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为何困难重重

为了方便阅读《股林秘籍 中》,请记住我们的域名www.gupiaoshuji.com 股票书籍
    1999年的证券市场应该是金融创新举措最为丰富的一年。在这一年中,作为投资者来讲,既熟悉了名目繁多,自称操作风格不同的各种类型基金,也知道了战略投资人的概念,当然最值得市场关注的还是,目前直接针对上市公司开展的金融创新活动,具体来看有国家股定向减持、上市公司增发新股、上市公司吸收合并这三项。

    然而,以金融创新带来的市场实际效果来看,这些市场化操作最典型的金融创新不仅没有带起市场任何激情,同时也使习惯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中国投资人大跌眼镜,面对媒体各式各样的“圆场”文章,面对理论研究者称之为“国际惯例”的说法,不少投资人依然我行我素地采用“用脚投票”方式。那么究竟是金融创新本身有错,还是金融创新的方法不适合中国股市?笔者以为,真正的问题其实出在目前证券市场的制度性和结构性缺陷上。

    首先,以“逃权”明显的国家股减持看,由于流通与非流通股的成本的历史性差异,方案设计让二级市场的投资人在“行政一口价”的定价方式下,高溢价购买曾经存在过的国有帐面资产,尽管对于设计者来讲,可以不承担国有资产流失的罪名,但是选择过去辉煌,而今尴尬的且看不到前途的上市公司拿来套现,其想法不啻是要经济学证明,历史也可以进行高价折现买卖。其实际结果只能导致投资人的绝望并进行“逃权”。

    因此,如果说国企包装上市“圈钱”,还有个伪装期及潜伏期的话,那么国家股减持一开始就表现的“套现”欲望过于强烈,且在“弃优择劣”的方向上出现了错误。只能使民间投资不愿跟进(宏观经济中已经证明)。

    其次,从增发新股公告一家跌一家的情况看,排除增发价格的定价因素外,一个是老股东权益被稀释的问题,而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则是,流通股的投资者目前对上市公司存在根本的信心危机,即使是高科技公司,投资者也不相信付出就能带来回报,因为“说不分配,就不分配”行为的泛滥,说到底,还是上市公司一票治理权的制度缺陷导致的。

    最后,以被吸收公司(凌桥)股价惨跌40%的吸收合并来看,其关键问题在于换股比例,尽管原水的净资产值高于凌桥,理论上是优势企业吸收了劣势企业,但中国股市的结构性、历史性缺陷就是,流通股价的高低,完全取决于流通股本的大小,而跟企业净资产缺乏有效的关联度。因此历史性的错误,结构性的缺陷让今天的投资者承担,其代价未免过于沉重。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了针对上市公司市场化金融创新活动无人喝彩的原因,与其说是金融创新尝试的失败,还不如说,在本质上是证券市场制度性及结构性缺陷导致的,因为在“为国企服务”为唯一目的市场上,我们确实很难找到政策设计者与投资人双赢的平衡点。

    以今年的统计数据看,整个证券市场净吸收资金已经在2500亿以上(新股发行、配股、增发,国家股减持、交易税、佣金),而为了改善制度性缺陷的金融创新活动就已经困难重重,这样的投入代价,如果以四年时间计算,其投资的总量将高达目前居民储蓄存款总量的六分之一(扣除存款水分及储蓄增长因素),而市场有这样的供给能力能支撑到那一天吗?更多的投资者因被榨干了钱袋,被迫离开这个市场时,那么,届时中国证券市场寒冷的冬天将真正来临。

Powered by 股票书籍 股票电子书 © 2009-2010 www.gupiaoshuji.com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