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松下谈人生 四 集合众人智慧

为了方便阅读《松下幸之助为人之道》,请记住我们的域名www.gupiaoshuji.com 股票书籍
    松下认为,人们如果不能互助合作,不能与大自然成为一体,就无法生活。人与人的关

    系,人与大自然的结合,是我们生活的根本。如果想把这些关系与结合,灵活发展下去,必

    须以信仰和理解作为基础,才能有更好的人生。换句话说,信仰与理解是人生的推进力,也

    是使它更有经济性的原动力。要建立繁荣、和平与幸福,必须从各种角度去思考。在日常生

    活中要有经济性。如在消费时,必须有合乎经济性的想法,而且我们本来也是这样期望的,

    而在生产方面,则更要强调这一点。不管做任何事情,如果在大家的活动当中,没有经济性

    的意愿,则无法带来繁荣。因此深切体会理解和信仰这两项,并且贯彻到底之后,才能使我

    们的活动非常效率化。

    在与别人交涉一件事情时,是否相信、理解对方的话,在双方的亲密度和时间、劳力的

    花费上,会有很大的差别。如果互信,很快就会达成协议。

    比方说,美国人说话,习惯在讲一两句话后就来个“OK”,这正反映出美国人的纯真

    本质,容易信赖别人。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可说美国人对知识的理解较高,因此马上

    就会表达意思。

    松下认为如果对事物怀疑,还不如去相信,这样,“收获”会多一点。但是现在的情形

    是,好象不管对任何事情都先怀疑,这在我们日常生活态度中,已经非常普遍。和朋友谈

    话,也怀疑会不会受骗,对于老师所说的话,更是怀疑,经常不以信赖的态度去看事物。当

    然有时太相信别人也会受骗的,但若受骗的人太相信对方时,会使得想骗他的人,在他的这

    种态度面前,也说不出谎话来,而立刻改变自己的行动。虽然基督教和佛教有很多的事情松

    下自认为不了解,但是他相信,宗教是以信徒的信心为基础,一步一步前进,然后使人感谢

    神佛,最后进入信仰,而达到心悦诚服的皈依。不仅是宗教,在日常生活中,朋友、师徒、

    佣人之间,如果彼此更加信赖,事情就会顺利开展,带来良好的结果。假定一个生意人,开

    了一张支票,如果接收这张支票是因为这个生意人很老实,别人相信他,生意就能生效。如

    果因这个人无法信任,而不收他的票,一定要收现金,这样,工作就很难开展,经济活动也

    就受到阻碍,而无法圆满。

    从这些日常的小行为中可以推知,团体与团体之间、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也是同样的情

    况。

    由此看来,信赖别人及信仰是很重要的,这是处世的基本心态。但是仅仅这样,也无法

    解决事情。

    就宗教来说,由于信仰,领略了宗教的真谛,体会了神的慈爱、佛的慈悲,而得到和平

    的人生,这种人很多。今日的精神文化,是以宗教为中心而扩大出来的,效果很大。但宗教

    是仅仅依靠信仰而得到一切的成果吗?事实上不然,信仰往往也会陷入迷信。看看过去的历

    史,例子很多,虽然想毫无犹豫地相信立足于真理的教理,但是很容易产生误解,于是有所

    谓邪教产生,而令人陷入迷信。

    所以仅仅信赖、信仰、还是不能得到很好的成果。真正的信仰,还是需要更好的理解去

    判断。

    松下强调,提高信仰的同时,也要加深理解。

    但是,理解尽管提高,如果心里有很强烈的疑念,事情还是不容易执行的。

    为了不使信赖、信仰错误,就必须将理解正确发挥。一旦丢掉了理解,就会进入迷信的

    状态。同时如果光靠理解而没有信仰的心,信念上会产生柔弱的缺点,而过于偏狭,将人类

    崇高的世界自行蒙蔽。

    为了完全做到信与解,应该如何去做?松下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有率直的心,这才是信与

    解发展的根本。正确的理解由于率直的心产生出来,信仰与信赖也由于率直的心而提高。例

    如做学问,如果意气用事或心态偏差,就无法做好。要有宁静如明镜般的心,才能正确地判

    断。至于信仰,更是如此。如果有了邪念,疑心只能更加深了。

    心是率直的,就能提高信仰与理解,而且在任何场合中,能够产生适切的信心。这样,

    在日常起居中,或者在较大的工作或事件当中,就能够不犯错误地顺利成功。

    我们经常说:“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以及“人不能离群索居”。看看今天,小自家庭

    大至国家,人类莫不以各种方式聚集在一起,任何人都无法单独过日子,而不与别人发生直

    接或间接的接触。

    人类是在地球上的自然条件达到一定状态时,在世界各地形成的。虽然各地的气候风土

    多少有差异,不过,所有的人类都带着这个本质出现在世界上。

    因此,当初在地球上的各地方,曾经形成很多小集团,我们通常称作小部落,这种小部

    落是彼此独立而存在于各地的。后来,部落和部落发现了彼此的存在。在这之前,一个部落

    里,只有自己这一群人一起生活而已,而越过一座山,却发现那里也有别的部落、别的人。

    因为同样是人,彼此就很和气地沟通起来,两个部落虽各有独立性,但也有执手言欢的场合。

    部落和部落之间存在着争执、和解、和解后再争执的情形。其间,无数分散的小部落就

    逐渐联合,合并成一个大部落。有以和平的姿态合并的,也有借战争,由一方将他方以武力

    征服,或有的部落臣服附属于其他的部落,使得部落逐渐扩大。人类的共同生活,便因此由

    小而逐渐发展至大的集团。而部落与部落之间互相通婚,下一代就有着相同的血缘,因而形

    成了民族。

    但是,部落一旦变大,就没有小部落那么好统治了。因此,就必须运用智慧来处理各种

    事情,因而产生了合适的领导者,并建立了秩序。

    这种秩序仍然有“力的秩序”和“精神性的秩序”之分。而力的秩序逐渐变成政治形

    式;精神性秩序则变成宗教形式了。

    在这些形式下,人类逐渐进步,团体生活也慢慢提高了层次,不过,人类的本质在这期

    间并没有改变,本质是永远不会变的。而人类本着这个本质,产生了哲学家,并提出适合当

    时的哲理。

    在这当中,文字被发明出来了。

    人类发展的历史,是先产生小王国,并产生各种宗教,再由力的秩序与精神性的秩序这

    两大支柱,来维持发展团体生活,并一直延续下去。

    要维持团体生活的秩序,治理国家,光靠权力是不够的。因此,就出现了宗教的教义,

    来作为精神的支柱,并在其下行使权力。

    两千年前左右,西洋出现了耶稣基督,提倡以爱为中心的神之道,及人类应有的行为态

    度。这个学说在当时是划时代的,产生共鸣的人固然很多,相反的,排斥、反对的人也不

    少,最后耶稣遭这些人的迫害,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但是,由于后来使徒们的努力,基督教的教义逐渐扩展至地中海沿岸诸国,最后终于变

    成罗马帝国的国教,成为其精神支柱,并传遍欧洲所有的国家。

    亚洲方面,在耶稣基督出现之前五百年,印度就有释迦牟尼,提出以悟道和慈悲为中心

    的教义。后来佛教传到了印度各地及邻近诸国。

    另外,中国在二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小国互相称霸,出现了诸子百家等各种学

    说,并运用于政治上,成了民族精神长久的规范。孔子、孟子的儒家,还有老子、庄子的道

    家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中东、近东方面,五千三百年前,阿拉伯有一位预言家穆罕默德,提倡人类在惟一的真

    神阿拉之前,没有阶级、贫富之分,人人一律平等。穆罕默德的学说,以土耳其和阿拉伯为

    中心,逐渐发展。

    这个穆罕默德的学说,就叫作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佛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这种宗教

    和教义不会只在一个王国或一个地域,往往飘洋过海,逐渐往外扩展。因此,要将宗教细分

    的话,有几百个教派,但大致可分成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及犹太教等。这些宗

    教遍布全世界。

    人类的团体生活,一直不断地发生小国相争或合并的情形,最后,终于形成大的国家。

    有时也有大国因各种理由,而分裂成几个小国的情形。特别是通过武力统治的国家,最会发

    生这种情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地所发生的战争,很难有准确的统计。有学者计算出,最近

    四百年,每年平均有一次战争。也有人说,记录在历史上的战争,在这五千多年当中,高达

    一万数千次。

    由此可见,人类天生就赋有过团体生活的本性。而其团体生活的规模,是随着时代逐渐

    扩大的,并以力和精神两方面,来维持共同生活的秩序。力的秩序就成了政治;精神的秩序

    则是宗教。在政教合一的形式下,逐渐提高团体生活的水准。但是,另一方面,人类也一直

    不断地争执,并发动战争。

    团体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呢?蚂蚁和蜜蜂也是筑一个巢,共同住在一起。鱼类也是成群地

    游泳,象和猴子也是过着团体生活。由这个意义来看,人类和其他大多数动物的团体生活,

    并没有什么不同。

    其实不然。在形式上都是过共同的生活,但是,只有人类是经常提高、发展其团体生活

    的水平。换句话说,是以更好的团体生活为目标。动物的团体生活,是因其本性而造成的,

    并不随着时代而进步。蜜蜂现在也和几万年前一样,筑巢住在一起;猴子在几万年前,就和

    现在一样成群地寻食了。由于本性使然,人类自始不断地在发展团体生活,并以追求更好的

    团体为目标。因此也有了集合众智、追求创意、维持良好团体生活秩序的政治及宗教,并由

    当初的小部落,发展至今日的全球一百多个国家的大团体生活。

    另一方面,人类被本身的利害得失及各种感情蒙蔽,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彼此相争,

    给团体生活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目前的人类生活,由于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教育普及以及政治体制的建立,因而变得

    富裕舒适。可是这一切并不如预期的理想,在繁荣的表面之下,有着太多的隐忧。譬如说,

    人类的精神生活失去了调和,变得非常不平衡;学问、知识是进步了,彼此间的不信任感也

    增加了,争执事端层出不穷,团体和团体、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对立与竞争,更是永不休止。

    科技和经济的进步,富裕的生活,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公害问题。过去,人们可以在碧

    蓝的天空下、清澈的溪流旁,欣赏美丽的自然,感受海的雄壮、山的峻伟。而今,天空是灰

    烟弥漫,河川更是浑浊污黑,自然景观被破坏殆尽。人类一方面享受着表面的幸福,另一方

    面却被不幸的阴影所笼罩。结果科学文明虽然进步,却无法在协调融合的情况下,被有效运

    用。人类的团体生活在形式上虽是进步了,在本质方面,则一点儿也没有改变;甚至还在重

    复着一百年前、一千年前、五千年前的争执和不幸。

    松下感到,人类虽然具有过团体生活及追求更好的团体生活的本性及使命,但是,对这

    些理想的本质,却没有充分地认识。同时也欠缺集合众智,以改善团体生活的自觉,因此本

    当互相协助的,反而变成彼此相争。换言之,不能充分自觉并认识人类的本质,不能把握正

    确的人生观,乃是人类团体生活的最大致命伤。

    如果只是依着现有的人生观行事,那么今后人类的生活,岂不是会一直重复着相同的错

    误吗?因此,新人生观的确立,顺应更好的人类本质,乃是当务之急。人类今天已经面临了

    这个新的转换期,如果能本着这新的人生观,去从事一切活动的话,就会逐渐产生协调融合

    的进步,过去的争执及不幸,也将逐渐减少。如此,人类才能回归到真正美好的团体生活。

    团体生活中各种活动的基本意义,在于提高团体生活,增进人类的幸福,而且这一切的活

    动,都必须顺应人类的本质来进行,必须以上述的新人生观为基础来进步。

    我们都知道,在人类的团体生活中,维持外在秩序的政治和维持精神秩序的宗教,是两

    大支柱。此外,对人类而言,支撑团体生活物质所需的经济活动,也是不可或缺的;而能磨

    练、丰富人类情操的教育、学问、道德、艺术、思想等,也相当重要。

    人类的团体生活,就是靠种种的活动来维持。这些活动,原本就能提高生活的品质,为

    人类带来心物合一的协调与繁荣。宗教、政治能使团体生活更好,经济、教育、科技、艺

    术、道德思想也是如此。并不是为了政治、经济才有人类的,而是有了人类才产生政治、宗

    教、科技、教育和道德思想的。不论站在何种角度,提高团体生活是极其重要的。松下提请

    我们注意,要巧妙地调和各种差异,使之达到完美的境界。过去,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人

    们都是在进步方面付出较大的努力,而往往忽略了调和的重要性。即使各方面都达到了进步

    发展的地步,但在进步方面付出太多努力,往往也为现实生活带来许多的问题,这样一来,

    反而为社会带来困扰。

    因此,今后除了追求个别的进步外,必须更致力于彼此间的协调。有了这种努力,才可

    以活用人类本质,并带来更高更好的团体生活。当然,要维持这种调和实在不易,必须大家

    同心协力。

    松下的结论是:团体生活中一切的活动,完全是为了产生更好的团体生活。如果能站在

    这种基本的意义上,带动各方面的进步,则一定会产生真正美好的活动力,借此带来团体生

    活的发展,以达心物合一的繁荣、和平与幸福。

    当大家极力谋求团体生活的提高与发展时,有一件事绝对不能忘记,那就是各个团体的

    传统性与个性,也就是所谓的国民性、民族性,松下针对日本的传统作了一番讨论。人类的

    团体生活,在非常漫长的时间中逐渐发展,一百多个国家、民族的历史,不用说,是各式各

    样的,分别以不同的过程,达到今天的状况,而在这种历史过程中,每个国家、民族均培养

    出特有的传统、个性,也就是所谓的国民性和民族性。而且,这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是在

    人类团体生活相当漫长的过程中,自然地产生、培育出来的传统智慧的累积,因而也是不容

    易改变的,是相当强大的力量。

    因此,每个国家、民族,必须充分地认识并且尊重自己的国民性和民族性。并以此为基

    础,采撷他国的优点,来治理自己的国家。如果忘掉或轻视自己的国民性和民族性,只是一

    味地模仿他国,就会发生画虎不成反类犬的不自然情形,也一定会引起混乱。采取他国优越

    的方法,并用新理论及新思想加以改革后,再实行于本国,是相当重要的。无论如何,都必

    须配合自己国家、民族的国民性和民族性来进行。

    同时,这种国家民族的传统、个性,也必须分别经过其他国家民族的国民认可。而且,

    不只是彼此认可这种传统和个性,而且要互相尊重。更进一步地,要彼此互相运用,集合各

    国、各民族的智慧,以提高众智。如果彼此轻视否定他国的国民性和民族性,要求别国采取

    和自己相同的生活形式和政治实体,就会给其他国家、民族带来不幸,从而产生各种纷争及

    战争。

    当今世界,正呈现这种不好的情形,以致虽然文化进步、文明发达,但争执和混乱却不

    止息。

    今天,“干涉内政”及“民族自决”等名词常被提出,大家不喜欢内政被干涉,重视民

    族自决。但是,这种情况似乎是一厢情愿的,并非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能做到。

    松下认为,所谓国家民族的传统、个性,就是为了产生更好的团体生活所不应忘记的本

    质,也就是出发点。为了国家能健全地发展,就要在其传统个性上站稳脚跟,同时要经常吸

    收顺应时代新潮流的种种观念来治理国家。而且,各国家、各民族要相互尊重他国的国民性

    和民族性,进而集合国家、民族间的众智,加以提高。至此,各个国家、民族,乃至于世界

    上所有人们协调的繁荣、和平与幸福,都会一一逐步实现的。

    日本这个国家的传统及民族性,有许多独特的地方。其中最特别的一项特质,是日本人

    很注重团队精神,因而很自然地具有集合众智的习惯。这种习惯,培养出大和民族特有的民

    族性。

    日本自古就有“八百万神”的传说。据说日本有很多的神,而这些神一旦碰到什么事

    情,就会聚集在一起讨论作决定。现存最古老的日本史书“古事记”上,就描写八百万神聚

    集在天安河的河原,以天照大神为中心,交换众议的情形。这虽然只是一则神话,但已充分

    反映了日本的民族性,能集合众智,解决问题。

    日本著名的圣德太子在“十七条宪法”当中的最后一条,也明载了“不可独断大事,必

    由众人讨论之”。另外象明治天皇的“五条誓文”的第一条也说“要大兴会议,以公论决定

    万机”。这都是集合众智以作决定的传统思想使然。

    日本自很久以前,在各地设有很多镇守地方的神社。当人们有事时,就到这里来谒见

    神,或者定期去祭拜。这些神社当中,大都以天照大神为首,并供奉各种神明和历代天皇。

    此外,也有供奉菅原道真的天满宫,及供奉上山千信的上山神社,还有供奉丰臣秀吉的丰国

    神社、二宫尊德的二宫神社、佐仓宗五郎的佐仓神社以及吉田松荫的松荫神社等。把对当代

    有特殊贡献的人以及爱国志士,当作神来祭拜的例子很多。不只是神社,祭祀各种佛或各行

    各业的祖师爷的佛寺,也不在少数。日本人民常藉着祭拜神佛,来提高自己的心性、端正自

    己的品性、丰富自己的情操,或者缅怀、感谢杰出先人的功德和遗迹,以作为自己的规范。

    这种习惯,在不知不觉当中自然而然地演变成一个风俗,代代相传,成了日本的优良传统。

    日本人一向喜欢本着自己的传统和民族性,来集合外来的智慧。过去日本的历史上,有

    极多的事物是由海外引进来的。例如佛教、儒家思想和道德观,以及汉字、政治结构和社会

    制度、美术工艺、科技文明等,都是在二千五百年的历史过程中,陆续引进日本,藉以提高

    日本人民生活,并发展日本的文化。

    日本人一直很善于站在日本的传统,来活用外来的事物,而不只是一味地模仿。就拿佛

    教来说吧,历代的日本天皇当中,自圣武天皇而下,笃信佛教的为数不少。可是,这毕竟是

    天皇个人的事,天皇并不在公开场合宣扬佛教,他还是秉持传统,祭祀开国的皇祖皇宗的神

    灵,只是另外附带地拜佛而已。人民当中也有很多佛教徒,不过他们还是把祖先的牌位,摆

    在佛坛的正中央,并且也照常去神社。日本就在传统思想中,融入了佛教,使之成为适合日

    本人的佛教教义,并加以发展,使得佛教在日本开花结果。

    儒教也是如此。日本也从汉字当中,发明出独一无二的美丽假名。到了近代,更从西欧

    传入科技及生产的方法。

    日本的民族性,就是在这二千五百年当中,渐渐演变为一种既定的形式。即使在国家与

    国家的关系上,也一直建立在自己的传统之上。因此今天的日本人,对于他们祖先所传下来

    的事物仍然很重视。

    如此,日本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了集合众智的好习惯。无论在内政或外交上,都是极

    自然地进行着集合众智,提高团体生活的事情,这就是日本的好传统与好的民族性。

    今天的日本人,必须确实自觉并认识这些优点,并站在这些好的传统上,集合众智,实

    现促进全世界调和与繁荣、和平、幸福的理想。

    松下认为,只有自由、秩序与进步三足鼎立,群体生活才能平衡发展。

    所谓人生之道,乃是促进团体生活进步发展之道。我们如果真的想追求更好的团体生

    活,并想实现这个理想的话,就必须正确认识人生之道,并在团体生活的各个方面努力实

    践。但是,团体所涵盖的层面很多。例如家庭就是一个团体,公司也是一个团体,整个社

    会、国家或全世界,也都是不同层面的团体。如果更广泛地界定,很多国家聚成的世界、国

    际社会、人类社会等都是团体,宇宙也是一切万物所组成的大团体。

    如果要在团体生活上,求得更进步的发展,也就是希望每个大小不同的团体,都能分别

    进行其美好的团体生活,就得正确地实践这个人生之道。

    要进行这种以人生之道为根基的团体生活,要以什么姿态具体地去实现呢?以国家为

    例,世界上的每个国家,都分别拥有他们自己的文化和传统,这些大都由先民们集合众智演

    变而来的。人类和其他动物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具有可以集合各人智慧和体验,以提升文

    明、文化,并将此应用于团体中,以求更好的生活的特性。因此今日世界各国,莫不以提高

    文明文化,促进国民共同幸福为首要目标。

    当然,所谓的幸福,不单单是指物产丰盛、科技进步、人民生活舒适而已,同时也必须

    考虑精神方面的因素。提高人类本身的涵养,以滋润团体生活,这种心物合一的真正文化国

    家,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因此,如果只是在经济水平上下功夫,而不注重国民精神生活品

    质的提高,那么人民的物质与精神生活不能平衡发展,就根本无法创造幸福的人生。因此,

    要想实践文化国家的理想,就必须确立下列三个基准,或者说是三根支柱,而且还必须力求

    此三个基准相互平衡。

    第一是自由。亦即国家允许自由的存在,人们拥有自由的思想及活动。这是文明国家所

    不能欠缺的。

    不论是人类、动物和一切万物,在自由的环境中,才能得以自然发展,充分发挥其天

    分。人类的伟大本质,惟在自由的生活中,才能大大地发挥出来。当彼此的智慧和力量,可

    以自由而无妨碍地融合调和,才会产生更正确、更强力的众智和众力。因此,从人生之道的

    立场看来,自由是文化国家的第一支柱。

    但是在团体的生活中,每个个体的自由,必须以不妨碍其他万物的自由为界限。由此所

    引伸出来的文化国家第二支柱,便是秩序。

    大自然里的一切万物,是在调和当中,分别运用其特质而滋生发展的。因此有了自然的

    秩序和宇宙的秩序,一切万物就可在既定的轨道中,生生不息。

    同样的,在人类的团体生活中,为了使各人的自由成为真正的自由,就必须有社会的秩

    序。举个例子说,虽然人们被允许有充分的自由,可是如果各人任意而为,并影响到他人的

    话,就妨害到他人的自由,而团体生活的和谐,就会遭到破坏了。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

    形,每一个团体生活中的一分子,除了自由之外,还必须自觉到能真正保障个人自由的秩序

    之重要。

    对人类的团体生活而言,秩序是相当重要的。没有秩序的国家,绝不能称为文化国家。

    因此,适切的秩序和自由,是同等重要的。

    由人生之道引导出来的文化国家第三根支柱,是进步发展。实践人生之道的理由,是建

    立更好的团体生活,以及建立调和共荣的世界。即使是个人,也同样必须不断地进步发展。

    建设更好的团体生活,使国民拥有更多的幸福,这才是国家的大使命。因此,国家与国民在

    心物双方面,都能得到滋润与发展,是文化国家所不可欠缺的另一要件。

    也就是说,除了自由和秩序两根支柱之外,还必须加入进步发展这个要件。影响国民生

    活最大的政治、经济、教育、学术等,都必须在心物两方面的种种领域中,不断地创造、发

    展。如果有了真正的自由和高度的秩序,这个国家就有进步发展的希望了。这三者若能取得

    平衡,并逐步提升其层次的话,就可以建立以人生之道为根基的完美国家,亦即建立心物皆

    丰盛的真正文化国家。

    当然,松下看到,在现实的团体生活、团体社会当中,要维护并提高真正自由、秩序及

    进步发展的形态并不容易。但是,为了幸福的未来,再怎么困难,还是必须全力以赴。松下

    认为,以上所说的一切,并不只是适用于国家,家庭、学校、公司、团体等都可适用。要想

    建立更幸福的生活,真正实践人生之道,自由、秩序与进步发展,三者缺一不可。松下还谈

    到了人的本性问题,他指出,关于人的本性,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人研究。佛教认为任何人本

    来就具有佛性,具有能成为佛的本质。在东方思想中,有性善与性恶说的对立。在西方思想

    中,也有把人看作是介于神与动物之间的存在的观点,人在动物的本能与神的理性这二者之

    间挣扎搏斗。以上的说法,对我们的修身都很有帮助,而且也把人的本质中的主要方面描绘

    出来了。但松下认为从根本上再深加思考,它们都仅讲到部分的本质,人还有更为根本的本

    质。松下强调,人的本质具有产生无限繁荣、和平与幸福的力量。

    因此,倘若能活用人的本质,无限的福祉自然会实现。就好象钻石,看起来是一块黑色

    的石头,但因为具有钻石的本质,因此它便愈磨愈发光。又如柿子的种子,在本质上有长成

    柿子的力量,若能使种子毫无妨碍地一直成长,自然就会长成柿树,结出柿子。

    松下认为,为了得到无限福祉,人必须能自觉大自然所给予自己的本质,并且加以活

    用。但我们往往只是依靠人有限的智慧,容易有偏颇及主观的看法,往往把人的本质歪曲了。

    为避免这些情况,还必须要有一颗纯真的心灵,要培养不受任何影响的清澈、实在的

    心。否则,根本无法实现人本质上应有的繁荣、和平与幸福。

    就每个人的一生而言,松下认为,必须好好活用每天日新又新的真理,也就是要通过自

    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接近真理。若不是这样,只是一再重复昨天,而没有任何进步。为了能过

    上日新又新的生活,就应该有更多的疑惑和问题。要时常问自己“仅仅这样就行了吗?”一

    定要带着这样的疑问,努力发掘生活中隐藏的真理。只有抱着这种积极的心态,才会使个人

    的生活真正地进步。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天分,正如梅花、樱花、桃花各有不同的姿容、不同的香气一

    样;而当这些花都发挥各自的特质,争奇斗艳的时候,大自然就显得更美、更丰润,更何况

    是人。有多少亿人,就有多少亿种不同的天分,若都能一一得以发挥,再互相融合起来,就

    能达到真正是无限的丰裕福祉。

    社会生活和个人行为需要一些道德规则加以维持,松下看到了这一点。他提出了“大

    义”的规则。“大义”就是“最重要的道义”。据中庸的解释:“义者,谊也。”谊的意

    思,是事理得宜。如此看来,“义”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待人处世样样合宜,顺乎天道,

    不超出于规矩伦常。在四书五经中最常强调的,就是天、地、君、亲、师的伦常关系。说为

    人之父的,要有为父之义;为人之子的,要有为子之义;为人之君的,要有仁君之义;为人

    之臣的,要有忠臣之义。这些君臣父子之义当中,一般是以君臣之义为首为先,所谓“大义

    灭亲”中的大义,指的就是君臣之义。在古代,这是最被看重的。

    “大义”渊源于中国,而后才传到日本,成为日本国民道德的一大支柱。松下提出了他

    对“大义”的理解。他认为,“大义就是遵从宇宙的秩序”。换句话说,“宇宙的秩序,就

    是真理的表现。而遵从这真理去生活,由此产生繁荣,便是大义”。

    因此,顺应宇宙的秩序,便是合乎创造我们人类宇宙根源力量的意旨。同时,作为一个

    人来说,贯彻大义之道,才能实现繁荣。

    松下认为,成为基本秩序的宇宙秩序,就是真理。宇宙的秩序是真理的表现,是由真理

    展开出来的,因此,顺从宇宙的秩序,也就是遵从真理。假定现在把这个真理加以象征化,

    而呼之为“神”,那么,神就是宇宙秩序的根源,而顺从神,也就是顺从大义。

Powered by 股票书籍 股票电子书 © 2009-2010 www.gupiaoshuji.com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