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伦·巴菲特

为了方便阅读《人生历程》,请记住我们的域名www.gupiaoshuji.com 股票书籍
    【人物简介】

    1930年8月30日,沃伦·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沃伦·巴菲特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他钟情于股票和数字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家族中的任何人。他满肚子都是挣钱的道儿,五岁时就在家中摆地摊兜售口香糖。稍大后他带领小伙伴到球场捡大款用过的高尔夫球,然后转手倒卖,生意颇为经火。上中学时,除利用课余做报童外,他还与伙伴合伙将弹子球游戏机出租给理发店老板们,挣取外快。

    1941年,刚刚跨入11岁,他便跃身股海,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

    1947年,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但他学得教授们的空头理论不过瘾,两年后便不辞而别,辗转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拜师于著名投资学理论学本杰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门下,巴菲特如鱼得水。格雷厄姆反投机,主张通过分析企业的赢利情况、资产情况及未来前景等因素来评价股票。他教授给巴菲特丰富的知识和决窍。富有天才的巴菲特很快成了格雷厄姆的得意门生。

    1950年巴菲特申请哈佛大学被拒之门外。

    1951年,21岁的巴菲特学成毕业的时候,他获得最高A+。然而,毕业后他却多次碰壁,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1956年他回到家乡,年少气盛的巴菲特决心自己一试身手。有一次,他在父亲的一个朋友家里突然语惊四座,宣布自己要在30岁以前成为百万富翁,“如果实现不了这个目标,我就从奥马哈最高的建筑物上跳下去。”不久,一邦亲朋凑了10.5万差不多,其中有他的100美元,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巴菲特有限公司”。创业之初巴菲特非常谨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他已拥有了五家合伙人公司。当了老板的巴菲特竟然整天躲在奥马哈的家中埋头在资料堆里。他每天只做一项工作,就是寻找低于其内在价值的廉价小股票,然后将其买进,等待价格攀升。这正是格雷厄姆教给他的秘诀。这些远远低于其营运资本的股票果然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格雷厄姆的“点金术”百试百验。

    1957年,巴菲特掌管的资金达到30万美元,但年末则升至50万美元。

    1962年,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资本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有100万是属于巴菲特个人的。当时他将几个合伙人企业合并成一个“巴菲特合伙人有限公司”。最小投资额扩大到10万美元。情况有点像现在中国的私募基金或私人投资公司。

    1964年,巴菲特的个人财富达到400万美元,而此时他掌管的资金已高达2200万美元。

    在1962年—1966年的5年中,他公司的业绩高出了道.琼斯工业指数20-47个百分点,而巴菲特本人也在当年的《奥马哈先驱报》上获得“成功的投资业经营人”的名头。巴菲特就兑现了他的“百万富翁”狂言。

    1966年春,美国股市牛气冲天,但巴菲特却坐立不安尽管他的股票都在飞涨,但却发现很难再找到符合他的标准的廉价股票了。虽然股市上疯行的投机给投机家带来了横财,但巴菲特却不为所动,因为他认为股票的价格应建立在企业业绩成长而不是投机的基础之上。

    1967年10月,巴菲特掌管的资金达到6500万美元。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历史上最好的成绩:增长了59%,而道·琼斯指数才增长了9%。巴菲特掌管的资金上升至1亿零400万美元,其中属于巴菲特的有2500万美元。

    1968年5月,当股市一片凯歌的时候,巴菲特却通知合伙人,他要隐退了。随后,他逐渐清算了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几乎所有的股票。

    1969年6月,股市直下,渐渐演变成了股灾,到1970年5月,每种股票都要比上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

    1970年-1974年间,美国股市就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没有一丝生气,持续的通货膨胀和低增长使美国经济进入了“滞胀”时期。然而,一度失落的巴菲特却暗自欣喜异常因为他看到了财源即将滚滚而来──他发现了太多的便宜股票。

    1972年,巴菲特又盯上了报刊业,因为他发现拥有一家名牌报刊,就好似拥有一座收费桥梁,任何过客都必须留下买路钱。1973年开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蚕食《波士顿环球》和《华盛顿邮报》,他的介入使《华盛顿邮报》利润大增,每年平均增长35%。10年之后,巴菲特投入的1000万美元升值为两个亿。

    1980年,他用1.2亿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单价,买进可口可乐7%的股份。到1985年,可口可乐改变了经营策略,开始抽回资金,投入饮料生产。其股票单价已长至51.5美元,翻了5倍。至于赚了多少,其数目可以让全世界的投资家咋舌。

    1992年中巴费特以74美元一股购下435万股美国高技术国防工业公司——通用动力公司的股票,到年底股价上升到113元。巴费特在半年前拥有的32,200万美元的股票已值49,100万美元了

    1994年底已发展成拥有230亿美元的伯克希尔工业王国,它早已不再是一家纺纱厂,它已变成巴菲特的庞大的投资金融集团。从1965-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高出道.琼斯指数近17个百分点。如果谁在1965年投资巴菲特的公司10000美元的话,到1994年,他就可得到1130万美元的回报,也就是说,谁若在30年前选择了巴菲特,谁就坐上了发财的火箭。

    2000年3月11日,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的网站上公开了今年的年度信件——一封沉重的信。数字显示,巴菲特任主席的投资基金集团伯克希尔公司,去年纯收益下降了45%,从28.3亿美元下降到15.57亿美元。伯克希尔公司的A股价格去年下跌20%,是90年代的唯一一次下跌;同时伯克希尔的账面利润只增长0.5%,远远低于同期标准普尔21的增长,是1980年以来的首次落后。

    【人生历程】

    自幼钟情投资

    巴菲特生于1930年8月30日,巴菲特的父亲霍华德曾染指证券经纪业务,这多少让巴菲特从小就受到一种熏陶。巴菲特更年幼的时候,便有成为富翁的愿望。他在幼儿时便宣称,自己长大后会变得非常非常富有。6岁的时候,他就靠卖可乐赚了5美分。平时,他要替父亲挨家挨户地兜售苏打饮料。

    7岁的巴菲特发高烧住进了医院。他在病床上用铅笔在纸上写满数字。他对护士说,数字代表着他未来的财产。他说:"现在我虽然没有太多钱,但是总有一天,我会很富有。我的照片也会出现在报纸上。"

    巴菲特小时候很喜欢《赚到100美元的1000招》一书。他还参照该书的建议,和几名好友逐项尝试攒钱:到跑马场清扫票根;收集高尔夫球出售等。到14岁时,巴菲特可以投资1200美元到内布拉斯加的一块40英亩的农场。

    不断学习投资技巧

    在巴菲特没有确定自己的投资体系之前,他和绝大部分投资者一样做技术分析、听内幕消息。这就是真实的巴菲特,他可不是一生下来便知道应该以14倍的市盈率去购入可口可乐股票。

    在未满20岁时,他也"炒股票"——他知道老师们持有AT&T股票(这是典型的蓝筹股),于是择机抛空。同龄的男孩平时看报纸只会留意体育版,他看财经版研究股票图表。中学毕业之后,巴菲特被劝说前往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念书,但他却经常泡在费城的交易所里研究股票走势图和打听内幕消息。后来,他申请到本杰明.格雷罕姆执教的哥伦比亚大学就读的资格。在哥伦比亚,格雷罕姆的苏格拉底式教学使巴菲特获益良多。他开始逐步形成自己的投资体系。

    1957年,著名的投资咨询专家费雪出版《普通股和不普通的利润》一书。巴菲特读后亲自登门向费雪讨教,他认为费雪的理念令人折服。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他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投资体系。

    巴菲特的性格

    巴菲特曾经玩笑戏称,即使格林斯潘对他悄悄耳语"将降息或提息"、他也绝对不会改变基本投资经验而动摇心态。

    巴菲特和他的投资人之间的致富故事

    每年哈撒韦公司召开股东会,会场就像一个大型的家族聚会,巴菲特全家出动,巴菲特的女儿休息时间在穿堂吆喝贩卖公司的套头恤。

    《纽约时报》曾报道,一位年高德劭的犹太经师打算把终生的积蓄捐出,为教会建新塔的故事。这位经师名叫克莱波克,在1946年获知,在奥玛哈当地有个犹太聚会所的神职空缺,年薪不薄,于是就和他的妻子桃乐蒂一起上任。他担任聚会所的经师,桃乐蒂则继续从事儿童书籍的创作,她所写的一本书《让我们谈论神》让巴菲特的妻子苏西爱不释手,当她得知这本书的作者就住在两条街之外,就热情地打电话给桃乐蒂。于是命运把巴菲特和克莱波克连在一起。然而两人的信仰却有所不同,巴菲特和苏西都是出生虔诚的基督教家庭,后来巴菲特成为不可知论者,但这并无损两人的交情。

    当年,巴菲特已经算是小有财富,虽然还不是全国知名的投资大师,但在奥码哈当地已小有名气。而经师和他妻子手头有一笔6.5万美元的积蓄,却对投资一窍不通,经师的妻子告诉他说:"把钱交给巴菲特打理吧"。巴菲特自己说,他希望把钱交到他手上的人是那种即使亏了钱还能作朋友的人。而经师就是这种人,他从不过问巴菲特怎样帮他理财。就这样,30年一晃而过,他那笔6.5万美元的投资已转换成哈撒韦公司的股票,到1996年底的时侯,经师的投资已膨胀到2500万美元。

    巴菲特投资名言

    股市成功的秘诀有三条:

    第一,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

    第二,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

    第三,坚决牢记第一、第二条。

    "选择少数几种可以在长期拉锯战中产生高于平均收益的股票,将你的大部分资本集中在这些股票上,不管股市短期跌升,坚持持股,稳中取胜。"

    “评估投资价值,不是看某个行业是否有利可图,而是看具体公司的竞争优势,及看其能保持这个优势有多久,从而带来给投资者足够的回报。”

    “要成为好的投资者并不需要高IQ",需要的是"脱离大众"的能力。”

    "很多骗子都有骗子相,他们有特别的气味。"要看谁是骗子,可以从找出谁使用EBITDA数字开始。(EBITDA全名"EarningsBeforeInterestTaxes,DepreciationandAmortization")

    巴菲特的投资逻辑——

    因为我把自己当成是企业的经营者,所以我成为优秀的投资人;

    因为我把自己当成投资人,所以我成为优秀的企业经营者——

    好的企业比好的价格更为重要——

    一生追求消费垄断企业——

    最终决定公司股价的是公司的实际价值——

    没有任何时间适合将优秀的企业脱手。

    巴菲特投资基本原则

    1.企业原则

    巴菲特说:"我们在投资的时候,要将我们自己看成是企业分析家,而不是市场分析师或经济分析师,更不是有价证券分析师,所以他将注意力集中在尽可能地收集他有意收购之企业的相关资料"主要分为:

    (1)该企业是否简单以于了解

    (2)该企业过去的经营状况是否稳定

    (3)该企业长期发展的远景是否被看好

    2.经营原则

    在考虑收购企业的时候,巴菲特非常重视管理层的品质。条件当然是诚实而且干炼。明确的说,他考虑的主要因素有:

    (1)管理阶层是否理性

    (2)整个管理阶层对股东是否坦白

    (3)管理阶层是否能够对抗"法人机构盲从的行为"

    3.财务原则

    (1)注重权益回报而不是每股收益

    (2)计算"股东收益"

    (3)寻求高利率的公司

    (公司每保留1每元都要确保创汇1美元市值

    4.市场原则

    股市决定股价,分析师依各阶段的特性,以市场价格为比较基准,重新评估公司股票的价值,并以此决定是否买卖及持有股票。,总而言之,理性的投资具有两个要素:

    (1)企业的实质价值如何

    (2)是否可以在企业的股价远低于其实质价值时,买进该企业的股票?

    巴菲特先发现要买什么,再决定价格是否正确,并在一个能使你获利的适当价格时才买进,这也体现出内在价值之所在。

    巴非特的十三条经营法宝

    一、像合伙企业一样运作伯克希尔。查利·芒格和我把公司视为股东们拥有资产的渠道,而不是我们经营性资产的物主。

    二、与伯克希尔长期拥有的经营策略相一致,公司的绝大多数董事把自己的大部分资产投入了公司,并自食其利。

    三、长期经营目标是使伯克希尔的每股平均收益率最大化。

    四、首先考虑直接拥有那些各行各业中能够创造现金并且获得平均资本回报率的企业。其次主要通过购买可上市流通的普通股,拥有部分业务类似的公司。

    五、向股东提供极为重要的企业的盈利状况,帮助其对它们做出判断。

    六、希望那些没有被揭示的收益可以通过资本回报反映在企业的内在价值中。

    七、很少借债,否则也试图以长期固定利率的方式进行贷款。

    八、不会忽略股东的长期经济效益而以一定的价格去购买整个经济领域的企业而实现多元化。

    九、以留存利润是否给股东带来相等的市场价值作为衡量留存利润使用效率的标准。

    十、只有在获得和我们所付出同样多的商业价值时,我们才会发行普通股。不会通过发行股票而出售公司的一部分,因为这与整个企业价值存在根本的矛盾。

    十一、不管价格如何,不出售伯克希尔所拥有的好企业,宁愿让我们的总体业绩受损。

    十二、我们着重将企业优点和不足之处客观公正地披露给股东。我们的方针是毫无保留地告诉你们想获知的企业经营实况。作为管理者,坦率是十分有益的。公开误导其他人的首席执行官最终将使自己走入歧途。

    十三、好的投资计划就像好的产品或者商业兼并方案一样是珍贵的、有价值的,同时也受到资金规模的约束。

    巴菲特致股东们的一封信

    公司的运转和发展很少是完全按照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相反,我认为利润和收入的增长常常是没有先知先觉的。我和查理现在不仅不知道我们明年的增长情况,甚至对我们下一财季的表现也预测不出具体数字。我们俩人常常对那些声称能预测出公司增长数字的CEO们持怀疑态度,而当他们的数字准确地变成现实后,我们的疑虑就更加深重。因为那些经常承诺会达到某个数字的经理人,可能也会在最后时刻捏造数字。

    关于公司治理:“是的,我仍然爱你,但我会离开你。”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耶稣就已经谈论过这个问题。耶稣对“一个富人”说的话表示赞赏,那个富人对浪费钱财的管家说:“请把你的工作交接清楚,因为你已经不能做管家了。”会计的作用和雇员的忠诚在最近的10年中正在一点点萎缩。在股市泡沫横飞的年代,公司CEO们的素质和行为规范随着股票价格的攀升而堕落。而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CEO们就像在没有交通堵塞的高速公路上一样横冲直撞,毫无顾忌。

    值得注意的是,其实大多数CEO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可能是一个和蔼的邻居,甚至是一个你会将孩子和财产托付的人;但是在公司的办公室里,他们却成了无恶不作的人,他们弄虚作假,领取高额年薪却没有创造任何财富,而且他们还说:“我原本是白雪,但我不得不随河水融化漂流”。

    从理论上来讲,公司的董事会应该起到阻止CEO们恶行的作用。我在1993年的年报中曾经说过:“董事会成员应该始终记住他们是代表一个无形的大股东,并应该为这个股东的长期利益竭尽全力地做好事情。”这句话的意思是,当CEO们在工作上表现平庸甚至恶劣时,董事会必须有能力摆脱他们的控制,不管CEO本人的性格和举止有多可爱有趣。董事会应该像那个18岁的新娘一样有勇气,当85岁的百万富翁新郎问新娘,如果没有钱她是否还会爱他?年轻的美人回答道:“是的,我仍然爱你,但我会离开你。”

    在1993年的年报中我也说过:“当能干但是贪婪的CEO把手伸得太长时,董事会应该及时掐住他们的手。”从我说过这句话以后,有很多双CEO的手都已经伸到股东们的口袋中,但是鲜有被掐住的。为什么这些聪明、风度优雅的董事会落得如此悲惨的结局?我认为主要原因不在于法律的漏洞……而在于我所谓的“董事会气氛”。

    在一个气氛和谐的董事会例会上,几乎不可能让一个家教良好,受过上等教育的绅士举起手说:“我认为应该更换首席执行官”,或者说:“我不同意刚才CEO所做的决策和陈述”,尤其是当CEO们的所谓内部和外部的顾问团队都在场,刚刚做完激动人心的讲演。这是令人尴尬和需要勇气的(如同在宴会上当着大家的面打饱嗝一样让人侧目而视)。

    这也是为什么我在1993年的年报中指出:董事会成员必须是说话和行动都能保持独立自由的,同时必须“精通业务,对工作有兴趣和代表股东利益的”。但是在过去的40年中,我曾经在19个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呆过,和250个左右的董事们打过交道,却发现大部分董事都缺乏至少1~2个我刚才提到的必备素质。至于我自己,我必须悲哀地向各位承认:在很多时候,当我意识到CEO们的提议是有违股东利益时,我也只是选择沉默。在这种时候,集团意志战胜了独立性。

    沃伦·巴菲特可说是当今世界上最成功、最著名的投资大师了,其骄人的投资记录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介绍他的投资策略的报道与书籍也比比皆是。在此我们全文引用刊登在1998年3月13日的《参考消息》报上的一篇文章"搏击股海不留败绩──巴菲特借你慧眼识珠"来向您揭示一部分沃伦·巴菲特的投资方法,看一看他所信奉的投资理念:

    投资易于了解的企业

    "如果你没有持有一种股票10年的准备,那么连十分钟都不要持有这种股票",这是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对于股票投资的基本态度。

    创下永不亏损记录

    如将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32年来的逐年投资绩效与美国标准-普尔500种股票价格指数绩效相比,可以发现巴菲特在其中的29年击败指数,只有三年落后指数,更难能可贵的是其中五年当美国股市陷入空头走势回档之际,巴菲特却创下逐年"永不亏损"的记录。因此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不但为他创造了惊人的230亿美元的财富,其选股方法亦相当值得全球投资人学习。

    巴菲特的选股方法乃师承基本学派大师本·格雷厄姆(BenGraham)与菲利普·费希尔(PhilipFisher)。前者以"定量分析"为主,后者以"定性分析"为擅长,巴菲特则是集二者于大成。

    格雷厄姆首创"安全边际"(MarginOfSafety)的稳健投资观念,他认为如股票价值底于实质价值Intrinsicvalue),此种股票即存在"安全边际",因此他建议投资人将精力用于辨认价格被低估的股票,而不管大盘的表现。由于他对定量分析的贡献,后世已公认他为财务分析之父。格雷厄姆"严禁损失"的投资哲学,更成为日后巴菲特奉行的圭臬。

    费希尔则是主张投资成长率高于平均水准、利润相对成长以及拥有卓越管理阶层的企业。他与格雷厄姆最大不同之处,在于费希尔认为仅仅阅读公司财务报告并不足以判断是否应该投资,而应尽可能地从熟悉该公司的人士获取第一手资讯,此种方式已成为目前基金经理人选股前的必备条件。巴菲特则是将这两种投资方法加以发扬光大。

    以巴菲特至1996年底的投资组合(附表略)加以说明,其中八种主要持股市值占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该年277.5亿美元持股市值的87%,如果将此等股票由1996年底迄今的报酬率加以计算,在14个月来的组合投资报酬率进一步上涨至37.72%。

    着眼利基稳扎稳打

    观察巴菲特持有的这八种股票,几乎每一种股票都是家喻户晓的全球著名企业,其中可口可乐为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吉列刮胡刀则占有全球60%便利刮胡刀市场,美国运通银行的运通卡与旅行支票则是跨国旅行的必备工具,富国银行拥有加州最多的商业不动产市场并位居美国十大银行之一,联邦住宅贷款抵押公司则是美国两大住宅贷款业者之一,迪斯尼在购并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之后,以成为全球第一大传播与娱乐公司,麦当劳亦为全球第一大快餐业者,华盛顿邮报则是美国最受尊敬的报社之一,获利能力又远高于同业。

    分析此等企业的共同特点,在于每一家企业均具有强劲的市场利基,已使得此等企业拥有巴菲特所谓的"特许权"(Franchise),而与一般的"大宗商品"(Commodity)不同。巴菲特对此种特许权的浅显定义,是消费者在一家商店买不到某种商品(例如可口可乐或吉列刮胡刀),虽然有其他类似竞争产品,但消费者仍然会过街寻找此种商品。而且此种产品优势在可预见的未来都很难改变,这就是他"长期投资"甚至"永久投资"的基本面因素。

    更重要的是巴菲特对此等企业的营运前景相当"确定",因此他的投资风险相对大幅下降,他对许多机构投资人动辄买进一二百种股票的作法颇不以为然,因为在公司数目过多的情况下,经理人根本无法深入每一家公司的营运状况,结果反而增加部分资金亏损的风险。

    对于近年来许多大幅上涨的高科技股,巴菲特亦坦承因为他无法多了解此一产业,所以他"避开"科技股。此中原因是股市中拥有大量的科技公司,但谁也没把握哪几家公司最后会脱颖而出,与其涉入高风险的投资,不如"稳扎稳打"地投资自己所熟悉的领域,因为巴菲特的信念之一是"投资易于了解的企业"。

Powered by 股票书籍 股票电子书 © 2009-2010 www.gupiaoshuji.com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