月的费用。

    军队派往遥远的国家,其饷给和食粮要在远地购买。购买这些东西或买进大商业共

    和国的货币以购买这些东西,要输出若干商品。最宜于为这目的而输出的商品,似乎是

    制造得比较精巧的工业品,即体积小价值大,因而能以不大的费用运到遥远地方的制造

    品。一个国家,如果它的产业每年生产这种大量剩余的制造品输往外国,那末,即使它

    不输出大量金银,甚至没有如此大量的金银可供输出,也能进行一场费用浩大的对外战

    争好多年。诚然,每年剩余制造品的很大部分必须在这种情况下输出,而它虽给商人带

    回利润,却不给国家带回任何利润,因为政府向商人购买外国期票,以便在外国购买军

    队的饷给和食粮。不过,总有一部分剩余制造品的输出,仍可带回利润。在战争期间,

    政府将对制造业提出加倍的要求。第一,由于购买军队的的给和食粮,政府向外国出了

    期票,为了付清期票,政府就要求制造业制造商品,以便运往外国;第二,国内通常已

    经消费掉的外国货物,仍须向外国购买,为了换回这种货物,政府又要求制造业制造商

    品运往外国。在破坏性最大的对外战争中,大部分的制造业往往会极度繁荣;反之,在

    恢复和平的时候却往往会衰落下去。它们可能在国家衰落时繁荣,而在国家恢复繁荣时

    衰落。英国制造业的许多不同部门在上次战争期间和在战后一段时期的不同状况,可作

    我上面所说的例证。

    借土地原生产物的输出而进行费用浩大或旷日持久的对外战争是不相宜的。把大量

    原生产物运往外国以购买军队的饷给和食粮,费用太大。而且没有几个国家所生产的原

    生产物,除了足够维持本国居民生活所需外,还能有大量剩余。因此,以大量原生产物

    输往外国,实无异夺去人民一部分的必要生活资料。至于制造品的输出,情形就有所不

    同。制造业工人的生活资料仍保存在国内,所输出的仅是他们产品的剩余部分。休谟屡

    次注意到往昔英国国王不能不断地进行长期对外战争的事实。那时英国除了土地原生产

    物和若干最粗陋的制造品,就没有其他东西可以用来购买远地军队的饷给和食粮。但原

    生产物不能从国内消费中大量节省下来,粗制造品和原生产物的运输费用又过于巨大。

    所以,他们不能长期对外作战,并不是因为缺少货币,而是因为缺少比较精巧的工业品。

    英格兰的买卖在那时和现在都是以货币为媒介的。那时货币流通量对通常买卖次数和价

    值的比例,必定和现在相同,更确切地说,必定比现在大,因为那时没有纸币,现在纸

    币却已代替了大部分金银。在商业和制造业不甚发达的国家,遇有非常事件发生,臣民

    对君主很难有多大援助,其理由我将在下面说明。所以,在这样的国家里,君主都努力

    累积财宝,作为预防不测事件的唯一手段。即使没有这种必要,君王在这样的情况下也

    自然会倾向于为累积所必需的节俭。在那样简朴的状态下,甚至君主的消费也不受爱好

    宫廷豪华的虚荣心的支配,而用于赏赐佃户,款待家臣。虚荣心几乎总是导致浪费,但

    赏赐和款待却很少引起这种结果。因此,每一个鞑靼酋长都有财宝。查理十二世有名的

    同盟者乌克兰哥萨克酋长马捷帕的财宝据说很多。梅罗文加王朝的法兰西国王都有财宝。

    在他们分封儿子时,也把财宝分给他们。撒克逊君王以及征服后最初几个国王,也似乎

    曾经累积过财宝。每一个新朝代所做的第一件事通常就是夺取前王的财宝,作为获得继

    承权的最重要的手段。先进的商业国家的君王,却没有累积财宝的同样的必要,因为他

    们在非常事故发生时,通常都能得到臣民的特别援助。他们累积的倾向也没有那样厉害。

    他们自然地、也许必然他仿效那个时代流行的办法,他们的消费和领土内各大业主的消

    费一样,会受豪华的虚荣心的支配。宫廷中毫无意义的装饰一天比一天华丽,其用费之

    大,不仅阻止累积,而且往往侵及预定供更必要的用途的基金。德西利达斯关于波斯宫

    廷所说的话,可适用于欧洲一些君主的宫廷。他说:他在那里只看到许多富丽的东西,

    看不到什么力量;看到许多奴婢,看不到几个军人。

    金银的输入,不是一国得自国外贸易的主要利益,更不是唯一利益。经营国外贸易

    的任何地方之间,毫不例外地都可从中得到两种不同的利益。那就是,输出他们所不需

    要的土地和劳动年产物的剩余部分,换回他们所需要的其他物品。通过以剩余物品换取

    其他物品来满足他们一部分的需要并增加他们的享受,这种贸易使剩余物品有了价值。

    利用这个办法,国内市场的狭隘性并不妨碍任何工艺或制造业部门的分工发展到十分完

    善的程度。由于给国内消费不了的那一部分劳动成果开拓了一个比较广阔的市场,这就

    可以鼓励他们去改进劳动生产力,竭力增加他们的年产物,从而增加社会的真实财富与

    收入。对于彼此进行对外贸易的所有不同的国家,对外贸易都不断地从事完成这些伟大

    而重要的工作。当然,经营国外贸易的商人一般总是较多地注意供应本国人民的需要和

    输出本国的剩余物品,较少地注意供应别国人民的需要和输出别国的剩余物品,所以最

    受国外贸易的利益的,是商人所在的国家,但通商各国也都得到巨大的利益。以金银输

    入没有金银矿山但又需要金银的国家,无疑是对外贸易业务的一部分,但这是最不重要

    的一部分。单为了这种打算而经营国外贸易的国家,恐怕在一世纪内还没有机会装满一

    船金银。

    美洲的发现之所以使欧洲变得富裕,并非由于输入金银的缘故。因为美洲金银矿山

    丰饶,这些金属的价格降低了。与十五世纪相比,现今购买金银器皿所需付给的谷物或

    劳动,约为当时的三分之一。欧洲每年花费同量的劳动和商品,就能买到大约三倍于当

    时的金银器皿。但是,当一种商品跌到从前售价的三分之一时,不仅原来有资力购买这

    商品的人可购买三倍于此的数量,而且许许多多原来没有资力购买这商品的人也能购买;

    现在有资力购买金银器皿的人数,也许比从前增加到十倍以上,也许增加到二十倍以上。

    因此,欧洲现有的金银器皿,不仅可能比设若美洲金银矿尚未发现而甚至在其目前进步

    状态下所会有的金银器皿多三倍以上,而且可能多二十倍乃至三十倍以上。直到现在为

    止,欧洲无疑地已经获得了实在的便利,不过那确是一种微不足道的便利。金银价格的

    低廉使这些金属不象以前那样宜于充作货币。为了购买同一东西,我们必须携带较多的

    金银,并在口袋里带一个先令而不象从前那样只带四便士的一个银币。很难说上述的便

    利和不便利,哪一种较不重要,这两者本来都不会使欧洲的情况发生任何根本的变化。

    然而美洲的发现确曾使欧洲的情况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美洲的发现给欧洲各种商品开

    辟了一个无穷的新市场,因而就有机会实行新的分工和提供新的技术,而在以前通商范

    围狭隘,大部分产品缺少市场的时候,这是决不会有的现象。劳动生产力改进了,欧洲

    各国的产品增加了,居民的实际收入和财富也跟着增大了。欧洲的商品对美洲来说几乎

    都是新奇的,美洲的许多商品对欧洲来说也是新奇的。于是发生了一系列以前从未想到

    过的新的交易,它当然对旧大陆有利,但自然对新大陆也同样有利。由于欧洲人蛮横地

    侵害别人的权利,一件对所有国家本来都是有利的事情,却成为若干不幸的国家遭到摧

    残和破坏的根源。

    几乎同时发生的经由好望角至东印度的航道的发现,也许开辟了一个比美洲更大的

    国外贸易市场,虽然距离更远。美洲当时只有两个在各方面都比野蛮人优越的民族,它

    们在被发现后不久就被消灭了。其余的都不过是野蛮人。但是,中国、印度斯坦、日本

    等帝国以及东印度的几个帝国,虽然没有比较丰富的金银矿山,在其他各方面却比墨西

    哥或秘鲁更为富裕,土地耕种得更好,一切工艺和制造业更为进步;即使我们相信西班

    牙各作家关于那些帝国往昔情况的夸大记载,也仍得承认这一点,其实这些作家的话显

    然是不足置信的。文明富国间交易的价值,总会比文明富国与未开化人和野蛮人交易的

    价值大得多。但欧洲从美洲贸易所得的利益,却一向比它从东印度通商所得的利益大得

    多。葡萄牙人独占东印度贸易几乎达一百年之久,其他欧洲国家要把任何货物运到东印

    度去或从东印度购入任何货物,都须间接经过葡萄牙人之手。上世纪初叶荷兰人开始侵

    入东印度时,他们把全部东印度的商业交由一家独占公司经营。英国人、法国人、瑞典

    人和丹麦人随后都仿效他们的先例,所以,欧洲任何大国都没有享受到对东印度自由贸

    易的利益。这种贸易之所以不及美洲贸易有利的唯一原因是,美洲贸易、即欧洲几乎每

    一国家对其所属殖民地的贸易是其一切臣民可以自由经营的。那些东印度公司的专营的

    特权、雄厚的财富,以及这些财富为它们从本国政府获得的惠益和保护,已经引起不少

    嫉妒。这种嫉妒心理使人往往把它们的贸易看作是完全有害的,因为经营这种贸易的国

    家每年都输出大量的白银。有关的方面回答说,由于这种不断地输出白银,他们的贸易

    一般说来可能使欧洲陷于贫困,但对于从事贸易的具体国家来说,却并非如此;因为,

    通过输出一部分回程货到欧洲其他国家,这种贸易每年给本国带回的白银数量远远超过

    输出的白银数量。反对者和答辩者都以我刚才一直在考察的流行的想法为根据。所以,

    关于他们任何一方,我们都不必多所论述了。由于每年有白银输往东印度,欧洲的银器

    也许比另一种情况下稍为贵一些,银币所能购买的劳动和商品大概也多一些。在这两个

    结果中,前者所受的损失很小,后者所得的利益很小,两者都微不足道,不值得社会任

    何部分的注意。东印度的贸易由于为欧洲商品开辟了一个市场,或者用近似的说法,为

    那些商品所购买的金银开辟了一个市场,就一定会增加欧洲商品的年产量,因而也增加

    欧洲的实际财富和收入。它们至今增加得很少,也许是因为那种贸易处处受到限制的缘

    故。

    关于财富存在于货币或金银之中这一流行的说法,我认为有必要作详尽的考察,虽

    然这样做难免令人感到沉闷。我已经说过,按照普通的说法,货币往往表示财富;这种

    词义的含糊使这一流行的见解在我们听来非常熟悉,甚至那些确信这种说法是谬论的人

    也往往会忘记自己的原则,在推理的过程中把它当做确定不移的、不可否认的真理。英

    国有几个研究商业的优秀作家在开头就指出,一个国家的财富不仅在于金银,而且在于

    它的土地、房屋和各种各样可消费的物品。但在他们推理的过程中,他们却似乎把土地、

    房屋和可消费的物品统统忘记了;他们的论证往往认为:一切财富在于金银,增加那些

    金属是国家工商业的巨大目标。

    但是,财富在于金银,以及无金银矿山的国家只有通过贸易差额、即使输出价值超

    过输入价值才能输入金银这两个原则既然已经确立,那末,政治经济学的巨大目的就一

    定变成尽量减少供国内消费的外国商品的输入,尽量增加国内产业产品的输出了。因此,

    使国家致富的两大手段就是限制输入和奖励输出。

    输入的限制有二种。

    第一,凡能由本国生产的供国内消费的外国商品,无论从什么国家输入,都一律加

    以限制。

    第二,在对某些外国的贸易中,如果贸易差额被认为不利于本国,那就几乎是无论

    何种货物。只要是从那些国家输入的,都一律加以限制。

    这些不同的限制有时采用高关税的方法,有时采用绝对禁止的方法。

    奖励输出的方法,有时是退税,有时是发给奖励金,有时是同主权国家订立有利的

    通商条约,有时是在遥远的国家建立殖民地。

    在下述两种不同的情况下允许退税。已纳关税或国产税的国内制造品,在输出时往

    往将课税的全部或一部发还;输入时已经课税的外国商品,如再输出,则有时将课税的

    全部或一部发还。

    奖励金的颁发,用以奖励某些新兴的制造业,或用以奖励被认为应受特殊照顾的其

    他一些工业。

    通过有利的通商条约,本国的货物或商人在某一外国获得了其他国家的货物和商人

    所不能享受的特权。

    在遥远的国家建立殖民地,不仅使殖民地建立国的货物和商人享有某些特权,而且

    往往使他们取得独占权。

    上述两种限制输入的方法连同四种奖励输出的方法,乃是使贸易差额有利,以增加

    国内金银量的六种主要的手段,为重商主义所倡导。我将在以下各章分别加以讨论。对

    于这六种手段有没有所说的把货币输入到国内来的倾向,我将不再多加注意,而主要考

    察这些手段的每一种对于国家产业的年产物可能有什么影响。这些手段既然会增加或减

    少国家年产物的价值,显然也一定会增加或减少国家的实际财富和收入。
国富论(第四篇) 第二章 论限制从外国输入国内能生产的货物
    以高关税或绝对禁止的办法限制从外国输入国内能够生产的货物,国内从事生产这

    些货物的产业便多少可以确保国内市场的独占。例如,禁止从外国输入活牲畜和腌制食

    品的结果,英国牧畜业者就确保了国内肉类市场的独占。对谷物输入课以高额关税,就

    给与谷物生产者以同样的利益,因为在一般丰收的时候对谷物输入课以高额关税,等于

    禁止它的输入。外国毛织品输入的禁止,同样有利于毛织品制造业。丝绸制造业所用的

    材料虽全系产自国外,但近来也已取得了同样的利益。麻布制造业尚未取得这样的利益,

    但正在大踏步向这一目标迈进。还有其他许多种类的制造业同样地在英国完全取得了或

    几乎取得了不利于同胞的独占权。英国所绝对禁止输入或在某些条件下禁止输入的货物,

    其种类之繁多,不很熟悉关税法的人是简直极不容易猜想出来的。

    这种国内市场的独占,对享有独占权的各种产业往往给予很大的鼓励,并往往使社

    会在那情况下有较大部分的劳动和资财转用到这方面来,那是毫无疑问的。但这办法会

    不会增进社会的全部产业,会不会引导全部产业走上最有利的方向,也许并不是十分明

    显的。

    社会全部的产业决不会超过社会资本所能维持的限度。任何个人所能雇用的工人人

    数必定和他的资本成某种比例,同样地,大社会的一切成员所能继续雇用的工人人数,

    也一定同那社会的全部资本成某种比例,决不会超过这个比例。任何商业条例都不能使

    任何社会的产业量的增加超过其资本所能维持的限度。它只能使本来不纳入某一方向的

    一部分产业转到这个方向来。至于这个人为的方向是否比自然的方向更有利于社会,却

    不能确定。

    各个人都不断地努力为他自己所能支配的资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固然,他所考虑

    的不是社会的利益,而是他自身的利益,但他对自身利益的研究自然会或者毋宁说必然

    会引导他选定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

    第一,每个人都想把他的资本投在尽可能接近他家乡的地方,因而都尽可能把资本

    用来维持国内产业,如果这样做他能取得资本的普通利润,或比普通利润少得有限的利

    润。

    所以,如果利润均等或几乎均等,每一个批发商人就都自然宁愿经营国内贸易而不

    愿经营消费品的国外贸易,宁愿经营消费品国外贸易而不愿经营运送贸易。投资经营消

    费品国外贸易,资本往往不在自己的监视之下,但投在国内贸易上的资本却常在自己的

    监视之下。他能够更好地了解所信托的人的品性和地位,即使偶然受骗,也比较清楚地

    了解他为取得赔偿所必须根据的本国法律。至于运送贸易,商人的资本可以说分散在两

    个外国,没有任何部分有携回本国的必要,亦没有任何部分受他亲身的监视和支配。譬

    如,阿姆斯特丹商人从克尼斯堡运送谷物至里斯本,从里斯本运送水果和葡萄酒至克尼

    斯堡,通常必须把他资本的一半投在克尼斯堡,另一半投在里斯本。没有任何部分有流

    入阿姆斯特丹的必要。这样的商人自然应当住在克尼斯堡或里斯本,只有某种非常特殊

    的情况才会使他选择阿姆斯特丹作为他的住处。然而,由于远离资本而感到的不放心,

    往往促使他把本来要运往里斯本的克尼斯堡货物和要运往克尼斯堡的里斯本货物的一部

    分,不计装货卸货的双重费用,也不计税金和关税的支付,运往阿姆斯特丹。为了亲身

    监视和支配资本的若干部分,他自愿担负这种特别的费用。也正由于这样的情况,运送

    贸易占相当份额的国家才经常成为它通商各国货物的中心市场或总市场。为了免除第二

    次装货卸货的费用,商人总是尽量设法在本国市场售卖各国的货物,从而在可能范围内

    尽量使运送贸易变为消费品国外贸易。同样,经营消费品国外贸易的商人,当收集货物

    准备运往外国市场时,总会愿意以均等或几乎均等的利润尽可能在国内售卖货物的一大

    部分。当他这样尽可能地使他的消费品国外贸易变为国内贸易时,他就可以避免承担输

    出的风险和麻烦。这样一来,要是我可这样说的话,本国总是每一国家居民的资本不断

    绕之流通并经常趋向的中心,虽然由于特殊原因,这些资本有时从那中心被赶出来,在

    更遥远地方使用。可是,我已经指出,投在国内贸易上的资本,同投在消费品国外贸易

    上的等量资本相比,必能推动更大量的国内产业,使国内有更多的居民能够由此取得收

    入和就业机会。投在消费品国外贸易上的资本,同投在运送贸易上的等量资本相比,也

    有同样的优点。所以,在利润均等或几乎均等的情况下,每个个人自然会运用他的资本

    来给国内产业提供最大的援助,使本国尽量多的居民获得收入和就业机会。

    第二,每个个人把资本用以支持国内产业,必然会努力指导那种产业,使其生产物

    尽可能有最大的价值。

    劳动的结果是劳动对其对象或对施以劳动的原材料所增加的东西。劳动者利润的大

    小,同这生产物价值的大小成比例。但是,把资本用来支持产业的人,既以牟取利润为

    唯一目的,他自然总会努力使他用其资本所支持的产业的生产物能具有最大价值,换言

    之,能交换最大数量的货币或其他货物。

    但每个社会的年收入,总是与其产业的全部年产物的交换价值恰好相等,或者无宁

    说,和那种交换价值恰好是同一样东西。所以,由于每个个人都努力把他的资本尽可能

    用来支持国内产业,都努力管理国内产业,使其生产物的价值能达到最高程度,他就必

    然竭力使社会的年收入尽量增大起来。确实,他通常既不打算促进公共的利益,也不知

    道他自己是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由于宁愿投资支持国内产业而不支持国外产业,

    他只是盘算他自己的安全;由于他管理产业的方式目的在于使其生产物的价值能达到最

    大程度,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在这场合,象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着

    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并不因为事非

    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

    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我从来没有听说过,那些假装为公众幸福而经营贸易的人做

    了多少好事。事实上,这种装模作样的神态在商人中间并不普遍,用不着多费唇舌去劝

    阻他们。

    关于可以把资本用在什么种类的国内产业上面,其生产物能有最大价值这一问题,

    每一个人处在他当地的地位,显然能判断得比政洽家或立法家好得多。如果政治家企图

    指导私人应如何运用他们的资本,那不仅是自寻烦恼地去注意最不需注意的问题,而且

    是僭取一种不能放心地委托给任何个人、也不能放心地委之于任何委员会或参议院的权

    力。把这种权力交给一个大言不惭地、荒唐地自认为有资格行使的人,是再危险也没有

    了。

    使国内产业中任何特定的工艺或制造业的生产物独占国内市场,就是在某种程度上

    指导私人应如何运用他们的资本,而这种管制几乎毫无例外地必定是无用的或有害的。

    如果本国产业的生产物在国内市场上的价格同外国产业的生产物一样低廉,这种管制显

    然无用。如果价格不能一样低廉,那末一般地说,这种管制必定是有害的。如果一件东

    西在购买时所费的代价比在家内生产时所费的小,就永远不会想要在家内生产,这是每

    一个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格言。裁缝不想制作他自己的鞋子,而向鞋匠购买。鞋匠不想

    制作他自己的衣服,而雇裁缝制作。农民不想缝衣,也不想制鞋,而宁愿雇用那些不同

    的工匠去做。他们都感到,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应当把他们的全部精力集中使用到比

    邻人处于某种有利地位的方面,而以劳动生产物的一部分或同样的东西,即其一部分的

    价格,购买他们所需要的其他任何物品。

    在每一个私人家庭的行为中是精明的事情,在一个大国的行为中就很少是荒唐的了。

    如果外国能以比我们自己制造还便宜的商品供应我们,我们最好就用我们有利地使用自

    己的产业生产出来的物品的一部分向他们购买。国家的总劳动既然总是同维持它的产业

    的资本成比例,就决不会因此减少,正如上述工匠的劳动并不减少一样,只不过听其随

    意寻找最有利的用途罢了。要是把劳动用来生产那些购买比自己制造还便宜的商品,那

    一定不是用得最为有利。劳动象这样地不去用于显然比这更有价值的商品的生产,那一

    定或多或少会减损其年产物的价值。按照假设,向外国购买这种商品,所费比国内制造

    未得便宜。所以,如果听其自然,仅以等量资本雇用劳动,在国内所生产商品的一部分

    或其价格的一部分,就可把这商品购买进来。所以,上述管制的结果,国家的劳动由较

    有利的用途改到较不利的用途。其年产物的交换价值,不但没有顺随立法者的意志增加

    起来,而且一定会减少下去。

    诚然,由于有了这种管制,特定制造业有时能比没有此种管制时更迅速地确立起来,

    而且过了一些时候,能在国内以同样低廉或更低廉的费用制造这特定商品。不过,社会

    的劳动,由于有了此种管制,虽可更迅速地流入有利的特定用途,但劳动和收入总额,

    却都不能因此而增加。社会的劳动,只能随社会资本的增加而比例增加;社会资本增加

    多少,又只看社会能在社会收入中逐渐节省多少。而上述那种管制的直接结果,是减少

    社会的收入,凡是减少社会收入的措施,一定不会迅速地增加社会的资本;要是听任资

    本和劳动寻找自然的用途,社会的资本自会迅速地增加。

    没有那种管制,那特定制造业虽不能在这社会上确立起来,但社会在其发展的任何

    时期内,并不因此而更贫乏。在这社会发展的一切时期内,其全部资本与劳动,虽使用

    的对象不相同,但仍可能使用在当时最有利的用途。在一切时期内,其收入可能是资本

    所能提供的最大的收入,而资本与收入也许以可能有的最大速度增加着。

    有时,在某些特定商品的生产上,某一国占有那么大的自然优势,以致全世界都认

    为,跟这种优势做斗争是枉然的。通过嵌玻璃、设温床、建温壁,苏格兰也能栽种极好

    的葡萄,并酿造极好的葡萄酒,其费用大约三十倍于能由外国购买的至少是同样好品质

    的葡萄酒。单单为了要奖励苏格兰酿造波尔多和布冈迪红葡萄酒,便以法律禁止一切外

    国葡萄酒输入,这难道是合理的吗?但是,如果苏格兰不向外国购买它所需要的一定数

    量的葡萄酒,而竟使用比购买所需的多三十倍的资本和劳动来自己制造,显然是不合理

    的,那末所使用的资本与劳动,仅多三十分之一,甚或仅多三百分之一,也是不合理的,

    不合理的程度虽没有那么惊人,但却完全是同样不合理。至于一国比另一国优越的地位,

    是固有的,或是后来获得的,在这方面,无关重要。只要甲国有此优势,乙国无此优势,

    乙国向甲国购买,总是比自己制造有利。一种技艺的工匠比另一种技艺的工匠优越的地

    位,只是后来获得的,但他们两者都认为,互相交换彼此产品比自己制造更有利。

    从独占国内市场取得最大好处的,乃是商人与制造业者。禁止外国牲畜及腌食品的

    输入,以及对外国谷物课高关税——这在一般丰年等于禁止——虽有利于英国牧畜者与

    农民,但其有利程度,比不上商人和制造业者从同类限制所得的利益。制造品,尤其是

    精制造品,比谷物和牲畜,更易于由一国运至另一国。所以,国外贸易,通常以贩卖制

    造品为主要业务。在制造品方面,只要能占一点点利益,甚至在国内市场上,也能使外

    国人以低于我国工人的产品的价格出售。但在土地原生产物方面,非有极大的好处不能

    作到这个地步。如果在这情况下准许外国制造品自由输入,也许有几种国内制造业会受

    其损害,也许有几种国内制造业会完全毁灭,结果大部分资本与劳动,将离去现在用途,

    被迫寻找其他用途。但土地原生产物最自由的输入,不能对本国农业发生这样的影响。

    例如,即使牲畜的输入变得那么自由,但由于能够输入的是那么少,所以对英国牧

    畜业没有多大影响。活牲畜,恐怕是海运昂于陆运的唯一商品了。因为牲畜能够行走,

    陆运时牲畜能自己搬运自己。但由海运,则被输运的,不仅是牲畜,而且还有牲畜所需

    的食料和饮料,要费许多钱,并经过许多麻烦。爱尔兰和不列颠间的海程,距离很短,

    爱尔兰牲畜的输入,因此较易。最近只允许爱尔兰牲畜在有限时期内输入,但如果允许

    其永久自由输入,对不列颠牧畜者的利益也不会有很大影响。不列颠靠近爱尔兰海的地

    方,都是牧畜地。输入的爱尔兰牲畜,必须赶过广大地方,才能到达适当的市场,所费

    不贷,而且经过很多麻烦。肥的牲畜,不能行走那么远,所以,只有瘦牲畜可以输入,

    这种输入不会损害饲畜或肥育牲畜的地方的利益,因为减低了瘦牲畜的价值,所以对这

    些地方是有利的,这种输入只会损害繁畜地方的利益。自从爱尔兰牲畜准许输入以来,

    爱尔兰牲畜运入不多,而瘦牲畜售价依然高昂这一事实,似足证明,就连不列颠的繁畜

    地方,也不见得大受爱尔兰牲畜自由输入的影响。据说,爱尔兰的普通人民,对于牲畜

    的输出,有时曾加以剧烈的反对。但是,输出者如果觉得继续输出牲畜有很大利益,那

    在法律赞助他们的时候,他们要克服爱尔兰群众的反对,是很容易的。

    此外,饲畜及肥富的地方,必定都是已大加改良的地方,而繁畜地方,却通常是未

    开垦的地方。提高瘦牲畜的价格,由于增加了未开垦土地的价值,无异是反对改良的奖

    励金。对于全境都已大加改良的地方,输入瘦牲畜比繁殖瘦牲畜更为有利。因此,现在

    的荷兰,据说信奉此原理。苏格兰、威尔士及诺森伯兰的山地,都是不能有多大改良的

    地方,并且看来先天注定要作为不列颠的繁畜场的。准许外国牲畜自由输入,其唯一结

    果不过是使这些地方不能利用联合王国其他地方日益增加的人口与改良,就是说,不能

    把牲畜价格抬高到非常的高度,不能对国内比较改良和开垦过的地方课取一种真实的税。

    象活牲畜一样,腌食品最自由的输入,也不能对不列颠牧畜者的利益有多大影响。

    腌食品,不仅是笨重的商品,而且与鲜肉比较,其品质较劣,其价格又因所需劳动和费

    用较多而较昂。所以,这种腌食品,虽能与本国的腌食品竞争,但决不能与本国的鲜肉

    竞争。它虽可用作远洋航轮上的食料,以及诸如此类的用途,但在人民食料中,究竟不

    占大的部分。自认准许腌食品自由输入以来,从爱尔兰输入的腌食品为量仍然不多这一

    事实,是我国牧畜业者丝毫用不着畏惧这种自由输入的实证。家畜的价格,似乎不曾显

    著地受到它的影响。

    即使外国谷物的输入,也不能对不列颠农业家的利益有多大影响。谷物是比家畜肉

    笨重得多的商品。四便士一磅的家畜肉和一便士一磅的小麦一样昂贵。甚至在大荒年,

    输入的外国谷物为数也不多这一事实,可消除我国农民对外国谷物自由输入的恐惧。根

    据见闻广博的谷物贸易研究者的论文,平均每年输入的各种谷物量,总共不过二万三千

    七百二十八夸特,只达本国消费额五百七十一分之一。但由于谷物奖励金在丰年导致了

    超过实际耕作状态所容许的输出,所以在歉年,必然导致超过实际耕作状态所容许的输

    入。这样一来,今年的丰收,不能补偿明年的歉收。由于平均输出量,必因这种奖励金

    而增大,所以平均输入量,必因这种奖励金而增大,超过实际耕作状态所需要输入的程

    度。要是没有奖励金,那末输出的谷物将比现在少,因此逐年平均计算,输入量也许亦

    比现在少。谷物商人,换言之,在英国及他国间贩运谷物的人,将因此而失去许多生意,

    遭受很大损失,但就乡绅和农业家说,吃亏却极其有限,所以我曾说,最希望奖励金制

    度继续实行下去的人,不是乡绅与农业家,而是谷物商人。

    在一切人民中,乡绅与农业家算是最少有卑劣的独占精神的人,这对他们来说是很

    大的光荣。大制造厂企业家,如果发觉附近二十哩内新建了一个同种类工厂,有时会惊

    慌起来。在阿比维尔经营毛织品制造业的荷兰人,规定在那城市周围六十哩内,不许建

    设同类工厂。反之,农业家与乡绅,却通常愿意促进邻近各田庄的开垦与改良,不会加

    以阻止。大部分制造业,都有要保持的秘密,而他们却没有什么秘密,如果他们发现了

    有利的新方法,他们一般都欢喜把这方法告诉他们邻人,而且尽可能来推广。老伽图曾

    说:PiusQuestus,stabilissimusque,minimequeinvidiosus;minimequemale

    cogitantessunt,quiineostudiooccupatisunt.(这是最受人尊敬的职业,从

    事于这种职业的人,生活最为稳定,最不为人忌恨,他们也最没有不满之念。)乡绅与

    农业家,散居国内各地,不易于结合,商人与制造业者,却集居于城内,易于结合。他

    们都沾染城市所盛行的专营同业组合的习气,他们一般取得了违反各城市居民利益的专

    营的特权,自然竭力没法取得违反所有同国人的专营的特权。保障国内市场独占、限制

    外国货物输入的方法,似乎就是他们的发明。乡绅和农业家,忘却他们本人地位所应有

    的宽大心,起来要求谷物及家畜肉供给的独占权,也许是模仿商人和制造业者,而且鉴

    于他们有意压迫自己,要和他们立于同等的地位。至于自由贸易对他们利益的影响比对

    商人和制造业者利益的影响少得多这一问题,他们也许没花工夫去考虑。

    以恒久的法律,禁止谷物及牲畜的输入,实际上等于规定,一国的人口与产业,永

    远不得超过本国土地原生产物所能维持的限度。

    但是,给外国产业加上若干负担,以奖励国内产业,似乎一般只在下述二场合是有

    利的。

    第一,特定产业,为国防所必需。例如,大不列颠的国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

    它有多少海员与船只。所以,大不列颠的航海法,当然力图通过绝对禁止或对外国航船

    课重税来使本国海员和船舶独占本国航运业了。航海法的规例,大要如下:

    一、凡与大不列颠居留地和殖民地通商或在大不列颠沿岸经商的船舶,其船主、船

    长及四分之三船员,必须为英国籍臣民,违者没收船舶及其所载的货物。

    二、有许多体积极大的输入品,只能由上述那种船舶或商品出产国的船舶(其船主、

    船长及四分之三船员为该国人民)输入大不列颠,但由后一类船舶输入,必须课加倍的

    外人税。若由其他船舶输入,则处以没收船舶及其所载货物的惩罚。此法令颁布时,荷

    兰人是欧洲的大运送业者,它现在仍是欧洲的大运送业者。但这法令公布后,他们再不

    能作大不列颠的运送业者了,再不能把欧洲其他各国的货物输入我国了。

    三、有许多体积极大的输入品,只许由出产国船舶输入,连使用英国船舶运送也在

    禁止之列,违者没收船舶与其所载货物。这项规定,可能也是专为荷兰人而设。荷兰那

    时,象现在一样,是欧洲各种货物的大市场,有了这个条例,英国船舶就不能在荷兰国

    境内起运欧洲其他各国的货物了。

    四、各种腌鱼、鲸须、鲸鳍、鲸油、鲸脂,非由英国船捕获及调制,在输入不列颠

    时,即须课以加倍的外人税。那时欧洲以捕鱼为业供给他国的,只有荷兰人,现在主要

    仍是荷兰人。有了这个条例,他们以鱼供给英国,就须缴纳极重的税了。

    这航海法制定的时候,英、荷两国虽实际上没有战争,然两国间的仇恨,已达极点。

    这仇恨在制定这法律的长期议会统治时期已经开始,不久在克伦威尔王朝及查理二世王

    朝的荷兰战争中爆发了出来。所以,说这个有名法令的有几个条目是从民族仇恨出发的,

    也不是不可能的。但这些条目却是象深思熟虑的结果同样明智。当时的民族仇恨,以削

    弱唯一可能危害英格兰安全的荷兰海军力量为其目的,这和经过最冷静的熟思所想出来

    的正相同。

    航海法对国外贸易,即对因国外贸易而增加的财富,是不利的。一国对外国的通商

    关系,象个别商人对他所交易的人的关系一样,以贱买贵卖为有利。但是,在贸易完全

    自由的情况下,一个国家最可能有贱买的机会,因为贸易完全自由,鼓励一切国家,把

    它所需的物品,运到它那边来。由于同一原因,它也最可能贵卖,因为买者麇集于它的

    市场,货物售价可尽量提高。诚然,航海法,对来到英国输出英国产物的外国船只,未

    曾课税。甚至往时输出货物和输入货物通常都要纳的外人税,由于以后若干法令,有大

    部分输出品,无须再缴纳了。但这一切,都不足减轻航海法对国外贸易的有害倾向。外

    国人如果因为受我们禁止,或被我们课取高关税,不能来此售卖,也不能来此购买。空

    船来我国装货的外国人,势必损失从他们国家到大不列颠的船费。所以减少售卖者人数,

    即是减少购买者人数。这样,与贸易完全自由的时候比较,我们不仅在购买外国货物时,

    要买得更贵,而且在售卖本国货物时,要卖得更贱。但是,由于国防比国富重要得多,

    所以,在英国各种通商条例中,航海法也许是最明智的一种。

    给外国产业加上若干负担,以奖励国内产业,一般有利的第二场合是,在国内对国

    内生产物课税的时候。在这场合,对外国同样产物课以同额税,似乎亦合理。这办法不

    会给国内产业以国内市场的独占权,亦不会使流入某特殊用途的资财与劳动,比自然会

    流入的多。课税的结果,仅使本来要流入这用途的任何一部分资财与劳动,不流入较不

    自然的用途,而本国产业与外国产业,在课税后,仍能在和课税前大约相同的条件下互

    相竞争。在大不列颠,当国内产业的生产物课有此等税的时候,通常就对同种类外国商

    品的输入,课以高得多的关税,免得国内商人和制造业者吵吵嚷嚷地埋怨说,此等商品

    要在国内贱卖了。

    关于自由贸易这个第二种限制,有人认为,在一些场合,不应局限于输入本国而与

    本国课税品相竞争的那些外国商品,应该扩大到许许多多外国商品。他们说,生活必需

    品,要是在国内课税,那末不仅对外国输入的同种生活必需品课税是正当的,即对输入

    本国能和本国任何产业的生产物竞争的各种外国商品课税也是正当的。他们说,这种课

    税的结果,必然抬高生活品价格,劳动者生活品价格抬高的结果,劳动价格一定跟着抬

    高。所以,本国产业生产的各种商品,虽没直接课税,但其价格都将因此种课税而上升,

    因为生产达各种商品的劳动的价格上升了。所以,他们说,这种课税,虽只以生活必需

    品为对象,但实际上等于对国内一切产物课税。他们认为,为要使国内产业与国外产业

    立于同等地位,对输入本国而与本国任何商品竞争的任何外国商品,须一律课以与本国

    商品价格增高额相等的税。

    生活必需品税,如英国的石硷税、盐税、皮革税、烛税等,是否必然提高劳动价格,

    从而提高一切其他商品的价格,我将在后面考察赋税时,加以考察。但是,假定这种税

    有这后果(它无疑有这后果),一切商品价格象这样由于劳动价格的上涨而普遍上涨的

    情况,在以下两方面和特定商品由于直接课有特种赋税而涨价的情况有所不同。

    第一,这特种赋税能使这特定商品的价格提高到什么程度,总可以很准确地判定。

    但劳动价格一般的提高,可在什么程度上,影响各种不同劳动生产物的价格,却不能相

    当准确地判定。所以,要按各种国内商品价格上涨的比例,对各种外国商品课以相当的

    赋税,不可能做得相当准确。

    第二,生活必需品税对人民景况的影响,和贫瘠土壤与不良气候所产生的影响大致

    相同。食粮价格因此变得比从前昂贵,正象在土壤贫瘠气候不良的情况下生产食粮,需

    要异常的劳动和费用。在土壤和气候引起天然的穷乏时,指导人民如何使用其资本与劳

    动,是不合理的;在对生活必需品课税引起人为的缺乏时,指导人民应如何使用其资本

    与劳动,也是不合理的。很明显,在这两个场合,对人民最有利的是,让他们尽可能适

    应自己的环境,寻找劳动的用途,使他们在不利的情况下,能在国内或国外市场占有稍

    稍优越的地位。他们的捐税负担已经太重了,再给他们课新税,他们对生活必需品已经

    给付过高的价格,要他们对其他大部分物品,也给付过高的价格,作为补救办法,无疑

    是最不合理的。

    这类赋税,在达到一定高度时所造成的祸害,等于土壤贫瘠和天时险恶所造成的祸

    害。但最普遍征收这类赋税的地方,却是最富裕和最勤勉的国家。其他国家,都经不起

    这么大的乱政。只有最强健的身体,才能在不卫生的饮食下生存并处在健康状态,所以,

    只有各种产业都具有最大固有优点和后来获得优点的国家,才能在这类赋税下存在而繁

    荣。在欧洲,这一类赋税最多的国家,要算荷兰,而荷兰所以继续繁荣,并不是由于有

    了这一类赋税,象不合理的想象那样,而是由于荷兰有了特殊情况,使得这种赋税不能

    阻止其继续繁荣。

    给外国产业加上若干负担,以奖励本国产业,在上述二场合,是一般有利,而在下

    述二场合,则有考虑余地。(一)在一个场合,在什么程度上,继续准许一定外国货物

    的自由输人,是适当的;(二)在另一个场合,在什么程度上,或使用什么方式,在自

    由输入业已中断若干时候之后,恢复自由输入,是适当的。

    在什么程度上继续准许一定外国商品的自由输入是适当的,有时成为要考虑的问题

    的场合是,某一外国以高关税或禁止的方法,限制我国某些制造品输入那国家的时候。

    在这场合,复仇心自然要驱使我们报复,我们对他们某些或一切制造品,课以同样的关

    税或禁止其输入我国。各国通常都是如此进行报复的。法国人为了庇护本国的制造业,

    对于一切能和他们竞争的外国商品,特别喜欢用限制输入的方法。这似乎是科尔伯特政

    策的大部分。科尔伯特才能虽不小,但在这里,却似乎为商人和制造业者的诡辩所欺蒙

    了,这般商人和制造业者,老是要求一种有害同胞的独占权。现在,法国最有才智的人

    都认为,他这种行为对法国无利。这位大臣1667年公布关税法,对大多数外国制造品课

    以极高的关税。荷兰人请求减轻关税不得,于1671年,禁止法国葡萄酒、白兰地及制造

    品输入。1672年的战事,一部分可归因于这次商业上的争论。1678年尼麦格和约,允荷

    兰人之请,减轻了这种种关税,荷兰人于是也撤回了输入禁令。英法两国大约是在同一

    个时候开始互相采用同样的高关税与禁止政策来压迫对方的产业的,但首先采用的似乎

    是法兰西。从那时以来存在着的敌忾心,使得它们都不肯减轻关税。1697年,英国禁止

    弗兰德制造的麻花边输入。弗兰德那时为西班牙领地,其政府禁止英国毛织品输入,以

    为报复。1700年,英国撤回了禁止弗兰德麻花边输入的禁令,以弗兰德撤回禁止英国毛

    织品输入的禁令为条件。

    为了要撤废大家所斥责的高关税或禁令而采用的报复政策,如果能达到撤废的目的,

    就可说是良好的政策。一般地说,大的外国市场的恢复,可以抵消由于某些物品价格暂

    时昂贵而蒙受的暂时的困难而有余。要判断这种报复能否产生那种效果,与其说需要有

    立法家的知识,不如说需要有所谓政洽家或政客的技巧,因为立法家的考虑,应受不变

    的一般原理的指导,而狡猾的动物即世俗所谓政治家或政客的考虑,则受事件暂时的变

    动的支配。在没有撤销这种禁令的可能性的时候,为了要赔偿我国某些阶级人民所受的

    损害,再由我们自己来伤害我们的利益,不仅伤害那些阶级的利益而且伤害几乎一切其

    他阶级的利益,似乎不是一个好办法。在我们邻国禁止我国某种制造品时,我们通常不

    但禁止他们同种制造品,而且禁止他们其他几种制造品,因为仅仅前者,很少能绘他们

    以显著的影响。这无疑可给我国某些部门的工人以鼓励,替他们排除了一些竞争者,使

    他们能在国内市场上抬高他们的价格。不过,因邻国禁令而蒙受损害的那些我国工人,

    决不会从我国的禁令得到利益。反之,他们以及我国几乎所有其他阶级人民,在购买某

    些货物时,都不得不支付比从前更为昂贵的价格。所以,象这一类的法律,对全国课了

    真实的税,受益的不是受邻国禁令之害的那一阶级工人,却是另一阶级人民。

    在外国货物的自由输入已经中断若干时候以后,使在什么程度上或使用什么方式来

    恢复自由输入才适当成为一个也许是值得深思的问题的场合是,本国的某些制造业,由

    于一切能和它们的制造品竞争的外国货物,都课有高关税或被禁止输入而扩大起来,能

    雇用许许多多工人的时候。在这场合,人道主义也许要求,只能一步一步地、小心翼翼

    地恢复自由贸易。如果骤然撤废高关税与禁止,较低廉的同种类外国货物,即将迅速流

    入国内市场,把我国千千万万人民的日常职业与生活资料夺去。由此而起的混乱,当然

    很大。但依据下达二个理由,这混乱也许比一般所想象的小得多。

    第一,无奖励金通常亦可输出到欧洲其他各国的制造品,都不会受到外国商品自由

    输人的大影响。这种制造品,输往外国,其售价必与同品质同种类的其他外国商品同样

    低廉。因此,在国内,其售价目必较低廉,因而仍能控制国内市场。即使有一些爱时髦

    的人,有时只因为是外国货,便爱好起来,本国制造的同种类货物,虽价廉物美,亦为

    他们所不取,然而这种愚行,总不会那么普及,所以对人民一般职业没有显著的影响。

    我国毛织品制造业、鞍皮业、铁器业中,即有很大一部分制造品,每年不依赖奖励金而

    输往欧洲其他各国,而雇用职工最多的制造业,亦就是这几种制造业。从自由贸易受到

    最大损害的,也许是丝制造业,其次是麻布制造业,但后者所受损失比前者少得多。

    第二,这样恢复贸易自由,虽将使许多人民突然失去他们通常的职业和普通的谋生

    方法,但他们不会因此而失业或无生计。上次战争结束时,海陆军裁减了十万以上,所

    减人数等于大的制造业所雇用的人数,他们顿时失去了他们平素的职业,无疑会感到困

    难,但他们并不因此便被剥夺了一切职业与生计。水兵的较大部分也许逐渐转移到商船

    上去服务,在这当中,被遣散的海陆军兵士,都被吸收在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受雇于各

    种职业。十万多惯于使用武器,而且其中有许多惯于劫掠的人,他们的位置起了那么大

    的变化,却不曾引起大的动乱,也不曾引起显著的混乱。任何地方,流氓的数目并未因

    此而显著增加,而且,据我所知,除了商船海员外,无论何种职业的劳动工资也未曾减

    少。要是我们比较兵士和任何种类制造业工人的习惯,我们就可发现,后者改业的可能

    性比前者大,因为兵土一向赖饷给为生,而制造业工人则专赖自身劳动为生。前者习于

    怠惰与闲荡,后者习于勤勉与刻苦。由一种辛勤劳动改为另一种辛勤劳动,当然比由怠

    惰闲荡改为勤劳容易得多。此外,我曾说过,大部分制造业,都有性质相似的旁系制造

    业,所以,工人很容易从这些制造业的一种转到另一种。而且这类工人的大部分,有时

    还被雇从事农村劳动。以前在特定制造业上雇用他们的资财,仍将留在国内,按另一个

    方式,雇用同数的人。国家的资本和从前相同,劳动的需要也和从前相同,或大致相同,

    不过是在不同地方和不同职业上使用。诚然,海陆军士兵如被遣散,有在不列颠或爱尔

    兰任何都市或任何地方操任何职业的自由。让我们恢复国王陛下的一切臣民有选择任何

    职业的天赋自由,象海陆军士兵所享受的那样,换言之,摧毁同业组合的专营的特权、

    撤废学徒法令(这二者都是对天赋自由的实际侵害),再撤废居住法,使贫穷工人在此

    他此业失了业的,能在被地彼业就业,无须担心已被人检举,亦无须担心被迫迁移,这

    样社会与个人,由于某特定制造业工人的偶然遣散而蒙受的损害,就不会大于他们从士

    兵的遣散所遭受的损害。我国的制造业工人,无疑对国家有很大的功绩,但和以血肉保

    卫国家的那些人相比,他们的功绩就显得小,对于他们,用不着有更好的待遇。

    不能期望自由贸易在不列颠完全恢复,正如不能期望理想岛或乌托邦在不列颠设立

    一样。不仅公众的偏见,还有更难克服的许多个人的私利,是自由贸易完全恢复的不可

    抗拒的阻力。如果军队的将校,都象制造业者反对在国内市场增加竞争者人数的法律那

    样激烈和那样一致地反对缩小兵力,都象制造业者鼓动他们工人,以暴力攻击这种法律

    的提议者那样激烈和那样一致地鼓动他们的士兵,以暴力攻击缩减兵力的提议者,那末

    要想缩编军队,正如现在想在任何方面减缩我国制造业者既得的危害我们同胞的独占权

    同样危险。这种独占权,已经在那么大的程度上增加了某些制造业的人数,他们象一个

    过于庞大的常备军一样,不但可以胁迫政府,而且往往可以胁迫立法机关。赞助加强此

    种独占权提案的国会议员,不仅可获得理解贸易的佳誉,而且可在那一个以人数众多和

    财富庞大而占重要地位的阶级中,受到欢迎与拥护。反之,要是他反对这类提案,要是

    他有阻止这类提案的权力,那末,即使他被公认是最正直的人,有最高的地位,有最大

    的社会功绩,恐仍不免受最不名誉的侮辱与诽谤,不免受人身的攻击,而且有时有实际

    的危险,因为愤怒和失望的独占者,有时会以无理的暴行,加害于他。

    大制造业经营者,如果由于在国内市场上突然遇到了外国人竞争,不得不放弃原业,

    其损失当然不小。通常用来购买材料支付工资的那一部分资本,要另觅用途,也许不会

    十分困难。但固定在工厂及职业用具上的那一部分资本,其处置却不免造成相当大的损

    失。对于他们的利益,公平的考虑,要求这种变革不要操之过急,而要徐缓地、逐渐地,

    在发出警告很久以后实行。要是立法机关的考虑,不为片面利益的吵吵嚷嚷的要求所左

    右,而为普遍幸福的广大见地所指导,那末它为此要特别小心,不建立任何新的这一类

    独占,也不推广已经建立的独占。这样的法规,在一定程度上给国家带来紊乱,而后来

    的救济,也难免引起另一种紊乱。

    至于在什么程度上,可对外国商品输入课税,不是为着防止输入,而是为着筹集政

    府收入,那是我以后考察赋税时所要考察的问题。但为防止输入,甚或为减少输入而设

    的税,显然是既破坏贸易自由,也破坏关税收入的。
国富论(第四篇) 第三章 论对其贸易的差额被认为不利于我国
    第三章论对其贸易的差额被认为不利于我国

    的那些国家的各种货物的输入所加的异常限制

    第一节即使根据重商主义的原则,这种限制也不合理

    重商主义所提倡的增加金银量的第二个方法,是对其贸易差额被认为不利于我国的

    那些国家的几乎一切货物的输入,加以异常的限制。例如,西利西亚的细竹布,缴纳了

    一定的税,即可输入英国,供英国本国消费;但法国的细葛布及细竹布,却除了输入伦

    敦港落栈以待输出以外,便禁止输入。法国葡萄酒输入所须负担的税,亦较葡萄牙或任

    何其他国家葡萄酒为重。依照1692年所谓输入税,一切法国商品,都须缴纳其价值的百

    分之二十五的税;但其他各国的货物所纳的税,却大部分要轻得多,很少超过百分之五。

    诚然,法国葡萄酒、白兰地、食盐、醋,不在此限,但此等商品,却依照别项法律或这

    个法令的特殊条款,缴纳别种苛重的税。1696年,又认为此百分之二十五,还不够阻止

    法国商品输入,于是又对白兰地以外的法国货物再课以百分之二十五的税,同时对法国

    葡萄酒每大桶课新税二十五镑并对法国醋每大桶课新税十五镑。法国货物从未省免税则

    上列举的各种货物或大部分货物必须缴纳的那些一般补助税或百分之五税。要是把三分

    之一补助税和三分之二补助税也计算在内,作为全部要缴纳的补助税,那就课有那些补

    助税的五种。因此,在这次战争开始以前,法国大部分农产品和制造品,至少也须负担

    百分之七十五的税。但大部分货物实在负担不起这样重的税。所以,课它们以这样重的

    税无异禁止其输入。我相信,法国也针锋相对地以同样苛重的税,加在我们的货物及制

    造品上,虽然我不知道它所课的税具体苛重到什么地步。这种相互的限制,几乎断绝了

    两国间一切公平贸易,使法国货物运至英国,和英国货物运至法国,主要都靠走私。我

    在前章所考察的有原则,发源于私人利害关系和独占精神;在这章所要考察的各原则,

    却发源于国民的偏见与敌意。因此,我在这章所要考察的原则更不合理。甚至根据重商

    主义的原则来说,也是不合理的。

    第一,即使英、法间自由通商的结果,贸易差额确对法国有利,我们亦不能因此便

    断言,那样一种贸易将对英国不利,亦不能因此便断言,英国全部贸易总差额,将因此

    种贸易而愈不利于英国。如果法国葡萄酒,比葡萄牙葡萄酒价廉物美,其麻布则比德意

    志的麻布价廉物美,那末英国所需的葡萄酒与外国麻布,当然以向法国购买为有利,以

    向葡萄牙、德意志购买为不利。从法国每年输入的货物的价值,固将大增,但因同品质

    的法国货物较廉于葡萄牙、德意志二国货物,故全部输入品的价值必减少,而减少的数

    量,则与其低廉程度相称。即使输人的法国货物完全在英国消费,情况也是如此。

    第二,所输入的全部法国货物,有大部分可能再输到其他国家去作有利的贩卖。这

    种再输出,也许会带回与法国全部输入品的原始费用有同等价值的回程货。人们关于东

    印度贸易所常说的话,对法国贸易也可适用,就是说,东印度货物,虽有大部分是用金

    银购买,但由其中一部分货物的再输出,所带回到本国来的金银,比全部货物的原始费

    用还多。现在,荷兰最重要贸易部门之一,就是运法国货物到欧洲其他各国。英国人饮

    的法国葡萄酒,亦有一部分秘密由荷兰及西兰输入。如果英法间贸易自由,或法国货物

    在输入时与欧洲其他各国缴纳同样的税,并在输出时收回,那末英国可能就会分享到那

    对荷兰说来十分有利的贸易的好处。

    第三,我们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可依以判定两国间的贸易差额究竟对何国有利,

    即何国输出的价值最大。关于这一类问题,我们的判断,往往根据由个别营业家的私利

    所左右的国民偏见与敌意。在这场合,人们往往使用两个标准,即关税涨簿与汇兑情况。

    由于关税账簿对各种商品所评的价,有大部分不准确,所以现在大家都认为那是很靠不

    住的标准。至于汇兑情形,恐怕也是同样不可靠。

    当伦敦与巴黎两地以平价汇兑时,据说那就显示伦敦欠巴黎的债务,恰被巴黎欠伦

    敦的债务所抵消了。反之,购买巴黎汇票,若须在伦敦给付汇水,据说那就显示伦敦欠

    巴黎的债务,没被巴黎欠伦敦的债务所抵消。因此,伦敦必须以一定差额的货币送往巴

    黎。因为输出货币既招危险,又很麻烦,并须给付费用,所以代汇者要求汇水,汇兑人

    亦须给付汇水。据说,这两都市间,债权与债务的普通状态,必然受彼此间商务来往普

    通情况的支配。由甲都市输入乙都市的数额若不大于由己都市输出到甲都市的数额,由

    己都市输入甲都市的数额若不大于由甲都市输出到乙都市的数额,则彼此间债务与债权

    可以抵消。但若甲方从乙方输入的价值大于甲方向乙方输出的价值,则甲方负乙方的数

    额必大于乙方负甲方的数额。债权债务不能互相抵消,于是债务大于债权的方面,必须

    输出货币。汇兑的普通情况,既标示两地间债务与债权的普通状态,亦必然标示两地间

    输出与输入的普通情况,因为两地间债权债务的普通状态,必然受两地间输出输入普通

    情况的支配。

    可是,即使汇兑的一般情况,可充分表示两地间债务与债权的普通状态,但亦不能

    因此便断言,债务债权的普通状态若有利于一个地方,贸易差额亦即对它有利。两地间

    债务与债权的普通状态,未必完全取决于两地间商务来往的一般情况,而常受两地间任

    何一地对其他各地商务来往一般情况的支配。譬如,英国购买了汉堡、但泽、里加等处

    的货物,要是常以荷兰汇票支付货物代价,那末英荷间债务与债权的普通状态,即不完

    全受这两国间商务来往一般情况的支配,而却受英国对那些其他地方商务来往一般情况

    的影响。在这场合,即使英格兰每年向荷兰的输出,远远超过英国每年从荷兰输入的价

    值,即使所谓贸易差额大有利于英国,英国每年仍须输货币到荷兰去。

    此外,按照一向计算汇兑平价的方法,汇兑的一般情况,亦不能充分表示,汇兑的

    一般情况如果被认为有利于一个国家,那末债务与债权的一般情况亦对它有利。换言之,

    真实的汇兑情况,与估计的汇兑情况,可能极不相同,而且事实上往往极不相同,所以,

    在许多场合,关于债务债权的一般情况,我们决不能根据汇兑的一般情况得到确实的结

    论。

    假设你在英国支付的一笔货币,按照英国造币厂标准,包含若千盎斯纳银,而你所

    得的汇票,在法国兑付的货币额,按照法国造币厂标准,其中所含的纯银量恰好相等,

    人们就说英法两国以平价汇兑。如果你所支付的多于兑付所得,人们就认为你付了汇水,

    并说汇兑对英国不利,对法国有利。如果你支付的少于兑付所得,人们就认为你得了汇

    水,并说汇兑对法国不利,对英国有利。

    但是,第一,我们不能常常按照各国造币厂的标准,来判断各国通货的价值。各国

    通货的磨损程度和削剪程度,低于标准的程度,是有多有少的。一国通用铸币与他国通

    用铸币的相对价值,并不看各自应含的纯银量,而却看各自实含的纯银量来定。在威廉

    王时代改铸银币以前,英荷间的汇兑,依照普通计算法,按照各自造币厂的标准,要英

    国贴水百分之二十五。但英国当时通用铸币的价值,据朗迪斯调查研究所得,却低于其

    标准价值百分之二十五。所以,当时两国间的汇兑,照通常计算法,虽是那么大不利于

    英国,实则有利于英国。实际上在英国支付较小量纯银,所购得的汇票,却可在荷兰兑

    得较大量纯银。被想象为付了汇水的人,实际上可能得了汇水。在英国金币改铸以前,

    法国铸币比英国铸币的磨损程度小得多,而法国铸币接近其标准的程度也许比英国铸币

    大百分之二或百分之三。如果英法间的汇兑,据计算,其不利于英国的程度,若未超过

    百分之二或百分之三,则真实的汇兑便可对英国有利。而自金币改铸以来,汇兑总是有

    利于英国而不利于法国。

    第二,有些国家的造币费用,由政府支付;有些国家,则由私人支付。在后一场合,

    持银块往造币厂铸造的,不仅要支付铸币的费用,有时还要给政府提供若干收入。在英

    国,造币费用由国家支付,如果你持一磅重的标准银至造币厂,你可取回六十二先令,

    内合同样的标准银一磅。在法国,铸币须扣除百分之八的税,这不仅足够支付造币费用,

    而且可给政府提供小的收入。在英国,因铸造不收费,故铸币的价值,绝不可能大大超

    过铸币内含的银块量的价值。在法国,工价增加铸币的价值,正象工价增加精制金银器

    皿的价值一样。所以,包含一定重量纯银的一定数额法国货币,比包含等量纯银的一定

    数额英国货币,有更大的价值,必须支付更多的银块或商品来购买它。所以,这两国的

    铸币,虽同样接近各自造币厂的标准,但包含等量纯银的一定数额英国货币,未必就能

    购买包含等量纯银的一定数额法国货币,因而未必就能购买在法国兑付这货币额的汇票。

    如果为购买一张汇票,英国所支付的超额货币,恰好补偿法国铸币费用,那末两国间的

    汇兑,事实上就是平兑。债务与债权自可互相抵消,虽然按照计算,这两国间的汇兑大

    有利于法国。如果为购买这张期票,英国所支付的货币,少于上述数额,那末两国间的

    汇兑,事实上有利于英国,虽然按计算对法国有利。

    第三,有些地方,如阿姆斯特丹、汉堡、威尼斯等地,都以他们所谓银行货币兑付

    外国汇票;但有些地方,如伦敦、里斯本、安特卫普、勒格亨等地,则以当地通用货币

    兑付。所谓银行货币,总是比同一名义金额的通用货币有更大价值,例如,阿姆斯特丹

    银行货币一千盾,就比阿姆斯特丹地方通用货币一千盾有更大的价值。二者间的差额,

    被称为银行的扣头,这在阿姆斯特丹,一般是大约百分之五。假设两国通用的货币,同

    样接近各自造币厂的标准,但一国以通用货币兑付外国汇票,另一国则以银行货币兑付

    外国汇票,这两国间的汇兑,即使事实上有利于以通用货币兑付的国家,但按照计算,

    仍可有利于以银行货币兑付的国家。这好比两国间的汇兑,虽然事实上是有利于以较劣

    货币兑付外国汇票的国家,但按照计算,仍可有利于以较良货币兑付的国家,其中理由,

    正相类似。在最近金币改铸以前,对阿姆斯特丹,对汉堡,对威尼斯,我相信,对一切

    其他以所谓银行货币兑付的地方,伦敦的汇兑,按照计算,都是不利于伦敦的。但我们

    不能因此便断言,这种汇兑事实上对伦敦不利。从金币改铸以来,甚至与这些地方通汇

    也对伦敦有利了。对里斯本,对安特卫普,对勒格亨,我相信除了对法国,伦敦对欧洲

    大多数以通用货币兑付汇票的地方,按照计算,其汇兑大都对伦敦有利;事实上,大抵

    也是这样。

    顺便谈谈储金银行,尤其是阿姆斯特丹的储金银行

    象法国、英国那样的大国,其通货几乎全由本国铸币构成。如果这种通货因磨损、

    剪削或其他原因,而其价值降至标准价值之下,国家可通过改铸有效地恢复通货的旧观。

    但是,象热那亚、汉堡那样的小国,其通货很少全由本国铸币构成,一定有大部分是由

    它的居民常常来往的各邻国的铸币构成。象这样的国家,通过改铸,只能改良其铸币,

    未必能改良其通货。这种通货,因其本身性质极不确定,一定数额的这种通货,价值亦

    很不确定,故在外国,其评价必然低于其实际价值。所以,如果这种国家以这种通货兑

    付外国汇票,其汇兑就一定对它大为不利。

    这种不利的汇兑,必然使商人们吃亏。为作救济,这样的小国,一经注意到了贸易

    的利益,为使商人们不吃亏,往往规定,凡有一定价值的外国汇票,不得以通用货币兑

    付,只许以一定银行的银票兑付或在一定银行的账簿上转账。这种银行是靠国家的信用,

    并在国家的保护下建立起来的,其兑付汇票,势须完全按照国家的标准,以良好的真正

    的货币兑付。威尼斯、热那亚、阿姆斯特丹、汉堡、纽伦堡等地的银行,原来似乎都是

    为了这目的而设立的,虽然其中有些可能在后来被迫改变了目的。这种银行的货币既优

    于这些国家的通用货币,必然会产生贴水,贴水的大小,视通货被认为低于国家标准的

    程度的大小而定。据说,汉堡银行的贴水,一般约为百分之十四,这百分之十四,乃是

    国家标准良币与由邻国流入的损削低价劣币二者之间被认为应有的差额。

    1609年以前,阿姆斯特丹的广大贸易从欧洲各地带回来的大量剪削磨损的外国铸币,

    使阿姆斯特丹通货的价值比造币厂新出良币的价值约低百分之九。在这情况下,新出的

    良币,往往是一经铸造出来,即被溶解,或被输出。拥有大量通货的商人,不能常常找

    到足够的良币来兑付他们的汇票;此类汇票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变得不确定,尽管有了

    若干防止这种不确定性的法规。

    为了纠正这种不利情况,阿姆斯特丹于1609年在全市的保证下设立了一家银行。这

    家银行,既接受外国铸币,也接受本国轻量的磨损了的铸币,除了在价值中扣除必要的

    鼓铸费和管理费,即按照国家的标准良币,计算其内在价值。在扣除此小额费用以后,

    所余的价值,即在银行账簿上,作为信用记入。这种信用叫做银行货币,因其所代表的

    货币,恰好按照造币厂标准,故常有同一的真实价值,而其内在价值又大于通用货币。

    同时又规定,凡在阿姆斯特丹兑付或卖出的六百盾以上的汇票,都得以银行货币兑付。

    这种规定,马上就消除了一切汇票价值的不确定性。由于有这种规定,每个商人,为了

    要兑付他们的外国汇票,不得不与那银行来往。这必然会引起对银行货币的需要。

    银行货币,除了它固有的对通用货币的优越性以及上述需要所必然产生的增加价值

    外,还具有几种别的优点。它没有遭受火灾、劫掠及其他意外的可能;阿姆斯特丹市,

    对它负全责,其兑付,仅需通过单纯的转账,用不着计算,也用不着冒风险由一个地方

    运至另一个地方。因为它有这种种优点,似乎自始就产生了一种贴水;大家都相信,所

    有原来储存银行内的货币,都听其留在那边,谁也不想要求银行支还,虽然这种存款在

    市场上出售,可得到一项贴水。如要求银行支还,银行信用的所有者就会失去此项贴水。

    新由造币厂造出的先令,既不能在市场上比普通的磨损了的先令购得更多的货物,所以,

    从银行金柜中取出来归入私人金柜中的良好真正货币,和通用货币混在一起,就不易辨

    认,其价值就不高于通用货币。当它存在银行金柜时,它的优越性是大家知道而且是确

    认的。当它流入私人金柜时,要确认它的优越性,所付代价要大于这两种货币的差额。

    此外,一旦从银行金柜中提出来,银行货币的其他各种优点,亦必随着丧失。安全性丧

    失了,方便的安全的移让性丧失了,支付外国汇票的用处亦丧失了。不仅如此,要不是

    预先支付保管费,就不可能从银行金柜提出货币来。

    这种铸币存款,或者说银行必须以铸币付应的存款,就是银行当初的资本,或者说

    就是所谓银行货币所代表的那种东西的全部价值。现在,一般认为,那只是银行资本的

    极小的一部分。为了便利用金银条块进行的贸易,这许多年以来,银行采取的办法是对

    储存金银条块的人付给信贷。这种信贷,一般比金银条块的造币厂价格约低百分之五。

    同时,银行绘与一张受领证书或收据,使储存金银条块的人或持证人得于六个月内的任

    何时候取回所存金银,条件是将等于那笔信贷的银行货币交还银行,并给付千分之二十

    五(如果存的是白银)或千分之五十(如果存的是黄金)的保管费。但同时又规定,若

    是到期不能作此种支付,则所存之金银条块即按收受时的价格,或按为此而付给信贷时

    的价格,归银行所有。如此支付的储金保管费,可以看作是一种仓库租金。至于金的仓

    库租金,为什么要比银的仓库租金高得那么多,也有几种不同的理由。据说,金的纯度,

    比银的纯度更难确认。比较贵重的金属,比较容易作假,由作假而引起的损失亦比较大。

    此外,银是标准金属,据说,国家的意图,是鼓励以银储存,不怎么鼓励以金储存。

    金银条块的价格比通常略低时,其储存最为普遍,到价格腾贵时,则往往被提出。

    在荷兰,金银条块的市场价格一般比其造币厂价格高,这好比最近金币改铸以前英格兰

    的情况,理由亦相同。其差额,据说一般为每马克六至十六斯泰弗,即银八盎斯,其中

    包含纯银十一分合金一分。对于这样的银(在被铸为外国铸币时,其成色为一般所周知,

    而且被确认,例如墨西哥银圆)的储存,银行所给的价格,即银行所给的信贷,则为每

    马克二十二盾;造币厂价格约为二十三盾,市场价格则为二十三盾六斯泰弗,乃至二十

    三盾十六斯泰弗,超出造币厂价格百分之二乃至百分之三。金银条块的银行价格、造币

    厂价格及市场价格几乎保持着相同的比例。一个人一般可为了金银条块的造币厂价格与

    市场价格间的差额,而出售其受领证书。金银条块的受领证书,几乎常有若干价格。所

    以,坐待六个月期满,不把储金提出来,或忘记支付千分之二十五或干分之五十的保管

    费,而获取另六个月的新受领证书,以致银行得按收受时的价格把储金收为已有,却是

    极不常有的现象。但是,这现象虽不常有,但亦有时发生,而在金的场合又比银的场合

    较常发生,因为银的保管费较轻,金则因为是比较贵重的金属,其保管亦须支付较高的

    仓库租金。

    由储存金银条块而换得银行信用与受领证书的人,在其汇票到期时,以银行信用兑

    付。至于受领征书是出卖或是保留,那就看他对于金银条块价格的涨跌,作怎样的判断。

    但此种银行信用与受领证书,大都不会长久保留亦无长久保留的必要。有受领证书并要

    提取金银条块的人,老是发现有许多银行信用或银行货币,让他以普通价格购买;同样,

    有银行货币并要提取金银条块的人,也发现有同样多的受领证书,让他购买。

    银行信用所有者及受领证书持有者,是银行的两种不同债权人。受领证书持有者,

    不把等于被领金银条块价格的一定数额银行货币,给与银行,就不能提取受领证书上所

    记明的金银条块。如果他自己没有银行货币,他就得向有银行货币的人,购买银行货币。

    但有银行货币的人,若不能向银行提出受领证书,表示自己所需要的数额,他亦不能提

    取金银条块。如果他自己没有受领证书,他亦得向有受领证书的人,购买受领证书。有

    受领证书的人,购买银行货币,其实就是购买提取一定数量金银条块的权力,这种金银

    条块的造币厂价格,比其银行价格高百分之五。所以,他为购买银行货币而通常支付的

    那百分之五贴水,并不是为了一种想象的价值,而是为了一个真实的价值而支付的。有

    银行货币的人,购买受领证书,其实亦就是购买提取一定数量金银条块的权力,这种金

    银条块的市场价格,一般比其造币厂价格高百分之二乃至百分之三。所以,他为购买受

    领证书而支付的价格,亦同样是为了一个真实的价值而支付的。受领证书的价格及银行

    货币的价格合起来,便构成金银条块的完全价值或价格。

    以国内流通的铸币存入银行,银行既给予银行信用,也发给受领证书,但这种受领

    证书,通常是没有价值的,也不能在市场上售得什么价格。例如,以值三盾三斯泰弗的

    达克通存入银行,所换得的信用只值三盾,或者说比流通价值低了百分之五。银行虽亦

    同样发给受领证书,使持票人得在六个月内任何时候,支付千分之二十五的保管费,提

    出存在银行的达克通,但这种受领证书,往往不能在市场上售得什么价格。三盾银行货

    币,虽大都可在市场上售得三盾三斯泰弗,即在提出以后,可得到达克通的完全价值,

    但由于在提出以前,须纳千分之二十五的保管费,所以得失相衡,恰好互相抵消。可是,

    假若银行贴水,降为百分之三,这种受领证书便可在市场上售得若干价格,便可售得百

    分之一点七五了。但现令银行贴水,大都在百分之五左右,所以,这种受领证书往往听

    其满期,或者象人们所说,听其归银行所有。至于储存金达克所得的受领征书,就更常

    听其满期,因为其仓库租金为千分之五十,尤为昂贵。在这种铸币或条块的储存听其归

    银行所有时,银行往往可得利百分之五,这百分之五,可看作是永远保管这种储存物的

    仓库租金。

    受领证书过期的银行货币的数额,必然是很大的。受领证书已经过期的银行货币的

    数额,必定包含银行当初的全部资本。据一般假设,银行当初的全部资本,自从第一次

    存入以来,就没有一个人想要调换新的变领证书,或把储金提出,因为根据我们上面举

    出的种种理由,那就无论采用那两方法中任何一个,都必然是有损失的。但这数额无论

    是怎样大,在银行货币全额中所占的部分,据假设是很小的。阿姆斯特丹银行,过去好

    几年来,是欧洲最大的金银条块仓库,但其受领证书却是很少过期的,或很少照一股所

    说归银行所有。比这大得多的那一部分银行货币或银行账簿上的信用,都是过去好几年

    来,由金银条块商人不断储存、不断提取而创立的。

    没有受领证书,即不能向银行有所要求。证书过期的那比较小量银行货币,和受领

    证书还是有效的那比较大量银行货币混在一起,所以没有受领证书的银行货币额虽很可

    观,但决没有某一特定部分银行货币永远没有谁来要求。银行不能为同一事物而对两个

    人负担债务人的义务;没有受领证书的银行货币所有者,在未购得受领证书以前,决不

    能要求银行付款。在平静的时候,他要按照市场价格购得一张受领证书,毫不困难。这

    种价格,和根据受领证书有权向银行提取铸币或金银条块能在市售卖的价格,一般是相

    符合的。

    但在国难时期,情形就两样了,例如,1672年法兰西人侵入时,银行货币所有者都

    想从银行提出储金,归自己保存,大家都需要受领证书。这种需要,可能非常地提高受

    领证书的价格。有受领证书的人,可能作非分之想,不要求各受领证书所记明的银行货

    币的百分之二或百分之三,却要求百分之五十。知道银行组织的敌人,甚至会把一切受

    领证书收买进来,以防止财宝搬出。一般认为,在这非常时期,银行会打破只对受领证

    书的持有者付款的常规。无银行货币但有受领证书的人,一向必定只领取了受领证书上

    所记明的储金价值的百分之二或三。所以,有人说,在这场合,银行定会毫不迟疑地以

    货币或金银条块,对有银行货币记在银行账簿上但无受领证书可向银行提取储金的人支

    付完全的价值;同时,对于有受领证书但无银行货币的人支付百分之二或三,因为这个

    数目,在这个时候,已经是他们所应得的全部价值了。

    即在平常和平静的时候,受领证书持有者的利益在于减低贴水,借以较低价格购买

    银行货币(从而以较低价格购买受领证书上所记明的可以提取的金银条块),或以较高

    价格把受领证书卖给有银行货币并望提取金银条块的人;受领证书的价格,一般等于银

    行货币的市场价格及受领证书所记明的铸币或金银条块的市场价格之差。反之,银行货

    币所有者的利益,却在于提高贴水,借以高价出售其银行货币,或以低价购买受领证书。

    这样相反的利害关系,往往会导致投机买卖的欺诈行为。为防止这种欺诈,近数年来银

    行决定,不论什么时候,卖出银行货币换取通货要贴水百分之五,而再度买进银行货币,

    要贴水百分之四。这种决定的结果,贴水不能上升到百分之五以上,亦不能下降到百分

    之四以下;银行货币与流通货币二者市场价格间的比例,不论什么时候,都很接近它们

    固有价值间的比例。但在未有此种决定以前,银行货币的市场价格,高低不一,按照这

    两种相反利害关系对市场的影响,有时贴水上升到百分之九,有时又下跌而与通用货币

    平价。

    阿姆斯特丹银行宣称,不以储金任何部分贷出;储金账簿上每记下一盾,即在金库

    内,保藏等于一盾价值的货币或金银条块。受领证书尚未失效,随时可来提取,而事实

    上不断地流出和流入的那一部分货币与金银条块,全保藏在金库内,不容致疑,但受领

    证书久已满期,在平常和平静时候不能要求提取,而实际上大概在联邦国家存在的时期

    内永远留在银行里的那一部分资本,是否亦是这样,却似乎有疑问。然而,在阿姆斯特

    丹,有一盾银行货币即有一盾金银存在银行金库里这一信条,在各种信条中总算是奉行

    最力的了。阿姆斯特丹市作了这个信条的保证人。银行归四个现任市长监督,这四个市

    长每年改选一次,新任的四个市长,比照账簿,调查银行金库,宣誓接管,后来,再以

    同样庄严的仪式,把金库点交给继任的人。在这真诚的宗教国家,宣誓制度迄今未废。

    有了此种更迭,对于一切不正当行为,似乎有了充足的保障。党争在阿姆斯特丹政治上

    引起过许多次革命,但在这一切革命中,占优势的党派,都没在银行管理那一点上攻击

    他们前任的不忠诚。对于失势的党派的名誉与信用,再没有第二种事情比这种攻击有更

    深刻的影响的了;如果这种攻击真有根据,我们可以断言,那是一定会提出来的。1672

    年,当时法王在乌德勒支,阿姆斯特丹银行付款迅速,以致无人怀疑它履行契约的忠诚。

    当时,从银行金库中提出的货币,还有些曾为银行设立后市政厅大火所烧焦。这些货币,

    必定是从那时候起,即保存在银行金库内的。

    这银行的金银总额究竟有若干,老早就成为好事者臆测的问题。但关干这总额多少,

    只能推测。一般认为,与这银行有账目来往的人,约有二千;假设他们每人平均存有一

    千五百镑的价值(那是最大的假设),那末银行货币总额,因而,银行金银总额,便大

    约等于三百万镑,以每镑十一盾计算,就大约等于三千三百万盾。这样一个大数额,足

    以经营极广泛的流通,但比一些人关于这总额夸大的臆测,却小得多。

    阿姆斯特丹市从这银行获得了很大的收入。除了所谓仓库租金,凡第一次与银行开

    来往账户的,须纳费十盾;每开一次新账,又颌纳费三盾三斯泰弗;每转一次账,须纳

    费二斯泰弗;如果转账的数目不及三百盾,则须纳六斯泰弗,以防止小额的转账。每年

    不清算账目二次的,罚二十五盾。转账的数目如果超过了储存的胀目,须纳费等于超过

    额的百分之三,其请求单亦被搁置。据一般人设想,银行由受领证书满期归为己有的外

    国铸币与金银条块,在有利时出售,亦获得不少利润。此外,银行货币以百分之五的贴

    水卖出,以百分之四的贴水买入,亦给银行提供利润。这些不同利得,大大超过支付职

    员薪俸和开支管理费用。单单储存所纳保管费一项,据说等于十五万盾至二十万盾的年

    纯收入。不过,这机关设立的目标,原来不是收入,而是公益。其目的在干使商人不至

    因不利的汇兑而吃亏。由此而生的收入,是不曾预料到的,简直可以说是一种意外。我

    为了要说明,为什么理由,用银行货币兑付的国家和用通用货币兑付的国家,其汇兑大

    都似乎有利于前者,而不利于后者。不知不觉地说出了冗长的题外话,现在,我该回到

    本题。前一种国家用以兑付汇票的货币,其固有价值总是不变,恰与其造币厂标准相符;

    后一种国家用以兑付汇票的货币,其固有价值不断变动,而且几乎都多少低于其造币厂

    标准。

    第二节根据其他原则,这种异常的限制也不合理

    在本章的前节,我竭力说明,即根据重商主义的原理,对于贸易差额被认为不利于

    我国的那些国家的货物的输入,也不必加以异常的限制。

    然而,此种限制以及许多其他商业条例所根据的整个贸易差额学说,是再不合理不

    过的。当两地通商时,这种学说认为,如果贸易额平衡,则两地各无得失;如果贸易额

    略有偏倚,就必一方损失、另一方得利,得失程度和偏倚程度相称。但这两种设想都是

    错误的。象我后面所要说明的那样,奖励金与独占权,虽为本国利益而设立,但由奖励

    金及独占权所促成的贸易,却可能对本国不利,而且事实上常是这样。反之,不受限制

    而自然地、正常地进行的两地间的贸易,虽未必对两地同样有利,但必对两地有利。

    所谓利益或利得,我的解释,不是金银量的增加,而是一国土地和劳动年产物交换

    价值的增加,或是一国居民年收入的增加。

    如果两地贸易额平衡,而两地间的贸易,全由两国国产商品的交换构成,那末在大

    多数场合,它们不仅都会得利,所得利益而且必相等或几乎相等。这样,各为对方剩余

    生产物的一部分提供了一个市场。甲方为生产及制造这一部分剩余生产物而投下的资本,

    即在一定数目居民间分配并给他们提供收入或生计的资本,将由乙方补还;乙方投下的

    这种资本,将由甲方补还。所以,两国的居民,都有一部分,将间接从另一国取得他们

    的收入与生计。两国间所交换的商品,其价值又被假设相等,则在大多数场合,两国投

    在这种贸易上的资本,亦必相等或几乎相等;而且,因为都是用来生产两国的国产商品,

    所以,两国居民由此种分配而得的收入与生计,亦必相等或几乎相等。彼此互相提供的

    这种收入与生计,按照商务来往大小的比例,有多有少。若彼此每年都等于十万镑,则

    彼此给对方居民所提供的,亦为十万镑的年收入;若等于一百万镑,则彼此给对方居民

    提供的,亦为一百万镑的年收入。

    设甲乙两国间的贸易,是属于这样的性质,即甲国货物输至乙国的纯为国产商品,

    乙国输至甲国的回程货则纯为外国商品,那末,在这假设下,两国的贸易额,仍被认为

    是平衡的,彼此都以商品偿付。在这场合,两国仍然享有利得,但利得的程度不同;从

    这种贸易取得最大收入的,是只输出国产商品的那一国居民。比方说,英国从法国输入

    的,纯为法国所生产的国产商品,但英国却没有法国所需要的商品,每年不得不以大量

    的外国货物如烟草与东印度货物来偿付。这种贸易虽可给两国居民提供若干收入,但给

    法国居民所提供的收入,必多于给英国居民所提供的。法国每年投在这种贸易上的全部

    资本,是在法国人民间分配的。但英国资本,只有一部分,即用来生产英国货物备与外

    国货物交换的那一部分资本,是每年在英国人民间分配的。其资本,有较大部分是用来

    补还弗吉尼亚、印度和中国的资本,并对这些遥远国家居民提供一种收入与生计。即使

    两国所投资本相等或几乎相等,但法国资本的使用,给法国人民所增加的收入,要比英

    国资本的使用,所增于英国人民收入的大得多。因为,在这场合,法国所经营的,是对

    英国的直接的消费品国外贸易;英国所经营的,是对法国的迂回的消费品国外贸易。这

    两种国外贸易所生的不同结果,已经在前面充分说明过了。

    不过,两国间的贸易,也许既不能双方全为国产商品的交换,也不能一方全为国产

    商品,一方全为外国货物。几乎一切国家,彼此间所交换的,都一部分是国产商品,一

    部分是外国货物。但是,国产商品占交换品最大部分而外国货物占交换品最小部分的国

    家,总是主要的利得者。

    假若英国用以偿还法国每年输入品的,不是烟草与东印度货物,而是金银,那贸易

    额便被认为是不平衡的,因为不是以商品而是以金银偿付商品。其实,在这场合,也象

    在前一场合一样,能给两国人民提供若干收入,不过给法国人民提供的,比给英国人民

    提供的多。英国人民,必从此取得收入。为生产英国商品以购买金银而投下的资本,即

    在英国一定人民间分配,并给他们提供收入的资本,必可因此而补还,使其用途得以继

    续。输出一定价值的金银,不减少英国资本总量,正如输出等价值任何其他货物,不减

    少英国资本总量一样。反之,在大多数场合,都会增加英国资本总量。只有其国外需求

    被认为大于其国内需求,而其回程货在国内的价值大于输出品在国内的价值的那些货物

    才输到国外去。如果烟草在英国仅值十万镑,但输往法国而购回的葡萄酒,在英国却可

    值十一万镑,那末这种交涣,就可使英国资本增加一万镑。如果英国以金十万镑所购得

    的法国葡萄酒,在英国亦可值十一万镑,则这种交换也就同样可使英国资本增加一万镑。

    在酒库中有值十一万镑葡萄酒的商人,比在堆找中有值十万镑烟草的商人更富裕,同样

    也比在金柜中有值十万镑的商人更富裕。他和其他二人比较,可推动更大的劳动量,并

    绘更多人民提供收入、生计与职业。但国家的资本与其全体人民的资本相等,而一国每

    年所能维持的劳动量,又等于这一切资本所能维待的劳动量。所以,一国资本及其每年

    所能维持的劳动量,就大都会因此种交换而增加。为英国的利益计,与其用弗吉尼亚烟

    草或用巴西、秘鲁金银,当然无宁用它自己的铁器及宽幅厚呢来购买法国葡萄酒。直接

    的消费品国外贸易,总比迂回的消费品国外贸易更有利。但以金银进行的迂回的消费品

    国外贸易,并不比以其他货物进行的迂回的消费品国外贸易更不利。无矿产国每年输出

    金银,不会使金银更容易干竭.正如无烟草国每年输出烟草,不会使烟草更容易干竭。

    有资力购买烟草的国家,决不会长久缺乏烟草;同样,有资力购买金银的国家,也决不

    会良久缺乏金银。

    有人说,工人和麦酒店的交易,是一种亏本的交易,而制造业国和葡萄酒产国间自

    然会有的贸易,也可以说有同样的性质。我却以为,工人和麦酒店的交易,并不一定是

    亏本的交易。就此种贸易本身的性质说,其利益和任何其他贸易相同,不过,也许比较

    容易被滥用。酿酒家的职业,甚至小酒贩的职业,与其他职业同是必要的分工部门。工

    人所需的麦酒量,一般是与其亲自酿造,无宁向酿酒家购买;而且,他若是一个贫穷工

    人,那末他购买麦酒,一般是与其向酿酒家作大量的购买,无宁向小酒贩作小量的购买。

    倘若他是个贪食者,他可能购买过多的麦酒,正如他可能购买过多的家畜肉;要是他想

    扮作一个翩翩公子,他可能购买过多呢绒布匹。贸易自由,虽然可能被滥用,而且,有

    几种贸易自由,特别容易发生这种结果,但无论如何,对干工人大众,这一切贸易自由,

    总是有利的。此外,有时有了由嗜酒过度而荡产的个人,但似乎用不着担心会有这样的

    国家。虽然在每个国家,都有许多人,在酒这方面所花费的超过他们资力所允许的程度,

    但有更多人,所花费的小于他们资力所允许的程度。应该指出,根据经验,葡萄酒的低

    廉,似乎不是泥醉的原因,而是节酒的原因。葡萄酒产国的人民,一般是欧洲最节酒的

    人民,例如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法国南部各省人民。对于普通日常饮食,人民很少过

    度使用。象温和啤酒那样廉价的饮料,就是大花大用,也不能表现一个人的宽宏和好客。

    反之,只在过热或过寒不能栽种葡萄树,因而葡萄酒异常稀少昂贵的国家,如北方民族、

    热带民族(如几内亚海岸的黑人),泥醉才成为普遍的恶习。当法国军队,从法国北部

    各省开拔至南部各省,即从葡萄酒昂贵区域开拔至葡萄酒低廉区域时,据说,起初往往

    因见良好葡萄酒如此价廉新鲜而耽溺其中,但驻留数月之后。其中大部分,便象当地居

    民一样节酒了。同样,如果把外国葡萄酒税、麦芽税、麦酒税、啤酒税一律取消,或可

    使英国中下等阶级人民间暂时盛行泥醉风气,但不久也许就会养成一个恒久的普遍的节

    酒习俗。现今,在上流社会即有资力消费最贵饮料的人中,泥醉已经不是他们的恶习了。

    吃麦酒而泥醉的缙绅先生,极不常见。此外,葡萄酒贸易在英国的限制,与其说为了要

    防止人民走入(如果可以这样说)酒店,无宁说为了要防止人民,使其不能购买价最廉

    物最美的饮料。那种限制,有利于葡萄牙的葡萄酒贸易,不利于法国的葡萄酒贸易。据

    说,对于我国制造品,葡萄牙人是比较好的顾客,法国人是比较不好的顾客,所以,我

    们应当优待葡萄牙人,加以奖励。据说,他们照顾了我们,我们也应当照顾他们。小商

    人的卑鄙策略,居然成为一个大帝国政治设施的原则。其实,只有小商人,才会把这种

    策略看作是对待顾客的规则。至于大商人,不问这些小节,总是在价最廉物最美的地方

    购买他的货物。

    依据这样的原则,各国都认为他们的利益在于使一切邻国变得穷困。各国都嫉妒与

    他们通商的国家的繁荣,并把这些国家的利得,看作是他们的损失。国际通商,家个人

    通商一样,原来应该是团结与友谊的保证,现在,却成为不和与仇恨的最大源泉。王公

    大臣们反复无常的野心,在这世纪及前世纪,对欧洲和平所造成的危害,并不大于商人

    和制造业者们狂妄的嫉妒心所造成的危害。人间支配者的暴力与不正,自古以来即是一

    种祸害。我认为,按照人事的性质,这种祸害是无法除去的。至于不是亦不应该是人间

    支配者的商人和制造业者们,其卑鄙的贪欲,其独占的精神,虽也许不能改正,但要不

    让他们扰乱别人的安宁,却是极其容易的。

    最初发明这种原则传布这种原则的,无疑是独占的精神;最先倡导这种原则的人并

    不象后来信奉这种原则的人那么傻。在任何国家,人民大众的利益总在于而且必然在于,

    向售价最廉的人购买他们所需要的各种物品。这个命题是非常明白的;费心思去证明它,

    倒是一种滑稽的事情。如果没有这班商人和制造业者自私自利的诡辩混淆了人们的常识,

    这亦不会成为什么问题。在这一点上,这班商人和制造业者的利益与人民大众的利益正

    相反。象同业组合内自由人的利益在于阻止国内居民雇用其他人而只雇用他们自己一样,

    这班商人和制造业者的利益,在于自己保有国内市场的独占权。因此,在英国,在欧洲

    大多数其他国家,对干几乎一切由外国商人输入的商品,都课以异常重税。因此,凡能

    输入本国,与本国制造品竞争的一切外国制造品,都课以高的关税,或禁止输入。因此,

    对于贸易差额被认为不利于我国的那些国家,换言之,对民族仇恨异常激烈的国家几乎

    一切货物的输入加以异常的限制。

    在战争或政治上,邻国的财富,虽对我国有危险,但在贸易上,则确对我国有利益。

    在战时,敌国的财富,或可使敌国能够维持比我国强大的海陆军。但在和平的通商状态

    下,邻国的财富,必使他们能够和我们交换更大的价值,必对我国产业的直接生产物或

    用这种生产物购进来的物品,提供更好的市场。勤劳的邻近的富人,和穷人比较,是更

    好的顾客;邻近的富国,也是这样。经营同种制造业的富人,固然是邻近各同业者的危

    险邻人,但他的花费,可给邻近的其余一切人提供好的市场,所以,对绝大多数邻人是

    有利的。不仅如此,较贫的经营同业的工人,又将因此而减低其售价,因而,对其余一

    切人有利。同样,富国的制造业者,无疑会成为邻国同种制造业者极危险的竞争者,但

    这种竞争,却有利于人民大众。此外,这样富国的大花费,必能在其他方面,给人民大

    众提供良好的市场,使他们得利。想发财的私人,决不会退居穷乡僻壤,一定会住在首

    都或大商业都市。他们知道,财富流通极少的地方,所可取得的财富极少;财富流通极

    多的地方,可有些财富归到他们手里。指导着一个人、十个人、二十个人的常识的原则,

    应该支配一百万人、一千万人、二千万人的判断,应该使全国国民都认为,邻国的富乃

    是本国可能获得财富的原因和机会。想由国外贸易致富的国家,在其邻国都是富裕勤勉

    的商业国时,最易达到目的。一国四周,如果都是游牧的未开化人和贫穷的野蛮人,那

    末,耕作本国土地,经营国内商业,无疑可使国家致富,但要由国外贸易致富,就绝不

    可能了。古代的埃及人和近代的中国人似乎就是靠耕作本国土地、经营国内商业而致富

    的。据说,古代埃及人,极不注意国外贸易;大家知道,近代中国人极轻视国外贸易,

    不给与国外贸易以法律的正当保护。以一切邻国陷于贫困境况为目标的近代外国通商原

    则,如果能够产出它所企望的结果,那就一定会陷国外贸易于不被人注意、不被人重视

    的地位。

    法国和英国间的贸易,所以会在两国都受到那么多的阻碍与限制,就是此等原则的

    结果。如果这两国能抛弃商业的嫉妒和国民的仇恨,来考察其真实利害关系,那末对英

    国来说,法国的贸易,将比欧洲任何其他国家的贸易更有利;由于同一理由,对法国来

    说,英国的贸易,亦将比欧洲任何其他国家的贸易更有利。法国为英国最近的邻国。英

    国南部沿海各地与法国北部及西北部沿海各地间的贸易,好象国内贸易一样,可以每年

    往返四次、五次乃至六次。这两国投在这种贸易上的资本,比较投在国外贸易大多数其

    他部门上的等量资本,能够推动四倍、五倍乃至六倍的劳动量,能够雇用和养活四倍、

    五倍乃至六倍的人数。这两国彼此相隔最远的各地间的贸易,也至少可望每年往返一次。

    所以,就连这种贸易,也比我国对欧洲其他大部分地方的国外贸易同样有利。若与夸大

    的我国对北美殖民地的贸易(那一般要三年,乃至四年五年以上,才能往返一次)比较,

    那至少也有利三倍。此外,法国据说有居民二千三百万,我国北美殖民地居民却据说不

    过三百万。法国又比北美洲富饶得多,虽然由于法国财富分配不平均,法国的贫民乞丐,

    比北美多得多。所以,与我国北美殖民地比较,法国所能提供的市场,至少大八倍;加

    以往返更为频繁,利益要大二十四倍。英国的贸易,亦同样有利于法国。英国贸易对于

    法国的利益,要按照两国财富、人口与邻近的程度,大干法国殖民地贸易对于法国的利

    益。这就是两国智者所认为宜加以阻止的贸易和最受其偏爱奖励的贸易这二者间很大的

    差别。

    然而,使两国间开放的自由的贸易对两国那么有利的环境,却成为产生这种贸易的

    主要障碍的原因。因为是邻国,它们必然是故国;于是,一方的富强,增加另一方的恐

    惧,而本来可增进国民友谊的有利因素,却成为助长激烈的民族仇恨的原因,它们同是

    富裕勤勉的国家。每一国商人和制造者,都担心会在技术与活动上遇到另一国商人和制

    造业者的竞争。商业上的嫉妒,由激烈的民族仇恨所激起,而激烈的民族仇恨也助长了

    商业上的嫉妒,两者相互助长。两国的贸易者,都热烈地确信他们自私自利的谬说,宣

    称不受限制的国外贸易,必然会生出不利的贸易差额,而不利的贸易差额,又一定会导

    致国家的灭亡。

    在欧洲各商业国内,自命的这种学说的学者常常预告;不利的贸易差额,将使国家

    频于灭亡。这激起了各商业国不少的忧虑,几乎各商业国都试图改变贸易差额,使对本

    国有利而对邻国不利。但在这一切忧虑以后,在这一切无效的尝试以后,似乎没有一个

    欧洲国家,曾因上述原因而变得贫困。和重商主义者的预料相反,实行开放门户并允许

    自由贸易的都市与国家,不但不曾因此种自由贸易而灭亡,而且因此致富。欧洲今日,

    从某几点说,配称为自由港的都市虽有几个,但配称为自由港的国家却还没有。最接近

    于此的国家,也许要算荷兰了,虽然仍离此很远。大家承认,不仅荷兰国民财富全部得

    自对外贸易,而且大部分必要生活资料也得自对外贸易。

    我在前面已经说明,有另一种差额,和贸易差额极不相同。一国的盛衰,要看这差

    额是有利或是不刮。这就是年生产与年消费的差额。前面说过,年生产的交换价值如果

    超过了年消费的交换价值,社会的资本每年就必然会按照这超过额的比例而增加起来。

    在这场合,社会在其收入内维持其生存,每年从其收入中节省下来的部分,自然会加到

    社会资本上去,并用以进一步增加年生产物。反之,如果年生产的交换价值,小于年消

    费的交换价值,社会的资本每年就必然会按照短少的比例而减少下去。在这场合,社会

    的支出超过了社会的收入,那必然会侵蚀社会的资本。资本必然会减退,随着资本的减

    退,其产业年产物的交换价值亦减退。

    生产与消费的差额,和所谓贸易差额全不相同。在没有对外贸易、不与世界往来的

    国家内,可以发生这种差额。在财富、人口与改良都在逐渐增进或在逐渐减退的全地球

    上,也可以发生这种差额。

    即使在所谓的贸易差额一般不利于一个国家时,生产与消费的差额仍可不断地有利

    于这个国家。即使半世纪来,这个国家输入的价值都大于输出的价值;在这全期间内,

    流入的金银,全部立即输出;流通铸币逐渐减少而以各种纸币替代铸币;甚至它对各主

    要通商国家所负的债务,亦在逐渐增加;但它的真实财富,它的土地劳动年产物的交换

    价值,仍可在这期间,按照比以前大得多的比例增加起来。我国北美殖民地的状态,以

    及它们在现今的扰乱事件发生以前对不列颠的贸易状态,都可证明这并不是一个不接近

    于事实的假设。
国富论(第四篇) 第四章 论退税
    商人和制造业者,不以独占国内市场为满足,却为他们的货物谋求最广大的国外销

    售市场。但由于他们的国家在外国没有管辖权,他们要独占外国的市场,简直是不可能

    的。所以,一般地说,他们只好请求奖励输出。

    在各种奖励中,所谓退税,似乎是最合理的了。在商人输出时,退还本国产业上的

    国产税或国内税的全部或一部分,并不会使货物的输出量,大干无税时货物的输出量。

    这种奖励,不会驱使大部分的资本,违反自然趋势,转向某一特定用途,但却会使课税

    不至于驱使这部分资本中的任何部分转到其他用途去。这种奖励,不会破坏社会上各种

    用途间的自然平衡,但却会使课税不产生破坏这种自然平衡的作用。这种奖励,不会破

    坏社会上劳动的自然分配,而会保存这种分配。在大多数场合,保存这种分配是有利的。

    输入的外国货物,在再输出时,亦可退税。在英国,所退的税,大都等于输入税的

    最大部分。规定今日所谓旧补助税的那个议会法令的附则的第二项规定,每个商人,不

    论国籍,都可于输出时,收回这种旧补助税的一半。但英国商人,应于十二个月内输出,

    而外国商人应于九个月内输出。只有葡萄酒、小葡萄干和丝精制品。因已领有其他更有

    利的津贴,故不适用此条例。这个议会法令所规定的税,在当时是唯一的外国商品输入

    税。后来,把这种及其他各种退税的请求期限延长到三年(乔治一世第七年法令第二十

    一号第十条)。

    旧补助税实施以后所课的各种税,有大部分,是在输出时全部退还的。但此通则有

    许多例外,所以,退税的原则,便不象最初制定时那么单纯了。

    有些外国商品,输入量会大大超过国内消费的必要量是早已预料到了的,所以,在

    其输出时全部课税都退还,甚至旧补助税也不保留半数。在我国美洲殖民地未曾叛变以

    前,我们独占了马里兰和弗吉尼亚的烟草。我们输入烟草约九万六千大桶,国内消费却

    据说不及一万四千大桶。这个余额,是必须输出的。为使这巨额必要的输出易于实现,

    凡是在三年内输出,所纳关税全部退还。

    我们还独占(虽不是全部独占,但已近于全部独占)了我国西印度群岛的砂糖。所

    以,砂糖如果在一年内输出,那末在输入时所纳的一切税,都可退还;如果在三年内输

    出,那末除了旧补助税的一半,其他一切税都可退还。大部分货物输出时,旧补助税的

    半数迄今依然保留。砂糖输入额,虽大大超过国内消费的必要额,但此种超过额,与烟

    草通常的超过额比较,是不足道的。

    有些货物,因为是我国制造业者嫉妒的对象,所以禁止其输入,供国内消费。但若

    缴纳一定的税,即可输入,落栈以待输出。但在这些货物输出时,所课的税是完全不退

    还的。我们的制造业者,对于这种受限制的输入,似乎亦不愿加以奖励;他们害怕屯栈

    的货物会被偷运出一部分,来和他们自己的货物竞争。只在这样的限制下才可输入丝精

    制品、法国亚麻布与上等细麻布、印花染色棉布等。

    我们甚至不愿作法国货物的贩运者。法国被视为我国的敌人。我们与其让他们利用

    我们作媒介而获取利润,无宁放弃我们自己的利润。在一切法国货物输出时,不仅旧补

    助税的一半不退还,即附加的百分之二十五的税也不退还。

    根据旧补助税附则第四条,一切葡萄酒在输出时所准许退还的税,比输入时所缴纳

    的税的一半还要大。立法者当时的目的,似乎是要特别奖励葡萄酒运送业。与旧补助税

    同时征课或稍后征课的一些其他税,如所谓附加税,新补助税,三分之一补助税及三分

    之二补助税,1692年关税,葡萄酒检验税,都允许在输出时全部退还。但这一切税,除

    了附加税与1692年关税,都在输入时以现金缴纳;如此巨大金额的利息,所费不赀,所

    以此种货物的运送贸易没有希望成为一种有利可图的贸易。所以,所谓葡萄酒关税,只

    有一部分,在输出时退还,而法国葡萄酒输入每大桶所课二十五镑的税,即1745年、

    1763年和1778年征课的关税,输出时均不退还。1779年和1781年对于一切货物输入所附

    加的那两种百分之五的关税,在一切其他货物输出时都允许全部退还,所以,在葡萄酒

    输出时,亦允许其全部退还。1780年特别课加在葡萄酒上的最后关税,亦允许全部退还。

    因为保留的关税多而且重,所以,上述恩典也许不能使一大桶葡萄酒输出。这种规定,

    除了我国北美殖民地以外,对一切依法准许输出的地方都适用。

    查理二世第十五年第七号法令,名为贸易奖励法,使英国有了以欧洲一切产物或制

    造品供给殖民地的独占权,葡萄酒亦包括在内。但在海岸线是那么长的我国北美殖民地

    及西印度殖民地,我国统治权是那么微弱,而居民最初被允许以自己的船只,把政府的

    未列举商品运往欧洲各地,后来被允许运往菲尼斯特雷角以南欧洲各国,上述独占权,

    不可能大受人尊重,无论在什么时候,他们也许都有方法,从运往的国家,运回一些货

    物。不过,他们要从出产葡萄酒的地方,输入欧洲的葡萄酒,也许有些困难;他们要从

    葡萄酒课税繁重,其大部分又不能在输出时退还的大不列颠,输入欧洲葡萄酒,也有些

    困难。但美洲与西印度群岛,既得与马迪拉岛自由交换各种未列举商品,马迪拉的葡萄

    酒,不是欧洲产物,便可直接输入美洲与西印度群岛了。1755年战争开始时,我国军官

    在我国各殖民地所发现的对马迪拉葡萄酒的普遍的嗜好,也许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养成

    的。这种嗜好,后来由这些军官带回到祖国,在那时以前,此种葡萄酒在祖国还不大流

    行。战事完结以后,在1763年(依乔治三世第四年法令第十五号第十二条),除了法国

    葡萄酒,一切葡萄酒都允许在输出到殖民地时,退还所缴纳的三镑十先令以外的税——

    国民的偏见,不允许奖励法国葡萄酒的贸易与消费。但是,上述恩典的敕赐和我国北美

    殖民地的叛变这两者相隔的时间,似乎过于短促,以致那些国家的风习,不可能产生显

    著的变化。

    就法国葡萄酒以外的一切葡萄酒的退税说,殖民地由这法令所受实惠,比其他各国

    大得多,但就大部分其他货物的退税说,殖民地所受实惠却是小得多。在大部分货物输

    出到其他各国时,旧补助税得退还一半。但这项法令却规定,除葡萄酒、白棉布及细棉

    布外,一切欧洲或东印度生产或制造的商品,在输出到殖民地时,旧补助税丝毫也不得

    退还。

    退税制度的设立,也许原来就是为了要奖励运送贸易。运送船舶的运费,常由外国

    人以货币支付,因此运送贸易被认为特别能给国家带回金银。运送贸易,虽不应受特殊

    的奖励,而设立退税制度的动机,虽然非常可笑,但此种制度本身,却似乎很合理。这

    样的退税,决不会使流入运送贸易的资本大于在没有输入税时自会流入这种贸易的资本,

    只不过使输入税不至于完全排斥此种贸易。我们虽不应特别奖励运送贸易,却亦不应加

    以妨害,我们应该象对待其他各种行业一样,听其自由。这种贸易,对于那一部分既不

    能投在本国农业,亦不能投在本国制造业,既不能投在国内贸易亦不能投在消费品国外

    贸易上的资本,必然提供了一个出路。

    关税的收入,不但不会因此种退税而受损,而且将因此种退税而得利,因为在退税

    时,得保留一部分关税。如果全部关税都被保留,那末纳税的外国商品,由于缺少市场

    不能输出,因而亦不能输入。这样,本可以保留一部分的关税,便无从收到了。

    这些理由,似乎足以证明,课在本国产物或外国产物上的关税,即使在输出时全部

    退回,退税亦是合理。诚然,在这场合,国产税的收入,稍受损失,而关税的收入则受

    大得多的损失;但多少要受这种课税的扰乱的产业的自然均衡,即劳动的自然分工和分

    配,却将因这种规定而更趋于均衡。

    但上述理由仅证明,在输出货物到完全独立的外国时退税是合理的,并不证明在输

    出货物到我国商人、制造业者享有独占权的地方时退税是合理的。例如,在欧洲货物输

    出到我国美洲殖民地时退税,并不能使输出额大于无退税制度时的输出额。因为我国商

    人、制造业者在那里享有独占权,所以,即使保留全税额,未必会增加运到那里去的输

    出额。所以,在这场合,退税常是国产税及关税收入的纯损失,决不能改变贸易状态,

    决不能扩大贸易。至于在什么程度上,这种退税可认为是对我国殖民地产业的适当奖励,

    或者说,在什么程度上,允许他们免去本国其他人民所不能免去的赋税,才有利于母国,

    我打算在考察殖民地时,加以论述。

    但必须指出,只在输出品真正输到外国去,而不再秘密输入我国的时候,退税制度

    才会带来益处。大家都知道,有些退税,尤其是烟草的退税,就往往被人滥用,并产生

    了许多既有害于收入而同样有害于公正商人的欺诈行为。
国富论(第四篇) 第五章 论奖励金
    对英国某些产业的产品,常常有人请求输出奖励金,而政府有时也发给输出奖励金。

    据说,我国商人和制造业者,赖有这种奖励金,才能在外国市场上,以与竞争者同样低

    廉或更为低廉的价格出售他们的货物。据说,输出量因此增大,而贸易差额亦变得更有

    利于我国。在外国市场上,我们不能象在国内市场那样,给我们工人以独占权。对外国

    人,我们不能象对本国人那样,强迫他们购买我国工人生产的货物。于是,想出了第二

    个最好办法,即付钱给外国人购买。这个以贸易差额富国富民的办法,乃是重商学说所

    提倡的。

    有人认为,奖励金只应该发给那些无奖励金即不能经营的商业部门。但无论什么商

    业部门,如果商人售货所得价格,可以偿还此货物制造乃至上市所投下的资本并提供其

    普通利润,那末即使没有奖励金,亦必能继续经营。这样的商业部门,与其他在无奖励

    金状态下经营的各商业部门,明显地处在同等地位,所以,这样的商业部门不需要奖励

    金,正象其他商业部门不需要奖励金一样。只有商人售货价格不足补还其资本并提供其

    普通利润的商业,或售货价格不足抵偿货物上市实际费用的商业,才需要奖励金。奖励

    金发给的目的,在于补偿此损失,奖励它继续经营或开创一种被认为开支大于收益的商

    业,就是说,每经营一次,投下的资本即亏蚀一部分,而一切其他商业如都具有这样的

    性质,那末全国资本不久就会破灭无存。

    应该指出,靠奖励金经营的商业,只是能在两国间长期经营下去而一国老是亏本

    (即货物售价少于货物上市实际费用)的商业。但是,如果没有奖励金来补还商人货物

    售价上的损失,他自身的利害关系,不久也会使他改变资本用途,或寻找其他能以货物

    售价偿还货物上市所用的资本并提供其普通利润的行业。象重商主义所提倡的其他各种

    办法的结果一样,发给奖励金的结果,只不过迫使一国商业,不向自然方面发展,而向

    大大不利的方面发展。

    有一个聪明而见闻广博的作者,在他的谷物贸易论文集里,很明白地说,自从谷物

    输出奖励金第一次设置以来,输出谷物的价格,依一般价格计算,超过输入谷物的价格,

    而依非常高的价格计算,则其超过额,大大超过这期间付出的奖励金的总额。他认为,

    按照重商主义的正确原理,这是明明白白地证明,这种强制的谷物贸易,有利于国家。

    因为输出价值是这样超过了输入价值,以致除了补还国家奖励输出所花费的全部特别费

    用,还大有剩余。他不知道,这种特别费用,换言之,这种奖励金,仅是社会为输出谷

    物而实际上所花费的极小部分。农业家用来栽种谷物的资本,亦须同样加以考虑。如果

    谷物在外国市场上所售的价格,不够补偿这种奖励金和这个资本以及这个资本的普通利

    润,则其差额,便是社会的损失,就是说,国民资财减少了那么多。但是,被认为必须

    发给奖励金的理由,正是谷物在外国市场上的售价不够作上述那样的补还。

    据说,自从奖励金设置以来,谷物的平均价格已显著下落。我曾竭力说明,在前世

    纪末叶,谷物平均价格稍稍跌落,而且在现世纪最初六十四年间,仍继续跌落。如果这

    种事实真如我所确信的那样真实,那就没有奖励金也必然会发生这种结果,而其发生,

    不可能是奖励金的结果。法国不仅无奖励金,而且在1764年以前,一般禁止谷物输出,

    但法国谷物的平均价格,和英国同样降低了。所以,谷物平均价格的这种逐渐的降低,

    也许既不能归因于这一种条例,亦不能归因于那一种条例,而归根结底应归因于银的真

    实价值的逐渐的不知不觉的上升,我曾在本书第一篇竭力说明,在现世纪中,欧洲一般

    市场上,都发生了银的价值逐渐上升这个现象。看来奖励金不可能是谷物价格降低的助

    因。

    已经说过,由于奖励金在丰年引起异常的输出,所以它一定会使国内市场上的谷物

    价格,提高到自然的程度以上。但这就是奖励金制度倡导者公然标榜的目标。在歉岁,

    奖励金虽大都停止,但它在丰年所引起的大输出,必定会或多或少地使一年的丰收不能

    救济另一年的不足。所以,无论年岁丰歉,奖励金必然有助于提高谷物的货币价格,使

    其略高于无奖励金时国内市场上谷物的货币价格。

    在现有耕作状态下,奖励金必然有这种趋势,我想有理性的人,对此是不会有异议

    的。但许多人却认为,奖励金有助于奖励耕作,而奖励的方法有二。他们以为,第一,

    奖励金给农业家的谷物开辟了一个更广大的外国市场,所以有助于增加谷物的需求,因

    而奖励谷物的生产;第二,奖励金使农业家得到的价格,比他们在无奖励金时,按实际

    耕作情况,所可希望的价格好,所以有助于奖励耕作。他们以为,这种双重的奖励,在

    一个长久的时期内,必定会大大增进谷物的生产,以致在这时期末尾的实际耕作情况下,

    国内市场上谷价可能降落的程度,远远大于奖励金所能提高的程度。

    对于这种意见,我的答覆如下。由奖励金引起的外国市场的推广,必定在各年间牺

    牲了国内市场,因为靠奖励输出,没有奖励金就不会输出的谷物,在无奖励金的情况下,

    定可留在国内市场上,以增加消费而减低谷物的价格。应该指出,谷物奖励金,象一切

    其他输出奖励金一样,以两种不同的税课在人民身上。第一,为支付奖励金,人民必须

    纳税;第二,由于国内市场上这商品价格提高而产生的税,必须由人民大众缴纳,因为

    人民大众都是谷物购买者。所以,就这商品说,第二种税,比第一种税重得多。让我们

    假定,逐年平均计算,每输出一夸特小麦给奖励金五先令,只使国内市场上这商品的价

    格,比在无奖励金时按实际收获状态所应有的价格,每蒲式耳高六便士,即每夸特高四

    先令。即使按照这个很适中的假设,人民大众,除了须担负每夸特小麦输出奖励金五先

    令以外,他们每消费一夸特,还须多支付四先令的代价。但根据上述那位见闻广博的谷

    物贸易论文作者所述,输出的谷物与国内消费的简物的比例,平均计算不超过一对三十

    一的比例。所以,如果他们抽纳的第一种税为五先令,他们所缴纳的第二种税一定是六

    镑四先令。把这样苛重的税课在第一生活必需品上,必然会减少劳苦贫民的生活品,或

    必然会导致货币工资按照生活品货币价格的提高而提高。就前者说,必然会减低劳苦贫

    民抚养子女、教育子女的能力,因而会抑制国内人口的增长。就后者说,必然会减低雇

    主雇用贫民的能力,使他们所雇用的人数,少于无奖励金的场合,因而必然会压抑国内

    产业。这样,奖励金所引起的谷物的异常输出,不仅会按照扩大国外市场与国外消费的

    比例,减少国内市场与国内消费,而且由于压抑国内人口与产业,最后必倾向于阻抑国

    内市场使其不能逐渐扩大,所以,归根到底,与其说它会扩大谷物的整个市场与整个消

    费量,无宁说它会缩小谷物的整个市场与整个消费量。

    又有人说,谷物货币价格的这种提高,使这商品更有利于农业家,所以必然会鼓励

    这商品的生产。

    关于这种意见,我的答复如下。如果发给奖励金的结果,使谷物的真实价格提高,

    换言之,使农业家能以同量谷物,按照当地劳动者维持生活的方式,不论是大方地、适

    中地或是省俭地维持更多的劳动者,情形可能真是如此。但奖励金显然决不会有这种结

    果,任何人为制度也决不会有这种结果。奖励金只对谷物的名义价格有很大影响,但对

    谷物的真实价格,却没有大影响。这种制度课在人民大众身上的赋税,对缴纳者是苛重

    的负担,但对收受者则利益极小。奖励金的真实效果,与其说是提高谷物的真实价值,

    无宁说是压低银的真实价值,换句话说,使等量的银,不仅只交换较小量的谷物,而且

    交换较小量的其他一切国产商品,因为谷物的货币价格支配着其他一切商品的货币价格。

    谷物的货币价格支配着劳动的货币价格。劳动的货币价格,必须经常使劳动者能够

    购买一定数量的谷物,够他大方地、适中地或省俭地维持他们自己及其家庭的生活。而

    社会的进步、退步或停滞等情况,使劳动者的雇主不得不按照大方地、适中地或省俭地

    生活方式来维持劳动者的生活。

    谷物的货币价格,支配一切其他土地原生产物的货币价格。在改良的任何阶段中,

    这一切土地原生产物的货币价格,一定会和谷物的货币价格保持一定的比例,虽然这种

    比例,因改良阶段不同而不同。例如牧草,干草,家畜肉,马,马粮,因而内陆运输以

    及大部分国内贸易,其货币价格,都受谷物货币价格的支配。

    谷物的货币价格,支配了一切其他土地原生产物的货币价格,于是支配了几乎一切

    制造业原料的货币价格。谷物的货币价格,支配了劳动的货币价格,于是支配了制造技

    巧和勤劳的货币价格。由于它支配着这二者,所以它也支配着完全制造品的货币价格。

    劳动的货币价格,一切土地生产物或劳动生产物的货币价格,都必然按照谷物货币价格

    的升降比例而升降。

    所以,发给奖励金的结果,虽可使农业家售卖谷物的价格,由每蒲式耳三先令六使

    士腾至四先令,并对地主缴纳和其生产物抬高的货币价格相称的货币地租,但谷物价格

    这样抬高的结果,现在四先令所可购得的任何种类国产商品,并不比以前三先令六便士

    所可购得的多,而农业家与地主的境遇,都不能由于此种价格变更而有多大改进。农业

    家的耕作,不会有很大的进步;地主的生活,不会有很大的改善。这样抬高的谷物价格,

    虽可在购买外国商品时,给他们以些微利益,但在购买国产商品时,便一点利益也没有。

    然而,农业家的费用,就几乎全部用于购买国产商品,甚至地主的费用,亦有大部分用

    于购买国产商品。

    由于矿山丰饶而产生的银价低落,对大部分商业世界产生相同或几乎相同的影响,

    所以对个别国家,不是什么重要的事体。由此而产生的一切货币价格的腾贵,虽不能使

    受者实际上更富裕,却也不能使受者实际上更贫乏。金银器皿的价格,实际上比从前低

    廉,但其他一切物品的真实价值,却和从前完全一样。

    假若银价的跌落,是个别国家的特殊情况或政治制度的结果,这虽仅在一国发生,

    却成为极重要的事体。这种事体,决不会使任何人实际上更富裕,却会使一切人实际上

    更贫乏。一切商品货币价格的腾贵(这场合是该国所特有的现象)就会多少阻抑国内各

    种产业,因而使外国国民在出售几乎一切种类货物所索取的银量,小于该国工人所能出

    售的银量,不仅在国外市场上,而且在国内市场上,都比该国售价低。

    西班牙和葡萄牙特富金银矿山,所以能够以金银分配给欧洲其他国家。因此,这两

    种金属,在西班牙和葡萄牙自应略为低廉,而在欧洲其他各国则略为昂贵。但其差额,

    不应大于运输费和保险费。由于金银体积小价值大,运输费不成为大问题;至于保险费,

    亦必与任何其他等值货物的保险费相同。所以,这两国如果不通过政治制度,加剧这种

    特殊情况的不利,那末他们由这种特殊情况而蒙受的苦痛,一定是很小的。

    对于金银输出,西班牙课以赋税,而葡萄牙则加以禁止,以致输出须负担走私费用,

    使这两种金属在他国的价值高于西葡二国的部分,等于秘密输出的全部费用。譬如以堤

    坝堵住河流,坝内一经充满了水,水必越过坝头外流,好象没有堤坝一样。禁止金银输

    出,也会产生同样的结果。禁止金银输出,不能在本国保留本国所能使用的程度以上的

    金银量。一国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限制了这一国在铸币上,在金银器皿上,在镀金上,

    在金银装饰品上,所可使用的金银量。如果它取得了这个数量,就如堤坝满了以后流入

    的全部水流,都必外溢。这样,西葡二国,虽限制金银输出,但每年从西葡二国输出的

    金银,几乎等于其每年输入的金银。但是,正如坝内的水必比坝外的水深,由于这种限

    制而保留在西葡二国内的金银量,和它们的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相比,必大于其他各国

    的金银量。坝头愈高愈强,则坝内坝外水的深度的差必然愈大。所以,课税愈高,禁令

    所立的刑罚愈严峻,警察执行法律愈严密,则西葡二国金银对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所持

    的比例,与其他各国这种比例相比,差额亦必愈大。因此,据说,差额是很大的;在西

    葡二国,家家常可看到许许多多金银器皿,而看不到按他国标准和此种奢华相配称的其

    他东西。贵金属这样的过剩,必然使金银低廉,或者说,必然使一切商品昂贵,这就阻

    害了西葡二国的农业与制造业,使外国能以比它们国内生产或制造所费的更小的金银量,

    供给它们以许多种类原生产物,和几乎一切种类制造品。课税及禁止,在两个不同方面

    起作用。不仅大大减低西葡二国贵金属的价值,而且由于保留不应保留的一定数量金银,

    致使其他各国贵金属的价值,略高于原来的价值,从而,使其他各国与西葡二国通商,

    得享受双重利益。要是把水门开放,那末坝内的水立刻减少,坝外的水业刻增加,坝内

    外不久就会相等。同样,要是撤除此种课税与禁令,潍末西葡二国的金银量就会大减,

    其他各国的金银量就会稍增,此等金属的价值,即对土地劳动年产物的比例,不久就会

    在一切国家间相等或几乎相等。西葡二国,由金银这样的输出而可能招受的损失,全然

    是名义上的、想象上的。它们货物的名义价值,它们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的名义价值,

    将跌落,将以比从前小的金银量代表,但其真实价值将和从前相同,所能维持、所能支

    配和所能雇用的劳动量,亦将和从前相同。它们货物的名义价值将跌落,所余金银的真

    实价值将腾贵,于是和往昔为通商为流通而使用的较大金银量比较,现今的数量虽较小,

    但所能达到的目的,则与往昔无二致。流往外国的金银,决非无所谓地流往外国,那必

    然会带回等价值的各种物品。这些货物,又决不是全然供不生产的游惰者消费的奢侈品

    和消耗品。游惰者的真实财富与收入,既不能由于这种异常的金银输出而增加,其消费

    亦不能由此而大增。所以,由此带回来的货物,也许有大部分,至少也有一部分是材料、

    工具、食料,可用以雇用勤劳人民和维持勤劳人民。勤劳人民,必能再生产他们所消费

    的全部价值并带来利润。这样,社会死资财的一部分就变为活资财,因此能推动比从前

    更大量的产业。它们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马上就会增加一点,再过几年,便会大大增

    加。它们产业现令所受最苛重的一个负担,这样就除去了。

    西葡二国不合理政策所起的作用如是,谷物输出奖励金所起的作用必亦如是。不论

    耕作的实际状态是怎样,谷物输出奖励金总会使国内市场上的谷物价格略高于无奖励金

    的场合,并使外国市场上的谷物价格略低于无奖励金的场合。因为谷物的平均货币价格,

    多少支配一切其他商品的平均货币价格,所以,此等奖励金又会大大减低国内白银的价

    值,稍稍提高外国白银的价值。这种奖励金,使外国人,尤其是荷兰人,不但能以比无

    奖励金时他们所出的更廉的价格,而且能以比有奖励金时我们自己所出的更廉的价格,

    吃到我国的谷物;一位卓越的权威作者马太•德克尔先生,曾明确指出这一点。这种奖

    励金,使我们的工人,不能象在无奖励金时那样,为小量的白银而提供他们的货物,却

    使荷兰人能以较小量的白银而提供他们的货物。这样,就使我国制造品,无论在何处,

    都比无奖励金时稍稍昂贵,并使他们的制造品,无论在何处,都比无奖金时稍稍低廉,

    因而,使他们的产业,能享受双重的利益。

    因为这种奖励金,在国内市场上所提高的,与其说是我国谷物的真实价格,无宁说

    是我国谷物的名义价格,所增加的,与其说是一定量谷物所能维持和所雇用的劳动量,

    无宁说是这一定量谷物所能交换的白银量,所以,必然阻害我国制造业,而对我国农业

    家或乡绅又无大的利益。诚然,这两者都会因此而有较多的货币收入,要使他们大部分

    相信那对他们并无很大利益,也许有点困难;但是,如果货币所能购买的劳动量、食料

    量和各种国产商品量都减少了。那末,由此而得的利益,也就不过是名义上、想象上的

    利益了。

    在整个国家中,受这种奖励金的实际利益的,或者说,能受这种奖励金的实际利益

    的,也许只有一种人,即谷物商人或谷物输出者和谷物输入者。奖励金必然使丰年谷物

    输出量大于无奖励金的场合;而且,由于它使今年的丰收不能救济明年的不足,它必然

    使歉岁谷物输入量大于无奖励金的场合。在丰年歉岁,它都增加谷物商人的业务。但在

    歉岁,这种奖励金,就不但使他能输入比无奖励金时(即在今年丰收可多少救济明年不

    足时)所能输入的更多谷物,而且能以较好的价格出售谷物,因而能获得较大的利润。

    所以,我说,最热烈赞成继续发给此种奖励金的,就是这一种人。

    我们的乡绅,在对外国谷物的输入课以重税(那在一般丰年便等于禁止),和对本

    国谷物的输出给与奖励金时,似乎是在仿效我们制造业者的行为。使用前一种方法,他

    们取得了国内市场独占权;使用后一种方法,他们企图防止国内市场积存谷物过多。总

    之,他们使用这两种方法,企图提高他们商品的真实价值。在这一点上,他们和制造业

    者所采取的方法,是一样的。制造业者亦曾同样采取这两种方法,来提高许多种制造品

    的真实价值。但他们也许没注意到,谷物和其他各种货物间有着巨大的根本的差别。以

    独占国内市场的方法,或以奖励输出的方法,使毛织物以比无独占权和无奖励金时更好

    的价格出售,那是可能的,因为使用这些方法,不但提高了此等货物的名义价格,而且

    提高了此等货物的真实价格。使此等货物等于较大的劳动量与生活品量,就不仅增加了

    此等制造业者的名义利润、名义财富与名义收入,而且增加了他们的真实利润、真实财

    富与真实收入;这样他们就能够过较优裕的生活,或在此等制造业上,雇用较大的劳动

    量。这实际上就是奖励此等制造业者,使他们制造业所雇用的国内劳动者比无此制度时

    所能雇用的多。但这种制度如果应用到谷物,那所提高的就只是谷物的名义价值,不是

    谷物的真实价值。这样做,不能增加农业家的真实财富或真实收入,亦不能增加乡绅的

    真实财富或真实收入。也不能奖励谷物的耕种,因为不能使谷物能够养活和能够雇用更

    多的耕种谷物的劳动者。按照事物的本质,谷物有一定的真实价值,不能随货币价格改

    变而改变。输出奖励金,国内市场独占,都不能提高谷物的真实价值。最自由的竞争,

    亦不能使它低减。就全世界说,谷物的真实价值,等于它所能维持的劳动量;就个别地

    方说,谷物的真实价值,等于谷物按照当地维持劳动者生活的一般方式,即大方地、省

    检地或适中地维持其生活的方式,所能维持的劳动量。毛织物和麻织物不是支配性的商

    品,一切其他商品的真实价值,并非最后要由毛织物和麻织物的价值来衡量、来决定。

    谷物却不然。一切其他商品的真实价值,最后都要由各自平均货币价格对谷物平均货币

    价格所持的比例来衡量、来决定。谷物的平均货币价格,虽有时会一世纪和一世纪不同,

    但其真实价值却不随此种变动而变动。随这种变动而变动的,只是白银的真实价值。

    任何国产商品输出奖励金,都不免惹人反对。第一,对重商主义一切办法,一般都

    可提出反对,因为这些办法,违反自然趋势,迫使国内一部分产业,流入较少利益的用

    途。第二,国产商品输出奖励金办法,特别要惹人反对,因为它不仅迫使国内一部分产

    业,流入较少利益的用途,而且迫使流入实际不利的用途。无奖励金即不能经营的生意,

    必然是一种亏损生意。谷物输出奖励金,还要在以下方面惹人反对:它无论从哪一点说,

    都不能促进它所要促进的那种商品的生产。在乡绅们要求设置此种奖励金时,虽然是模

    仿商人和制造业者,但商人和制造业者完全理解他们的利害关系,其行动通常受这种理

    解的指导,乡绅们却没有此种完全的理解。他们给国家收入加上了一个极大的耗费,给

    人民大众加上了一个极重的赋税,但他们自己的商品,却没因此显著地增加其真实价值。

    而且由于银的真实价值因此稍稍减低,他们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国家的一般产业,因为

    土地改良程度,必然取决于国家的一般产业;所以他们没有促进他们土地的改良,反而

    或多或少地妨碍土地的改良。

    有人这样想,为奖励一种商品的生产,生产奖励金的作用,比输出奖励金更为直接。

    此外只须对人民课一种赋税,就是说,人民只须缴纳一种用以支付奖励金的税。生产奖

    励金,不但不会提高达商品在国内市场上的价格,而且有减低的倾向。所以,他们不会

    因此而缴纳第二种税,而他们所缴纳的第一种税,亦将因此至少可得一部分的补还。可

    是,生产奖励金,是不常发给的。重商主义所确立的偏见,使我们相信,国民财富直接

    得自生产的少,直接得自输出的多。输出被看作更直接的带回货币的方法,因此更受欢

    迎。又有人说,依照经验,生产奖励金,比输出奖励金更易产生欺诈行为。这种说法,

    真确到什么程度,我不知道。但输出奖励金,往往被滥用来搞许多欺诈行为,却是大家

    都知道的。但这一切方策的发明者即商人与制造业者的利益在于,他们的货物在国内市

    场上不积存过多。生产奖励金有时会惹起这种情况,而输出奖励金却使过剩部分送往外

    国,这样国内残留的那部分货物的售价得以提高,所以能切实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因此,

    在重商主义各种方策中,输出奖励金便成为他们最爱好的一种了。我知道,某些行业的

    经营者,都私下同意从自己的荷包里掏出钱来奖励他们一定部分货物的输出。这种方策

    施行得很顺利,虽然大大增加了国产商品,却仍能在国内市场上使他们货物的价格提高

    一倍以上。但是,谷物奖励金要是真的降低了谷物的货币价格,其作用必大不相同。

    可是在特定场合,亦曾发给了类似生产奖励金的奖励金。鰽白鱼业及鲸鱼业所得的

    按渔船吨数计算的奖励金,或可视为具有此种性质的奖励金。据说,这种奖励金。使此

    商品在国内市场上的价格,比无此等奖励金时低廉。从别方面看来,我们又必须承认,

    其结果与输出奖励金的结果相同。有了这种奖励金,国内一部分资本,就被用来使这种

    货物上市,但其价格却不能补偿其费用,并且不能提供资本的普通利润。

    此等渔业的吨数奖励金,虽无补于国民财富的增长,但由于可增加船舶及水手数目,

    所以,可被认为有助于国防,也许可以说,用这种奖励金来维持国防,比如象维持常备

    陆军那样维持一个庞大的常备海军(如果我可以使用这名词),其所需费用,有时也许

    要小得多。

    但虽有这种辩护,下述各点却使我相信,议会至少在批准发给这些奖励金中的一种

    时大大地受骗了。

    第一,鰽白色渔船奖励金似乎太大了。

    从1771年冬季渔汛开始直到1781年冬季渔汛完毕,鰽白鱼渔船的吨数奖励金,为每

    吨三十先令。在这十一年内,苏格兰鰽白鱼渔船捕捞的鰽白鱼总数为三十七万八千三百

    四十七桶,在海上捕获即行腌存的鰽白鱼,称为海条。但要运到市场去售卖,须再加上

    一定数量的盐加以包装,使成为商用鰽白鱼。在这场合,三桶海条,往往改装为商用鰽

    白鱼二桶。所以,在这十一年间,所获商用鰽白鱼,计有二十五万二千二百三十一又三

    分之一桶。在这十一年间,付出的吨数奖励金,总计十五万五千四百六十三镑十一先令,

    即海条每桶得八先令二又四分之一便士,商用鰽白鱼每桶得十二先令三又四分之三便士。

    腌鰽白鱼时所用的盐,有时是苏格兰产,有时是外国产,但都可免纳一切国产税交

    给腌鱼业。但苏格兰盐每蒲式耳,现今须纳国产税一先令六便士,外国盐每蒲式耳须纳

    十先令。据说,鰽白鱼每桶须用外国盐大约一又四分之一蒲式耳。若用苏格兰盐,平均

    须二蒲式耳。如果鰽白鱼是供输出的,那就完全免纳盐税。如果是供国内消费的,那就

    无论所用的是外国盐还是苏格兰盐,每桶只纳一先令。这是苏格兰往昔对一蒲式耳盐所

    课的税,鰽白鱼一桶所需用的盐,即根据最低的估计,亦需要一蒲式耳。我们知道,在

    苏格兰,外国盐通常只用以鰽鱼。自1771年4月5日至1782年4月5日,输入的外国盐,共

    计九十三万六千九百七十四蒲式耳,每蒲式耳重八十四磅。苏格兰盐交给腌鱼业的数量,

    却不过十六万八千二百二十六蒲式耳,每蒲式耳仅五十六磅。由此可见,渔业所用的盐,

    主要是外国盐。此外,每桶鰽白鱼输出,给付奖励金二先令人便士。渔船捕获的鰽白鱼,

    又有三分之二以上是输出的。所以,综合这一切来计算,你就会知道,在这十一年间,

    渔船捕获鰽白鱼一桶,若以苏格兰盐腌存,则在输出时,所费于政府的,计十七先令十

    一又四分之三便士,在供国内消费时,所费于政府的,计十四先令三又四分之三便士;

    若以外国盐腌存,则在输出时,所费于政府的,计一镑七先令五又四分之三便士,在供

    国内消费时,所费于政府的,计一镑三先令九又四分之三便士。良好商用鰽白鱼一桶的

    价格,最低十七先令或十八先令,最高二十四先令或二十五先令,平均约为一几尼。

    第二,鰽白鱼业的奖励金是一种吨数奖励金,按照捕鱼船的载重量发给,不按照它

    勤惰与成败发给。我恐怕有许多开出去的船舶,不以捕鱼为目的,而以捕奖励金为唯一

    目的。1759年,奖励金为每吨五十先令,但苏格兰全部渔船所获,却不过海条四桶。在

    这一年,海条每桶,单就奖励金一项说,政府就费去一百一十三镑十五先令,而商用鰽

    白鱼每桶,则所费为一百五十九镑七先令六便士。

    第三,有吨数奖励金的鰽白鱼业,往往用载重二十吨至八十吨的大渔船或甲板船。

    这种捕鱼法,也许是从荷兰学来的,是适宜于荷兰情况而不怎么适宜于苏格兰情况的。

    荷兰陆地,与鰽白鱼大批伏处的海,相距很远;所以,经营这种渔业非使用甲板船不可,

    甲板船可携带充足的水与食料,以备远海的航行。但苏格兰的赫布里迪兹群岛或西部群

    岛,设得兰群岛,以及北部海岸与西北部海岸,总之,经营鰽白鱼业的主要地区,却到

    处都是海湾,伸入陆地,当地把海湾称为海湖。此等海湖,乃是鰽白鱼来游此海时所群

    集的地方。由于此种鰽白鱼(我相信,还有许多种其他的鱼)来游的时期,很不一定,

    所以小舟渔业,看来最适宜于苏格兰的特殊情况。这样,渔人一经捕得鰽白鱼,即可运

    上岸来腌存或生食。每吨三十先令奖励金,固可给大船渔业以大奖励,但必然会阻害小

    舟渔业。小舟渔业没得此种奖励金,不能与大舟渔业在同样的条件下,以腌鱼提供市场。

    以此之故,在未有大舟渔业以前很可观的小舟渔业,据说从前曾雇用不少海员,但现今

    却几乎全然凋落了。关于此种在今日已经十分凋零而且无人过问的小舟渔业,以前究竟

    具有什么规模,我必须承认,我不能说出何等十分正确的话。由于小舟渔业没得到什么

    奖励,所以关税吏和盐税官都不曾记下什么记录。

    第四,苏格兰有许多地方,在一年内一定季节,鰽白鱼成为普通人民相当大的一部

    分食品。可使国内市场上鰽白鱼价格跌落的奖励金,对于境遇不优裕的大多数我国同胞,

    也许是一个很大的救济。但大鰽白鱼渔船奖励金,决不能收到这样好的效果。最适宜于

    供应国内市场的小舟渔业,曾为它所破坏;每桶二先令八使士的附加输出奖励金,又使

    大渔船所捕鰽白鱼,有三分之二以上,输到外国去。在三、四十年之前,大渔船奖励金

    尚未设置,我相信,那时鰽白鱼每桶的普通价格为十六先令。十至十五年之前,小舟渔

    业尚未完全衰落,据说,那时鰽白鱼每桶的普通价格为十七先令至二十先令。在最近五

    年间,平均每桶为二十五先令。但这种高价,也许应归因于苏格兰沿海各地实际上缺少

    鰽白鱼。此外,我必须指出,与鰽白鱼同时卖掉的桶(那种桶价计算在上述各种价格

    内),自从美洲战事开始以来,已经涨价约一倍,即由大约三先令涨至大约六先令。我

    也必须指出,我所收集的往时价格的记载,并不是完全一致、首尾相符的。有一个很精

    明、很有经验的老人,曾对我说,五十多年以前,良好商用鰽白鱼一桶的普通价格为一

    几尼。我以为,直到现在,那还可以看作是平均价格。但我相信,这一切记载都认为,

    国内市场上鰽白鱼的价格,并未由于大渔船奖励金而降低。

    也许有人认为,此等渔业家,在领受此等丰厚奖励金以后,如果仍以往时通常出售

    的价格或高些的价格,售卖他们的商品,他们可得到很大的利润。就某些人说,情况可

    能如此。但一般说来,我却有理由相信,情况决非如此。这种奖励金的通常意义,是在

    奖励轻率的企业家,使冒险经营他们所不了解的事业,但政府发给的非常丰厚的奖励金

    总抵补不了他们由于怠惰无智而引起的损失。1750年,根据第一次以每吨三十先令奖励

    鰽白鱼渔业的法令(乔治二世第二十三年第二十四号法令),又敕立了一个合股公司,

    资本五十万镑,纳资人(除了其他各种奖励,如上述的吨数奖励金,如每桶二先令六便

    士的输出奖励金,如盐税一律免纳)得在十四年间,每纳资一百镑,每年收取三镑,并

    由关税征收官,每半年支付半额。这家大公司的经理及理事都住在伦敦。但除这公司以

    外,又公布在国内各海港,设立资本总额不下一万镑的渔业公司为合法。这些比较小的

    渔业公司的经营,虽由经营者自行负责,盈亏归经营者自己承担,但同样可取得同一的

    年金以及各种奖励。大公司的资本不久就满额了,而在国内各海港,也设立了好几家渔

    业公司。可是,虽有这一切大奖励,这一切公司,无论大的小的,几乎全失去了他们资

    本的全部或大部,现在,这种公司的痕迹,亦一点不见了,鰽白鱼渔业现今几乎全部由

    私人投机家经营。

    如果某一种制造业确是国防所必需,那末靠邻国供给这种制造品,未必就是聪明的

    办法。如果这一种制造业非奖励即不能在国内维持,那末对其他一切产业部门课税,来

    维持这一种制造业,亦未必就是不合理的。对于英国制造的帆布及火药的输出奖励金,

    也许都可以根据这个原理来加以辩护。

    对人民大众的产业课税,以支持个别制造业者的产业,很难说是合理的,但在人民

    大众都有很大收入,不知怎样使用其全部收入的大繁荣时期,对于所爱好的制造业,颁

    给这样奖励金,也就象作别种无谓的花费一样,不足为怪。不论公的和私的花费,大富

    也许常常可作为大愚的辩解。但在普遍困难与穷困时期,还继续此种浪费,其谬误便非

    寻常可比了。

    所谓奖励金,有时即是退税,因此不能与真正的奖励金一概而论。例如,输出精砂

    糖的奖励金,可说是对赤砂糖、黑砂糖所课赋税的退还。输出精丝制品的奖励金,可说

    是对生丝、捻丝输入税的退还。输出火药的奖励金,可说是对硫黄硝石输入税的退还。

    按照关税用语,只有那些输出时其货物形态和输入时相同的输出货物所得的津贴,才叫

    做退税。如果输入以后,其形态曾由某种制造业加以改变,以致名称随着改变,归入新

    的项目,则所发给的津贴叫做奖励金。

    社会给予业务有专长的技术家与制造业者的奖金,也不能一概称为奖励金,奖金虽

    可奖励异常的技巧与技能,从而提高各行业中现有工人的竞争心,但不能使一国资本,

    违反自然趋势,以过大的比例,流入任何一个行业。这种奖金不能破坏各行业间的均衡,

    却使各行业的作品尽可能达于完善。此外,奖金所费极轻,而奖励金所费极大。单就谷

    物奖励金说,社会每年所费的有时达三十万镑以上,

    奖励金有时被称为补贴金,正如退税有时被称为奖励金一样。但我们应时常注意事

    物的本质,不必重视名称。

    顺便谈谈谷物贸易及谷物条例

    世人对于规定谷物输出奖励金的法律及与此有关的一系列规则,都加以赞赏。我在

    未曾指出这种赞赏全是不当的以前,不能结束奖励金这一章。关于谷物贸易的性质及

    与谷物贸易有关的英国主要法律的专门研究,可充分证明我的论点是正确的。这题目太

    重要了,所以技节话即使长些,也是正当的。

    谷物商人的贸易,包含四个不同部门。这四个部门,虽有时全由一人经营,但按其

    性质,实是四种不同的独立的贸易:第一,内地商人的贸易;第二,国内消费品输入商

    人的贸易;第三,供国外消费的国内生产物输出商人的贸易;第四,运送商人的贸易,

    即输入谷物以待输出。

    第一,内地商人的利益,无论乍看起来是怎样与人民大众的利益相反,但实际上,

    甚至在大荒年,却是完全一致的。他的利益在于,按照真实歉收情况,把谷物价格提高

    到应有的程度,但若提高得超过这个限度,那就对他不利。价格的提高,阻碍消费,使

    一切人,尤其使下等阶级人民或多或少地节省食粮。假若提得太高,那就会在很大程度

    上阻碍消费,以致一季节的供给超过一季节的消费,直到下次收获物已经上市,上次收

    获物还有剩余,那末他的谷物,不仅会由于自然原因而损失很大部分,而且其剩余部分,

    将不得不以比数月前低廉得多的价格出售。但若提得不够高,那就不能产生阻碍消费的

    作用,结果一季节的供给,很可能不够一季节的消费,而他不仅会损失他一部分应得的

    利润,而且将使人民在一季节完毕之前,面临饥谨的可怕威胁,而不是遭受缺乏的困难。

    为人民的利益计,他们每天、每星期、每月的消费,应尽可能与一季节的供给,保持相

    应的比例。为内地商人的利益计,也要这样。他尽判断能力所及,按这比例,供给人民

    谷物,他售卖谷物的价格就可能最高,所得利润亦可能最大。收获情况如何,每日、每

    星期和每月的售额如何,他是知道的。这种知识,使他能够多少正确地判定人民实际上

    所得的供给,和此比例相差多少。假定他只顾一己的利益,不顾民众的利益,那末为他

    自身打算,即在不足的年度,也一定要按照谨慎的船长有时待遇船员的办法待遇人民大

    众,即在他预见到粮食快要缺乏时,就叫他们减食。固然,有时船长顾虑太多,在实际

    没有必要的时候,亦叫他们减食,使他们感到困难。但这种困难,和他们有时因船长行

    为不谨慎而遭受的危难和灭亡比较起来,算不得一回事。同样,内地谷物商人由于贪婪

    过度,有时把谷物价格提高到超过荒歉季节所应有的程度,但人民由此种可有效地使他

    们避免季节未饥谨的行为所感受的困难,和他们因商人在季节初廉售而产生的季节末饥

    馍威胁比较起来,也算不得一回事。而谷物商人自身将因这种过度的贪婪而深受其害;

    这不仅因为这会使一般人憎厌他,而且他即使能够避免这种憎厌的影响,亦不能避免下

    述那一种困难,就是在季节末,在他手上必定会留有一定量谷物,如果下一季节是丰收

    的,这残留额的售价,必比他前此可能售卖的价格低得多。

    如果一个大国的全部收获物,都由一大群商人占有,那末他们为利益计,也许会象

    荷兰人处置马鲁古群岛的香料那样,为了要提高一部分存货的价格,便把存货的大部分

    毁坏或扔掉。但对谷物要确立这样广泛的独占,即使凭借法律的暴力,亦是不易办到的;

    而且,在法律准许贸易自由的地方,最不易为能买光大部分商品的少数大资本势力所垄

    断、所独占的商品,要算谷物。一国收获的全部谷物的价值太大了,少数私人的资本是

    不能扫数购买的;即使有扫数购买的能力,其生产方法,又将使此种购买,全然不能实

    现。在任何文明国家,谷物都是年消费额最大的商品。所以,一国劳动,每年用以生产

    谷物的部分,必大于每年用以生产任何其他物品的部分。在它第一次从土地上收获出来

    之后,它亦必在更多的所有者中间分配。这种所有者,决不能象许多独立制造者一样,

    集居在一个地方,却必然会散居在国内各处。此种最初所有者,或直接供给邻近地域的

    消费者,或直接供给其他内地商人而间接供给此等消费者。内地谷物商人,包括农业家

    和格面师,其人数,必多于经营任何其他商品的商人,而且由于散居各处,使他们绝不

    可能结成任何团体。因此,在歉岁,如果其中有一个商人,发觉他的谷物中有许多不能

    按时价在季节末售脱,他决不会想保持这个价格,使竞争者得利而自己受损失,而会立

    即减低此价格,希望在新收获出来之前,把他的谷物售去。支配一个商人行为的动机及

    利害关系,又将支配其他一切商人,迫使他们都根据他们所能作的判断,按照对季节丰

    歉最为适宜的价格,售出他们的谷物。

    关于现世纪及前此二世纪欧洲各地粮食不足与饥谨的情况,有些记载很可靠。谁要

    是细心研究此中经过,我相信,一定能够发现,粮食不足的情况,并非起因于内地谷物

    商人的联合,而是起因于真正的不足。这种不足有时在个别场合起因于战争的浪费,而

    在最大多数场合,却起因于年成的不好。也会发现,饥谨发生的原因,只是政府粗暴地

    以不适当手段来克服粮食不足所造成的困难。

    在各部分都有自由通商和自由交通的广大产麦国内,最不好的年成也不会产生那么

    大的粮食不足,以致引起饥谨。若能节省使用,那末即使最歉收的年度,也可在比一般

    丰收年度略为紧缩的情况下,养活一样多的人数一年。最不好的年成,莫过干旱和淫雨。

    但由于麦可栽于高地,亦可栽于低地,即既可栽于潮湿土地,亦可栽于干燥土地,所以,

    有害于低地的淫雨,可有利于高地,有害于高地的干旱,又可有利于低地。虽然,在干

    旱与多雨的季节,收获都比气候顺适的季节少得多,但无论是干旱或是多雨,国内某一

    部分的所失,都可在一定程度上,由另一部分的所得得到补偿。在产米国内,作物不仅

    需要极润湿的土壤,而且在稻的生长期内,有一段时间,还须浸在水里,所以,干旱的

    影响,可怕得多。然而,即使在这样的国家里,干旱亦不见得会那么普遍,以致必然引

    起饥谨,只要政府允许自由贸易,饥懂就可避免。数年前,孟加拉的干旱,也许只会引

    起极大的粮食不足,而后来所以会转为饥谨,也许是因为东印度公司人员,曾以不适当

    的条例,不审慎的限制,加在米的贸易上面。

    如果政府为要救济粮食不足所造成的困苦,命令一切商人,以他们认为合理的价格

    售卖他们的谷物,其结果或是使他们不把谷物提供市场,以致在季节之初,即产生饥谨,

    或是(在他们以谷物提供市场的假设下)使人民能够迅速消费,因而鼓励人民迅速消费,

    以致在季节之末,必然产生饥谨。无限制无拘束的谷物贸易自由,既是防止饥懂痛苦的

    唯一有效方法,所以亦是减轻粮食不足痛苦的最好方法。因为真正粮食不足的痛苦,是

    不能除去而只能减轻的。没有一种商业,比谷物贸易,更值得法律的充分保护,也没有

    一种商业,比谷物贸易,更需要这种保护,因为没有一种商业,比谷物贸易,更容易引

    起人们的反感。

    歉岁,下级人民,往往把他们的困苦归因于谷物商人的贪婪。于是,谷物商人,成

    为他们憎恶和愤怒的目标。在这场合,谷物商人不但赚不到钱,而且常有完全破产的危

    险,而其仓库也有给民众暴力掠夺破坏的危险。但谷物商人团取大利润的时候,亦就是

    谷物价格昂贵的歉岁。他通常与一些农业家订约,在一定年限内,按一定价格,供他一

    定量谷物。这个契约价格,是按照被认为适中合理的价格即按照普通或平均价格订定的。

    那在上次歉收年份以前,普通约为小麦每夸特二十八先令;其他各种谷物每夸特的契约

    价格,亦以此为准。所以,谷物商人得在歉岁以普通价格购买并以高得多的价格售卖他

    谷物的大部分。这是一种异常的利润,但这种异常的利润,只够使他的行业与其他行业

    立在平等地位,只够补偿他在其他场合,由此商品的易腐性或其价格意外变动的频繁性

    而产生的许多损失。这种事实,只要看看谷物生意投象其他生意有那么多发大财的机会,

    就会明白。他只能在歉岁获取大利润,但因此却引起人们的反感。因此,稍有品格及财

    产的人,多不愿加入此种行业。这种行业,于是听任那一群下流商人经营;在国内市场

    上,介在生产者及消费者中间的人,使几乎只有磨坊主,面包房主,制粉商,面粉经售

    人,以及若干困苦的小贩了。

    欧洲往时的政策,对于这样有利于社会的行业不但不去消除人们对它的憎恶,似乎

    反视此种憎恶为正当而加以鼓励。

    爱德华六世第五年及第六年第十四号法令规定,凡购买谷物而想再拿出来售卖的人,

    应现为犯法的垄断者,初犯,处以二个月监禁,科以等于谷物价值的罚款;再犯,处以

    六个月监禁,科以等于谷物价值二倍的罚款;三犯,处以头手枷刑,和期限长短由国王

    决定的监禁,并没收其全部动产。欧洲其他大部分地方往昔的政策,和英国昔时的政策

    简直一样。

    我们的祖宗,似乎认为,人们向农民购买谷物,比向谷物商人购买便宜,因为他们

    害怕谷物商人除了他付给农民的代价外,还会要求异常的利润。所以,他们企图完全消

    灭他的行业。他们甚至企图尽可能防止生产者与消费者间有任何中间人。他们对于所谓

    谷物商或谷物运送者经营的行业所加的许多限制,其意义即在于此。那时,没有特许状,

    证明他诚实公正,即不许经营此种行业。依据爱德华六世的法令,则非经三个治安推事

    认可,就无法取得此种特许状。但是,这样的限制,以后仍认为不够,所以依据伊丽莎

    白的一个法令,有权颁发此种特许状的,就只有一年开四次的法庭了。

    欧洲古时的政策,企图照这样来管理农村最大的职业即农业,而管理的原则,则与

    管理都市最大职业即制造业的原则完全不同。这种政策,使农民除了消费者或他们谷物

    的直接经售者即谷商及谷物运送者外,不能再有任何其他顾客,因而强迫他们不但要经

    营农民的职务,而且要经营谷物批发商人及零售商人的职务。反之,在制造业方面,欧

    洲古时的政策,却在许多场合,禁止制造者兼营开店的生意,不许他们零售他们自己的

    商品。前一种法律的用意,是要促进国家的一般利益,或者说,使谷物趋于低廉,但人

    们也许不很了解这应如何进行。后一种法律的用意,却要促进特种人即店老板的利益,

    当时人们认为,这种人将为制造业者所连累而贱卖,如果允许制造业者零售,这种人的

    生意,就会破灭。

    虽然当时允许制造业者开设店铺零售货物,但是制造业者决不会把货物卖得比一般

    店铺老板还便宜。不管投在店铺内的这一部分资本是大是小,它必定是从制造业中抽取

    出来。为使他站在与他人同等的地位上经营他的业务,他这一部分资本必须取得店老板

    的利润,正如他那一部分资本必须取得制造业者的利润一样。例如,假设在他所居住的

    那一城市里,制造业资本及小卖业资本的普通利润都是百分之十,那末在制造者自行开

    店零售的场合,他在店铺中每售去一件货物,即须取得利润百分之二十。当他自工厂搬

    运货物至店铺时,他对货物所估的价格,必然是他向零售店老板所能索取的批发价格。

    如果估得比这低,他的制造业资本的利润;便失去了一部分。当货物在他自己店铺内售

    去时,如果出售价格,低于其他店铺老板所售价格,那他的小卖业资本的利润,亦失去

    了一部分。在这场合,他对于同一件货物,虽似乎取得了加倍的利润,但因这种货物曾

    先后充作两个不同资本的一部分,所以,对于他投下的资本,他所取得的,其实只是单

    一利润。如果他所得利润比这少,他就是损失者,换言之,他所投下的全部资本,未得

    到与大部分邻人相同的利益。

    不许制造业者经营的事,却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农业家来经营,就是说,以他的资本

    分投于两种不同用途,即以一部分投在谷仓及干草场上,以供应市场上不时的需要,而

    以其余部分用来耕作土地。但他投于后一部分所得利润,既不能少于农业资本的普通利

    润,所以,他没于前一部分所得利润,亦不能少于商业资本的普通利润。实际用来经营

    谷物生意的资本,无论是属于被称为农业家的人,还是属于被称为谷物商人的人,都要

    有相同的利润,来补偿这样投资的资本所有者,并使他的职业能与其他职业立于同等地

    位,使他不致见异思迁。因此,被迫而兼营谷物商业的农业家,决不能把他的谷物卖得

    比任何其他谷物商人在自由竞争的场合不得不卖的价格,还要便宜。

    以全部资本投在单一行业对商人有利,正如以全部劳动用在单一操作对劳动者有利

    一样。劳动者从此学得一种技巧,使他能以同样的两只手,完成比别人多得多的作业;

    同样,商人亦从此学得一种简便的买卖货物方法,使他能以同量的资本,经营比别人多

    得多的业务。一般地说,劳动者能因此以低廉得多的价格,提供他们的产品;而商人亦

    能因此以同样低廉的价格,提供他们的货物,比资财和心思用在多种多样的货物上时低

    廉得多。大部分制造业者,都不能象处处留神的活跃的小买卖商人——他们的唯一业务

    是整批地购买货物、再零星地售卖货物——以那么低廉的价格,零售他们自己的货物。

    大部分农业家,更不能象处处留神的活跃的谷物商人——他们的唯一业务是整批地购买

    货物贮存大谷仓内、再零星地售卖出去——以那么低廉的价格,把他们自己的谷物,零

    售给离他们四、五哩的都市居民。

    禁止制造者兼营小卖业的法律,企图强使资本用途的这种划分发展得比原来更快些。

    强迫农业家兼营谷物商业务的法律,却妨碍这种划分的进行。这两种法律,显然都侵犯

    了天然的自由,所以都是不正当的;因为不正当,所以都是失策的。为了任何社会的利

    益,这一类事情,都是不应强制,也不应妨碍的。以劳动或资本兼营无经营必要的行业

    的人,决不会以比他的邻人更贱的价格售卖货物,从而伤害其邻人。他也许会伤害他自

    己,事实上大都会伤害他自己。谚语说,兼营一切事业的不富。法律应该让人民自己照

    应各自的利益。人民是当事人,定然比立法者更能了解自己的利益。但在这二种法律中,

    最有害的,却是强迫农民兼营谷物商业的法律。

    这项法律,不仅妨碍了大大有利于社会的资本用途的划分,而且同样妨碍了土地的

    改良与耕作。强使农业家不专营一业而兼营二业,即是强迫他把资本分作二部分,仅把

    一部分投在耕作事业上,但若他的全部农作物,一经收获,他即可自由卖给谷物商人,

    他全部资本就会立即回到土地,用来购买更多的耕牛,雇用更多的佣工,就能更好地改

    良土地和耕作土地。如果强迫他零售他自己的谷物,他就不得不把资本一大部分,常保

    留在他的谷仓及干草场中,再不能象无此种法律时候那样,以全部资本用于耕作土地。

    所以,此种法律,必然妨碍土地的改良,不但不能使谷价低廉,而且能减少谷物生产,

    因而提高谷物价格。

    除了农业家的业务,最有助于谷物栽种事业的,就是有适当保护及奖励的谷物商人

    的业务,象批发商人的业务有助于制造业者的业务一样,谷物商人的业务有助于农业家

    的业务。

    批发商人,给制造者提供现成的市场,其货物一经制成,即被他们买去,有时,在

    货物未经制成以前,即预先给付货物的价格,所以,使制造业者能够把他的全部资本,

    甚或比起全部更大的资本不断地投在制造业上,使他所制成的货物,比把货物卖给宜接

    消费者及零售商人的场合多得多。此外,批发商人的资本,一般是够补偿许多制造业者

    的资本,所以他和他们间的这种来往,使得一个大资本所有者,为着利害关系,愿意支

    持许多小资本所有者,并在他们遭受有破产危险的损失与不幸时,给他们以援助。

    农业家和谷物商人间同一种类的来往,若能普遍地建立起来,则所带来的结果,亦

    必同样有利于农业家。农业家因此能以其全部资本,甚或比全部更大的资本,不断地投

    在耕作事业上。他们这种职业,比任何其他职业都容易遭受各种意外,但有了这种来往,

    那就无论在哪一种意外中,他们都可发现,他们的寻常顾客,即富裕的谷物商人,愿意

    支持他们,而且能够支持他们。这样,他们就不必象现在那样,一味依赖地主的宽容及

    地主管家的慈悲。如能(那恐怕是不可能的)立即把此种来往普遍地建立起来;如能立

    即把全部农业资本,从其他一切不相宜的用途,移归相宜的用途,即土地耕作事业;如

    在必要时,为支持扶助这个大资本的作用,能立即供给另一个几乎同样大的资本,那末,

    仅仅这种事态的变更,对国内全部土地,将产生如何巨大、如何广泛和如何急剧的改良,

    那就很难想象了。

    所以,爱德华六世的法令,尽量禁止生产者与消费者间有中间人存在,就是企图消

    灭一种有利的贸易。这种贸易,要是自由进行,不仅是减轻粮食不足痛苦的最好方法,

    而且是预防这灾祸的最好方法。除了农业家的业务,最有利于谷物生产的,便是谷物商

    人的业务了。

    这法律的严峻,赖后来几个法规而和缓了不少。这些法规,先后允许在小麦价格不

    超过一夸特二十先令、二十四先令、三十二先令或四十先令时,可围购谷物。最后,查

    理二世第十五年第七号法令规定,在小麦价格不超过四十八先令一夸特时(其他谷物价

    格以此为准),凡不是垄断者,即不是购买谷物后在三个月内在同一市场售卖的人,囤

    积谷物或购买谷物以待售卖,都被认为合法。内地谷物商人所曾享受过的贸易自由,总

    算依据这项法令而完全取得了。

    乔治三世第十二年的法令,几乎废止了其他一切取缔囤积及垄断的古代法令,但查

    理二世第十五年法令所设的限制,未曾撤废,因此继续有效。

    查理二世第十五年的法令,在一定程度上认可了两个极不合理的世俗偏见。

    一、这个法令认为,小麦价格涨至一夸特四十八先令,而其他各种谷物亦相应涨价,

    则囤积谷物,很可能有害于人民。但据我们上面所说,似乎很明显,价格无论怎样,内

    地谷物商人的囤积,不致有害于人民,而且,四十八先令虽可视为很高的价格,但在歉

    岁,这是在刚刚收获以后常有的价格,那时,新收获物还不能卖出任何部分,所以就是

    无智识的人,亦不会认为,新收获物的任何部分,会被囤积以妨害人民。

    二、这个法令认为,在一定价格下,谷物最易为人所垄断,即最易为人所囤积,不

    久又在同一市场内出售,以致妨害民众。但是,如果商人前往某一市场或在某一市场,

    尽量收购谷物,以备不久在同一市场内再出售,那一定因为依他判断,这市场不能全季

    都有象那时候那么丰足的供给,不久即将涨价。如果他的判断错了,价格并不上涨,那

    他就不仅会失去如此投下的资本的全部利润,而且因为储藏谷物,需要费用,必然遭受

    损失,所以如此投下的资本,亦将损失一部分。这样,他自己所受的损害,必比个别民

    众所可能受的损害大得多。固然,由于他的囤积,在某一市期,个别民众可能得不到供

    给,但在后此的任何市期,他们却能以和其他市期同样低廉的价格得到供给。反之,如

    果他的判断是对的,那他就不但无害于人民大众,而且将对他们有很大的帮助,使他们

    早些感到粮食不足的痛苦,这样就使他们不至于后来猛烈地感到粮食不足的痛苦。要是

    目前价格低廉,他们不顾季节的实际不足情况,大大消费,那后来一定会猛烈地感到粮

    食不足的痛苦。如果不足是真实的,那为人民计,最好把这种痛苦,尽可能平均分配到

    一年的各月、各星期、各日去。谷物商人的利害关系,使他要研究尽可能准确地来作这

    一件事。任何其他人,都没有这种利害关系,亦没有这种知识,更没有这种能力,来准

    确处理这一件事。所以,这一件最重要商业上的活动,应当全然委托于他。换言之,至

    少,在国内市场的供给上,谷物贸易应当听其完全自由。

    世人对囤积与垄断的恐惧,好比他们对妖术的恐惧与疑惑。以妖术而被问罪的可怜

    人,是无罪的,以囤积垄断而被问罪的人,同样也是无罪的。法律取缔告发妖术,使人

    们不能为着自己的恶意,而以此种想象上的罪名,控告他们的邻人,似乎消除了奖励并

    支持这种恐惧与疑惑的大原因,从而有效地消灭了这种恐惧与疑惑。同样,恢复内地谷

    物贸易完全自由的法律,也许可能有效地消灭世人对囤积与垄断的恐惧。

    查理二世第十五年第七号法令,虽有各种缺点,但与法典中任何法律比较,对于充

    足国内市场供给和增进耕作,也许都有更大的作用。内地谷物贸易所曾享受过的自由与

    保护,全依这项法令取得了。在国内市场的供给及耕作的增进那两方面,用内地贸易来

    促进,比用输入贸易输出贸易来促进,有效得多。

    根据那位论述谷物贸易作者的计算,大不列颠每年平均输入的各种谷物量与每年平

    均消费的各种谷物量所持比例,不过一对五百七十。所以,在国内市场供给那一方面,

    内地贸易的重要性,必五百七十倍于输入贸易。

    根据同一作者计算,大不列颠每年平均输出的各种谷物量,不过占年产额的三十分

    之一。所以,在给本国产物提供市场以奖励耕作那一方面,内地贸易的重要,亦必三十

    倍于输出贸易。

    我不大相信政治算术,也不想证明以上二种计算的正确。我所以在这里引述,不过

    为了要说明,在一个最有思虑最有经验的人看来,谷物的国外贸易,与谷物的国内贸易

    比较,是怎样不重要啊。奖励金设立前那几年谷价的大低廉,也许有理由,可在一定程

    度上,归因于查理二世那项法令的作用。因为,这项法令是在大约二十五年前颁布的,

    有充足的时间产生这种结果。

    关于其他三种谷物贸易部门,只要几句话,就足以说明我所必须说的了。

    第二,输入外国谷物供国内消费的贸易,显然有助于国内市场的直接供给,因而必

    直接有利于人民大众。诚然,它会稍稍减低谷物的平均货币价格,但不会减低谷物的真

    实价值,换言之,不会减少谷物所能维持的劳动量。如果输入随时都是自由的,我国农

    业家和乡绅每年出售谷物所得的货币,也许比在大部分时间里输入实际上被禁止的现在

    少。但他们所得的货币,将有更高的价值,将可购买更多的其他物品,雇用更多的劳动。

    他们的真实财富与真实收入,虽表现为较少的银量,但不会比现在少;他们所能耕种所

    愿耕种的谷物,亦不会比现在少。反之,由于谷物的货币价格跌落而产生的银的真实价

    值的腾贵,稍稍减低一切其他商品的货币价格,使国内产业在一切外国市场上取得若干

    利益,因而能鼓励并增进其国内产业。但国内谷物市场的范围,必与种谷国的一般产业,

    或者说,必与生产从而占有用以与谷物交换的他物的人数,或者说,必与用以与谷物交

    换的他物的价格保持一定的比例。但在一切国家,国内市场都是谷物的最近和最方便市

    场,所以亦是最大和最重要的市场。由于谷物平均货币价格跌落而产生的银的真实价值

    的腾贵,有助于扩大最大和最重要的谷物市场,所以不但不会阻害谷物生产,而且会促

    进谷物生产。

    查理二世第二十二年第十三号法令规定,在国内市场上,小麦价格不超过一夸特五

    十三先令四使土时,小麦输入,每夸特须纳税十六先令;在国内市场上,小麦价格不超

    过一夸特四镑时,小麦输入,每夸特须纳税八先令。前一价格,只在一世纪以前非常不

    足的时候发生过;后一价格,则据我所知,从未发生过。可是,根据这法令,小麦却要

    在未涨至后一价格以前,纳这样的重税;小麦在未涨至前一价格以前所纳的税,等于禁

    止其输入。至于限制其他各种谷物输入的税率与关税,和其价值相比,亦几乎是同样的

    重。而且,后此的法令,又把这种税加重了。

    歉岁,人民由于此种法律的严格施行而遭受的痛苦,也许是很大的。但在歉岁,此

    种法律,往往由于暂时的条例而停止施行,这些条例允许外国谷物在一定的限期内输入。

    需要实施这种暂行条例,就充分说明了那一般法律的不适当。

    对于输入的这种限制,虽先于奖励金的设立,但制定时所本的精神与原则,则与后

    来制定奖励金条例的精神与原则完全一样。但在有奖励金制度以后,这种或那种输入限

    制政策,就无论本身是怎样有害,亦是必要的。倘若在一夸特小麦价格不及四十八先令

    或不大超过此数时,外国谷物得自由输入,或其输入仅须纳小额的税,那也许就有人为

    着奖励金的利益,再把谷物输出,不但大有损于国家收入,而且以推广本国产物市场而

    不是以推广外国产物市场为目的的制度,也就完全搞乱了。

    第三,输出谷物供外国消费的贸易,当然对国内市场的充足供给,没有直接的贡献,

    但有间接的贡献。无论此供给通常出自何种来源,或是出自本国生产,或是从外国输入,

    除非国内通常所生产的谷物或通常所输入的谷物,多于通常所消费的谷物,否则国内市

    场的供给绝不会丰饶。但是,在一般的场合,如果剩余额不能输出,那末生产者将仅按

    国内市场消费需要而生产,无意多生产,输入者亦将仅按国内市场消费需要而输入,无

    意多输入。似此,供给此种商品的商人们,无日不提心吊胆,恐怕货物不能售脱,所以

    市场存货很少过剩,常是存货不足。输出的禁止,限制了国内的改良与耕作,使谷物的

    供给,不超出本国居民的需要。输出的自由,却使国内耕作事业推广,以供给外国。

    查理二世十二年第四号法令规定,在一夸特小麦价格不超过四十先令,而其他各种

    谷物的价格也与此价格成比例时,谷物输出不受禁止。查理二世第十五年,又扩大此种

    自由,即在小麦价格不超过每夸特四十八先令时,允其自由输出;第二十二年,无论价

    格是怎样高,都尤其自由输出。诚然,在如此输出时,必须向国王缴纳港税,但因为一

    切谷物,在关税表中,评价很低,所以港税,对小麦仅为一夸特一先令,对燕麦仅为一

    夸特四便士,对其他各种谷物仅为六便士。设置奖励金的威廉和玛利第一年那个法令公

    布以后,在一夸特小麦不超过四十八先令时,事实上已不再征收这小额的税。威廉三世

    第十二年第二十号法令,公然撤销这小额的税,无论价格是怎样高。

    这样,输出商人的贸易,就不仅受奖励金的奖励,而且比内地商人的贸易自由得多。

    依照上述各法令中的最后一个,无论价格怎样,谷物都可囤积以待输出;但除非一夸特

    价格不超过四十八先令,谷物是不许囤积以待国内售卖的。上面说过,内地商人的利害

    关系,决不能和人民大众的利害关系相反。输出商人的利害关系,却可能和人民大众的

    利害关系相反,事实上有时确是这样。在本国正愁粮食不足时,邻国亦患饥谨,那输出

    商人的利害关系,或将使他把大量谷物输往邻国,大大加重本国粮食不足的灾难。此等

    法令的直接目的,不是充足国内市场的供给,而是在奖励农业的口实下,尽量提高谷物

    的货币价格,使国内市场上的不足现象延续下去。阻害输入的结果,甚至在大大不足时,

    国内市场亦只能仰给于本国的生产。在价格已高至一夸特四十八先令时还奖励输出的结

    果,甚至在大大不足期间,国内市场亦不能享受本国生产物的全部。在有限期间内禁止

    谷物输出,并在有限期间内免除谷物输入税的暂行法律,英国不得不常常采用,这事实

    上充分说明它的一般法律的不适当。如果一般法律是适当的,那末为什么要常常停止施

    行呢。

    设若一切国家都采用输出输入自由制度,那末大陆内所分成的各个国家,就会象大

    国内所分成的各个省一样。按道理,据经验,大国内各省间的国内贸易自由,不仅是缓

    和粮食不足的最好方法,而且是防止饥谨的最好方法;大陆内各国间的输出输入贸易自

    由,也是缓和粮食不足和防止饥谨的最好方法。大陆越广大,大陆各部分间水运陆运交

    通越便利,其中任何部分遭受此二种灾难的可能性便越小。一国的不足,很容易由另一

    国的丰足得到救济。但不幸的是,完全采取此种自由制度的国家,还极少啊。谷物贸易

    的自由,几乎在一切地方,都多少受限制;有许多国家,限制谷物贸易的不合理法律,

    往往加重粮食不足那不可避免的不幸,使成为可怕的饥谨灾难。这种国家,对谷物的需

    要,常是那么巨大、那么急切,所以邻近小国,若同时觉得自己粮食有些不足,要来供

    给它们,怕就会使自己陷于同样可怕的灾难。因此,一个国家采用了这种最坏的政策,

    往往会使另一个国家认为,采用原来最好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是危硷的、不慎重的

    行为。但是,无限制的输出自由,对大国说,其危险性就小得多,因为大国的生产大得

    多,无论输出谷物量如何,其供给都不会大受影响。在瑞士一州或意大利一小国内,也

    许有时还需要限制谷物输出。但在英国和法国那样的大国,却不见得有这样的必要。而

    且,不让农业家随时把货物运到最好的市场,显然是为了功利的观念,或国家的某种理

    由,把正义的一般法则丢开了。立法者这种行为,除了在迫不得已的场合,是不应该有

    的,是万难原谅的。如果真要禁止,那就只有在谷物价格非常高的时候,才应该禁止其

    输出。

    关于谷物的法律,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以和关于宗教的法律相比拟。对于现世生

    活的维持,以及对于来世生活的幸福,人民是那么关心,政府因此必须听从人民的意见,

    而且为了确保公共的安宁,必须建立他们所赞成的制度。也许由于这样,关于这两种大

    事,我们很少看到合理的制度被建立起来。

    第四,输入外国谷物以备再输出的运送商人的贸易,亦有助于国内市场上供给的丰

    足。此种贸易的直接目的,虽不是在国内售卖谷物,但运送商人却往往愿意这样做。而

    且,即使这样出售所得的货币,比外国市场上所可望获得的少得多,他亦愿意这样做。

    因为,这样可省免上货及下货、运送及保险等费用。以运送贸易为媒介而成为他国仓库

    堆找的国家,其居民不常感到缺乏。运送贸易虽可减低国内市场上谷物的平均货币价格,

    但不会因此减少它的真实价值。那只会稍稍提高银的真实价值。

    在大不列颠,由于外国谷物输入须纳重税,而其中大部分又不能退还,所以即在一

    般的场合,运送贸易事实上是受到禁止的;而在异常的场合,当粮食不足使我们通过暂

    行法律停止征课这些税时,输出总被禁止。因此,实施这一类法律的结果,谷物运送贸

    易,实际上在一切场合都受到禁止。

    所以,建立奖励金制度的这一类法律,虽一向被人称赞,实则毫不值得称赞。英国

    的改良与繁荣,常被说成是此等法律的结果,其实可以很容易地用其他原因来说明。英

    国法律保证了一切人都享有其自己劳动的果实。只要有这种保证,就能使英国繁荣,尽

    管有了上述以及二十条其他不合理的商业条例。而且,由革命而完成的这种保证,和奖

    励金的设置,几乎是同时的。在可自由而安全地向前努力时,各个人改善自己境遇的自

    然努力,是一个那么强大的力量,以致没有任何帮助,亦能单独地使社会富裕繁荣,而

    且还能克服无数的顽强障碍,即妨害其作用的人为的愚蠢法律,不过这些法律或多或少

    地侵害了这种努力的自由,或减少了这种努力的安全。在大不列颠,产业是很安全的;

    虽不能说完全自由,但与欧洲各国比较,总是一样自由或者更为自由。

    大不列颠最繁荣最进步的时期,是在那些和奖励金有关的法律实施以后出现的,但

    我们决不能因此便说,大不列颠繁荣与进步的原因是那些法律。那也是在举借国债以后

    出现的,但举借国债无疑不是大不列颠繁荣与进步的原因。

    与奖励金有关的这一类法律,和西班牙与葡萄牙的政策,都倾向于在实施这一类法

    律的国家内稍稍减低贵金属的价值。但是,西班牙与葡萄牙也许是最贫乏,而英国却无

    疑是欧洲最富的国家。它们境遇上的这种差异,很容易由下述二个原因说明。(一)输

    出金银,在西班牙须纳税,在葡萄牙受禁止,而这种法律的施行,又受严厉的监视,所

    以,这些因素,在这两个每年有六百万镑以上金银输入的国家,所产生的降低金银价值

    的作用,一定比大不列颠实施谷物条例所产生的降低金银价值的作用,更直接、更有力。

    (二)这两国并无一般的人民自由与安全,来抵消这种不良政策的影响。在那里,产业

    既不自由亦不安全,民政制度又是那么坏,即使其通商条例是贤明的,象大部分其他条

    例是愚谬的一样,也够使它们现在的贫穷状态,成为恒久的现象。

    关于谷物条例,乔治三世第十三年第四十三号法令似乎建立了一种新的体系,那在

    许多方面,都比旧的好,但在一两点上,却也许没有旧的那么好。

    这个法令规定,中等小麦价格涨至一夸特四十八先令,中等黑麦、豌豆或蚕豆的价

    格涨至三十二先令,大麦的价格涨至二十四先令,燕麦的价格涨至十六先令时,凡供国

    内消费的输入,都可免纳高的关税,而代以小额的税。对小麦,一夸特课税六便士,其

    他各种谷物以此为准。这样,就各种谷物尤其是小麦来说,外国供应品能以比从前低得

    多的价格供给国内市场。

    同一法令又规定,小麦价格涨至一夸特四十先令(先前是四十八先令)时,则小麦

    输出的全部奖励金(五先令)即行停止发给;大麦价格涨至一夸特二十二先令(先前是

    二十四先令)时,则大麦输出的全部奖励金(二先令六便士)即行停止发给;燕麦粉价

    格涨至一夸特十四先令(先前是十五先令)时,则燕麦粉输出的全部奖励金(二先令六

    便士),即行停止发给。黑麦的奖励金,由三先令六便士减至三先令;其价格涨至二十

    八先令(先前是三十二先令)时,奖励金即停止发给。如果奖励金象我上面所说是那么

    不适当,那末越早停发,数目越减少,越好。

    同一法令又规定,在谷物价格最低的场合,要是把输入的谷物堆在堆栈,同时用两

    把锁(一把是国王的,一把是输入商人的)锁住,那就准许为再输出而免税输入谷物。

    但这种自由,只可在大不列颠二十五个海港内行使。那些全是主要的海港,而其余大部

    分海港,也许没有专为此用的堆栈。

    就以上各点说,这项法令,就显然比旧的法令好。

    但这法令又规定,燕麦价格不超过一夸特十四先令时,每输出一夸特,即可得奖励

    金二先令。对于这种谷物的输出,正象对于豌豆或蚕豆的输出一样,以前不曾发给奖励

    金。

    这法令又规定:小麦价格涨至一夸特四十四先令时,即禁止小麦输出;黑麦价格涨

    至一夸特二十八先令时,即禁止黑麦输出;大麦价格涨至二十二先令时,即禁止大麦输

    出;燕麦价格涨至十四先令时,即禁止燕麦输出。这些价格,都似乎太低了;而且,就

    以强迫输出为目的而发给的奖励金说,在其停止发给的那个价格上,全然禁止输出,亦

    似乎不妥当。停止发给奖励金的价格,应当要低得多才对,不然就应该在高得多的价格

    上允许谷物输出。

    就以上各点说,这项法令又不如旧的法令。但尽管有这一切论点,我们可用前人批

    评索伦法律的话,来批评这种法律,就是说,它本身虽不是至善的,但当时的利害关系、

    偏见和倾向不容许有更好的法律。这也许会给未来的更好法制铺平道路。附录

    为要解释并证明本章关于鰽白鱼渔业奖励金所说的话,我把以下二个报表附在这里。

    读者可信赖它们的正确。

    第一个报表记载了,苏格兰十一年间的大渔船数,运出的空桶数,所捕得的鰽白鱼

    桶数,每桶海条及每桶满装时平均所得的奖励金。

    ┌───┬────┬──────┬─────┬────────────┐

    │年次│大渔船数│运出的空桶数│所捕得的鰽│对各大渔船所付出的奖励金│

    ││││白鱼桶数││

    ├───┼────┼──────┼─────┼────────────┤

    │1771│29│5,948│2,832│镑先令便士│

    │1772│168│41,316│22,237│2,08500│

    │1773│190│42,333│42,055│11,05576│

    │1774│248│59,303│56,365│12,51086│

    │1775│275│69,144│52,879│16,95226│

    │1776│294│76,329│5l,863│19,315150│

    │1777│240│62,679│43,313│21,29076│

    │1778│220│56,390│40,958│17,59226│

    │1779│206│55,194│29,367│16,31626│

    │1780│181│48,315│19,885│15,28700│

    │1781│135│33,992│16,593│13,445126│

    │││││9,613126│

    ├───┼────┼──────┼─────┼────────────┤

    │总计│2,186│550,943│378,347│155,463110│

    └───┴────┴──────┴─────┴────────────┘

    第二个报表,记载自1771年4月5日至1782年4月5日输入苏格兰的外国盐量和制盐厂

    无税交给渔业的苏格兰盐量,以及这两者每年平均数。

    ┌────────┬────────┬────────────┐

    │期间│输入的外国盐│制盐厂交给渔业的苏格兰盐│

    ├────────┼────────┼────────────┤

    │自1771年4月5日│936,974蒲式耳│168,226蒲式耳│

    │至1782年4月5曰│││

    ├────────┼────────┼────────────┤

    │每年平均│85,1795/11│15,2933/11│

    └────────┴────────┴────────────┘

    应该指出,外国盐每蒲式耳重八十四磅,英国盐每蒲式耳重五十六磅。
国富论(第四篇) 第六章 论通商条约
    要是某一国家,受条约束缚,只许某一外国某种商品输入,而禁止其他外国这种商

    品输入,或对其他外国某种商品课税,而对某一外国这种商品免税,那商业上受惠的国

    家,至少,它的商人和制造业者,必然会从这种条约取得很大利益。这些商人和制造业

    者,在这样宽宏对待他们的国家内,享受了一种独占权。这个国家,就成为他们商品的

    一个更广阔又更有利的市场。更广阔,因为其他各国的货物,不受排斥,就要课更重的

    税,因此这个国家的市场容纳了比没有条约时更多的他们的货物;更有利,因为受惠国

    商人,在那里享受了一种独占权,因此往往能以比自由竞争场合更好的价格,售去他们

    的货物。

    这样的条约,虽可有利于受惠国的商人及制造业者,但必不利于施惠国的商人及制

    造业者。这样就把一种有害于他们自己的独占权给与某一外国,就须常以比自由竞争场

    合更昂贵的价格,购买他们所需的外国商品。这个国家用以购买外国商品的那一部分本

    国产物,必须以更低廉的价格出售,因为在两个物品互相交换时,一个物品的低廉乃是

    另一个物品昂贵的必然结果,更正确地说,两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所以,它的年产

    物的交换价值,就会因此种条约而减少。但这种减少,不可以说是绝对的损失,却只是

    本来可得到的利益的减少。它出售货物的价格,虽低于无通商条约时所可售得的价格,

    但售价总不会不及成本,而且,决不会象一些货他那样,不领受奖励金,就不足以补偿

    运送货物上市所投的资本并提供其普通利润。否则,这种贸易,就不能长久继续。所以,

    即就池惠国说,经营此种贸易亦是有利,但有利程度不象自由竞争场合那么大。

    有些通商条约,根据与此很不相同的原理,却认为有利。有时,商业国给某一外国

    某种商品以有害本国的独占权,只因为希望在两国间的全部贸易上,本国每年所售,能

    多于每年所购,以致金银的差额每年都对自己有利。1703年英葡通商条约,就根据这原

    理而博得非常的赞赏。以下便是这条约的直译文,仅有三条:

    第一条——葡萄牙国王陛下,以他自己及其承继人名义,约定在未受法律禁止以前,

    以后永远准许英国呢绒及其他毛制品照常输入葡萄牙,但以下条所述为条件。

    第二条——即英国国王陛下,以他自己及其承继人名义,必须以后永远准许葡萄牙

    产的葡萄酒输入英国,无论何时,亦无论英法二王国是和是战,并无论输入葡萄酒时所

    用的桶是一百零五加仑桶、五十二点五加仑桶或其他,都不得在关税这名义下,亦不得

    在任何其他名义下,对于此种葡萄酒,直接或间接要求比同量法国葡萄酒所纳更多的关

    税,并须减除三分之一。如果将来任何时候,上述关税的减除,竟在任何形式上被侵害,

    则葡萄牙国王陛下,再禁止英国呢绒及其他毛制品输入,亦就是正当而合法的。

    第三条——两国全权大使相约负责取得各自国王批准条约,并约定在两个月内交换

    批准文件。

    这条约规定,葡萄牙国王有义务,要按和英国毛织物禁止输入以前相同的条件,准

    许英国毛织物输入,即不得把禁止以前的税额提高。但他没有义务,要以比任何其他国

    家如法国或荷兰毛织物输入条件更好的条件,准许英国毛织物输入。而英国国王,却有

    义务,要以比法国葡萄酒即最能与葡萄牙竞争的葡萄酒输入条件更好的条件,准许葡萄

    牙的葡萄酒输入,就是说比法国葡萄酒少纳三分之一的关税。就这一点说,这条约显然

    对葡萄牙有利,而对英国不利了。

    但这条约,却被称扬为英国商业政策上一种杰作。葡萄牙每年从巴西所得的黄金,

    比其以铸币及器皿形式用于国内贸易的数量还多。把剩余额锁在金柜中,放着不用,未

    免损失太大了,但在葡萄牙国内,又不能找到有利的市场,所以,尽管禁止输出,亦必

    运出以交换在国内有更有利市场的物品。其中,有大部分,每年输往英国,以交换英国

    货物,或间接从英国交换其他欧洲各国货物。巴勒特说,据说从里斯本到达的周期邮船,

    每周给英国带来的黄金,平均在五万镑以上。这也许言过其实。果其如此,则一年总计

    将在二百六十万镑以上,比人们认为巴西每年所能提供的数额还要大。

    几年以前,我国商人曾失去葡王好感。有些非经条约规定而由葡王特赐的特权(也

    许是请求得来的,但结果葡萄牙人却取得了英王重大的恩惠、防卫与保护),或被侵犯,

    或被撤回了。于是,通常最称扬葡萄牙贸易的人亦认为,此种贸易的有利程度,并不象

    通常所想象的那么大。他们说,每年输入的黄金的大部分,甚至几乎全部,不是为着英

    国利益,而是为着欧洲其他各国利益;每年从葡萄牙输入英国的水果与葡萄酒,几乎抵

    消了输往葡萄牙的英国货物的价值。

    即使我们假定,这全部是为着英国利益,而其总额又比巴勒特所想象的大,仍不能

    因此便说,这种贸易比输出品价值等于输入品价值的其他贸易更有利。

    可以认为,在这全部输入额中,只有一极小部分是每年用来增加国内器皿或铸币的。

    其余必送往外国,以交换某些可消费物品,但若这种可消费物品,是直接由英国生产物

    购买,那就一定比先以英国生产物购买葡萄牙黄金,再以黄金购买这种可消费物品,更

    有利于英国了。直接的消费品国外贸易,总比迂回的消费品国外贸易有利。而且,要从

    外国运一定价值的外国货物到本国市场,前一种贸易所需资本,必比后一种贸易少得多。

    如果国内产业,仅以较小部分生产适合葡萄牙市场需要的货物,并以较大部分生产适合

    其他市场需要的货物,而英国从此得到它所需要的可消费物品,那就对英国更有利。这

    样,英国要获得它需用的黄金及可消费物品,所使用的资本就比现今少得多。干是,英

    国便有一笔节省下来的资本,可用于其他方面,即用来淮动更多产业和生产更多年产物。

    即使英国完全不与葡萄牙通商,英国在器皿上、铸币上或国外贸易上,每年所需的

    全部黄金,仍不难于获得。象一切其他商品一样,凡能对黄金支付价值的人,总可在一

    些地方,取得所需要的黄金。而且,葡萄牙每年剩余的黄金,仍须输出,虽不由英国买

    去,但必由某一其他国家买去,而这一国家又必象今日英国那样,愿以相当价格,把这

    部分黄金再卖出去。诚然,在购买葡萄牙黄金时,我们是直接购买,而在购买其他各国

    (除了西班牙)黄金时,我们是间接购买,出价可能略高,但这差额过于微小,不值得

    政府注意。

    据说,我国的黄金,几乎全部来自葡萄牙。至于我国对其他各国的贸易差额,或是

    对我国不利,或是对我国无大利。但我们应当记着,我国从某一国输入了越多的黄金,

    则从其他各国输入的黄金自越少。对黄金的有效需求,正象对其他各种商品的有效需求

    一样,在任何一国,都有限量。如果我国从某一国输入这有限量的十分之九,则从其他

    各国输入的,就不过是这有限量的十分之一了。而且,每年从某些国家输入的黄金,越

    是超过我国在器皿上、铸币上所必要的分量,则向其他各国输出的黄金,亦必越是增多;

    近世政策最无意义的目标——贸易差额,对某些国家来说,越是有利于我国,则对其他

    许多国家来说,就必然越不利于我国。

    认为英国无葡萄牙贸易即不能存在的这个可笑的想法,竟使法国和西班牙在上次战

    争快要完结的时候,并没有借口受到侮辱或挑衅而就要求葡王驱逐一切英船离开葡萄牙

    各港,并为防御英人起见,迎接法国或西班牙守备队入港。要是葡王接纳其姻兄西班牙

    王所提出的不名誉条件,英国就可免除比丧失葡萄牙贸易要大得多的困难,即可摆脱一

    个很大的负担,即支持一个在国防上是那么无设备的极弱的盟国,以致在另一次战争中,

    英国即使倾全力,恐怕也不能作有效的保卫。对葡萄牙贸易的丧失,无疑会给当时经营

    此种贸易的商人带来很大的困难,使他们在一、二年内,不能找到任何其他同样有利的

    投资方法,这也许就是英国从这一个引人注目的商业政策所可能招受的困难。

    金银每年大量的输入,其目的既不是为着制器皿,也不是为着铸币,而是为着进行

    国外贸易。迂回的消费品国外贸易,以这二种金属作媒介,比以任何其他货物作媒介更

    有利。金银是普遍的商业手段,所以,比任何其他商品,更容易为人接受而换得商品;

    因为它们体积小价值大,所以,由一地到另一地,来来往往,运输所费,又比几乎任何

    其他商品少,而且,由运输而减损的价值亦比较小。在一切商品中,没有一种象金银那

    样便于在某一外国购买而再在其他外国脱售以交换其他商品了。葡萄牙贸易的主要利益,

    在于使英国各种迂回的消费品国外贸易更为便易。这虽不能说是最大的利益,但无疑是

    一个相当大的利益。

    一国在器皿上及铸币上,每年仅需输入极小量金银就够补充,这是十分明显,可以

    合理地推定的。我们虽不与葡萄牙直接通商,这小量的金银,也很容易从其他地方取得。

    金匠这一行业,在英国虽很可观,但每年售出的大部分新器皿,是由旧器皿溶解制

    成的。所以,我国在器皿上每年所需的补充并不很大,有极小额的年输入就行了。

    就铸币说,情况也是这样。我相信,没有谁会想象,在最近金币改铸以前,那十年

    间每年八十万镑以上的铸造,有大部分,是每年用来增加国内一向流通着的货币。在铸

    币费用由政府支付的国家,就连铸币内含金银,有充分的标准重量,其价值也决不能比

    等量未铸金属的价值大许多。为什么呢,因为要以一定数量未铸金银交换等量金银铸币,

    只需不怕麻烦到造币厂去一下,最多等待几个星期就行了。不过,任何国家流通铸币,

    大部分都有多少磨损,或由于其他原因而低于其标准。在英国,则在最近改铸以前就更

    有这种情况,金币低于标准重量的程度,常在百分之二以上,银币低于标准重量的程度,

    常在百分之八以上。但若四十四几尼半(包含着十足的标准重量,即一磅金)所能购买

    的未铸的金,不比一磅多什么,那末没有一磅重的四十四几尼半,就不能购买一磅重的

    未铸的金,而须加上若干,以补不足。所以,金块的市场流通价格,就不和其造币厂价

    格一致,换言之,不是四十六镑十四先令六便士,而大约为四十七镑十四先令,有时又

    大约为四十八镑了。但在铸币大部分都是这样低于标准的时候,新从造币厂出来的四十

    四几尼半,不能在市场上购买比其他普通几尼更多的商品,因为当它们流入商人金柜中,

    与其他货币混在一起,就难于辨认,即能辨认,所费亦必多于所值。所以,象其他几尼

    一样,其所值亦不多于四十六镑十四先令六便士。但是,如果倾入熔锅,用不着有显著

    的损失,即可产出标准金一磅,那在任何时候,也可换得金币或银币四十七镑十四先令

    乃至四十八镑,而其效用,却又无论就那一方面说,也与当初熔解的铸币相等。于是,

    熔化新铸币,就显然有利可图,而其熔化之速,又非政府所可预防。因此,造币厂的活

    动,便有些象潘内洛普的织物了,白昼所织的,晚间又折开了。造币厂的工作,与其说

    是逐日增加铸币,倒无宁说是补替逐日熔化的最好部分的铸币。

    假设持金银到造币厂铸造的私人,是自己支付造币费用,那就会象加工所费可增加

    器皿价值一样,增加此等金属的价值。已铸的金属,将比未铸的金属更有价值。造币税,

    若非过高,则将以税的全价值,加入金银条块之内,因为,在任何地方,政府都享有专

    有的造币特权,没有什么铸币能以比这低的价值,提供市场。如果课税过重,换言之,

    所课的税,若比铸造所需劳动与费用的真实价值大得多,那末,金银条块与金银铸币间

    价值巨大的差额,也许会鼓励国内外私造货币者,把大量伪币注入市场,以致减低官造

    货币的价值。在法国,造币税虽为百分之八,但未曾从此发生了什么显著的骚扰。住在

    本国的私造货币者,及住在外国的他们的代理人或通信人,都到处有遭受危险的可能,

    这种危险太大了,不值得为着百分之六或百分之七的利润而遭危险。

    法国的造币税,使铸币价值,高于按纯金含量比例所应有的程度。于是,1726年1

    月敕令,二十四克拉纯金的造币厂价格,定为七百四十利弗九苏一又十一分之一迪尼厄,

    合巴黎八盎斯的一马克。若扣除造币厂的公差,则法国金币含有纯金二十一又四分之三

    克拉,及合金二又四分之一克拉。所以,标准金一马克,只值大约六百七十一利弗零十

    迪尼厄。但在法国,一马克标准金铸为三十个金路易,每个合二十四利弗,合计七百二

    十利弗。所以,造币税所增加于标准金一马克的价值的,就是六百七十一利弗零十迪尼

    厄与七百二十利弗之差了,换言之,增加了四十八利弗十九苏二迪尼厄的价值。

    熔化新铸币的利润,在许多场合,会由于造币税而完全丧失,而在一切场合,都会

    由于造币税而减少。此种利润发生的由来,往往是通用货币应含纯金银量与实含纯金银

    量二者之差。这差额若小于造币税,则熔解新铸币,不但无利得,而且有损失。若与造

    币税相等,则无利亦无失。若大于造币税,则虽有利可图,但所得利润,必少于无造币

    税场合。例如,在最近金币改铸以前,铸造货币,倘若须纳税百分之五,则熔解金币,

    当受损百分之三;倘若造币税为百分之二,则无利亦无损;倘若造币税为百分之一,则

    虽可获得利润,但只是百分之一,不是百分之二。在货币以个数授受,不以重量接受的

    地方,造币税乃是防止熔解铸币及输出铸币的最有效方法。被熔解或被输出的铸币,大

    都是最好最重的铸币,因为只有这样才可图取最大的利润。

    以免税方法奖励铸造货币的法律,最初在查理二世时制订,但时效有限,以后迭次

    延长限期,直到1769年,才改订为永恒的法律。英格兰银行,要以货币补充其金柜,往

    往不得不持金银条块到造币厂;他们也许认为,由政府担负造币费,比由自己担负造币

    费,对自己更有利益。也许就因为这大银行恳求,政府才同意将此法律改订为永恒的法

    律。如果秤金的习惯被废除——那由于不便,很可能被废除;如果英国金币以个数接受,

    象最近改铸以前那样,那末这大银行,也许会发觉,它在这场合,象在其他场合一样,

    大大估错了它的利害关系。

    在最近改铸以前,英国通用金币,比其标准重量低百分之二,因无造币税,故其价

    值,亦比应含标准金量的价值低百分之二。所以,在此大银行购买金块以备铸造时,所

    出价格,必比铸成后所值多百分之二。假设造币须课税百分之二,则通用金币虽比其标

    准重量低百分之二,仍必与应合的标准金量,有相等的价值。铸造的价值,在这场合,

    抵消了重量的减少。银行虽然必须支付百分之二的造币税,但他们在这全部事务上,所

    蒙受的损失,亦只是百分之二,和现实的损失完全一样,不会更多。

    如果造币税为百分之五,而通用金币仅比其标准重量低百分之二,则在这场合,银

    行将在金块价格上,得利百分之三;但由于它须支付造币税百分之五,所以在这全部事

    务上,它的损失依然恰好是百分之二。

    如果造币税仅为百分之一,而通用金币比其标准重量低百分之二,则在这场合,银

    行在金块价格上,只损失百分之一;但由于它须支付造币税百分之一,所以它在这全部

    事务上的损失,仍象其他一切场合一样,恰好是百分之二。

    如果造币税不高不低,而铸币同时又包含十足的标准重量,象最近改铸以来它包含

    几乎十足标准重量那样,那末英格兰银行在造币税上虽有所失,但在金块价格上必有所

    得;在金块价格上虽有所得,但在造币税上必有所失。它在这全部事务上,既无所失,

    亦无所得,于是,它在这场合,就象在上述其他一切场合一样,处在和没有课税时完全

    相同的境地。

    一种商品的税,要是适中,不至于奖励走私,那末以运输此种商品为业的商人,虽

    然必须垫付此种赋税,但因为他可以在商品价格中取回,所以不是真正的纳税者。最后

    支付这种赋税的,是最后的购买者,即消费者。但对于货币,一切入都是商人。我们购

    买货币都是为了把它再行售卖;就货币说,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有最后的购买者或消

    费者的。所以,在造币税是那么适中,不至于奖励伪造时,虽然一切人都垫付赋税,但

    没有一个人最后支付这种赋税,因为一切人都可在提高了的铸币价值中,取回各自垫付

    的数额。

    所以,适中的造币税,无论如何也不会增加银行或任何持金银条块往造币厂铸造的

    私人费用;没有这适中的造币税,也不至于减少他们的费用。无论有无造币税,如果通

    用货币包含了十足的标准重量,铸造就不会使任何人破费;如果不及这重量,则铸造所

    费,必等于铸币应合纯金量及其实含纯金量之差。

    所以,在铸造费由政府支付时,政府不仅负担小额费用,而且须损失应得的小额收

    入,而这种无益的慷慨,又不能使银行或任何私人得到丝毫利益。

    倘若你对银行理事说,造币税的征课,虽不能给他们以任何利得,却可保证他们没

    有任何损失,他们也许不会听了这些话,便同意征收造币税。在金币现状下,只要继续

    以重量接受,他们当然不会因这种改制而得到利益。但若秤衡金币的习惯一旦被废除

    (很可能被废除),而金币的质量又低落到最近改铸以前那样,那末征课造币税的结果,

    银行的利得,或不如说,银行的节省,也许会极为可观。把大量金银条块送到造币厂去

    的银行,只有英格兰银行;每年造币费的负担,也全部或几乎全部落在它身上。如果年

    年造币,仅用以弥补铸币不可避免的损失与必要的磨损,那就不会常超过五万镑,至多

    亦不过十万镑。但若铸币低于标准重量,就须在此之外,年年造币,以补充铸币由不断

    熔化及输出而产生的巨大缺额。为了这个理由,金币改铸前那十年或十二年间,每年造

    币,平均都在八十五万镑以上。但若当时曾征课百分之四或百分之五的金币铸造税,那

    即使在当时情况下,也许能有效地阻止铸币的输出与熔解。这样,银行每年就不会在要

    铸为八十五万镑以上金币的金块上损失百分之二点五,换言之,每年不会损失二万一千

    二百五十镑以上,它所损失的也许还不到这数额的十分之一。

    议会把岁入拨作铸币的费用,每年不过一万四千镑。而所费于政府的真实费用,换

    言之,造币厂职员俸给,在普通场合,我相信,不过此额之半数。想节省这样小的数额,

    甚或想取得比这大不了多少的另一数额,也许在一些人看来,是大无意义的想法,不值

    得政府严重的注意。但是,要节省那并非不能节省,而且按往事据今例,又似乎每一年

    都可以节省的一万八千镑或二万镑,即使对英格兰银行那么大的公司来说,无疑也是一

    种值得严重注意的事体。

    上述议论中,有一些放在第一篇论货币起源及其效用和论商品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

    的区别的那几章内,也许会适当些。但由于奖励铸造的法律,溯源于重商主义的流俗偏

    见,所以,我觉得,放在这一章,更为合宜。重商主义认为,货币是构成一切国家财

    富的东西,那末,最能与重商主义精神吻合的事情,亦就莫过于奖励货币的生产了。货

    币生产奖励金,乃是重商主义富国妙策之一。
国富论(第四篇) 第七章 论殖民地
    第一节论建立新殖民地的动机

    欧洲人最初在美洲及西印度建立殖民地的动机,并没蒙古希腊罗马建立殖民地的动

    机那么明显、那么容易看得出来。

    古希腊各邦,各占有极小的领土;任何一邦人民,增多到本邦领土不易维持的时候,

    便遣送一部分人民出去,在世界上辽远的地方,寻找新的住处。他们四周的好战邻人,

    使他们任何一邦,很难在国内大大扩大其领地。多里安人大都到意大利及西西里去殖民。

    这两地,在罗马建立以前,为野蛮未开化人民所占居。伊沃尼亚人及伊沃利亚人(希腊

    另外两大部落)大都到小亚细亚及爱琴海各岛去殖民。这两地居民,在当时似与意大利

    及西西里当时的情况大致相同。母市虽视殖民地为儿子,常常给与大的恩惠与援助,也

    得到殖民地的感戴,但却视殖民地为已解放的儿子,不要求直接的统治。殖民地自决政

    体,自定法律,自选官吏,而且以独立国资格向邻国宣战媾和,无需母市的承认或同意。

    没有什么能比树立这种殖民的动机更明显、更容易看得出来。

    古罗马,象其他大部分古代共和国一样,原来是建立在一种土地分配法上,即按一

    定比例,将所有的公有领地,分配给构成国家的各市民。但人事的变迁,结婚哪,承继

    哪,割让哪,必然会把原来的分配搞乱,常使原来分作许多家族维持手段的土地,归一

    个人所有。为纠正此种弊病——他们也认为这是一种弊病,他们颁布了新的法律,限制

    各市民所占有的土地量,不得超过五百朱格拉,约合英亩三百五十亩。但这法律,据我

    所知,虽施行过一两次,但大都被人忽视或回避,而财产越来越不平均。大部分市民,

    是没有土地的;但按当时风俗人情,无土地即难于维持自由人的独立。现时,无土地贫

    民,若稍有资财,可租耕他人土地域经营某一种零售业;即使毫无资财,亦可充任农村

    劳动者或技工。但在古罗马,豪富人家的土地,都由奴隶耕种;奴隶在监工的监督下工

    作,监工本身也是奴隶;所以,贫穷自由人,很少有机会成为农民或农村劳动者。一切

    商业、制造业,甚至零售业,亦都为主人的利益而由奴隶经营。主人们的财富、权威与

    防卫,使一个贫穷的自由人,很难和他们竞争。所以,无土地市民,除了在每年选举时,

    得到候选人的赠金以外,几乎没有别种生计了。当护民官想鼓励人民反抗豪富时。就叫

    人民回想古代的土地分配,并说限制那种私产的法律是共和国的基本法律。人民吵吵闹

    闹地要求土地,但我们自可相信,富豪们是十分决意不把任何部分土地分给他们的。但

    为了要绘他们相当程度的满足,富豪们往往提议建立新殖民地。但作为征服者的罗马,

    即在这场合,也没有必要道送市民到世界各地去寻找出路,如果我可这样说。它要先知

    道市民究竟将在什么地方定居。它大都把意大利被征服各地的土地,指定给与他们。他

    们在那里,亦象在共和国领土上一样,不能建立任何独立的共和国,至多只能形成一种

    自治团体。这种自治团体,虽有制定地方法律的权能,但须受母市的统治和惩罚,并遵

    守母市制定的法律。但这种殖民地的建立,不仅仅在于满足一部分的要求,而且因为一

    个地方新被征服,当地人民是否服从还属疑问,常可借此在当地设置一种守备队。所以,

    罗马殖民地,无论就其性质说或就其建立的动机说,都与希腊殖民地完全不相同。因此,

    原来用以表示这种建制的字眼,亦有极不相同的意义。拉一丁语colonaa表示殖民;反

    之,希腊语则表示离家、离乡、出门。罗马殖民地虽在许多点上,与希腊殖民地不同,

    但建立的动机,却是同样明显同样容易看得出来的。这两种制度,都溯源于无可奈何的

    必要或明白显著的实利。

    欧洲人在美洲及西印度建立殖民地,不是起因于必要;树立的结果,虽得到很大的

    利益,但其利益也并不那么明白显著。在殖民地刚刚建立的时候,谁都不知道这种利益;

    其建立及其发现的动机,也不是这种利益。而且,直到今日,这种利益的性质、范围及

    界限,也还不大为人所理解。

    十四世纪到十五世纪间,威尼斯人经营一种极有利的贸易,即贩运香料及其他东印

    度货物,售给欧洲其他各国。他们大都在埃及购买。埃及当时由高加索军人统洽。高加

    索军人是土耳其人的敌人,而威尼斯人也是土耳其人的敌人。这种利害关系的一致,加

    上威尼斯货币的援助,使得他们结合起来,这样就使威尼斯人几乎享有一种贸易独占权。

    威尼斯人所得的巨大利润,诱发了葡萄牙人的贪欲。在十五世纪中,他们努力发现

    一条海道,通过摩尔人跨沙漠给他们带来象牙和金砂的那个地方。他们发现了马德拉群

    岛、卡内里群岛、亚速尔群岛、佛德角群岛、几内亚海岸、卢安果、刚果、安哥拉、本

    格拉各海岸,最后发现了好望角。他们早就希望分占威尼斯人有利的贸易;最后那一次

    发现,为他们开拓了可能分占的机会。1497年,瓦斯戈•德•加马,又从里斯本港开航,

    以四船结成一队,经过十一个月航行,达到了印度斯坦海岸。一世纪来,以非常的坚毅

    心,不断的努力,所进行的那种发现工作,就这样完成了。

    在此若干年之前,欧洲人对葡萄牙未必能成功的计划,还在疑惑的时候,有个热那

    亚舵工,提出更大胆的计划,要西航达东印度。东印度各国的情况,在当时的欧洲,还

    是不大清楚的。少数欧洲旅行家,曾夸大这些地方的距离,这也许出自纯朴无知,在那

    些不能计量距离的人看来,原来确是很远的距离,就显得无限的远,也许是借此夸示他

    们自己冒险访问离欧洲很远的地方的奇迹。哥伦布很有道理地说,向东走这一路程越远,

    那末向西走便越近。他建议走这一条路,因为这条路最近又最稳当。幸而他说服了克斯

    梯的伊萨伯拉,使她相信他的计划是可能实现的。于是,他就在1492年8月,即比瓦斯

    戈•德。加马从葡萄牙出发的时候大约早五年,从帕罗斯港出航,经过两三个月的航程,

    先发现了小巴哈马群岛,即庐克圆群岛中若干小岛,然后发现了圣多明各大岛。

    但哥伦布这次航海以及以后各次航海所发现的地方,都和他原要访问的地方不相似。

    他不曾发现中国和印度的财富、农功与稠密人口,却在圣多明各以及他曾经到过的新世

    界一切其他地方,发现一个丛林未垦的地方,仅为裸体穷苦野蛮人所占据。但他不大愿

    意相信,自己所发现的地方,不是马哥•孛罗所描写的一些地方。马哥•孛罗在欧洲人

    中,是第一个到过中国和东印度的,至少,把当地情况描写下来的,他是第一个。于是,

    哥伦布在发现了圣多明各一座西巴奥山的名字与马哥•孛罗所提到的西潘各的名字有些

    相象,便以为那是他早就放在心里的地方了,虽然明显的证据证明,不是那地方。他在

    给裴迪南及伊萨伯拉的信中,把他所发现的那些地方叫做印度。他相信那是马哥•孛罗

    所描写的地方的一端,且与恒河相距不远,换言之,与亚力山大所征服的地方相距不远。

    即使在后来判明了那些是两个不同地方以后,他还以为,那些富庶国家离此不远。所以,

    他在后来的一次航行中还沿着火地岛海岸,向达里安地峡航行,来探寻那些国家。

    由于哥伦布这一错误,那些不幸的国家,从那时以来,一直叫做印度。最后发现了

    新印度与老印度完全不相同,才把前者叫做西印度,后者叫做东印度,以示区别。然而,

    不论所发现的是什么样的地方,在哥伦布看来重要的是,得向西班牙宫廷陈述池所发现

    的是极为重要的地方。在各国,构成真实财富的,都是土地上生产的动植物,而那里当

    时生产的动植物,没有什么可证明他的陈述是正确的。

    科里是介在鼠与兔之间的一种动物,布丰认为,它和巴西的阿帕里亚是同类的动物。

    它在当时是圣多明各最大的胎生四足兽,这动物似乎从来就不很多,据说西班牙人的犬

    与猫,老早几乎吃掉了这种动物以及躯体比这还要小的其他动物。然而,此等动物,以

    及所谓伊文诺或伊关诺的那一类大蜥蜴,便是当地所能提供的最主要的动物性食物了。

    居民的植物性食物,虽由于农业不发达,并不丰饶,但不象动物性食物那么稀少。

    其中,主要为玉米、芋、薯、香蕉等等。那些食物都是欧洲所不知道的,但不为欧洲人

    所十分重视,他们并不认为那些植物和欧洲原来生产的一般谷豆有同等的营养力。

    诚然,棉花是一种极重要制造业的材料,而在当时欧洲人看来,亦就是那些岛上最

    有价值的植物性产物了。虽然在十五世纪末,欧洲各地都极重视东印度的软棉布及其他

    棉织品,但欧洲各地都没有棉织制造业,所以,即使这种生产物,在当时欧洲人看来,

    亦不很重要。

    哥伦布看到新发现各地方的动植物,都不足证明这些地方是怎样重要,就转移眼光

    到矿物上来。他以为,矿物界生产的丰富,足够补偿动植物界生产的微薄。他看到那里

    居民的服装上挂着小片的金,并听他们说,那金片常可从山上下流的溪流或急流中发现,

    于是他便十分相信,那里的山必有最丰饶的金矿。这样,圣多明各就被说成为金矿丰饶

    的国家,并因此故(不仅根据现今的偏见而且根据当时的偏见),被说成为西班牙国王

    及其国家取之不尽的真实财富的源泉。哥伦布第一次航海回国时,被按凯旋仪式,引见

    克斯梯及亚拉冈国王,当时所发现的各国主要生产物,都由隆重的仪仗队带在他前面。

    但有价值的部分只是金小发带、金腕环及其他各种金饰品,和几捆棉花。其余都是俗人

    惊异和珍奇的物品,譬如,几株极大的芦苇,几只羽毛极美的鸟,几只大鳄鱼、大海牛

    的剥皮。但在这一切之前,有六七个颜色和相貌奇怪的土人,却大大增加了这次展览的

    新奇。

    哥伦布陈述的结果,克斯梯的枢密院,决定占领这些国家。它们的人民,当然没有

    抵抗能力。传布基督教这个敬神的目的,使这种非正义的计划,成为神圣的事业。但此

    种计划的唯一动机,却是希望发现此等地方的金宝藏。而且为了要突出此种动机,哥伦

    布提议那里所发现的金的一半,应归国王。这种提议,亦为枢密院所采纳了。

    最初冒险家输入欧洲的黄金,全部或极大部分是由极容易的方法取得,即向无抵抗

    的土人劫掠而得,所以,要纳这样的重税,也不会很困难。但土人所有,一旦完全被剥

    夺尽了——事实上,在圣多明各及哥伦布所发现的一切其他地方,不到六年或八年,就

    完全被剥夺尽了——要再发现一些,就必须从矿中掘出,就不能再纳这样的税。据说,

    这种税严格的征收,曾使圣多明各的矿山,从那时起,完全停止开采。所以不久金税就

    减至金矿总生产额的三分之一,再减至五分之一,再减至十分之一,最后减至二十分之

    一。银税在长期间内为总生产额的五分之一。直到现世纪,才减至十分之一。但最初的

    冒险家,对银似乎不大关心,他们认为,比金低贱的东西都不值得他们注意。

    继哥伦布而起的探索新世界的西班牙冒险家,似乎都具有同一动机。使奥伊达、尼

    克萨、瓦斯科•努格尼斯•德•巴尔博到达里安地峡,使科特兹到墨西哥,使亚尔马格

    罗和皮查罗到智利和秘鲁的,都是对于黄金的强烈欲望。当这班冒险家到达一个未曾被

    发现的海岸时,首先调查的就是那里有没有金矿可以发现。他们就依此决定他们的去留。

    在一切费用浩大、成就不确定并使大部分从事者破产的计划中,也许再没有比探索

    新金银矿山更容易使人破产的了。这也许是世界上利益最少的彩票,得彩者的利得,最

    不能补偿失彩者的损失。因为,有奖的票很少,无奖的票很多,但每一张票的普通价格,

    却是一个极有钱的人的全部财产。开矿的计划,不仅不能补偿开矿的资本并提供资本的

    普通利润,而且大都把资本和利润吞并掉。因此,这种计划是希望增加本国资本的精明

    的立法者所最不愿意给予特别鼓励,或以人为的方法使大部分资本违反自然趋势流入其

    中的那种计划。其实,这就是人们对于自身的幸运所怀抱的那种不合理的信念,认为只

    要有丝毫成功的可能就会有很大一部分资本自行流入此种用途。

    凭冷静理智与经验作出的判断,都认为此等计划是绝对不可以实行的,但由人类贪

    欲作出的判断,却认为此等计划是完全可以实行的。使许多人有了点金石那种荒唐观念

    的欲望,又使许多其他人有了金银矿山无限丰饶那种荒唐观念。他们没考虑到,就一切

    时代和一切国民说,此等金属的价值,主要出于其稀少性,而其稀少性,又由于自然藏

    量很少,而且那少量金属,包有坚硬和难于处理的物质,以致挖掘并获取此等金属所需

    要的劳动与费用,极其浩大。他们以为,此等金属的矿脉,在许多地方,简直象铅、铜、

    锡、铁的矿脉那样,大而且丰。华尔特•罗利夫爵士所作的黄金国的梦,充分证明了,

    即使有智之士,亦不免有此种奇异的幻想。而在这位伟人死了之后一百余年,还有耶稣

    教会会员加米拉相信这个黄金国的存在,而且极其热烈地,我敢说,还是极其真挚地说,

    如果他能对那些能够以优厚报酬酬答传道工作的人,宣传福音,真是不胜荣幸。

    在西班牙人最初发现的那些国家里,现在看来,没有一个值得开采的金银矿山。最

    初各冒验家所发现的金属的量,以及第一次发现以后人们所采掘的各矿山的产出力,都

    被大大夸大了。但冒险家的报导,足够唤起他们本国人的贪欲。每一个航行到美洲的西

    班牙人,都希望发现一个黄金国。命运的女神,在这场合,象在其他极少数场合一样,

    光临了,使虔信者的狂妄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而且在墨西哥和秘鲁被发现与被

    征服的时候(一在哥伦布第一次航行大约三十年之后,一在大约四十年之后),他们可

    以说从命运女神手上得到了他们所寻找的丰饶的贵金属。

    一个与东印度通商的计划,干是引起了西印度的第一次发现,一个征服的计划,又

    引起了西班牙人在这些新发现的国家里的一切设施。然而使他们去征服的动机,却又是

    发现金银矿山的计划。这计划,又由于一系列意料不到的事故,居然出乎企划人合理的

    期望,大为成功了。

    欧洲其他各国最初企图到美洲去殖民的冒险家,也是受同样的妄想的驱使,但他们

    并不怎么成功。巴西自第一次殖民以来,经过百余年,才发现金、银和金刚石矿山。在

    英国、法国、荷兰、丹麦等国的殖民地中,却是至今还没有发现过贵金属矿山,至少还

    没有发现在今日看来有开采价值的矿山。但英国最初在北美殖民的人,为诱使国王给与

    他们特许状,都以所发现的金银五分之一献于国王。华尔特•罗利夫爵士的特许状,伦

    敦公司及普里木斯公司的特许状,普里木斯参议会的特许状等等,其发给都以把所得金

    银五分之一献给国王为条件。此等最初殖民者,希望发现金银矿山,又希望发现到东印

    度去的西北通路,但对两者都失望了。

    第二节论新殖民地繁荣的原因

    文明国家的殖民地,其土地荒芜,或人口稀少而土人容易对新来的殖民者让步的,

    往往比任何其他人类社会富强得更快。

    此等殖民者随身带来的关于农业和有用技术的知识,自比未开化野蛮人几百年、几

    千年自发地成长的知识强。同时,此等殖民者,又随身带来了统治人的习惯,关于正常

    政府的观念,维持政府的法制的观念以及正常司法制度的观念。他们自然要把这些在新

    殖民地建立起来。但在未开化野蛮民族中,在保护自身所必需的法律与政府已经确立之

    后,法律与政府的自然进步就比技术的自然进步还要慢。每个殖民者所得的土地,都多

    于他所能耕作的土地。他无须支付地租,大都不纳税。没有地主分享他们的收获,君王

    所分掉的通常都很少。他自会使生产物增加,因为这生产物几乎全是他自己的。但他所

    有的土地往往是那么广阔,以致尽他一己的劳动,以及他所能雇用的他人的劳动,也不

    能使土地生产出它所能生产的数量的十分之一。所以,他极想从各地搜集劳动者,并以

    最优厚的工资来作报酬。但此等优厚的工资,加上土地的丰饶低廉,不久就使那些劳动

    者要离开他,自作地主,以优厚的工资,报酬其他劳动者。正如他们离开他们的主人一

    样,这些其他劳动者不久也离开他们。优厚的报酬,奖励了结婚。儿童们,在幼年期中

    得到很好的给养,受到很好的照顾,到长大时,他们劳动的价值,大大超过其抚养费。

    到成年时,劳动的高价格与土地的低价格,又使他们能够自立,象他们的祖先那样。

    在其他国家,地租和利润吃掉工资,两个上层阶级压迫下层阶级。但在新殖民地,

    两个上层阶级的利害关系,使得他们不得不更宽宏地更人道地对待下层阶级;至少,在

    那里,下层阶级不处在奴隶状况。生产力极大的荒地,只须付出很小代价就可获得。身

    兼企业家的地主,希望从改善耕作增加其收入,这种增加的收入,便是他的利润。在这

    情况下,利润一般极为丰厚。但这种丰厚的利润,除非雇用他人的劳动来开垦土地耕作

    土地,就无法取得。在新殖民地上,土地面积的大与人口之少,其间的不相称现象使他

    难于取得这种劳动。所以,他不计较工资,愿在任何价格下雇用劳动。劳动工资的高昂,

    鼓励了人口的增殖。良好土地的丰饶与低廉,又鼓励了耕作的改善,使地主能支付这样

    高的工资。土地的全部价格,几乎由此种工资构成。作为劳动的工资,虽觉其高,但作

    为有那么大价值的东西的价格,则又觉其低。奖励人口和耕作的增进的,又奖励真实财

    富与强大的增进。

    许多古希腊殖民地,因此似乎非常迅速地进于富强。在一世纪或二世纪中,就有一

    些能与母市抗衡,甚至超过母市了。西西里的塞拉库西及阿格里琴托,意大利的塔伦图

    及洛克里,小亚细亚的埃弗塞斯和密理图斯,无论就哪一点说,也至少可与古希腊的任

    一都市相抗衡。建设虽较晚,但一切学艺、哲学、诗学及修词学,却和母国任何部分发

    生得一样早,进展水平一样高。值得指出,两个最右的希腊学派,即达理士学派及毕太

    哥拉学派,并不是建立在古希腊,而是一个建立在亚细亚殖民地,另一个建立在意大利

    殖民地。这一切殖民地,都建立在未开化野蛮民族所居的地方,那里,新殖民者容易取

    得他们的居地。新殖民者有很多良好土地,而且因为他们对母市全然独立,他们还能按

    照他们自己认为最有利于他们自己的方式,自由处理他们自己的事物。

    罗马殖民地的历史,似乎没有这样辉煌。确实,其中有些,例如弗洛伦斯,经过许

    多年代,在母市崩溃之后,发展成为大的国家,但其进步,却没有一个是非常迅速的。

    那些殖民地,都建立在被征服的地方,那里人口十之八九早已十分稠密。分给新殖民者

    的土地,大都不很大。而且由于殖民地不能独立,他们并非经常能按照自己认为的最有

    利于自己的方式,自由处理他们自己的事务。

    就良地很多这一点说,欧洲人在美洲及西印度所建立的殖民地,和古希腊殖民地相

    似,甚至超过古希腊殖民地。就附属于母国这一点说,它们虽和古罗马殖民地相似,但

    因为它们离欧洲很远,就或多或少地减低了这种依附的程度。它们的位置,使它们在较

    小程度上受母国的监视和支配。在它们按自己的方式追求自己利益的时候,它们的行为,

    或由于欧洲不知道,或由于欧洲不了解,往往被忽视。有时,欧洲只好容忍,因为离开

    太远了,难于管束。所以,就连象西班牙那样强暴专横的政府,亦往往因恐全体反乱,

    把已经发下的对所属殖民地政府的命令撤回或修改。这一来,欧洲一切殖民地,在财富

    上,在人口上,在改良上,都有非常大的进步。

    西班牙国王,由于分享金银,所以从殖民地初设以来,即从殖民地取得若干收入。

    这种收入,同时使西班牙国王得陇望蜀。因此,西班牙殖民地,从初设时起,就吸引着

    母国很大的注意,而当时欧洲其他国家,却在长期间内,不大注意。但前者并不因为有

    这种注意而较为繁荣,后者亦不因为没有这种注意而较不繁荣。而且,按土地面积比例

    说,西班牙殖民地的人口与农业改良,不如欧洲其他国家殖民地。但西班牙殖民地在人

    口与农业改良方面的进步,亦是非常迅速、非常巨大的。征服后建立的利玛市,据乌罗

    阿所说,在将近三十年前,还不过五万人。基托原仅系印第安一小村落,然据同一作者

    说,在他那时,和利玛市有相同的人口。克麦利•卡勒里——虽然据说是个冒牌旅行家,

    但其著作,却是根据极可靠的报告——就说墨西哥城有居民十万。所以,无论西班牙各

    作家是怎样夸大,这十万的数目,亦比蒙特祖玛时代的居民数大五倍以上。这数目,大

    大超过了英国殖民地三大都市波士顿、纽约和菲拉德尔菲亚的居民数。在墨西哥或秘鲁

    未被西班牙人征服以前,那里没有适当的驮畜。骆马是唯一的驮畜,其力气似比一般驴

    子差得多。他们没有耕犁。他们不知用铁。他们没有铸币,亦没有任何确定的通商媒介。

    他们的贸易,是物物交换。一种木制的锄,是他们农业上主要用具。尖石是他们切东西

    的刀斧。鱼骨或他种动物的坚腱,是他们缝东西的针。但这一切,似乎就是他们职业上

    的主要用具了。在这样的状态下,此等帝国,当然不能象现今那样进步、那么耕种得好。

    现今,那里已有各种欧洲牲畜,已经使用铁和耕犁,并采用许多欧洲技术了。但一切国

    家的人口密度,必和其改良及耕作程度相称。所以,土人自被征服以来,虽横遭残杀,

    但这两大帝国现在的人口仍比从前多。其人种,自然亦大大改变了。我以为,我们必须

    承认,西班牙种的西印度人,就许多方面说,都比古印第安人种强。

    除西班牙人的殖民地外,葡萄牙人在巴西的殖民地,要算是欧洲人在美洲最早的殖

    民地了。但由于巴西发现后很久,还没有找到过金银矿,所以对国王所能提供的收入也

    很少,甚或没有,于是有一段长时期,很不受葡萄牙人的注意。然而,就在这种不注意

    的情况下,它发展成为强大的殖民地了。在葡萄牙还被西班牙统治时,巴西为荷兰人所

    侵袭。巴西原分为十四省,荷兰人占有其七。荷兰人本来要夺取其他七省,但不久葡萄

    牙恢复独立,布拉甘查王朝执政。当时作为西班牙敌人的荷兰人,成为葡萄牙人的朋友,

    因而葡萄牙人亦成为西班牙的敌人。所以,荷兰人就同意把巴西其余未被征服的那七省,

    留给葡萄牙;葡萄牙人亦同意把巴西已被征服的七省,留给荷兰人。当时,两国为良好

    同盟,自不会因此发生争执。但荷兰政府不久即开始压迫葡萄牙的移民了。这些葡萄牙

    移民,不满足于发牢骚,终于拿起武器来对付他们的新主。他们虽未曾得到母国公开的

    援助,但在母国默许之下,就靠着自己的勇气和决心,把荷兰人逐出了巴西。鉴于自己

    不能保有巴西任何部分,荷兰人情愿把巴西全部归还葡萄牙国王。在这个殖民地内.据

    说有六十万以上人民,其中,有葡萄牙人,有葡萄牙人的后裔,有西印度人,有黑白混

    血种人,有葡萄牙族及巴西族的杂种。没有一个美洲殖民地,包含这样多的欧洲血统。

    在十五世纪快要结束的时候,和在十六世纪大部分时间内,西班牙与葡萄牙是海上

    两大海军国。威尼斯虽与欧洲各地通商,但其舰队却几乎不曾出地中海一步。因为西班

    牙人是美洲的最初发现者,他们认为美洲全是他们所有。虽然他们不能阻止大海军国葡

    萄牙殖民巴西,但大部分其他欧洲国家,却是那么害怕西班牙,都不敢在这大陆建立殖

    民地。企图在弗罗里达殖民的法国人,全被西班牙人杀掉。但自所谓无敌舰队在十六世

    纪末叶失败以后。西班牙的海军力量也衰败了,再没有能力阻止其他欧洲国家殖民了。

    所以,在十七世纪中,英国、法国、荷兰、丹麦、瑞典,总之,一切有海港的大国,都

    想在新大陆上殖民了。

    瑞典人在新泽西殖民。那里,现今仍可发现不少瑞典家族,那充分证明了,这个殖

    民地,如果能得母国保护,很可能繁荣。但瑞典不重视这殖民地,所以不久就被荷兰人

    的纽约殖民地所吞并了。荷兰人的纽约殖民地,则于1674年被英国人所吞并。

    丹麦人在新世界上仅占有圣托马斯和圣克罗斯两个小岛。这两个小殖民地,由一个

    专营公司统治着。只有这个公司,有权购买殖民者的剩余生产物,并供他们以所需的外

    国货物。所以,在买卖上,这公司不仅有权力压迫他们,而且有压迫他们的最强烈的动

    机。专营的商业公司的统治,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是最坏的统治,但它不能阻止此等殖

    民地的进步,不过使其进步较为迟缓。丹麦前国王谕令解散此公司。从那时起,这两个

    殖民地就非常繁荣了。

    荷兰人在东印度和西印度的殖民地,原来都受一个专营公司的统治。所以,这些殖

    民地中,虽有一些,与旧殖民地比较,有很大进步,但与大部分新殖民地比较,其进步

    就很慢。苏里南殖民地,虽很可观,但还不如其他欧洲国家的大部分蔗田殖民地。现今

    分成纽约和新泽西二省的诺瓦•伯尔基亚殖民地,即使在荷兰统治下,不久也可能很可

    观。良好土地的丰饶与低廉,是繁荣的有力原因,所以,最不好的政治,也不能完全阻

    止这因素的有效作用。而且,离母国很远,移居者正可通过走私,多少避免这公司所享

    有的妨害他们的独占。现今,这公司允许一切荷兰船只,在纳货物价值百分之二点五的

    税,领得特许状后与苏里南通商,但非洲与美洲间的直接贸易——那几乎全是奴隶买卖

    ——依然为其独占。公司专营特权的减少,也许是这殖民地今日能够那么繁荣的最大原

    因。库拉索亚和尤斯特沙——属于荷兰的两大岛——是自由港,各国船舶都能出入。主

    要就因为有了这种自由,所以这两岛虽是不毛之地,但由于其周围较好殖民地的海港,

    仅许一国船舶自由出入,所以能够那么繁荣。

    法国在加拿大的殖民地,在前世纪大部分时间和现世纪一部分时间内,亦为一个专

    营公司所统治。在如此不良的行政下,其进步,与其他殖民地比较,必然是很缓慢的;

    但在所谓密西西比计划失败后,这公司被解散了,这殖民地的进步,也就快得多了。当

    这殖民地后来被英国占领的时候,它的人口,比神父查理瓦所述二三十年前的人口,就

    几乎增加了一倍。这位耶稣教会会员曾游历加拿大全部,当然不想少报其实际人数。

    法国在圣多明各的殖民地,系由海盗建立。他们在一段长时期内,不需要法国的保

    护,亦不承认法国的政权。后来,这批盗匪受了招安,承认了法国的政权,但在一段长

    时期内仍受着非常宽大的待遇。在这时期内,这殖民地的人口增殖与技术改进都发展得

    非常快。那里虽亦有一个时期受一个专营公司的压迫,而这种压迫又无疑曾延迟其进步,

    但其进步并不因此而停止。此种压迫一旦解除,其繁荣的速度,又和从前一样的快。现

    在,那里是西印度最重要的蔗田殖民地了。其产量,据说比全部英领蔗田殖民地总产量

    还要大。法国其他蔗田殖民地也大都非常隆盛。

    但进步最速的殖民地,要算英国的北美洲殖民地了。

    一切新殖民地繁荣的两大原因,似乎是良好土地很多,和按照自己方式自由处理自

    己事务。

    就前一点说,英国的北美洲殖民地,虽有很多良好土地,但不如西班牙人和葡萄牙

    人的殖民地,也不比上次战争前法国人的一些殖民地好。但是英国殖民地的政治制度,

    却比其他三国任何一国殖民地的政治制度更有利于土地的改良与耕作。

    第一,在英国殖民地上,未开垦地的独占虽未完全防止,但比任何其他殖民地更受

    限制。殖民地法规定,各个地主,都有义务,在限定期间内,改良并耕作所有土地的一

    定部分,而在不履行义务时,可把此种土地交给任何其他人。这种法律虽执行得不很严

    格,但有相当效果。

    第二,在宾夕法尼亚,没有长男继承权,土地象动产一样,平均分配给家中一切儿

    女。新英格兰只有三省的法律,和摩西律一样,允许长子得双份。在这几省,虽有时有

    个别人独占过大的土地,但只要经过一两代,土地又可能充分分割了。在其他英领殖民

    地,虽然象英国法律一样,长男继承权依然存在,但在一切莫领殖民地上,根据自由借

    地法保有的土地的借用权,使得土地易于割让,大块土地的领受人,大都觉得,为自己

    利益计,不如尽速割让大部分土地,只保留小额免役地租。在西班牙及葡萄牙殖民地上,

    凡附有勋爵称号的大地产,其继承都有所谓长子继承权。这种大地产,全由一个人继承,

    实际上都是限定继承的,都是不可割让的。法国殖民地都遵循巴黎风俗习惯,在土地继

    承方面,比英国法律更有利于幼小的儿子。但在法国殖民地中,有骑士尊号和领地称号

    的贵族保有地,若有任何部分割让,那末在有限期间内,按照赎买权,得由领地继承人

    或家族继承人赎回。国内一切大所有地,都是这种贵族保有地,那必然妨碍割让。但在

    新殖民地上,未开垦的大地产通过割让似比通过继承分割的快得多。我们说过,肥沃土

    地的丰饶与低廉,是殖民地迅速繁荣的主要原因。土地的独占,事实上破坏了这种丰饶

    与低廉。此外,未耕地的独占,又是土地改良的最大障碍。对社会提供最多和最大价值

    的生产物的,乃是用来改良土地和耕作土地的劳动。在这场合,劳动的生产物,不仅支

    付它自己的工资,和雇用劳动的资本的利润,而且支付劳动所耕土地的地租。所以,英

    国移民的劳动,用来改良土地和耕作土地的,比其他三国中任何一国多,因此所提供的

    生产物,就数量说,就价值说,也可能较大。这其他三国的殖民地,都实行土地独占,

    这样就或多或少地使劳动流入其他用途。

    第三,英国移民的劳动,不仅可提供较多和较有价值的生产物,而且因为赋税适中,

    这生产物的大部分,属于他们自己,他们可贮蓄起来,用以推动更大的劳动量。英国移

    民,对于母国的国防和行政费用,从来没有什么贡献。反之,迄今卫护他们所需的费用,

    几乎全部由母国支付。海陆军费用,大大超过必要的行政费用,所以行政费用,总是很

    少,一般只包括总督、裁判官及其若干警察官吏的适当薪俸,以及最有用的公共工程的

    维持费。在现今扰乱事件开始以前,马萨诸塞的行政设施费,往往仅为一年约一万八千

    镑。新议布什尔及罗得岛的行政设施费,各为每年三千五百镑;康捏狄克四千镑;纽约

    及宾夕法尼亚各四千五百镑;新泽西一千二百镑;弗吉尼亚及南卡罗利纳各八千镑。诺

    瓦斯科夏及乔治亚的行政费,一部分由议会每年拨款支付。而诺瓦斯科夏每年仅出殖民

    地行政费大约七千镑;乔治亚每年仅出大约二千五百镑。总之,北美全部的行政设施费,

    除了马里兰及北卡罗利纳这两州无正确记载可稽外,在现今扰乱事件开始以前,所费于

    侨民的,不过每年六万四千七百镑;如此少的费用,可以统治三百万人,而且统治得很

    好,那真是永远值得我们记忆的。政府费用的最重要部分即全部防卫费,不断由母国负

    担。在欢迎新总督及新议会开幕之际,殖民地政府的仪式,虽十分隆重,但不铺张浪费。

    他们的教会,也是同样节俭。他们没有什一税。他们为数不多的牧师,靠微薄的薪俸或

    人民的捐款,维持生活。反之,西班牙及葡萄牙政权,在一定程度上仰给于对殖民地所

    课的税。法国虽不曾从其殖民地抽取任何可观的收入,而征自殖民地的税,虽大都用在

    殖民地,但其行政费,却与其他两国一样,是非常大的,而仪式的费用更大。例如,欢

    迎一个秘鲁新总督,所费就往往不赀。此等仪式不仅使富裕的移民,要在这样的场合纳

    税,而且使他们在一切其他场合都养成一种虚荣浪费的习惯。那不仅是暂时的非常苛酷

    的税,而且形成永久而更苛酷的税,即养成能使私人倾家荡产的奢侈浪费。此外,在这

    三国的殖民地中,教会也施行苛政。这些地方都抽什一税;在西班牙及葡萄牙两国殖民

    地中,更是雷厉风行。这些殖民地都有很多托钵和尚的募化,未经政府认可,但被宗教

    所尊崇,这对贫民是个很大的负担,他们都受到教导,认为布施和尚是义务,拒绝布施

    是非常大的罪恶。而且,在这三国殖民地内,僧侣都是最大的土地独占者。

    第四,英国殖民地,在处置其剩余生产物即自己消费不了的生产物时,比任何其他

    欧洲国家的殖民地,都处于更有利的地位,而且拥有更广阔的市场。各个欧洲国家,或

    多或少地都企图独占其所属殖民地的贸易,并因此故,禁止外国船舶和它们通商,禁止

    它们从任何外国输入欧洲货物。但实施此种独占的方法,各国不相同。

    有些国家,以其殖民地全部贸易,交给一个专营公司经营。殖民地人民必须向这个

    公司购买他们所需要的一切欧产货物,并必须把他们剩余生产物全部卖给这个公司。所

    以,这个公司的利益,不仅在于以尽可能高的价格,售卖前一种货物,并以尽可能低的

    价格购买后一种货物,而且在于即使后一种货物价格极低,其购入数量应以能在欧洲市

    场以极高价格脱售者为限。它的利益,不仅在于在一切场合都降低殖民地剩余生产物的

    价值,而且在于在许多场合阻抑其产量的自然增加。要妨碍新殖民地的自然发展,在一

    切可想象得到的方策中,自以设立公司为最有效。这一方策一直是荷兰所奉行的政策,

    虽然荷兰的公司在本世纪中在许多方面已不行使其独营权。丹麦的政策,也是如此,直

    到前一国王即位,才放弃这种政策。法国的政策,有时如此。最近,目1755年以来,欧

    洲其他一切国家都认为这种政策不合理,把它放弃了,但葡萄牙却仍奉行此种政策,至

    少在巴西二大省即派南布科及马伦豪仍实施此种政策。

    有些国家,没有设立这种专营公司,但限制它们殖民地全部贸易,使仅能与母国某

    特定港通商,除在一定期间准许船队出航,或准许有特许状(那大都是给付很高代价领

    得的)的单船出航外,其他船舶都禁止从此特定港出航。诚然,这种政策,使母国全体

    居民都能从事殖民地贸易,只要他们是在适当的港口,在适当的期间,使用适当的船只

    进行的就行。但投资装备船只并领受此等特许证的商人,为着利益,将合作起来,所以

    这样经营的贸易,必然是按照大体上类似专营公司的经营原则经营的。这种商人的利润,

    和专营公司的利润几乎是同样的高。殖民地决不能得到良好供给;它们不得不以极高的

    价格购买,而以极低的价格售卖。这是西班牙的政策,一直到前几年为止;一切欧产货

    物的价格,据说,在西属西印度都很高。乌罗阿告诉我们,在基托,一磅铁卖价大约四

    先令六便士,一磅钢售价大约六先令九便士。但殖民地售卖自己产物,主要是为了要购

    买欧洲产物。对于后者,他们付价越大,对于前者,他们实得价格就越小。后者的高价

    与前者的低价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就这一点说,葡萄牙对于派南布科及马伦豪二省以

    外的殖民地所采取的政策,和西班牙苦时的政策,完全一样,而对于那二省,最近则变

    本加厉。

    有些国家,允许它们全体人民经营殖民地贸易。母国人民,得从母国任何港口,与

    殖民地通商,除了海关的一般证件外,不需要任何特许状。在这场合,经商者人数众多,

    而且散居各地,不能共同结合,他们彼此间的竞争,使得他们不能榨取非常高的利润。

    在这样宽大的政策下,殖民地能够以合理的价格,售卖他们自己的生产物,购买欧洲的

    商品了。自从普里木斯公司解散以来(那时我国殖民地还在摇篮时期),这始终已经是

    英国的政策了。一般说来,这也是法国的政策,而自从英国人通常所称的密西西比公司

    解散以来,法国的政策,就一律如此。所以,英法两国经营殖民地贸易的利润并不是非

    常高的,不过要是准许其他各国自由竞争,利润也许还要低些。这两国大部分殖民地的

    欧产商品价格,因此不算异常的高。

    在英国殖民地剩余生产品输出方面,亦只有一定种类商品,限定输到母国市场。此

    等商品,因曾列举在航海法及此后颁布的其他法令上,故名为列举商品,其余称为非列

    举商品,可直接输到他国,但运输的船,须为英国船或殖民地船。此种船只,须为英国

    人所有,其船员亦须有四分之三为英国人。

    美洲及西印度有几种极重要产物,亦包含在非列举商品中,例如各种谷物、木材、

    腌制食品、鱼类、砂糖及甜酒。

    谷物自然是一切新殖民地耕种的最初的和主要的对象。法律准许殖民地有极广阔的

    谷物市场,这样就奖励它们推广这种耕作,使其产品大大超过稀少人口的消费,从而,

    预先为不断增加的人口,储存着丰富的生活资料。

    在树木满地的地方,木材价值低廉,甚至没有价值,于是开拓土地的费用,就成为

    改良的主要障碍了。法律准许殖民地有极广阔的木材市场,使得本来价值低廉的商品,

    生出一个价格,并使它们能够从本来是完全耗费的事业,收得若干利润,这样改良就变

    得容易了。

    在人口还没稠密,耕作也还没充分发展的地方,牲畜的繁殖,自会多于当地居民的

    消费,因此牲畜往往价值低廉,乃至没有价值。但我们说过,牲畜的价格与谷物的价格

    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一国的大部分土地才能够进行改良。法律使美洲的死牲畜和活牲

    畜都有最广阔的市场,想以此来提高这种商品的价值,因为这种商品价格的上涨,对于

    土地改良是非常重要的。乔治三世第四年第十五号法令,把皮革和毛皮定为列举商品,

    减低了美洲牲畜的价值。上述自由的良好影响,必然在一定程度上被这个法令所抵消了。

    通过扩展殖民地渔业来增加我国航运业和海军的力量,似乎是我国议会经常怀抱着

    的一个目的。因此,这种渔业便取得了自由制度所能给予的一切奖励,大大繁荣起来。

    特别是新英格兰的渔业,在最近的变乱之前,也许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渔业之一。捕鲸业,

    在英国虽有异常的奖励金,但成绩不大,在一般人看来(但我不想作这种意见的证人),

    它的生产物全部,比每年所付奖励金的价值,也多不了许多。而在新英格兰,虽无奖励

    金,却在大规模经营。鱼是北美洲与西班牙、葡萄牙及地中海沿岸各国通商的主要商品

    之一。

    砂糖本来也是只许输到英国的列举商品。但1731年,经甘蔗栽种者陈请,砂糖输出

    始准扩展到世界各地。但在允许此种自由时,附有各种限制,而砂糖价格在英国又特高,

    故这自由没产生大的作用。英国及其殖民地,依然几乎是英国蔗糖殖民地所产砂糖的唯

    一市场。它们的消费量增加得很快,虽有牙买加和被割让各岛日益增加的改良,砂糖的

    输入在这二十年内仍大有增加,而输到外国去的,却据说并不比从前多了许多。

    甜酒是美洲与非洲沿岸通商的极重要商品,而从这种通商带回来的,就是黑奴。

    如果美洲各种谷物、腌制食品和鱼类的全部剩余生产物,都定为列举商品,强迫输

    入英国市场,那就过分妨害我们本国人民的劳动生产物了。此等重要商品所以不但不曾

    定为列举商品,而且除了稻米,一切谷物及腌制食品,在一般情况下,都被法律禁止输

    入英国,那也许并非为了关心美洲的利益,而是为了防止这种过大的妨害。

    非列举商品,原来可输往世界一切地方。木材及稻米,曾一度定为列举商品,此后

    即定为非列举商品,但准许输往的欧洲市场,仍限于菲尼斯特雷角以南的欧洲各国。依

    照乔治三世第六年第五十二号法令,一切非列举商品,都受同样的限制。菲尼斯特雷角

    以南的欧洲各国,都不是制造业国。所以我们比铰不担心殖民地船,从它们那里把那些

    能妨害我们本国制造品的东西带来。

    列举商品,有二类。第一类,是美洲特有的产物,或是母国所不能生产的产物,至

    少亦是母国所不生产的产物。属于这一类的,如蜜糖、咖啡、椰子果、烟草、红胡椒、

    生姜、鲸须、生丝、棉花、海狸皮和美洲其他各种毛皮、靛青、黄佛提树及其他各种染

    色树木。第二类,非美洲所特有的产物,母国也能够生产,但其产量不足供应其需要,

    以致有大部分要仰给于外国。属于这一类的,如一切海军用品,船桅、帆桁、牙樯、松

    脂、柏油、松香油、生铁、铁条、铜矿、生皮、皮革、锅罐、珍珠灰。第一类商品最大

    量的输入,亦不能妨碍母国任何生产物的生产与销售。我们的商人,不仅要想限制这种

    商品,使仅能输到本国市场,并由这种限制,使自己能够在殖民地上廉价购买,在国内

    以较好的利润售卖,而且要想在殖民地与外国之间,设立一种有利的运送贸易,那必须

    以英国为中心,就是说,此等商品输入欧洲,必须先输到英国。第二类商品的输入,据

    说,也须妥为安排,使不妨碍本国同种产物的售卖,而仅妨害外国输入品的售卖。因为,

    课以适当的税,那种商品总会比前者略为昂贵,但比后者低廉得多。限制此等商品,使

    仅能输入本国市场,并非要妨碍英国产物,所要妨害的,乃是贸易差额被认为不利于英

    国的那些外国的产物。

    禁止殖民地以船桅、帆桁、牙樯、松脂、柏油输到英国以外的任何国家,自然会降

    低殖民地木材的价格,因而会增加开拓殖民地土地的费用,而这是土地改良的主要障碍。

    17O3年,瑞典松脂柏油公司规定,除非它的商品由它的船只装运,按它自定价格,并按

    它认为适当的数量运出,否则禁止其输出,它企图通过这办法来抬高其商品到英国去的

    价格。为了要对抗这一个令人注意的商业政策,并使英国尽可能不仅不依赖瑞典,而且

    无须依赖北方任何其他国家,英国对于美洲海军用品的输入,发给奖励金。这种奖励金,

    使美洲木材价格抬高到大大超过木材限定输入国内市场所能减低的程度。因为这两个规

    定是同时颁布的,其连带的作用,不是妨碍美洲土地的开拓,而是鼓励其开拓。

    生铁和铁条,虽亦为列举商品,但从美洲输入,免纳重税,而从其他各国输入,却

    得纳重税,所以这规则一部分起鼓励美洲制铁厂建设的作用,另一部分起妨碍的作用,

    而鼓励的作用比妨碍的作用大。没有一种制造业,能象熔铁炉那么需要柴火的消费,或

    能象熔铁炉那么促进树木遍野的地方的开拓。

    这些规定,有些会提高美洲木材的价值,因而促进土地的开拓。但这种趋势,既不

    为立法机关所注意,亦不为立法机关所理解。其有利效果,虽就这方面说全是偶然的,

    但并不因此而不真实。

    英领美洲殖民地及西印度间的贸易,无论就列举商品说或就非列举商品说,都有最

    完全的自由。此等殖民地,现在是那么富庶,所以彼此间,对于彼此所有的产物,都能

    提供广大的市场。把这一切殖民地合起来看,那对于彼此的产物,就是一个大的国内市

    场了。

    但英国对其殖民地贸易所采用的宽大政策,大体上限于原料或粗制品的贸易。至于

    殖民地产物更精致的加工,英国商人和制造者要自己经营,并请求国会,以高关税或组

    对禁止,使这些制造业不能在殖民地建立。

    例如,从英领殖民地输入粗制砂糖,每百斤仅纳税六先令四便士,白糖纳税一镑一

    先令一便士,单制或复制的精制糖块,纳税四镑二先令五又二十分之八便士。在课税如

    此苛重时,英国是英领殖民地砂糖输出的唯一市场,至今仍然是主要市场。这种高的关

    税,起初等于禁止白糖或精制砂糖,使不能供应外国市场,现在又等于禁止制造白糖或

    精制砂糖,使不能供应那也许可销其全产量十分之九以上的市场了。因此,法国蔗糖殖

    民地有很发达的砂糖精制业,但在英国殖民地上,除供应殖民地本地市场的精制业外,

    简直没有其他砂糖精制业。当格伦纳达由法国人占领时,其他各蔗园,至少也有砂糖漂

    白厂。但一经英国人占领,这一类制造厂就几乎全部放弃了。现今(1773年1O月)我相

    信,这岛上至多不过有二、三个厂。但是,现今因为海关宽纵,白糖或精制糖,若能从

    块状研成粉末,通常可作为粗砂糖输入。

    英国,一方面允许生铁和铁条从美洲无税输入(由他国输入,则不能免税),以奖

    励美洲这种制造业,另一方面却又绝对禁止在任何英领殖民地上建立制钢厂及铁工厂。

    它甚至不允许其殖民地人民为自身消费而制作这种精制品,却要他们向它的商人和制造

    者购买他们所需要的这一类物品。

    它又禁止由水运,甚至由车马陆运,把美洲生产的帽、羊毛和毛织物,从一省运至

    另一省。这种条例,很有效地使这个殖民地不能为远地贩卖而建立这一类商品的制造业,

    这样就使殖民地人民只能经营通常仅供自用或其同省邻人使用的那些粗糙物品的家庭制

    造业。

    禁止人民大众制造他们所能制造的全部物品,不能按照自己的判断,把自己的资财

    与劳动,投在自己认为最有利的用途上,这显然是侵犯了最神圣的人权。然而,此种禁

    令,虽是那么不公正,但没在很大程度上妨害了殖民地。土地仍是那么低廉,劳动仍是

    那么昂贵,以致他们仍能以比自己制造更低廉的价格,从母国输入几乎一切种类的精制

    品。所以,即使不禁止他们建立这一类制造业,但在现有改良情况下,他们一考虑到自

    己的利益,也许就会使他们不愿经营这种事业。在他们现有的改良情况下,此等禁令,

    也许没拘束他们的劳动,没使他们的劳动不能投在按自然趋势要投的用途上。不过这是

    母国商人和制造者,由于无根据的嫉妒毫无理由地加在他们身上的无礼的奴役标记。但

    在比较进步的情况下,这种禁令,很可能成为不能容忍的真正的压迫。

    英国把殖民地某几种极重要产物,限定输入它的市场,作为补偿,它又使殖民地某

    几种产物在这市场里占有某种优势,其所用的方法是对由他国输入的同种产物课以高关

    税,而对由殖民地输入的则给予奖励金。按前一种方法,它在国内市场里给予殖民地的

    砂糖、烟草和铁以上述好处,按后一种方法,它给予殖民地的生丝、大麻、亚麻、靛青、

    海军用品和建筑木材以输入奖励金。以奖励金奖励殖民地产物输入的这第二种方法,据

    我所知,是英国所特有的。第一种方法却不是这样。葡萄牙不满足于仅以高关税限制烟

    草从殖民地以外任何其他地方输入本国,而干脆禁止其输入,违者重罚。

    关于欧洲货物的输入,英国对于殖民地的处置,也比任何其他国家宽大。

    英国对于外货输入时所纳的税,准其在再输出时,退还一部分。那几乎都是一半,

    一般是大部分,有时是全部。如果外货输入英国时须课极重的税,而在再输出时又不许

    退还任何部分,那就没有一个独立的外国会承受这种再输出的商品了。所以,除非在输

    出时退还部分的税,否则重商主义耶么提倡的运送贸易,便会告终了。

    但我们的殖民地,并不是独立的外国,而英国又取得了以一切欧洲商品供给其所属

    殖民地的专营权利,英国正可象他国对付殖民地一样,强制其所属殖民地,承受这种在

    输入母国时课有重税的商品。但在1763年以前,大部分外货,在输到我国殖民地时和输

    到任何独立外国时一样要退税。不过,1763年乔治三世第四年第十五号法令,在很大程

    度上取消了这种宽大待遇,它规定:“欧洲或东印度的农产品、制造品,从本王国输到

    任何英属美洲殖民地时,称为旧补助税的那一种赋税的任何部分不得退还,但葡萄酒、

    白洋布、细洋布除外。”在这法律颁布之前,有许多种外国货,在殖民地购买比在母国

    购买价廉;现在,有些货物仍然如此。

    在制定关于殖民地贸易的大部分条例时,都以经营殖民地贸易的商人为主要顾问,

    那是必须知道的。所以,此等条例,在更大程度上注意这种商人的利益,在较小程度上

    注意殖民地或母国的利益,那是一点也不足怪的。他们有专营的特权,可以输运欧洲货

    物供应殖民地,又可以购买殖民地不妨害他们国内贸易的那部分剩余生产物。这种专营

    的特权,显然是牺牲殖民地的利益,来顾全商人的利益。他们在把欧洲及东印度大部分

    货物再输到殖民地去的时候,又象再输到独立国家去一样,享有退税。这种退税,即按

    照重商主义的利益观念,亦是牺牲母国利益,来顾全商人的利益。商人的利益在于,对

    运送到殖民地去的外国货物,尽可能少纳税,对输入英国的外国货物,尽可能收回所垫

    付的税。这样他们就能在殖民地售卖等量货物,得到较多利润,或售卖较大数量货物,

    得到同样多的利润,因而能从这方面或那方面得利。殖民地的利益同样在于,以尽可能

    低的价格,取得尽可能多的这一切货物。但母国的利益,未必总是这样。退还此等货物

    输入时所纳税的大部分,会影响母国的收入;由于有了这种退税,外国制造品得以更便

    易的条件运到殖民地,使得母国制造品在殖民地市场跌价售卖,这就会影响母国的制造

    业。人们常说,德国亚麻布再输到美洲殖民地的退税,大大推迟了英国亚麻布制造业的

    进步。

    但是,关于殖民地贸易,英国的政策,虽和其他各国一样,受着重商主义精神的支

    配,但总的说来,不象任何其他国家那么偏狭、那么令人难受。

    除了对外贸易,英属殖民地人民,就其他各方面说,都有完全的自由,按他们自己

    的方式,来处理他们自己的事务。在一切方面,他们的自由,都和他们国内同胞的自由

    相等,而且同样有个人民代表议会来保证这自由,人民代表议会,独享有权力课税以维

    持殖民地政府。这个议会的权力,超越行政权力,即最卑贱或最可憎恶的殖民地人民,

    只要遵守法律,就用不着忧惧总督或省内文武官吏对他们的愤怒。殖民地议会,和英国

    众议院一样,未必都是极平等的人民代表机关,但总更具有这种性质。行政机关也许无

    力收买议会,而且因为行政机关经费由母国支付,亦无收买议会的必要。所以,一般地

    说,这种议会也许更受选举人意旨的影响。殖民地参议院,与英国贵族院相当,但不是

    由世袭的贵族构成。在一些殖民地,例如在新英格兰的三个殖民地,此等参议院议员,

    非由政府指派,却由人民的代表推选。没有一个英属殖民地有世袭的贵族。在所有殖民

    地,象在其他自由国家一样,老殖民家族的后裔,虽比有同等功绩同等财产的暴发户受

    到人们更大的尊敬,但亦只更受人们尊敬,并没有烦扰邻人的特权。在现今的变乱开始

    以前,殖民地议会,不仅有立法权,而且有一部分行政权。在康涅狄克及罗得岛,总督

    亦由议会选举。在其他殖民地上,会议规定的赋税,由会议直接派员出去征收,征收员

    对议会直接负责。所以,人民在英属殖民地,就比在母国更为平等了。他们更有民主共

    和的精神,其政府,尤其是新英格兰那三个政府,一向更有民主共和的精神。

    反之,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国的专制政治,却又在它们各自的殖民地上建立起来。

    此种政治,大都以独断权授与一切下级官吏,由于相隔遥远,此等独断权的执行,目比

    平常还要强暴。我们知道,在一切专制政治之下,首都总比较更有自由。君主自己,不

    想破坏正义的制度,不想压迫人民大众,这对他亦无利。首都为君主所在地,下级官吏

    有所威慑,但在远地,人民的怨声,不容易传到君主耳里,下级官吏乃得为所欲为,无

    所顾忌。但是,欧洲人在美洲的殖民地总比以前为人所知的最大帝国的最远省份要远得

    多。自有世界以来,也许只有英属殖民地政府,能给那么遥远的省区人民,以完全的保

    护。法国殖民地的行政,与西班牙葡萄牙两国殖民地的行政相比,总是较为宽宏温和。

    这种较好的政治,和法国民族的性格相称,也和一切民族的性格相称,他们政府的性质,

    与英国相比,虽较为专横,然与西班牙葡萄牙相比,则比较守法、比较自由。

    英国殖民地政策的优越,主要在北美殖民地的进步上表现出来。法国蔗糖殖民地的

    进步,与英国大部分蔗糖殖民地的进步,至少是相等的,甚或更胜一筹,但英国蔗糖殖

    民地,却和英属北美殖民地几乎享受同样的自由政治。不过,法国没象英国那样阻碍殖

    民地精制自产的砂糖;更重要的是,他们政府的特质,使他们对于黑奴,能有更好的管

    理方法。

    在一切欧洲人殖民地内,甘蔗都由黑奴栽种。生长在欧洲温带的人民的体格,据说,

    不能在西印度炎日下从事挖土劳动。就今日情况说,栽种甘蔗,都是手工劳动。许多人

    认为,使用锥犁,当大有利。但犁耕的利润与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牛马的良好管

    理,奴隶耕作的利润与成效,必同样取决于奴隶的良好管理。我想,一般都承认,法国

    种植者比英国种植者更擅长于管理奴隶。对奴隶给予些微保护,使不大受主人侵凌的法

    律,似乎在政治十分专制的殖民地上,比在政治完全自由的殖民地上,可能施行得更有

    效些。在设有不幸的奴隶法规的国家,地方长官在保护奴隶时,就在一定程度上,干涉

    了主人的私有财产管理。在自由国家,主人或为殖民地议会代表,或为代表的选举人,

    所以地方长官,非经充分考虑,不敢干涉他们。地方长官不得不把他们放在眼中,这样

    就使他难于保护奴隶了。但在政府十分专制的国家,地方长官常常干涉个人的私有财产

    管理,要是个人不依他的意见管理,他也许发出拘票逮捕他们,所以,他要保护奴隶,

    便容易得多;普通的人道心,自然会使他这样做。地方长官的保护,使主人不敢轻视奴

    隶,因而不得不给予相当的重视,和比较温和的待遇。温和的待遇,使奴隶不仅更诚实,

    而且更聪明,因此变得更有用。他的境遇,更接近于自由佣人的境遇,因而在一定程度

    上对主人忠实,并照顾主人利益。自由佣人常有的这种德行,奴隶决不会有。在主人有

    完全自由并不受干涉的国家,奴隶一般受着奴隶的待通。

    我相信,一切时代和一切国民的政策,都可证明这种议论,即奴隶在专制政治下,

    比在自由政治下,有更好的境遇。在古罗马史上,第一个保护奴隶,使不受主人欺凌的

    长官,就是皇帝。维迪阿•波利奥,在奥古斯丁皇帝面前,要把仅仅犯了一点小过失的

    地的一个奴隶,截成小块,投入池中喂鱼,皇帝大为愤怒,命令立即将此奴释放,并把

    他的其他奴隶同时释放。在共和政治下,长官不能有充足的权力来保护奴隶,更谈不上

    处罚主人了。

    应该指出,用以改良法国殖民地尤其是圣多明各大殖民地的资本,几乎全部来自此

    等殖民地逐渐的改良与开垦。那几乎全是土地和殖民地人民的劳动的产物,换言之,是

    由良好经营而逐渐蓄积并用以生产更多产物的那部分产物的价格。但英国蔗糖殖民地改

    良及开垦的资本,却有大部分来自英国,并不全部是土地和殖民地人民劳动的生产物。

    英国蔗糖殖民地繁荣的主要原因,是英国财富充溢,一部分流到(如果我可这样说)此

    等殖民地。但法国蔗糖殖民地繁荣的全部原因,却是殖民地人民的良好经营。法国移民,

    在这一点上,优于英国移民。这个优点,在奴隶的良好管理上最明白地显现出来了。

    以上所述,是欧洲各国对所属殖民地的政策的大纲。

    所以,关于美洲殖民地最初的建立及后此的繁荣(仅就内政方面说),欧洲政策,

    几乎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地方。

    支配着最初计划建立此等殖民地的动机,似乎是痴想与不义。探求金银矿山,足见

    其痴想;贪图占有一个由从未损害欧洲人,而且亲切殷勤地对待欧洲最初冒脸家的善良

    土人居住的国家,足见其不义。

    后来建立殖民地的冒险家,似乎除了妄想寻觅金银矿山外,还有其他比较合理比较

    可称颂的动机,但就是此等动机,亦不是为欧洲政策增光。

    英国的清教徒,因在国内受限制,逃往美洲以求自由,并在新英格兰建立了四个政

    府。英国的天主教徒,所受待遇更为不公允,亦逃至美洲,在马里兰建立了政府,教友

    派教徒,则在宾夕法尼亚建立政府。葡萄牙的犹太人,受宗教法庭的迫害,财产被剥夺,

    而且被赶到巴西,他们以身作则地在原为流犯与娼妇居住的殖民地,传入了某种秩序与

    产业,并教他们栽种甘蔗。所以,在这些场合,使人民侨居美洲并从事耕作的,并不是

    欧洲各国政府的智慧与精明,而是它们的乱政与横暴。

    欧洲各国政府,对于建立这种殖民地的一些最重要的计划和计划的实现,都没有一

    点功绩。墨西哥的征服,不是西班牙枢密院的计划,而是古巴总督的计划。而使此计划

    实现的,乃是大胆冒险家的精神。总督把这种任务交给一个冒险家,不久就懊悔,遇事

    加以掣肘,但不能使这计划失败。智利及秘鲁的征服者,甚至美洲大陆上西班牙一切其

    他殖民地的征服者,在征服此等地方时,除了得到西班牙国王允许并以他的名义,建设

    殖民地和加以征服外,不曾受到国家的任何奖励。这班冒险家,都是自己冒危险出费用

    的。西班牙政府,没对他们有什么贡献。至于英国政府,则对其所属一些最重要的北美

    殖民地的拓殖,也同样没有贡献。

    但在此等殖民地已经建立,而且相当可观,足以引起母国政府的注意时,母国最初

    对它们颁布的一些条例,其目的总在于保证它独占此等殖民地的贸易,限制它们的市场,

    牺牲它们以扩大自己的市场,因此,与其说促进它们的繁荣,倒不如说加以压抑。不过,

    欧洲各国施行此种独占的方法,并不相同,这就是欧洲各国殖民政策大相径庭的一点。

    其中,最好的是英国的方法。但英国的殖民政策,也只在一定程度上不象其他国家的殖

    民政策那么偏狭、那么苛刻罢了。

    这样说来,欧洲政策,究竟在什么方面有助于美洲各殖民地最初的建立及现在的繁

    荣呢?在一个方面,只在一个方面,有很大的帮助。它哺育了、造就了能够完成如此伟

    大事业,建立如此伟大帝国的人才。世界上,没有任何其他国家的政策,能够造就这种

    人才,实际上亦不曾造就此种人才。这些殖民地应当把它们富有积极进取心的建设者所

    受的教育与他们所以具有伟大眼光归功于欧洲政策。一些最大最重要殖民地,就其内政

    说,亦就只有这一点,应归功于欧洲的政策。

    第三节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到东印度的通路的发现,对于欧洲有什么

    利益

    美洲殖民地从欧洲政策所得的利益,已如上述。欧洲从美洲的发现和拓殖所得的利

    益是怎样呢?

    这些利益可分成二类。第一,作为一个大国,欧洲从此等大事件所得到的一般利益;

    第二,各殖民国从所属殖民地所得到的特殊利益,它们对所属殖民地都享有统治权。

    作为一个大国,欧洲从美洲的发现和拓殖取得了以下的利益:(一)这大国的享乐

    用品增加了;(二)这大国的产业增大了。

    输入欧洲的美洲剩余生产物,给这大陆居民提供了许多种类的商品,要不是由于美

    洲的发现和拓殖,他们是不可能有这些商品的,其中有的是便利品与有用物品,有的是

    装饰品,因此增加了他们的享乐用品。

    显而易见,美洲的发现与拓殖,促进了以下各国的产业:(一)与美洲直接通商的

    国家,如西班牙、葡萄牙、法国、英国;(二)不直接与美洲通商,但以他国为媒介,

    把大量麻布及其他货物送到美洲的国家,如奥属法兰德斯和德国的某几省。这一切国家,

    显然都有比较广阔的市场,来销售他们的剩余生产物,因而必然受到鼓励来增加剩余生

    产物的数量。

    这类大事件,对于不曾把自己生产的物品输出到美洲去的国家如匈牙利和波兰,是

    否也产生促进产业的作用,虽没有那么明显,但这类大事件的这个作用,却是无可怀疑

    的。美洲生产物,有一部分是在匈牙利和波兰消费;那里,对于新世界的砂糖、巧克力、

    烟草,亦有若干需要。这类商品的购买,必须用匈牙利和波兰产业产物或用若干此等产

    物购入的东西来购买。美洲的这类商品,乃是新的价值,新的等价物,输出到匈牙利和

    波兰,交换那里的剩余生产物。这类商品输到那里去,就给那里的剩余生产物开辟出一

    个新的较为广阔的市场,提高它的价值,因而促进它的数量的增加。所以,那里的剩余

    生产物,虽可能没有任何部分输出到美洲,但可输到其他国家,由其他国家用一部分美

    洲剩余生产物来购买。这种贸易原来是由美洲剩余生产物引起的,有赖于这种贸易,匈

    牙利和波兰的剩余生产物才找到了市场。

    这类大事件,对于不曾把物品输到美洲而且没从美洲收到任何物品的国家,也可能

    起增加享乐用品和增进产业的作用。就是这些国家,也可能从那些与美洲通商因而增加

    了剩余生产物的国家收到更多的其他商品。这种更多的商品,必然增加它们的享乐用品,

    所以必然增进其产业。有更多新的等价物呈现在它们面前,来交换它们产业的剩余生产

    物了。这样就给这个剩余生产物创造了更广阔的市场,提高它的价值,因而促进它的数

    量的增加。每年投入欧洲大商场,并通过周转,每年分配给欧洲各国的商品总量,必由

    于美洲全部剩余生产物而增加。这个总量加大了,分归各国的数量亦会加大,这样就会

    增加它们的享乐用品,促进它们的产业。

    母国专营的贸易,会减少母国特别是美洲殖民地的享乐用品和产业,至少加以阻抑,

    使不能照常发展。这是使人类大部分事务所赖而推动的大发条之一的活动受到阻抑的一

    种巨大力量。这种专营贸易使殖民地产物在一切其他国家腾贵起来,这样就减少殖民地

    生产物的消费,因而缩减殖民地的产业和一切其他国家的享乐用品与产业,因为享乐用

    品须付较高价格,享乐用品便减少,生产所得的价格较低,生产便减少。这种专营贸易,

    又使一切其他国家产物在殖民地腾贵起来,这样也就缩减一切其他国家的产业,并缩减

    殖民地的享乐用品与产业。这是一个障碍物,某些国家,为了想象上的利益,妨碍了一

    切其他国家的享乐用品与产业,而殖民地所受的妨碍尤大。它不仅尽量排斥所有其他国

    家,使不能进入某一市场,而且尽量限制殖民地使仅能在某一市场贸易。封闭某一市场

    而开放其他一切市场,开放某一市场而封闭其他一切市场,这是完全两回事。但殖民地

    剩余生产物是欧洲从美洲的发现和拓殖得以增进享乐用品和产业的源泉,而母国的专营

    贸易却能大大损害这富足的源泉。

    各殖民国家从所属殖民地得到的特殊利益,亦有二种。(一)各帝国从所属殖民地

    得到的一般利益;(二)那些据说由欧洲在美洲的殖民地这一非常特异的性质造成的特

    殊利益。

    各帝国从所属领地得到的一般利益如下:(一)各领地所提供的保卫帝国的兵力;

    (二)各领地所提供的维持帝国民政的收入。岁马殖民地,有时同时提供了这两种利益。

    希腊殖民地,有时提供兵力,但几乎不曾提供任何收入。它们几乎不承认它们应受母市

    统治。在战时,它们通常是母市的同盟,但在平时,它们的人民几乎不是母市的属民。

    欧洲在美洲的殖民地,从来不曾提供任何兵力来保卫母国。它们的兵力,不足以保

    卫它们自己;在母国加入战争时,它们不但不能助以兵力,而且往往使母国要大大分散

    其兵力,来保护所属殖民地。所以,在这一点上,一切欧属殖民地,与其说使母国强大,

    无宁说使母国削弱,一切都如此,没有一个例外。

    只有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地,提供了若干收入,以防卫母国或维持母国民政。至于

    欧洲其他各国,尤其是英国,对殖民地所课的税,能与平时所付的费用相等,已属罕见,

    若要支付战时殖民地所增加的费用,那就无论如何也是不够的。所以,这样的殖民地,

    对其母国,只是负担,不是财源。

    所以,各母国从此等殖民地所得的利益,就只有后一种利益了,即据说,由具有美

    洲殖民地这种非常特殊性质的领地造成的利益。大家又认为,这一切特殊利益的唯一泉

    源乃是专营贸易。

    这种专营贸易的结果,那一部分被称为列举商品的英属殖民地剩余生产物,就只能

    输往英国,不能输往任可其他国家了。后来,其他国家,不得不向英国购买。于是,这

    类物品,在英国必比在任何其他国家低廉,因此与任何其他国家比较,必然在更大程度

    上促进英国享乐用品的增加,也必然在更大程度上促进英国产业的增加。与任何其他国

    家比较,英国在以本国剩余生产物交换此等列举商品时,必然得到更好的价格。例如,

    英国的制造品,与任何其他国家同种制造品比较,能购得更大数量它所属殖民地的砂糖

    与烟草。所以,在英国制造品及他国制造品都用以交换英属殖民地砂糖及烟草时,这种

    优越的价格,就使英国制造业得到一种奖励,而其他各国,在这情况下,不能享有这种

    奖励。由于殖民地专营贸易减少了,至少是阻抑了,不能经营此种贸易的国家的享乐用

    品与产业,所以对于能经营此种贸易的国家,就提供一种显然比其他国家优越的利益了。

    但这种利益,与其说是绝对的利益,无宁说是相对的利益;实施此种专营贸易的国

    家,享有优越的利益,与其说是由于奖励本国的产业与生产,使其发展超过贸易自由下

    自然会有的发展,倒不如说是由于阻抑其他各国的产业与生产。

    例如,马里兰和弗吉尼亚烟草,就因为英国享有独占权,能以较廉的价格输入英国。

    至于法国,所需烟草的大部分,通常从英国转运,所以此等烟草在法国的价格较为昂贵。

    如果法国及欧洲一切其他国家,都能随时与马里兰和弗吉尼亚自由通商,那末此等殖民

    地的烟草,就不但能以比今日实际价格低廉的价格输入一切其他国家,而且能以更低的

    价格输入英国。但烟草市场既较往昔广大得多,其产量或可大大增加,以致栽种烟草的

    利润——据说今日还是稍稍越过自然的标准——降落到和栽种谷物的利润相同的自然水

    平。烟草价格可降落到,略低于今日的价格。于是,与今日比较,英国及任何其他国家,

    都能以同量商品,在马里兰和弗吉尼亚,购买较大数量的烟草,因而能在那里,以更好

    的价格售去它们的商品。所以此种烟草,如果由于丰饶低廉,能增进英国或任何其他国

    家的享乐用品或产业,那末在贸易自由的场合,就一定会比今日在这两方面有更大的成

    果。在这场合,英国就没有优于他国的任何利益。它也许要以比今日略低的价格购买其

    殖民地的烟草,因而以比今日略高的价格,售卖它本国的商品,但与他国比较,它既不

    能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前者,亦不能以较高的价格售卖后者。它这时也许会得到一种绝对

    的利益,但一定会失去相对的利益。

    但是,我们有充分理由可相信,英国为了要取得殖民地贸易上这种相对的利益,为

    了要实施尽量排斥他国分享殖民地贸易那一种惹人恶感的有害计划,不仅牺牲了它和一

    切其他国家本来能从此种贸易取得的绝对利益的一部分,而且使它自己几乎在一切其他

    贸易部门上,忍受一种绝对的不利和一种相对的不利。

    在英国依据航海条例而独占殖民地贸易时,先前投在这种贸易上的外国资本不得不

    撤除出去。先前经营这贸易的一部分的英国资本,现今要经营这贸易的全部。先前以殖

    民地所需欧洲产物的一部分供给殖民地的英国资本,现今要以殖民地所需欧洲产物的全

    部供给殖民地了。但英国资本不能供给这所需的全部,于是由英国资本供给的商品,必

    然以很高价格在殖民地出售。而且,原先只购买殖民地剩余生产物一部分的资本,现在

    又用来购买其全部了。但这样的资本,决不能依照和原价差不了多少的价格,把这全部

    买去,因此它所买的物品,又必然是以非常低廉的价格买的。但在资本的使用方面,商

    人能以非常昂贵的价格出售,而以非常低廉的价格购买,其利润必然是非常的大,必然

    大大超过其他贸易部门普通利润的标准。殖民地贸易利润的优越,必然把其他贸易部门

    资本的一部分吸引过来。资本这样的转移,必然逐渐增加殖民地贸易中资本的竞争,因

    而必然逐渐减少其他贸易部门中资本的竞争;必然逐渐减低前者的利润,因而必然逐渐

    提高后者的利润,使一切的利润,达到一个新的水平,这一个新水平,与旧水平不同,

    而且比旧水平略高。

    这双重的结果——从一切其他贸易吸引资本;提高所有贸易的利润率,使略高于先

    前的利润率——不仅是此种独占权知立时所产生的结果,而且是有此种独占权以来所继

    续产生的结果。

    第一,这种独占权,不断地从一切其他贸易吸引资本,使投入殖民地贸易。

    自航海条例订立以来,英国财富虽有了很大的增加,但其增加,必定没和殖民地贸

    易的增加,保持同一的比例。一国的国外贸易,自然按其财富增加的比例而增加,其剩

    余生产物又自然按其全生产物增加的比例而增加。英国吞并了几乎所谓殖民地国外贸易

    的全部,而其资本,却没和殖民地国外贸易量按同一比例增加,所以如不能不断地从其

    他贸易部门吸取一部分原先投在那里的资本,并吸取比原先投在那里的更大的资本,就

    将无法经营。因此,自从航海条例订立以来,殖民地贸易不断增加,而其他许多国外贸

    易部门,尤其是对欧洲其他各国的国外贸易,却不断凋落。我国以供外销为目的的制造

    品,不象航海法未订立以前那样,适合于邻近的欧洲市场,或适合于较远的地中海周围

    各国的市场,而却有较大部分,适合于更远的殖民地市场,换言之,不适合于有许多竞

    争者的市场,而适合于享有独占权的市场。德克尔爵士及其他作家,研究其他国外贸易

    部门衰落的原因,说是赋税过重,课税方法不当,劳动价格昂贵,奢侈增加等等。其实,

    殖民地贸易的过度膨大,可以说是这原因的全部。英国的商业资本虽很大,但不是无限

    的;自航海条例订立以来,英国资本大大增加,但没和殖民地贸易以同一的比例增加,

    所以如不能不断地从其他贸易部门吸取一部分资本,因而使其他贸易部门在一定程度上

    衰落,那就无论如何也不能继续经营这种贸易。

    应该指出,不仅在航海条例已使殖民地贸易的独占得以巩固以前,而且在殖民地贸

    易尚未盛大以前,英国就已经是个大商业国,其商业资本已经很大,而且每天都在增大。

    在克伦威尔当政时期,在对荷战争中,其海军比荷兰海军强大。在查理二世即位之初爆

    发的战争中,英国海军的实力至少和荷法二国联合海军相等,也许还要强大。这种优越

    的海军力量,现今似未增大,至少在荷兰海军对荷兰商业今昔都保持同一比例的场合是

    这样。但在这两次战争中,这强大海军力量,并不归功于航海条例。第一次战争中,这

    个条例,刚刚拟订计划;第二次战争爆发前,这个条例虽已制定完成,但时间不久,还

    不可能产生大的成效,而条例中建立殖民地专营贸易的部分,则尤少成效。与今日比较,

    那时的殖民地和殖民地贸易,都是不足道的。牙买加岛还是一个不适居住的荒岛,没有

    什么居民,更没有什么耕作。纽约和新泽西为荷兰占有;圣克里斯托弗有一半为法国所

    占领。安提瓜岛、南北卡罗利纳、宾夕法尼亚、乔治亚、诺瓦斯科夏还没殖民。弗吉尼

    亚、马里兰、新英格兰已经殖民,它们虽是极繁荣的殖民地,但在那时,欧洲或美洲也

    许没有一个人能预先料到,即使猜想,那里的财富、人口和改良后来会有那样急速的进

    步。在英国各殖民地中,当时的情形与今日情形相类似的只有巴巴多斯一个岛。殖民地

    贸易(即在航海条例订立以后若干时间内,英国仅占有此种贸易的一部分,因为航海条

    例在订立几年以后,才被严格执行),决不能在当时成为英国贸易盛大的原因,亦不能

    在当时成为海军力量强大的原因。当时支持英国强大海军力量的贸易,是欧洲及地中海

    沿岸各国的贸易。但英国今日所享有的这种贸易,在当时怕就不够支持如此强大的海军

    力量。如果殖民地日益增长的贸易,任由一切国家自由经营,那末英国所得而占有的部

    分——可能有很大的一部分归于英国——定然是它原先占有的大贸易的附加部分。独占

    的结果,殖民地贸易增加了,但与其说增加了它原先占有的贸易,倒不如说引起了贸易

    方向完全的改变。

    第二,这种独占权必然会提高英国各种贸易部门的利润率,使其超过一切国家都可

    自由与英属殖民地通商时的自然利润率。

    由于殖民地贸易的独占,必然使大部分英国资本,违反自然趋势,流入殖民地贸易,

    所以殖民地贸易的独占,排斥一切外国资本,必然减少投在此种贸易上的资本的总量,

    使少于自由贸易下自然会有的资本量。但由于独占会减少这贸易部门中资本的竞争,所

    以必然会提高这贸易部门的利润率。由于它减少一切其他贸易部门英国资本的竞争,所

    以必然提高一切其他贸易部门的英国利润率。自航海条例订立以来,英国商业资本,在

    任一时期的状况与范围,不管是怎样,但在这状况延续的期间,殖民地贸易的独占,必

    然提高英国普通利润率,使英国这一贸易部门及一切其他贸易部门的利润率,高于没有

    这种独占的场合。如果英国普通利润率,从航海条例订立以来,已大大降落——确已大

    大降落——那末,要是没有这个条例所建立的独占权促其提高,它就一定会落得更低。

    但是,什么使一国违反自然趋势,提高其普通利润率,必然使它的各种无独占权的

    贸易蒙受绝对的和相对的不利。

    加使它蒙受绝对的不利,因为在此等贸易部门,它的商人如不以比原来更高的价格

    售卖外国输入品及本国输出品,就不能取得这较大的利润。他们的国家必须贵买贵卖,

    必须少买少卖,而它的享受和生产必然比它原来所能享受和生产的少。

    那使它蒙受相对的不利,因为在此等贸易部门,不蒙受绝对不利的其他国家,和它

    比较,将处于较前更有利的地位,或处于不象从前那么不利的地位。于是,其他国家,

    能因此比它享受更多,生产更多。就是说,那便增大它们的优势,或减小它们的劣势。

    由于提高了它生产物的价格,它使其他国家的商人,能在国外市场上以比它低的价格出

    卖,因而把它不曾享有独占权的那一切贸易部门的商品,从外国市场排除出去。

    我国商人常常埋怨说,英国工资高昂,是他们制造品在外国市场贱卖的原因,但关

    于他们资本利润的高昂,他们却三缄其口。他们常常埋怨他人的过分利得,但对他们自

    己的过分利得,却默然不发一言。英国资本利润的高昂,和英国劳动工资的高昂,在许

    多场合,一样起了提高英国制造品价格的作用,在若干场合,则前者尤有此种作用。

    我们可恰当地说:英国资本,就在这情况下,有一部分,从我国未曾享有独占权的

    各种贸易部门,尤其是欧洲贸易和地中海沿岸各国贸易中,被吸引过去,有一部分,被

    排除出去。

    一部分是这样被吸引过去的,殖民地贸易继续增大,一年一年总是感到经营殖民地

    贸易的资本的不足,造成殖民地贸易的高刮润,这种高利润,把这些贸易部门的资本吸

    引过去。

    一部分资本是这样被排除出去的,英国建立的高利润率使其他各国,在英国不享有

    独占权的一切贸易部门中,都处于优势。这种优势,把资本从这些贸易部门排除出去。

    殖民地贸易的独占,把一部分原要投在其他贸易部门的英国资本吸引过去,它也使

    许多在殖民地无独占权时不会投在这些部门的外国资本流入这些部门。它使英国资本在

    这些贸易部门上的竞争减少了,因而使英国的利润率增高,超过应有水平。反之,它使

    外国资本的竞争增加,因而使外国的利润率减低到不应有的水平。这两种作用,显然使

    英国在其他贸易部门蒙受相对的不利。

    也许有人说,什么都没象殖民地贸易对英国那么有利,而独占迫使较大部分的资本,

    投入这种贸易,这样就使这种资本转到对英国更有利的用途。

    对于资本所属的国家,最有利的资本用途,乃是能够维持最大生产性劳动量和最能

    增加土地劳动年产物的用途。本书第二篇曾经指出,投在消费品国外贸易上的资本,所

    能维持的本国生产性劳动量,与其往返的次数,恰成比例。例如,一千镑资本,投在一

    年经常往返一次的消费品国外贸易上,所能继续雇用的本国生产性劳动量,等于一千镑

    每年所能维持的本国生产性劳动量。如果一年往返二次或三次,则所能继续雇用的本国

    生产性劳动量,等于二千镑或三千镑所能维持的本国生产性劳动量。所以,一般地说,

    对邻国进行的消费品国外贸易,比对远国进行的更有利。由于同一理由,一般地说,直

    接的消费品国外贸易,比迂回的消费品国外贸易更有利,这一点我们亦在第二篇指出了。

    但殖民地贸易的独占,就其对英国资本用途的影响来说,却在一切场合,都迫使一

    部分资本,从近国的消费品国外贸易,流入远国的消费品国外贸易,而在多数场合,迫

    使一部分资本,从直接的消费品国外贸易,流人迂回的消费品国外贸易。

    第一,在一切场合,殖民地贸易的独占,都迫使一部分英国资本,从近国的消费品

    国外贸易,流入远国的消费品国外贸易。

    殖民地贸易的独占,在一切场合,都迫使一部分资本,从欧洲贸易及地中海沿岸各

    国贸易,流入更远的美洲贸易及西印度贸易。美洲贸易及西印度贸易,不仅因为距离较

    远,而且因为此等地方情况特殊,往返的次数较少。我们说过,新殖民地总感到资本不

    足。新殖民地的资本,总是比它们能够大大有利地用以改良土地和耕作土地的资本少得

    多。所以,它们总是不断需要自己资本以外的资本。为要弥补自己的不足,它们尽可能

    设法向母国借债,所以它们对于母国总负有债务。但殖民地人民借款的最普通方法,不

    是立据向母国富人借贷(虽然他们有时也这样做),却是尽可能拖欠来往商人,即以欧

    洲货物供给他们的商人的款项。他们每年的还款,往往只达欠款的三分之一,有时还不

    及三分之一。于是,他们的来往商人,垫付给他们的全部资本,很少能够在三年以内归

    还英国,有时甚至不能在四年五年内归还。但是,五年才往返一次的英国资本一千镑,

    其能经常雇用的英国劳动也只及一年往返一次的英国资本一千镑的五分之一。这样,这

    一千镑资本一年内所能继续雇用的劳动量,仅等于二百镑资本一年内所能继续雇用的劳

    动量了。美洲移民,以高价购买欧洲的货物,以高利息购买远期的期票,以大佣钱调换

    短期的期票,虽可弥补其来往商人因他付款延期而蒙受的损失,甚或弥补这损失而有余,

    但这只能弥补其来往商人的损失,不能弥补英国的损失。在往返期间相隔很远的贸易中,

    商人的利润可能和在往返期间相隔很近而且往返次数很多的贸易中一样大,甚或更大;

    但他居住国的利益,他居住国所能继续维持的生产性劳动量,他居住国的土地和劳动的

    年产物,却必定因此而少得多。与欧洲贸易比较,甚至与地中海沿岸各国贸易比较,美

    洲贸易的往返期间相隔更远,而且更不确定、更不规则,西印度贸易尤甚,我想凡对这

    些贸易部门略有经验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承认这一点。

    第二,在多数场合,殖民地贸易的独占,都迫使一部分英国资本,从直接的消费品

    国外贸易,流入间接的消费品国外贸易。

    不能运送到英国以外任何市场去的列举商品,有几种在数量上大大超过英国的消费

    额,因此不得不以一部分输到其他各国。但是,要这样做,不迫使一部分英国资本流入

    迂回的消费品国外贸易,那就无法办到。例如,马里兰和弗吉尼亚每年送到英国去的烟

    草,在九万六千桶以上,但英国消费额,据说却不过一万四千桶。于是,有八万二千桶

    以上的烟草,必须输出到法国、荷兰及波罗的海和地中海沿岸各国去。运这八万二千桶

    烟草到英国,再把它输出到其他国家,并从其他国家挽回货物或货币的那一部分英国资

    本,就是投在迂回的消费品国外贸易上,而且必须投在这用途上,以售脱这个大的剩余。

    如果计算此种资本全部,要多少年才能回到英国,我们必须在对美洲贸易往返期间上,

    加上对其他各国贸易往返的期间。如若我国投在对美洲的直接消费品国外贸易上的资本,

    非三年四年不能回到英国,那末投在这迂回消费品国外贸易上的全部资本,就非四年或

    五年不能回到荚国了。与一年往返一次的资本比较,如果前者能够继续雇用三分之一或

    四分之一的本国劳动量,那末后者就只能继续雇用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的本国劳动量了。

    在某几个输出港上,外国商人输出烟草,往往可赊欠。在伦敦港,通常以现钱售卖,通

    例是现秤现付。所以,在伦敦港,全部迂回贸易的最后往返期间,仅比美洲贸易的往返

    期间,多了堆栈停留不卖的期间;但这期间,有时也是够长的。倘若殖民地烟草不仅仅

    售给英国市场,那未输入我国的烟草,也许只不过我国国内所需之数。在这情况下,我

    国现在以这大量剩余烟草输到他国而用售得之款购回的供本国消费的物品,也许就要用

    本国产业的直接产物或本国若干制造品来购买。现在,我国产业的直接产物或制造品,

    几乎全部只供应一个大市场,但若经这种变化,那也许会供应很多较小的市场。英国现

    在经营一个大的迂回消费品国外贸易,但若经这种变化,那也许会经营很多小的直接消

    费品国外贸易。由于往返频繁,只需现在经营这一个大迂回消费品国外贸易的资本的一

    部分,也许只需一小部分,即不过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就够经营很多小的直接消费品

    国外贸易,就可继续雇用等量的英国劳动,就可同样维持英国的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

    这样,这种贸易的各方面,就需要少得多的资本,就有大量剩余资本,可用于其他用途,

    即改良土地,增加制造业,扩张商业,至少也可以与投入这一切用途的其他英国资本相

    竞争,从而减低这一切用途的利润率,使英国在这一切用途上,对其他国家,占有比现

    今更优越的地位。

    殖民地贸易的独占也迫使一部分英国资本,从消费品国外贸易,流入运送贸易,因

    而使多少用以维持英国产业的资本,有一部分用来维持殖民地的产业,有一部分用来维

    持其他各国的产业。

    例如,用这八万二千桶剩余烟草每年再输出而每年购回英国的货物,并不完全在英

    国消费。其中,有一部分,例如从德意志和荷兰购回的麻布,必须运到殖民地去,专供

    它们消费。但是,那一部分英国资本,即用以购烟草而以烟草购麻布的那一部分英国资

    本,必不能再用来维持英国的产业,而全部被抽出去,一部分用来维持殖民地的产业,

    一部分用来维持那些以本国产业产物购买这种烟草的国家的产业。

    此外,殖民地贸易的独占,迫使过大部分的英国资本,违反自然趋势,流入这种贸

    易,这似乎就完全破坏了英国一切产业部的自然均衡。英国产业,不和多数小的市场相

    适应,而却主要和一个大市场相适应。英国的贸易,不在多数小的商业系统进行,而却

    主要被引到一个大的商业系统上去。这样,它的整个工商业系统,亦变得比较不安全了,

    其政治组织的全部状态,也变得比较不健康了。英国在现令状态下,有些象一个不健全

    的机体,其中,有些重要生理器官长得过大,以致容易发生许多危险的疾病,那在各部

    分发展比较均衡的生理器官是不常有的。人为地造成的一个大血管过分的膨胀,并迫使

    过大部分的产业与商业流入这个血管,这样这大血管要是略有停滞,就会使全部政治组

    织陷于最危验的紊乱中。英国人民对于母国与殖民地决裂的恐惧,超过了他们对西班牙

    无敌舰队或法国侵袭的恐惧。这种恐惧,无论有没有道理,却使一般人,至少使各商人,

    都觉得应该把印花税法令废除。我们大部分商人往往认为,殖民地市场连续数年完全排

    斥英国商品,可预见得到,他们的贸易就会完全停止;我国大部分制造业者,也往往认

    为,这样一来,可预见得到,他们的事业就会完全破坏;我国大部分工人,也往往认为,

    可预见得到,他们会完全失业。但是,与大陆任何邻国绝交的可能,虽亦会使此等人民

    中,有一些预料会停止或中断其职业,但不会引起那么普遍的情绪。若干小血管内血液

    循环停滞,血液很容易流到大血管,不会引起任何危险性疾病。但是,任何大血管的血

    液要是停滞,其直接不可避免的结果,便是痉挛,半身不遂,乃至死亡。没有一种制造

    业,由于奖励金,或由于国内市场及殖民地市场的独占,不自然地过度膨胀,超过自然

    发展的程度,那末只要稍有停滞或中断,往往就会意起骚扰与紊乱,使政府惊骇,国会

    狼狈失措。他们想,我国主要制造业者,如果有许多突然完全停止营业,定会引起很大

    的紊乱与骚扰。

    将来无论什么时候,要把英国从这种危险中拯救出来,要使英国能够甚或强制它从

    这种过大的用途,撤回一部分资本,投在利润较少的用途上,要逐渐减缩一个产业部门,

    逐渐增大一切其他产业部门,要一步一步地,把一切产业部门,恢复到自然的、健全的,

    并为完全自由制度所必然建立、亦仅能由完全自由制度加以保持的比例,唯一的方策,

    似乎就是适度地、逐渐地放宽那给英国以殖民地贸易独占权的法律,一直到有很大程度

    的自由为止。立即开放殖民地贸易,使一切国家都可以进来经营,那不仅会引起一些暂

    时性困难,而且将使现令以劳动与资本经营这种贸易的人,有大部分蒙受大的永久的损

    失。不说别的,单说那输入八万二千桶烟草的船只,突然废而不用,就会受到重大的损

    失。这就是重商主义一切法规的不幸结果!这一切法规,不仅给政治组织造成了危硷性

    很大的紊乱,而且这种紊乱,即使不引起(至少在短时间内不引起)更大的紊乱,也往

    往难于矫正。所以,殖民地贸易应怎样逐渐公开;什么限制应首先撤除,什么限制应最

    后撤除;完全自由与正义的自然制度应怎样逐渐恢复,这些问题,留待未来政治家和立

    法者运用智慧去解决吧。

    一年多以来(从1774年12月1日以来),北美洲十二联邦完全排斥英国商品。在殖

    民地贸易中丧失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这在一般人想来,定会使英国人痛切地感到损

    失。幸而发生了五件不曾预见,而且不曾想到的事情,使他们没有这种感觉。(一)此

    等殖民地,相约不输入英国商品,为作好准备,曾把适合于它们市场的一切英国商品全

    部买尽。(二)西班牙船队,为着异常的需要,曾在这一年买尽德意志及北欧的许多商

    品,尤其是亚麻布。那许多商品,甚至在英国市场,亦常和英国制造品竞争。(三)俄

    罗斯与土耳其媾和,使得土耳其市场有了异常的需要。因为,前些时候土耳其在困难当

    中,而俄罗斯舰队又在爱琴海巡逻,土耳其市场非常缺乏供应品。(四)在过去若干时

    间,北欧对于英国制造品的需要,逐年增加。(五)波兰最近的被瓜分和平定,为这大

    国开拓了一个市场,使得英国制造品,除有北欧日益增加的需要外,又在这一年,加上

    了这个市场异常的需要。这五件事情,除第四件外,按性质说都是暂时的偶然的。假设

    不幸,这十二联邦长此继续排斥荚国货物,那么英国对殖民地贸易中这么重要的一部分

    被排斥,仍会惹起一定程度的痛苦。但这种痛苦,因为来得渐缓,所以不象突然发生的

    痛苦那么难受。同时,英国的劳动与资本,也能发现新的用途与方向,使此种痛苦,不

    达到任何显著的高度。

    殖民地贸易的独占,既使过大部分的英国资本,违反自然趋势,流入此种贸易,所

    以在一切场合,使英国资本,由近国的消费品国外贸易,改投到远国的消费品国外贸易,

    在多数场合,使英国资本,由直接的消费品国内贸易,改投到迂回的消费品国外贸易,

    在一些场合,又使英国资本,由一切消费品国外贸易,改投到运送贸易。总之,在一切

    场合,都使英国资本,由所雇生产性劳动量较多的方面,改投到所雇生产性劳动量少得

    多的方面。此外,它使那么大的部分的英国产业与商业,仅仅适合于一个特殊市场,这

    样就使英国产业与商业的全部状态,比其生产物能适合较多市场的场合更不确定、更不

    安全。

    我们必须细心分别殖民地贸易的影响及殖民地贸易独占的影响。前者总是而且必然

    是有利的;后者总是而且必然是有害的。但因为前者是那么有利,所以,即使殖民地贸

    易被独占,而独占又是那么有害,就全体说,殖民地贸易,仍是有利,而且大大有利。

    不过,设若没有独占,其有利程度就要大得多。

    在自然与自由状态下,殖民地贸易,给英国产业的邻近市场即欧洲市场与地中海沿

    岸各国市场所不能容纳的那一部分产物,开拓了一个虽是很远但却很大的市场。在自然

    与自由状态下,殖民地贸易,不会使英国从原来运销邻近各市场的产物中抽出任何部分,

    却会使殖民地不断提出新等价物来交换英国剩余生产物,从而奖励英国不断增加其剩余

    生产物。在自然与自由状态下,殖民地贸易,倾向于增加英国生产性劳动量,却不倾向

    于改变其原先的用途。在自然与自由状态下,殖民地贸易,得由一切其他国家进入竞争,

    这样就使新市场或新行业上的利润率不会上升到一般水平之上。新市场,用不着从旧市

    场吸取任何东西,就会创造(要是可以这样说)一个新生产物来供给自己。而这新化物

    就会构成一个新资本,来经营新行业,新行业同样用不着从旧行业吸取一点东西。

    反之,殖民地贸易的独占,由于排斥其他国家的竞争,从而提高新市场及新行业上

    的利润率,势必从旧市场吸取产物,从旧行业吸取资本。增大殖民地贸易中我国的份额,

    是这种独占公开提出的目的。如果殖民地贸易中我国所占的份额,并不比没有独占时多,

    那就没有设立这种独占的理由。这种贸易的往返,比大部分其他贸易的往返为慢,而时

    间相隔也较久。要是迫使任何一国过大部分的资本违反自然趋势流入这种贸易,必使那

    里每年所维持的生产性劳动的总量,每年所生产的土地和劳动的生产物的总量,比原来

    的少。这样就使这国居民的收入,不及自然状态下的收入,因而减少他们的蓄积能力。

    那不仅在一切时候,使其资本不能照常雇用那么大的生产性劳动量,而且使其资本不能

    照常增加,这样就使它不能雇用更大的生产性劳动量。

    但是,就英国说,殖民地贸易的自然良好结果,足以抵消独占的恶劣结果而有余,

    所以,虽有独占的害处,象现今进行的此等贸易,不仅有利,而且大大有利。由殖民地

    贸易所开拓的新市场与新行业,比因独占而损失的那一部分旧市场与旧行业大得多。由

    殖民地贸易而创造(如果可这样说)的新产业与新资本,在英国所能维持的生产性劳动

    量,比因资本从往返次数较多的贸易部门突然撤回而失去的生产性劳动量来得多。不过,

    要是家今日进行的那种殖民地贸易,对英国还有利,那不是由于独占,而是由于独占以

    外的其他原因。

    殖民地贸易所开拓的新市场,与其说是欧洲原生产物的新市场,倒不如说是欧洲制

    造品的新市场。农业是一切新殖民地的适当业务;因为其土地低廉,故与他处相比,农

    业显得更有利。所以,殖民地富有土地原生产物,它们不但不要输入土地原生产物,而

    且通常有大量的剩余输出。新殖民地的农业,往往从一切其他职业技取工人,或把工人

    拉住,使其不流入任何其他职业。留给必需品制造业使用的工人已经不多;装饰品制造

    业可使用的工人简直没有。所以,对于这两种制造品的大部分,它们都觉得,与其亲自

    制造,不如向他国购买更合算。殖民地贸易对于欧洲农业的鼓励,主要是间接的,即鼓

    励欧洲制造业,从而间接鼓励欧洲农业。殖民地贸易所维持的欧洲制造业,是欧洲土地

    生产物的一个新市场。我们说过,最有利的市场,即谷物和牲畜、面包和家畜肉的国内

    市场,在这情况下,赖美洲贸易而大大扩张了。

    但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先例,充分证明,富庶殖民地贸易的独占,并不能使任何

    国家建立制造业,甚或不能维持制造业。西葡两国,在没有任何大殖民地时,就是工业

    国了。但自它们占有世界上最富最沃的殖民地以来,便都不是工业国了。

    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独占的恶影响,加上其他原因,也许几乎把殖民地贸易的自然

    良好影响抵消了。这些其他原因似乎是:其他各种独占;金银价值比其他大多数国家低;

    对输出品课以不适当的税,以致不能参加外国市场,对国内各地间货物的运输,课以不

    适当的税,以致缩小国内市场;最重要的是司法制度的不规则与不公平,常常保护有钱

    有势的债务人,使能避免受害的债权人的追索,并使国内劳动阶级不敢制造货物来供这

    班大人先生消费,因为,对于这班大人先生,他们不敢拒绝赊卖,而大款能否归还,又

    极不确定。

    反之,在英国,殖民地贸易的自然良好影响,加上其他原因,曾在很大程度上克服

    了独占的恶影响。这些其他原因似乎是:贸易的一般自由,那里虽有若干限制,但与任

    何其他国家比较,至少有相等的自由,也许有更大的自由;输出自由,本国产业的产物,

    几乎无论什么种类,又几乎无论输到什么国家,都能无税输出;更重要的是本国产业的

    产物,由本国这地运至那地,不须报告任何官厅,不须受任何盘问检查,换言之,得以

    享受毫无限制的自由;最重要的是平等而公平的司法制度,使最下级英国人民的权利,

    为最上级英国人民所尊重,使各个人能保有各自的劳动果实,这样就对各种产业,给予

    最大而且最有效的鼓励。

    但是,设若英国制造业由于殖民地贸易而有所进步(事实上确曾如此),那不是靠

    了对殖民地贸易的独占,而是靠着独占以外的其他途径。独占的结果,不是增加英国制

    造品产量,而是改变英国制造品一部分的性质与形式,使其违反自然趋势,不再适合于

    往返频繁而期间相隔又很短暂的市场,却适合于往返迟缓而期间相隔又很久的市场。所

    以,其结果乃是改变一部分英国资本的用途,大大减少这部分资本所能维持的制造业的

    数量,因此不但没有增加英国制造业的总量,而且把它减少了。

    所以,殖民地贸易的独占,象重商主义其他卑劣有害的方策一样,阻抑其他一切国

    家的产业,但主要是殖民地的产业,不但没有一点增加,反而减少那为着本国利益而设

    立的产业。

    无论母国在特定期间有多少资本,这种独占必定会妨碍它的资本,使它不能维持本

    来能够维持的那么大的生产性劳动量,并使它不能给劳动大众提供本来能够提供的那么

    多的收入。由于资本只能由节省收入而增加,所以妨碍资本使不能提供本来能够提供的

    那么多的收入的独占,就必然妨碍资本,使不能按本来能够增加的速度增加起来,因而

    不能维持更大的生产性劳动量,不能给国内劳动大众提供更多的收入。一个很大的收入

    泉源,即劳动的工资,由于有了这种独占,必定在各个时候,都不象没有独占的场合那

    么富足。

    独占提高了商业利润率,因而妨碍土地的改良。土地改良的利润,取决于土地现实

    生产额和加投资本后土地可能生产额之差。如果这差额所能提供的利润,比等量资本能

    从商业取得的利润大,那末土地改良事业,就从各种商业吸去资本。如果所提供的利润,

    小于商业利润,商业就从土地改良事业吸去资本。所以,凡是提高商业利润率的措施,

    就会使土地改良事业高的利润减低,或使其低的利润降得更低。在前一场合,使资本不

    流入土地改良的用途;在后一场合,把资本从这用途吸引出来。独占妨碍土地的改良,

    势必延迟另一个大的收入原始泉源——土地的地租——的自然增加。此外,独占提高利

    润率,势必提高市场利息率,使其达到不应有的水平。但与地租成比例的土地的价格,

    即通常按若干年地租而计算的买价,必随利息率上升而下降,必随利息率下降而上升。

    这样,独占在以下二方面妨害了地主的利益,即延迟地租的自然增加,并延迟与地租成

    比例的土地价格的自然增加。

    诚然,独占提高商业利润率,因而稍稍增加我国商人的利得。但由于它妨碍资本的

    自然增加,所以不会增加国内人民从资本利润率所得收入的总额,而会减少这个总额。

    大资本的小利润,通常比小资本的大利润提供更大的收入。独占提高了利润率,但使利

    润总额不能增高到和没有独占的时候一样。

    独占使一切收入的原始泉源,即劳动的工资、土地的地租和资本的利润,在很大程

    度上,不象无独占时那么富足。为了要促进一个国家一个小阶级的利益,独占妨害了这

    个国家一切其他阶级的利益和一切其他国家一切阶级的利益。

    只有通过提高普通利润率,独占才能使任何一个阶级得利或能够得利。但是,一般

    说来,高的利润率对于国家所必然产生的各种坏影响,除上述外,还有一种更坏的影响;

    按照经验,这种坏影响和高的利润率分不开,而其有害作用,也许比上述各种坏影响合

    起来的作用还要大。高的利润率,随便在什么地方,都会破坏商人在其他情况下自然会

    有的节俭性。在利润很高时,俭朴似乎是多事,而穷奢极侈,似乎更适合于宽裕的境遇。

    但大商业资本所有者,必然是全国实业界的领袖和指导者。他们的榜样对国内全部勤劳

    民众生活方式的影响,比任何其他阶级的影响大得多。若雇主是小心的、节俭的,工人

    亦大都会如此;若主人是放浪的、随便的,那末拥工亦会按主人的榜样工作,亦会按主

    人的生活方式生活。这样,本来最会蓄积的人,都不能在手上有所蓄积了。维持生产性

    劳动的基金,不能因这些本来最会使这基金增加的人们的收入而有所增益。国家的资本

    不能增加,反而逐渐枯竭。国内所维持的生产性劳动量,一天少似一天。加的斯和里斯

    本商人异常的利润,曾增加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资本吗?他们减轻了这两个乞丐般的国家

    的贫穷吗?促进了这两个乞丐般的国家的产业吗?这两个商业都市的商人的费用是那么

    大,以致异常的利润不但没有增加国家的总资本,而且不足保持原有的资本。我敢说,

    外国资本一天多似一天地闯进加的斯和里斯本的贸易中去。为了要把外国资本从自己资

    本日益不够经营的这种贸易中驱逐出去,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才一天甚似一天地加强这

    种不合理的独占。试比较加的斯及里斯本的商人习俗和阿姆斯特丹的商人习俗,你就会

    感到,受高利润影响的商人行为与性格,与受低利润影响的商人行为与性格,是怎样不

    相同啊。诚然,伦敦的商人,虽不象加的斯和里斯本的商人那样,一般都成为堂堂贵族,

    但与阿姆斯特丹的商人比较,却就一般是更不小心、更不节俭。但是,据说,大部分伦

    敦商人,比大部分加的斯和里斯本商人,富裕得多,而比大部分阿姆斯特丹商人,却略

    有逊色。伦敦的利润率,与前者比较,一般是低得多;与后者比较,一般是高得多。俗

    语说,“容易来,容易去”。随便什么地方,消费的一般情况,与其说受真实消费能力

    的支配,倒不如说受弄钱花费的难易程度支配。

    这样,独占给唯一阶级带来的唯一利益,在许多不同方面妨害国家的一般利益。

    仅仅为了要培育顾客而建立一个大帝国的计划,乍看起来,似乎仅仅适合于小买卖

    商人的国家,究其实,那种计划,对于小买卖商人的国家,也是全不相宜的,但适合于

    政府受小买卖商人支配的国家。这样的政治家,也只有这样的政治家,才会认为,用同

    胞的血与财宝来建设并维持这样一个帝国是有若干利益的。你对一个小买卖商人说,你

    卖给我一块地皮,我就会常常在你铺子里购买衣物,虽然你铺子里的卖价比别家铺子昂

    贵。他不见得会很踊跃地接受你的提议。但若另一个人卖给你这样一块地皮,并吩咐你

    要在那小买卖商人铺子里购买你所需的一切衣物,这小买卖商人对他便会非常感激。有

    些英国人在国内不能安居,英国给他们在远地购买了一块大地皮。诚然,其价格很小,

    不是今日的普通买价,即三十年年租,而只等于初次发现、踏勘海岸和夺取土地的各种

    费用。但土地是良好的、广阔的,耕作者得有大量土地耕作,有时又得自由随意在任何

    地方售卖其生产物,所以不过三、四十年(1620—166O年),就变成了一个那么富庶繁

    荣的民族。于是,英国的小买卖商人及其他各种商人,都想长此独占这些人的光顾。他

    们不敢说,他们原来用一部分货币购买土地,嗣后又用一部分货币来改良土地,他们只

    向国会请愿,美洲殖民地人民将来只许向他们的店铺买卖:(一)殖民地人民所需的一

    切欧洲产货物,都得向他们的店铺购买;(二)殖民地人民要把他们认为适于购买的那

    些殖民地产物,全数卖给他们的商店。他们并不认为全部产物都适于购买,因为其中有

    若干部分输入英国可能妨害他们在国内经营的某些商业部门。这若干部分生产物,他们

    自然希望移民们尽量对外地售卖,愈远愈好;即因此故,他们提议,把这些生产物的销

    售市场限定在菲尼斯特海角以南各国。这种真正小买卖商人的提议,在有名的航海条例

    中定为一个条款了。

    英国统治殖民地的主要目的,或更确切地说唯一目的,一向就是维持独占。殖民地

    不曾提供任何收入,来维持母国的内政,亦不曾提供任何兵力,来维持母国的国防;其

    主要利益,据说就是这种专营的贸易。此种独占,即是此等殖民地隶属我国的主要标志,

    亦是我国从这种隶属所得的唯一果实。英国一向用以维持这种隶属的费用,其实都是用

    以维持这种独占。在现今骚扰事件开始之前。殖民地按平时编制的一艘军费,为二十联

    队步兵的给养,炮兵队及军需品的费用,和他们所需异常的食品,以及为警戒无限长的

    北美海岸及西印度海岸,并防范其他各国秘密出入船只而须不断维持的极大海军力量的

    费用。这平时编制的军费全部,是英国收入上一个负担,但同时也只是殖民地统治所费

    于母国的极小部分。如果我们要知道费用全数,我们必须在这平时编制每年军事费用之

    外,加上英国在各个时期为防卫殖民地所花费的款项的利息。尤其是上次战争的全部费

    用和这次战争以前的那次战争的费用大部分必须加上。上次战争纯然是殖民地战争,其

    全部费用,无论用在什么地方,用在德意志,或用在东印度,都应算在殖民地账上。总

    数在九千万镑以上,它不仅包含新债,而且包含每镑附加一先令的地税,以及每年动用

    的减债基金。1739年开始的西班牙战争,主要是殖民地战争。其主要目的,是阻止殖民

    地与西班牙本土秘密通商的船舶的搜查。这全部费用,其实等于维持独占的奖励金。其

    公然提出的目的,虽为奖励英国制造业、发展英国商业,但其实际结果,却是提高商业

    利润率,使我国商人能以过大部分的资本,转投到往返较为迟缓而相隔时间较长的贸易

    部门。如果奖励金能阻止那两种事件,使不发生,那也许真值得发给这样一种奖励金。

    所以,在现今的经营管理下,英国从统洽殖民地,毫无所得,只有损失。

    建议英国自动放弃它对殖民地的一切统治权,让它们自己选举地方长官,自己制定

    法律,自己决定对外措和宣战,就等于提出一个从来不曾为世界上任何国家采纳亦永远

    不会为世界上任何国家采纳的议案。没有一个国家自动放弃过任何地方的统治权,尽管

    这个地方是怎样难于统治,尽管它所提供的收入与其所费相比是怎样微小。这种牺牲虽

    往往符合一国利益,但总会损害一国威信。更重要的也许是,这种牺牲,往往不符合其

    统治阶级的私人利益,因为他们对于许多有责任有利润的位置的处分权,将从此被剥夺,

    他们那许多获取财富与荣誉的机会,亦将从此被剥夺。占据最动乱不安而对人民最不利

    的地方,常能取得这种处分权与机会。所以,即使最爱作非非之想的人,也不会认真希

    望这种建议能被人采纳。但若真的被采纳,那末英国不仅能立即摆脱掉殖民地平时每年

    全部军事费用,而且可与殖民地可立商约,使英国能够有效地确保自由贸易,那与它今

    日享受的独占权相比,虽对商人不怎么有利,但对人民大众必更有利。这样,殖民地和

    母国,就象好朋友的分离,那末几乎为近来的不和所消灭的殖民地对母国的自然感情,

    就会很快地恢复。他们不仅会长此尊重和我们分离时所订定的商约,而且将在战争上、

    贸易上赞助我们,不再作骚扰捣乱的人民,却将成为我们最忠实、最亲切、最宽宏的同

    盟。古希腊殖民地与其所从出的母市,一方面有一种父母之爱,一方面有一种孝敬之心。

    我想,我们如果那样办,英国与其殖民地间同样的感情,亦会恢复起来。

    一个省份,要有利于其所属的帝国,则在平时对国家所提供的收入,不仅要足够支

    付其平时编制的军费全部,而且要按比例提供收入来维持帝国总的政府。每一个省份,

    对于帝国总政府的经费的增加,都必须或多或少地有所贡献。若有任何个别省份,不按

    比例担负这种费用,那末帝国一些省份的负担,就显得不均。此外,由此类推,对全帝

    国非常收入的负担,亦应象平时经常收入一样,保持同一的比例。英国从殖民地取得的

    经常收入与非常收入,对于英帝国的全部收人,不曾保持这个比例,那是大家都会承认

    的。据说,独占增加英国人民的私人收入,因而增加他们的纳税能力,这样就补偿殖民

    地公共收入的不足。但是,我曾说过,这种独占,虽对殖民地是一项极苛重的赋税,虽

    可增加英国特定阶级人民的收入,但不增加人民大众的收入,而却减少人民大众的收入,

    因此不增加人民大众的纳税能力,而却减少人民大众的纳税能力。收入因独占而增加了

    的人,是一个特殊阶级,要他们超出其他阶级应纳的比例完税,既是绝不可能,亦是最

    大的失策,这我要在下一篇来说明。所以,从这特殊阶级,不能取得特殊收入。

    殖民地可由其自己的议会课税,也可由英国议会课税。

    殖民地的议会,似不可能由母国操纵,使它们能向当地人民征收足够的公共收入,

    以维持一切时期的本地民政和军政,又按适当比例负担英帝国总政府的经费。甚至是直

    接受君主监督的英国国会,也是经过了一个很长时期,才被置于这样的管理制度之下,

    或者说才使它提供足够的税收,以维持本国军民两政。君主只由于曾以军政民政官职大

    部分及支配此官职的权能大部分,分给国会中个别议员。才取得了对英国国会的这种控

    制。殖民地议会离君主很远,数目众多,分散各处,而组织又多样,所以,君主即使拥

    有同样的控制手段,亦难于如此控制,而且他并没有这种手段。他绝对不能把英帝国总

    政府的职位大部分或支配此职位的权能大部分,分给殖民地议会的主要成员,使他们甘

    冒不韪,向选民课征,以维持那总政府,这样总政府的薪俸,几乎全部都要分配给他们

    不相

    识的人。此外,英国政府又难免不知道各个议会中各个代表的相对地位,征企图作

    这样的控制时,难免触犯他们,难免犯了错误,这样就会使这种控制办法,对殖民地议

    会全不适用。

    而且,殖民地议会,对于全帝国的国防经费及维持费,不可能是适当的判断者。此

    等事务,没委托殖民地议会考虑。这不是他们的任务,他们关于此等事务,亦不能经常

    得到情报。省议会,象教区委员会一样,关于所属地域的事务,能作适当的判断。但关

    于全帝国的事务,他们却无法作适当的判断。关于本省对全国所持的比例是怎样,或关

    于本省与他省的相对重要性和富裕程度,它们甚至不能作适当的判断,因为其他各省,

    并不受这省区议会的监督和指挥。全帝国的国防和维持所需要的是什么,每省所负担的

    部分是多少,只有一个议会能作适当的判断,即监督和指挥全帝国事务的议会。

    于是,有人建议,向殖民地派征赋税,即各殖民地应纳的数额,由英帝国议会决定,

    而省议会则按各省情况,决定最适宜的抽取方法。这样,关于全帝国的事务,由监督和

    指挥全国事务的议会决定。而各殖民地当地的事务,仍可由其自己的议会决定。在这场

    合,殖民地虽不派代表出席英国议会,但我们可根据经验来判断,国会的派征不至于不

    合理。对于不派代表出席国会的帝国所属各地,英国议会从来没有加以过重的负担。根

    西及泽西二岛,虽无任何手段抵抗国会权威,但比别省却纳更少的赋税。国会虽企图行

    使它想象中的向殖民地征课的权利(无论有无根据),但迄未要求殖民地人民,按他们

    国内同胞应纳的正当比例纳税。此外,殖民地纳税,如果要按土地税的增减而比例增减,

    那末国会非同时对其自己选民课税,即不能对殖民地课税,在这种情况下,殖民地可以

    说实际上在国会里派有代表。

    各省不按同一办法同一标准课税——如果我可以这样说——而由君主决定各省应纳

    数额,一些省份由君主决定抽收办法,另一些省份则由省议会决定抽收办法,这在其他

    帝国,也不乏先例。法国就有些省份,不仅纳税额由国王决定,而抽收办法,亦由国王

    决定。但对另一些省份,他仅仅决定数额,而由省议会决定抽收办法。依据派征赋税计

    划,英国国会对于殖民地会议,和法国国王对于有权组织议会而且据说又是治理得最好

    的那些省的议会,就几乎处在同样的地位了。

    不过,按照这计划,虽然殖民地人民无正当理由可忧惧,他们对国家的负担,和他

    们国内同胞的负担比较,会超过适当的比例,但英国却有正当理由忧惧,殖民地对国家

    的负担不会达到这适当的比例。法国对于有权组织议会的那些省份的统治权已经巩固,

    但英国在过去若干时期内,却没有确立同样的统治权。殖民地议会,若不十分乐意(除

    非巧妙地加以控制,否则他们是不大会十分乐意的),仍有许多借口来逃避或拒绝国会

    最合理的派征。假定说,一次对法战争爆发了,必须立即征收一千万镑,来保卫帝国中

    心地。这个款项,必须由国会以某项基金为担保,支付利息,向人民贷借。这基金的一

    部分,国会提议在英国国内课税抽征,另一部分则向美洲和西印度各殖民地议会派征。

    殖民地议会离战地遥远,而且有时认为与这事件无多大关系,而这个基金的募集,部分

    又取决于殖民地议会的高兴,那末人民肯不肯立即根据这个基金的担保,而贷借款项呢?

    由这样一个基金所贷得的货币,也许不会多于英国国内课税被设想可以偿还的数额。这

    样,战时所借债务的全部负担,就会象往昔一样,总是落在大不列颠身上,换言之,落

    在帝国的一部分,不落在帝国的全部。自有世界以来,也许只有英国一国,开疆辟土,

    只增加其费用,从没增加它的资源。其他国家,大都以帝国防卫费绝大部分,课在自己

    的从属地方,从而解除自己的负担。英国却一向以这费用的几乎全部课在本国,从而解

    除从属地方的负担。要使大不列颠与法律一向认为是隶属大不列颠的殖民地享有平等的

    地位,国会在派征赋税计划上,似乎必须有手段,使其派征立即生效,不致为殖民地议

    会所逃避、所拒绝。至于这种手段是什么,却不是容易想得出来,而且是个未曾阐明的

    问题。

    倘若英国国会,同时充分确立了不得殖民地议会同意即可对殖民地课税的权利,则

    此等议会的重要地位,马上就会终结,而英领美洲领导人物的重要地位,亦必跟着完结。

    人们所以要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主要是因为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可以取得重要地位。

    自由政府组织是怎样安定、怎样持久,就看这个国家大部分的领导人(即这个国家的上

    层阶级),能如何保持或保卫其重要地位。所以,国内派别活动和野心活动,就在于此

    等领袖人物不断地互相攻击别人的重要地位,保卫各自的重要地位。美洲的领导人物,

    象一切其他国家的领导人物一样,想保持自己的地位。他们觉得或者想象,如果他们的

    议会——他们把它叫做国会,认为其权力与英国国会相等——大权旁落,仅仅成为英国

    国会的低声下气的巨仆或执行吏,他们自己的重要地位就大部分丧失了。所以,他们拒

    绝议会派征赋税的建议,象雄心勃勃、意气昂扬的人一样,宁愿剑拔弩张来保卫自己的

    重要地位。

    当罗马共和国日趋衰微的时候,负有防御国家扩大帝国重任的罗马同盟国,都要求

    享有与罗马市民所享的同样特权。在共和国拒绝它们的要求时,内战就爆发了。在这样

    的战争中,罗马以此种特权,一个一个地给予大部分同盟国,而且按它们的独立程度给

    予。现在,英国的国会主张对殖民地课税,而殖民地则拒绝这种课税,因为他们未曾派

    代表出席国会。设者对要脱离联盟的各殖民地,英国都许其按所纳国税的比例,选举代

    表,而且由于纳税,允其自由贸易,使与他们本国同胞相等——其代表人数,随其纳税

    的增加而比例增加——那末各殖民地领导人物,就有了一种夺取重要地位的新方法,一

    个新的更迷人的野心对象了。这样,他们也许会希望,从英国政治界那国家彩票获得大

    奖,因为他们象其他人一样,对于自己才能及幸运自有妄想,不想从殖民地这小彩票获

    得小奖。明显地,这种方法,最能保持美洲领导人物的重要地位,满足他们的野心。除

    了用这种方法或其他同样方法,他们不见得会自动服从我们的。我们应当知道,若以流

    血的方法,强迫他们服从我们,那流出的每一点血,都是我们国民的血,不然就是愿为

    我们国民的人的血。有些人以为,时机一到,极易以武力征服殖民地,那实是非常愚钝

    的。现今主持所谓联合殖民地议会的人,自己感到一种为欧洲最大公民所不会感到的重

    要地位。他们由小买卖商人、商人、律师,一变而为政治家和立法者,给一个广大帝国,

    制定一个新政体。他们自夸,那将成为世界上自有国家以来最大而又最强的一个国家,

    也许真会如此。直接在联合殖民地议会工作的人,也许有五百,听这五百人号令的人,

    也许有五十万,他们都同样觉得,自己的重要性按地位的重要性而提高了。美洲政党中

    几乎每一个人,都想象自己现令的位置,不仅比过去优越,而且也比他们所预期的优越。

    除非有一种新的野心对象出现在他或其领袖面前,否则他若有一般人的志气,定会拚命

    护卫他的那个地位。

    亨诺主席曾说,我们现今很有兴趣地读着关于同盟的许多小事件的记录,但当这些

    事情发生时,也许不被人看做极重要的新闻。他说,当时各人都认为他们有了相当重要

    的地位。那时流传下来的许许多多记录,有大部分,是由那些高兴记录那些事件的人们

    记下来的。他们自夸是那些事件中的重要角色。巴黎市当时曾顽强地保卫自己,曾为着

    抗拒最好而后来又是最为人爱戴的那位国王而忍受一次那么可怕的饥谨,这是世人所熟

    知的。那里市民的大部分或者说支配这大部分市民的人,因为预先看到,旧政府一旦恢

    复,他们的重要地位就会立即消灭,所以竭力为保卫自己的重要地位而战。除非我们能

    诱导我国殖民地同意和我们结合,否则它们亦会象巴黎市顽强抗拒其国王中最好的一个

    那样,抵抗母国中最好的一个母国。

    古代没有代表制的观念。当一国人民在他国取得了市民权的时候,他们除了与他国

    人民一块儿投票、一块儿讨论,即无法行使这种权利。以罗马市民特权给予大部分意大

    利居民,就完全破坏了罗马共和国。这样,就无从判别,谁是罗马市民,谁不是罗马市

    民。这样,一个氏族,就不知道它自己的成员。这样,任何种类的暴民,都可能被引入

    人民议会,他们可能赶走真正市民,并俨然以真正市民自居,决定共和国事务。但是,

    即使美洲派五十个或六十个新代表出席国会,众议院的门房,亦不难判别,谁是国会议

    员,谁不是国会议员。所以,罗马组织,虽必然由于罗马与意大利同盟国的联合而遭受

    破坏,但英国组织却不会由于大不列颠与其殖民地联合而受丝毫损害。反之,其组织将

    因此而完善;没有这种联合,反会觉得不完善。讨论并决定帝国一切部分事务的议会,

    为要得到正确的情报,应当有各部分派出的代表。这种联合,能不能容易实行,执行时

    会不会发生困难,我不敢妄断,但我没有听见,不能克服的困难。主要的困难,可能来

    自大西洋两岸人民的偏见与成见,并非出干事物的本性。

    住在大西洋这一岸的我们,不必忧惧美洲代表的众多,将打破组织的均衡,或过度

    地增加国王势力,或过度地增加民主势力。若美洲代表的人数,与美洲所纳的税成比例,

    那末受统治人数的增加,将与统治手段的增加,恰好成比例,而统治手段的增加,亦将

    与受统治人数的增加,恰好成比例。联合之后,君主势力与民主势力,仍必和联合之前

    一样,彼此间保持同程度的相对实力。

    住在大西洋那一岸的人民,亦不必优惧他们因离政府所在地遥远而可能遭受许多压

    迫。他们出席国会的代表,自始就该是很多的,他们的代表,必能保护他们,使其不受

    到这一切压迫。距离的远,不会削弱代表对于选民的依存性,前者仍必认为,靠后者选

    拔,才得议员一席,并从这一席取得好处。前者为要保待后者对他的好感,定会以国会

    议员的权力,申诉帝国这辽远地带民政或军政长官的违法乱纪行为。而且,美洲人民,

    亦似有若干理由认为,他们不会长此继续与政府所在地远隔。象那里一向在财富、人口

    和改良上那样快速的进步,也许只要一世纪,美洲的纳税额将超过不列颠的纳税额。帝

    国的首都,自然会迁到帝国内纳税最多的地方。

    美洲的发现及绕好望角到东印度通路的发现,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而又最重要的两件

    事。其影响已经很大了;但自有这二发现以来,只不过经历了二三百年,在这样短的期

    间内,其影响势不可能全部呈现出来。这两大事件,以后对于人类,将产生利益,或将

    引出不幸,人类的智慧,还不能预见。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联合世界上最遥远的部分,使

    它们能互相救济彼此的缺乏,增加彼此的享受,奖励彼此的产业,其一般倾向似乎是有

    利的。不过,对于西印度及东印度两处的土人,这两事件本来能够产生的一切商业上的

    利益,却被它们所引起的不幸完全抵消了。这种不幸,与其说出自它们的本性,无宁说

    出自偶然。美洲及东印度通路被发现时,欧洲人的优越势力,使他们能为所欲为,在此

    等辽远地方,作出各种不合正义的事体。今后,此等地方的土人,也许会日渐强盛,欧

    洲人也许会日趋衰弱,使世界上各地的居民,有同等的勇气与实力。只有这样,才可引

    起相互的恐惧,从而威压一切独立国的专横,使它们能相互尊重彼此的权利。但最能建

    立此种同等实力的,似乎就是相互传授知识及改良技术了,但这种结果,自然会,或不

    如说必然会,伴随着世界各国广泛的商业而来临。

    同时,这二发现的一个重要结果是,促进重商主义的发展,使其达到非此决不能达

    到的那么显著、那么壮大的程度。这个主义的目标,与其说是由土地改良及耕作而富国,

    不如说由商业及制造业而富国,与其说由农村产业而富国,不如说由都市产业而富国。

    但这二发现的结果,欧洲商业都市,不仅成为世界极小部分的制造业者和运送业者(那

    极小部分,即是大西洋流过的欧洲各国及波罗的海和地中海周围各国),而且成为美洲

    许多繁荣耕作地区的制造业者,和亚洲、非洲、美洲各地的运送业者,并在若干方面,

    亦是这各地的制造业者了。这样就给他们的产业,开拓了两个新世界,每一个都比旧世

    界大得多广得多,其中一个市场,还在日益扩大起来。

    诚然,占有美洲殖民地并直接与东印度通商的国家,在外表上享受这大商业全部。

    但其他国家,虽受那令人厌恶的旨在排斥它们的限制,却往往享受这大商业实际利益的

    较大部分,例如,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对于其他国家产业所提供的真实奖励,就

    比它们本国产业所受的鼓励大。单就亚麻布一项说,此等殖民地的消费,据说每年就在

    三百万镑以上,不过我不敢肯定有这么多。但这巨额的消费,几乎全部由法国、弗兰德、

    荷兰、德意志供给。西班牙和葡萄牙,仅仅供给了一小部分。以此巨量亚麻布供给殖民

    地的资本,每年在那些国家人民中间分配,并给他们提供收入。消费在西班牙和葡萄牙

    的,仅仅是这资本的利润,给加的斯和里斯本的商人维持最豪侈的浪费。

    连一国所订立以保证其所属殖民地的专营贸易的条例,亦往往在较大程度上有害于

    此种条例所要惠益的国家,而在较小程度上有害于此种条例所要妨害的国家。对他国产

    业不正当的压迫,反过来(如果我可以这样说)落在压迫者头上,并以更大的程度破坏

    他们的产业。例如,根据此等条例,汉堡商人必须把要送到美洲去的亚麻布送往伦敦,

    并把要送到德国去的烟草,从伦敦带回,因为此等商人不能直接把亚麻布送到美洲,亦

    不能直接从美洲带回烟草。由于这种限制,此等商人也许不得不以稍稍低廉的价格售卖

    亚麻布,而以稍稍昂贵的价格购买烟草,其利润也许因此缩减若干。但是,即使我们假

    定,美洲还款不象伦敦那么准时——这绝不是事实——汉堡与伦敦贸易,商人资本的往

    返,也许要比直接与美洲通商,要快得多。这样,排斥汉堡商人,使不能直接与美洲通

    商,反使汉堡商人的资本,能在德意志继续雇用大得多的劳动量。这样虽可减少他个人

    的利润,却不会减少他的国家的利益。但对英国,情形就全然两样了。独占自然会吸引

    (如果我可这样说)伦敦商人的资本,使流入对自己更有利而对国家却更不利的用途,

    因为往返缓慢。

    欧洲各国虽都企图用各种不正当方法独占所属殖民地贸易的全部利益,但没有一个

    国家,除了担负平时维持和战时保卫其对殖民地的统治权所开支的费用以外,能单独得

    到什么。由占有此等殖民地而产生的困难,应有尽有,由此等殖民地贸易而产生的利益,

    却不得不与其他国家分享。

    乍看起来,对美洲大贸易的独占,似乎当然是一种无上价值的获得。在无辨别力的

    轻优野心家看来,在纷杂的政争及战争中,那自然会作为一种很值得争夺的迷人的目标

    出现。但是,这目标的炫人外观,这贸易的巨大,使独占此种贸易具有有害的性质,换

    言之,独占使一种用途比大部分其他用途对国家利益更少,但却吸收了比自然状态下更

    大部分的国家资本。

    第二篇说过,一国商业资本,自然会寻求(如果可这样说)最有利于国家的用途。

    倘若它投在运送贸易上,那末它所属的国家,将成为它所经营的各国货物贸易的中心市

    场。这资本所有者,必愿尽其所能,把这货物的大部分,在国内售脱。他这样就省免了

    输出的麻烦、危险与费用,并因此放,尽管在国内市场,所得价格比输出后所可望获得

    的价格小得多,而所得利润亦比输出后所可望获得的利润小,他总必愿意在国内市场售

    卖。所以,他当然尽其所能,设法使运送贸易变作消费品国外贸易。此外,他的资本如

    果投在消费品国外贸易上,他又必为了同一理由,愿意尽其所能,把他搜集来准备输到

    外国市场去的国内货物的大部分,在国内售脱,因而尽其所能,设法使消费品国外贸易

    变成国内贸易。各国的商业资本,都自然会寻求近的用途,而避开远的用途;寻求往返

    次数多的用途,而避开往返迟远的用途;寻求能雇用所属国或所在国最大生产性劳动量

    的用途,而避开仅能雇用所属国或所在国最小生产性劳动量的用途。总之,它自然会寻

    求在普通场合最有利于国家的用途,而避开在普通场合对国家最无利的用途。

    此等远的用途,在普通场合,虽对国家较少利益,但若其中有某一用途的利润,偶

    然提高,足够抵消近的用途的好处,那末这种高的利润,就会把资本从近的用途吸引过

    来,一直到各种用途的利润,都回到适当的水平为止。不过,这种高的利润证明,在社

    会实际情况下,此等远的用途的资本,与其他用途的资本,稍稍不相称,而全社会的资

    本,不按最适当的方式,分配到社会内不同用途。它证明,有若干物品,违反应有的程

    度,以较廉的价格买入,或以较昂的价格卖出,市民中有某一阶级,多少受到压迫,以

    致违反应有的或自然会有的一切阶级平等状态,支付较多或收得较少。同量资本,投在

    远的用途上,和投在近的用途上,虽决不能雇用相同的生产性劳动量,但远的用途和近

    的用途,也许同样为社会幸福所必需。有许多由远的用途经营的货物,就为许多近的用

    途经营所必需。但若经营此等货物的人的利润,超过了应有的水平,此等货物就将违反

    应有的程度,以较昂的价格售卖,即以稍稍超过自然价格的价格售卖。此种高价格,就

    会使一切从事近的用途的人多少受到压迫。所以,他们的利害关系,在这场合,就要求

    有若干资本,从此等近的用途撤回,而转入远的用途,以降低其利润,使达到适当水平,

    并降低他们所经营的货物的价格,使达到自然价格。在这异常的场合,公共的利害关系,

    必定要求有若干资本,从通常对公众较有利的用途撤回,能投到通常对公众较少利益的

    用途。在这异常的场合,亦象在一切其他通常的场合一样,个人的自然利害关系与倾向,

    恰好符合干公众的利害关系,使他们从近的用途撤回资本,改投入远的用途。

    个人的利害关系与情欲,自然会使他们把资本投在通常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但若

    由于这种自然的倾向,他们把过多资本投在此等用途,那末这些用途刮润的降落,和其

    他各用途利润的提高,立即使他们改变这错误的分配。用不着法律干涉,个人的利害关

    系与情欲,自然会引导人们把社会的资本,尽可能按照最适合于全社会利害关系的比例,

    分配到国内一切不同用途。

    重商主义一切法规,必然或多或少地紊乱这自然而又最有利的资本分配。但关于美

    洲贸易及东印度贸易的法规,则比其他任何法规,尤有这种结果。因为,这两大洲的贸

    易,吸收了比任何其他两个贸易部门所吸收的都要大的资本。不过,给这两个贸易部门

    造成紊乱的法规,却又不是全然相同的。二者都以独占为大手段,但独占的种类不同。

    这一种或那一种独占,似乎是重商主义的唯一手段。

    对于美洲贸易,各国都尽其所能,企图独占其所属殖民地的全部市场,并完全排斥

    其他各国,使其不能与所属殖民地直接通商。在十六世纪的大部分时间,葡萄牙人企图

    以同样方法,控制东印度的贸易,他们声言他们拥有印度各海的唯一航行权,因为他们

    第一次发现这通路。荷兰人仍继续排斥欧洲一切其他国家,使不能与其所属香料产岛直

    接通商。这种独占,显然妨害欧洲一切其他国家,使它们不能经营本来可投资有利的贸

    易,并使它们不得不以比它们自己直接从产地输入时略高的价格,购买这专营贸易所经

    营的货物。

    但从葡萄牙权力失坠以来,欧洲国家都不再要求航行印度各海的专营权了,印度各

    海的主要海港,现今开放,一切欧洲国家船只都可航行了。但除了葡萄牙及近来的法国,

    各欧洲国家的东印度贸易,都受一个专营公司的钳制。这一种独占,妨害了实行独占的

    国家。这国家大部分人民,不仅从此失去一种本来可投资有利的贸易,而且不得不以比

    全国人民都能自由经营这种贸易时略高的价格,购买这独占贸易所经营的货物。例如,

    自从英领东印度公司成立以来,英国其他居民,就不但不能从事这种贸易,而且须以较

    高的价格,购买他们所消费的东印度货物。这种独占,要使此公司,在售卖此等货物时,

    取得异常的利润;而且这样一个大公司处理事务,难免发生弊端,因而引起异常的浪费。

    这种异常的利润和异常的浪费,都得由本国购买者支付。所以,第二类独占的不合理,

    比第一类独占的不合理更为明显。

    这两种独占都多少会破坏社会资本的自然分配,但未必以同样的方式破坏。

    第一种独占,总是违反自然趋势,吸引着过大部分的社会资本,使流人享有独占权

    的特殊贸易。

    第二种独占,随着不同情况,有时吸引资本。使流人享有独占权的特殊贸易,有时

    又排拒资本,使不流入这种贸易。在贫国,那当然是违反自然趋势,吸引过多的资本,

    使流入这种贸易;但在富国,那当然是违反自然趋势,排拒许多资本,使不流入这种贸

    易。

    例如,东印度贸易,如果不受一个专营公司的钳制,象瑞典和丹麦那样的贫国,也

    许从来不会派一艘船到东印度去。这个专营公司的设立,必然奖励冒险家。他们的独占

    权,使他们在国内市场上能抵制一切竞争者,而在外国市场上,他们又和他国贸易者有

    同样的机会。他们的独占权,告诉他们,他们对大量的货物,可十拿九稳地收到大的利

    润,对大量货物,有得到大的利润的机会。没有这种异常的鼓励,这种贫国的穷商人,

    也许决不会想把小资本冒险投在象东印度贸易那么辽远和那么不确定的事业。

    反之,象荷兰那样的富国,也许会在贸易自由的场合,派遣比现今多得多的船只到

    东印度去。荷兰东印度公司有限制的资本,使许多本来会流入这种贸易的大商业资本,

    不流入这种贸易。荷兰的商业资本很多,所以不断流出,有时流到外国公债,有时流到

    外国商人与冒险家的私债,有时流到最迂回的消费品国外贸易,有时流到运送贸易。一

    切近的用途都充满着资本,投入近的用途略有利润可图的资本,全都投下了,荷兰资本,

    必然会流向最远的用途。假使东印度贸易是完全自由的,邵也许会吸收这过剩资本的大

    部分。东印度提供了一个比欧洲、美洲合起来还更大更广的市场,来销售欧洲的制造品

    及美洲的金银和其他产物。

    资本自然分配的扰乱,必然妨害产生这种现象的社会,不论是排拒资本,使其违反

    自然趋势,不流入一个特定贸易部门,或是吸引资本,使其违反自然趋势,流入这特定

    贸易部门。如果没有任何专营公司,荷兰对东印度的贸易,必比现在大,而它的一部分

    资本,不能投在最有利的用途上,当然是它很大的损失。同样,如果没有任何专营公司,

    瑞典和丹麦对东印度的贸易,将比现在小,也许竟不存在,而它们一部分资本,投在不

    适合它们现今情况的用途上,当然是它们很大的损失。按照它们现在的情况,宁可向他

    国购买东印度货物,尽管出价较昂,不应该从它们小额资本中,抽出那么大部分来经营

    那么遥远的贸易,因为那种贸易的往返是那么迟缓,所能维持的国内生产性劳动量是那

    么小,而在它们国内,生产性劳动是那么需要,有许多事未曾进行,有许多事还待进行。

    所以,没有专营公司,虽有个别国家不能对东印度进行直接的贸易,但不能从此推

    定,这样的公司,应在那里设立,而只能从此推定,这样的国家,在这情况下,不应与

    东印度直接通商。葡萄牙的经验,充分证明,这样的公司,一般说来并不是经营东印度

    贸易所必需。因为,葡萄牙虽没有任何专营公司,却几乎享有了这贸易全部达一世纪以

    上。

    据说,没有一个商人能有足够的资本来维持东印度各港的代理人或经理人,使这些

    人能为他们不时开往那边的船只备办货物。除非他们能够这样做,否则寻找待运货物的

    困难,往往使船期贻误,而由船期延误所引起的费用,不仅会吃掉冒险的利润,而且往

    往会产生很大的损失。这种说法,如果能够证明什么,所证明的就是,没有一个大贸易

    部门,能不惜专营公司而经营,而这是违反一切民族的经验的。就一个大贸易部门说,

    任何一个私商的资本,也不够经营一切要经营主要贸易部门就必须经营的附属贸易部门。

    但在一国有资格经营某大贸易部门时,就自然有些商人投资经营这主要的部门,有些商

    人投资经营其附属部门。这一切贸易部门虽都有人经营,但全由一个商人资本经营的事

    例,却极少见。所以,一个国家,如果有资格经营东印度贸易,自然有一定部分的资本,

    分投在这贸易的一切不同部门。其中,有些商人觉得,为自己的利益,要住在东印度,

    投下资本,给住在欧洲的其他商人供给货物,由他们的船只运出。欧洲各国在东印度所

    获得的殖民地,若能从此等专营公司的手里,移归君主直接管理,那就至少对于殖民地

    所属国的商人,是安全而又便易的居住地。如果某个时候,某国自愿投于东印度贸易的

    那一部分资本,不够经营此贸易的各个部门,那就证明,在那时候,那个国家还没有经

    营这种贸易的资格,宁可向其他欧洲国家购买所需的东印度货物,尽管价格大些,不可

    直接从东印度输入此等货物。因这种货物价格高而引起的损失,很少会等于因从其他更

    必要、更有用或更适宜的用途抽出一大部分资本来经营东印度直接贸易而遭受的损失。

    欧洲人虽在非洲海岸及东印度占有许多重要殖民地,但在这些地方,他们却没有建

    立象美洲各岛及美洲大陆那么多那么富庶的殖民地。非洲及几个统称为东印度的国家,

    都是野蛮民族居住的。不过此等民族,并不是象可怜的无用的美洲土人那么软弱那么无

    抵抗力;而且,和他们居住地的自然产出力相称,他们的人烟稠密得多。非洲或东印度

    最野蛮的民族,都是游牧民族,连好望角的土人也是游牧民族。但美洲各地的土人,除

    了墨西哥及秘鲁,只是狩猎民族。同样肥沃和同等面积的土地,所能维持的游牧人数与

    狩猎人数,相差很大。所以,在非洲及东印度,要想驱逐土人,并把欧洲殖民地推广至

    土人居住的大部分地方,那就比较困难。此外,已经指出,专营公司的精神,不利于新

    殖民地的增长,那也许是东印度殖民地不能有多大进步的主要原因。葡萄牙人经营非洲

    贸易及东印度贸易,未曾设有专营的公司;他们在非洲海岸的刚果。安哥拉和本格拉以

    及在东印度的果阿所建立的殖民地,虽由于迷信与各种恶政,未能充分发展,但总有些

    象美洲殖民地,有些地方葡萄牙人在那里已居住了好几世代。荷兰人在好望角、在巴达

    维亚的殖民地,现今算是欧洲人在美洲及东印度建立的最大殖民地了。这两个殖民地,

    都占有特别有利的地位。好望角的土人,全是野蛮的,象美洲土人一样无抵抗力。此外,

    那里又是欧洲和东印度间的半路客栈——如果可以这样说——欧洲船只的往返,都得在

    此停留若干时候。此等船只所需的各种新鲜食品、水果、葡萄酒,由那里供给。单有这

    点,就给殖民地的剩余生产物,提供了一个极广泛的市场。正如好望角是欧洲和东印度

    各地的半路客栈一样,巴达维亚是东印度各大国间的半路客栈,当印度斯坦到中国与日

    本通路的要冲,并几乎居于此通路的中点。而航行于欧洲与中国间的一切船只,亦几乎

    都在巴达维亚停泊。此外,巴达维亚又是所谓东印度国家贸易的中央主要市场;欧洲人

    经营的那一部分,不用说了,即东印度土人所经营的那一部分,亦如是。中国人、日本

    人、越南东京人、马六甲人、交趾支那人、西利伯岛人所航驶的船只,往往在此停泊。

    这种有利的地位,使这两个殖民地能够克服一切障碍,虽有专营公司的压抑精神,亦不

    能抑止它们的增长。这种有利的地位又使巴达维亚能够克服另一种不利情况,即巴达维

    亚也许是世界上气候最有得健康的地方。

    虽然英荷两国的公司,除了上述两殖民地,不曾建立任何大的殖民地,但曾在东印

    度征服了许多地方。在它们统治新属民的方法上,这种专营公司所固有的精神,最明显

    地表示出来。据说,在香料产岛上,荷兰人对于丰年所产的香料,恐其过多,不能提供

    他们认为满足的利润,往往把过多的部分加以焚毁。在他们未曾占有殖民地的岛上,他

    们对于采集丁香及豆蔲幼花绿叶的人,给予一种补助金;那种植物,天然生长在那里,

    但由于这种野蛮政策,现在据说几乎绝种了。据说,甚至在他们占有殖民地的岛上,他

    们亦大大减少了这类树木的数目。如果他们领岛上的产物,超过了他们市场所需,他们

    就害怕土人会把其中若干部分运到其他国家,于是,他们认为,保证独占的最上策,乃

    是使产物不超过他们市场所需。他们曾通过各种压迫行为,减少马鲁古群岛中若干岛的

    人口,使其人数只够以新鲜食品及其他生活必需品,供给他们自己的少数守备队和他们

    不时来运香料的船只。但是,即在葡萄牙那样的统治下,那些岛据说人烟还很稠密。英

    国的公司还不曾有充分时间在孟加拉建立这么完全的破坏制度。但他们政府的计划,却

    有这种趋势。我确信,公司分支机构的头脑往往命令农民掘翻罂粟良田以栽种稻米或其

    他谷物。其借口为防止粮食缺乏,而其真实理由,则是给他以机会,使能以较好的价格,

    售卖他手上的大量鸦片。有时,他却命令农民掘翻栽种稻米或其他谷物的良地以栽种罂

    粟,如果他预先看到,售卖鸦片可得异常的利润。公司的职员,为自己的利益,曾几次

    企图在一些最重要的国外和国内贸易部门中建立独占。如果允许他们继续这样做,他们

    早晚定会企图限制他们要想独占的特殊商品的生产,使其数量不超过他们所能购买的数

    量,而且使其数量能在售卖时给他们提供自己认为满足的利润。英国公司的政策,也许

    会在这情况下,在一世纪或二世纪内,象荷兰的政策一样,也完全有破坏性。

    但是,对于作为他们所征服的国家的统治者的此等公司,再也没有比这个破坏性的

    计划,更直接违反此等公司的利益的了。几乎一切国家统治者的收入,都来自人民的收

    入。人民的收入愈大,他们土地劳动年产物愈多,他们能给统治者缴纳的数额亦愈大。

    所以,统洽者的利益,在于尽可能增加此年产物。但是,如果这是一切统治者的利益,

    那末统治者收入主要来自土地地租的,如孟加拉统治者,这就更加是他的利益了。地租,

    必与生产物的数量与价值成比例,但生产物的数量与价值,必须取决于市场的范围。其

    数量,总会多少准确地适应有资力购买生产物的人的消费,而他们所愿给付的价格,总

    是和其竞争的热切程度成比例。所以,这样的统治者,为着自己利益,应给其国家生产

    物开拓最广泛的市场,准许最完全的贸易自由,以尽量增加购买者的人数及竞争;并因

    此故,不仅应废除一切独占,而且应废除以下限制,即限制本国生产物由这一地方到那

    一地方的运输,限制本国生产物到外国的输出,和限制能与本国生产物交换的任何商品

    的输入。这样,他就最能增加这生产物的数量与价值,因而,最能增加他享有的那一部

    分生产物,换言之,最能增加他自己的收入。

    但是,商人团体,似乎不可能把自己看做统治者,甚至在他们成为统治者以后,也

    不会这样看。他们仍然认为,自己的主要业务是贸易,即购买以后再售卖;他们不可思

    议地认为,统治者的地位,仅是商人地位的一个附属物,前者应为后者服务,就是说,

    要使他们在印度能以较廉价格购买,并在欧洲售卖,能得到较好利润。为要达到这目的,

    他们企图从他们所统治国家的市场上,尽可能驱逐一切竞争者,至少把所统治国家的剩

    余生产物减少一部分,使仅足供给他们自己的需要,换言之,使他们在欧洲售卖能得到

    自己认为合理的利润。这样,他们作为商人的习惯,几乎必然,也许是不知不觉地,使

    他们在一切一般场合,宁可获得独占者小的暂时的利润,不愿获得统治者大的永久的收

    入,而且逐渐使他们,象荷兰人处置马鲁古那样,处置他们所统治的国家。作为统治者

    的东印度公司的利益在于,运至印度境内的欧洲货物,尽可能以最低价格出售,而从印

    度输出的印度货物,尽可能以最好价格或最高价格在欧洲售卖。但他们作为商人的利益,

    则与此相反。作为统治者,他们的利益,与所统治国家的利益恰相一致。作为商人他们

    的利益与所统治国家的利益就直接相反。

    这样一个政府的倾向,就其对欧洲的管理说,基本上也许是无可矫正的错误,就其

    对印度的统治说,更是这样。这个统治机构,必然等于一个商人协会。商人的职务,无

    疑是极可尊敬的,但这个职务,在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没带有一种本来会威压人民,不

    用暴力就够使人民自愿服从的权威。这样一个商人协会,只能用武力,来命令人民服从,

    所以,他们的政府,必然是凭武力执行命令和专横的政府,但他们的本来职务,是商人

    的职务。他们的本来职务,是受主人委托,售卖欧洲货物,并买回在欧洲市场售卖的印

    度货物。就是说,尽可能以高价售卖前者,以廉价购买后者,从而尽可能在他们买卖的

    特定市场,排除一切竞争者。所以,就公司的贸易说,统治机构的倾向,和管理机构的

    倾向,是相同的。它要使政府从属于独占的利益,因而阻抑当地剩余生产物至少其若干

    部分的自然生长,使仅足够供应这个公司的需要。

    此外,一切行政人员,都或多或少地为自己打算经营贸易,要加以禁止,亦无效果。

    此等行政人员,既有经营贸易的手段,其办公地点,又在一万哩以外,几乎全然不受主

    人监视,要命令他们立即放弃一切为自己打算的营业,永远放弃一切发财的希望,而满

    足于主人所认可的一般的、不大可能增加的而且通常只与公司贸易所得真实利润相称的

    薪俸,那真是再蠢没有。在这情况下,禁止公司人员为自己打算而贸易,除了使上级人

    员能借口执行主人命令来压迫不幸的下级人员以外,就再不会有其他的结果了。此等人

    员,自然会竭力效法公司的公贸易,而设立同样有利于他们个人贸易的独占。如果听任

    他们为所欲为,他们将公开地、直接地建立这种独占,并禁止一切其他人民,使不能经

    营他们要经营的那种货物的贸易。这也许是建立独占的最好而又是最不压迫人的方法。

    但若欧洲命令来到,禁止他们这样干下去,他们就会秘密地、间接地建立这样的独占,

    那对国家就有更大的害处。如果有人干涉他们以代理人为媒介而秘密经营或至少不公开

    承认是他们经营的贸易部门,他们就会使用政府的全部权力,并颠倒是非曲直,加以钳

    制或破坏。但公司人员的私贸易,自比公司的公贸易能推广到多得多的商品种类。公司

    的公贸易,仅限于欧洲的贸易,仅包合国外贸易的一部分,而公司人员的私贸易,却可

    推广到一切国内外贸易部门。公司的独占,仅会阻抑在贸易自由时要输到欧洲去的那一

    部分剩余生产物的自然生长。公司人员的独占,却将阻害他们要经营的一切产物,即指

    定供作国内消费或输出的一切产物的自然生长,结果会损坏全国的耕作事业,减少全国

    居民的人数。这样就会使公司人员所要经营的各种产物,甚至生活必需品,减少到他们

    能够购买和按他们预期获得利润而售卖的数量。

    此等人员,由于他们所处地位的性质,一定会使用比他们主子更苛酷的手段,来维

    持他们自己的利益,而危害他们所统治国家的利益。这国家属于他们的主子,他们的主

    子当然要相当注意属国的利益。但这国家不属于此等人员。他们主子的真实利益,如果

    他们能够了解的话,是与属国的利益恰好一致的;如果主子压迫属国,那主要是由于无

    知和卑陋的重商偏见。但此等人员的真实利益并不与属国的刮益一致,所以,即使有最

    完全的知识,也未必会使他们不压迫属国。从欧洲发出的条例,虽甚脆弱,但在多数场

    合,都有善意。而在印度的工作人员,其所订条例,虽有时更为聪明,但也许更少善意。

    这真是个奇怪的政府,其人员都想尽可能快地离开这国家,并尽可能快地和这政府脱离

    关系。在他们离去而财产亦全部搬出之后,虽有地震把那个国家毁掉,也与他们的利害

    无关。

    以上所述,并不是诋毁东印度公司人员的一般品格,更不是诋毁任何个别人员的品

    格。我所要责备的,是政治组织,是这些人员所处的地位,并不是这些人员的品格。他

    们的行为,正符合他们的地位;厉声咒骂他们的人,其行为亦不见得更好。马德拉斯及

    加尔各答协议会,在战争及商议上,就有好几次的行动,其果断与明智,有如罗马共和

    国最盛时代的罗马元老院。此等协议会成员的职业,与战争及政治有很大的距离。但是,

    仅仅他们的地位,无需教育、经验甚或榜样,似乎就可陶冶他们的地位所要求的伟大品

    质,使他们具有能力与德行,他们自己也许还不知道自己有这种能力与德行。所以,他

    们的地位,如果在某些场合诱使他们干出那样宽宏高洁出人意料的行为,那末他们的地

    位,在其他场合促使他们干出和上述多少不相同的行为,亦是毫不足怪的。

    所以,无论就那一点说,这种专营公司,都是有害的;对于设立此种公司的国家,

    它总会多少带来困难,而对于不幸受此种公司统治的国家,它总会多少带来祸害。
国富论(第四篇) 第八章 关于重商主义的结论
    重商主义提出的富国两大手段,虽是奖励输出和阻抑输入,但对于某些特定商品,

    则所奉行的政策又似与此相反,即奖励输入和阻抑输出。但据称,其最后目标总是相同,

    即通过有利的贸易差额,使国家致富。它阻抑工业原料和职业用具的输出,使我国商人

    处于有利地位,并使他们在外国市场上能以比其他各国货物价格低的价格出售他们的货

    物。它提出限制几种价值不大的商品的输出,使其他商品在数量和价值上都有大得多的

    输出。它又提出奖励工业原料的输入,使我国人民能以较廉的价格把这些原料制成成品,

    从而防止制造品在数量和价值上较大的输入。至少,在我国的法律全书中,我不曾看到

    奖励职业用具输入的法令。制造业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的时候,职业用具的制作,就成

    为许多极重要制造业的目标。对这种工具的输入给予任何奖励,当然大大妨碍这些制造

    业者的利益。所以,这样的输入,不但不被奖励,而且往往被禁止。例如,羊毛梳具,

    除了从爱尔兰输入,或作为破船货物或捕获货物输入,就依据爱德华四世第三年的法令

    而禁止了。伊丽莎白女王第三十九年,重申了这种禁令;此后的法令,继续禁止,使此

    种禁止成为永久的禁止。

    工业原料的输入,有时得到免税的奖励,有时得到奖励金。

    羊毛从若干国家输入,棉花从一切国家输入,生麻、大部分染料和大部分生皮从爱

    尔兰或英领殖民地输入,海豹皮从英领格林兰渔场输入,生铁和铁条从英领殖民地输入,

    以及其他几种工业原料输入,若按正当手续呈报海关,即可得到免除一切课税的奖励。

    这种免税条例,以及许多其他商业条例,也许都是我国商人和制造业者,出于私人利害

    关系,硬要立法当局制定的。但这些规定,是完全正当的、合理的;要是符合国家的需

    要,可把这种规定推广到一切其他工业原料,那是一定有利于人民大众的。

    可是,由于大制造业者的贪欲,这种免税,有时竟大大超过可正当地看作加工原料

    的范围。乔治二世第二十四年第四十六号法令规定,外国黄麻织纱每输入一磅,仅纳轻

    微的税一便士。先前,帆布麻织纱输入一磅须纳六便士,法国和荷兰麻织纱输入一磅须

    纳一先令,一切普鲁土产的麻织纱输入一百磅须纳二镑十三先令四便士。但我国制造业

    者,仍不长久满足于这样的减税。于是,乔治二世第二十九年第十五号法令,即规定输

    出每码价格不超过一先令六便士的不列颠和爱尔兰麻布得领奖励金的法令,免除了对黄

    麻织纱输入所课轻微的税。其实,由亚麻制成麻织纱的各种操作,比由麻织纱制成麻布

    的操作,需要使用大得多的劳动量。且不说亚麻栽种者和亚麻梳理者的劳动,要使一个

    织工有不断的工作,至少须有三个或四个纺工;制造麻布所需要的全部劳动,有五分之

    四以上,是用在麻织纱制造上面。而我国的纺工,都是可怜人,通常是妇女,散居国内

    各地,无依无靠。但我国大制造业者取利润的方法,不是售卖纺工的制品,而是售卖织

    工的完全制品。他们的利益,在于以尽可能高的价格售卖完全制品,所以他们的利益,

    也在于以尽可能低的价格购买原材料。为使自己的货物能以尽可能高的价格出售,他们

    硬要立法当局对他们自己的麻布的输出,发给奖励金,对一切外国麻布的输入,课以高

    的关税,对法国输入的供国内消费的某几种麻布,一律禁止。为要以尽可能低的价格购

    入贫纺工的制品,他们奖励外国麻织纱输入,使与本国出品竞争。他们一心一意要压低

    自己所雇织工的工资,正如他们要压低贫纺工所得一样。所以,他们企图提高完全制造

    品价格或减低原料价格,都不是为着劳动者的利益。重商主义所要奖励的产业,都是有

    钱有势的人所经营的产业。至于为贫苦人民的利益而经营的产业,却往往被忽视、被压

    抑。

    麻布输出奖励金及外国麻织纱输入免税条例,颁布时原以十五年为期,以后经过二

    次延长,延续到今日,但将于1786年6月24日国会议期终结时满期失效。

    工业原料得享受奖励金而输入的,主要是从我国美洲殖民地输入的原料。

    最初发给的这类奖励金,乃是在现世纪初叶,对美洲输入的造船用品所发给的奖励

    金。所谓造船用品,包括适于建造船桅、帆桁、牙樯的木材、大麻、柏油、松脂、松香

    油。但船桅木材输入每吨二十先令的奖励金,大麻输入每吨六镑的奖励金,也推广到苏

    格兰输入英格兰的船桅木材。这两种奖励金,按原有金额无变更地继续发给,一直到满

    期之时为止。即大麻输入奖励金,于1741年1月1日国会议期终结时满期失效,船桅木材

    输入奖励金,于1781年6月24日国会议期终结时满期失效。

    柏油、松脂、松香油输入奖励金,在其继续有效期间内,经过了若干变更。原来,

    柏油和松脂每吨输入得奖励金四镑;松香油每吨输入得奖励金三镑。后来,柏油每吨输

    入奖励金四镑,仅限于按特殊方法制造的柏油,其他的良好纯洁的商用柏油,减为每吨

    四十四先令。松脂奖励金减为每吨二十先令;松香油奖励金减为每吨一镑十先令。

    按照时间的先后,第二次发给的工业原料输入奖励金,便是乔洽二世第二十一年第

    三十号法令对英国殖民地蓝靛输入所发给的奖励金了。在殖民地的蓝靛仅值上等法国蓝

    靛价格的四分之三时,按这法令,领得了每磅六便士的奖励金。这个奖励金的发给,亦

    是有限期的,但曾经数次延期,并减至每磅四便士,将于1781年3月25日国会议期终结

    时满期失效。

    第三次发给的这一类奖励金,乃是乔治三世第四年第二十六号法令对英国殖民地大

    麻或生亚麻输入所发给的奖励金了(在这期间,我国有时讨好北美殖民地,有时和它争

    执)。这个奖励金,以二十一年为期,从1764年6月24日至1785年6月24日。每七年分为

    一期。第一期每吨奖励金八镑;第二期六镑;第三期四镑。苏格兰气候不宜于种麻,虽

    亦种麻,但产量不多,品质较劣,故不得享受此种奖励金。如果苏格兰亚麻输入英格兰,

    亦可得奖励金,那对联合王国南部本地的生产,就未免是太大的妨害了。

    第四次发给的这一类奖励金,乃是乔治三世第五年第四十五号法令对美洲木材输入

    的奖励金了。期限为九年,从1766年1月1日至1775年1月1日。每三年分为一期。第一期,

    每输入好松板一百二十条,得奖励金二十先令;其他方板每五十立方呎,得奖励金十二

    先令。第二期,每输入好松板一百二十条,得奖励金十五先令;其他方板每五十立方呎,

    得奖励金八先令。第三期,每输入好松板一百二十条,得奖励金十先令;其他方板每五

    十立方呎,得奖励金五先令。

    第五次发给的这一类奖励金,乃是乔治三世第九年第三十八号法令,对英国殖民地

    生丝输入的奖励金了。限期二十一年,从1770年1月1日至1791年1月1日。每七年分为一

    期。第一期,每输入生丝价值一百镑,得奖励金二十五镑;第二期,得奖励金二十镑;

    第三期,得奖励金十五镑。但养蚕造丝,需要那么多的手工,而在北美,工价又是那么

    高,所以连这样大的奖励金,也不可能产生任何大的效果。

    第六次发给的这一类奖励金,乃是乔治三世第十一年第五十号法令,对英国殖民地

    酒桶、大桶、桶板、桶头板输入的奖励金了。限期九年,从1772年1月1日至1781年1月1

    日。三年一期,第一期,输入各物一定量,得奖励金六镑;第二期,得四镑;第三期,

    得二镑。

    第七次即最后一次发给的这一类奖励金,乃是乔治王世十九年第三十七号法令,对

    爱尔兰大麻输入的奖励金了。限期为二十一年,即从1779年6月24日至1800年6月24日,

    每七年分为一期。这和美洲大麻及生亚麻输入的奖励金,全是一样,而每一期的奖励金

    标准,亦是一样,但不象对美洲那样,奖励金不推广到生亚麻。爱尔兰生亚麻输入的奖

    励金,对不列颠这种物品的栽种,是太大的妨害了。在对爱尔兰大麻输入发给奖励金时,

    不列颠议会和爱尔兰议会之间的感情,并不比以前不列颠和美洲的感情好,但我们总希

    望,前者是在比后者更顺适的情况下发给的。

    同时,这几种商品,若从美洲输入,我们就给以奖励金,若从任何其他国家输入,

    我们即课以高的关税。我国美洲殖民地的利害关系,与祖国的利害关系,被认为是一致

    的。他们的财富,被认为是我们的财富。据说输到他们那里去的货币,会由于贸易差额,

    全部回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无论怎样在他们身上用钱,亦不致使我们减少一个铜板。无

    论就那一点说,他们的都是我们所有,用钱在他们身上,等于用钱来增进我们自己的财

    产,对本国人民有利。这样一个主义的愚妄,已为经验所充分暴露,我们无须多说一句

    话来暴露它的愚妄。如果我国美洲殖民地,真是大不列颠的一部分,此种奖励金便可认

    为是对生产的奖励金,但依然要受这类奖励金所要受的一切非难,但不受其他的非难。

    工业原料的输出,有时由于绝对禁止而受到妨碍,有时由于高的关税而受到妨碍。

    我国呢绒制造者,说服国会,使它相信,国家的繁荣,依存于他们这种业务的成功

    与推广,他们在这一点上,比任何其他种类制造业者都更成功。他们不仅从绝对禁止外

    国呢绒输入,取得了一种妨害消费者的独占,而且从禁止活羊及羊毛输出,取得了一种

    妨害牧羊者及羊毛生产者的独占。我国保证岁入的法律,有许多被人适当地指斥说,对

    那些在法律未颁布前被认为无罪的行为科以严厉处罚,实过于苛酷。但我敢说,连最苛

    酷的岁入法律,与我国商人和制造业者吵吵闹闹地硬要国会颁布,以支持他们那种荒谬

    的、不正当的独占权的某几种法律比较,亦会使人觉得平和宽大。象德拉科的法律一样,

    支持那种独占权的法律,可以说是用血写成的。

    伊丽莎白第八年第三号法令规定,输出绵羊、小羊、公羊老,初犯没收其全部货物,

    监禁一年,在某一市日,截断其左手,钉在市镇上示众;再犯,即宣告为重罪犯人,判

    处死刑。此法律的目的,在于防止我国的羊种在外国繁殖。查理二世第十三年及第十四

    年第十八号法令,又宣布输出羊毛亦犯重罪,输出者须受重犯罪人那样的刑罚,货物亦

    被没收。

    为着国家的人道名誉,我们希望这两种法律都不实施。第一种,据我所知,虽至今

    尚未明令撤除,法学家霍金斯认为至今还是有效,但那法律,也许在查理二世第十二年

    第三十二号法令第三节中,实际被取消了。查理二世的法令,虽没有明白取消前法令所

    规定的刑罚,却规定了一种新刑罚,即凡输出或企图输出羊一头,科罚金二十先令,并

    没收这头羊及其所有者对船只的部分所有权。第二种法律,则由威廉三世第七年、第八

    年第二十八号法令第四节明白撤废了。这法令宣称:“查理二世第十三年及第十四年颁

    布的禁止羊毛输出法令,把羊毛输出看做重罪。因为刑罚过于苛重,犯罪者的控诉,未

    能按法办理。该法令关于该犯罪行为定为重罪一节,着即明令撤销,宣告无效。”

    但是,这个较和缓法令所制定的刑罚,以及先前法令所制定而未经这法令撤除的刑

    罚,都还是十分严酷。除了没收货物,输出者每输出或企图输出羊毛一磅,须科罚金三

    先令;这大抵比其原价高四倍乃至五倍。而且,犯此罪的商人或任何人,不得向任何代

    理人或其他人,索取债务或要求清还账目。不问其财产如何,不问其能否交付这样重的

    罚款,法律总想使他完全破产。但人民大众的道德,还没败坏到蒙法律制定人那样,所

    以我未曾听到过有人利用这个条款。倘若犯此罪的人,不能在判决后三个月内交付罚款,

    即处以七年的流刑,未满期逃归,作为重犯处罚,不得享受僧侣的特典。船主知罪不告,

    船只及其设备没收。船长水手知罪不告,所有动产和货物没收,并处三个月的徒刑,后

    又改定为六个月的徒刑。

    为要防止输出,境内羊毛贸易,全部受到极苛刻极烦琐的限制。羊毛不得装在箱内、

    桶内、匣内,只可用布或皮革包装,外面写着三吋长的大字“羊毛”或“毛线”,否则

    没收货物及其盛器,每磅罚三先令,由所有者或包装者交纳。除了在日出及日落之间的

    时候,羊毛又不可由马或马车搬运,也不可在离海达五哩以内由陆路搬运,否则没收货

    物及车马。邻近海岸的小邑,得于一年内,对由小邑或经过小邑而运出或输出羊毛的人,

    提出控诉,如羊毛价不及十镑,则科以罚金二十镑,如在十镑以上,则科以三倍原价及

    三倍诉讼费的罚金。对居民中任何二人执行裁判,裁判所得向其他居民课税来偿还,象

    在盗窃的场合一样。倘有人私通小邑官吏,以求减免罚金,则处以徒刑五年;任何人都

    可告发。这种法规,全国通行。

    肯特及萨塞克斯二郡,限制尤为烦琐。距海岸十哩以内的羊毛所有者,必须在剪下

    羊毛后三天内,以所剪的数量及藏所,书面报告最近的海关。在其中任何部分迁移以前,

    又须以羊毛的捆数、重量,买者姓名住址,及移运地址,作同样的报告。在这二郡内,

    凡居在距海十五哩内的人,在未向国王保证,不以这样购得的羊毛的任何部分再售给距

    海十五哩内任何他人以前,不得购买任何羊毛。倘若未作这样的报告和保证,即以羊毛

    向这二郡的海边输运,一经发觉,就没收其羊毛,犯者科罚金每磅三先令。倘若未作这

    样的报告,即以羊毛存放于距海十五哩内者,查封没收其羊毛;倘在查封后,有人要求

    领还,必须对国库提出保证,在败诉时,除了其他一切处罚,还须交付三倍的诉讼费。

    在境内贸易受这样的限制时,我相信,沿海贸易决不会很自由。羊毛所有者,要输

    运或企图输运羊毛到海岸任何港埠,从那边由海道运至海岸上其他港埠,那末在他输运

    羊毛路出口港五哩以内的地方以前,须先到出口港报告羊毛包数、重量及记号,否则没

    收羊毛,并没收马、马车或其他车辆;其他各种禁止羊毛输出迄今还有效的法律,当然

    也定有各种罚则。但威廉三世第一年第三十二号法令,却又是那么宽大,它宣称:“若

    于剪毛十日后,将羊毛真实捆数及存地,亲自向最近的海关提出证明,并在羊毛迁运前

    三日,亲自向最近的海关说明其意图,就可把羊毛从剪毛地点运回家来,尽管剪毛地点,

    是在距海五哩以内的地方。”向沿海输运的羊毛,必须保证在登记的某港口起运上陆,

    倘若没有官吏在前,即行上货,则没收其羊毛,并科以每磅三先令的通常罚金。

    我国呢绒制造者,为要证明他们对国会要求施行这样异常的限制,是完全正当,竟

    然说英国羊毛具有特殊品质,比任何其他国家的羊毛都好;说他国的羊毛,不搀入若干

    英国羊毛,就不能造出有相当质量的制造品;说精良呢绒,非由英国羊毛,不能织成;

    说英国若能完全防止本国羊毛输出,就能独占几乎全世界呢绒业,没有谁能和他竞争,

    他就可随意抬高价格,售卖呢绒,并在短期间内,依最有利的贸易差额,取得非常大的

    财富。这种学说,象大多数其他为许多人民所确信的学说一样,过去为多数人民所盲目

    信从,而且至今仍为他们所信从。至于一般不懂得呢绒业或未曾研究呢绒业的人,却是

    几乎全体相信。其实,英国羊毛,不但不是制造精良呢绒所必需,而且全不适合于制造

    精良呢绒。精良呢绒,全由西班牙羊毛织成。并且,把英国羊毛搀到西班牙羊毛中去织

    造,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减低呢绒的质量。

    本书曾经说明,此等法规,不仅使羊毛价格,减低到现时应有价格以下,而且使其

    大大低于爱德华三世时代的实际价格。英格兰苏格兰合并,此法规即通行于苏格兰。据

    说,苏格兰羊毛价格因此跌了一半。《羊毛研究报告》的作者约翰•斯密,是一位极精

    明、极聪明的作者。他说,最好的英国羊毛在英国的价格,一般比阿姆斯特丹市上极劣

    羊毛通常售卖的价格低。这些法规公开提出的目的,是把这商品的价格,减至自然应有

    的价格之下;毫无疑问,它们曾产生预期的效果。

    也许有人认为,价格这样的降低,由于阻害羊毛的生产,必然大大减低这商品的年

    产额,虽不比从前低,但比现令状态下市场要是公开自由任其价格上升到自然应有水平

    时所会有的产额低。但我总相信,其年产额虽多少会受这种法规的影响,但不可能大受

    影响。羊毛的生产,不是牧羊者使用其劳动及资本的主要目标。说他从羊毛希图利润,

    不如说他从羊肉希图利润。在多数场合,羊肉的平均或普通价格,可以补偿羊毛平均或

    普通价格的不足。本书曾经说过(第一篇第十一章):“不论何种规定,如果能降低

    羊毛及羊皮价格,使低于自然应有的程度,那末在进步和耕作发达的国家,就必然稍能

    提高羊肉的价格。无论是大牲畜或小牲畜,只要是在改良的耕地上饲养,其价格必须足

    够支付地主的合理地租和农民的合理利润。所谓合理的利润,即有理由可希望从改良的

    耕地上取得的利润。如果不够,其饲养不久就会停止。羊毛羊皮如不够支付这种价格,

    那就必须由羊肉支付。前者所付愈少,后者所付必愈多。这种价格,究竟是怎样由羊的

    各部分分担,地主与农民是不关心的。他们所关心的,只是付足了价格没有。所以,在

    进步及耕作发达的国家,他们作为消费者,虽因这种规定可提高食品价格,不免受若干

    影响,但作为地主与农民,他们的利益,却不大受这种规定的影响。”所以,照这样推

    论下去,在进步及耕作发达的国家,羊毛价格这样的降低,不致引起这商品年产额的减

    少。不过,由于它使羊肉价格升涨,所以可能稍稍减低这种家畜肉的需要,从而稍稍减

    低此种家畜肉的生产。但即是这样,其影响似乎亦不很大。

    不过,对干年产量,其影响虽不很大,但对于品质,其影响却也许有人认为是非常

    的大。英国羊毛的品质,虽不比从前低,但比现今农耕状态下所应有的程度低,也许有

    人认为,品质的低,几乎与价格的低成比例。羊毛的品质,既取决于羊种、牧草及羊毛

    生产全过程中羊的管理与清洁,而牧羊者对于此等事件的注意,又一定要看羊毛价格对

    所需要的劳动和费用,能提供怎样的赔偿,这是大家可以想象得到的。但羊毛的优劣,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羊的健康、发育与体躯;改良羊肉所必要的注意,就某几点说,

    亦就很够改良羊毛了。所以,英国羊毛价格虽低,但其品质,据说,即在现世纪中,亦

    有相当的改良。价格要是好些,改良也许会大些;价格的低贱,虽然阻碍了这种改良,

    但却没有完全阻止这种改良。

    所以,此等规定的粗暴,对羊毛年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似没达到人们所预期的那

    么大(但我认为它对质的影响可能大于对量的影响);羊毛生产者的利益,虽在一定程

    度上受伤害,但总的说来,其伤害并不象一般所想象的那么大。但是,这种考究,决不

    能证明,绝对禁止羊毛输出是正当的,只不过充分证明,对羊毛输出课以重税,不会是

    不正当的。

    一国君主,对其所属各阶级人民,应给予公正平等的待遇;仅仅为了促进一个阶级

    的利益,而伤害另一阶级的利益,显然是违反这个原则的。这种禁令,正是仅仅为了促

    进制造业者的利益而伤害了羊毛生产者的利益。

    各阶级人民,都有纳税以支持君主或国家的义务。每输出羊毛一托德即三十八磅,

    课税五先令甚或十先令,就给君主提供很大的收入。这种课税,也许不象禁止输出有那

    么大的减低羊毛价格的作用,所以对羊毛生产者利益的损害程度,会少一些。对于制造

    业者,它提供了足够大的利益,因为他虽然必须以比禁止输出的场合高的价格购买羊毛,

    但与外国制造业者比较,他至少能够少付五先令或十先令的价格,而且还可省免外国制

    造业者所必须支付的运费及保险费。要想出对君主能提供很大收入,同时又对任何人都

    不会引起困难的赋税,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种禁令虽附有防止输出的各种罚则,并没有防止羊毛的输出。大家都知道,每年

    输出仍是很大的。外国市场与本国市场羊毛价格上很大的差额,对于秘密输出是那么大

    的引诱,以致严酷的法律也不能加以防止。这种不合法的秘密输出,除了秘密输出者外,

    对任何人都无利。但是,课有赋税的合法的输出,既给君主提供收入,又可省免其他更

    苛重、更难堪的赋说的征收,对国内各阶级人民都可有利。

    漂白土,由于被认为是呢绒制造及漂白所必需,故其输出所受的处罚,几乎和羊毛

    的输出相同。烟管土,虽公认和漂白土不相同,但由于很类似,而且因为漂白土有时可

    作为烟管土输出,亦受同样的禁止与处罚。

    查理二世第十三年和十四年第七号法令规定,靴、鞋或拖鞋除外,一切生皮鞣皮都

    禁止输出;这法律给我国靴匠和鞋匠以一种妨害牧畜业和鞣皮业的独占。此后,法律又

    规定,鞣皮业对每重一百一十二磅鞣皮纳轻微的税一先令,即可摆脱此种独占。他们即

    以不加制造的鞣皮输出,亦可于输出时,收回所纳国产税的三分之二。一切皮革制造品,

    都得免税输出;输出者还可收回所纳国产税全部。我国牧畜者,却仍继续受旧时独占权

    的害。牧畜者散居国内各地,彼此隔离,要团结起来,强迫他们同胞接受他们的独占、

    或摆脱他人可能强加在他们身上的独占,在他们都是极其困难的。各种制造业者,都住

    在大都市,所以能够很容易团结起来。连牛骨亦禁止输出;在这点上,制角器和制梳那

    二种不重要的行业,亦得享受一种妨害牧畜业者的独占。

    以禁止或课税方法,限制半制成品的输出,并不是皮革制造业所特有的。在一件物

    品还要加工才合于直接使用与消费时,我们的制造业者便以为那应当由他们来完成。羊

    毛线与绒线和羊毛一样,禁止输出,受同样的处罚,甚至白呢绒输出,亦须纳税;我国

    染业在这点上,取得了一种妨害呢绒业的独占。我国的呢绒制造者,虽有力防御他们自

    身,但大部分大的呢绒制造者,兼营染业。所以,用不着防御了。表壳,钟壳,表针盘,

    钟针盘,都禁止输出。我国制表者和制钟者,似乎都不愿这一类制作品的价格因外国人

    的竞购而抬高。

    爱德华三世、亨利八世和爱德华六世的一些法令,规定一切金属都禁止输出。铅锡

    列为例外,或因为此二金属极为丰饶。而其输出,又为当时王国贸易相当大的部分。威

    廉和玛利第五年第十七号法令,为要奖励开矿,允许由不列颠矿物制造的铁、铜和黄铜

    的输出,不受禁止。铜块无论产自本国或产自外国,后来威廉三世第九年和第十年第二

    十六号法令都允许输出。未加工黄铜,即所谓枪炮金属、钟铃金属或货币鉴定人金属

    (shroff-metal),却仍继续禁止输出。各种黄铜制造品都得免税输出。

    不完全禁止输出的工业原料,往往在输出时课以重税。

    乔治一世第八年第十五号法令规定,英国一切货物,无论是英国生产或制造的,按

    以前法令,在输出时须纳税的,都得免税输出。但下述各货物,却作为例外,即明矾、

    铅、铅矿、锡、鞣皮、绿矾、煤炭、梳毛机、白呢绒、菱锌矿、各种兽皮、胶、兔毛、

    野兔毛、各种毛、马匹、黄色氧化铅矿。这些物品,除了马匹,都是工业原料,半制成

    品(可视为要进一步加工的材料),或职业用具。这法令,依然要这些货物纳以前所须

    缴纳的税,即旧补助税及百分之一出口税。

    这法令又规定,有许多染色用的外国染料,得于输入时免纳一切税。但后来输出时,

    须纳一定的税,但不能算重。似乎,我国染业者,一面认为,奖励此等染料输入,于己

    有利,一面又认为,稍稍阻害其输出,于己亦有利。但是,商人为了贪欲而想出的此种

    令人注目的巧妙手法,却似乎在这里失其所望了。因为它必然使输入者注意,不超过国

    内市场需要而输入。结果,国内市场上,这类商品的供给,总是不足,这类商品的价格,

    总是比输入自由输出亦自由的场合高些。

    依照上述法令,西尼加胶或阿拉伯胶,列在染料之内,亦得免税输入。在再输出时,

    要纳轻微的税,一百一十二磅不过三便士。当时,法国独占西尼加附近生产这种染料的

    国家的贸易;英国市场不容易从生产地点直接输入来供应。干是,乔治二世第二十五年

    规定,西尼加胶,得从欧洲各地输入(那与航海条例的本首大相违背)。但此法令的目

    的,不在于奖励这种贸易,所以违反英国重商政策的普通原理,于其输入时,每一百一

    十二磅课税十先令,而在输出时,又不许退还任何部分。1755年开始的战争的胜利,使

    英国象从前的法国一样,对那些国家也享受专营贸易的特权,和议一成立,我们的制造

    者即要乘此良机,建立一种有利于他们自己但有害干这商品生产者及输入者的独占。所

    以,乔治三世第五年第三十七号法令规定,从英王陛下非洲领土输出西尼加胶,只许输

    往不列颠;象对我国美洲殖民地和西印度殖民地各列举商品一样,加上了同样的限制、

    规律、没收及处罚。诚然,其输入,一百一十二磅只纳轻税六便士,但其再输出,一百

    一十二磅须纳重税三十先令。我国制造业者的意旨,要把这全部产量运到英国来,而且,

    为要使自己能以自定的价格购买这商品,又规定其中任何部分,除非负担大的费用,不

    能再输出。事实上,这样的费用,就够阻害它的输出了。他们在这里,象在其他许多场

    合一样,都是受着贪欲的驱使,但结果同样大失所望。这种重税,是秘密输出的引诱。

    这种商品,有许多是由英国和非洲,秘密输往欧洲各制造国,尤其是荷兰。因此,乔治

    三世第十四年第十号法令,把此输出税减为每一百一十二磅纳五先令。

    按旧补助税所依据的地方税则,海狸皮一件估定为六先令八便士;1722年以前,海

    狸皮每件输入所纳的各种补助税和关税,约等于这地方税的五分之一,即一先令四便士。

    在输出时,除了旧补助税的一半即仅仅二便士外,都可退还。一种这样重要的工业原料,

    在输入时,须课这样的关税,被认为太高;于是,在1722年,地方税减为二先令六便士,

    输入税亦减为六便士。但输出时,亦仅能退还此额的一半。那次胜利的战争,使英国占

    领了产海狸最多的地方,而海狸皮又为列举商品之一,所以,其输出,就限于从美洲运

    至英国市场了。我国制造业者不久就想利用这机会。1764年,海狸皮一件输入税减为一

    便士,输出税则提高至每件七便士,并不得退还任何输入税。同法令又规定,海狸毛或

    海狸腹部输出,每磅须纳税一先令六便士,但对海狸皮输入税则无所变改,由英国人用

    英国船输入的,所纳的税仍在四先令与五先令之间。

    煤炭,可视为工业原料,亦可视为职业用具,故其输出,课有重税,现在(1783年)

    是每吨纳税五先令以上,或每纽卡斯尔煤衡量纳税十五先令以上。这在许多场合,简直

    高于炭坑所在地的商品原价,甚或高于输出港的商品原价。

    但真正职业用具的输出,一般不是通过高关税,而是通过绝对禁止来限制。于是,

    威廉三世第七年和第八年第二十号法令第八条规定,织手套和长祙的织机或机械禁止输

    出,违则不仅把输出乃至企图输出的织机或机械没收,而且须科罚金四十镑,一半归于

    国王,一半归于告发人。同样,乔治三世第十四年第七十一号法令规定,棉制造业、麻

    制造业、羊毛制造业和丝制造业使用的一切用具禁止输出,违则货物没收,犯者科罚金

    二百镑,知情不报又以船供其运输的船长,亦须科罚金二百镑。

    当死的职业用具的输出受到这么重的处罚时,活的职业用具即技工自不能听其来去

    自如。所以,乔治一世第五年法令第二十七号规定,凡引诱英国技工或制造业工人到外

    国去执行职业或传授职业者,初犯科罚一百镑以下的罚金,处三个月徒刑,并继续拘禁,

    到罚金付清之时为止;再犯即随法庭意旨,科以罚金,处十二个月徒刑,并继续拘禁,

    到罚金付清之时为止。乔治二世第二十三年第十三号法令,加重了这种处罚,即初犯科

    罚金五百镑,处十二个月徒刑,并继续拘禁,到罚金付清之时为止;再犯科罚金一千镑,

    处二年徒刑,并继续拘禁,到罚金付清之时为止。

    按照上述二法令中前一个法令,某一个人如被证明曾勾引某一技工,或某一技工如

    被证明受人引诱或答应或订约为上述目的前往外国,那末这样的技工,必须向法庭提出

    不出国的合式的保证,而在未向法庭提出此种保证以前,得由法庭拘禁。

    若有某一技工,竟自出国了,并在外国执行其职业或传授其职业,则在英王陛下的

    驻外公使或领事的警告下,或在当时阁员的警告下,必须在接警告后六个月内回国,并

    继续住在本国,否则即从那时候起,被剥夺一切国内财产的继承权,亦不得作国内任何

    人的遗嘱执行人或财产管理人,更不得继承、承受或购买国内任何土地。他自己所有的

    动产及不动产,也被国王没收,作为外国人看待,不受国王保护。

    我国自夸爱护自由。无须说明,此等规定和此等夸大的自由精神是多么矛盾。十分

    明显,这种自由,在这场合,为了商人和制造业者琐细的利益而被牺牲了。

    这一切规定可称颂的动机,是推广我国制造业。但推广的方法,不是改良自己的制

    造业,而是阻抑我们邻国的制造业,并尽可能消灭一切可恶竞争者的捣乱性竞争。我国

    制造业者认为,他们应当独占本国同胞的技能才干。通过限制某些职业在一个时间内所

    得雇用的人数,并规定一切职业须有长时间的学徒时期,他们企图局限各职业的知识,

    使仅为少数人所掌握,而且愈少愈好,他们又不愿这少数人中有一些人到外国去传授技

    能给外国人。

    消费是一切生产的唯一目的,而生产者的利益,只在能促进消费者的利益时,才应

    当加以注意。这原则是完全自明的,简直用不着证明。但在重商主义下,消费者的利益,

    几乎都是为着生产者的利益而被牺牲了,这种主义似乎不把消费看作一切工商业的终极

    目的,而把生产看作工商业的终极目的。

    对于凡能与本国产物和制造品竞争的一切外国商品,在输入时加以限制,就显然是

    为着生产者的利益而牺牲国内消费者的利益了。为了前者的利益,后者不得不支付此种

    独占所增加的价格。

    对于本国某些生产物,在输出时发给奖励金,那亦全是为了生产者的利益。国内消

    费者,第一不得不缴纳为支付奖励金所必要征收的赋税;第二不得不缴纳商品在国内市

    场上价格抬高所必然产生的更大的赋税。

    有名的与葡萄牙签订的通商条约,通过高的关税,使我国消费者不能向邻国购买我

    们本国气候所不宜生产的商品,但必须向一个遥远的国家购买这种商品,虽明知该国这

    种商品的品质较差。国内消费者,为了使本国生产者能在比较有利的条件下输出某几种

    产物到这一个遥远国家去,不得不忍受此种困难。这几种产物的强迫输出在国内市场上

    引起的增高价格,亦得由消费者支付。

    但为管理我国美洲殖民地和西印度殖民地而订立的许多法律,比我国所有其他通商

    条例,都更严重地牺牲国内消费者的利益,以顾全生产者的利益。一个大的帝国建立起

    来了,而其建立的唯一目的,便是造成一个顾客之国,使他们只能向我国各生产者的店

    铺购买我国所能供给的各种物品。我国生产者由此种独占取得的仅是价格稍稍的提高,

    而我国消费者要负担全部费用,以维持这个帝国,护卫这个帝国。为了这个目的,仅仅

    为了这个目的,我国在最近二次战争中,用去了二亿镑以上,借债一亿七千万镑以上,

    至于前此各次战争用费,还不算在里面。单单这一项借款的利息,不仅大于由殖民地贸

    易独占据说所能得到的异常的利润的全部,而且大于这贸易的价值的全部,换言之,大

    于每年平均输出到殖民地的货物价值的全部。

    谁是这重商学说体系的设计者,不难于确定。我相信,那决不是消费者,因为消费

    者的利益全被忽视了。那一定是生产者,因为生产者的利益受到那么周到的注意。但在

    生产者中,我们的商人与制造业者,又要算是主要的设计者。在这一章所讨论的商业

    条例中,我们制造者的利益,受到了最特别的注意。消费者或不如说其他生产者的利益,

    就为着制造业者的利益而被牺牲了。
国富论(第四篇) 第九章 论重农主义即政治经济学中把
    第九章论重农主义即政治经济学中把

    土地生产物看作各国收入及财富的唯一

    来源或主要来源的学说

    关干重商主义,我觉得有详细说明的必要。但政治经济学中的重农主义,却不需要

    这么长的说明。

    据我所知,把土地生产物看作各国收入及财富的唯一来源或主要来源的学说,从来

    未被任何国家所采用;现在它只在法国少数博学多能的学者的理论中存在着。对于一种

    未曾、也许永远不会危害世界上任何地方的学说的谬误,当然不值得长篇大论去讨论。

    不过,对于这个极微妙的学说,我将尽我所能,明确说出它的轮廓。

    路易十四有名的大臣科尔伯特,为人正直,而且勤勉异常,有渊博的知识,对于公

    共账目的检查,又富有经验,极其精明。总之,在各方面,他的能力都使他对于公共收

    入的征收与支出,能搞得井井有条。不幸,这位大臣抱有重商主义的一切偏见。这种学

    说,就其性质与实质说,就是一种限制与管理的学说,所以,对于一个惯于管理各部公

    务,并设置必要的制裁与监督,使各部事务不逾越其适当范围,而又勤苦工作的事务家,

    是很合脾胃的。他对于一个大国的工业及商业所采用的管理方式,与管理各部公务的方

    式一样;他不让各个人在平等自由与正义的公平计划下,按照各自的路线,追求各自的

    利益,却给某些产业部门以异常的特权,而给其他产业部门以异常的限制。他不仅象欧

    洲其他大臣一样;更多地鼓励城市产业,很少鼓励农村产业;而且他还愿意压抑农村产

    业,以支持城市产业。为了使城市居民得以廉价购买食物,从而鼓励制造业与国外贸易,

    他完全禁止谷物输出;这样就使农村居民不能把其产业产品的最重要部分,运到外国市

    场上去。这种禁令,加上旧日限制各省间谷物运输的各省法规,再加上各省对耕作者的

    横征暴敛,就把这个国家的农业,压抑得不能依照自然趋势,按其肥沃土壤和极好气候

    所应有的发展程度而发展了。这种销沉沮丧的状态,在全国各地都多少感觉到了;关于

    发生这种状态的原因,有许多方面业已开始深讨。科尔伯特鼓励城市产业过于鼓励农村

    产业的办法,似乎是此中原因之一。

    谚语说,矫枉必须过正。主张把农业视为各国收入与财富的唯一来源的这些法国学

    者们,似乎采用了这个格言。由于在科尔伯特的制度中,和农村产业比较,城市产业确

    是过于受到重视,所以在这些重农主义学者的学说中,城市产业就必定受到轻视。

    他们把一般认为在任何方面对一国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有所贡献的各阶级人民,分

    为三种。第一种,土地所有者阶级;第二种,耕作者、农业家和农村劳动者阶级,对于

    这一阶级,他们给以生产阶级这一光荣称号;第三种,工匠、制造者和商人阶级,对于

    这一阶级,他们给以不生产阶级这一不名誉的称号。

    所有者阶级,所以对年产物有贡献,是因为他们把金钱花在土地改良上,花在建筑

    物、排水沟、围墙及其他改良或保养上,有了这些,耕作者就能以同一的资本,生产更

    多的生产物,因而能支付更大的地租。这种增高的地租,可视为地主出费用或投资改良

    其土地所应得的利息或利润。这种费用,在这个学说中,称为土地费用。

    耕作者或农业家所以对年产物有贡献,是因为他们出费用耕作土地。在重农主义体

    系中,这种费用称为原始费用和每年费用。原始费用包括:农具、耕畜、种子以及农业

    家的家属、雇工和牲畜。在第一年度耕作期间(至少在其大部分期间)或在土地有若干

    收获以前所需的维持费。每年费用包括:种子、农具的磨损以及农业家的雇工、耕畜和

    家属(只要家属中某些成员可视为农业雇工)每年的维持费。支付地租后留给他的那一

    部分土地生产物,首先应该足以在相当期间内,至少在他耕种期间内,补偿他的全部原

    始费用并提供资本的普通利润;其次应该足以补偿他全部的每年费用,并提供资本的普

    通利润。这两种费用,是农业家用于耕作的两种资本;倘若这两种资本不经常地回到他

    手中,并给他提供合理的利润,他就不能与其他职业者处在同等地位经营他的业务;他

    为了自身的利益,必然会尽快地放弃这种职业,而寻求其他职业。为使农业家能继续工

    作所必需的那一部分土地生产物,应视为农业的神圣基金,倘若地主加以侵害,就必然

    会减少他自己土地的产物,不要多少年,就会使农业家不但不能支付此种苛酷的地祖,

    而且不能支付应当支付的合理地租。地主应得的地租,只是把先前用于生产总产物或全

    部产物所必需的一切费用完全付清之后留下来的纯产物。因为耕作者的劳动,在付清这

    一切必要费用之后,还能提供这种纯产物,所以在这种学说中,这个阶级才被尊称为生

    产阶级。而且由于同一理由,他们的原始费用和每年费用,在这种学说中。亦被称为生

    产性费用,团为这种费用,除了补偿自身的价值外,还能使这个纯产物每年再生产出来。

    所谓土地费用,即地主用来改良土地的费用,在这种学说中,亦被尊称为生产性费

    用。此等费用的全部及资本的普通利润,在还未通过增高的地租完完全全还给他主以前,

    这增高的地租,应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教会不应课以什一税,国王亦不应课以赋税。

    不然,就会妨害土地的改良,从而妨害教会自身的什一税的未来增加,也妨害国王自身

    的赋税的未来增加。因为在良好状态下,此等土地费用,除了再生产它自身全部价值以

    外,还能在若干时间以后,使纯产物再生产出来,所以在这种学说中,它亦被称为生产

    性费用。

    在这种学说中,被称为生产性费用的,就只有这三种,即地主的土地费用,农业家

    的原始费用及每年费用。其他一切费用,其他一切阶级人民,即使一般认为最生产的那

    些人,亦因为这个缘故,被视为是完全不生产的。

    按人们一般的见解,工匠与制造者的劳动,是极能增加土地原生产物的价值的,但

    在这种学说中,工匠和制造者却特别被视为完全不生产的阶级。据说,他们的劳动,只

    偿还雇用他们的资本并提供其普通利润。这种资本乃是雇主垫付给他们的原材料、工具

    与工资,是被指定用来雇用他们、维持他们的基金。其利润乃是被指定用来维待他们的

    雇主的基金。他们的雇主,垫付他们以他们工作所需的原材料、工具及工资,也同样垫

    付他自己以维持他自己所需的费用。他所垫付的这种维持费,通常和他在产品价格上所

    希冀的利润成比例。倘若产品价格不够偿还他为自己而垫付的维持费,以及为劳动者而

    垫付的原材料、工具与工资,那他就显然没有偿还他所投下的全部费用。所以制造业资

    本的利润,并不象土地的地租一样,是还清全部费用以后留下的纯产物。农业家的资本,

    象制造者的资本一样,给资本所有者提供利润,但农业家能给他人提供地租,制造者却

    不能够。所以用来雇用并维持工匠、制造业工人的费用,只延续——如果可以这样说—

    —它自身价值的存在,并不能生产任何新的价值。这样,它是全无生产或不生产的费用。

    反之,用来雇用农民或农村劳动者的费用,却除了延续它本身价值的存在,还生产一个

    新的价值,即地主的地租。因此,它是生产性费用。

    商业资本和制造业资本,同样是不生产的。它只能延续它自身价值的存在,不能生

    产任何新价值。其利润,不过是投资人在投资期间内或收得报酬前为自身而垫付的维持

    费的补偿,换言之,不过是投资所需用费的一部分的偿还而已。

    工匠和制造业工人的劳动,对于土地原生产物全年产额的价值,不能有什么增加。

    诚然,他们的劳动,对于土地原生产物某特定部分的价值,确有很大的增加,但他们在

    劳动时要消费原生产物其他部分。他们对这部分的消费,恰好等于他们对那部分的增加。

    所以,无论在那一个时间,他们的劳动,对全部的价值,也没有一点的增加。例如,制

    造一对花边的人,有时会把仅值一便士的亚麻的价值,提高到三十镑。乍看起来,他似

    乎把一部分原生产物的价值,增加了约七千二百倍,但其实,他对原生产物全年产额的

    价值,毫无所增。这种花边的制造,也许要费他二年劳动。花边制成后,他所得的那三

    十镑,只不过补还这二年他给自己垫付的生活资料罢了。他每日、每月或每年的劳动,

    对于亚麻所增加的价值,只不过补偿这一日、一月或一年他自身消费掉的价值。所以,

    无论在什么时候,他对土地原生产物全年产额的价值,都没有一点的增加。他继续消费

    的那部分原生产物,总是等于他继续生产的价值。被雇在这种费用多而又不重要的制造

    业上的人,大部分都是非常贫穷的。这种现象,可使我们相信,他们制造品的价格,在

    普通场合,并没有超过他们生活资料的价值。但就农业家及农村劳动者的工作说,情形

    就不相同了。在一般情况下,他们的劳动,除了补还他们的全部消费,和雇用并维持工

    人及其雇主的全部费用外,还继续生产一个价值,作为地主的地租。

    工匠、制造业工人、商人,只能由节俭来增加社会的收入与财富,或按这种学说的

    说法,只能由克己,即自行剥夺自己生活资料基金的一部分,以增加社会的收入或财富。

    他们每年所再生产的,只是这种基金。所以,倘若他们每年不能节省若干部分,倘若不

    能每年自行剥夺若干部分的享受,则社会的收入与财富,就丝毫不能因他们的劳动而有

    所增加。反之,农业家及农村劳动者却可享受其自己生活资料基金全部,同时仍可增加

    社会的收人与财富。他们的劳动,除了给自己提供生活资料以外,还能每年提供一种纯

    产物;增加这种纯产物,必然会增加社会的收入与财富。所以,象法国、英国那样以地

    主和耕作者占人民中大部分的国家,就能由勤劳及享乐而致富。反之,象荷兰、汉堡那

    样以商人、工匠和制造业工人占人民中大部分的国家,却只能由节俭与克己而致富。境

    况如此不同的国家,利害关系也极不相同,所以普通国民性也极不相同。在前一类国家

    中,宽大、坦白和友爱,自成为普通国民性的一部分。在后一类国家中,自会养成偏狭、

    卑鄙和自私心,厌恶一切社会性娱乐与享受。

    不生产阶级,即商人、工匠、制造业工人的阶级,是由其他两阶级——土地所有者

    阶级及耕作者阶级——维持与雇用的。这一阶级工作的材料,由他们供给,这一阶级的

    生活资料基金,由他们供给,这一阶级在工作时所消费的谷物和牲畜,亦由他们供给。

    不生产阶级一切工人的工资以及他们一切雇主的利润,最终都须由地生及耕作者支付。

    这些工人和这些雇主,严格地说,是地主和耕作者的佣人。他们与家仆的区别,仅为一

    在户外工作、一在户内工作。这两种人依赖同一主人出资来养活。他们的劳动,都是不

    生产的,都不能增加土地原生产物总额的价值。它不但不能增加这总额的价值,还是一

    种必须从这总额中支付的支出。

    不过,对于其他二阶级,这个不生产阶级,不仅有用,而且是大大有用。有了商人、

    工匠和制造业工人的劳动,地主与耕作者才能以少得多的自己劳动的产物,购得他们所

    需的外国货物及本国制造品。要是他们企图笨拙地、不灵巧地亲自输入或亲自制造这些

    东西,那就要花大得多的劳动量。借着不生产阶级的帮助,耕作者能专心耕作土地,不

    致为其他事务分心。专心的结果,耕作者所能生产的产品便更多了。这种更多的产品,

    能够充分补偿他们自己和地主雇用并维持这一不生产阶级所费的全部费用。商人、工匠

    和制造业工人的劳动,就其本身性质说,虽是完全不生产的,但间接有助于土地生产物

    的增加。他们的劳动,使生产性劳动者专心于原有职业,即耕作土地,因而增进生产性

    劳动者的生产力。耕耘这一业务,往往由于不以耕耘为业的人的劳动,变得更简易,变

    得更好。

    就任何一点说,限制或阻害商人、工匠及制造业工人的产业,都不是地主及耕作者

    的利益。这一不生产阶级越自由,他们之间各种职业的竞争越激烈,其他二阶级所需的

    外国商品及本国制造品,就将以越低廉的价格得到供给。

    压迫其他二阶级,也不可能是不生产阶级的利益。维持并雇用不生产阶级的,乃是

    先维持耕作者再维持地主以后剩留下来的剩余土地生产物。这剩余额越大,这一阶级的

    生计与享乐,必越得到改进。完全正义、完全自由、完全平等的确立,是这三阶级同臻

    于最高度繁荣的最简单而又最有效的秘诀。

    在荷兰和汉堡那样主要由商人、工匠和制造业工人这一不生产阶级构成的商业国家

    中,这一类的人,也是这样由地主及土地耕作者来维持和雇用的。但其中有一区别,亦

    只有一区别,即这些地主与耕作者,大部分都离这些商人、工匠和制造业工人非常的远,

    换言之,供后者以工作材料和生活资料基金的,乃是其他国家的居民,其他政府的人民。

    但这样的商业国,不仅对其他各国居民有用,而且大大有用。其他各国居民,本应

    在国内找得商人、工匠和制造业工人,但由于国家政策的某种缺点,不能在国内找到他

    们。有了商业国,这种极其重要的缺陷,就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填补。

    对此等商业国的贸易或其所供给的商品征课高关税,以妨害或抑制此等商业国的产

    业,决不是有田地的国家——如果我可以这样说——的利益。这种关税,提高这些商品

    的价格,势必减低用以购买商业国商品的它们自己土地的剩余生产物或其价格的真实价

    值。这种关税的唯一作用是,妨害此等剩余生产物的增加,从而妨害它们自己土地的改

    良与耕作。反之,准许一切此等商业国享有贸易上最完全的自由,乃是提高这种剩余生

    产物价值,鼓励这种剩余生产物增加,并从而鼓励国内土地改良及耕作的最有效方策。

    这种完全的贸易自由,就以下一点说,也是最有效的方策。它在适当期间,供他们

    以国内所缺少的工匠、制造业工人及商人,使得他们在国内感到的那种最重要缺陷,在

    最适当、最有利的情况下得到填补。

    土地剩余生产物不断增加,到了相当时期,所创造的资本,必有一部分不能按普通

    利润率没在改良土地或耕作土地上。这一剩余部分,自会改用于在国内雇用工匠与制造

    业工人。国内的工匠与制造业工人,能在国内找得他们工作的材料和生活资料基金,所

    以,即使技术与熟练程度远不如人,亦能立即与商业国同类工匠及制造业工人,以同样

    低廉的价格,作成他们的产品,因为此等商业国同类工匠与制造业工人,必须从很远很

    远的地方运来所需的材料与生活资料。即使由于缺少技术与熟练程度,他们在一定时间

    内,不能和此等商业国同类工匠及制造业工人,以同样低廉的价格,作成他们的产品,

    但也许能够在国内市场上,以同样低廉的价格出售他们的产品,因为此等商业国同类工

    匠及制造业工人制造的货物,必须由很远很远的地方运来。而且,在他们的技术与熟练

    程度改进了的时候,他们很快就能以更低廉的价格出售他们的产品。于是,此等商业国

    的工匠与制造业工人,将在那些农业国的市场上遇着竞争者,不久以后,就不得不贱卖,

    被赶出市场。随着技术与熟练程度的逐渐改进,此等农业国制造品的低廉,将使其制造

    品在适当时期,推广到国内市场之外,即椎销于许多国外市场,并在那里,按同样的方

    式,逐渐把此等商业国的许多制造品排挤出去。

    农业国原生产物及制造品不断增加,到了相当时期,所创造的资本,必有一部分不

    能按普通利润率,投在农业或制造业上。这一部分资本,自会转投在国外贸易上,把国

    内市场上不需要的过剩的原生产物及制造品,运到外国去。在输出本国生产物时,农业

    国商人,亦将比商业国商人处于更有利地位,象农业国工匠及制造业工人,比商业国工

    匠及制造业工人,处于更有利地位一样。后者必须在远地寻求货物、原料与食品,前者

    能在国内找得这些东西。所以,即使他们航海技术较为低劣,他们亦能和商业国商人,

    以同样低廉的价格,在外国市场上出售他们的货物。如果有同等的航海技术,就能以更

    低廉的价格出售了。因此,在国外贸易这一部门,他们不久就能和商业国商人竞争,并

    在相当期间,把此等商人全部排挤出去。

    所以,按照这个宽宏制度,农业国要培育本国的工匠、制造业工人与商人,最有利

    的方法,就是对一切其他国家的工匠、制造业工人与商人给予最完全的贸易自由。这样

    就能提高国内剩余土地生产物的价值,而这种价值的不断增加,就将逐渐建立起来一笔

    基金,它在相当时期内,必然把所需的各种工匠、制造业工人及商人培育起来。

    反之,倘若农业国以高关税或禁令压抑外国人民的贸易,就必然在两个方面妨害它

    本身的利益。(一)提高一切外国商品及各种制造品的价格,必然减低用以购买外国商

    品及各种制造品的本国剩余土地生产物的真实价值;(二)给予本国商人、工匠与制造

    业工人以国内市场的独占,就提高工商业利润率,使高于农业利润率,这样就把原来投

    在农业上的资本的一部分吸引到工商业去,或使原要投在农业上的那一部分资本,不投

    到农业上。所以,这个政策在两个方面妨害农业。(一)减低农产物的真实价值,因而

    减低农业利润率;(二)提高其他一切资本用途的利润率。农业因此成为利益较少的行

    业,而商业与制造业却因此变得更有利可图。各个人为了自身的利益,都企图尽可能把

    资本及劳动从前一类用途改投到后一类用途。

    农业国通过这种压制政策,虽能以比在贸易自由情况下稍大的速度(这大有疑问)

    培育本国的工匠、制造业工人及商人,但这是在其尚未十分成熟以前,过早地把他们培

    育起来(如果可这样说)。过速地培育一种产业,结果就会压抑另一种更有价值的产业。

    对于仅能补偿所投资本并提供其普通利润的产业,如以过于急速的方法加以培育,结果

    就会压抑另一种产业,即除了补偿资本并提供其利润以外,还能提供一种纯产物作为地

    主地租的产业。过于急速地鼓励全不生产的劳动,必然压抑生产性劳动。

    至于按照这个学说,土地年产物全部是怎样在上述那三个阶级之间进行分配,不生

    产阶级的劳动为什么只补还它所消费的价值,而不增加那全额的价值,则由这一学说的

    最聪明、最渊博的创始者魁奈,用一些数学公式表明出来了。在这些公式中,他对第一

    个公式特别重视,标名为《经济表》。他想象在最完全的自由状态下,因而是在最繁荣

    的状态下,在年产物能提供最大量纯产物,而各阶级能在全部年产物中享有其应得部分

    的情况下,他用第一个公式把想象的这种分配的进行方式表述出来。接着,有几个公式,

    又把在有各种限制及规章条例的状态下,在地主阶级和不生产阶级受惠多于耕作者阶级

    的状态下,在这两个阶级侵蚀生产阶级应得部分的状态下,他所想象的这种分配的进行

    方式,表述出来。按照这个学说,最完全自由状态所确立的自然分配,每一次受侵蚀,

    每一次受侵害,都必然会不断地多少减损年产物的价值与总和,因而使社会收入与财富

    逐渐减少。减少的程度,必按照侵蚀程度,必按照自然分配所受的侵害程度,而以较速

    或较缓的程度,日益加剧。这些公式,把这学说认为必和这自然分配所受不同侵害程度

    相适应的不同减少程度,表述出来。

    有些有思想的医生,以为人体的健康只能靠食物及运动的正确养生方法来保持,稍

    有违犯,即将按违犯程度的比例而引起相等程度的疾病。但经验似乎告诉我们,在各种

    不同的养生方法下,人类身体常能保持最良好的状态,至少从表面上看是这样,甚至在

    一般认为很不卫生的情况下,也能保持健康。其实,人体的健康状态,本身就含有一种

    未被发觉的保卫力量,能在许多方面预防并纠正极不良卫生方法的不良结果。魁奈自己

    就是一个医生并且是个极有思想的医生,他似乎对于国家亦抱有同样的概念,以为只有

    在完全自由与完全公平的正确制度下,国家才能繁荣发达起来。他似乎没有考虑到,在

    国家内,各个人为改善自身境遇自然而然地、不断地所作的努力,就是一种保卫力量,

    能在许多方面预防并纠正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公平和压抑的政治经济的不良结果。这种政

    治经济,虽无疑会多少阻碍一国趋于富裕繁荣的发展,但不能使其完全停止,更不能使

    一国后退。如果一国没有享受完全自由及完全正义,即无繁荣的可能,那世界上就没有

    一国能够繁荣了。幸运的是,在国家内,自然的智慧,对于人类的愚蠢及不公正的许多

    恶影响,有了充分的准备,来做纠正,正如在人体内,自然的智慧,有充分准备,来纠

    正人类的懒惰及无节制的不良结果一样。

    但是,这种学说最大的谬误,似乎在于把工匠、制造业工人和商人看做全无生产或

    全不生产的阶级。这种看法的不适当,可由下面的话来说明。

    第一,这种学说也承认这一阶级每年再生产他们自身每年消费的价值,至少是延续

    了雇用他们和维持他们的那种资财或资本的存在。单就这一点说,把无生产或不生产的

    名称加在他们头上,似乎很不妥当。只生一男一次来代替父母、延续人类而不能增加人

    类数目的婚姻.不能称为不生儿育女的婚姻。诚然,农业家与农村劳动者,除补偿维持

    他们和雇用他们的资财以外,每年还再生产一种纯产物,作为地主的地租。生育三个儿

    女的婚姻,确比仅生育两个儿女的婚姻更有生产力,而农民与农村劳动者的劳动,确比

    商人、制造业工人与工匠的劳动更有生产力。但是,一个阶级的更多的生产,决不能使

    其他阶级成为无生产或不生产的。

    第二,无论怎样说,把工匠、制造业工人与商人,和家仆一样看待,似乎是完全不

    适当的。家仆的劳动,不能延续雇用他们和维持他们的基金的存在。他们的维持与雇用,

    全由主人出费用;他们所搞的工作,在性质上并没有偿还这种费用的可能。他们的工作,

    大都是随生随灭的事务,不固定在亦不实现在任何可卖商品上,以补偿他们工资及维持

    费的价值。反之,工匠、制造业工人与商人的劳动,却自然而然地固定在并实现在可卖

    商品上。因此,在讨论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劳动那一章中,我把工匠、制造业工人及商

    人,归到生产性劳动者内,而把家仆归到无生产或不生产的劳动者内。

    第三,无论根据何种假设,说工匠、制造业工人和商人的劳动,不增加社会的真实

    收入,都似乎是不妥当的。例如,即使我们假定(象这种学说所假定的一样),这一阶

    级每日、每月或每年所消费的价值,恰好等于他们每日、每月或每年所生产的价值,亦

    不能因此便断言,他们的劳动,对社会的真实收入,对社会上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的真

    实价值,无所增加。例如,某一工匠,在收获后六个月时间,作成了值十镑的作业,那

    末即使他同时消费了值十镑的谷物及其他必需品,他实际上亦对社会的土地和劳动的年

    产物,增加了十镑的价值。在他消费半年收入即价值十镑的谷物及其他必需品时,他又

    生产了一个等价值的产品,使他自己或别人能购买相等的半年收入。所以,这六个月时

    间所消费及所生产的价值,不等于十镑,而等于二十镑。诚然,无论在什么时候,只存

    在着这十镑的价值,但若这价值十镑的谷物及其他必需品,不为这工匠所消费,而为一

    兵土或一家仆所消费,那末在六个月终,还存在的那一部分年产物的价值,就比这工匠

    劳动的场合要少十镑的价值了。所以,即使他所生产的价值,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没有

    超过他所消费的价值,但无论在什么时候,市场上货物实际存在的价值,都赖有他的生

    产,能比没有他生产的场合大。

    此种学说的拥护者往往说,工匠、制造业工人与商人的消费,等于他们所生产的价

    值。在他们这样说时,其意思也许只是,他们的收入,或指定供他们消费的基金,等于

    他们所生产的价值。如果他们的话表达得确切些,如果他们只说,这一阶级的收入等于

    这一阶级所生产的价值,读者们也许更容易想到,这一阶级从这个收入节省下来的东西,

    必会多少增加社会的真实财富。但为了要说出一种象似议论一样的东西,他们不得不照

    他们本来的说法来说了。然而,即使假定事情真如他们所假设一样,那种议论亦是非常

    不得要领的。

    第四,农业家及农村劳动者,如果不节俭,即不能增加社会的真实收入即其土地和

    劳动的年产物,这和工匠、制造业工人及商人是一样的。任何社会的土地和劳动的年产

    物,都只能由两种方法来增加。其一,改进社会上实际雇用的有用劳动的生产力;其二,

    增加社会上实际雇用的有用劳动量。

    有用劳动的生产力的改进,取决于:(一)劳动者能力的改进;(二)他工作所用

    的机械的改进。因为工匠及制造业工人的劳动,能比农业家和农村劳动者的劳动,实行

    更细密的分工,使每个工人的操作更为单纯,所以就工匠及制造业工人说,这两种改进

    都能达到高得多的程度。因此,在这方面,耕作者阶级并不比工匠及制造者阶级处于优

    越地位。

    任何社会实际雇用的有用劳动量的增加,必完全取决于雇用有用劳动的资本的增加;

    这种资本的增加,又必恰好等于收入(资本管理人的收入或资本出借人的收入)的节省

    额。如果商人、工匠和制造业工人,真如这一学说所设想的那样,自然而然地比地主及

    耕作者更有节俭储蓄的倾向,那末他们也就更能够增加本社会所雇用的有用劳动量,因

    而更能够增加本社会的真实收入即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

    第五,即使一国居民的收入,真如这一学说所设想的那样,全由其居民劳动所能获

    得的生活资料构成,在其他一切条件都相等的场合,工商业国的收入,亦必比无工业或

    无商业的国家的收入大得多。一国通过商业及工业每年能从外国输入的生活资料量,就

    比其土地在现有耕作状态下所能提供的多。城市居民,虽往往没有田地,亦能靠自身的

    劳动得到大量的他人土地原生产物,不仅获得工作的原料,而且获得生活资料基金。城

    市与其邻近农村的关系,往往即是一个独立国家与其他独立国家的关系。荷兰就是这样

    从其他国家得到他们生活资料的大部分。活牲畜来自霍耳斯廷及日兰德;谷物来自几乎

    欧洲各个国家。小量的制造品,能购买大量的原生产物。所以,工商业国自然以小部分

    本国制造品来交换大部分外国原生产物;反之,无工商业的国家,就大都不得不费去大

    部分本国原生产物,来购买极小部分的外国制造品。前者所输出,仅能维持极少数人,

    供应极少数人使用,但所输入,却为多数人的生活资料及供应品。后者所输出,是多数

    人的供应品及生活资料,但所输入的却只是极少数人的供应品及生活资料。前一类国家

    的居民,总能享用比其土地在现有耕作状态下所能提供的多得多的生活资料。后一类国

    家的居民,却只能享用少得多的生活资料。

    这一学说虽有许多缺点,但在政治经济学这个题目下发表的许多学说中,要以这一

    学说最接近千真理。因此,凡愿细心研讨这个极重要科学的原理的人,都得对它十分留

    意。这一学说把投在土地上的劳动,看做唯一的生产性劳动,这方面的见解,未免失之

    偏狭;但这一学说认为,国民财富非由不可消费的货币财富构成,而由社会劳动每年所

    再生产的可消费的货物构成,并认为,完全自由是使这种每年再生产能以最大程度增进

    的唯一有效方策,这种说法无论从哪一点说,都是公正而又毫无偏见的。它的信徒很多。

    人们大都爱好怪论,总想装作自己能理解平常人所不能理解的东西;这一学说与众不同,

    倡言制造业劳动是不生产的劳动,也许是它博得许多人赞赏的一个不小的原因。在过去

    数年间,他们居然组成了一个很重要的学派,在法国学术界中,取得了经济学家的名称。

    他们的作品,把许多向来不曾有人好好研究过的题目,提到大众面前讨论,并使国家行

    政机关在一定程度上赞助农业,所以对于他们的国家,他们确有贡献。就因为他们这种

    说法,法国农业一向所受的各种压迫,就有好几种得到了解脱。任何未来的土地购买者

    或所有者都不得侵犯的租期,已由九年延长到二十七年了。往昔国内各省间谷物运输所

    受各省的限制,完全废除了;输出谷物到外国的自由,在一切普通场合,亦由王国的习

    惯法所确认了。这个学派有许多著作,不仅讨论真正的政治经济学,即讨论国民财富的

    性质与原因,而且讨论国家行政组织其他各部门。这些著作,都绝对遵循魁奈的学说,

    不加任何修改。因此,他们的著作大部分都和他的学说相同。对于这学说,曾作最明白、

    最联贯的阐述的,乃是曾任马提尼科州长的里维埃所著《政治社会的自然与基本制度》

    那一小册子。这整个学派,对于他们的大师的称扬,不下于古代任何哲学学派对其创立

    者的称扬。不过,这学派的大师自己倒是非常谦虚、非常朴质的。有一位勤勉而可尊敬

    的作者米拉波说,“从有世界以来,有三个大发明在极大程度上给政治社会带来安定,

    这些发明,与其他丰富和装饰政治社会的许多发明无关。第一,是文字的发明,只有它

    使人类能把其法律、契约、历史和发明照原样传达下去。第二,是货币的发明,它使各

    文明社会联结起来。第三,是《经济表》,它是其他二种发明的结果,把这二者的目标

    弄得齐全,使它们完善了;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发现,而我们的子孙将从此获得利

    益。”

    近代欧洲各国的政治经济学,比较有利于制造业及国外贸易,即城市产业,比较不

    利于农业,即农村产业;其他各国的政治经济学,则采用不同的计划,比较有利于农业,

    比较不利于制造业及国外贸易。

    中国的政策,就特别爱护农业。在欧洲,大部分地方的工匠的境遇优于农业劳动者,

    而在中国,据说农业劳动者的境遇却优于技工。在中国,每个人都很想占有若干土地,

    或是拥有所有权,或是租地。租借条件据说很适度,对于租借人又有充分保证。中国人

    不重视国外贸易。当俄国公使兰杰来北京请求通商时,北京的官吏以惯常的口吻对他说,

    “你们乞食般的贸易!”除了对日本,中国人很少或完全没有由自己或用自己船只经营

    国外贸易。允许外国船只出入的海港,亦不过一两个。所以,在中国,国外贸易就被局

    限在狭窄的范围,要是本国船只或外国船只能比较自由地经营国外贸易,这种范围当然

    就会大得多。

    制造品常常是体积小价值大,能以比大部分原生产物更小的费用由一国运至他国,

    所以在所有国家,它们都是国外贸易的主要支柱。而且在幅员不象中国那么广大而国内

    贸易不象中国那么有利的国家,制造业亦常需要国外贸易来支持。设无广阔的国外市场,

    那在幅员不大仅能提供狭小国内市场的国家,或在国内各省间交通不方便而国内某地生

    产物不能畅销国内各地的国家,制造业就没有好好发展的可能。必须记住,制造业的完

    善,全然依赖分工,而制造业所能实行的分工程度,又必然受市场范围的支配,这是我

    们曾经说过的。中国幅员是那么广大,居民是那么多,气候是各种各样,因此各地方有

    各种各样的产物,各省间的水运交通,大部分又是极其便利,所以单单这个广大国内市

    场,就够支持很大的制造业,并且容许很可观的分工程度。就面积而言,中国的国内市

    场,也许并不小于全欧洲各国的市场。假设能在国内市场之外,再加上世界其余各地的

    国外市场,那末更广大的国外贸易,必能大大增加中国制造品,大大改进其制造业的生

    产力。如果这种国外贸易,有大部分由中国经营,则尤有这种结果。通过更广泛的航行,

    中国人自会学得外国所用各种机械的使用术与建造术,以及世界其他各国技术上、产业

    上其他各种改良。但在今日中国的情况下,他们除了模仿他们的邻国日本以外,却几乎

    没有机会模仿其他外国的先例,来改良他们自己。

    古埃及和印度政府的政策,似亦比较有利于农业,比较不利于其他一切职业。

    古埃及和印度,都把全体人民分成若干阶级或部族,由父至子,世袭某一特定职业

    或某一种类职业。僧侣的儿子,必然是僧侣;士兵的儿子,必然是士兵;农业劳动者的

    儿子,必然是农业劳动者;织工的儿子,必然是织工;缝工的儿子,必然是缝工;余可

    类推。在这两国,僧侣阶级占最高地位,其次是士兵;而农业家及农业劳动者阶级,在

    地位上都高于商人及制造者阶级。

    这两国的政府都特别注意农业的利益。古埃及国王为使尼罗河灌溉各地而兴建的水

    利工程,在古代是很有名的;其遗迹至今还为旅行者所赞赏。印度古代各王公为使恒河

    及许多河流灌溉各地而兴建的同种工程,虽不如前者有名,但是一样伟大。所以,这两

    国虽亦间有粮食不足情况,但都以粮食丰饶而闻名于世。那里虽都是人烟极其稠密,但

    在一般丰年,他们都能输出大量谷物到邻国去。

    古埃及有畏海的迷信;印度教不许教徒在水上点火,因而不许教徒在水上烹调任何

    食物,所以实际上就等于禁止教徒作远海的航行。埃及和印度人都几乎完全依赖外国航

    业,来输出他们的剩余生产物。这样的依赖,必然限制市场,所以必然阻害剩余生产物

    的增加。而且,它对制造品增加的阻害,在程度上必然大于对原生产物增加的阻害。与

    最重要部分的土地原生产物比较,制造品需要大得多的市场。一个鞋匠一年可制造三百

    多双鞋,但其家属一年也许不会穿坏六双。所以,他至少要有五十家象他那样的家属来

    光顾他,不然,他自身劳动的全部产物即无法售脱。在任何一个大国,即使人数最多的

    那一类工匠,在国内居民中所占比例,很少在五十分之一或百分之一以上。但在英国和

    法国那样的大国,据一些作家计算,以农业为职业的人数占全国居民二分之一,据另一

    些作家计算,则为三分之一,但据我所知,没有一个作家计算为五分之一以下。英法两

    国的农产物,大部分在国内消费,那末照此等计算,每一家农民,只须一家、两家至多

    四家象他那样的家属来光顾,就可售脱他的全部劳动生产物。所以,农业和制造业比较,

    更能在市场有限这个不利情况下来维持自己。诚然,在古埃及和印度,外国市场的狭窄,

    在一定程度上由内地航运的便利得到补偿,内地航运十分有利地给本国各地各种生产物

    开拓了全国性的市场。而且,印度幅员很大,所提供的国内市场亦很大,足够支持许多

    种类制造业。但在古埃及,则幅员很小,不及英国,所以国内市场总是很小,不能维持

    许多种类制造业。以此之故,孟加拉,即通常输出谷物最多的印度一个省,所以引人注

    意,与其说因为它输出了许多谷物,无宁说因为它输出了许多种类制造品。反之,古埃

    及虽亦输出若干制造品,尤其是精麻布及其他某几种货物,但终以输出大量谷物而闻名

    于世。有一个长时期,它是罗马帝国的谷仓。

    中国和古埃及的各君主,以及印度各时代割据各王国的君主,其收入全部或绝大部

    分都是得自某种地税或地租。这种地税或地租,象欧洲的什一税一样,包含一定比例的

    土地生产物(据说是五分之一),或由实物交付,或估价由货币交付;随各年收获丰歉

    的不同,租税也一年不同于一年。这样,此等国家的君王,当然特别注意农业的利益,

    因为他们年收入的增减,直接取决于农业的盛衰。

    古希腊各共和国和古罗马的政策,重视农业,而不重视制造业和国外贸易;但是,

    与其说他们直接地、有意识地奖励前一种职业,无宁说他们妨害后一类职业。希腊古代

    各国,有些完全禁止国外贸易,有些把工匠及制造业工人的职业,看做有害于人类的体

    力与精神,使人们不能养成他们在军事训练和体育训练中所要养成的习惯,使人们不能

    忍受战争的劳苦和战争的危险。这种职业被认为只适宜于奴隶,不许国家自由市民从事

    经营。即使象罗马、雅典那样的国家,虽然没有这种禁令,但事实上,人民大众还是不

    许经营今日通常为下层城市居民所经营的各种职业。这一类职业,在雅典和罗马,全由

    富人的奴隶经营。此等奴隶,为其主人的利益,经营此等职业。这些富人既有财富和权

    力,又得到保护,所以贫穷的自由市民,要想在市场上以其产品与此等富人的奴隶的产

    品竞争,那几乎是办不到的。可是,奴隶很少能独出心裁,一切最重要的节省劳动、便

    易劳动的改良办法,无论是机械方面或是工作安排与分配方面,都是自由人发现的。如

    果有一个奴隶提出这一类的改良办法,其主人往往认为此等提议是懒惰的表示,是奴隶

    想以主人为牺牲而节省自己的劳动。这样,可怜的奴隶不但不能因此得到报酬,也许还

    要因此受责骂,甚至受惩罚。所以,与自由人经营的制造业比较,奴隶经营的制造业,

    同量作业通常需要更大的劳动量。以此之故,后者的产品,通常必比前者的产品昂贵。

    孟德斯鸠曾说,与邻近的土耳其矿山比较,匈牙利的矿山虽不更为丰饶,但总能以较小

    的费用开采,因而能获取较大的利润。土耳其的矿山由奴隶开采,土耳其人所知道使用

    的机械只是奴隶的手臂。匈牙利矿山由自由人开采,并使用许多节省劳动、便易劳动的

    机械。关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制造品的价格,我们知道得很少,但我们从这很少的一

    点知识中可以知道,精制造品似乎是非常昂贵的。丝与金以等重量相交换。当时,丝并

    非欧洲的制造品,全是从东印度运来的;长程运输,或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其价格的昂

    贵。但据说,当时贵妇人亦往往以同样高的价格,购买极精致的麻布,而麻布则大都是

    欧洲的制造品,至远亦不过是埃及的制造品。所以,此种高价的原因,就只是生产麻布

    的劳动所费很大,而此种劳动所费很大的原因,又只是所用机械过于粗笨。此外,精制

    呢绒的价格虽不这么昂贵,但比现今的价格高得多。普林尼告诉我们,按一种方式染的

    呢绒,一磅值一百迪纳里,即三镑六先令八便士,而按另一种方式染的呢绒,一磅值一

    千迪纳里,即三十三镑六先令八便士。必须记住,罗马磅仅含今日常衡量十二盎斯。诚

    然,这样的高价,似乎主要起因于染料。但若呢绒本身价格不比现在高得多,那末这样

    昂贵的染料,大概不会用在呢绒上面。这样,附属物与主要物价值间的不均衡,就显得

    过于巨大了。再据同一作者所说,一种放在靠近桌子的长椅上的毛织枕垫的价格,是难

    于令人置信的。有些值三万镑以上,有些值三十万镑以上。这样高的价格,也没说是起

    因于染料。亚巴斯诺博士说,古时时髦男女的服装,并不象今天有那么多的花样。我们

    在古代雕像中,只能看出极少式样的服装,就可证实他的议论。但他从此推论,他们的

    服装,总的说来,必较今日低廉。这个结论,却似乎不甚妥当。在时装衣服所费很大时,

    花样必定很少,但在制造技术及制造业的生产力已经改良,以致任何服装所费都不很大

    时,花样自会多起来。富人们在不能以一件价格昂贵的服装来炫耀自己时,就自然竭力

    以许许多多各色各样的服装来炫耀他们自己了。

    前面已经说过,任何一国的贸易,都以城乡之间的贸易为最大而最重要的部门。城

    市居民的工作材料及生活资料基金,仰给于农村的原生产物,而以一定部分制成了的、

    适于目前使用的物品送还农村,作为原生产物的代价。这两种人之间的贸易,最终总是

    以一定数量的原生产物,与一定数量的制造品相交换。前者愈昂贵,后者必愈低廉;在

    任何一个国家,提高制造品价格,就会减低土地原生产物价格,因而就会妨害农业。一

    定数量的原生产物或其价格所能购买的制造品量愈小,这一定数量的原生产物的交换价

    值必愈小,对地主改良土地和农民耕作土地以增加其产量的鼓励,亦必愈小。此外,在

    任何一个国家,减少工匠及制造业工人,就会缩小国内市场,即原生产物的最重要市场,

    因而就会进一步妨害农业。

    所以,为了增进农业而特别重视农业,并主张对制造业及国外贸易加以限制的那些

    学说,其作用都和其所要达到的目的背道而驰,并且间接妨害他们所要促进的那一种产

    业。就这一点说,其矛盾也许比重商主义还要大。重商主义为了鼓励制造业及国外贸易,

    而不鼓励农业,虽使社会资本一部分离去较有利益的产业,而支持较少利益的产业,但

    实际上,总算鼓励了它所要促进的产业。反之,重农学派的学说,却归根到底实际上妨

    害了它们所爱护的产业。

    这样看来,任何一种学说,如要特别鼓励特定产业,违反自然趋势,把社会上过大

    一部分的资本技入这种产业,或要特别限制特定产业,违反自然趋势,强迫一部分原来

    要投在这种产业上的资本离去这种产业,那实际上都和它所要促进的大目的背道而驰。

    那只能阻碍,而不能促进社会走向富强的发展;只能减少,而不能增加其土地和劳动的

    年产物的价值。

    一切特惠或限制的制度,一经完全废除,最明白最单纯的自然自由制度就会树立起

    来。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

    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这样,君主们就被

    完全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指导私人产业、使之最适合于社会利益的义务。要履行这种

    义务,君主们极易陷于错误;要行之得当,恐不是人间智慧或知识所能作到的。按照自

    然自由的制度,君主只有三个应尽的义务——这三个义务虽很重要,但都是一般人所能

    理解的。第一,保护社会,使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第二,尽可能保护社会上各个

    人,使不受社会上任何其他人的侵害或压迫,这就是说,要设立严正的司法机关。第三,

    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某些公共设施(其建设与维持绝不是为着任何个人或任何少

    数人的利益),这种事业与设施,在由大社会经营时,其利润常能补偿所费而有余,但

    若由个人或少数人经营,就决不能补偿所费。

    这些义务的适当履行,必须有一定的费用;而这一定的费用,又必须有一定的收入

    来支付。所以,在下一篇,我将努力说明以下各点。第一,什么是君主或国家的必要费

    用,其中哪些部分应由对全社会的一般课税来支付,哪些部分应由对社会内特殊部分或

    特殊成员的课税来支付。第二,应由全社会支付的费用,将用各种什么方法向全社会课

    税,而这各种方法的主要利弊怎样。第三,近代各国政府几乎都用这种收入的一部分来

    作抵押以举债,其理由及原因何在,此种债务对社会真实财富即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的

    影响又怎样。所以,下一篇自然而然地分作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