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
作者:亚当•斯密
国富论(第三篇)
第一章 论财富的自然的发展 第二章 论罗马帝国崩溃后农业在欧洲旧状态下所受到的阻抑 第三章 论罗马帝国崩溃后都市的勃兴与进步 第四章 都市商业对农村改良的贡献
国富论(第三篇) 第一章 论财富的自然的发展
    文明社会的重要商业,就是都市居民与农村居民通商。这种商业,有的是以原生产

    物与制造品直接交换,有的是以货币或纸币作媒介交换。农村以生活资料及制造材料供

    给都市,都市则以一部分制造品供给农村居民。不再生产亦不能再生产生活资料的都市,

    其全部财富和全部生活资料都可说是得自农村。但我们不要根据这点,就说都市的利得

    即是农村的损失。他们有相互的利害关系。这里,分工的结果,象其他方面的分工一样,

    对双方从事各种职业的居民都有利益。农村居民,与其亲自劳动来制造他们需要的制造

    品,无宁作这种交换,因为由这种交换,他们可用较小量的自身劳动生产物购得较大量

    的制造品。都市是农村剩余产物的市场,农民用不了的东西,就拿到都市去交换他们需

    要的物品。都市的居民愈多,其居民的收入愈大,农村剩余产物的市场愈广阔。这种市

    场愈广阔,对广大人民愈有利。在离都市一哩生产的谷物,与在离都市二十哩生产的谷

    物,在市上的售价都一样。但后者所得的售价,一般地说,不但要补偿其生产费用和上

    市费用,而且要对农业家提供农业的普通利润。所以,都市附近的农业家和耕作者,从

    谷物售价所得的,不仅是农业的普通利润,而且包括自远地运来出售的谷物的运费全部

    价值。此外,在他们购买的东西的买价上,他们还节省这些东西的远途运费的全部价值。

    试一比较都市附近各农村和远离都市各农村的耕作事业,你就知道都市商业是怎样有利

    于农村。就连所有宣传贸易差额的各种谬说,也没有一种敢妄说城乡通商对城市或对乡

    村有损的。

    按照事物的本性,生活资料必先于便利品和奢侈品,所以,生产前者的产业,亦必

    先于生产后者的产业。提供生活资料的农村的耕种和改良,必先于只提供奢侈品和便利

    品的都市的增加。乡村居民须先维持自己,才只剩余产物维持都市的居民。所以,要先

    增加农村产物的剩余,才谈得上增设都市。但因都市生活资料,不一定要仰给于附近的

    农村,甚至不一定要仰给于国内的农村,而可以从远方运来,所以,这虽然不是一般原

    则的例外,却使各时代各国家进步繁荣的过程,因而有所差异。

    农村先于都市的事态,在大多数国家,是由需要迫成的,但在所有国家,又有人类

    天性促其实现。只要人为制度不压抑人类天性,则在境内土地尚未完全开垦改良以前,

    都市的增设,决不能超过农村的耕作情况和改良情况所能支持的限度。如果利润相等或

    几乎相等,多数人必宁愿投资以改良土地开垦土地,不愿投资于工业及国外贸易。投在

    土地上的资本,可受到投资人自身更直接的监察;与商人资本比较,他的财产不易遭遇

    意外。商人的财产,不但常须冒狂风巨浪的危险,而且由于商人常须对风俗情况都不易

    熟习的远郊的人贷给信用,还要冒人类的愚蠢与不正行为这些更不可靠因素的危险。反

    之,地主的资本,却可固定在土地改良物上,可只说是尽了人事所做得到的安全。而且,

    乡村风景的美丽,乡村生活的愉快,乡村心理的恬静,以及乡村所提供的独立性,只要

    这独立性不受到人为的迫害的话,这些实具有吸引每一个人的巨大魅力。耕作土地既为

    人的原始目标,所以,在有人类存在的一切阶段,这个原始的职业将为人类所永远爱悦。

    没有工匠的帮助,农耕必大感不便,且会时作时辍。农民常常需要锻工、木匠、轮

    匠、犁匠、泥水匠、砖匠、皮革匠、鞋匠和缝匠的服务。这类工匠,一方面因为要互相

    帮助,另一方面又因为不必要象农民那样有固定地址,所以,自然而然地聚居一地,结

    果,就形成了一种小市镇或小村落。后来,又有屠户、酒家、面包师,只及许多就供给

    临时需要那一点说对他们是必要的或有用的其他工匠及零售商人加入,于是市镇日益扩

    大起来。乡民和市民是互相服务的。市镇是乡民不断前往把原生产物交换制造品的市集

    或市场。就是依着这种交换,都市居民才取得了工作材料和生活资料的供给。他们售给

    乡村居民的制成品的数量,支配他们所购的材料及食料的数量。所以,他们的材料及食

    料的增加,只能按照乡民对制成品需要增加的比例而增加,而这种需要,又只能按照耕

    作及改良事业发展的比例而发展。所以,设使人为制度不扰乱事物的自然倾向,那就无

    论在什么政治社会里,都市财富的增长与规模的扩大,都是乡村耕作及改良事业发展的

    结果,而且按照乡村耕作及改良事业发展的比例而增长扩大。

    在未曾垦殖、土地极易购得的我们北美殖民地,为销售于远方而兴办的制造业,在

    任何市镇都还不曾有过。在北美洲,当工匠获得的资本,超过他所经营的、以供给邻近

    乡村为职志的事业所需要的数额时,他不会想办一家工厂来作销售远方的生意。他一般

    宁愿用多余的资财,来购买或改良未开垦的土地,由技工一变而为农业家。当地付给技

    工的高昂工资,对于技工所提供的舒畅生活,都不足以诱使他为他人工作,他总情愿为

    自己工作。他觉得,技工是顾客的仆役,仰给生活于顾客;至于耕作自己的土地,从自

    己家庭的劳力取得衣食之资的农业家,则是真正的主人翁,独立于世界。

    反之,在土地全已开垦或不易购得的国家,技工所获资本,如果已经不能全数投在

    邻近地区随时需要的事业上,其有余部分,就会用来扩张营业,准备销售远方。锻工将

    建立铁厂,织工将建立麻织厂毛织厂。随着时间的推进,这各种制造业,将慢慢地进行

    精密的分工,用各种方法加以改进。这是大家容易想得到的,用不着细选。

    在利润相等或几乎相等的条件下,人们选择投资途径时,在制造业与国外贸易业两

    者中,自宁愿选择制造业,其原因正如在农业与制造业中,宁愿选择农业一样。与制造

    商的资本比较,地主或农业家的资本更为稳当。同样地,与国外贸易的资本比较,制造

    商的资本更为稳当,因为随时都在自己监察之下。诚然,随便什么时代,随便什么社会,

    剩余原生产物及制造品,或者说,国内无人需要的原生产物及制造品,都必须送往外国,

    以交换国内需要的其他物品。但输运剩余产物到外国去的资本,为本国所有,成为外国

    所有,却是无关重要的。如果本国的资本,不够我们同时耕作一切土地,并完完全全地

    制造一切原生产物,那末,由外国资本来输运本国剩余原生产物到外国去,亦对本国有

    很大的利益。因为,赖有这种资本,本国的资本,便可全部投在更有利的用途上。中国、

    印度、古埃及的富裕,充分证明了一种事实,即是,纵使本国输出业,有大部分为外国

    人经营,这国国民的富裕,仍可达到极高的程度。北美殖民地、西印度殖民地,设若除

    了本地所有的资本,即波有外国资本替它们输出剩余产物,它们的进步,会慢得多吧。

    按照事物的自然趋势,进步社会的资本,首先是大部分投在农业上,其次投在工业

    上,最后投在国外贸易上。这种顺序是极自然的;我相信,在所有拥有多少领土的社会,

    资本总是在某程度上按照这种顺序投用。总得先开垦了一些土地然后才能成立很多城市;

    总得在城市里先有了些粗糙的制造业,然后才会有人愿意投身于国外贸易。

    这个自然的顺序,虽然在所有进步的社会里都已在某种程度上发生,但就今日欧洲

    各国的情状说,这个顺序却就许多方面说,似乎完全相反。它们的精制造业或适于远地

    销售的制造业,多由国外贸易引出。农业大改良,也是制造业和国外贸易所产生的结果。

    这种反自然的退化的顺序,乃是风俗习惯迫成的。他们原来的统治的性质使他们的风俗

    习惯变成了这个模样。后来,这种统治大大改变了,他们的风俗习惯却仍没有多大改变。
国富论(第三篇) 第二章 论罗马帝国崩溃后农业在欧洲旧状态下所受到的阻抑
    自日耳曼民族和塞西亚民族侵扰罗马帝国西部以来,欧洲起了一个大变革,跟着这

    个大变革发生的是,欧洲扰攘了好几百年。野蛮民族对原居民的掠夺和迫害,中断了城

    乡间的贸易。城市都成了荒墟,乡村亦无人耕作。在罗马帝国统治时很富裕的西欧,一

    变而为极贫乏,极野蛮。在接连不断的扰攘中,那些民族的头子,占有或篡夺了这些国

    家的大部分土地。有人耕作的土地虽然不多,但要找一块没有所有主的土地,却不可能。

    一切土地都被吞并了;其中大部分是被少数大地主所吞并。

    最初吞并荒地的危害虽很大,但有可能只不过是暂时的危害。这些土地本可通过继

    承或分割,把它们拆小。但长男承继法,使大土地不能因承继而拆小;限嗣继承法又使

    大土地不能因分割而拆小。

    如果我们把土地看作只是谋生求乐的手段,和动产一样,那末,按照自然承继法,

    当然会把土地象动产一样,分给家内所有的儿女。因为每一个儿女的生计,都为老父所

    同样关心。罗马人就是采行这种自然承继法。他们不分别长幼,不分别男女,只要是自

    己养的,就可以承继自己的土地。他们处分土地的方法,和我们现在处分动产的方法一

    样。不过,当土地被看作不单是谋生的手段,而是权力强弱所系的时候,就被认为以不

    分割而专归于一人比较适当。在那些不安靖的时候,大地主同时都是小贵族。他的佃户,

    便是他的隶属。他是他们的裁判官,是他们和平时节的立法者,亦是他们战争时节的领

    导人。他可任意进行战争,对邻国作战,有时对国王作战。在这种状态下,一个地产是

    否安全,其中居民有无保障,都取决于它的大小。把一个地产分拆,无异把它破坏,换

    言之,无异把它拆开来,使各部分都容易受强邻的侵蚀吞并。所以,适应着当时这种情

    况,在地产承继方面,长男承继法,慢慢(不是立即)盛行起来。为了同一理由,君主

    国通常亦由长男一人承继。虽然最初并不总是如此。为君主国的安全与权力计,国土宁

    可不加分裂、宁可在诸儿女中,选择一个人来单独承继。但选择谁呢,那样重要的一件

    事,当然要郑重规定一个普通规例,使选择不按个人资质好坏这个不大可靠的区别,而

    按某种明白的、无可争论的标准。在同一家庭的各儿女中,、除了性别与年龄,再没有

    其他无可争论的区别了。根据一般经验,男性比女性好,而在其他一切条件相等的场合,

    年长的比年幼的好。长男承继权,就这样成立了。而所谓直系继承,亦就从此发生了。

    一种法律在初成立时,都有环境上的需要,并且,使其合理的,亦只是这种环境。

    但事实上,往往产生这法律的环境已发生变化,而这法律却仍继续有效。今日欧洲,仅

    领有一亩地的小地主,其安全已无异于拥有千万亩地的大地主。产生长男承继权的环境

    大变了,长男承继仅却依然存在。由于在各种制度中,这法律是最宜于保持贵族尊严的,

    所以,今后会再行几百年也说不定。但事实上,除了这一点,长男承继权也就没有一点

    不违反大家庭的真实利益了。这权利,因为要使一个儿子富裕,就使其他儿子陷于穷困。

    限嗣继承法是长男继承法施行的自然结果。它的采行,旨在维护由长男继承法导引

    出来的直系继承,以及防止由于子孙不肖或遭逢不幸,一部分遗产在赠与、遗让或割让

    名义下旁落的危险。这种法律,罗马人是全不知道的。法国有几个法律家,虽然喜欢以

    今制附会罗马古制,实则,罗马人所谓预备继承人预定法和嘱托遗赠法,都与限嗣继承

    法迥不相同。

    在大土地财产仍为诸侯领地时,限嗣继承或许不是不合理的办法。象一些所谓君主

    国的根本法律一样,这个法律,可以使许许多多人不致因一人轻举妄动而受灾殃。但今

    日欧洲各国,大地产和小地产已同样受国法保护,所以,这种法律就变得再荒唐不过了。

    这种法律的制定,根据一种根本错误的假定:即对所有土地及其他一切所有物,人类的

    各代后裔,没有同等的权利,当代人的所有权,要受限制于五百年前祖宗的心意。在今

    日的欧洲,实行限嗣继承法的地方还很不少。在贵族血统仍是享受民事或军事荣誉的必

    要资格的地方,限嗣继承法尤牢不可破。限嗣继承法被贵族认为是保持充任大官爵的排

    外特权所必要的手段。这一阶级既夺得了一种超乎其同胞之上的不正当的利益,却又担

    心自己的贫乏会贻人讥笑,以为应当再享有另一种不正当的利益。据说,英国习惯法很

    厌恶世业世禄的制度,因而,和欧洲其他各君主国比较,世业世祿的制度在那里比较受

    限制。虽然在英格兰,世业世禄的制度也还未完全废除。据说,现在苏格兰,有五分之

    一以上(也许是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仍受着严格的限嗣继承法的支配。

    在这情况下,大面积的荒地不仅为少数豪族所兼并,而且永无再分散的可能。事实

    上,大地主又不常是大改良家。在产生这种制度的混乱时节,大地主的精力,几乎全部

    用来保护已有的领土,扩大自身对邻国的管辖权、支配权。他们实在没有余暇来开垦土

    地改良土地。后来和平了,法制的确立,秩序的安定,虽然使他们有余暇,但他们一般

    没有心思耕垦土地,并且常常没有必要的才力。如果他一身一家的费用,超过了或恰好

    相等于他的收入(这是极常有的现象),他就没有资本,可以投在这用途上。如果他是

    一个经济家,那末,他又通常感觉,与其用一年的节省未改良旧的地产,不如用来购买

    新的地产比较合算。改良土地,象各种商业计划一样,要获利润,不斤斤注意小节省小

    赢利是绝对不行的。但生在豪富人家的人,即使天生是好俭朴的,亦不大能够做到这一

    点。这种人的境遇,自然而然地使他更注意悦己的装饰,而不注意自己没有多大需要的

    利润。他自幼就养成了饰衣裳、盛车马、崇居室、丽陈设的嗜好。他已经养成了这种习

    惯。即在想改良土地时,这种习惯所涵养的心理仍会支配着他。他也许会把住宅附近的

    四五百亩土地大大装饰起来,花费比该地改良后所值大十倍的费用,终而发觉如果对他

    所有全部地产都照样改良下去,那就即使毫无其他嗜好,恐怕也会在没改良十分之一以

    前,就耗尽他所有的财产。现在,英格兰和苏格兰自封建的无政府状态以来,有些大地

    产,继续在少数人手里,至今没有改动。把这些大地产与邻近的小地产比较一下,你就

    不需其他论证而相信大地产是怎样不利于改良。

    如果从这样的大地主还不能希望得到一些对土地的改良,那末从那些占有的土地比

    他们少的人那里,就更无这种希望了。在欧洲旧状态下,耕者全是可任意退租的佃农。

    他们全是或几乎全是奴隶,不过他们的隶役,比古希腊罗马、甚至西印度殖民地的隶役

    和缓一些。他们与其说隶属于主人,无宁说是隶属于土地。因此,他们可以和土地一同

    出卖,但不能单独出卖。得到了主人的同意,他们还可以结婚。而且,主人没有权利把

    他们夫妇,卖给不同的人,从而拆散他们的姻缘。主人残害或杀害了奴隶,还要受处分,

    不过一般是小惩罚罢了。但是,奴隶不得蓄积财产。他们所获得的一切,都是主人的,

    主人可以随时取去。所以,奴隶所能进行的垦核和改良,实际上都是由主人进行,由主

    人负担费用的。种子、牲畜、农具,全是主人的。改良的利盆,亦是主人的。这种奴隶,

    除了日常维持生活的东西,什么也不能获得。所以,在这场合,正当地说,土地仍是由

    地主占有、由农奴耕作的。这种奴隶制度,在俄罗斯,在波兰,在匈牙利,在波希米亚,

    在摩拉维亚,在德意志其他部分,现在还存在。这种制度逐渐全然废除了的地方,不过

    欧洲西部及西南部而已。

    如果希望大地主进行大改良,已是很难,那末,当他们使用奴隶耕作的时候,要他

    们进行大改良就更是无望了。我相信,一切时代、一切国民的经验,都证明了一件事,

    即:奴隶劳动虽表面上看来只需维持他们生活的费用,但彻底通盘计算起来,其代价是

    任何劳动中最高的。一个不能获得一点财产的人,食必求其最多,作必望其最少,除此

    之外,什么也不关心。他的工作,够他维持生活就行了,你要从他身上多榨出一些来,

    那只有出于强迫,他自己决不会愿意的。普林尼和科拉麦拉的著作都说,古意大利的谷

    物耕种事业,在奴隶制度下非常衰微,对主人非常不利。耕种事业在亚里斯多德时代的

    古希腊并没有多大进步。所以,当论及柏拉图理想国时他说:要有一片象巴比伦平原那

    样极大极丰沃的土地,才可以养活五千懒惰人(当时认为卫护那理想国所必要的战士)

    及其妻仆。

    人类好胜的心理,多以统治下等人为荣,而以俯就下等人为耻。所以,如果法律允

    许,工作的性质也允许,那在奴隶与自由人之间,他一定愿意选用奴隶。蔗糖与烟草的

    栽种,能够提供使用奴隶耕作的费用;谷物的耕种,现在似乎还不能够办到这一点。主

    要产物为谷物的英国殖民地,大部分工作都由自由人来操作。本雪文尼亚人最近议决释

    放黑奴。那种事实,使我们相信他们所有的黑奴一定不多。如果奴隶是他们财产的大部

    分,他们决不会赞成释放。但以蔗糖为主要产物的英国殖民地,全部工作都由奴隶担任;

    以烟草为主要产物的英国殖民地,亦有大部分工作由奴隶担任。西印度殖民地栽种甘蔗

    的利润特别大,在欧美两洲,简直没有什么耕种事业比得上。栽种烟草的利润,虽比不

    上栽种甘蔗,但与栽种谷物比较,却仍然较大。这两种耕种事业都能提供奴隶耕作的费

    用,但栽种甘蔗,比栽种烟草更能提供这种费用。所以,与白种人数相比,黑奴的数目,

    在甘蔗区域,比在烟草区域大得多。

    继古代奴隶耕作者之后,逐渐出现了法兰西今日称作对分佃农的一种农民。这种农

    民,在拉丁文中叫做ColoniPartarii(分益隶农),在英格兰,这制度早已废止,所

    以,在英文中,我现在不知道他们叫作什么。在这制度下,种子、牲畜、农具,总之,

    耕作所需的全部资本,都由地主供给。农民离去或被逐去时,这种资本就须归还地主。

    出产物在留出被认为保持原资本所需要的部分之后,其余就由地主与农人均分。

    在对分佃耕制下,耕作土地的费用,严格地说亦是出自地主,和在奴隶耕作制下没

    有差别。但其中,有一个根本不同之点。对分佃耕制下的佣农,是自由人,他们能够占

    得财产,可以享有土地生产物的一定比例。生产总额愈大,他所占有的部分亦愈大。所

    以,他们的利益,显然在于能够生产多少,就生产多少。反之,一个没有占得财产希望

    只能维持自己生活的奴隶,就会图自己舒服,比量着自己的需要,不想使土地生产物多

    于自身所需。也许就是部分因为对分佃耕制对地主有利,部分因为君主嫉恨大地主,鼓

    励农效反抗他们的权力,终而使大家都觉得奴隶耕作制不利,于是大部分欧洲的奴隶耕

    作制度逐渐消灭。这样一次大的变革,是什么时候发生的,是怎样发生的,在近代历史

    中,是最难稽考的事件之一。罗马教会,常自夸其废除奴隶的功绩。当然,我们也知道,

    早在十二世纪亚历山大三世时代,罗马教皇就发出了普通释放奴隶的训谕。但这训谕,

    似乎不过是个谆谆的劝谕,不遵守训谕的人,并不受处罚。奴隶制度依然保持了数百年。

    最后,因为上述那两种利害关系(他主的利害与君主的利害)共同作用起来,才逐渐把

    它废除。一个已被释放,又许继续保用土地,但自己没有资本的贱奴,只有向地主借用

    资本,才有耕作土地的可能,所以,非成为法兰西今日所称的对分佃农不可。

    不过,在对分佃耕制下,土地仍不能得到大的改良。地主既可不费分文,而享受土

    地生产物的一半,留归对分佃农享有的自属不多。在这不多的部分中,所能节省的更是

    有限。对分佃农决不愿用这有限的节余来改良土地。教会什一税,不过抽去生产物十分

    之一,已是土地改良极大的障碍。抽去生产物的半数,一定会切实阻止土地的改良。用

    地主供给的资本,从土地尽量取得最大量的生产物,固然是对分佃农所愿望,但若以自

    有资本与地主资本混合,却决非对分佃农所愿的。在法兰西,据说,有六分之五的土地,

    仍由对分佃农耕作。地主常常指摘农民,不用主人的牲畜耕田,而用来拖车。因为,拖

    车的利润,全部归于农民,耕田的利润,却须与地主平分。在苏格兰的某些地方也残留

    着这种佃农,叫作由地主借给种子农具的佃户。大贵族吉尔伯特和布勒克斯登博士曾说,

    英格兰古代的佃农,与其称为农户,无宁称为地主的属役。这种佃农,大概与此属于同

    一种类。

    慢慢地继对分佃农而起的农民,可以说是真正的农民。他们耕田的资本是自己的,

    但要对地主缴纳一定数额的地租。这种农民租田都有一定的租期。所以,他们有时觉得,

    投下一部分资本改良土地,对自己有利益。他们希望,在租期未满以前,投下的资本可

    以收回,并提供很大的利润。不过,就连这种农民的借地权,也有一个长时期是极不可

    靠的。今日欧洲有许多地方的情况也是如此。土地换了新主,即使租期未满,可把农人

    逐去,不算非法。在英格兰,甚至得依虚构的普通退祖法取回租地。如果地主使用违法

    的暴力手段驱逐农民,农民所能凭借以取获赔偿的诉讼章程,是极不完善的。农民并不

    一定能恢复占有原来的土地,他们通常只能获得损失的赔偿,而且所偿决不能等于所损。

    在欧洲,英格兰也许是顶尊重耕农的一个国家。但那里,亦迟至亨利七世十四年,方立

    改佃诉讼法。规定改佃时,佃农得要求赔偿损失,并得要求恢复借地权。此种要求,不

    必由一次审问而审结。这个诉讼法,施行极其有效,所以,近来,地主若要为占有土地

    而起诉,他常常不用地主名义,按权利令状起诉,而常常用他的佃农名义,按退佃合状

    起诉。以此之故,在英格兰,佃户的安全等于地主了。此外,英格兰又规定,每年纳租

    四十先令以上的终身租地权就是终身保有的不动产,有选举国会议员的权利,耕农既大

    部分有这种终身不动产,所以政治上的势力也不小,地主因此更不敢轻视他们。我相信,

    欧洲除了英格兰,没有一个地方的佃农,未立租地权约,便出资财建筑仓廩,不怕为地

    主所夺的。这种十分有利于农民的法律风俗,所起的促进现代英格兰伟大光荣的作用,

    也许比为商业而定立的所有各种夸大条例所起的作用还要大得多。

    保障最长租期使不为各种承继人所妨害的法律,据我所知,乃英国所特有。早在

    1449年,这种法律就由詹姆士二世传到苏格兰去。但当时,限嗣继承的财产的承继人,

    往往不许从一年以上的期间出租田地,所以,这法律的泽润未能尽量广布。最近,国会

    虽立法补救,但这些束缚仍太严厉。此外,在苏格兰,租地人又因没有选举议员的权利,

    所以不象英格兰加农那样,受到地主那么大的重视。

    在欧洲的其他地方,虽亦保障佃农权利,使不受土地承继人和购买人的损害,但这

    种权利的保障期限仍甚短促。例如,法兰西初定租期为九年,近来才延长至二十七年。

    但二十七年为期的嫌太短,仍不足以鼓励佃农进行各种最重要的改良。我们知道,欧洲

    各地的地主,在古代原都是立法家。土地法都是为他们所设想的地主利益打算的。他们

    认为,为地主利益打算,祖先不应以土地长期出租,使得他们长期间不能充分享受土地

    的价值。贪而不公,必定眼光短浅。他们不会想到这种规定,一定会妨害改良,结果,

    一定会妨害他们自己的真实利益。

    古代,农民对于地主,除了纳租,还须提供各种劳役。那种劳役,既不明定于祖约

    内,又不受任何规定支配,只要庄主诸侯需要,就得随命随到。这种全无规定的劳役,

    使佃农不知受了多少疼苦。苏格兰晚近把一切全无规定的劳役废止,不到几年,国内农

    民的境况就改善了许多。

    农民的私役如此,公役又复同样横暴。公路的建筑修补(这种劳役,我相信,各处

    尚未废除,但横暴的程度不等),不过是一个例子罢了。在王军或王官过境时,当地农

    民,又有提供车马粮食的义务,那虽有代价,但代价定于食物征发官。我相信,在欧洲

    各君主国中,只英国一国,完全消除了食物征发的压迫。在法国和德国,那都未曾消除。

    农民所负担的劳役义务,既如上述。农民所负担的纳税义务,其不规则和横暴的程

    度也和劳役义务不相上下。古代贵族,虽不愿在金钱方面给君主以任何帮助,但毫不踌

    躇地听任君主对佃农征收贡税。他们没有看出,这种苛税终必严重地影响他们自身的收

    入。法国今天仍有贡税,那就是古代君王苛税的一例。贡税是加于假定的农民的利润的

    一种税,它是根据农民投在土地上的资本估定的。所以,农民为自身利益计,尽可能装

    穷,结果,他耕作所用的资本必减至尽可能少的程度。至于改良土地的资本,那就以减

    少到零为宜。即使法国农民手中积蓄了一点资本,亦将因有贡税,不愿投到土地上来。

    贡税事实上几乎等于禁止农民把积蓄投资于土地。此外,此种赋税被认为会抑低任何要

    完纳它的人的身分,使不仅不能与乡绅平行,且不能与市民并列。而谁租借别人的土地,

    谁就要完纳这种税。绅士,甚至有产的市民,都不愿受这种耻辱。所以,施行这种赋税

    的结果,不仅使从土地方面蓄积起来的资本不用来改良土地,而且使一切资本都不用来

    改良土地。英格兰以前曾有十分之一税和十五分之一税,就它们对土地的影响说,似乎

    是和贡税同一性质的税。

    在这一切害农政策之下,要耕者来改良土地的可能性很少。这一阶级的人民,尽管

    受法律保障,有自由,有安全,但在改良土地上,却处于大不利的地位。农民与地主比

    较,犹如借钱经商者与有资亲自经商者相比。固然,无论是借资经商,或是有资亲自经

    商,只要他们的行为一样慎重,他们的资财就都可以增进,但因借钱经商者的利润有一

    大部分归作借款的利息,所以借钱经商者的资财的增进,定要迟缓得多。同样,与地主

    比较,即使行为一样慎重,佃农耕地的改良,亦要迟缓得多;因为,在农民的场合,生

    产物的大部分须归作地租,而在地主的场合,这一部分却仍可用来作进一步的改良。此

    外,农民的地位,当然比地主低。不仅如此,欧洲有大部分地方,把农民看作下等人民,

    甚至不如有些地位的小商人和技师。至于农民地位被看得低于大商人和大制造商,那是

    全欧洲各地普遍的情况了。世上有几个大财主愿舍弃高的地位而与下等阶级的人民为伍

    呢,所以,即在现今,欧洲人的资本,仍很少会由他业转到农业上来改良土地。也许与

    欧洲其他国家比较,英国资本转到农业方面来改良土地的,比较多些。但即在英国,在

    若干地方用于农业上的大资本,大都是在农业上获得的(和一切其他职业比较,农业上

    资财的蓄积,最为迟缓)。不过,我们应该知道,在所有国家里,除了小地主,最能改

    良土地的,要首推富农、大农。在欧洲君主国中,英格兰也许格外有这种情形。据说,

    在荷兰共和政府只及瑞士伯尔尼共和政府中,农民的地位,亦不亚于英格兰农民。

    除上述外,欧洲古代的政策,尚有其他不利于土地的改良与垦作的地方,不论进行

    改良和垦作的人是地主还是农民。(一)到处都规定,未经特许,谷物输出一律禁止;

    (二)限制谷物甚至各种农产物的内地贸易,实行禁垄断禁零售禁屯积种种谬法,确立

    集市市场的特权。我说过,古意大利土地非常肥沃,且又为世界最大帝国的中心地,然

    其农耕的进展,亦不免因禁止谷物输出和奖励外谷输入而受到许多阻碍。至于土地没有

    那样肥沃,位置没有那样有利的国家,其耕作事业会因限制谷物的内地贸易和禁止谷物

    输出而受到何种程度的阻碍,就难于想象了。
国富论(第三篇) 第三章 论罗马帝国崩溃后都市的勃兴与进步
    罗马帝国崩溃后,都市居民的境况,并不比农村居民好。不过,那时候都市中的居

    民,和古代希腊共和国、意大利共和国内的居民大不相同。在这等古代共和国内,地主

    占居民中的多数,他们分占公地,都觉得房屋毗连,环以围墙,便于共同防御。但在罗

    马帝国崩溃后,地主大都散居于各自领地的城寨内,住在各自的佃农及属民中间。市镇

    上的居民,大都是商人和技工。他们的处境无异于隶役,或近似于隶役。古时各宪章所

    赋与欧洲各重要都市居民的权利,充分证明了他们在未取得这些权利以前的生活情况。

    这些宪章,准许都市人民,第一,可以自由嫁女,不必领主许可;第二,在他死后,他

    的财物,可由儿孙承继,不由领主领取;第三,自身遗产,可由遗嘱处分。这种权利的

    颁给,充分证明了在未颁给前,他们是和农村耕作者几乎一样,或竟全然一样,处于贱

    奴状态。

    这些人,无疑是很贫困很下贱的,他们肩挑着货物,过市赴墟,从这里跑到那里,

    与今日拉车荷担的小贩相类似。那时欧洲各国,象现在亚洲的鞑靼政府一样,经常在这

    些旅行者经过某些采邑,经过某些桥梁,赴市趁墟,设摊售货的时候,把赋税加在他们

    的人身与货物上。在英格兰,这些税,叫做过界税、过桥机、落地说、摊税。有的时候,

    国王以及在某些场合拥有这项权力的大领主,特许某些商人,特别是住在他们领地内的

    商人,免纳各税。因此,这些商人的地位,虽在其他各点与隶役无异或极相类似,但仍

    被称为自由商人。不过,他们为报答保护者的保护,通常每年须纳人头税若干。当时非

    付厚酬,保护不易获得。所以,这类人头税可看作他们对保护者舍弃其他税收所提供的

    补偿。这种交换条件的实行,当初只限于个人,其期限或限于其人之身,或凭保护者的

    好恶。英国土地清丈册关于几个都市的很不完全的记载,常常提及某某市民为这种保护

    各纳人头税若干给国王或大领主。有时,它又只记录这些人所纳的税的总和。

    都市居民的情况,无论当初是怎样卑贱,但与乡村耕作者比较,他们取得自由与独

    立,在时间上总要早得多。都市居民的人头税,是国王收入的一部分,这一部分收入,

    多由国王制定比额,在一定年限内包给该市长官或其他人征收。但市民自己亦往往可以

    取得这样的信用,来经收他们本市的这种税收,于是就对这全部税额,联合负责。这种

    包税办法,对于欧洲各国国王的一般经济,当是十分适宜的,因为他们本来惯于把庄园

    全部的税收,交由庄园全体佃农包办,使对这全部税收负连带责任。但这种办法,对佃

    农亦有利。他们可照自己喜欢的方法从事稽征,并通过自己聘员之手将税款纳于国库,

    不必再受国王派出的吏役的横暴了。这在当时被视为极重大的一件事。

    当初,市民包办市的租税,和农民包办庄园的税一样,是有年限的。后来,跟着时

    代的推进,变成永久的。税额一定,以后永远不能再加。税额既成为永久的,以纳此稅

    为条件的其他各种赋税的豁免,便亦成了永久的。因此,其他各税的豁免,便不限于一

    人之身,不再属于作为个人的个别的人,而属于特殊城市内的一切市民了。这个城市,

    因此成为所谓自由市;由于同一理由,市民成为所谓自由市民或自由商人。

    前面说过的那种种重要特权即嫁女自由权、儿女承继权与遗嘱权,一般常是随着这

    种权利一同赐给特殊市的一般市民的。那种种特权,是否常伴随着贸易自由权的赐与,

    赐给作为个人的个别市民,我不知道。也许真是如此,但我提不出什么直接的证据。不

    过,无论如何,贱奴制度及奴隶制度的主要属性,就这样从他们身上解去了,至少,从

    这个时候起,他们在我们现在所说的自由这个字的意义上,是自由了。

    不仅如此。他们通常设立一种自治机关,有权推举市长,设立市议会,设立市政府,

    颁布市法规,建筑城堡以自卫,使居民习战事、任守备。遇有敌攻或意外事情,凡属居

    民,不分昼夜,都须尽防卫责任。在英格兰,他们一般可免受郡裁判所州裁判所的管辖;

    所有诉讼,除公诉外,都可由市长判决。在其他各国,市长所得的裁判权尤大。

    市税由市民包办的都市,不能不给它们以某种裁判权,借以强迫市民纳税。此时,

    国家纷乱,如果要它们到别的法庭请求这种判决,势必极其困难。但很奇怪,欧洲各国

    君主,为什么这样地用这部分税收来交换这种固定的不得增加的租税。我们知道,这种

    税收在一切税收中,是最不必劳神费财,自然会增加起来的。此外,还有一点,也是很

    为奇怪的,那就是,君主们竟然自动地在他们领土的中心,建立一种独立的民主国。

    要理解此中理由,必须记得,在当时纷乱情形下,欧洲各国君主,也许没有一个能

    保护国内弱小人民,使不受大领主的压迫。这一部分弱小人民,既不能受国法保护,又

    无力自卫,所以只有两条路走,就是说,若不投身某大领主之下,为其奴隶,乞求保护,

    就只有联合起来,共同守卫,彼此相互保护。城市居民单个地说,没有自卫能力,但一

    经有了攻守同盟,抵抗力就不可轻视。领主常鄙视市民,不仅认为市民的身分与己不同,

    而且认为市民是被释放的奴隶,其族类亦与己不同。因此,市民的富裕,常常使领主嫉

    妒愤怒,有机会即加以压迫侵凌,不稍宽恕。市民当然嫉恨领主,畏惧领主。恰好,国

    王亦畏惧领主,嫉恨领主。另一方面,国王虽亦鄙视市民,但他没有嫉恨他们、畏惧他

    们的理由。所以,相互的利害关系,使国王市民互结同盟,以抗领主。市民是国王敌人

    的敌人,所以,国王为了他自己的利盎,尽其所能,使市民的地位变为稳固,不依靠这

    种敌人。给予市民权力,使能推举市长,制订市法规,建筑城堡自卫,进行军事训练,

    国王就这样尽他权力之所及,把一切独立安全的手段给与市民,使他们不依靠领主。但

    要使他们的自由同盟能对他们提供永久的安至,能对国王提供相当大的援助,则又非有

    正常的政府组织不可,非有强制居民服从的权威不可。至于把市税永久包给他们,则是

    为了表明心迹,使他愿结为朋友、结为同盟的人,不疑惧他将来会再压迫他们,会把税

    额提高或把税包给别人。

    对领主感情最坏的国王,对于市民,敕赐往往最为宽大。例如英格兰国王约翰,对

    市民最为宽容。法兰西腓力普一世,全然失去统率领主的权力。至其末年,据神父丹尼

    尔说,其子路易,即后来称为肥路易的,与国内各主教,筹商最适当的方法,以取缔领

    主暴行。主教们的意见,可归纳为两种提议。一,在国王领土内,各大城市都设市长和

    市议会,以创设新的管辖体系。二,使城市居民,组织新的民军,听市长调遣,在必要

    时,出发援助国王。据法兰西各考古学家说,法兰西市长制度和市议会制度,就是这时

    创立的,德意志大部分自由市也是在式微的苏阿比亚王统治下,才得到这种种特权;有

    名的汉萨同盟,也是在这时才开始露头角。

    都市民军的力量,此时既不下于乡村民军,一旦有事,又容易集合,所以与当地领

    主争议时,他们常占优势。意大利、瑞士等地,各个都市或由于离首府所在地很远,或

    由于本身的天然力量,或由于其他原故,君主对它们已全无权力,它们大都逐渐成为独

    立的民主社会,并征服当地贵族,迫令其拆毁乡间城堡,而以和平居民资格居住在都市

    内。伯尔尼民主国及瑞士其他若干都市的简史,类皆如此。除威尼斯外,十二世纪末至

    十六世纪初,意大利屡起屡灭的无数大民主国的历史亦复如此。

    英法二国王权虽有时甚为式微,但从未全部消灭。都市因此没有完全独立的机会。

    但因市民势力日张,除上游的市税以外,国王一切赋税,须得市民同意,才征收得到。

    国王有急需,就通诏全国各市,使派遣代表,出席国会。这些代表可与牧师和贵族一起

    议决,给与国王特别经济援助。由于市民代表,大都袒护国王,国王有时利用他们从抵

    抗议会内大领主的权力。这就是市民代表出席欧洲各大君主国的国会的由来。

    秩序、好政府以及个人的自由安全,就在这种状态下,在各都市确立了。但此时,

    乡村耕作者,依然受贵族的各种迫害。处于无力自卫状态的人,自然满足于仅够过活的

    生活资料;因为,拥有更多财富,只会招惹压迫者更苛虐的诛求。反之,当人们勤劳的

    结果确有亲自享受的把握时,他们就自然会努力来改善他们自身的境遇,不仅要取得生

    活必需品,而且要取得生活上的便利品和娱乐品。所以,以生产生活必需品以外的东西

    为目的的产业,在都市建立的时期,比在农村早得多。在贱奴状态下受领主钳制的贫穷

    农民,稍有储蓄,必掩藏唯谨,免得领主看见,攫为己有,而且一有机会,即逃往都市。

    加之,当时法律对市民既如此宽纵,同时又如此热望削减领主对农民的权力,所以,农

    民只要逃往都市,一年不为领主所获,即可永享自由。因此,乡村勤劳居民,一有蓄积,

    自然会逃到都市来,把都市看作他们唯一安全的避难所。

    城市居民的食品、材料和产业手段,归根到底,都出自农村。但近海岸沿河边的城

    市居民,却不一定只从邻近农村得到这些物品。他们有大得多的范围。他们或只自身工

    业的制造品作交换,或经营遥远国家间的运送业,以甲国产物交换乙国产物,而从远地

    取得他们所需要的种种物品。一个城市不但在其邻近各农村都很贫乏都很衰落,而且它

    所与通商的各个农村也都很贫乏很衰落的情况下,仍可发达起来,日臻于富强。因为单

    个地说,每个农村对它所能提供的食料与雇佣机会也许有限,但综合起来说,它们所能

    提供的却极可观。不过,在商业范围还极狭隘的那时,就有些国家很富裕、产业就很发

    达了。例如,未曾灭亡时的希腊帝国,亚巴西德统治下的撒拉逊人的帝国,未被土耳其

    人征服的埃及,巴伯里海岸某地,以及摩尔人统治下的西班牙各省。

    在欧洲,最早由商业致大富的,似为意大利各城市。意大利当时居于世界的文明部

    分和进步部分的中心。十字军虽然破坏了许多资财,伤害了许多居民,妨碍了欧洲大部

    分地方的进步,但却非常有利于意大利若干城市的发展。为争夺圣地从各地出发的大军,

    对于威尼斯、热那亚和比萨各市的航海业,给予了极大的鼓励。十字军有时由这些地方

    的船只运送,其粮食则常由它们供给。它们简直可以说是大军的辎重队。使欧洲其他各

    国遭受极大破坏的十字军,却成为这些民主国富裕的泉源。

    商业城市的居民往往以制造品和奢侈品运往富国,只满足大富翁的虚荣心,大富翁

    亦极愿以大量本国土产物来交换。因此,当时大部分欧洲商业,主要都是以本国土产物

    交换较文明国的制造品。英格兰的羊毛常与法兰西的葡萄酒及弗兰德的精制呢绒交换;

    波兰的谷物亦常与法兰西的葡萄酒白兰地酒及法兰西意大利的丝绒交换。

    这样,对精良制造品的嗜好,就通过国外贸易超渐普及到未有精制造业的国家。但

    此种嗜好,一经普及于国内,便引起很大的需要,商人为免去运输费起见,自然会想到

    在本国建立同种制造业。这就是罗马帝国崩溃后西欧各地为远地销售而建立的制造业的

    由来。

    但我们必需注意,世界上从未存在过而且也决不能存在完全没有制造业的大国,我

    说的大国没有制造业,所指的只是精良进步的制造业,或适于远地销售的制造业。各大

    国大部分居民所穿的衣服所用的家具,都是本国产业的产物。此种情形,在普通所谓无

    制造业的贫国,尤为常见,而在普通所谓制造业发达的富国,反而不常见。与贫国比较,

    富国下等阶级人民日用的衣服家具,反有大得多的部分,是外国的产物。

    各国适于远地销售的制造业,其发生的情况有两种。

    第一种是国内商人和企业家象上面所说,有时因要仿效外国某种制造业,而勇往直

    前地(如果可这样说),把资本投下来经营的。象这样发生的制造业乃是国外通商的结

    果。十三世纪盛行于路卡地方的绸制造业、绒制造业、缎制造业,即如此发生。此等制

    造业,后为马基雅弗利的英雄之一卡斯特拉卡尼的暴令所驱逐。1310年,有九百家族,

    被逐出路卡;其中,有三十一家,退往威尼斯,建议在那里开办绸业。当地官吏准许,

    并给以多种特权。因此,他们就在那里创设绸业。开始的时候,即雇有工人三百。伊丽

    莎白时代才传入英格兰而在古代即已盛行于弗兰德之呢绒业,现在里昂及斯皮塔菲尔的

    绸业,似乎也是这样发生的。这样发生的制造业,因为是仿效外国,所以,大部分使用

    外国材料。当威尼斯初有制造业时,一切材料,都从西西里及利文运来。更久以前的路

    卡制造业,其所用的材料亦产在外国。桑树的培植,蚕虫的饲养,在十六世纪以前,意

    大利北部人似乎还不大知道。种桑养蚕的技术,在查理九世时代,才传入法国。弗兰德

    制造业所用的羊毛,主要来自西班牙和英格兰。西班牙羊毛,虽然不是英格兰毛织物最

    初采用的材料,却是适于远地销售的毛织业最初所采用的材料。现时里昂制造业所用的

    丝,亦大半是外国产;而且,在它初建时,就全部或几乎全部是外国产。斯皮塔菲尔制

    造业所用的材料,大概一向全部都不是英国产物。象这样的制造业,大部分是因少数人

    的计谋而创办的,所以设立的地址,有时是滨海的都市,有时是内陆的都市,视这少数

    人的利害关系和主意而定。

    有时,适于远地销售的制造业,是自然而然地由家用品制造业和粗物制造业逐渐改

    良而成的。我们说过,即最贫陋的国家,亦常有家用品制造业和粗物制造业。由这种制

    造业逐渐改良而生的制造业,大都使用本国出产的材料;这些材料最初往往是在离海岸

    很远有时甚至离可通航运的水路亦很远的内地加工的。土壤肥沃的内地,耕作容易,所

    产物品,除了维持耕者生活所需外,还有很多剩余。这种剩余,因陆运费太贵,航运不

    便,不易运往外地。因此,出产的丰饶,使粮食低廉,从而鼓励工人住在那里。他们觉

    得,在那里劳动化在其他地方可获得更多的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他们所用的材料是本

    地出产的,他们把材料加工后,即以制成品,或者说,以制成品的价格,换得更多的材

    料和粮食。他们节省了由内地到沿河沿海各地或遥远市场的运输费,从而给剩余部分原

    生产物,增加了一个新的价值。这样,耕者可以比从前更为简易的条件,从这班工人手

    里取得对他们有用或者使他们满意的物品。对于剩余部分农产物,耕者可取得更高的价

    格;他们所需耍的其他便利品,又可以较低价格买得。这鼓励农民并使农民有能力进一

    步改良土地耕作土地,因而增加剩余的广量。土地肥沃,使制造业诞生,而制造业的发

    展,又转过来增进土地的出产力。制造业最初仅供应本地;后来,作品精致改良了,便

    能供应远地的市场。因为,原生产物甚至粗制造品很难担负由陆运运往远地的费用,而

    精制造品却不会成到这种困难。精制造品,在小容积中,常包含大量原生产物的价格。

    例如,一匹精制呢绒,虽仅重八十磅,但所含价格,却不仅是八十磅羊毛的价格,而且,

    有时,还包含着几千磅谷物,即各种工人及其直接雇主的生活资料的价格。这种谷物,

    如果以谷物的原形运往海外,定然是极困难的。但若以精制品的形态运往,则虽运往最

    远的角落亦很容易。利斯、赫利法克、设菲尔德、伯明翰、沃弗汉普顿等地的制造业,

    就是按照这个方式,自然而然地发展起来的。这种制造业是农业的结果。其推广与改进,

    在欧洲现代史上,一般迟于那些由对外贸易促成的制造业。在现在在上述各地很繁荣的

    那些制造业适于外销以前一百多年,英格兰就以其用西班牙羊毛为原料的精制呢绒业著

    名于世了。前一类制造业是随着农业的发展而推广、改进的,而农业的推广与改进,又

    是国外贸易和直接由此而产生的制造业的最后和最大的结果。关于这一点,我将在下面

    说明。
国富论(第三篇) 第四章 都市商业对农村改良的贡献
    工商业都市的增加与富裕,对所属农村的改良与开发,有所贡献,其贡献的途径有

    三。

    一;为农村的原生产物提供一个巨大而便易的市场,从而鼓励了农村的开发与进一

    步的改进。受到这利益的,不仅仅是都市所在的农村。凡与都市通商的农村,都多少受

    其实惠。它们为此等农村的原生产物或制造品,提供了市场,结果就鼓励了其产业和产

    业的改进。当然,靠近都市的农村,所得实惠,自必最大。其原生产物的运输,所费既

    较省,所以,与较远农村的产物比较,商人们即使付给生产者较高的买价,但对于消费

    者,取价却仍可一样低廉。

    二,都市居民所获的财富,常用以购买待售的土地,其中很大一部分往往是向未开

    垦的土地。商人们都渴望变成乡绅。而且,在他们变成了乡绅的时候,他们往往最能改

    良土地。商人与乡绅不同。乡绅是一向奢侈惯了的,他只会花钱,从来不会想到赚钱。

    商人却常用钱来经营有利事业,他用一个钱,就希望在这一个钱回来的时候,带回一些

    利润。他们这种不同的习惯,必然会影响他们在一切事业上的性情和脾气。商人往往是

    勇敢的事业家,乡绅往往是胆怯的事业家。就商人说,如果他觉得投下大资本来改良土

    地,有希望按照费用的比例增大它的价值,他就毫不迟疑地马上去做。但乡绅很少有资

    本,即使有些资本,也很少敢如此来使用。如果他真的着手进行改良,所用以改良的,

    亦往往不是资本,而是每年收入的剩余。设你幸而住在四周农村多未开垦的商业都市中,

    你当能看到商人在这方面的活动,比乡绅是活跃得多啊。此外,商人由经商而养成的爱

    秩序、节省、谨慎等各种习惯,也使他更适合于进行土地上的任何改良,不愁不成功,

    不愁不获利。

    三,农村居民一向处在与其邻人的战争和对其上司的依附状态中。但工商业的发达,

    却逐渐使他们有秩序,有好政府,有个人的安全和自由。这一种效果,是最重要的,但

    却不为世人所注意。据我所知,曾注意此点的作家,迄今只有休谟先生。

    在既无国外贸易又无精制造业的农村,一个大地主,对维持耕作者所剩余的大部分

    土地生产物,既无物可以交换,就无所谓地把它花费于乡村式的款客。这剩余部分,如

    足够养活一百人,他即用以养活一百人,如足够养活一千人,他即用以养活一千人。舍

    此以外,实无其他用途。所以,他的周围常有成群的婢仆和门客。他们依赖他的给养,

    既无任何等价物品为报酬,就服从他,象兵士服从国王一样。在欧洲工商业尚未扩张以

    前,大人物和大富翁,上自王公,下至小领主,其待客的阔绰,都超过我们今日所能想

    象的。例如,威斯敏斯特大厅,为威廉•鲁弗斯的饭厅,然而常有人满之患。托马斯•

    伯克特常以清洁的草秣,铺于厅的地上,使坐不到座位的坐地就食的武土文人,不致染

    污他们崭新的衣裳。据说,瓦维克大公每日在各庄园所款待的宾客,达三万人;此或言

    过其实,但数目必很大,否则不会被夸大到如此程度。我们知道,不多几年前,苏格兰

    高地一带,仍盛行近似这种规模的款客,而在工商业很不发达的民族,这种风气,似乎

    也很普遍。波科克博士说:“我曾见一阿拉伯酋长,在他售卖牲畜的市中,当街宴请一

    切行人,即普通乞丐,亦在被邀之列。”

    佃耕者依赖大领主,无异于他的婢仆。他们即使不是贱奴,也是可随意退租的佃农。

    他们所纳的地租,无论就任何方面说,也不能与土地所提供的生活资料等价。数年前在

    苏格兰高地一带,足维待一家生活的土地,普通所纳地租,仅为一克郎、半克郎、一羊、

    一小羊而已。有些地方,现在依然如此;而且现在该处的货币,与他处比较,也并不能

    购买更多的商品。其实,在一个大庄园所产的剩余产物必须在本庄园内消费的农村,为

    地主便利打算,与其在家中消费这全部剩余,不如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消费其一部分,如

    果消费它的人们,是象门客家仆一样,听从自己号令的话。这样,他可省去许多麻烦,

    伴侣不至过多,家庭不至过大。仅付比免役租多一点的地租,而占有能维持一家生活的

    土地的可随意退租的佃农,其从属于领主,无异于婢仆、家奴。他们须绝对服从领主的

    命令。这种领主,在佃农家里养佃农,与在自己家里养婢仆、家奴,无甚区别。婢仆和

    佃农的食粮都来自领主的恩施。恩惠是否继续则取决于领主的高兴。

    在这情况下,大领主对于其佃农和家奴,必然有一种驾驭的权威。这种权威,便是

    一切古代贵族权力的基础。他们在平时,是境内居民的裁判者,在战时,是境内居民的

    统领者。他们有统率境内居民以抗不法者的权力,所只在境内成了治安的维持人,法律

    的执行者。没有任何其他人拥有这样的权力,国王也没有这权力。国王在古代,不过是

    领土内最大的领主,其他领主,只为共同防御共同敌人,才给他一定程度的尊敬。如果

    国王要依靠自己的权力,强制某大领主领地内人民偿还小小的债务,那里居民都守望相

    助,恐怕国王所要花的力量,几乎将等于消灭一个内战所花的力量。因此,他不得不将

    大部分农村的司法权,交给能执行法律的人,不得不把统辖民军的权力,交给能统辖民

    军的人。

    说这种地方性裁判权起源于封建法律,实是一个错误。不仅最高的民事刑事裁判权,

    在欧洲尚不知有所谓封建法律以前数百年,即已掌握在大土地领有者手中。而且一切募

    兵权、铸币权、制定地方行政法规权,也已在这时候掌握在大领主手中了。英格兰被征

    服前的萨克逊各领主所掌握的统治权与裁判权,并不下于被征服后诺尔曼各领主所掌握

    的统治权与裁判权。但我们不可设想,直到被征服以后,封建法律才成为英格兰习惯法。

    在法兰西,领主统治仅、裁判权的发生先于封建法律的发生,尤为不容置疑的事实。这

    种种权力,无疑会随着上述各种财产制度与风习而产生。且不讲古代英法两王国吧,我

    们就在晚得多的时代也可找到充分的证据,证明这种种结果必随这种种原因而发生。不

    到三十年前,苏格兰洛赫巴地方,有个叫做克默伦的绅士,不是贵族领主,甚至不是一

    个大佃农,不过是亚盖尔公爵的一个家臣罢了。他既没有获得正式的委任状,又不是治

    安推事,却对其民众执行最高的刑事裁判权。据说,他的审判裁判,虽无司法仪式,却

    很公正。也许在当时当地的情形下,他为维持公共治安计,不得不出面承揽这权力。这

    位绅土,每年得租不过五百镑,1745年率领八百人参加了斯托亚的起义。

    封建法律的推行其目的决不是想扩大封建领主的权力,倒可只看作是想把他们的权

    力缩小。自国王以下,直到最下级的领主,都由封建法律妥为制定等阶,各有各的职守

    和义务。在领主未成年时,该领主所有的土地的地租归其直接上司领受,土地管理权亦

    归其直接上司掌握。结果,各大领主未成年时,他们土地的地租和对土地的管理权也都

    归于国王。国王对于这种未成年的领主,尽保护教育的责任,并以监护人的资格,为之

    婚娶,不过选择的对象,要身分相称。但是,这种法律,虽本意要加强国王的权力,削

    弱大领主的权力,但仍不能使乡村居民得有安宁的秩序官良好的政府,因为它不能彻底

    改变纷乱状态所由而起的财产制度与风习。政府的权力仍过小,贵族的权力仍过大,而

    贵族权力过大,正是政府权力过小的原因。封建等阶制度虽然确立了,国王仍不能制服

    大领主。大领主,依然横暴如故。他们相互间依然不断地任意作战,甚至常常对国王作

    战。广大的乡野仍呈一片强取豪夺和骚乱的景色。

    然而,封建法制凭一切强制力量所办不到的事,却由国外商业和制造业潜移默化,

    逐渐实现。国外商业与制造业的兴起,渐使大领主得以其土地的全部剩余产物与他物交

    换。由此而得的物品,于是无须与佃农和家奴共享,而完全由自己消费。完全为自己不

    为他人,这似乎是一切时代为主子者所遵守的可鄙格言。所以他们一发现了由自己来消

    费所收地租的全部价值的方法之后,他们就不愿再和别人共同享受这价值。他们就宁愿

    把足以维持一千人一年生活的粮食或其价格,用来换取一对金钢石纽扣或共他同样无用

    而无意义的东西,随而也把这粮食所能给他们带来的权威一并舍弃了。但金钢石纽扣是

    由他自己独享、无人与他共享的。至于以前的花费方法,他至少要与一千人共享。这区

    别是非常明显的,要作出取舍的决定,有赖于明智的判断。于是,为了满足最幼稚最可

    鄙的虚荣心,他们终于完全舍弃了上述权威。

    在无国外贸易又无精制造业的国家,每年有一万镑收入的人,除了以这一万镑养活

    一千家人家使其俯首听命以外,也许就没有其他的消费方法。但在现在的欧洲,每年有

    一万镑收入的人,不必直接养活二十人,不必直接使唤无使唤价值的仆役十多人,却可

    消费其全部收入。事实上,他通常也是这样做。他间接维持的人,也许和往昔消费方法

    所雇用的一样多或是更多。他以全部收入所换得的宝物量,也许很少,但为采集制造这

    宝物而被雇用的工人,却必然很多。这种宝物的昂贵价格,大都由于这些工人的工资及

    其直接雇主的利润所造成。他直接支付宝物的价格,即间接支付这一切工资与利润,从

    而间接维持了这些工人及其雇主的生活。不过,他对于他们各人的贡献,却只是他们全

    年生活费的极小部分。他们各人每年的生活费,来自他一个人的,少数占全部的十分之

    一,许多占全部的百分之一,有些则尚不及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他虽然对维持他们全

    体的生活有所贡献,但他们全体的生活,都不一定要他维持,所以,对于他,他们就多

    少是独立自主的了。

    在大地主以地租维持佃农和门客的生活时,他们是各自维持各自的佃农和门客的生

    活。但在他们以地租维持商人工匠时,他们全体所能养活的人数也许和往昔一样多,而

    且由于乡村式的款客方法难免浪费,现在所能养的,也许比往昔还多。但是,分开计算,

    他们每个人对这较大人数中每个人的生活费所贡献的往往极微。每个商人或工匠的生活

    费,都不是得自一个顾客,而是得自千百个不同的顾客。他在某程度上,虽要仰给于他

    们中每一个人,但不绝对仰赖他们中任何一个人。

    大地主的个人消费,就在这情况下逐渐增大起来。因此,他所养活的门客,就非逐

    渐减少以至全部打发掉不可。由于同一理由,不必要的佃农,亦非逐渐打发不可。农田

    加大了,而地主不顾对裁减佃农的怨言,却仍把佃农人数减少到按照当时不甚完善的耕

    作和改良情况耕作所需要有的最少人数。由于尽数打发了不必要的寄食者,由于逼着佃

    农缴出农田所能提供的全部价值,地主所得的剩余,或者说剩余的价格,逐渐增大了。

    这个较大的剩余,商人和制造业者又给他提供方法,使能由他自己来消费,象前此消费

    其余部分一样。个人消费增大这个因素,又驱使地主们渴望所得地租,能超过现在改良

    状态下土地所能提供的数额。但这样土地就要进一步改良,佃农就要增加费用,如果租

    佃期限不够长,不足以使他收回这增加的费用及其利润,他决不会同意地主加租的要求。

    他定要延长租期。地主们爱好浮华,要扩大用度,终于承认佃农的条件。这就是长期租

    地权的起因。

    可随意退租的佃农,耕作土地,给付十足的代价,他并非完全隶属于地主。他们彼

    此所得的金钱上的利益,是相互的,是平等的。可随意退租的佃农,不会牺牲生命与财

    产来为地主服务,而在租期延长后,他就简直是独立自主的了。除了按照租约或习惯法,

    地主不要想他作一点其他事情。

    佃农既已独立,门客又已打发掉,大领主就不能再干涉法律的正常的执行,不能再

    扰乱地方的治安了。他们那与生俱存的权利已经卖掉,然而,出卖的目的,不是象伊骚

    那样为了饥饿,为了必需,却仅仅为了耳目玩好,仅仅为了为儿童所玩乐而非成人所应

    追求的宝石钻戒。因此,他们就象城市中的殷实市民或商人一样平庸了。于是,在城市,

    在乡村,都设立了正常的政府。没有谁能扰乱都市的政治,也没有谁能扰乱乡村的政治

    了。

    下述一事,或与本题无关,但不妨在此一提。即以大宗地产,由父传子,子传孙,

    传至许多世代的世家,在商业国,是极罕见的。反之,在商业不盛的国家,如威尔斯,

    如苏格兰高地,则极普通。阿拉伯历史,充满着贵族的世系;有一位鞑靼可汗,著了一

    部历史,曾经译成几种欧洲文字,其中,就全是关于贵族的世系。这可证明,古世家在

    这些国家是极普通的。在富人收入只能用于养活尽量多的人的国家里,富人的用度很少

    过分,他的仁爱心似乎难得热烈得使他企图养活超过他所能养活的人数。但在收入的最

    大部分归个人消费时,他的用度就往往极无限制;因为他的个人虚荣心,是无限制的、

    永远满足不了的。所以,在商业国,即使有极严厉的法规取缔挥霍浪费,长期富裕的家

    庭仍属罕见。但在商业不盛的国家,即使没有法规取缔,亦多长富之家。象鞑靼和阿拉

    伯那样的游牧民族,财产不易消费,取缔浪费的法规,亦无设立的可能。

    对于公众幸福,这真是一种极重要的革命,但完成这种革命的,却是两个全然不顾

    公众幸福的阶级。满足最幼稚的虚荣心,是大领主的唯一动机。至于商人工匠,虽不象

    那样可笑,但他们也只为一己的利益行事。他们所求的,只是到一个可赚钱的地方去赚

    一个钱。大领主的痴愚,商人工匠的勤劳,终于把这次革命逐渐完成了,但他们对于这

    次革命,却既不了解,亦未预见。

    因此,在欧洲大部分地方,城市工商业是农村改良与开发的原因,而不是它的结果。

    但是,这种发展,既与自然趋势相反,当然是迟缓和不确定的。试一比较以工商业

    为国富基础的欧洲各国的缓慢进步,与以农业为国富基础的我国北美殖民地的急速的进

    步吧。欧洲大部分地方的居民数目,在将近五百年中,未增加一倍。我国北美殖民地有

    些地方,却是二十年或二十五年就增加了一倍。在欧洲,长男承继法和各种永久所有权,

    使大地产不能分割,因而使小地主不能增加。我们知道,小地主对其有限士地十分熟悉,

    爱护备至。他不但喜欢开发它,而且喜欢改良它。他在各种耕作者中要算是最勤勉、最

    聪明、最常成功的了。加之,长男承继法和永久所有权,又使许多土地不能出卖,常使

    购买土地的资本多于待售的土地,从而使土地常以独占价格出售。土地所得的地租,常

    不足以支付买价的利息,至于修补费,及其他各种意外费用,更不用说。所以,购买土

    地,在欧洲,是小资本利润最少的用途。固然有些不再经营工商业了的人,为图安全起

    见,亦有时愿把小资本用来购买土地。还有些从别个来源取得收入的专门职业家,亦常

    因要保储蓄的安全,喜投资购买土地。但是,一个青年,如果不愿从事工商业,而用二

    三千镑资本购买一小块土地来开发,固然也可希望生活愉快,不依靠人,但要希图成为

    大富翁、大名人,就绝不可能了。如果他把资本用于别的用途,他就可望发大财或享大

    名,和别人一样。而且,这样的青年人,虽不希望成为地主,但大都不愿为农民。这样,

    任人购买的土地既少,土地的卖价又高,结果,使许多原来可能用于改良土地开发土地

    的资本都不投到这方面来。反之,在北美洲,则有五六十镑的资本,便足够用来开办一

    个农场。那里,未开垦土地的购买与开发,既为最大资本最有利的用途,亦为最小资本

    最有利的用途。在那样的地方,这既是最直接的致富方法,也是最直接的成名方法。那

    里的土地,几乎可全无代价取得,即使须出代价,亦比其自然生产物的价值少得多。这

    种事在欧洲是绝不可能的;在土地早已成为私有财产的任何国家都是不会有的。可是,

    当一个大家庭的家主死时,所遗土地财产若能平均分配于各个儿女,则所遗地产,大都

    有出售的日子。待售的土地就会增加,土地就不能再以独占价格出售。土地的自由地租,

    这样将渐足抵付买地地价的利息;以小额资本购买土地,亦将和其他用途同样有利。

    英格兰,因土壤天然肥沃,因海岸线与全国面积相比甚长,又因有许多可以通航的

    河流流贯其间,使内陆各地,能有水运之便,所以,与欧洲任何大国比较,都一样宜于

    国外通商,一样宜于经营远地销售的制造业,一样宜于上述情况所能引起的种种改良。

    此外,自伊丽莎白即位以来,英国立法,都特别注意工商业的利益;事实上,欧洲没有

    一个国家,即荷兰亦不例外,其法律一般地说,能这样有利于此种产业。所以,英国工

    商业就在这整个时期内不断地向前发展起来。无疑,农村的开发与改良,亦不断地在进

    步;但其进步,似较迟缓,不如工商业的迅速。大部分土地,也许在伊丽莎白时代以前

    就耕种了,可是还有很大部分,仍全未耕种,至于已耕种的土地,其耕作状况,大部分

    亦未尽满人意。不过,英格兰的法律,不仅由保护商业而间接鼓励农业,且有若干对农

    业直接加以奖励。除歉收年度外,谷物输出,不仅自由,且有奖金。在收获一般的年度,

    外谷输入,又有等于禁止输入的关税。除了来自爱尔兰的以外,活牲畜的输入一向是禁

    止的,而且准许从爱尔兰输入亦是不久以前的事。所以,在两种最重要的土地生产物即

    面包与家畜肉上,土地耕作者实享有一种独占,他人无从染指。这种奖励,虽象我后面

    指出的那样到底全是幻想,但由此至少可以推知英国立法当局,实有赞助农业的美意。

    而最重要的是英格兰法律对于国内农民曾竭尽所能使其安定独立而受人尊敬。所以,在

    长男承继法尚未消灭,什一税继续征收,与法律精神相反的永久所有权有时仍然有效的

    国家中,英格兰总算是最鼓励农业的国家了。但英格兰农业的情况,仍是如此。设使农

    业除了由于商业进步而间接得到鼓励以外,没得到法律的直接鼓励,政府袖手旁观,听

    任农民的处境停留于与欧洲其他各国相同的状态,那末,农业将呈现何种情况呢。伊丽

    莎白即位迄今已二百余年了。这悠长的期间,是人类繁荣阶段通常所能持续的最久期间。

    在英格兰成为大商业国以前大约一百年,法兰西的对外贸易很可观。照当时人的设

    想,似在查理第八远征那不勒斯以前,法国的航海业就已很可观。但就全体说,法兰西

    土地的耕作与改良,逊于英格兰。法国法律从未给予农业以直接的奖励。

    西班牙与葡萄牙对欧洲其他各国的国外贸易,虽多由外国船舶装运,但很可观。西

    班牙葡萄牙对他们殖民地的国外贸易,由本国船装运,这贸易因殖民地富饶广大,尤为

    巨大。然而,如此巨大的国外贸易,并不曾在这两国内引起任何重大的适于远地销售的

    制造业,甚至,这两国的土地亦尚有大部分未曾开垦。就国外贸易说,在欧洲各大国中,

    除意大利外,葡萄牙历史最久。

    由于国外贸易及适于远地销售的制造业而使全国土地全部得到开发与改良的国家,

    在欧洲,似乎只有一个意大利。据古西亚迪尼说,在查理第八侵入以前,意大利不但最

    平坦最肥沃的农村已经耕种,而且最多山最荒芜的地区也同样已经耕种。这个国家所处

    的相当有利的地位,以及在这个国家里存在的大量独立小邦,对于上述土地的全面开垦

    或不无贡献。然而,这位贤明的近代历史家虽这样说,但那时意大利的土地垦作,不及

    今日的英格兰也不是不可能的。

    可是,无论哪一个国家,通过工商业而获得的资本,除非其某一部分已在土地耕作

    与改良事业上得到保障和实现,总是极不确定的财产。说商人不一定是某一特定国家的

    公民,这句话真是不错。究竟在何处营业的问题,在他似乎没有多大意义;如果他们对

    甲国成到一种厌恶,那怕顶微小,亦可使他把资本从甲国迁到乙国。跟着资本的迁移,

    资本所维持的产业,亦必移动。在资本尚未散在地面上,成为建筑物,成为土地永久改

    良物以前,那资本决不能说属于某一国。据说汗萨同盟大部分都市都拥有大财富,这财

    富如今到哪里去了呀,除了在十三世纪、十四世纪模糊的历史中外,厦是一点痕迹也没

    有留下。甚至它们中某些城市究竟坐落在什么地方,其中有些的拉丁文名称究竟属于欧

    洲的哪些都市,也不易确定。但是,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意大利所遭的灾祸,虽然使

    伦巴迪亚和托斯卡纳所属各城市的工商业大为衰落,但这些地方,至今仍为欧洲人口密

    度最大、土地耕作最良的地方。弗兰德在内战后又受西班牙的统治,这些虽然延去了安

    特卫普•根特、布鲁哲斯的大商业,但弗兰德至今仍为欧洲财富最多、人口最稠密耕作

    最进步的地方。战争与政治上的一般变革,可以容易地使以商业为唯一来源的富源趋于

    耗竭。通过比较可靠的农业改良而产生的富源就比较持久得多,除了由于敌对蛮族的侵

    凌而引起的持续一二百年之久的比较激烈的大变动,如罗马帝国崩溃前后西欧的大变动

    外,其他事件都破坏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