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涨潮落 梦系淘金

为了方便阅读《股海中的红男绿女》,请记住我们的域名www.gupiaoshuji.com 股票书籍
    今日郑淑敏早早来到201大户室。这位201室中的大姐除了做股票外没有其他事,她辞了职,离了婚,带着一个女儿单过。

    这几天郑淑敏情绪极好,除了女儿考上了一家旅游专科学校外,主要还是手中差不多已套了一年半载的几种股票,差下多要解放了。目前"解放大军"已"兵临城下",自己跳出苦海仅一步之遥。

    离开盘还有45分钟,报纸还未送到,郑淑敏不知做什么好,临近"知天命"的女人好幻想。

    在郑淑敏资金卡K线上,开盘资金即与老公4年前离婚时分得的65000元钱,最辉煌的记录是400万元,其功绩来自于1992年买了400张股票认购证和那时透支做了一把行情,而后回落到最低点为50万元。这350万元的上影线心疼啊。早知道当时买辆汽车、买套房子,不至于这样折腾。好在行情又来了,如果以现在的价格全部清仓,也有100多万元呢。跟上影线400万元比,实在心痛;跟开盘的65000元比,那山算好多了。

    昨晚,前"老公"来看女儿。女儿考上学校了,做爸的买了点礼物送来。一年没看到了,这以前一直叫他为"葛朗台"的老葛,人瘦了许多。老葛工作的电器厂要倒闭了,已下岗1年多了,现在在一家私人老板处打工。6级钳工手艺还是可以的,现在一个人拿800多元钱,也是单过。郑淑敏看在旧情份上,送了一点补品给他,自己多少还算个"百万富婆"。女儿葛晓斌对父亲还是蛮亲的。

    在郑淑敏胡思乱想之时,201室的"股壕"里的战友们全部到齐,各就各位,等待着9:30开盘,以期在今天资金卡上的数字再做加法。

    离开盘还有3分钟,老宁波叫了起来:"这篇文章写得好。有道理!"大家围拢一看,哦,是《中国证券报》上每周三的"理财博士"专栏,这期文章标题是《股票投资的真谛:长线理念》。

    文章开头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1996年,美国有个叫安娜的老太太去世。老人活到101岁本身是个新闻,但更大的新闻在于老太家属在清点遗产时,惊奇地发现,老太所持有的股票价值高达2000万美元。这老人是从55岁退休拿5000美元开始做股票的,46年后老太变成了千万富翁。"

    "这老太没学过投资专业,但其股绩令华尔街同仁汗颜。后人帮她总结其辉煌的战果。其来自于:一,是买绩优成长性好的股票;二是耐心持有不管涨跌;二是心态极好,老太不懂股票所以也心不烦。"

    大家一起读完这段文章,个个叹服。"了不起,了不起,人家一个老太太就有这种奇迹,中国的老头子,应该超过她。"说此话的是小山东姚鲁生,"老宁波,你现在是100万元身价了。你再做几十年,不得了,要几亿元了。"

    小山东的一番话说得大家哈哈大笑。

    郁俊良对此不以为然:"这种故事,听起来蛮生动的,实际上,我们在座的人以后人人可以做千万富翁。大家拿计算器算算,5000元每年增值20%,利滚利滚下去,也就是46次方。46年之后就是2000万元了。这是个很简单的数学问题。"

    "我同意小郁的看法。"刘小姐文化功底也较好,呼应道,"实际上,每个人心态好一点,每年保持资金的增值,比如说每年增值20%,20年、30年之后大家都有很大一笔钱。老宁波,假定你活到80岁,还有20年,你现在100万元每年增值20%,到辰光你有多少家产留给子孙。来,我算给你看。"

    刘嫣红那只纤细具有性感、涂着血红指甲油的手在计算器上飞速地跳来跳去。

    "3833.76。"

    "哇,老宁波身价变成3800多万元啦!"满屋的人高兴地叫了起来。

    "到90岁,也就是老宁波再多活10年,就是23737万元。"刘婿红的手还没离开计算器。

    "不得了,老宁波90岁时有2.3亿元资产了,看来在这个市场中关键要看谁活得最长。事实上也是,1000万元增值20%赚200万元,而1亿元赚20%,就是2000万元,而1亿元赚20%,就是2000万元,人一生中大概活到最后一年时钱赚得最多。"郑淑敏感叹地说道。她对这种数字上的游戏搞不大懂,但心里还在想,自己现在的身价跟老宁波差不了多少,如果也能保证每年增值20%的话,以后的身价不仅会超过老宁波,甚至会超过那个叫什么安娜的美国老太太。

    "不对,不对,"柳昙敏一直坐在边上不说话,突然插嘴道,"你们这种思路不对。第一,这个美国老太活得太窝囊,一生中积了那么多钱不用,不用的钱算钱吗?这老太尽管有2000万元美金,但对老太来讲,她没分享过她的投资收益,一点意义也没有,最后只是金钱奴隶罢了。"

    这一说把满屋的人都说愣了。

    柳昙敏开始得意了:"第二,货币的概念是动态的概念,10多年前买一斤带鱼0.36元,现在要10元,物价涨20多倍;再过10年,带鱼卖200元一斤也没什么不正常。过去1个月工资45元,现在1000元,过10年1个月工资2万元,那时你有几百、几千万跟现在几万、几十万的人不是一样的吗?"

    这一说,大家又愣住了。

    小山东出来和稀泥了:"你这老兄,怎么就这样扫兴!大家这几年钱一会赚一会赔,心里都很烦,现在尽管在股市中钱越来越难赚,这样讲讲也很开心的,何必这样把人家的兴头打消呢?"

    话题就此打住,大家开始看盘,上海综指在780点原地打转,深圳成指却涨了3%,达到了3800多点。

    大家开始各做各的事。

    郑淑敏回到家,忙完家务吃好晚饭才只有6点半,后面的时间不知如何打发。

    家里摆设十分朴实,很干净,房间不大,只有12平方米。

    当年老葛是倒插门女婿"嫁"过来的,1992年一刀"斩仓",老葛也就回到自己家去了。女儿与母亲同住,现在已去旅游专科学校住读。

    原来这石库门房子是一家人家的,住在里面的都是亲亲眷眷,后来嫁出去、讨进来的挤在一起,也就来往不多,郑淑敏同弟弟郑杰住在一个楼里。

    郑家旧社会还是有点身价的,父亲在洋行里工作,"文化大革命"中因"汉奸"问题被红卫兵小将斗得死去活来。父母亲胆子很小,郑淑敏中学毕业时,还没赶上"一片红",运气算好,进了一家医疗器械厂工作。到了婚嫁年龄,父母执意要找一个"红五类"子女,以使自家成份变得好看一点。当时为何找老葛,道理很简单,这些条件全部符合;其中还有一个原因是,当时媒人介绍了两个对象,一个是在机电系统企业中工作的,工资是每月36元,而老葛是在仪表局系统工作的,每月工资是39元,那当然是挑选39元的。现在看来,似乎有点天方夜谭。

    沙发边茶几上正好有一个计算器,郑淑敏无聊地算起帐来。从抽屉中拿出股票交割单,对照着从营业部中带回的今日收盘行情表,揿起了计算器。

    算了刻把钟,计算出总数为"987923.19元",即如按目前价位抛出所有股票,值这点钱,离100万元还差那么一口气。

    其实,内心深处,郑淑敏还是很怕股票的,尽管天天坐在电脑前,自己也不知做什么好。3年前只知道买股票,不知道抛股票,最高时以1:3透支,当时做的一家券商经理坚决强制平仓,才救出50万元本钱。郑淑敏那时对他恨之入骨,现在看来真是救了她的命,而那些没平仓出来的人则统统"死光光"。郑淑敏庆幸自己从"死人堆"里爬了出来。

    这一夜,郑淑敏始终无法入睡,在半梦半醒之中,郑淑敏梦见了小别墅,梦见了凯边拉克轿车……

    一觉醒来,朦朦胧胧看表,只有4:30,东方还未发白。郑淑敏一下子产生了顾影自怜的情绪。每天早上起来时,是她的内心最空空荡荡的时候。

    今天是星期天,股市休息,股民们就不知如何是好,在熊市中最好多休市几天,省得看盘挺折磨人的。而现在是牛市,反觉得这周六、周日双休是休息时间太长,应该加班才好,看着资金卡数字一点点加上去,心中真痛快。

    郑淑敏按约定去看一位老朋友刘诚松。

    说是老朋友,其实跟郑淑敏还有点沾亲带故的。刘诚松是郑淑敏弟媳妇的姐夫,是上海滩老股民。1986年他就开始买股票了。开始做的时候,只有几十万元钱,后来组建了个大"船队",资金最多时有6000多万元,都是市场中一些大户、中户们捆在一些的。当时,类似这种叫"狼狗队"、"猎狗队"的小舰队很多。刘诚松个人资金最多时有800多万元。

    已经10点多了,郑淑敏到高家时,刘刚起身。

    "不好意思,叫你来跑一次。"刘诚松显得有点尴尬。

    刘家极普通,到现在还是台18寸黑白电视机,电冰箱也有点锈迹斑斑。郑淑敏进屋后,一股霉味扑鼻而来。

    刘诚松忙打开窗户,让新鲜空气来冲散这尴尬的局面。

    郑淑敏送上一马甲袋礼品,一样样点给刘诚松。刘的女儿玲玲上中学了,郑淑敏总得还情。此次郑淑敏买了一套衣服给玲玲,并夹带了500元钱,同时给刘诚松捎上些补品。

    "不好意思,让你破费了。现在就你还想得着我,当时的一些小兄弟,我挑他们赚了那么多钱,没一个想得着我。"刘诚松无奈地说。

    "哪里的话,你对我的帮助,我是不会忘记的。"郑淑敏脱口而出。

    当初,在买1992年认购证时,郑淑敏什么也不懂,是在刘诚松帮助下,买了400张,而且是将离婚时分得的财产全部扑进去的。在这400张中,有200张是刘诚松以平价让给她的,当是黑市已经炒起来了。100张认购证认购四批股票,仅半年直接收益就是50万元。当时刘诚松的这200张认购证平价给郑淑敏,无疑是送了100万元给她。

    刘诚松在当时上海股市中小有名气,人称"小个子刘",当时在做"6414"闵南药业时,曾在市场中风光了一番,但最后仍然"死"在这"死要死"的股票上。当刘诚松透支比例达到1:3时,杀进来的一支大主力以一种超常规的出货方式,从17元一路杀到7元,仅3天时间将抢反弹的人统统套得死光光。当郑淑敏逃出"死要死"时,打扫战场只剩下50万元,而刘诚松还在抢反弹,等到券商强制平仓之时,刘诚松已被"斩"得体无完肤,总结帐800多万元全部"打穿",还倒欠券商8.8万元。从此以后,刘诚松变成彻底的"无产者"。当时证券商老总还算有点"人道主义",尽管自己也已亏进8万多元,但看在几年来刘已为券商创造了200多万元佣金,券商最后给了他2万元"生活费",算是补偿。一则可以打发刘诚松离开大户室,二则也好堵堵嘴,生怕事情闹大,打起官司来,券商连带承担"挪用公款"的责任。

    带着这2万元钱,刘诚松从此跳出股海,凭着会开汽车的手艺,进入一家出租汽车公司,成了"的士"司机,从此后精神上一蹶不振。做"的士"司机本来就辛苦,每天早出夜归,生活起居无规律,仅3年时间,刘诚松显得苍老多了。

    "郑淑敏,我觉得像做梦一样,现在想想真的好后悔。当初有800多万元,早知股票是这样的,当时见好就收,不要太好噢!拿100万元在虹桥买一套房子,当时100万元可买很好的房子,再买辆好车,还有600万元,一家三口人真可潇洒一辈子。"

    "是啊,阿拉这点年龄的人,从小省吃俭用惯了,呒没钞票的日子是这样过,有钞票时也这样过日子。当初有几百万元时,中午一碗咸菜面,两元五角一顿午饭就打发了,出去不舍得坐出租车,总想让钱在股市上多翻几番。可到最后,赔起来等于开走一辆辆桑塔纳、一辆辆奥边。"

    "我何止呢?我当初这个800万元可买40多辆桑车,可成立一个出租汽车公司了。"

    毕竟是一男一女,在屋里谈不出什么话题,又加上些亲属关系,谈得又都很有分寸。午饭时分已到,郑淑敏请刘诚松出去吃饭。

    郑淑敏有言在先:"这顿饭我请客,不要多烦了。"

    "好好,每次叫你破费,总不太好意思。"

    到了一家个体户小饭店,随便点了几个菜后,郑淑敏又聊起了昨日美国老太的话题。郑淑敏讲不出许多道理,用最简单浅显的语言介绍了美国老太从5000美元变成2000万美元的故事,以及现在每年增值20%,20年以后、30年以后又是多少的预测。刘诚松听了一楞一楞的。尽管现在成了典型的散户,但这些数字,特别是"3800万"、"2.3亿",听听也感到过瘾,以往的大户生涯似乎又历历在目。

    突然间,刘诚松话锋一转:"哎,我想起来了,前天我大伯伯来找我,已差不多15年没见面了。我大伯伯当年是从上海衬衫厂内迁到'大三线'的,当时准备打仗,动员到三线去。大伯伯当时是车间主任,就带头报名去了。后来改革开放了,大伯伯又到广东去工作了,几个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叫'舒邦'衬衫厂,现在叫'舒邦集团',就是现在在上海证交所上市的那个'6893'股票,大伯伯现在担任常务副总裁。"

    "喔哟,这蛮好的嘛!刘诚松,你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赚点钞票。"

    "是啊,今朝叫你来,你也帮我出出主意。现在大伯伯跟我讲,他们想在资本市场中做点事情,股票上市,企业等于经营两种产品,一种产品是衬衫,另一种产品就是'6893'股票。"

    "有道理格,现在社会上许多人钞票赚得'墨墨黑',啥地方是靠炒股票赚钞票,实际上都是跟上市公司勾结起来赚钞票格。"郑淑敏对脱口而出的"勾结"感到有点说得过了头。

    "说'勾结'难听了点,应该说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有机地结合起来。"刘诚松纠正道。自我感觉好像好多了,其实这些话都是刚从大伯伯那里批发而来。

    "对,对,有道理,有道理,管它叫什么,有钱赚就行。"郑淑敏附和道。她觉得刘诚松实在是股市将他的打"熊"了,再给他一个舞台,又是一条好汉。

    "大伯伯叫我在上海找一个可靠点的券商,合作起来一起做。券商出资,上市公司也出一点资金,上市公司可释放题材,大家合伙做,共同得益。"

    郑淑敏忙问道:"你寻到户头了吗?"

    "没有,小券商他们也不感兴趣。"

    "到我们那里来吧,我现在在海峡证券公司做股票。海峡证券'立升'蛮大的,注册资本有10亿元,以前做过的几个庄,都是很成功的。"郑淑敏一听很想做成这件事。"可以呀,我回去问一下,你也回去问一下,如果这个事做好了,我想,我们大家得益。"

    "是啊,以前我们合作得很好,你帮了我不少忙,我是不会忘记的。我是将你当作我小阿弟一样的。这件事做成功的话,你也可以翻翻身,东山再起。"郑淑敏迫不及待地说道。

    "郑淑敏,不瞒你说,这些年来我始终把你视作自己的老阿姐。以前在得意的时候,我们相处得蛮好。最痛苦的时候,也一起挺过来了。我曾经帮助过你,现在我落难了,也只有你还经常来看看我。这次如能抓住机会,争取大家再赚点钞票,翻翻身,否则的话,靠打工赚钱,做死做活也死'蟹'一只。这次要你帮帮我忙了。"刘诚松说是很诚恳。

    酒过三巡,郑淑敏表示周一一早就与章经理联系。两人痛痛快快分手,对此次机会各自都抱有信心。

    回到家里,郑淑敏兴奋得睡不着觉。近期失眠是经常的,可能年龄已到了"更年期"时候了,这点是郑淑敏比较担忧的。青春怎么说走就走?人说"青春无悔",而郑淑敏悔的事多得不得了。

    想来想去,还是先与章经理电话联系。拨通了章的手机后,章经理差点跳起来。因为公司总部刚布置下来任务,要各地营业部不仅是做委托交易的场所,每年拉项目将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章经理正愁无处下手呢?

    郑淑敏将来龙去脉讲清之后,章经理要求郑淑敏通知对方马上与"舒邦集团"联系,越快越好。章承诺下周一叫公司总部派两个人过来谈这件事。

    郑淑敏通知刘诚松时,刘已进入梦乡,一听郑淑敏办事雷厉风行,实在感激。"哎哟,大姐,"刘诚松第一次叫郑淑敏为"大姐","实在感谢您,你这个人做事那么诚心诚意,我马上找我大伯伯联系,我一定要促成此事。"

    电话两头,露出欣慰的笑声。

    一场震动股市的"舒邦战役"就靠这两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牵线搭桥而促成。

Powered by 股票书籍 股票电子书 © 2009-2010 www.gupiaoshuji.com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