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危机意识 

为了方便阅读《首席执行官》,请记住我们的域名www.gupiaoshuji.com 股票书籍
    第十七章危机意识

    向华拿着一封打开口的信和纪检办公室徐主任走进凌敏公室,将信往凌敏办公桌上一扔,气呼呼地说:“出事儿啦!"

    凌敏抽出信纸看起来。

    徐主任道:“凌总,我按信上留的电话号码找着了写信的这个人,他说他是太行钢铁厂搞销售的,他说,信上检举的问题全部属实,他愿意承担法律责任。"

    向华说:“照这信上说的,一吨钢材吃九块钱回扣,一万吨就是九万,冰箱股份公司每年采购十几万吨钢材,得有多少钱被吃掉了!"

    凌敏把看完的信放在桌上,果断地对徐主任说:“马上组织力量查,一定要把这封信上检举的事儿查清楚!"

    

    调查检举问题的工作,在龙建平那里受到了阻碍。处理完淮原电视厂罢工事件之后,龙建平就被调回了青岛总部,担任了海尔冰箱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他下属的采购站出了问题,自然首先要找他。向华和徐主任从凌敏那里出来之后,向华直接去了龙建平的办公室。她把一封检举信放到龙建平面前,想和他商量一下调查办法。

    龙建平看过信之后,似乎有点不以为然,他吞吞吐吐地说:“……向总,这封信上检举的那些事儿,哪个单位都有。我看,就别查了……"

    向华对他的态度感到意外,生气地问:“你是不是也吃回扣了?"

    龙建平苦笑了一下,没有回答。

    向华见他不吭气,更生气了:“你什么意思,吃了还是没吃?"

    龙建平发起犟劲来:“你要是怀疑我吃了,你就查嘛。"

    向华当然不会对龙建平的人品有怀疑,她只是不满意他对待吃回扣问题的迟顿和麻木,便狠狠地批评道:“你是冰箱股份公司的总经理,下属部门出这么大的问题,你竟然不知道。人家检举出来了,你还是这种态度!"说完走到门口,又回来拿起桌上的信说,“兼并淮原厂的时候你搞修正主义,后来你作检查,说要知耻而后勇。难道就是这么个勇法?"

    向华怒气冲冲地走了。

    龙建平低下头,窝在老板椅里一动不动。

    

    检举信引起了凌敏的警觉,他来到冰箱股份公司采购站,想亲自看个究竟。

    采购站主任李大茂正在办公室和采购员阮阿强说话,见凌敏进来,忙起身亲热地打招呼。

    “凌总!你来了。"

    阮阿强也拘谨地站了起来:“凌总……"

    凌敏笑着说:“你们谈吧,我随便走走。"

    阮阿强道:“没事儿,没事儿,我刚出差回来,给李主任汇报一下。李主任,我走了。凌总,你坐。"

    阮阿强在说话的中间用眼睛向李大茂示意,又用脚轻轻踢了一下桌下面的塑料袋。这些举动,都被凌敏看在眼里。

    阮阿强走后,凌敏就势坐在阮阿强坐过的椅子上,似不经意地看了一眼桌下面的塑料袋——半张着口的塑料袋里装着两瓶洋酒。

    李大茂端了一杯茶水放在凌敏面前:“凌敏哥,你今天怎么有空到我这儿来了?"

    凌敏笑笑说:“没事,路过这儿,顺便来看看。你一共有多少采购人员?"

    李大茂说:“三十四个。"

    凌敏问:“有没有什么问题?"

    李大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什么问题?"

    凌敏不说话,目光锐利地看着他。李大茂被看毛了,摸不着凌敏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讪笑道:“问题嘛,肯定有……有时候物资采购不够及时,供不应求,有时候又产生积压……"

    凌敏单刀直入:“有没有人吃回扣?"

    李大茂一怔:“这……我还没有发现……"

    凌敏说:“你查一查,看有没有这方面的问题。"说完站起来要走,又看了看桌子旁边的塑料袋,说,“这袋东西是送给你的?"

    李大茂猝不及防地往桌旁看了看:“啊——是……他们经常搞这些鬼名堂,每次我都拒绝,你看,偷偷地放下就走了。真是的!我这就叫他拿回去……"他准备过去拿那袋东西。

    凌敏把那个塑料袋一把提起来:“别退了,这酒就给我吧,正好我要请客。"

    李大茂忙说:“好,好。你拿走吧。"

    凌敏提着东西走了,李大茂送到门口。看着凌敏远去的身影和他手里的那袋东西,李大茂心里七上八下,坐立不安起来……

    凌敏提着那袋东西回到办公室,把袋里的东西拿出来一看,是两瓶XO酒,还有一个鼓鼓囊囊的信封。

    他捏了捏信封里的东西,撕开,抽出一沓百元票面的人民币。他心里一沉,拿着钱走到办公桌后面坐下,开始清点起来……

    也就是这个时候,李大茂正急匆匆地去公司仓库找阮阿强。在仓库大门口,他碰见了仓库保管员老王。

    李大茂问老王:“阮阿强在这儿吗?"

    保管员一指道:“里边。"李大茂走进仓库。有几个人在卸货。李大茂找到正在一张桌子旁边查找进货单据的阮阿强,一把把他拉到一摞货物的中间,小声问:“你给我的那袋东西是什么?"

    阮阿强说:“酒啊,怎么了?"

    李大茂说:“出事了!凌总拿去了!"

    阮阿强失声叫道:“哎呀糟了,里边还有八千块钱,是给你的……"

    李大茂说:“啊?谁叫你把钱装那里边的?!"

    阮阿强一时慌了:“这……这怎么办?"

    李大茂眼冒金星,额头上渗出汗水来。

    

    总部大楼小会议室里,凌敏正在召集集团领导干部开会。纪检办公室徐主任也在座。

    凌敏说道:“海尔不是真空地带,也不是孤岛,社会上的歪风邪气在这里不可能没有反映。现在发现了,一是不必大惊小怪;二是一定要认真地查,不管牵扯到谁,都要查清楚。通过调查,可以发现我们在管理上究竟有多大漏洞。我看,这事儿就由向总牵头,纪检部门负责,财务部门协助,明天正式开始。"

    会散了,龙建平回到自己办公室,关上门,坐在椅子上犹豫了一会儿,便站起来走了出去。他来到向华办公室门外,推开门站在门口:“向总……"

    向华抬头见是他:“来吧,坐。"

    龙建平在一个圈椅上坐下。

    向华看看他:“找我有事?"

    “看来,凌总是决心要查?"

    “怎么,你以为是说着玩的?"

    龙建平痛苦地说:“李大茂的问题,我早有察觉。有一件事,我觉得该向你汇报了……"

    那年冬天的一个夜晚,李大茂来到龙建平家,进门就将一包太太口服液放在桌子上,又从怀里掏出两万元现金,放在桌上,说:“龙总,快过年了,这是给咱们提供原材料的几个厂子送来的感谢费,你收下吧。"

    龙建平吃惊地问:“什么感谢费,这么多?"

    “那些厂子一年从咱们公司赚多少钱去?给点感谢费也是应该的。"

    “你收了人家多少?"

    “没多少。你放心,其余的,我都给大伙发了奖金了。"

    “大茂,这钱,我不能要。"他把钱拿起来塞给李大茂。

    “龙总,这钱又不是贪污的,你怕什么……"里屋门一直开着一条缝。

    这时,龙建平的妻子郑素芳从屋里出来。

    郑素芳道:“李主任,钱你拿回去吧。建平这人你还不知道,胆比耗子还小,就是该他拿的钱,他都不要。这种钱……"

    李大茂拦住道:“嫂子,你是不是怕这钱来路不正?我敢对天发誓,这要是黑钱,我明天就让雷劈了!龙哥是我的顶头上司,我能拿不明不白的钱来害他吗?"

    无论李大茂怎么说,龙建平执意不收:“大茂,你要是为我好,就把钱拿回去。"

    龙建平没有收那笔钱,但是李大茂究竟从外面弄了多少钱,那笔钱后来的去向如何,龙建平就都不知道了。

    向华听完龙建平的汇报,叹了口气说:“你这个总经理是怎么当的!他说是人家送的感谢费,你就相信?他说其余的钱给大家发了奖金,你也相信?建平啊建平,你都四十大几的人了,怎么这么糊涂?!"

    龙建平说:“不是我糊涂,实在是,这件事,实在是很难……"

    向华问:“难什么?难在哪儿?"

    龙建平道:“李大茂的父亲是凌总的救命恩人,这层关系大伙儿都知道……如果把事情弄出来,恐怕会影响凌总的威信……"

    向华道:“凌总是凌总,他是他。他犯事儿跟凌总有什么关系?怕影响威信,你就把他包庇起来,这才真是影响凌总的威信哪!"

    

    当天晚上,凌敏很晚才回家。父母都已经睡了,只见李大茂苦着个脸,坐在他家沙发上。

    李大茂见凌敏进屋,立刻站了起来。

    凌敏没理他,自顾放下手里的提包,脱下外套。

    余岫帮他拿过衣服:“你还没吃饭?"

    凌敏道:“没。"

    余岫说:“我去给你热。"说着又向他使了个眼色。

    凌敏看了看一直站着的李大茂,发现茶几上放着十几沓百元大钞,他便在另一个沙发上坐下来。

    李大茂畏畏缩缩地坐下了。

    凌敏用下颌指了指茶几上的钱:“都是你吃的回扣?一共多少?"

    李大茂说:“十三万。加上你拿去的那八千,共十三万八。"

    凌敏问:“就这么点儿?"

    李大茂说:“其他的钱,都给大家分了,落在我名下的就这些……"

    凌敏压着火,平静地说:“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干这种营生的?总共弄了多少钱?都给谁行过贿?给了多少?你一笔一笔地给我说清楚!"最后几个字像喷火一样喊了出来。

    李大茂吓得一颤,他从没见凌敏发过这么大的火。

    余岫从厨房探出头来:“小声点!这时候了,生气有什么用?"她瞪了李大茂一眼说,“没出息的,你算是把李大叔的人丢尽了!"说着返回厨房。

    李大茂说:“嫂子,你别说那丢人不丢人的话。现在,谁不这么干?我这算什么……我接手采购站的工作两年多了,从我手上流出去了几十个亿,我就拿了这点儿,还不是我主动要的。他们送到门上,推都推不掉……"

    凌敏道:“你还有了理了?"

    李大茂说:“凌敏哥……"

    凌敏生气地说:“你别叫我哥!"

    李大茂说:“……凌总,这十几年,你没日没夜地干,把冰箱厂弄成了这样,养活了两三万人,一年给国家上交几个亿。可你得到了什么?拿着那么点工资,住着这么小个房子……现在,有谁还像你这么干?看看人家那些个老总,哪个不是高工资拿着,洋房别墅住着……你图什么?你愿意当苦行僧,总不能叫大家都跟着你当吧?还有我嫂子和孩子,也都跟着你苦兮兮的……"

    余岫道:“你少拿我说事儿。他愿意当苦行僧就当,架不住我愿意!"

    凌敏道:“你回去老老实实写个材料,把你自己和你们部门那些乌七八糟的事情统统交代出来。"

    李大茂站起来欲走:“凌敏哥……不,凌总,钱放这儿,就算我主动交代了。你想想办法保住我的位子,以后,我保证不干这种事儿了。"

    凌敏说:“把钱交到集团纪检办公室去。"

    李大茂说:“你叫我去自首?"

    凌敏说:“怎么,你还想让我包庇你?"

    李大茂看了看凌敏严厉的眼睛,知道再说也没有用。于是,把茶几上的钱装进自己带来的提包里,走时,重重地把门拉上。

    余岫从厨房出来,把饭菜放在茶几上:“你也太不讲情面了,他既然把钱拿来了,你就收下,悄悄处理了算了,让他去自首,他不得蹲监狱啊?"

    凌敏道:“你以为这是咱们家里的事儿?牵扯好多人哪!他是采购站的头儿,他不蹲监狱谁蹲?"

    余岫说:“这不是你们企业内部的事吗?你不往外抖搂,公安局哪知道?"

    凌敏说:“海尔是几万人的企业,不是我开的杂货铺!哪能想怎么整就怎么整啊?"

    

    经过一段调查之后,向华在她的办公室里听取纪检办徐主任和财务主管孟晓洁汇报工作。

    徐主任道:“根据初步调查的情况看,贪污、吃回扣的问题比较严重,牵扯的人也比较多。"

    孟晓洁看看笔记本:“太行钢铁厂检举信里揭发的那个卢大成,两年多时间,光从太钢一家就拿了四十五万元的回扣。阮阿强,就是那个广东招来的大学生,来了还不到一年,就从五六个供货单位拿了二十多万元的回扣……"

    向华问:“李大茂拿了多少?"

    孟晓洁翻开笔记本,数了数:“有九个人交代给李大茂送过钱,加起来一共是二十七万多……"

    向华想了想,说:“把李大茂、卢大成和阮阿强的材料先整理出来,报青岛市检察院,依法处理。不然,问题很难彻底查清楚。"

    

    凌敏正在办公室看上报检察院的材料,桌上的电话铃响了起来。

    凌敏拿起电话:“喂……"

    电话中传来余岫急切的声音:“我是岫,你快去医院看看李大叔吧,他跟大茂吵架,让大茂气得昏过去了……"

    凌敏忙问:“现在在什么医院?"

    余岫说:“人民医院急诊室。"

    凌敏赶到医院的时候,李海洋已经脱离了危险,他躺在病床上,慢慢睁开了眼睛。

    凌敏上前叫道:“李大叔……"

    李海洋抓住凌敏的一只手,有气无力地说:“凌敏,我对不住你啊!"

    凌敏劝慰说:“李大叔,大茂的事,等你身体好些了再说,别着急……"

    李海洋重重地叹着气:“……原以为大茂跟着你能干出个名堂来……没想到,他这么不争气……丢人啊……凌敏,你怎么处置他都行,就是千万别送公安局,行吗?算我求你了……"

    老人的恳求,实实在在地让凌敏为难了。凌敏握着李海洋的手说:“大叔,您救过我的命,在我们厂最困难的时候,您还借钱给我,让我能给工人发工资。我一辈子忘不了您老人家的恩情。还有,您给海尔养育了一个好女儿,她为抢救厂里的财产,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于情于理,您求我的事我都不应该不答应。可是,大茂的这件事,我不能徇私情。不然,海尔这个企业,我就没法管了。"

    李海洋道:“唉,老伴死了,女儿也不在了,大茂一蹲了监狱,我可怎么活……"

    凌敏鼻子一酸,把李海洋的手握得更紧了:“大叔,您就把我当成儿子吧,我会像亲儿子一样孝敬您老人家……"

    李海洋闭上眼睛,两行老泪从眼角流了出来。

    

    三辆警车呼啸着开到冰箱股份有限公司采购站门口停下。跳下来五六个警察,由徐主任带领着,快步走进采购站会议室。

    正在开会的三十多个采购人员忽地站了起来。

    徐主任带着警察进来,指了指。

    五六个警察分头走到李大茂、卢大成和阮阿强跟前,出示拘留证,给三个人戴上手铐。

    凌敏站在自己的办公室那扇巨大的窗子跟前,看着三辆警车鸣笛远去。

    采购站事件,在集团上上下下引起巨大反响,更引起凌敏的深思。

    龙建平首先向凌敏和向华检查了自己的责任,说:“这些天,我心里很沉重。采购站出了这么大的事,主要责任在我,在对待下属部门违法乱纪的问题上态度暧昧、软弱。现在该抓的已经抓了,对于其余涉案人员,我的意见是,一定要严肃处理,凡是吃过回扣的,不管是干部还是普通员工,该处分的处分,该开除的开除,绝不能姑息这些蛀虫。"

    凌敏道:“对违法乱纪的人依法处理是应该的。但我们不能就事论事。企业发展到这么大,每天都会有某些地方烂掉。就像一棵树,树大了就会有枯枝,你光把枯枝打掉还不行,还得研究这个枝为什么枯了,找出枯的原因,防止其他的枝继续枯掉。采购站少数干部吃回扣这件事,反映出我们的机制存在问题。我们现在的这个机制,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了。好像人穿衣裳,人长大长高了,衣裳如果不随着替换,就会影响发育。不改变机制,不改变组织结构,贪污腐败、吃回扣这些现象就很难根除。就像抓贪官污吏一样,如果不从根子上想办法,今天出来一个贪官,抓掉,明天会出两个,后天会出三个,你永远抓不尽。所以,我们必须用深化改革的办法,从根子上解决问题。我想了一个方案……"

    凌敏从笔记本里抽出一张自己画的草图,向华接过去看,图上方写着:海尔企业的机构重组草图。

    凌敏道:“这个方案叫做企业流程再造。就是把我们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重新整合,分成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四个流程……"

    

    四个月以后的一天,孟晓洁推开凌敏办公室门,凌敏正在与向华研究工作。

    孟晓洁关上门,把几份会计报表放在凌敏面前的办公桌上:“凌总、向总,这是上个月的销售额统计报表。"

    凌敏拿起报表,向华绕到他身后仔细看。

    孟晓洁说:“上个月又下降了两亿五千多万。从最近几天的报表看,这个月也不会有什么起色……"

    向华转身望着窗外,时令已至深秋,萧萧落叶,更勾起她的忧愁和焦虑。

    凌敏放下报表,平静地对孟晓洁说:“晓洁,你去忙吧!这件事儿,不要让任何人知道,以免引起恐慌。"

    孟晓洁答应一声,走了。

    凌敏站起来,在屋里来回踱步:“连续三个月了,销售额哗哗地往下降,跟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将近十二个亿。问题出在什么地方?难道我们的流程再造搞错了?"

    向华说:“孟晓洁他们的资金流整合,不是挺有起色吗?昨天商流本部刚向我汇报,他们那一块搞得也不错嘛!他们把冰箱、空调、电视机等单位的销售部门整合在一起,销售人员减了百分之六十,业务开支减了差不多一半。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现款现货问题也解决了。

    现在他们那儿订单压了一大摞,拉货的卡车天天在成品库门口排长队。"

    凌敏道:“现在看来,恐怕问题主要是出在物流上……"

    

    凌敏在洪守礼陪同下走进东海洗衣机厂组装车间。

    组装线上的工人们各自忙碌着。他们走到安装洗衣机配件工位,发现几个工人坐在地上休息,流水线上堆积了几十台待装的洗衣机。

    凌敏问:“出了什么事儿?"

    几个工人连忙站起来。

    一个工人道:“没有配件。"

    凌敏道:“配件什么时候来?"

    另两个工人道:“不知道。"

    “一会儿有,一会儿没有,羊拉屎似的!"

    凌敏问:“这种情况,有多长时间了?"

    “三四个月了!不光我们工位这样,那几个工位也经常是干干停停……"

    凌敏问洪守礼:“这情况你知道不知道?"

    洪守礼点点头:“知道。"

    凌敏问:“为什么不解决?"

    洪守礼说:“现在负责跟物流联系供应配件的,是原来供销科的科长于青山。我批评过他好几次了,可他有自己的一套想法!"

    凌敏来到东海洗衣机厂供销科。现在这里已换了牌子,改称海尔物流东海厂分部。

    于青山给凌敏看了各种报表,又给凌敏看了账册,说道:“从前一说要货,我一个电话打过去,供货商马上就给送过来了。有时候,夜里十二点打电话,第二天一早就送到,从来没耽误过生产。现在,得通过集团的物流统一跟他们联系,我不好插手。配件供不上来,我也没办法……"

    凌敏察觉出于青山的抵触情绪,故意问道:“物流整合之前,你有多少个供货单位?"

    “五百多家吧,还有一百多个零配件加工厂。"

    “那时候,供货方有什么问题没有?"

    于青山似有警觉,他装糊涂:“什么问题?"

    凌敏翻看着一本账册,突然指着一些数据问:“这些橡皮圈是怎么回事?去年三月份,你进了八十五万个,四月份又进了一百三十万个。为什么到了六月份,又把五十八万个半价处理了?"

    “那两批橡皮圈有些质量问题。洗衣机出厂以后,用户有反映,我们就把质量不合格的橡皮圈处理了。"

    凌敏问道:“这些质量问题,你进货的时候发现了没有?"

    于青山耷拉下眼皮,说不出话来。

    

    于青山看凌敏坐进了轿车,急忙拿起电话,拨通了马成,约他晚上吃饭。

    小餐馆的桌上摆着啤酒和几盘海鲜。马成将一张购物卡放在于青山面前。

    于青山一看,购物卡上注明的钱数是一万元。

    马成道:“于大哥,兄弟能有今天,多亏了你。前年,让汪涛那小子开除以后,我真想去跳海,要不是你……"

    于青山将购物卡装进西服内袋:“马经理,不说见外的话。你老弟富起来了,我不是也沾光吗!咱们是互相帮助,啊,来,喝!"

    马成说:“于大哥,中午,我正要把那车货给你们集团物流送过去……"

    “送去了?"

    马成一笑:“哪能呢!接到你的电话以后,我就给物流那小子打了个电话,说橡皮圈最近没货。那小子一听就急了……"

    于青山笑着说:“他能不急吗?因为缺货,都快停产了。你越不供货,他越急。"

    “急死养的!搞什么他妈的公开竞价,把价压得那么低,还要个个保证质量。天底下哪有这种好事?便宜都叫你占了,别人还活不活?"

    

    凌敏把龙建平叫到自己办公室,向他了解于青山的情况。

    龙建平道:“有十几个供货商反映,从前于青山当供销科科长的时候,经常拖欠他们的货款。不是没有钱,而是有钱故意不给……"

    凌敏道:“为什么?"

    “有好处呗。我一个月两个月拖着不给你付款,你就得跑到家里来求我不是?到家来,你总不能空着手吧?反正给你也是给,给他也是给,谁给我好处多就把款付给谁。物流整合之前,他和供货方就是这种关系。"

    凌敏从桌上拿起一个洗衣机用的橡皮带:“东海用的这种橡皮带,是从哪儿进的?"

    龙建平说:“主要是从爱华公司进。这个公司的总经理叫马成。"

    “马成?是不是原来东海厂的那个办公室主任?"

    “对,听说他是市经委主任厉光远的小舅子。"

    “我知道。橡皮带供货商就他一家?"

    “还有十几家,都太小。马成通过厉主任的关系,当了上海一家橡胶厂的代理商,他那儿的货源比较充足……"

    凌敏一听,就犯疑了,说:“货源充足,怎么现在不给供货了?"

    龙建平说:“我估摸着,他是和于青山串通一气,故意刁难!"

    凌敏拿起一沓供货单位的名册对龙建平说:“你给这三千多家供货商说清楚我们进行物流整合的道理,要求他们必须公开竞价,保证质量,按时送货。谁要是不干,就划掉他!"

    龙建平说:“我都和他们打过招呼了。可牵扯的人太多,不光是三千五百多家供货商,还有咱们企业内部的许多干部,都想不通。我哄着劝着才干成这样,如果硬来,恐怕一段时间之内,货源会更短缺,生产还会继续下降……"

    凌敏道:“不怕!下降就下降吧。四个月都挺过来了,再咬咬牙,我就不信这一关闯不过去!我看问题的症结是你的观念有问题,态度不坚决!你哄他干什么?这又不是造宇宙飞船,离开他就不行?"

    

    已经晚上八九点钟了,凌敏的办公室还亮着灯。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下班前送来的这个月的生产报表,那上面的数字严峻地显示出:产值下降了三个亿,比上个月还要多!为了不引起内部恐慌,这个数字只有财务总监孟晓洁和集团少数高层领导知道。

    凌敏正在灯下,写着自己面临困境的思索:“……成功,极富诱惑力的字眼,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都在竭力追求,但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潜伏着危机。要想常盛不衰,只有学‘不死鸟’,自我革命,再赢一次……”

    向华走了进来,发愁地看着凌敏,犹犹豫豫地说道:“报表你都看了吧?产值照这么持续降下去,我们很快就会被拖垮的……要不,流程再造的事先停一停?”

    凌敏站起来,走到墙上的一幅画跟前。那幅画上题着一段鲁迅的话: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凌敏看着画沉思了一会儿,转过身来,对向华道:“向总,在世界杰出的企业家中,你知道我最佩服谁吗?美国通用电气的总裁韦尔奇。他使一个非常庞大的企业王国在二十多年这样的长时间里保持了高速增长,而且这种增长在新经济时代仍然能够延续。这是非常非常不简单的。当年他接手那个企业的时候,员工有四十多万人,他一下子就裁了二十多万。当时美国政府都震惊了,出面干预他,担心这二十多万人失业了跟政府闹事怎么办!哈佛大学还把这件事作为失败的案例写进了教材。但韦尔奇没有动摇,而是咬紧牙关,坚持裁员。没过几年,通用电气发展起来了,哈佛大学又把它作为成功的案例改写了一遍。我对通用电气的情况作了一些研究,发现这位老总有很强的危机感。他的公司里贴着一张画,上面是一头狮子和一只鹿。狮子说,虽然我现在十分强壮,但是,如果今天不努力去捕食,我就会变得像鹿一样弱。鹿说,狮子是我最大的天敌,我今天不努力奔跑就会被它吃掉。他贴这幅画,是想告诉员工,不管你是强者还是弱者,都要努力去做。他的这种危机感转化成为一种非常强烈的市场竞争意识,为了在竞争中取胜,他从不满足企业的现状,老是在革自己的命,不断地给自己动手术。一个企业家要做到这一点,实在是太难了。一是对自己下不去手;二是找不准地方。但我们要想不断往前发展,要想赢了一次,再赢一次,就必须像韦尔奇那样,不断地自我解剖,革自己的命!我觉得,要做企业,没有一点狠心是不行的!"

    向华认真思索着凌敏的话,说:“这些道理我都懂,可我们跟外国企业遇到的困难不一样。比如物流这一块,它是流程再造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对于内部存在的问题,照你说的,心狠一点,我们可以解决。但外部环境和国外比差远了,对我们限制太大了,而这些问题又不是我们自己的能力能解决的。就拿供货来说,美国有UPS,日本有宅急便,人家送货不是论天而是论小时。中国有谁?邮政不配套,我们物流搞得再好有什么用?"

    凌敏道:“外部环境不是一天两天能改变的,光抱怨能解决问题?形势逼着我们不能等,我们正处在新经济时代,新经济的最主要特征,是网络化。网络化带给用户和企业的最大变化,是个性化需求的提出和满足。而企业要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现有的组织结构就必须进行改革。否则,我们就会丧失市场竞争力。这种改革,不单纯是对企业内部进行手术,而是要内外结合。我们既然已经迈出了流程再造这一步,就绝不能再缩回去!"

    凌敏战胜了许多企业家都没有勇气面对的巨大阻力,大刀阔斧地对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进行重新整合。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以市场链为核心的企业流程再造。事实证明,他的这一举措,恰恰合上了当今世界范围内正在兴起的以流程再造为核心的第三次企业管理革命的节拍,对加强海尔的国际竞争力,起了决定性作用。

    凌敏以市场链为核心的企业流程再造的理论和实践,因其在世界企业界的领先意义而被收入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教案。2000年10月,凌敏作为亚洲第一位应邀的企业家,登上了这座古老而又权威的欧洲学府的讲坛。北京新闻界对此作了题为《才进哈佛又入洛桑》的报道。凌敏在对记者谈洛桑之行的感受时,谦虚地说:“上次在哈佛讲用‘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是讲已经成功的东西,更多的是自豪感;这次在洛桑是讲正在实践的东西,更多的是挑战和压力。”——此是后话。

    

    1997年一个明媚的春日,世界旅游名城科隆市迎来了中国海尔的客人。

    汪涛和杨阳早早就在科隆机场“到达"口等候着。

    凌敏、向华、孟晓洁一行终于拉着行李箱从机场出来了,汪涛和杨阳高兴地跑上去,与他们握手问好。

    凌敏一行是来参加在这里举办的国际家电博览会的。这个博览会每两年举办一次,前来参展的,基本上全是国际名牌企业,展示的都是最尖端、最新潮的家电产品,代表了今后一个时期世界家电消费的潮流与趋势。海尔产品自1990年开始,就按照“先难后易”的出口战略,相继进入欧美发达国家市场。但在世界一流的博览会上大规模亮相,这是第一次。所以,向华见面顾不上寒暄,张口就问汪涛:“展品准备得怎么样了?"

    汪涛说:“差不多了。"向华这才放下心来。

    凌敏亲切地与汪涛握手致意:“你们辛苦了。"

    汪涛与孟晓洁亲昵地对视了一眼,他要帮孟晓洁提行李,孟晓洁说:“快去帮向总提,她的行李多。"

    面包车载着凌敏一行沿美丽的莱茵河畔徐徐行驶,雄伟的科隆大教堂赫然入目。这是世界上最高的教堂。从13世纪中到19世纪末,是十二代工匠用六百多年时间精心设计施工建成的。二战时,整个科隆市都被盟军飞机炸毁了,只有这座教堂完好无损。多少年来,它一直以其历史的悠久和建筑的宏伟壮丽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车内,杨阳拿出一摞欧洲报纸递给凌敏说:“凌总、向总,你们看,这是最近德国和法国报纸报道咱们参加科隆博览会的文章。"

    杨阳一张张地告诉他们报上的标题:“《科隆博览会上的新军——中国海尔集团》,看这篇,《中国人来德国干什么?》,还有这篇,《利勃公司引狼入室》。"

    大家都笑起来。在街头中国海尔的大幅广告下,他们乘坐着面包车疾驶而过。

    

    科隆国际家电博览会展馆坐落在科隆火车桥畔,不远处,就是高耸入云的科隆大教堂。开幕式这天,海尔展品在国际家电博览会大规模亮相,占据了中国展厅一半的位置。冰箱、冷柜、空调器、洗衣机、微波炉、热水器、展示柜等系列家电产品琳琅满目,其科技水平、质量水平、花色品种,包括空调变频一拖二技术、冰箱无氟节能技术等,立即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的经销商。美国家用电器经销商戴维·莫里斯就是他们当中的一员。

    莫里斯不到四十岁,长相文雅俊秀,不明底细的,会以为他是某大学的教授。博览会开幕的当天他就来了,他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海尔的产品,走到海尔展台前的杨阳身边,问道:“对不起,请问小姐,你们是中国大陆的公司吧?"

    “是的,先生,需要我帮你做些什么吗?"

    “你们的产品太好了!可以跟这里参展的任何公司媲美!"他指指展厅的另一边说。

    “谢谢。请问先生您是……"

    “我的名字叫戴维·莫里斯,美国家电经销商……"说着,他掏出一张名片递给杨阳。

    杨阳也从柜台上拿起一张名片给莫里斯:“我叫杨阳,欢迎你来参观!"

    莫里斯问:“如果我想做海尔产品在美国的代理商,该跟谁谈?"

    杨阳高兴地说:“好啊,请跟我来。"

    杨阳带着莫里斯来到洽谈室门口,里面四五个外国商人正在分别与海尔工作人员洽谈生意。汪涛刚刚接待完一位客商,正与他握手告别。

    杨阳将莫里斯领了过去,汪涛与莫里斯热情地握手,请他坐下。杨阳告辞离去。

    这时,孟晓洁来到洽谈室外,隔着玻璃与汪涛打了个招呼。莫里斯随着汪涛的视线望去,孟晓洁看着他微微一笑。

    莫里斯真诚地赞叹说:“啊,漂亮的东方美人!你们有事吗?"

    汪涛说:“不,谢谢。现在是工作时间,请问,你对我们的产品有兴趣?"

    莫里斯忙掏名片:“噢,当然,很大的兴趣,我想做海尔产品在美国的代理商……"

    汪涛接过名片仔细地看着,说:“莫里斯先生,看来你在经销家电产品方面很有经验。但是,要想成为海尔的经销商,必须专营海尔产品,你的商店、送货车以及所有营销用品上,都必须打上海尔商标,这是海尔坚定不移的原则,目的是建立起海尔自己的国际销售网络。这个条件,你能接受吗?”

    莫里斯点点头:“我理解你们的想法和做法,并且愿意接受。”

    

    海尔冰箱展台上,一台184型冰箱显然已经过时了,却腰缠红绸,赫然放在展台的突出位置上,其他冰箱环绕在这台冰箱的周围。

    184型冰箱上的标牌用英文写着:“1985年,中国海尔从这里起步。"下面一行说明:“技术支持——德国利勃公司。"

    这台冰箱引起许多参观者的兴趣。

    利勃公司总工程师海丝搀扶着斯垂曼走了过来,一路观看着海尔的展品。

    他们来到184型冰箱前面,久久看着它,感慨万分。

    凌敏和向华认出了斯垂曼和海丝,迎上去热情地与他们握手:

    “老朋友,你们好!"

    斯垂曼指指展台中央的184型冰箱,用德语说:“你们把它摆在这么重要的位置上?"

    凌敏听了杨阳的翻译,说:“利勃公司,您,还有海丝女士,是我们的老师,这一点,我们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斯垂曼听完杨阳的翻译后,激动得将凌敏拥在怀里,紧紧地抱住。他的眼睛里闪着泪花:“谢谢!谢谢!"

    一位记者拍下了这个情景。

    

    博览会开幕的第二天,凌敏陪着几位外商来到海尔展台。他站在洽谈室外的大玻璃窗前,隔着玻璃随意往里瞟了一眼,只见两个工作人员正在为一位外国经销商办理专营资格审核表,而汪涛却坐在旁边的椅子上打瞌睡。

    凌敏皱了一下眉头,陪着外商离开了。

    

    当晚一回到科隆宾馆,凌敏就把汪涛叫到了自己的房间。

    凌敏问:“今天你怎么了?在工作的时候打盹。"

    汪涛愣了一下,解释说:“来科隆以后一直忙着布展,连这个城市是什么样儿,都没顾上看。昨天晚上放松了一下,和晓洁、杨阳他们一拨人出去玩去了,回来得挺晚……”他不由得回忆起昨晚在科隆街头见到的情景,语气中流露出掩饰不住的羡慕,“凌总,你没见那些德国人,坐在露天酒吧听着音乐聊着闲篇,一杯啤酒能喝上好几个小时,他们活得真悠闲!"

    听了汪涛的话,凌敏产生了一种警觉。凡事要防微杜渐,对于自己的这员爰将,更要加倍严格要求。他看着汪涛,目光中既有严厉,又充满关爱:“我不是不让你们玩,但是咱们现在还没有资格像人家那样享受悠闲。咱们得像狼一样,到处去跟人家抢食!海尔是要做大的,你如果真是把海尔当成自己一生的事业,就不要想一边玩一边干。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要想成大事,就得放弃各种诱惑。"

    汪涛被这番语重心长的话深深触动了:“凌总,你放心,这种事,以后绝不会再发生了!"

    凌敏忽然问:“汪涛,你今年有三十三了吧?”

    汪涛听凌敏忽然问到他的岁数,不解地点了头:“是,三十三了。”

    凌敏道:“时间过得真快啊!从你大学毕业来到海尔,一晃十二年过去了。可是,到六十岁退休,还要干将近三十年。你想过没有,在今后的这三十年里,怎样才能使自己始终保持创业的激情和冲动?"

    说实话,对于凌敏提的这个问题,汪涛还从没认真想过。他是个实干家,每天从早忙到晚,很少进行这种形而上的思考。他看着凌敏,期盼着老总能给一个满意的答案。

    凌敏看出了他的心情,说道:“以我自己的体会,最重要的是必须懂得,自己的知识是永远不够用的,需要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了。所以,每天都得把自己摆在小学生的位置上,不断地学习,孜孜以求。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也是失败之母。要把你的每一个昨天,都看成是旧的;要求自己的每一个今天,都要比昨天有所提高。在我们集团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谁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谁不努力更新自己,谁就会被淘汰。"

    汪涛点点头:“凌总,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会自我加压,不断进取,刻苦谨慎地做好每一天的每一件事情。记得你说过,和第一相比,第二和第十没有什么不同,都是落后。我觉得这一点很对我的心劲——要干就要争头牌。我们现在离五百强还很远,就算进了五百强,前面还有三百强,二百强……即使有一天我们争到了世界第一强,也还要拼命努力,把第二名远远落在后面!"

    那天夜里他俩谈了很久很久,当凌敏把汪涛送出房间的时候,心里感到无比的欣慰。

    

    第二天中午,向华拿着两张报纸来到凌敏房间:“看,报上登了咱们的照片。"

    凌敏接过报纸一看,头版一行标题下面是斯垂曼与凌敏拥抱、向华和海丝微笑着站在旁边的大幅照片。

    这时,孟晓洁和杨阳出现在门口,汪涛忙说:“凌总、向总,先别看报纸了,咱们走吧,时间快到了。"

    向华说:“不差这几分钟!杨阳,快来看看,这报上写的是什么?"

    杨阳接过报纸,大声念出了上面的标题内容:《利勃公司总裁为自己培养了掘墓人》。

    凌敏和向华等会心地笑了。

    

    一面巨大的五星红旗在科隆莱茵河畔的五星级宾馆门前飘扬。大门口,数十名中国留学生和德国中学生打着中国国旗和海尔企业旗帜,夹道欢迎各国嘉宾的到来。

    一辆豪华轿车驶来停下,海尔集团总裁凌敏和副总裁向华身着藏蓝色海尔企业西服套装,在服务生引领下走进宾馆。

    中德学生们热烈地朝他们欢呼着:“中国海尔!中国海尔!"

    宾馆大厅内,豪华的枝形吊灯下面挂着一条横幅:中国海尔集团颁发产品专营证书新闻发布会。

    由中国企业向外国经销商颁发产品专营证书,这在中国家电企业中还是第一家。欧洲几家电视台和十几家报社的记者很早就赶到会场,正在紧张地为拍摄报道做着各种准备。

    大厅里贵宾如云。他们被四周布置的海尔家电系列所包围,饶有兴致地欣赏着这些产品。

    中国驻德大使卢秋田与公使衔商务参赞杨来春应邀来到了,他们彬彬有礼地与熟人打着招呼。

    与海尔有过合作的各国经销商们,包括瑞契特、科里昂等也都来了。

    瑞契特用法语对杨阳说:“列欧穆总裁让我转告你,法国PG永远是海尔的朋友。"

    杨阳说:“请代我问候列欧穆先生,再次请他原谅我过去的失礼行为。"

    瑞契特笑着说:“我想,他早已经忘记了。"

    美国家电经销商戴维·莫里斯笑吟吟地过来与杨阳握手,随后转头向瑞契特致意,说他已经与汪涛签下协议,他的公司今后将专营海尔产品。

    利勃公司总裁斯垂曼和海丝也来了,他们坐在一个角落的休息椅上。忽然大厅起了一阵喧哗,斯垂曼扭头看去——

    凌敏和向华走进了大厅,正与围上去的人们握手寒暄。

    凌敏和向华走到主席台前。铺着红色绒布的台上放着一摞嵌在镜框里的专营证书。等在那里的汪涛见两位老总来到,便走向话筒。

    汪涛道:“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下午好。中国海尔集团公司向欧洲海尔产品专营商颁发证书仪式,现在开始。"

    音乐指挥乐队开始奏响了一支欢快的中国乐曲。

    汪涛继续道:“请海尔产品专营商上台领取证书。"

    十二位欧洲经销商排成一队走到主席台前,从凌敏手中接过授予他们的海尔产品专营证书。

    他们兴高采烈地把专营证书捧在自己的胸前,向大厅致意,然后与凌敏、向华合影留念。汪涛引领凌敏和向华等海尔集团高层领导人在前排坐好,把专营证书捧在胸前的十二位海尔产品专营商站在海尔领导人的身后,闪光灯开始频频闪烁。照相机和摄影机记录下这历史的瞬间。

    凌敏、向华与专营商们一一握手,凌敏抬头环视大厅的时候,看到了远处的斯垂曼。

    他笑着向斯垂曼打了个招呼。

    斯垂曼也远远地向他点了点头。

    凌敏对汪涛轻声说了句什么,汪涛点点头。

    记者们占据了位置,架好了机器。新闻发布会开始了。

    汪涛宣布:“首先,请利勃公司总裁斯垂曼先生和总工程师海丝女士到主席台上就座。"

    大家顺着汪涛的目光纷纷扭头寻找斯垂曼和海丝。

    斯垂曼和海丝感到有点意外,没有动弹。

    汪涛又重复了一遍:“请斯垂曼先生和海丝女士到主席台上就座。"

    斯垂曼抿了抿满头白发,和海丝一起穿过众人,庄重地向主席台走去。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步履已有些迟缓,但他自尊地挡住海丝的手,不要她搀扶,昂首走到了台上。

    凌敏、向华与他们紧紧地握了手。凌敏面对全场,说:“首先,请大家允许我介绍我们海尔公司的老师,也是我的老师斯垂曼先生和海丝女士,我们的事业是从科隆利勃公司起步的

    ,我在这里对他们表示真诚的敬意。"

    大家台下报以热烈的掌声。

    斯垂曼很感动,他用英语讲道:“面对大家,面对德国,我真不知道说什么好。报纸上说我在技术上支持过中国海尔,是引狼入室……"

    众人发出一阵笑声。

    斯垂曼继续说道:“我们还算走运,这是一头知恩图报的中国狼。"

    他的这句玩笑话引起众人又一阵笑声和掌声。

    “我对中国海尔的事业,对凌敏先生和向华女士表示深深的敬意。"斯垂曼说完,转过身来与凌敏再次握手并拥抱。

    全场热烈鼓掌。

    一位记者提问:“斯垂曼先生,现在海尔的冰箱产品和销量已经远远超过你们,你有什么感想?"

    斯垂曼的脸上失去了笑容:“说实话,我对中国海尔的发展一直估计不足。我原来以为,海尔想赶上我们,至少得用一百年的时间,没想到,他们只用了十三年。就在两年前,凌敏先生还向我表示了合作的愿望,遗憾的是我拒绝了。因为当时我认为,中国的企业不可能做大,无论如何过不了二十亿美元这个坎。但海尔去年的营业额己超过了三十亿美元,完全可以兼并我了。我不得不承认,我们为欧洲和全世界培养了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

    记者追问:“那么,您现在是怎么想的?您是不是对海尔的崛起感到沮丧?"

    斯垂曼自尊且骄傲地答道:“不,面对中国海尔的崛起,我感到欣慰,因为当海尔产品驰骋全球的时候,人们会记得他们是从德国利勃公司起步的。"

    听了这番动情的话,凌敏带头鼓掌。大家都跟着鼓起掌来。

    记者把目标引向凌敏。

    记者问:“凌敏先生,你当年引进德国冰箱技术时,想过有朝一日你们的产品打入欧洲市场吗?"

    凌敏道:“想过。我们之所以一开始就提出‘起步晚,起点高'的思路,严格用国际标准来要求我们产品的质量,就是为了打入欧洲市场,进而在国际市场争得一席之地。这是我们的一个梦。今天,这个梦开始实现了。"

    记者问:“你们仅仅用了十三年的时间,就创造了这个现实的神话,你们的秘诀是什么?"

    凌敏想了想:“好像没有什么秘诀,也许是因为我们一周工作八天吧。"

    台下一片议论和笑声。

    记者问:“八天是什么意思?"

    凌敏道:“这是一个时间表。我们把别人休闲的时间都用来工作了,海尔人创造了自己的时间表。"

    大家再次热烈鼓掌。

    记者问:“请问凌先生,海尔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进军世界五百强。"

    大家长时间鼓掌。

    当汪涛宣布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的时候,一位五十多岁的华裔荷兰商人陈先生,带着他十六岁的女儿赶忙向前挤,一直挤到凌敏和向华的面前。

    凌敏和向华正被人们包围着,人们纷纷跟他们握手表示祝贺,也有请凌敏签字的。陈先生挤上去握紧凌敏的手,心情激动,满面潮红,有些语无伦次。

    “凌先生……我和我的女儿……她是我的女儿,是特地从荷兰赶来的,我曾叫她学汉语,她说:‘荷兰有飞利浦,美国有可口可乐,日本有松下、三洋,中国有什么?我为什么要学中国话?'最近,我在许多报纸上看到中国海尔打进了欧洲市场。今天带着她来参观科隆博览会,亲眼看到了海尔的产品,太好了,我和女儿都感到骄傲,为中国骄傲。"

    陈先生的女儿也挤上来与凌敏握了手,用生硬的中国话问候了凌敏:“凌先生,你好!"

    凌敏回答道:“你好。"

    陈先生的女儿说:“我已经开始学汉语了。"

    凌敏鼓励她道:“你汉语说得很好。"

    陈先生的女儿又用英语说:“Dady,凌先生夸奖我了!我好幸福啊!"

    这时,凌敏看见中国驻德大使走了过来,赶紧迎上去,紧握着大使的手:“卢大使,谢谢您来参加。"

    卢大使用力摇动着凌敏的双手,道:“太激动了,我在国外工作了二十多年,当过驻荷兰、罗马尼亚和德国三个国家的大使,看到中国人给外国人颁发产品专营证书,还是第一次。真是让人感到扬眉吐气。刚才照相的时候,你们坐在前面,外国人站在后面。可是我感到,坐着的中国人真正站起来了。"

    一番话说得在场的中国人开怀大笑。

Powered by 股票书籍 股票电子书 © 2009-2010 www.gupiaoshuji.com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