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大户:荐股的沉浮与苦乐

为了方便阅读《股市众生相》,请记住我们的域名www.gupiaoshuji.com 股票书籍
    题记:老子说,狂风不竟日,暴雨不终朝,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人乎。这大概是经历过大希望与大失望之后的“过来人”的感叹。其实股市何尝不是如此,牛市总有到头之日,熊市亦有转市之时,井喷之后有沉寂,疯狂之后是暴跌,股市淘汰了多少高手,只留下涨跌的永恒。既然一切努力最终都会归于空无,那么是否要一开始就放弃所有的企求与努力呢?当然不是。尽管结果可能是从终点又回到起点,但对股市的体验却会是留存于内心的一笔无价财富。

    闻某,姓名不详,人称闻大户,大户者,资金多矣,也包含股票做得凶之意。闻大户当年在股市也曾名噪一时,风光一段。因发财时在我证券部,所以对其经历略有所知。

    闻大户应该说是股市的幸运儿,他出身诗书。当年从内地来到深圳,目标很明确,就是投身股市,义无反顾,他抛弃了学校安逸的工作,抛弃了副教授的头衔,抛弃了过去的经历——十分丰富、璀灿的经历,而成为股市中一位普通的、一个小小的股民、投资者,这个台阶下得很陡、很急,但闻大户十分坦然,这或许是他最可贵之处。许多人在来深圳之前,都有许多故事,有的是逼上梁山,有的是为情所困,有的是因钱而诱,闻大户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也不必去打听。但是当一个人抛妻离子,辞去优逸的工作环境,而决然投身股市,在股市中寻觅人生的新目标,这种决心和勇气的悲壮是很难用言语形容的。闻大户的故事是从2万元开始的,这绝对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坊间有太多神话,从几万到千万,甚至到亿。其实许多都是误传,或者是瞬间的存在,或者是曾经的拥有。如果你不想去羡慕,不想去比较,你就不必理会,安心数数自己的钞票,让神话停留在那些街头街尾的闲谈材料上。

    但闻大户的神话的确存在,从2万炒到2000万,一年时间。请注意这个“炒”字,行内人士都知道,这炒字的后面就是短线投机,是频繁的买进卖出,不是长揸,不是久捂,不是投资去分享所谓成长的收益。“炒”字后面还有一点是扩大的信用,就是俗话所说的透支,高倍的透支,尽量多的融资,以一赚十,以小博大,杠杆原理。“炒”字后面的第三点是操作方法的不合常规。不看大势,只看涨跌;不管牛熊,专注个股;不理会基本面,只挖掘炒作题材;不讲究技术指标,热衷于操盘技巧,有赚则大赚,难赚有几分钱就走,来得匆,去得急,短促突击。

    其实闻大户原来也是众多散户中一个,象土拨鼠一样在股市大地中东刨刨西拱拱,忙忙碌碌,辛辛苦苦,眨巴着精明的眼睛,在大户和庄家后面拨拉一些残羹冷炙,体会着涨跌的苦乐。在刘鸿儒宣布暂停新股上市而引起的井喷行情中,他眼明手快,快进快出,赚了一把,资产从2万翻到4万,可惜高兴未久,在下一个回合中,他又被套住,套得死死的,他不能斩仓,斩仓意味着亏损,他再也亏不起了。他租住农民房,每天吃一元钱的盒饭,他也去讲课、写稿、搞赞助,什么事都做,不忌讳自己大学教授的身份,赚的钱不停地投进股市,他孜孜不倦的努力,窥测着方向,交接朋友,寻找时机,摸索股市发财的门道。

    事情的转折出现在1996年,这如火如荼的96年,3年熊市就此结束,开始了时至今日的大牛市(如果认为现在还未转熊的话),奔放的行情,疯狂的岁月,赚钱的年代,毫无秩序,毫无顾忌,凭着一股发财的勇气和赚钱的意愿,冲进股市,赚钱的效应卷进更多的新股民,追高追高再追高,追涨追涨再追涨,没有套的概念,没有亏的可能,就是撑死胆大的,光荣属于敢冒险、敢透支、敢持仓的人,造就了多少富翁,造成了多少股东。闻大户在这牛市时代如鱼得水,如树临风,他充分展现了敢买敢捂敢透支的性格。闻大户不同于那些懵懵懂懂买股票瞎猫子碰见死老鼠而发财的股民,他是有知识有文化却又有睹徒般的勇气和商人的精明的投资者,他善于抓住股市初期无序中的时机和大环境,而施展出自己的才能。

    这天,他得到一个消息,某一只股票基本面会发生一些变化。于是他在当天写的稿件中作了些许披露,又对走势大胆作了预测,当然也用了些煽动性的语言,于是第二天这股票象吃了炸药,发疯般涨了百分之三十(当时没有涨跌停板制)。闻大户领略到舆论的威力,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笔杆子下面出效益。他开始挖掘个股中的题材,一个接一个抛向市场,写一个红一个,涨一个,疯狂一个。他成了神笔马良,笔下生花,点石成金,乌鸡变凤凰。他的名字开始越来越响,他的效应也越来越神奇。

    他渐渐不需要再写稿,只要他一买股票,立即跟盘如云,这只股马上跳空而起,直线而上,90°直角,尽情攀升,十分独特,以至市场上传为“闻氏曲线”,闻大户成了市场上神奇人物,风云人物,“地标性建筑”(原谅我采用当前最时髦的字眼)。当然他也成了证券部的宠儿,他只要开口,可以无限量的透支,证券部为他提供一部免费手机,甚至为他专门配一辆汽车,供他“上下班”,只要他愿意,天天晚上请他吃饭,吃鱼翅、吃鲍鱼。其实这都是“小”钱,与闻大户给证券部带来的巨大的成交量和手续费相比,这不过是九牛一毛,因为闻大户此时就是旗帜,就是榜样,跟他盘的人是如此之多,许多人慕名而至,他所在的证券部也名声在外,市场开始称他为闻大户,仿佛只能用这简单、通俗的字眼才能概括他的神奇。

    转眼到了96年10月,闻大户开始向垃圾股进军,从一天炒一只,发展到一天炒两只、三只,好象杂技中耍瓶子,先是两只,后是三只,越来越多,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垃圾股价低,几块钱的股票顷刻翻番,闻大户颐指气使,气宇轩昂,提出的口号是消灭10元钱以下的股票,市场轰动,一片欢腾,无数大户机构也都投奔麾下,愿合作、愿联手、原委托理财,啊!那是一个多么令人振奋的年代,闻大户每天收市后都有人请,有人接,左呼右拥,靓姐俊妹,花团绵簇,朋友如过眼烟云,不计其数,各行业、各阶层,各年龄都无不以认识闻大户而荣。到了中秋节,各大餐馆无不爆满,唯有一个著名的曾经接待过外国总统的风味酒楼,却大门紧闭,难道不想赚钱?非也,原来闻大户这天想在这里赏月,于是有朋友包下了整栋酒楼,让闻大户与几个亲朋好友在这里独享良宵。闻大户就是有这样的名气和气势。谈到闻大户的名气,真是越来越大,他开始四处演讲,一到星期五,就有汽车停在证券部下面,不能回家,马上直奔飞机场,天南海北,到处摆开讲台。其实闻大户讲的内容很简单,前一部分吹捧自己的业绩和战绩,没有多少人注意听,后一部分,他开始说道,现在我给大家送一个大红包,推荐几只股票,唰的一下,全场寂静,所有人都竖直耳朵,瞪大眼睛敛气凝神,唯恐漏下一个字,大家都知道、都明白,他说的股票,明天会涨,涨得厉害,毋需置疑。

    股市就是这样奇妙,成就了一些荐股高手,他们后面都有一批盲从者、跟风者,许多人一听就激动,一激动就买,买的人多了自然会涨,于是这高手的荐股更加神奇更加准确。在行情火爆之时,在这散户时代,这荐股效应就会更加明显。

    闻大户开始习惯这种意气飞扬的生活,自然他的资产更是以几何级数增长,极度的膨胀。

    欢乐之时,闻大户也颇有苦恼,一是他在证券部的房间挤满了跟盘的人,无论他做什么都有人盯着,他想买一只股票,马上就有人蜂拥去买,甚至他刚想关注某只股票,这只股票就无缘无故“异动”,他不停地换房间,换电脑,但是没有用,因为还有人盯着他的成交回报。他成了一个不能有“隐私”的明星。二是有人开始向他借钱,或者说要钱。这个人说:老闻,我跟着你买这只股票没有赚到钱,怎么办?闻大户只好给他几万。那个人又说:老闻,我配股差7万块钱你帮忙凑一凑。闻大户刚有不乐意之神情,他马上就说,有什么了不起嘛,我几个儿子都在公安局,还怕还不起吗?闻大户被这含沙射影的话刺激得目瞪口呆,这世界上居然有这样明目张胆敲诈的人。闻大户开始知道出名并不是一件好事。于是他离开了我的证券部。

    闻大户以后的故事,我就不大清楚,只是知道,正当闻大户感到苦恼而不再愿出头露面之时,他神奇的作用突然慢慢消失,他所买股票跟风的人越来越少,他推荐的个股也不大能涨,他写的文章也没有了以前那样的轰动效应,相反,他买的股票反而表现落后于大势。市场开始吹捧和追逐新的股评家或荐股高手,闻大户一时成了昨日黄花。股票市场真是残酷,成名匆匆,沉寂也匆匆,真可谓股市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几百天。

    多年之后,我们曾探讨闻大户陨落的原因。闻大户终究是短线运作,靠嘴巴、靠媒介而一呼百应,无后续资金支撑,股价难以维持,少数人赚钱,多数人被套。在牛市初期,行情波澜向前,跟风者亦能解套,但一旦行情有大的波折,自然被套者甚众难以自拔,谁还愿信你的荐股呢?

    96年股市的疯狂,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而告终。沉寂数月之后,又开始了97年绩优股行情,小平逝世后,股市重拾升势,又开始重组热、小盘热、科技热、网络热,股市不断演绎着各种各样的故事,闻大户却威风不再,名声沉寂,虽仍在股市中搏击,但战绩始终不甚理想。但他当年的操盘手法和运作模式却不断被后来者所采用,而且发挥得淋漓尽致,以致出现各种流派,有资金推动型、媒介吹捧型、工作室联络型、庄家配合型等等,但万变不离其宗,无非是悄悄收集、题材配合、舆论造势、图形打造,俟跟风盘一多,便短线出逃,这种方式变着花样周而复始地运用,犹如历史的舞台,不断交换着主角,却上演着同样情节的故事。

    不久前一天,我碰到闻大户,询问他的近况,他苦笑着说:唉,原来碰见人,一介绍,这是闻大户,哦,对方立即肃然起敬,殷勤再三,那时谁不想认识我,巴结我呀!现在碰见人,一介绍,这是鼎鼎大名的闻大户,对方“噢”的一声,不知是不认识、不知道,还是不感兴趣,真是暖昧得很,让人很不是滋味。我也默然,看来闻大户还挺留恋过去的时光的……

Powered by 股票书籍 股票电子书 © 2009-2010 www.gupiaoshuji.com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