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瘟疫

为了方便阅读《股林秘籍 中》,请记住我们的域名www.gupiaoshuji.com 股票书籍
    上市公司易患传染病,先是集体“流感”般一窝蜂参股证券公司,后又头脑

    发热、一哄而上进军网络行业,如今,高科技又像瘟疫一样在上市公司中间蔓延。深圳以前,流传一个说法,说一块砖头掉下来,砸中的十个有九个是总经理,

    现在则可以换成:上市公司十个有九个打算进军高科技。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上市公司频频改变募集资金投向,很大一部分是将资金

    改投高科技行业。据粗略统计,1998年7月1日到今年9月30日,有60多家上市公

    司改变募资投向,其中有20多家改变募股说明书所承诺的项目,而改投高科技行

    业,占到更改资金投向的三分之一。而从项目的数量来看,有的公司几乎是将原

    来的项目“一脚踢开”全部投向高科技;从项目的金额看,有的几乎接近募集资

    金总量;而从时间上看,有的公司从资金到位到项目调整还不到一年。

    有人认为,上市公司更改募资投向是“亡羊补牢”,而改投高科技更属明智

    之举。但更多的人则心存疑虑和担心:上市公司募资投向会否一改再改?所投的

    高科技项目是真是假?高科技项目有否市场、技术、人才的支撑?在看中其高收

    益的同时有无考虑其高风险?

    回顾以往,那些一窝蜂抢着上的项目,多数都是扯淡,相信上市公司涌向高

    科技这事儿也难逃例外。

    高科技“瘟疫”的病源在于上市公司对高科技的盲目乐观和对自身主业的过

    分悲观。

    在不少上市公司的眼中,似乎天下的生意只有高科技才能赚钱,因而在投资

    高科技项目时显得盲目和冲动,缺乏风险意识,对项目前景过分乐观。如一家主

    营煤炭电力的上市公司拟用配股资金投入天然维生素E的高科技项目,据财务分

    析报告预测,该项目2000年投入3112万元,2001年底即可获得1.77亿元的净利润

    ,这真是个一本万利的绝佳项目!然而,该报告存在一个重大缺陷,就是它假设

    所实现的销售收入中不包含应收帐款因素,以至于利润等于自由现金流量。问题

    明摆着,在所有上市公司中,有几家不存在应收帐款呢?在医药类上市公司中,

    谁的应收帐款不是一个较大的数字呢?

    与这种乐观的情绪完全相反的是上市公司对自身主业过分悲观。看一看这些

    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其中所列的投资项目基本上都是本行业的,市场前景和利润

    预测大都不错,应该说都是很好的项目,能够强化公司的主导产业和核心能力。

    然而,钱到手后,这些前途无量的好项目却变成了一堆狗屎,前景不妙,运作不

    灵,盈利不佳,而改投高科技似乎是一个明智之举。说白了,一些上市公司早就

    对本行业的经营发展缺乏信心,没了思路,招股说明书中的项目多是自欺欺人,

    只等募集资金到手,折腾一些时下炙手可热的高科技玩意,看看能否给经营者增

    加点信心,给苟延残喘的公司再添几口气。

    上市公司一窝蜂涌向高科技,不可避免地形成重复建设,导致有限资源的浪

    费。前期的网络热就是一个极好的“反面教材”。5·19行情以来,网络科技股

    受到了热烈追捧,上市公司纷纷“一网情深”,然而,最近的一纸规定却将它们

    “一网打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建设管理的意

    见》规定,广播电视网络传输公司暂不上市,广播电视业务(包括广告经营)和经

    营单位不得上市;电信和广电部门的业务不得交叉,这使得网络股的盈利空间缩

    了水,投资回报前景黯淡,这给上市公司的网络热兜头泼了一盆凉水,前期投入

    网络业的资金也极有可能打了水漂。

    上市公司涌向高科技,虽然可能会创造局部的繁荣,但却不利于国有经济战

    略重组的大局。《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支撑、引

    导和带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多为国有重点企业,且是各行业的佼

    佼者,应当以振兴国有经济、增强重点行业实力为己任,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主

    业当中,强化自己的主导产业和核心竞争力,从而巩固国有企业的优势地位,提

    高国有经济在一些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中的控制力和竞争力。而不应该抛弃主

    业,心有旁骛,操弄什么与主营业务毫不相干的高科技项目。但遗憾的是有些身

    处重点行业的上市公司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如汇通水利将原计划投资镉群二级水

    电站项目变成开发多功能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成立一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郑州煤

    电则将配股资金投向一种高科技保健品。因此,监管部门有必要建立相应的跟踪

    监管体系,从国有经济战略发展的高度规范上市公司的募资使用。

    高科技的“瘟疫”正在上市公司中间蔓延。希望投资者不要染上此种“瘟疫”,而应当提高自己的免疫力,象高西庆副主席所说的,对所谓的高科技进行“

    自我判断”。

Powered by 股票书籍 股票电子书 © 2009-2010 www.gupiaoshuji.com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