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神曲: 一个暴利行业的真相和博弈
作者:吴昊
第三部分
成为上帝:天堂里面有什么?(1) 成为上帝:天堂里面有什么?(2) 谁在地狱:购房者和城市(1) 谁在地狱:购房者和城市(2)
谁在地狱:购房者和城市(3) 别拿终身幸福去交换房子 忏悔录:阳光照耀房地产 我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个行业(1)
我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个行业(2) “房地产政治”与新时代来临(1) “房地产政治”与新时代来临(2)  
第三部分 成为上帝:天堂里面有什么?(1)
    几乎是一夜之间,原本叫着“勤劳的大众”,突然就变成上帝了。

    “上帝”这个词本来是宗教用语,代表掌管一切的神,人们膜拜和尊敬他,他也会宽恕人们的过失和罪孽。不过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这个称呼被体面地移植到了消费者头上。热情地给我们戴上这个伟大帽子的,就是那些对着我们钱包流口水的生意人。

    请为我们的上帝身份而欢呼吧,刚刚经历一盒火柴都需要计划配额的商品短缺时代,被商品骑在脖子上的劳苦大众,以上帝的身份骑在了商品的脖子上,我们有理由去高兴得忘乎所以。商品房的出现,使得大家猛然惊醒——原来我们不光是生活日常用品的上帝,还成为了房子的上帝。趁着劳动人民的狂欢,住房也悄悄地从社会福利摇身变成了商品——一个必需品,而且是中国人民传统意识里筹码最重的生活必需品。

    当我们还在为上帝的身份而狂欢不醒时,商品也趁机发生着变化。

    遥想当年,虽然还不具有上帝的名分,但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收入不高但还可以时不时潇洒一下,撮上一顿,酒足饭饱之余还可以消遣一把。没有压力的生活,微薄的工资满足基本生活是绰绰有余了,虽然没人把我们叫做上帝,但生活是真实的,天堂般悠闲自在。

    所以在十多年前,人们还在为下海还是留在机关而徘徊时,大家并没意识到很多引以自傲的资源福利,都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变成了商品。而我们的身份,也从主人变成了上帝,大多数人嘲笑一时冲动的弄潮者,也在替他们失去了包括住房、福利、过年过节的一大堆的农产品、洗衣粉而惋惜。

    自1998年最后的福利分房制度结束后,我们做为主人翁的最后一项福利——住房,开始全面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术语“房地产”全面接管了“分房”所代表的生活,而我们,就这样变成了上帝。

    市场,本来就意味着自由交易、平等和自愿。强买强卖、欺行霸市,或者价格垄断,都和市场的本来意思相违背。作为主人翁,我们从来不相信诸如“不平等、欺压弱势、弄虚作假、霸王条款”等丑恶现象敢在人民专政的光天化日下肆无忌惮地跳舞;另外,作为主人翁,我们还从小就接受了成家立业的古训,成家重大的标准之一就是是否拥有住房。所以我们得想方设法去买房,以我们主人翁的名气和豪气,买房似乎不应该成为问题。但是我们显然忽略掉了一些显而易见的现象,譬如这个时候的“工资”已经改名为“薪水”了,而且还翻了不少跟头,不过薪水无论怎样翻跟头,在房子这个巨大的消费品面前都会显得微不足道,一套一般的房子可能需要你未来20年的全部薪水。

    大概在1992年前后,北海以及美丽的海南岛,出现了一批极富激情的开发商,在那里留下了具有“××到此一游”意味的建筑物,“房地产开发”这个新词汇虽然强烈地烙在了大众的大脑皮层,但人们还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个叫“开发商”的新物种有什么样的真正面目和身份。

    他不属于工人阶级,也不是农民兄弟,看上去也不是主人翁,但是,他很有礼貌地称呼我们为“上帝”。如前所述,这是一个具有催眠性质的词语,对于拜惯了如来佛和观音娘娘的中国民众来说,上帝的天堂生活无疑是颇有吸引力的。这个叫开发商的新物种,极具想象力地给我们描述了天堂的样子:时尚、梦幻、花园般的居所、标签和领地。并且很温柔地告诉我们,他就是带领我们进入天堂生活的使者——一个懂得天堂的构建标准,从规划到物管全程解决的人。而想要进入天堂,唯一需要我们做的,就是签了合同,付了款子,就等着领天堂的钥匙了。

    在我们稀里糊涂成为上帝之后,也就这样稀里糊涂地上了天堂。在此之前,没有人去过所谓的天堂,但我敢打赌,这个开发商营造的天堂很多时候也是稀里糊涂的。我们不妨来看看天堂里面究竟有些什么。

    ○生态型天堂

    什么是生态住宅?建设部的解释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和遵循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来进行设计、组织住宅建筑室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质因素、无污染、生态平稳的建筑环境。这里的环境不仅涉及住宅所处的自然环境,如空气、水体、土地、绿化、动植物、能源等,也涉及住宅区的人文环境、经济系统和社会环境。生态住宅的特征概括为四个方面,即舒适、健康、高效和美观。追求舒适和健康是生态住宅的基础,追求高效是生态住宅的核心内容,追求美观是生态住宅与大自然和谐的完美境界。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渐兴起,大家已愈来愈关心自己的居住环境,更加关注拟购房屋的环境设计,于是开发商就投其所好,大打生态环保牌并且牵强地定义为“生态=绿化”,“搞房地产要先搞环境”、“卖房子也是卖环境”,成为他们的口头禅。现在有种说法叫做“物不在精,有绿则美”,“都市里的村庄”、“花园小区”、“绿色住房”等概念更是扑面而来,并且绿化率、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的混淆和解释让你晕头转向——这里的小区是“18万平方米低密度多层花园式住宅”,那里的楼盘是“39%超高绿化生态社区”。那么究竟什么叫绿色健康家园?等你入住新居后才发现只是几颗小树苗和大片铺草坪砖的停车场,不过在开发商眼里,这些小树苗终究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的,你就等着熬吧!它至少可以见证你下一代的成长历程。
第三部分 成为上帝:天堂里面有什么?(2)
    ○智能化天堂

    根据建设部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要求,智能化住宅要达到安全防范、信息管理、信息网络,也即智能化住宅是将各种家庭自动化设备、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与建筑技术与艺术有机结合的产物,从而实现住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家庭遥控管理或与外界进行联系的住宅。智能小区由众多智能楼宇组成,其旨在通过高度集成的通讯和计算机网络,把社区的保安、物业、服务及公共设施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和最优化管理,使小区内居民可以24小时与社区医院、学校、超市、娱乐场所等处联络,以实现快捷高效的超值服务与管理提供安全舒适的家居环境。

    根据这样的要求,恐怕眼下大打智能化牌的楼盘没有几家符合条件。但随着因特网“飞入寻常百姓家”,高科技、智能化成了一个什么都可往里面装的大筐,智能化住宅小区也成了这个筐里的“佼佼者”。但现在的所谓智能化小区往往就是一套自动化保安控制系统或一套计算机局域网,还有什么门禁窗磁系统也算是智能。智能未见得拥有多少,但购房者从腰包里掏的钱却多了不少。开发商说的很实在:“以前没做过智能化,但现在不做不行,它是一个卖点,别的企业在搞,我们当然不能放过。”在这里他们卖的也只是概念,曾经有个号称智能化的小区,笔者全面深入地浏览完该小区所有的介绍资料后才发现,只有一个预埋宽带的接入端口,你要上网还得另外交一笔钱,让网络公司给你开通,你说让人晕不晕!

    ○名人型天堂

    要扩大项目的市场影响力,提升项目的知名度,进而带动项目的销售,有很多手段,其中快速有效的,要算是名人效应了。请名人作秀吸引眼球,搞点什么剪彩或者开盘典礼,甚至免费送给名人一套房子让你与名人同在一片蓝天下,让大家也沾染点“名气”,这是一件多么荣耀的事啊。这一招还真管用,你想啊,我们一开口就说某某名人也住在我们小区,是不是脸上很有光,心里很自豪?殊不知是名人沾了大家的光,笑纳了由全体业主们集资的大礼一份还不用说谢谢。更有甚者,名人们转手就把这套房子出租,你在小区里根本见不着他或她的影子。

    ○建筑创新型天堂

    华夏几千年文明积淀下来的智慧和建筑精髓,没能让开发商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倒是模仿秀搞得不错。他们认准了大家没去过欧洲、美洲,并把国外建筑的外表样子照猫画虎地搬了回来,然后鼓吹为欧陆风格、地中海风情,并且号称作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优化和升级,实际上是从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把他们认为富有地域特色的统统抹去,或者幼稚地认为罗马柱就代表欧洲风格、椰子树就代表地中海风情,建成的房子就像一个穿着百家衣的乞丐。消费者不仅仅为了风格、风情付出了大把的银子,还得忍受10年、20年或者更长时间的精神折磨。

    开发商所描述的稀奇古怪的天堂可以说不胜枚举,为了不让你再为此事烦心,咱们就此打住吧。
第三部分 谁在地狱:购房者和城市(1)
    既然社会是个网状链条型体系,那么,地狱里绝对不止购房者一个人,跟随他们一起痛苦的,还有城市。我们之所以感受到购房者在地狱,而忽略掉其他同样被房地产拉下地狱的苦难者,那是因为购房者发出了呻吟,而其他的连呻吟的力气都没有了,但这不代表他们不存在。

    不同民族、不同人的价值取向可能千差万别,向社会索取的环境要求也各不相同。譬如说深圳,大多都是激情创业移民的人士,和内地城市相比,深圳必须为这些人士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包括浅层次的政策鼓励与支持,以及深层次的社会对创业者的机会考虑。如果这样做,暂时会损害一些符合城市生活特色的休闲环境,居民们恐怕都不会有太多的抱怨。因此所有城市的管理机构,都必须为自己的居民提供符合城市特色的相应环境,只有这样,21世纪最宝贵的人才才会对城市打个满分,经济才能发展,否则人心散了,队伍将不好带。

    但无论不同城市人口之间的价值取向有多大差异,城市都必须满足他们一个基本的生活底线,这是及格分,其他的诸如创业环境、休闲环境、学习环境,才是对不同城市政府的加分考试。这个及格分,就是生活环境,检查一个城市是否及格,有一个简单的指标,那就是看居民对该城市的生活是否具有幸福感。

    今天大多并非土生土长的城市居民们,其实对幸福的要求一点儿也不高。他们离开家乡,来配合国家的城市化进程。这一点很类似于他们的父辈,上世纪50年代离开繁华的大都市,去西部、三线参与拓荒建设。姑且抛开爱国心和知识青年到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壮志不说,其接待者们一定会客气地给他们一个可以安身和落脚之地,以便让奔波的身躯有一个舒展的私人空间,让盆盆碗碗有一个摆开的地方,并尽量想办法给他们做一个简单的篮球架或者员工活动中心,好让他们的业余生活觉得充实满足。当这两点达到以后,那些甚至留过洋获得博士学位的才俊们,就会心满意足地在偏远的山沟里扎根一生。

    与20世纪50年代的“飘一代”不同,今天21世纪的“飘一代”离开了熟悉的故土家乡,基本上无人提供落脚的地方,还需要自己去寻找精神的快乐。将两个“飘一代”的幸与不幸相比,50年代的“飘一代”虽然离开城市到山村,但尚可获得大有作为的舞台,去实现人生的满足,物质上有所不幸,但精神也是幸福的。而21世纪的“飘一代”们,大多数没有超越落脚之处和业余生活的束缚,连人生理想还没有展开,就被房子等初级问题彻底搞蔫菜了。

    来到城市寻找安身落脚之处,就遇到了“政治化”的房地产时代,从而将自己整个人生旅程全部改写,这也许将是生活在21世纪初的整整一代人悲剧的根源。

    不论主角们贱贵贫富,让我们先看看正常的人生,其幸福要素基本上都是一样的:

    (1)必须要有一个落脚安身之处。富豪们住别墅,平民们住筒子楼,年轻人住公寓,农民们住自建房。

    (2)一个惬意的朋友圈子。富豪们和精英们聊天,平民们扎堆打麻将,年轻人聚众跳迪斯科,农民们在村口的槐树下摆龙门阵。

    (3)一个和伴侣组成的家庭。富豪们可以暗地里三妻四妾,平民们有个不下堂的糟糠妻,年轻人自由恋爱找个对象,农民们则千辛万苦娶个婆姨。

    (4)一个实现人生理想的岗位。富豪们拥有的是公司,平民们照着机床或者卖货,年轻人根据兴趣能力找份工作,农民们则在一亩三分田上种瓜种豆。

    只要实现了这四点,钱财其实就是身外之物了,只要每个人进入这些相应的要素里安居乐业,就算是幸福生活。当然,不同人士要素点里面的内容是不同的,所以这个社会才显得丰富多彩。富人们奔驰宝马一掷千金,而农民们稀饭干菜勤俭持家,生活虽然千差万别,但幸福感都是一样的。如果不同圈子里的人角色互换,譬如穷人生活圈的人进入富人生活圈,由于其系统的冲突和不兼容性,一定会出现许多哀怨故事,这些故事写下来,就是琼瑶的伤感小说,而富人圈子里的人跳到穷人生活圈,可能就是一部发人深省的落魄史。

    可是,如今21世纪“飘一代”的人,因为落脚之处的丧失,可能连这些最简单的人生幸福都享受不到了。且看房子是怎么样阻断他们一生幸福的。
第三部分 谁在地狱:购房者和城市(2)
    ○落脚之处成为巨大的门槛

    大部分买房者,都是经过家庭三代的血汗,勉强获得了一个落脚之处,并由此付出了10—20年的按揭债务代价。以往“三代血汗”只是一个形容词,表示购房者获得住房的艰辛,而在我眼里,“三代血汗”则是一个内容详实的名词,一套房子正在吸三代人的血汗。第一代是父母,子女收入差的,迫使他们动用“棺材本”,即便侥幸没有动用的,房子已经影响了子女孝敬父母的预算,一旦儿女们买了房子,老人们最好烧香祷告别患恙生病;第二代是购房者本身,房子不但榨取了他们对父母的义务,而且还榨取了人生最基本的社会预算,包括娱乐、学习、购物,这会导致智商和创造力下降,生存能力也随之降低;第三代是购房者子女,房子榨取了孩子们的学习预算,使得下一代在起跑线上就输给了他人。今天,“三代血汗”现象还表现在购房者不敢旅行、不敢购物、不敢上医院、不敢失业等初级阶段。我们还有理由相信,“三代血汗”最终将是下一阶段社会问题的根源,可能是大规模的老无所养,也可能是严重的失业率,还可能是缺乏训练的人生迷惑。更可怕的是,这些现象没准会集中爆发出来。

    ○房子阻挠了快乐的交际

    一切都需要成本,交际也是如此。如果城市变大了,社会又是以富豪阶层为主导,由交通与消费组成的交际成本就会迅速攀升。对于购房者来说,既然已经承担了昂贵的住房代价,那么就不得不削减交际成本。这意味着,信息难以及时互通,不良情绪难以及时抚平,更享受不到集体生活的快感。一个社会苦闷寂寞的个体太多,将导致个体精神免疫力下降,抗压能力降低,诸如焦虑、自闭等精神疾病广为泛滥。如果范围控制得当,还只是社会某个零部件的不幸,一旦范围控制得不得当,那社会的整个机理就会出问题。

    ○房子成为婚姻家庭的杀手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结婚除了人类社会意义的感情结合之外,还是生理生殖的问题,这是社会现象,也是自然现象。在动物世界里,每每到了发情期,雌雄会结合。结婚在人类社会中只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双方都到了法定的婚配年龄;二是双方感情到位,自愿结合,这一点受婚姻法的保护。可是在今天,又凭空多添了一个新条件,那就是房子,许多都市女孩子择偶的标准,就是看对方是否有住房。和过去结婚的“三大件”不同,“三大件”是婚姻的附加条件,而房子却是婚姻的基本条件,女孩子们可以不要求有车,但一定要求有房,因为房子是家的物质载体,也是婚姻的外壳。

    幸运者一旦靠按揭买了房,就避免了成为光棍的不幸,但新的不幸也许就从此拉开了序幕。房子的负担,不但占去了双方感情培养交流的物质预算,还是双方挥之不去的心头愁云,占去了双方感情的空间。每当看到别人住更大的房子,买了车子,或者去夏威夷旅行时,我想,这些为房子所困的男女双方,心头都会“咯噔”一下。

    ○房子影响了事业的发展

    从某种程序上讲,事业也许能够决定房子,但是房子一定不能决定事业。大多数30岁上下的人在事业成功以前,以先成家后立业的古训为诫,迫不得已选择拥有房子,这美妙的想法恰好就成为了他们影响事业成功的最大障碍。

    房子影响事业的第一个原因是,迫于房子的款项压力,许多人不得不透支生命。以“纯粹赚钱”取代“经验积累”成为了工作的第一目标,否则就会上银行“债主”的黑名单。可从古至今谁都知道,在成功之前先得付出,以换取足够的经验,付出的过程有长有短,因人而异。但透支和按揭债务悬在头上,许多人因此显得非常浮躁,他们必须在工作的第一天就开始以青春换取财富的历程,哪管经验成长和身体本钱。这样长期下来,他们体力耗尽,经验技能江河日下,年龄一大就动力不足,整个前途堪忧。

    房子影响事业的第二个原因是,正是因为城市人口将工作看得很重要,所以方便工作的住宅,比如CBD里面的,靠近轻轨地铁的,都以高价销售。一番竞价拼搏以后,力量单薄者只好在城市外围居住,每天必须拿两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在路上奔波。时间长了也就疲了累了,不得已只得选择离自己住房近的公司上班,从而有可能放弃了很好的发展机会。曾经有一位北京的老板给我讲,他现在招聘任何重点岗位,都必须考虑应聘者住在何处,因为他相信再敬业负责的员工,如果每天上下班要在路上花三四个小时,谁也无法想象他有足够的脑力、体力和精力来为公司做出更大贡献。

    说完了地狱里的购房者,我们现在来看看城市的遭遇。连开发商都认为,今天的房地产业这般发达,最大的受益者是城市。房价上去了,房地产的利税就上去了,地价也上去了,GDP就极大繁荣;城市带形成了,现代化实现了,区域合在一起就能发力了;城市变漂亮了,形象上去了,招商引资的机会也就来了……这套逻辑认为,开发商最多也就是单个楼盘赚点钱,而城市则是凌驾于每个楼盘之上整体赚钱。

    冲着这份美好图景,城市就乐得屁颠屁颠的和开发商联袂携手登台,政府也以“经营城市”作为城市建设的新名词,而那些在“经营城市”中表现卓越的开发商,也被授予“优秀城市运营商”这一类的光荣称号。
第三部分 谁在地狱:购房者和城市(3)
    在“经营城市”这一科学术语的支持下,城市就开始往天堂般的未来奔跑而去,各级政府纷纷为城市做起了10年规划20年规划。一个个副中心拔地而起,小型城市变成中等城市,中等城市变成大城市,大城市变成超级城市,大片的良田变成钢筋水泥,大量的郊区人口变成城市人口。虽然这些远景大多还仅仅是纸上谈兵,但并不妨碍这些未来规划范围的土地,以千亩为单位,几年内全部以高价拍卖给开发商,将未来的不可预知性,变成今天白花花的银子。

    所以,今天的中国城市,都有几个冠以科技、居住、休闲、工业、生活、行政等称号的副中心。这些副中心加起来的面积,可能比老城区还大。我唯一担心的是,未来这20多年里,是否真的有那么多人到这些地方居住。但我的担心显然是多余的,这些良田,在未来规划的图纸上,它们都被卖了一个好价格。难道开发商们都是傻子吗?开发商们怎么会是傻子呢?

    任何游戏要想玩下去,每个环节的人都不能缺位,否则无论规则多么美妙,游戏都不会成立。打麻将不能三缺一,结婚必须是两个人,没有受骗者,再高明的骗子都只能失业。副中心这个游戏也是一样,除了有人做规划、有人做开发外,还得有人来生活,否则就会变成大地上的建筑模型,在寒风中咧嘴惨笑。

    我相信当今的城市繁荣,是上世纪60、70年代生育高峰以及生存条件变好造成的,也是导致今天房地产供不应求的根本原因,生育高峰使得每个城市都扩容了两三倍。但是,我实在很难想象这些20年后的城市规划图纸,能够找到足够的相应人口来填充。或许部分城市还可以,但是将中国每个城市在20年里再扩容数倍,估计将送子观音累死都办不到。

    我不晓得城市规划者们为何如此迷恋“经营城市”这个词语,但我知道,在房地产需求最旺盛年代的土地竞拍价格,是非常吸引人的。我想,这也许是唯一能够解释某些地方政府急于将大量良田纳入20年规划之中,又急着将20年的规划土地,急于在最近卖出去的原因。

    远处的管不了,且说眼前的吧,过高的房价,正在将一个个城市打入地狱。

    第一,房地产的宽枝茂叶,已经遮住了其他行业的阳光。城市是一个集合体,由很多行业共同构成,这层关系说明,很多行业虽然要守着城市才能生存,但并不是城市的乞丐,因为任何一个行业消失,城市就不完整。今天房地产的主导,使得居民原本该均衡摊给各个行业的营养,都被房地产吸走了。许多行业的小老板都在抱怨,生意越来越不好做,居民越来越节约,而这些小老板们,可能也是购房者,如果他们赚不到钱了,银行的黑名单上又会多出不少人。如果城市只剩下房地产一个行业,城市就不是城市了。这个侵吞现象的最后结果就是——房地产也将死掉。

    第二,房地产让城市的免疫力下降。虽然房地产对其他生命的吞噬,像植物世界的毒草一样,有它就没有别人,但其危害还仅仅停留在“经济领域”。这远远不能完全展现目前房地产对城市的危害力。

    当今的市长们最喜欢谈的就是城市的竞争力,什么样的城市才是有竞争力的城市呢?

    答案就是各个行业均衡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人才储备丰富。这样的城市不仅吸引人才聚集,而且还讨投资者的欢心。如果这几点达不到,那别谈竞争力了,连“自保力”都算不上。遇到稍微的风吹草动,立刻变成空城,被人抛弃。

    不知道当今某些地方政府热衷于规划卖地数钱,有没有考虑到人才迁徙、行业枯萎、投资者远离等对城市发展的致命伤害。要知道,一切表面化的繁荣,往往不过是撒旦施展的法术、布置的圈套而已。
第三部分 别拿终身幸福去交换房子
    “魔鬼可以满足你任何三个愿望,但前提是,需要拿你的灵魂来交换。”有谁愿意吗?我想没有谁愿意将灵魂交给别人。在日常生活中,“交换”已经变成了“买卖”二字。下一次再遇到这样的魔鬼,我们也可以留下人民币,留住灵魂,拿走不切实际的欲望,最好是钱财两清,世界由此清静。

    然而世间的这种清静,仅限于“钱财两清”,限于你能有足够支付一套房子的现金。对于大多数按揭买房者而言,你还是欠下了别人的债,虽然支付利息可以让朴实的中国人心里觉得踏实,不欠银行的人情。但这笔长达20年的巨额贷款,虽不需要拿走我们的灵魂,但却拿走我们更多的快乐甚至终身的幸福,恐怕还是绰绰有余的。

    房子只是人生必须拥有之要素的1/10,除了房子以外,健全的人生还必须拥有或者体验诸如工作、教育、感情、事业、学习、休憩、交流、健康、爱好等诸多环节,以上的任何一点,都需要你以足够的代价去交换,其中代价之一,就是人民币。由买房而导致的“按揭症候群”已经在都市出现,房子侵占了他们每月大部分的支付能力,使得感情逐渐枯萎,事业生命力缩短,知识的储备减少,身心压力增加,群体生活能力变低,在“健康”前面加了个“亚”字,或者在后面加了“恶化”两字,从而使生命越发丧失乐趣感,长此以往,如果人生再遇到一个半个不幸的突发事件,过去朝气蓬勃的白领,就会变成“活僵尸”,彻底丧失人生的竞争力。

    寄语那些正在房门口徘徊的都市人,房子虽好,但永远别忘记“量体裁衣”这四个字,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像拒绝魔鬼描述的迷人世界一样,拒绝开发商所提供的居住理想,当你对美好生活的幻想已经被挑逗得不能自己时,请想想撒旦屡屡得手的原因吧。记住老者们那句古训:“永远别欠别人,更别欠自己。”除了开发商,还包括银行和家人亲朋,否则代价是巨大的。

    “更别欠自己”,请将你每个月的薪水切成若干等分,平均地分给感情、事业、学习、健康、爱好等你必须承担的人生要素,就像人不能缺钙、铁、锌、硒一样。我这样说,绝不是劝你不要为房子去奋斗,更不是说你不应该买房子,只是无论如何,你不应该勉为其力、贪图虚荣、膨胀欲望和鬼使神差地去买房子。任何盲目的买房冲动,都可能使得你的人生在“大脖子”病中失去所有的快乐和精彩。更不要听信房地产开发商和某些“无良”媒体的妖言惑众,未来的房地产一定不是他们所渲染的那样危言耸听。请相信“面包会有的,房子也一定会有的。”

    至于目前的房地产是不是存在泡沫,我们不好妄加论断,倒是前面提到的那位北京老板说过的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他说:“我们公司刚从学校毕业两三个月的小青年都经常在热火朝天地琢磨买房子,不是泡沫才怪呢!”

    从现在开始做准备吧,尽量能够在买房之后给自己留下腾挪的余地和快乐的空间,实在不行,那就租房子好了,换个城市好了。请相信你自己,一定能够在人生健全成长的前提下,拥有适合自己的更好的房子。好汉能够不为五斗米折腰,英雄也不会为一套房子难死。
第三部分 忏悔录:阳光照耀房地产
    诗人顾城曾说:黑夜给了我黑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作为房地产行业内的一员,我并不是丧失天良的掠夺者。但一直以来,总有一些不好的词语和这个行业息息相关,譬如暴利行业、暗箱操作、黑手控制、信息不对称、概念炒作、消费者欺诈。连购进土地这么冠冕堂皇而且简单的事情,都被称为“圈地运动”——一个原来被用以描述资本家原始积累和血腥手段的名词。

    不管怎么说,房地产行业至少占领着三个前三位:

    (1)纠纷最多的行业,在每年的消协统计中独占鳌头;

    (2)最暴利的行业,中国缺少神话,唯有这个行业天天上演暴富故事,哪怕是今天的售楼小姐,食物链条的最底层,她们依然是各个城市白领中的白领;

    (3)奔驰宝马最多的行业,这已经不算什么秘密了,如果你有幸能看到车管所的资料,那么你会看到,城市里顶级的车往往属于房地产公司的老板。

    一个又有钱又风光又被若干麻烦缠身的人,他一定隐藏着很多不愿被人知道的故事。现在我就想来给诸位讲述这样的一个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男人,这个春风得意的男人,有一双可以翻云覆雨的妙手,但是最近遇到一些无法释然的麻烦。在一个权利体系中,权利即是一切,一个比他权力更大的人,在他左右手上戴上了两个枷锁,第一个枷锁编号为121,锁住了他能够翻云的钱,第二个枷锁叫“8.31大限”,套住了他能够覆雨的地。因此他面带愁容,眉头紧锁,虽然过往的风浪已经经历得不少。但是这两个非同等闲的文件,顷刻之间便废去了他翻云覆雨的强大武功。

    明天会怎么样呢?未来又该怎么玩呢?阳光终于照耀到了房地产,或许新的世界就要来了,他不停地想着这件事。
第三部分 我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个行业(1)
    这个男人坐在咖啡桌的对面,西服有些皱痕,面孔有些消瘦,眼睛有些很刻意的神色,期望唤起昨日神采飞扬的自信,来掩盖今日的焦虑,并尽量保持面孔的一本正经,虽然肌肉还没有从时常哈哈大笑的伸缩中恢复过来。

    表情出卖了他的内心,他发现我洞察了藏在他掩饰后面的真相,干脆哈哈一笑,我知道他要使用“化被动为主动”的手法了。这是他惯用而且熟练的手段,在不可掩饰的尴尬情况下,他会把你知道的真相毫无保留地告诉你,以显示出诚意让你信任。但是,你不知道的真相,他绝对不会说。真相的局部和真相的全部,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在真相的局部里面,他可能是让你同情让你流眼泪的受害者,而在真相的全部之中,他又可能是笑到最后的最大赢家。

    所以,当他故作轻松地说“我们这一行”时,我不留情面粗暴地打断了他的话,以他的话题方式反诘:“你们这一行,到底是哪一行?”

    “哪一行?”他突然有些迷惑,但是依然保持着微笑问我。

    “对!”我回答他,“你们到底是哪一个产业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

    也许是过往的钱太好赚了,所以他一直在忙着数钱,从来没有长时间思考过自己是谁,自己属于哪一行。所以他在这个简单的问题前竟然有些结结巴巴。“啊,啊……肯定不属于第一产业,因为我们不生产粮食。”他是个很聪明的人,马上想到可以用排除法,先把不是的排除掉,那么剩下的应该就是正确答案了吧。“也不是第三产业,因为我们有生产。”

    “你生产什么呢?房子吗?”

    “当然,房地产商就是修房子来卖,我们买来土地,在上面做加工,然后再卖给消费者,房地产的生意其实就这么简单。”他似乎急于摆脱这个问题,所以回答了一长串,并且语气也坚定起来。

    他是个主动权欲望非常强的人物,谈话自然也不例外。我知道如果不深入追问,他一定会抛出一大堆问题来难住我,把我击晕。

    “如果房子是你修的,那么,天天跟在你屁股后面那个又黑又瘦的小子又属于哪个行业呢?”他知道我说的那个又黑又瘦的小子叫建筑商。以前建筑商直接承包工程,长得又白又胖,日子过得很是滋润,他过去也和这个小子一样,做工程施工。不过很快他就干上了开发这项更体面更有前途的工作,建筑商就得在他的手里拿活了。至于建筑商为什么会变黑,那是因为每天都暴晒在工地上,至于为什么会变瘦,那是因为工程款经常被拖欠到无米下锅,甚至要省下口粮垫款到封顶为止。

    一听到建筑商这个名字,他顿时紧张起来,敏捷的眼神迅速地扫描了一下四周,确认建筑商的确不在此处后,又恢复了常态。

    “是的,我应该也不属于第二产业,因为房子是建筑商修建的。好吧,我的确不知道自己属于什么产业,不过,这个重要吗?孔子也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但不影响他成为孔子。”

    “呵呵,厉害。”我忍不住笑起来,“这件事也可以和孔子联系起来,佩服,佩服。那好吧,我不问你是谁了,你为什么这么怕建筑商呢?”.

    “我怎么会害怕他呢?”他又回到了温文尔雅的气质。在公众面前,他一直保持着这种形象,每年去欧洲考察很多次,每天参加绅士美女如云的年度峰会,花点钱去读EMBA,很容易就培养出这种气质来了。“我只不过是被他烦怕了,他找我无非就两件事:要钱或者要工程,简直是阴魂不散。”

    “我拖欠款项,甚至要他垫款,通常都是他自愿的,我从来没有强迫他这么做,其实他完全可以不做我的业务。”他优雅地喝了一口咖啡,脸上有些胜利者的骄傲和从容。看着我咄咄逼人的样子,他干脆把话匣子打开,依然用“化被动为主动”的策略,把我知道的都告诉了我。

    因为他说得太含蓄太晦涩,所以精简他的观点如下。

    (1)我在食物链的上游。什么是上游,就是我为寄生在我身上的人提供利益,他们需要靠我吃饭。寄生在我身上的,除了那个又黑又瘦的建筑商外,还有会说几句洋文的海归设计师、物管大妈、媒体小姐、广告嫂嫂等。我不给他们饭吃,他们就无法生存,所以,我叫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得做什么,即便我打了他们,他们还得赔着笑脸。一句话,我在故他们在,我亡他们也就跟着消失。

    (2)一场买卖而已。很多人把我,也就是房地产业说的太过复杂,说什么品牌开发商啊,一个GDP支柱型产业啊,一个最令人羡慕的人啊,消费者生活提供者啊……他们说的这些也许都有道理,但是这些对我的生意并没有多大的帮助。
第三部分 我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个行业(2)
    开发商的本质就是买卖,就像某某乡某某县的小商贩,到大城市的批发市场进货,然后摆摊买出去,小贩本身不提供任何产品。所不同的是,我的买卖要比小贩们大得多,我要买政府的地,买海归设计师的规划,买黑瘦建筑商的工程,买物管大妈的服务,买媒体小姐的版面,买广告嫂嫂的概念……把这些组合到一起,转手卖给购房者,中间的差价就是我的利润。我本人不提供任何产品,只是买卖关系而已。

    至于你说宣传上的那些梦幻生活,那和我没有多大关系,都是广告嫂嫂帮我想的。对于一个买卖人来讲,真正要做的事情,只是压低进价,抬高售价就行了。低买高卖,从来就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概念。

    (3)中间的垄断者。我的生意,虽然和摆摊的小贩们本质相同,但他们是不能模仿我的,更不能和我同日而语。原因很简单,我吃上家卡下家,中间独此一家。如果小贩们也能做到厂商必须通过他卖货,消费者必须通过他买货,那日子也会像我这般好过了。

    房子上游的土地、建筑、规划、媒体、物管、广告,他们的产品必须卖给我,而消费者必须找我来买他们的产品,否则就只能在街上或者天桥下搭帐篷。

    我独占垄断优势,所以我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4)游戏规则。你要问我是怎么做到垄断的,对不起,我不能告诉你。你虽然知道这中间有很多神话故事,一夜而富者太多了,但是你别以为房地产就靠卖房子赚钱,和所有买卖一样,囤积货品,奇货可居——比如土地,也可以获利。

    不过那样的好日子现在不长了,好景往往都不常在。

    (5)我的上游。在房地产食物链条中,我是最大的。一个小房地产公司项目销售额动辄上亿,其他行业的百年老店也很难做到。一个区域性小房地产公司一个楼盘的销售额,可能比其他行业的全国性品牌一年销售的还要多。

    但是,我也有害怕和忌惮的,那就是国家,土地和钱都在它手里。它打个喷嚏我这里都要地震,不幸的是,它老人家最近可能是经常感冒。

    没有办法,眼下的环境气候,又怎么可能不让国家打喷嚏呢?枪打出头鸟,一组资料上是这么说的:

    “当全世界的房地产业的利润都在5%的水平上岌岌可危的时候,中国房地产业的行业平均利润率则在15%以上(这是一个可以告诉税务部门,被大大缩水了的数字)。并且,2002年中国商品房的房价,据说还在一路走高。

    昂贵的房价造成了这样的恶果,一方面是全国空置商品房超过12500万平方米,其中闲置一年以上的超过50%,占压资金超过了2500亿元,居全国各行业不良资产之首。另一方面则是住房特困户(人均居住面积不足4平方米)达300万,城市危房户达3300万。”
第三部分 “房地产政治”与新时代来临(1)
    他的说法有道理,而我的价值观真的开始崩溃。无数如我这般自以为是的操盘手,以拼命积累和丰富规划、设计、营销、传播、销售知识经验为骄傲的人,在他洞穿真相的眼睛里,一定显得幼稚甚至愚昧可笑。

    “不要急着否定自己。”他宽慰我说。

    “职业经理人的智慧,按照你的说法,基本上毫无用处,那些户型考量、景观规划、社区文化以及生活境界之类,其实都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我开始赞同他的观点,只是不明白,既然可有可无,为什么开发商还要投入支出,甚至花大价钱请国外的设计师,在媒体以整版为单位来烧钱呢。

    ○房地产的“政治”手腕

    “是的,他们对我的生意的确没有多少用,但是对我卖房子还是有用的。”

    真是奇怪的逻辑。他解释道:“没有他们,我的生意照做不误。虽然大部分楼盘都在吆喝着作秀,但还是有不少楼盘,修得毫无个性,不做任何广告,一样卖得很好。所以说,他们对我的生意没有多少价值。”

    停顿了一下,他继续说道:“但是,他们可以帮我卖更多的钱,更快地拿到钱。我在乎生意,也想赚得更多,同时也必须考虑现金流的问题,这就是我允许你们这些职业经理人、设计师、物管、媒体、代理公司寄生到我身上的原因。”

    “原来如此,那么,你请国外的某大师做楼盘设计,在大师和媒体看来,是在为购房者提供生活,而在你看来,是为了提高均价1000元,并提前几个月拿到这笔钱。如果不能更快地得到更多的钱,那么就让什么大师、什么生活统统见鬼去吧。”

    他哈哈大笑,眼神似乎在对我说一句话:孺子可教也。我对他的观点并不愤怒,虽然感觉这十年来都活在梦中,但他的观点让我感到真实,这就是生意,一切生意皆是如此。

    “能不能告诉我,你如何控制这些下游者为你的目的服务?”我本以为这个非常内幕的话题,会让他退避三舍,以“太极”方式来周旋回答。因为这也是他所擅长的。

    “与我的上层食物链怎么斗法,我就保密不说了,你最好也别问。我就给你说说海归规划、媒体小姐、物管大妈、广告嫂嫂吧。”他今天的直爽,真让我有些吃惊。“简单地说,就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拿海归规划来说吧,他们即便没有喝过太多太平洋彼岸的水,但脚上至少也沾有几天的洋土,最差的也懂得买几本洋人的书。我给他们的钱,足够让他们去旅行世界了。他们脑袋里的理想,就是给我提出带着腥味的欧洲风情、地中海风情等异国情调,这同时也是他们的理想。但是,我一般要修改他们的方案若干次,我真正关心的是这块土地上要修多少住房面积出来,因为消费者是以面积为单位给我付钱的,所以面积在我看来越多越好,这点不能由着他们胡来。”

    “既然如此,你为何还要给海归规划钱,不如你自己来做好了。”我说道。

    “你错了,任何事情都不能绝对,保留他们一部分理想的痕迹,消费者就愿意掏更多的钱。面积可以卖钱,居住理想也是可以卖钱的。”

    我一下子明白了,国内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建筑潮流风,今天流行英法,明天流行德意,后天是地中海,大后天是美国小镇。但是,每种风格又都被改得面目全非。

    “那么,媒体小姐又是什么理想和现实呢?”我继续问。

    “媒体小姐帮助我把楼盘的现实,变成消费者居住的理想。你一定会奇怪,理想存在于大脑,现实存在于世界。”我点点头,他说:“不是每一块地都适合理想居住,每一块地都有缺陷,要么太远,要么太近,要么太吵,要么太静。当我拿到郊区的地时,媒体小姐帮我描述郊区的风景,当我拿到城市的地时,媒体小姐帮我教育消费者热爱繁华。归结为一点,一定要将我产品的现实,变为消费者居住的理想。”

    原来如此,怪不得任何城市的媒体地产版,每一篇新闻看上去都是软文,权威报纸的正刊,就像房产商家养的DM单。在某年某城某项目售楼部,挂着媒体颁发的“最佳建筑质量奖”,而项目才刚刚破土动工。

    我有点明白了个中真味,总结道:“改良项目的缺陷,不如改变消费者的大脑。”他笑了,我不再问他,剩下几位寄生者的作用我都明白了:物管商都是房产商指定的,业主要换物管比换亲爹还要困难;广告商,显然也是帮助改变消费者大脑的人。

    我把话题总括起来,笑着对他说:“所以,消费者居住的现实和理想总有一段距离,为理想刚住进这一次现实,又急着为你的新理想而搬家,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政治手腕。”
第三部分 “房地产政治”与新时代来临(2)
    “我允许你用政治这两个字来形容它,这本来就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行业。”他利落地回答道。

    “我还可以告诉你,我惯用的两个手段:一为虚炒概念。什么欧洲生活、亲水居住、尊贵身份、运动生活,我知道产品本身并不支撑这些东西,但这都是海归设计和媒体小姐、广告嫂嫂想的主意,和我关系不大。另一点是销售控制。这是一个房地产业才有的名词,利用的就是信息不对称,玩弄消费者心理,卖出更高的价格。”

    “打住。”我说道,“别把你的秘密给我说得太多,我要是写一本《阳光照到房地产》,把你的黑幕曝光,一定被你灭口。”

    ○一个新的时代就要来了

    “没关系了,这些都是过去的东西,”他显得比我还要洒脱,“你想写就随便写吧。”

    “你统领着如此众多的行业,怪不得你开最好的车,请全城最有才华的男同志给你打工,请全城最漂亮的女同志给你卖楼。”我呵呵笑道。

    这句话似乎刺到他的柔弱处,他眉头突然开始紧缩起来,目光严肃地瞪着我说:“你小时候玩过棒子、老虎、鸡和虫的游戏吧?”

    “你现在不就是老虎吗?管着鸡,也决定着虫的命运!”

    “呵呵,现在棒子打过来了,再威猛的老虎,也只好乖乖挨打。”他长长地叹出一口气。

    “世界无处不在食物链,链条每个上家决定着下家,而顶级的上家又被最下家决定,老虎也有害怕的时候,房地产的好日子不长了。”这可能就是他忧愁的根源。

    “是的,在房地产链条里,每个环节都赚了钱,除了我和刚才说的那几位外,建材、家居、装饰,都是这场政治的获益者,我们这个链条越来越大,甚至成为很多地方的支柱型产业。当然,这一切最终买单都产生在消费者身上。”

    “食物链条最底层的力量终于让最上层的人士感到压力了,国家调控房价以平稳老百姓的情绪,也可能想分去这个链条的最大利益,不管怎么样,我们的心里和身上都开始感到痛了。”

    “国家怎么了,不就是一个121文件,一个‘8·31大限’吗?”我说道,“这好像并不影响你继续决定鸡和虫的命运啊。”

    “此言差矣。”他面容上不再有刚才得意的笑容,“刚才我给你说过,房地产所有的游戏筹码,靠的就是土地和钱,121文件废掉了我的左臂,“8·31大限”又废掉了我的右手,这让我武功几乎全部消失。”

    “这也许只是一时的风头,潮来了潮又去,你对大风大浪也见过不少,文件嘛,每年总会有几个。”我开始宽慰他,希望这个曾经风光的男人重新振作起来。

    “这一次和以往完全不同,它意味着一个新的时代就要来了,以往只是风过云走,你难道没有发现这一次是一波接着一波,一波更比一波猛吗?121文件后面跟随了无数的执行细节,‘8.31大限’以前,已经停止了农业用地的审批。”这个我倒是有一些印象,主流媒体曾经连续不断地报道过农民的土地问题,农民兄弟终于打胜了麦田保卫战,看来他的眉头长锁不展,的确是有道理的。

    “哈哈,国家现在控制了土地和金钱,看来又恢复了做房地产老大的资格。”他微笑地看着我,却不再说话。我无法去形容一个男人这种复杂的表情,但我已经感觉到了,这已经不是两个文件废掉武功的问题,而是一个曾经狐假虎威的王者丧失威风的失魂落魄。

    此王下野,下一个王者会制订什么样的规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