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

为了方便阅读《人生历程》,请记住我们的域名www.gupiaoshuji.com 股票书籍
    【人物简介】

    1928年出生于广东潮州,父亲是小学校长。1940年为躲避日本侵略者的压迫,全家逃难到香港。两年后,父亲病逝。为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妹,李嘉诚被迫辍学走上社会谋生。

    开始,李嘉诚为一间玩具制造公司当推销员。工作虽然繁忙,失学的李嘉诚仍用工余之暇到夜校进修,补习文化。由于勤奋好学,精明能干,不到20岁,他便升任塑料玩具厂的总经理。两年后,李嘉诚把握时机,用平时省吃俭用积蓄的7000美元创办了自己的塑胶厂,他将它命名为“长江塑胶厂”。

    1958年,李嘉诚开始投资地产市场。他独到的眼光和精明的开发策略使“长江”很快成为香港的一大地产发展和投资实业公司。当“长江实业”于1972年上市时,其股票被超额认购65倍。到70年代末期,他在同辈大亨中已排众而出。

    1979年,“长江”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李嘉诚因而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1984年,“长江”又购入“香港电灯公司”的控制性股权。李嘉诚先生现任“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及“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其所管理的企业,于1994年除税后赢利达28亿美元。1995年12月,长江实业集团三家上市公司的市值,总共已超过420亿美元。

    【人生历程】

    9月17日,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在南京开幕。进入21世纪,全球众多华商正以骄人的业绩在全球工商界立足扬名,其中香港富豪李嘉诚当属其中的佼佼者。

    今年1月,《财富》将李嘉诚誉为“亚洲最佳商人”。在6月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最新全球富豪排名榜上,香港长江实业集团主席李嘉诚在亚洲区超过日本软银总裁孙正义名列第一,被评为“亚洲首富”及“全球华人首富”,总资产达到126亿美元。在《福布斯》杂志对今年全球538名富豪所作的排名中,李嘉诚的全球排名跃升至第18位,是惟一进入前20位的华人富豪。

    旧厂房里创业

    李嘉诚在龙年出生,而龙在阐述天道变化与人事进退的《易经》里,代表贤能有作为的伟大人物.《易经》六十四卦的第一卦"乾"卦,正好用来形容李嘉诚经营半生的五个阶段。

    潜龙勿用:潮州小子投靠舅父

    祖籍潮州的李嘉诚,父亲李云经以教书为生,膝下有三子一女,李嘉诚为长子。1937年,由于生活困苦,母亲庄碧琴与第妹留在潮州市,而父子二人则徒步大半天到临近的集塘镇宏安乡生活,父亲在当地有六十名学生的崇胜小学当校长,并寄宿在学校内。

    李嘉诚是校长之子,令学长许幼琨很有印象:"李嘉诚小时叫李雨霖,我们潮州人小时与成人后,分别用两个不同的名字,不过校内的人叫他"李大头",因为他的头特别抢眼。他对同学、老师好客气,有礼貌,并无因为是校长之子恃势凌人,从来不与同学打架或过不去。"

    除上学外,李嘉诚还照顾父亲的起居,两父子寄住在崇胜小学后面的一所房子,门口雕有一块牌匾叫"读月书斋"。曾是李校长学生的许锡丰说:"李校长教过我算术,他下午在房子午睡时,儿子用风炉煮饭给他吃,一餐一碗饭,吃不饱。"他还记得李校长穿着破旧的蓝色长衫,架着一副圆形眼镜。

    李氏父子在崇胜小学逗留两年后,便因为逃避日军战火到香港去谋生,那一年李嘉诚只有十二岁。而母亲与弟妹随后到来团聚,投靠的就是舅父庄静庵。庄氏那时已是香港钟表业的老行尊,宝号"中南钟表有限公司",以代理"乐都"表而闻名,生意颇有规模,办公室设于德辅道中的中南行十一楼至顶楼。来港三年后,父亲因肺病去世,被迫辍学的李嘉诚,在舅父的店铺当泡茶、扫地学徒,与表妹庄月明很熟。对学问一向热烈追求的他,虽然与叔父居于薄扶林道七十三号,与香港大学遥遥相对,然而他想继续求学的梦想已遥不可及。

    见龙在田:迎风破浪制塑花

    不想长期寄人篱下的李嘉诚,两年后离开钟表铺,转作五金厂的"行街崽"(粤语方言,推销员)。他推销铁桶的方法,是避免到竞争激烈的杂货店,改为向中下层的家庭妇女。闲时喜欢打牌的大姑大婶,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成为他的义务推销员,令五金厂生意兴隆。

    之后,他转行推销塑胶水桶,身材高瘦的李嘉诚,每天背着"坚尼地城"厂的产品样本,搭公交车乘渡轮,往中区及九龙四围扑,他的推销手法,就是让产品说话。有一次,他推销新型塑胶洒水器,主动替批发公司的清洁工人洒水,刚巧被负责日用品部的经理见到,很爽快地答应经销他的塑胶洒水器。

    李嘉诚十八岁时已升为工厂的部门经理,两年后升为总经理,全盘负责工厂的日常事务。他所赚的金钱亦全交由母亲庄碧琴保管,等候时机。

    1950年,李嘉诚正式创业,以利中实业有限公司名义,在皇后大道西501号(明辉药行现址),开设长江塑胶厂生产塑料制品。开业的五万元资金,部分向亲戚借来,包括叔父李亦及堂第李树霖,前长实老臣子盛颂声,则于1961年加入成为股东之一。公司取名“长江公司塑胶厂”,意为“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

    塑料厂其后搬往西环士美菲路12号A豪西大厦(麦当劳现址)及西祥街二十号。白手起家的李嘉诚,除了有幸运之神眷顾外,还有动得快的脑筋。原来,西祥街厂生产的塑料水壶利润很少,但附近屈第街香港人造花厂,香港第一个搞塑料花的唐鼎康却发大财,他于是派遣女工到该厂上班偷艺,从而仿造生产。

    有需要时,李嘉诚更亲自上马。工余时常自修英语的他,与一般山寨厂主不同之处,是他时常将眼光放在国际市场,所以大量订阅英文杂志,以了解国际市场的潮流。有一次,他阅读英文版《塑料》杂志,发现有一家意大利公司,开发了一种新的塑料原料生产塑料花,产品即将投入市场,他于是亲自飞往意大利以进口商身份与这家公司打交道,参观生产流程取得塑料花瓣后,还走到当地图书馆搜寻资料,然后回港,在士美菲路分厂研制塑料花,高峰时曾请近一百工人,赶工时分三班制。

    在接单方面,李嘉诚亦有一手。据业内人士表示,为争取更多定单,他有一次特意安排一班海外买家到石硖尾寮生活区参观,表示长江请的伙计,养活了不少低下阶层,"诚哥预先安排的工人,把大量的塑料花拿回家,当海外买家来参观时,一家大小就在穿塑料花;外国买家见到这么多人以此为生,就会多定诚哥的货,工人也会有钱赚。"可见李嘉诚十分聪明。

    更因为李嘉诚英语十分了得,令长江接到不少外国定单。而带领长江赚到第一桶金的,是一位叫马素的美籍犹太人。马素早期跟长江塑料厂定了一批货往美国,其后突然取消,但李嘉诚当时并未要求他做任何赔偿。后来马素介绍美国厂家向长江定货,定单接踵而来,李嘉诚后来才得知受惠于这位大恩人,他说:"有时表面看来吃亏的事,以后往往变为有利。"

    李嘉诚经常挂在嘴边的,是当时每天工作十六小时苦干的日子,而他对肯拼命的员工很关照。据西环一位本地人讲:“那时在皇辅大道西工厂有十几个工人与诚哥同甘共苦,后来诚哥做地产发达后,每人送了一层楼,惟独一个人没有份。”原来不少伙计都很讲义气,自掏腰包为公司添置零碎杂物而没有向公司报销,但有一个却没有这么做。结果,后者没有楼分,而其他人中更有一人,特别获诚哥照顾,不但送一层两万多元的四百尺楼,往后长实的地盘,如北角赛西湖大厦,薄扶林花园,以至黄埔花园等水电工程,都是判给他做。

    危机造就进军地产

    1963年,长江已晋身“塑料花大王”,年营业额逾千万。有了事业的李嘉诚,于是与庄月明结婚。而夫妇俩与岳父庄静庵关系更加密切,常一起出席社交场合,如在潮侨塑料厂商会中,他就担当副理事一职.出外考察后,亦在商会刊物上发表海外见闻。

    李嘉诚由"塑料花大王"转做“地产大王”,原是时势与危机造就。1951年至1959年间,由于大陆政局动荡,香港人口由二百万剧增至三百万,提供大量廉价劳工,但工厂兴建的速度赶不上需求,租金因而上升,开工厂的每每为找厂房而大伤脑筋。长江塑料花厂辗转由西环搬到新蒲岗及箕箕湾,终于1961年,向政府投得北角英皇道六百六十一号地皮,自建十二层高的长江大厦,除自用外,把剩余的单位出租,这亦是长江首次踏足地产业。

    六五至六七年,本港发生银行挤提及暴动事件,楼价狂泻,不少地产商因而焦头烂额,被迫贱售未完工的地盘。李嘉诚此时“人弃我取”,在观塘、柴湾、黄竹坑买地建工厦,取名“长德”、“长华”、“长汇”等,全部作收租用途。

    或跃在渊:上市扬帆搞地产

    到七零年,长江单是每年的租金收入便有四百万,利润较塑料花还好,亦奠定了李嘉诚由工业进军地产之路。而令长江大展宏图的,是由于成功上市集众人之财,令长江于七十年代末时,已茁壮成一家颇具规模,野心勃勃的华资地产商。

    这得拜李福兆打破垄断之赐。六十年代以前,香港公司上市,要通过香港会进行.这所向来为外籍人士所占据的"私人会所",华资公司根本望门兴叹。及至六九年,以李福兆为首的华人经纪,组成"远东交易所",为华资企业上市大开中门。而长江实业于七二年十一月,正式在远东交易所挂牌上市,每股三元,集资八千四百万元。时来运转的李嘉诚,股票超额认购六十五点四倍,股价一日暴涨一倍至六元。同期上市的地产商,包括新鸿基、合和、恒隆和大昌,合称华资地产"五虎将"。

    长实上市集得资金后不到一年,全球遇上七三年石油危机,而香港地产一片低潮,却成为李嘉诚拓展业务的好时机。他见工业蓬勃令工人赚到钱而想置业,于是开始涉足住宅楼,且改变只租不卖的策略,以增加现金回笼。1975年,长江向太古以八千五百万,购入未完成的北角半山塞西湖地盘,这个长实首个参建的大型楼盘,两年后完工出售时,获利六千万元。食髓知味的长江,继而参与发展沙田第一城住宅项目。

    挑战英资展夺地皮

    然而,李嘉诚不仅仅于此。由于当时大批船坞沿海靓地,如太古、黄埔及九仓,均在英资手中,其中太古船坞重建大型住宅区,令李嘉诚怦然心动,若要做"地产大王",便得挑战英资。1977年,中环及金钟两项地铁上盖发展权招标,长实击败置地(英资)夺魁,爆了个大冷门。李嘉诚制胜之道,是他看准地铁急需资金,于是建议项目由长实占四成九外,并提供现金做建筑费,结果一击即中。第二年五月,中环地铁上盖(现环球大厦)卖楼花,二十九层商业单位,于八小时内全部卖清,帐面收益五亿九千万,打破全港卖楼花记录。李嘉诚出手勇猛,背后原来有汇丰支持。七六年时,汇丰大班沈弼,注意到李嘉诚这个冒起的"新贵",遂与李嘉诚合作,以各占一半的比例,携手重建中区华人行。1978年,李嘉诚将长实总部,自北角长江大厦搬往华人行;也就是这一年,李嘉诚上京与邓小平会面,知道中国要搞经济,香港华资有发展后,长实决定大举入侵英资盘踞地,攀上华资龙头的宝座。

    成全包玉刚夺九仓

    李嘉诚试练实力,首个目标物,是置地旗下的九龙仓。令他垂涎欲滴的资产,是尖沙嘴的海港城、海洋中心、游轮码头以及货物装卸区可重建的地皮。九仓的股价,长期不振,七七年尾,每股只是十三、四元,而资产值达五十元。大股东置地只持有九仓不足两成。于是李嘉诚不动声色,在市场秘密收集九仓股份,准备杀置地一个措手不及。闻风的置地亦同样在市场回购股份部署反收购。翌年三月,九仓股价被抢高至四十六元高水平,若要拿得控制权,必须持有五成一,审慎的李嘉诚,自知非能力所及,加上置地母公司怡和请来汇丰大班沈弼做说客,李氏惟有鸣金收兵,把手头两成九仓股份,转让给船王包玉刚,套回三亿多元资金,双方于文华酒店达成交易。后来,在汇丰银行提供二十三亿贷款下,包玉刚八零年去世后,成功从置地手上夺得九龙仓,成为首位华资大户,成功收购英资"大行"。

    飞龙在天:大展鸿图成首富

    李嘉诚收购九仓无功而返后,欲将套回资金部署另一起大型收购,结果奠定华资势力抬头,英资势力退走的局面。李嘉诚今次的目标,是蛇吞另一英资洋行——和记黄埔。

    七十年代的和记黄埔,由英资四大家族之一的祈德尊爵士掌舵,公司从事码头仓储、贸易和零售业务。李嘉诚看中的,就是可以重建成大型生活区的黄埔码头。

    和黄给人有机可乘,是由于祈德尊在本港及海外,大撒金钱过度投资于眼花缭乱的项目。1973年遇到石油危机,股市大跌,和黄陷入财政危机,捱至七五年时,大股东祈德尊家族只好出让其三十三点五股权与大债主汇丰银行,以换取注资一亿五千万元来救亡。

    汇丰手头上这批股票,最终要找个"好人家"接手,得到汇丰银行垂青者,就可主宰这当日资产值六十亿元的商业帝国。汇丰银行偏偏选中了李嘉诚。

    入主和黄成超人

    1979年,汇丰银行以每股七元一角代价,把手头和记黄埔股份让给长江,只要求长实先付交易的两成(即六亿四千万),余数可延迟两年支付。以长江实业当时总资产不到七亿元来说,这是名符其实的蛇吞象收购。两年后,李嘉诚正式入主和记黄埔,当时旗下两间上市公司市值,均是全港五大。同年《远东经济评论》就把李嘉诚称为"香港的超人",并以卡通人物为封面,自此"李超人"便成为李嘉诚的代称。

    1982年,中英前途谈判展开,香港爆发信心危机,楼、股受挫,英资财团怡和更宣布迁址及纷纷变卖资产,对香港前途不信任。早知北京心意的李嘉诚,却抓紧这个时机,发展大型住宅区,不但显示对香港的信心,事后亦证明为长实带来以百亿计的庞大利润。

    李嘉诚一接掌和黄,便部署将红勘黄埔码头拆卸重建,长实和黄各占一半。初期政府批出补地价要二十八亿元,李嘉诚耐心的等到八三年,香港信心危机,楼价低潮时,长实才以极廉价的三亿九千万补地价,并一口气发展九十四幢住宅,名为黄埔花园,成为继美孚新村后,香港另一大型屋村。黄埔花园于九零年全部完成,为集团带来五十三亿元的盈利。

    船坞电厂皆变屋村

    李嘉诚洞悉,只要成功说服政府更改土地用途,以及谈判到较便宜的地价,发展大型屋村利润惊人。于是,帮长实工作的大群专业人士,继续搜罗有大副地皮的公司来收购或合作。八五年,置地因债台高筑,被迫出售港灯股权,李嘉诚斥资二十九亿购入三十四点六港灯股权,他看好的是电厂旧址发展潜力。

    1986年,李嘉诚运用"超人"力量及其固有交际手腕,政府充分合作,蚬壳石油将茶果岭和鸭梨洲两块油库地皮,换回青衣油库地皮。而港灯将毗邻蚬壳油库的鸭梨洲发电厂址,移到南丫岛后,将两幅地皮合并重建,成为今日的海怡半岛;而茶果岭油库地,则发展成为今天的丽港城。长实和黄旗下,至今共建成八万两千个单位,六千一百万尺楼面,成为香港地产大王。

    长江实业集团是李嘉诚事业的心脏,而和黄集团,则成为李嘉诚冲出香港,拓展海外的双翼。和黄大班马世民,为应否迁总部一事与李嘉诚意见不同,李氏坚持不动,表示"如果要迁,先问问有没有办法迁动李嘉诚这个主席,如果没有,以后就最好不要提这件事。"结果和黄没有象怡和一样大搞迁总部,但和黄的海外发展步伐,明显较前加快。超人促建跨国企业

    1987年,葵涌货柜码头已是全世界处理货柜数量之冠,拥有四号及六号码头的和黄,1988年仍以四十三亿元高价(远远抛离怡和的二十亿第二标),投得七号码头发展权,令和黄完成雄霸香港货柜码头霸业。为了继续扩张版图,和黄向外扩展。

    1991年,和黄收购全英国最大港口——菲力杜斯码头;从九四年往后,在世界各地,如荷兰、斯里兰卡、美国、澳洲、巴哈马和巴拿马,建立和黄的货柜码头业务。今天,和黄全球拥有八十四个泊位,占全世界货柜码头业务一成。

    至于电讯业务,和黄在港稳占手机市场老二地位,仅次于香港电讯;在海外,九四年在英国成立OrangePlc,近期获德国Mannes

    mann收购,作价两千五百亿元,拥四成五股权的和黄接受收购,以换回四百四十亿的现金和欧元票据,以及Mannesmann一成股权,称霸欧洲。另外进军美国市场,透过收购Voicestream三成股份而进占美电讯市场。

    亢龙有悔:居高思危应节制

    今天的长实和黄集团,旗下控制的四间蓝筹上市公司,长实、和黄、长建及港灯,总市值逾五千一百亿元,占恒生指数比重近两成,不但对股市举足轻重,而且是香港经济界最具分量及影响力的财团。

    经营手腕一直了得的李嘉诚,香港回归后,他的商业王国更上一层楼。籍着与国家领导人江泽民关系密切,以及与特首董建华一向亲密,李嘉诚在港呼风唤雨,有点独霸商界的味道。去年十二月,李嘉诚一句香港经济投资环境不和谐,即惹来政府积极回应;去年初政府不避嫌疑的,低价批出马鞍山酒店地给李嘉诚。而九九年度财政预算案中,三个大型建设,迪斯尼主题乐园、数码港以及北角油轮码头,其中数码港批给李的小儿子李泽楷,而油轮码头将批给长实,令市民有点感觉——李嘉诚"超人"力量,权倾朝野。本港商界财团侧目兼不满,表示会破坏香港长期行之有效的"公平"原则。

    亢龙有悔(上九)是乾卦最高、最后、最末的一爻,比喻人已经达到极点,没有再高的位置,因而物极必反。《易经》所言,龙飞的过高,便处于进退两难之局,所以人便需居高思危,自我警惕与节制,否则盛极而衰,这是大自然不变的道理,大智慧如李嘉诚,必然有所参透。

    而李嘉诚王国会得以延续,因有两个儿子接棒。其中大儿子李泽钜(三十五岁),目前已接掌长实集团副主席之职,为父亲日后退休而接班;而二儿子李泽楷(三十三岁)更自立门户,创办盈科集团,其中在港上市的盈科数码动力,市值不单逾五百亿元,而且已成为股坛新星,领导网股热潮。两子均可"克绍箕裘",称霸股坛,令李嘉诚老怀安慰。

    长实系在香港经济力量

    雇员人数:香港员工31,000名,是全港第四大雇主。

    公司市值:四间蓝筹股公司占恒指比重19%,总市值港元5142亿。

    集团总资产:合共港元1008亿。

    地产:参与兴建的13个大型屋苑共有82,000单位,总面积达6,100万平方尺,可供38万人居住,发展中项目约有7,150万平方尺楼面,另有1,700万尺投资物业。

    港口:旗下国际货柜码头去年总吞吐量为600万个标准货柜,占葵涌港63%。

    电讯:和记电讯有逾100万名流动电话用户,占市场34%。

    电力:港灯垄断港岛供电,现有51万用户。

    零售:180间百佳超级市场,估计占市场四成;另有逾100间屈臣氏及49间丰泽电器。

    其他:青州英泥占香港水泥市场36%;新城电台是两个商营电台之一。海逸酒店中港两地共六间。

    李嘉诚超人帝国

    长江实业市值:港币1,551亿

    地产——34、9%——财务——地产代理

    加怡香港置地

    和记黄埔市值:港币2,965亿

    电讯港口服务能源-49.9%零售酒店传播

    全球手机用户2,500万用户亚、欧、美洲6个国家,全球货柜吞吐一成加拿大赫斯基石油百佳、屈臣氏及丰泽电器在亚太共有815间店铺中港两地共6间新城电台

    长江基建市值:港币323亿

    基建材料——84.6%——能源——交通基建

    青洲英泥内地4个省份及在中国6省份有逾670

    安达臣泰国投资发电厂公里收费道路及桥梁

    香港电灯市值:港币498亿

    超人股份36.8%

    上市王国总市值港币12,395亿

    育子之道

    1963年,李嘉诚和“青梅竹马”的庄月明结婚。次年,长子李泽钜出生;1966年次子李泽锴出生。李嘉诚为教育这两个儿子成材可费了不少心思。在与妻子研讨之后,两人一致认为首先应该使泽钜和泽锴感到家庭的温暖,感到父亲和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爱心,其次是要让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

    李嘉诚对儿子的“商教”开始得很早。当李泽钜和李泽锴八九岁时,每当董事局开会,他们兄弟俩就会坐在专门为他们设置的小椅子上,进行独特的商业熏陶。不仅如此,会后李嘉诚总是鼓励两兄弟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认真地进行解答。

    李嘉诚经常让两个儿子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有一次,当李嘉诚听说小儿子李泽锴在高尔夫球场替别人捡球,并把赚来的钱资助经济困难的同学后,对儿子大加赞赏了一番。

    此外,李嘉诚十分注重两个儿子的气质培养,绝不允许他们像其他的“公子阶层”那样目空一切,他要求儿子要知书达礼、谦虚做人,培养起自己的独立个性。

    正是得益于李嘉诚的教育,李泽钜和李泽锴这两位“龙兄虎弟”已经在商界暂露头角,有评论称,李嘉诚这个“超人”可谓后继有人了。

    “吝啬”和“大方”

    李嘉诚的儿子曾经问他:“爸爸,我们赚这么多钱到底有什么意义?”李嘉诚的回答很简单:“赚钱多可以爱国,回报社会。”

    72岁的李嘉诚虽然是香港首富,身家净值达120亿美元,但他的一些表现却显得有些“吝啬”。至今他仍然坚持身着蓝色的传统西服,佩带一块26美元左右的廉价手表,并自豪地说,如今花在自己身上的钱比年轻时少多了。

    多年来,李嘉诚一直自掏腰包支付各董事的薪金;从公司收取的酬金,不论多少,全部拨归公司;他在公司里不领薪水,每年只拿600多美元的董事费,没有其它福利津贴,所有私人用品,甚至午餐也从不开公账。

    但和其他许多富豪一样,他花在慈善事业上的金钱和时间却不少。如今他平均20%的时间都用在慈善活动中,并表示将来要为慈善事业投入更多的精力与资金。李嘉诚已经捐了5亿美元用于在香港、中国大陆、美国和英国修建各类学校、医院以及开展医疗研究活动。不久前,他又捐出2亿港元用于残疾人事业。

    有人曾问李嘉诚,自己是否考虑过捐赠眼角膜的事,他洒脱地表示:“我早已说过,到时所有还有用的器官,我都愿意捐出来。”

Powered by 股票书籍 股票电子书 © 2009-2010 www.gupiaoshuji.com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