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忠言:分析“热点概念”之虚实

为了方便阅读《股林秘籍 中》,请记住我们的域名www.gupiaoshuji.com 股票书籍
    股市中充斥着各种概念,每一轮新行情都需要有“热点概念”来领涨。但是,概念有虚实之分、真假之分,若轻信媒介上宣传的某些“新热点”概念,很容易上当受骗。

    近期,市场上所谓的“高科技概念”和“中西部概念”又开始被炒作了,被认为是跨世纪的“热点概念”,甚至还列出了一大串“中西部概念股”的名单,使许多人跃跃欲试。为防止悲剧的再度发生,笔者感到有必要对“新热点概念”提出一些质疑。

    第一,大与小。一般而言,股市中的概念越小,其内涵和外延越确定,其生命力就越强。例如,1993年的“浦东概念”非常小,只涵盖4平方公里。“上海本地资产重组概念股”之知以能连年炒高,就在于它们是小盘。反之,股市中的概念越大,其内涵和外延越不确定,其生命力就越差。

    第二,现象与本质。在股市中,不乏以地域命名的新概念,如浦东概念、上海本地资产重组概念等,但是,地域概念往往靠不住。例如,前几年所谓的“北京概念”,每逢节假日,都要炒作一番,似乎利好政策唯北京地区的股票才能得风气之先,但这次国庆50周年时却失灵了。“上海本地资产重组概念”中的“上海本地”也只是现象,其实质在于“资产重组”(仅10多个)。如果有人提倡炒120多个“上海本地概念股”,那也是断然炒不动的。

    第三,封闭性与非封闭性。诚然,股市中有生命力的热点概念离不开政策的倾斜。但同样有利好政策的倾斜,反映到股市中,其政策效应的封闭性与非封闭性结果是大不相同的。例如,“三无概念”前几年之所以能大炒特炒,因为此概念只封闭在不到10只股票之内。又如“上海本地资产重组概念”,只封闭在一二十个小盘资产重组股内。就是说,其政策利好的适用范围只限定在盘内的股票,数量是确定的、有限的,故此利好政策能延伸出股市的新概念。反之,若利好政策的适用范围带有非封闭性,即更适用于盘外的待上市的股票,那么,此政策延伸的概念,就不可能是新概念、利好的概念,甚至可能成为利空的概念。

    第四,新兴与夕阳。新热点概念必须是出自新兴行业,朝阳行业。如90年代初的浦东概念,近年未脱胎换骨的资产重组概念,受“入世”利好影响的纺织行业、因产业结构调整而大幅减亏、扭亏的国企大盘股等,而不可能在夕阳行业中形成。在所谓的“中西部概念股”名单中,其实,多半是属于夕阳行业,是连国家股都竭力想减持的行业,尤其是受中国加入WTO冲击较大的行业。这些行业,若经过大规模的资产重组而获得生机,说它们是“中西部概念”,尚且可以。问题是,中西部地区是否拿得出那么多像样的集团去对夕阳企业进行重组?真正条件好的,还不如直接申请上市就是了。

    第五,热门与冷门。根据事物的矛盾转换规律,自然界总是“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股市总是热点变冷点再变成冰点,冰点变冷点再变成热点。这既是主力的利益驱动使然,也与筹码从主力手里→散户手里→主力手里的分散与集中的运动过程相一致。若某个“热点”为全年股市中的热门,媒介宣传仍然卖力,套牢的人日夜盼涨解套,且反弹不断,那么,此“热点”就不可能成为下年度的“热点概念”。

    这样,主力就有足够的时间吸饱底仓,然后才有可能赋予其种种题材,使之逐步成为新的热点概念。当大盘处于底部区域,若是老的热点概念领涨,那只能算是反弹,大盘还将筑底。唯有新的热点概念领涨,且持续放量领涨,那才是大盘走出底部的标志。

Powered by 股票书籍 股票电子书 © 2009-2010 www.gupiaoshuji.com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